高溫高壓滅菌條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高溫高壓滅菌條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乳業科學與技術》叢書編委會寫的 乳業科學與技術叢書:液態奶 和陳啟楨的 金菇抗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溫高壓滅菌釜也說明:最高溫度℃,也可用於蛋白改質。. 內容積L及80L,可一次容納更多滅菌物。. 通常的處理條件是在高壓飽和蒸汽攝氏度下處理15到20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元氣齋所出版 。

國立宜蘭大學 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動物科學碩士班 陳淑德所指導 黃長義的 山苦瓜萃取物的製備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2021),提出高溫高壓滅菌條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山苦瓜、乾燥、超音波萃取、高壓加工、射頻、糖尿病。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魏大欽所指導 張舒涵的 常壓噴射電漿製備電漿活化水及其應用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電漿活化水、殺菌、模擬溶液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溫高壓滅菌條件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溫高壓蒸氣滅菌機使用記錄表則補充:... 此項設備。 ※ 擅自操作導致公安危害將追究刑責。 ※每次操作務必詳實填寫紀錄表,出現狀況隨時反映. 日期. 起迄時間. 條件設定. 簽名. 備註(狀況). 保存編號:. Page 2.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溫高壓滅菌條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乳業科學與技術叢書:液態奶

為了解決高溫高壓滅菌條件的問題,作者《乳業科學與技術》叢書編委會 這樣論述:

融匯當今和未來重要的科技內容,反映最新科研成果本書由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光明乳業研究院多年從事液態奶科研和產品開發的專家、學者編寫而成,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液態奶的基礎理論和各種加工技術,反映了國內外乳品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   主要包括:乳的營養、液態奶產品分類、液態乳製品基本加工工藝和設備、液態乳製品加工中應用的高新技術、功能性液態乳製品、液態奶加工廠設計等,反映了當今液態乳製品的非熱加工技術、膽固醇脫除技術等國際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使讀者能夠較好地掌握液態奶產品加工的重點和難點。本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綜合性、科學性、創新性和實用性。 本書可作為液態奶加工行業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及有關

高等院校師生的參考用書。 郭本恒,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從事乳品科學研究25年,先後榮獲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中國乳品加工業十大傑出科技人物、全國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科技創新突出貢獻獎、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第一章乳的化學組成1 第一節乳蛋白質1 一、乳清蛋白1 二、酪蛋白4 第二節乳脂肪10 一、脂肪的組成10 二、脂類的性質12 第三節乳糖15 一、乳糖的化學性質15 二、乳糖的生理性質16 三、乳酸發酵16 第四節乳中的鹽類17 一、鹽的組成和分佈17 二、膠態磷酸鈣

19 第五節乳中的維生素20 第六節乳中的酶21 一、牛乳中主要的酶21 二、乳中存在的其他酶25 第七節乳中的風味物質26 一、乳中的風味物質26 二、乳和乳製品中風味化合物的生成27 三、牛乳異味的產生29 四、分析風味和異味的技術33 參考文獻34 第二章牛乳的熱穩定性及其影響因素38 第一節牛乳的熱穩定性38 一、加熱時牛乳蛋白質的變化38 二、乳其他成分的變化48 三、乳pH值的變化51 四、褐變反應51 五、無機物的影響53 六、乳的熱穩定性的測試方法57 第二節乳的熱穩定性及其影響因素66 一、乳蛋白質對熱穩定性的影響66 二、乳pH值的影響73 三、乳中礦物質對熱穩定性的影響7

6 四、乳中膠態磷酸鹽對乳熱穩定性的影響77 五、泌乳期對熱穩定性的影響78 六、溫度對熱穩定性的影響79 七、乳糖對熱穩定性的影響82 第三節乳的熱穩定性的改善83 一、乳的熱穩定性機制探討83 二、乳蛋白質的保護86 三、乳中鹽平衡的維護87 四、乳熱穩定性改善最適條件的確立89 第四節穩定劑對液態乳製品穩定性的作用93 一、增稠劑對液態乳製品穩定性的作用93 二、乳化劑對液態乳製品穩定性的作用102 三、乳化劑在乳飲料中的應用105 參考文獻106 第三章乳中的微生物110 第一節乳中微生物的種類110 一、嗜溫菌110 二、嗜熱菌113 三、嗜冷菌114 四、芽孢菌117 五、致病菌1

