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菌條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滅菌條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哲朗,鄭建益,施柱甫,顏文俊,李明清,吳伯穗,陳勁初,邵隆志,黃種華寫的 圖解實用新產品開發與研發管理 和賀小賢(主編)的 生物工藝原理(第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壓滅菌器零件抽認卡也說明:Lid/Door: The lid or door of an autoclave is the access point for placing materials inside the chamber. It must seal tightly to prevent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生命科學全英文碩士學位學程 朱紀實、陳立耿所指導 梅柏安的 不同發芽條件(無菌和非無菌)、根瘤菌感染、發酵方法和時間對發酵和非發酵大豆及其發芽時異黃酮含量變化的影響 (2021),提出滅菌條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發酵、大豆、米麴菌、異黃酮、發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徐敬衡所指導 李宗軒的 探討利用Lactobacillus plantarum發酵青花菜對蘿蔔硫素與抗氧化活性及成分的影響 (2020),提出因為有 發酵、青花菜、綠色花椰菜、乳酸菌、蘿蔔硫素、抗氧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滅菌條件的解答。

最後網站SOP-411 標題:減菌鍋滅菌效力監測程序Monitoring ...則補充:滅菌鍋:醫學研究大樓樓滅菌條件:121℃ mins 檢測日期: 化學指示標籤. SporView10 生物指示劑. STEAMPlus 第五級整合型化學指示劑. 112 年2 月修訂. 檢測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滅菌條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實用新產品開發與研發管理

為了解決滅菌條件的問題,作者張哲朗,鄭建益,施柱甫,顏文俊,李明清,吳伯穗,陳勁初,邵隆志,黃種華 這樣論述:

  本書第一至第九章是作者從事30多年研發管理的工作與心得報告之總彙,是作者學習過程的記錄。第十章經驗分享由8位具有豐富研發經驗的業界人士提供他們的實務經驗,可供擴充閱讀。本書希望有助於下列讀者的參考。     1. 給食科與企管相關學生的學習參考。   2. 給新進企業的研發新手當作工作手冊使用。   3. 給企業研發主管與企業主做為經營研發園地的參考。

不同發芽條件(無菌和非無菌)、根瘤菌感染、發酵方法和時間對發酵和非發酵大豆及其發芽時異黃酮含量變化的影響

為了解決滅菌條件的問題,作者梅柏安 這樣論述:

Soybean Glycine max L. 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豆科作物,以富含異黃酮而聞名,最初生長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然後傳播到世界各地。無論是發酵的還是非發酵的大豆,其種子通常作為其他類型的加工食品食用。大豆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特別是對於缺乏動物蛋白質和產品來源的人來說是很好的食品,因此造成產量和消費量皆急劇增加。豆漿和豆肉是素食者眾所周知的食物和蛋白質。在發現異黃酮的益處後,許多人對其興趣開始上升,尤其是對女性而言,它們的作用類似於類固醇雌激素,因此得名植物雌激素。科學家們研究了途徑、機制、影響和副作用、編碼基因以及這些酚類化合物如何促進人類健康。目的本研究旨在評估發酵大豆、無菌和非無

菌發芽大豆在有或無微生物接種的15天發芽過程中異黃酮和總化學成分的變化。材料和方法A. 發酵大豆大豆樣品經歷了1個月、2個月和6個月的傳統乾燥發酵後,分析原始培養基和米麴菌種以研究它們與異黃酮合成的關係。B. 發芽大豆無菌條件主要集中在含糖瓊脂培養基中的發芽,其中瓊脂培養基由10%的蔗糖組成。首先,種子經過滅菌,然後鋪在培養基上,用封口膜密封以防止污染,然後放置在光控中心(光照12小時,黑暗12小時),在第五天、第十天和十五天收集樣品。非無菌條件包括土壤培養基,其中滅菌的種子在高壓滅菌的土壤中發芽,未滅菌的種子在非高壓滅菌的土壤中發芽。兩個實驗均在發芽5天後接種微生物培養物,持續4天和9天。C

. 異黃酮的HPLC分析使用LiChrospher 100 RP-18e(4 mm i.d x 250 mm,5μm)和Waters 2996光電二極管陣列檢測器進行反相RP–18 HPLC分析。HPLC條件由0.05% TFA-CH3CN (88_12_grade-40_PDA 3D) 組成,流動相A為 0.95% CH3CN,B由 0.05% 三氟乙酸-乙腈 (TFA)的水溶液組成。注射體積為10 μl。柱溫40℃,流速1 ml/min。在254和280 nm處進行檢測。254-280 nm的紫外檢測主要檢測酚基。執行以下梯度程序: 90%-10% A;88:12;0分鐘,85%-15%

A;60:40;55分鐘,70%-30% A;88:12;56分鐘,10%~90% A;88:12;65分鐘。總共65分鐘的線性梯度程序。根據異黃酮線性回歸公式計算未識別的保留時間(化合物)。D. 統計分析SigmaStat 3.5 (501 Canal Blvd, Suite E Point Richmond, CA 94804-2028 USA) 用於進行統計分析。雙向和單向方差分析確定了發酵方法和發芽對異黃酮水平的影響。P

生物工藝原理(第三版)

為了解決滅菌條件的問題,作者賀小賢(主編) 這樣論述:

《生物工藝原理(第三版)》將各種發酵產品生產工藝的共性理論和工程知識按照單元操作歸納、整理,組成完整的新體系,全面系統的介紹產品的工藝原理和技術。在保持第二版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識如微生物的生物轉化、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以及微生物多糖的生產,同時,涵蓋現代生物工程的新進展和應用,如代謝工程技術、基因組改組技術以及纖維素原料的生物煉製等。 《生物工藝原理(第三版)》內容豐富,文字流暢,可讀性強,內容涉及生物工業菌種及擴大培養、發酵培養基及其製備、培養基滅菌及空氣淨化、發酵機制及代謝調控、生物反應動力學、發酵工藝程序控制、基因工程菌發酵技術、固定化細胞發酵技術以及生物產品生產工藝

實例。 《生物工藝原理(第三版)》可作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製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教師以及科研、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賀小賢   陝西科技大學生物工程,系主任,教授,主講生物工程本科課程“生物工藝原理”、“氨基酸代謝控制”、“生物工程導論”等,研究生課程“分子酶工程”、“現代發酵技術”。陝西省精品課程《生物工藝原理》負責人,全面負責課程以及網站的建設工作。從事生物工程專業的教學與科研,研究方向為生物反應工程,微生物物代謝工程。主持或參加各類科研項目15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獎一項,在核心期刊發表科研論文50餘篇,EI收錄8篇

,ISPT收錄5篇,申報發明專利10項,已授權7項,實用新型一項。幾年來,獲省教學成果獎一項,校教學成果5項,獲得省優秀教材獎二項,優秀課件一項,發表教學論文8篇。 現任中國生物化學學會會員、中國微生物學會會員,陝西鹹陽技術監督局食品安全專家組成員。 第一章總論 一、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回顧與展望 二、生物反應過程的組成與特點 三、微生物工程的應用領域 四、生物工藝發展簡史 五、生物工藝原理課程的內容和任務 思考與練習題 第二章生物工業菌種與種子的擴大培養 第一節工業生產常用的微生物及要求 一、工業生產常用的微生物 二、微生物工業對菌種的要求 第二節工業微生物菌種的衰

退、復壯與保藏 一、菌種的衰退 二、菌種的復壯 三、菌種的保藏 第三節工業微生物菌種的選育 一、自然選育 二、誘變育種 第四節生產菌種的改良 一、原生質體融合技術 二、DNA重組技術 三、基因組重排技術 四、基因工程技術的應用 第五節種子的擴大培養 一、種子擴大培養的任務 二、種子培養方法 三、種子製備階段 四、影響種子品質的因素 五、種子品質標準 六、種子異常的分析 思考與練習題 第三章發酵培養基及其製備 第一節發酵培養基的選擇 一、發酵培養基選擇的依據 二、發酵培養基選擇的原則 第二節發酵培養基的設計與優化 一、發酵培養基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二、發酵培養基的優化 第三節發酵培養基的成分及來

源 一、工業上常用的碳源 二、工業上常用的氮源 三、無機鹽 四、生長因數 五、前體物質和促進劑 第四節澱粉水解糖的製備 一、澱粉水解糖的製備方法 二、酸水解法制糖 三、雙酶水解法制糖 四、水解糖液的品質要求 第五節糖蜜原料 一、糖蜜原料的分類 二、糖蜜原料的性質和組成 三、糖蜜的預處理 第六節植物纖維原料 一、纖維素原料的生物煉製 二、木質纖維素基化學品 三、纖維素原料的來源 思考與練習題 第四章培養基滅菌與空氣的淨化 第一節滅菌 一、滅菌的方法 二、培養基濕熱滅菌的原理 三、發酵培養基的滅菌 四、培養基與設備、管道滅菌條件 第二節空氣的淨化 一、空氣淨化的方法 二、空氣淨化的流程 三、空氣

的過濾除菌原理和介質 思考與練習題 第五章發酵機制與代謝調控 第一節厭氧發酵機制與代謝調控 一、酵母菌的酒精發酵 二、細菌的酒精發酵 三、乳酸發酵 四、甘油發酵 五、丙酸和丁酸發酵 六、己酸發酵 七、甲烷(沼氣)發酵 第二節好氧發酵與代謝調控 一、檸檬酸發酵 二、醋酸發酵 三、衣康酸發酵 四、葡萄糖酸發酵 五、氨基酸發酵 六、核苷酸發酵 七、抗生素發酵 思考與練習題 第六章微生物反應動力學 第一節微生物反應概論 一、微生物反應過程的主要特徵 二、微生物反應過程基本概念 三、微生物反應動力學的描述方法 第二節微生物反應模式與發酵操作方法 一、生物反應動力學分類 二、發酵操作方法 第三節微生物