19 六、其他微生物124 第二節乳中微生物的來源127 一、來源於乳房的微生物127 二、來源於擠乳過程和擠乳結束後的微生物129 參考文獻130 第四章液態乳產品的生產132 第一節液態乳製品的分類132 一、按熱處理強度分類132 二、按產品營養分類134 三、液態乳產品的標準135 第二節原料乳的品質安全135 一、原料乳的污染物來源135 二、原料乳的貯藏與運輸管理140 第三節液態乳產品的加工工藝143 一、巴氏殺菌乳的工藝143 二、滅菌乳的工藝148 三、ESL鮮乳工藝151 四、濃縮乳的工藝152 五、復原乳/再制乳的工藝155 六、成分調整乳的工藝156 七、液態乳加工的基

本衛生要求158 第四節乳品熱殺菌技術160 一、殺菌概述160 二、巴氏殺菌161 三、超高溫滅菌165 四、二次滅菌170 參考文獻171 第五章液態乳加工設備173 第一節牛乳的擠乳、收集、貯存設備173 一、機械擠乳設備173 二、機器人擠乳系統174 三、生鮮牛乳的收集設備176 四、生鮮牛乳的貯存設備178 第二節牛乳的脫氣、淨化、分離、標準化和濃縮設備179 一、牛乳的脫氣設備179 二、牛乳的淨化設備180 三、牛乳的離心除菌設備181 四、牛奶的分離設備181 五、牛乳的標準化184 六、牛乳的濃縮設備184 第三節牛乳的均質設備186 一、均質原理186 二、均質設備188

第四節牛乳的冷卻、加熱殺菌設備196 一、表面式換熱器——冷排196 二、貯槽式熱交換設備196 三、列管式加熱設備197 四、套管式熱交換器197 五、板式熱交換器199 六、刮板式熱交換器202 第五節牛乳的灌裝設備203 一、玻璃瓶牛乳灌裝機203 二、吹塑成形瓶無菌包裝系統204 三、屋頂型包裝機206 四、無菌複合紙盒包裝系統211 五、愛克林自動灌裝機218 第六節牛乳的檢測技術及設備220 一、MilkoScanFT1多功能乳品分析儀220 二、流式細胞術檢測牛乳中體細胞222 三、酶聯免疫分析技術測定牛乳抗生素殘留(試劑盒)223 第七節設備清洗和環境衛生224 一、生產、倉

貯衛生要求224 二、常用清洗劑的種類224 三、CIP清洗226 四、環境衛生維護228 參考文獻231 第六章液態乳加工中的高新技術232 第一節超高壓殺菌在液態乳加工中的應用232 一、超高壓殺菌概述和發展232 二、超高壓殺菌和微生物233 三、微生物超高壓失活的機制240 四、生物分子的超高壓失活242 五、超高壓殺菌在食品中的應用249 六、超高壓加工設備255 第二節超高壓均質在液態乳加工中的應用263 一、超高壓均質的概述263 二、超高壓均質的原理264 三、超高壓均質對微生物的影響264 四、超高壓均質對蛋白質的影響266 五、超高壓均質對脂肪的影響267 第三節微波殺菌技

術在液態乳加工中的應用268 一、殺菌效果268 二、影響因素269 三、對營養物質的影響270 四、微波設備270 第四節脈衝電場技術在液態乳加工中的應用271 一、原理271 二、裝備272 三、對牛奶成分的影響272 四、產業化應用275 第五節超聲波技術在液態乳加工中的應用276 一、原理276 二、裝備276 三、超聲波技術對牛奶成分的影響277 四、應用279 五、商業應用280 第六節超濾技術在液態乳加工中的應用280 一、超濾概述280 二、超濾膜282 三、超濾設備285 四、超濾工藝290 五、超濾膜的堵塞與清洗294 六、超濾在液態乳加工中的應用298 第七節微膠囊技術在

乳品中的應用302 一、微膠囊化工藝概述302 二、微膠囊化原料在乳製品中的應用305 第八節酶在液態乳產品中的應用306 一、脂肪酶306 二、乳糖酶311 三、蛋白酶315 四、乳過氧化氫酶318 五、溶菌酶318 第九節乳中膽固醇脫除技術319 一、物理加工320 二、生物加工321 三、化學加工322 四、去除膽固醇技術的應用324 參考文獻325 第七章功能性液態乳製品335 第一節初乳335 一、初乳的成分335 二、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343 第二節免疫活性物質348 一、免疫球蛋白348 二、乳鐵蛋白356 三、乳過氧化物酶360 四、溶菌酶362 五、乳白蛋白363 六、功能性

多肽367 七、胰蛋白酶抑制劑373 八、黃嘌呤氧化酶374 第三節免疫乳376 一、免疫乳的概念376 二、免疫乳生產技術377 三、免疫乳的生理功能381 第四節功能性液態乳386 一、高鈣牛奶的研製386 二、低乳糖牛奶390 三、鐵強化牛奶393 四、膳食纖維牛奶397 五、脫膽固醇牛奶402 六、改善睡眠牛奶404 七、DHA強化牛奶409 八、心血管保健牛奶413 參考文獻419 第八章液態乳品工廠設計437 第一節廠址的選擇437 一、廠址選擇原則438 二、廠址選擇439 第二節總平面設計439 一、總平面設計的基本原則439 二、主要建築物和構築物440 三、總平面佈置的主要

技術指標440 四、廠內交通運輸441 第三節工藝設計442 一、生產規模及生產制度442 二、物料平衡計算443 三、設備選擇445 四、生產車間用水用汽量的估算445 五、生產車間佈置447 六、輔助部門450 第四節工程概算452 一、概算的目的和要求452 二、概算檔的組成和內容452 三、概算編制的依據452 四、概算項目的劃分452 五、建築面積的計算方法454 六、乳品廠概算投資比例454 參考文獻455

山苦瓜萃取物的製備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為了解決高溫高壓滅菌條件的問題,作者黃長義 這樣論述:

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var. abbreviata Seinge.)是民眾日常食用之蔬果,亦是一種中草藥。在現代生物性療效方面,苦瓜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抗胃潰瘍、治療亁癬、抗發炎和抗氧化等活性,其中以苦瓜萃取物調整血糖或應用在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方面的研究最為顯著。本研究將針對山苦瓜萃取物製備和降血糖效果,分成四個部分探討:(1)利用不同乾燥技術(冷風乾燥、熱風乾燥、微波乾燥和冷凍乾燥)對山苦瓜有效成分及萃取率的影響,結果顯示,在80℃, 3 kW條件下的微波乾燥的速率最快,只要1.5小時即完成乾燥,乾燥時間明顯快於40℃冷風乾燥的13小時及60℃熱風

乾燥8小時;但是以乾燥後的山苦瓜顏色及萃取率,則以冷凍乾燥24小時為最佳,由於總蛋白質和總皂苷含量則以熱風乾燥的山苦瓜最高,故基於乾燥成本考量建議採用60°C熱風乾燥山苦瓜。(2)比較超音波萃取和熱水萃取山苦瓜有效成分的最佳化條件,結果顯示,山苦瓜在固液比1:20,以100℃熱水萃取60 min可得到較高的萃取率,而使用超音波萃取是在70℃,萃取時間10~20 min即可以得到最佳的萃取率及有效成分產出,故超音波萃取為一個快速、節能的萃取製程。(3)接著探討山苦瓜萃取液的非熱加工製程,比較傳統高溫滅菌及新興的高壓加工技術(high-presure processing, HPP)滅菌後對清除D

PPH自由基能力及有效成分的影響,結果顯示不論高溫滅菌或HPP殺菌對有效成分並無顯著影響,且兩種殺菌方式皆可以有效殺菌,但以HPP殺菌方法具有較高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由於苦瓜胜肽是苦瓜其中一種降血糖的有效成分,利用HPP結合酵素水解萃取只需5 min的情況下,苦瓜總蛋白質含量(1.386 mg/g)與酵素水解2小時後再以高溫滅菌的總蛋白質含量(1.382 mg/g)二者並無顯著差異,故結合HPP及酵素水解可以在5 min達到萃取胜肽並達到殺菌的目的,唯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則有降低。(4)目前山苦瓜萃取物需先殺菌,添加賦型劑後,再使用冷凍乾燥噴霧乾燥,最後將萃取粉裝於膠囊中,但此製程昂

貴費時,今研究直接利用熱風輔助射頻乾燥(hot air-assisted radio frequency, HARF)的條件來獲得萃取粉,不只可以達到省時且大幅降低製程的成本。結果顯示,10 kW射頻熱風乾燥1.5 kg山苦瓜濃縮液和大豆纖維粉混合物(2:2.1),只需要11 min 即可使溫度達到80℃以上,而水分含量亦可由58%降至15%。最後將射頻乾燥所得到的萃取粉,添加5%於飼料中,以評估其對於STZ所誘導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結果顯示,餵食HARF山苦瓜萃取物4週後,隨著餵食時間的增加,控制組小鼠血糖為90 mg/dL,而STZ組小鼠血糖從107 mg/dL上升到115 mg/d

L,但餵養5%萃取物的STZ組小鼠血糖值沒有增加,保持在105 mg/dL,故它可以控制血糖的升高。故此研究成功利用超音波萃取、超高壓、熱風輔助射頻乾燥等快速且更具經濟效益技術以開發出具有降血糖功效的山苦瓜萃取物產品。

金菇抗癌

為了解決高溫高壓滅菌條件的問題,作者陳啟楨 這樣論述:

   金菇採低溫、純有機栽培,絕少污染。南部溫老太太以鮮品打汁飲用,證實可縮小腫瘤體積。書中附數十道食譜,常吃能增強免疫力。    國內外的許多研究均發現,菇類的多醣體確實有增強免疫力與抗腫瘤作用,目前已萃取、製成健康食品者有香菇、猴頭菇等;而金菇含有獨特的金菇素與醣蛋白,除了具有抗癌活性外,還能降血壓、血醣、膽固醇與血脂肪,抗氧化、抗血栓與增強免疫力,其藥理作用更值得期待。    本書作者專門研究菇類,認為一般人所說的「金針菇」,很容易與「金針」混淆,因而主張正名,結果獲得多數產官學界同意,從此改稱為「金菇」。    金菇的效用很多,可以經常食用,但紅斑性狼瘡與關節炎患者少吃;其他人只要

把握「適可而止」的原則,益多無害。 作者簡介 陳啟楨 教授 學歷   德國杜賓根大學(Tuebingen Univ.)   生物學院自然科學博士畢業   國立台灣大學植物研究所博士肄業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研究所碩士畢業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系學士畢業 現職   南台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系教授   中華民國真菌學會理事 經歷   南台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菌種保持及研究中心研究員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CAS優良食品制度技術委員會委員   美國農業部(USDA)短期研究分子生物系統學(rDAN sequencing )   德國杜賓根大學生物學院特殊植物及真菌系短期研究菇類

形態分類鑑定方法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系系學會會長   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活動中心服務委員會主席 榮譽   獲美國真菌學會1998年頒發國際馬丁貝克基金榮譽(Martin-Baker Endowment Award),並在年會中宣讀表揚。

常壓噴射電漿製備電漿活化水及其應用研究

為了解決高溫高壓滅菌條件的問題,作者張舒涵 這樣論述:

近年來,電漿活化水在生物醫學方面應用極為廣泛,例如:癌細胞處理、傷口癒合和殺菌。本研究使用自組之常壓電漿束,以氬氣為主要氣體並混合不同的反應氣體(空氣、氮氣、氧氣)製備電漿活化水,檢測不同條件下產生的電漿活化水水中化合物濃度變化,並探討化合物濃度與氣相物種相對濃度的關聯。實驗結果顯示,電漿活化水中含有硝酸、亞硝酸、過氧化氫與臭氧。電漿活化水的酸度和過氧化氫之濃度以氬氣電漿為最高,主要受不同進料氣體產生之電漿強度所影響,電漿強度越大,可在水中產生更多氫離子和羥基,使得pH值更低,並因羥基的覆合作用形成更多過氧化氫。而當進料氬氣加入1%空氣時,水中的亞硝酸根濃度明顯高於其他進料氣體組合,由電漿光

譜中發現,亞硝酸根濃度與氣相之一氧化氮相對濃度有關。硝酸方面,在低氣體流量時,以純氬氣電漿最高,因高能量電子可撞擊水面導致較多的NO或NO2在水面上形成,並溶於水產生硝酸鹽,然而在調高氣體流量後,以進料氬氣加入1%空氣時,水中的硝酸濃度最高。本研究也以模擬的化學溶液比較其與電漿活化水對轉醣鏈球菌、大腸桿菌的殺菌效果,發現在pH值2.5時,亞硝酸根不論與過氧化氫亦或是硝酸組合,其對大腸桿菌的滅活能力均可使菌落數低於檢測極限;而轉醣鏈球菌的殺菌實驗可以看出,即使以亞硝酸根、硝酸和過氧化氫組合的化學溶液殺菌,其滅菌的效果依然低於電漿活化水,間接證明,除了電漿活化水中長壽命物質濃度影響了殺菌效果,在電

漿活化水中無法量測之短壽命活性氮氧物種在殺菌中也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