發酵動力學 一、分批發酵動力學 二、補料分批發酵動力學 三、連續發酵動力學 第四節微生物生長代謝過程中的品質平衡 一、微生物生長代謝過程中基質與產物 之間碳元素平衡 二、微生物生長代謝過程中的碳源平衡 三、微生物生長代謝過程中的氮平衡 四、微生物生長代謝過程中的氧平衡 五、YATP與ATP平衡 六、通風培養時氧的消耗與ATP數量之間的關係 第五節微生物生長代謝過程的數學模型 一、分批培養微生物生長的數學模型 二、連續培養微生物生長的數學模型 三、發酵工藝*優化控制 思考與練習題 第七章生物工藝程式控制 第一節發酵過程中的代謝變化與控制參數 一、初級代謝的代謝變化 二、次級代謝的代謝變化 三、

發酵過程的主要控制參數 第二節溫度對發酵的影響及其控制 一、溫度對發酵的影響 二、影響發酵溫度變化的因素 三、溫度的控制 第三節pH值對發酵的影響及其控制 一、pH值對發酵的影響 二、發酵過程pH值的變化 三、發酵pH值的確定和控制 第四節溶解氧對發酵的影響及其控制 一、溶解氧對發酵的影響 二、供氧與微生物呼吸代謝的關係 三、發酵過程溶解氧的變化 四、溶解氧濃度控制 第五節菌體濃度與基質對發酵的影響及其控制 一、菌體濃度對發酵的影響及其控制 二、基質對發酵的影響及其控制 第六節CO2和呼吸商 一、CO2對菌體生長和產物生成的影響 二、排氣中CO2濃度與菌體量、pH值、排氣氧之間的關係 三、呼吸

商與發酵的關係 四、CO2濃度的控制 第七節泡沫對發酵的影響及其控制 一、泡沫的形成及其對發酵的影響 二、泡沫的控制 第八節發酵終點的判斷 一、經濟因素 二、產品品質因素 三、特殊因素 第九節發酵過程檢測與自控 一、生物感測器 二、發酵過程其他重要檢測技術 三、發酵過程變數的間接估計 四、發酵過程自控 思考與練習題 第八章基因工程菌的發酵生產 第一節基因工程菌發酵的特點 第二節基因工程菌的穩定性 一、影響質粒穩定性的因素 二、提高質粒穩定性的措施 第三節基因工程菌發酵工藝 一、培養基的組成與發酵條件 二、基因工程菌發酵的工藝過程 三、基因工程菌的培養設備 四、高密度發酵 第四節基因工程菌發酵

過程的檢測與控制 一、發酵培養的檢測與控制參數 二、生物學參數的檢測與控制 三、物理化學參數的檢測與控制 第五節基因工程菌的安全性及防護 一、基因工程產業化的生物安全 二、基因工程菌的防護 三、基因工程產物的分離純化 思考與練習題 第九章固定化細胞發酵技術 第一節固定化細胞概論 一、固定化細胞定義 二、固定化細胞分類、形態特徵和性質 三、固定化細胞的表徵 第二節固定化細胞的原理與方法 一、包埋法 二、載體結合法 三、絮凝法 四、交聯法 第三節固定化細胞的效果 一、目的產物的產量提高 二、克隆基因產物的高效表達 三、質粒的遺傳穩定性 第四節影響固定化細胞效率的因素 一、固定化載體 二、膠粒濃度

和大小 三、培養基的營養組成和培養條件 第五節固定化細胞技術的應用 一、利用固定化細胞生產各種產物 二、固定化技術的其他應用 第六節共固定化技術 思考與練習題 第十章動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 第一節動物細胞的培養 一、動物細胞的形態 二、動物細胞培養的應用 三、動物細胞培養基的組成 四、動物細胞培養的環境要求 五、動物細胞體外培養的一般過程 六、動物細胞培養的方式 七、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工藝 八、細胞培養用生物反應器 九、抗凋亡策略在細胞大規模培養中的應用 第二節植物細胞的培養 一、植物細胞培養流程 二、植物細胞培養基的組成 三、植物細胞培養的方法 四、植物細胞的大規模培養技術 五、影響植物細胞

培養的因素 思考與練習題 第十一章發酵生產染菌及其防治 第一節染菌對發酵的影響 一、染菌對不同發酵過程的影響 二、染菌發生的不同時間對發酵的影響 三、不同染菌程度對發酵的影響 第二節發酵異常現象及原因分析 一、種子培養和發酵的異常現象 二、染菌的檢查和判斷 三、發酵染菌原因分析 第三節雜菌污染的途徑和防治 一、種子帶菌及其防治 二、空氣帶菌及其防治 三、操作失誤導致染菌及其防治 四、設備滲漏或“死角”造成的染菌及其防治 五、噬菌體污染及其防治 六、雜菌污染的挽救與處理 思考與練習題 第十二章生物工藝實例簡介 第一節啤酒生產工藝 一、啤酒生產原輔料 二、麥芽製造 三、麥芽汁製備 四、啤酒發酵

第二節葡萄酒生產工藝 一、葡萄原料 二、葡萄酒釀造輔料 三、葡萄酒釀造的工藝 四、葡萄酒的陳釀與成熟 五、葡萄酒的營養價值 第三節有機酸發酵生產工藝 一、有機酸的來源與用途 二、衣康酸的發酵生產工藝 三、檸檬酸的深層發酵工藝 四、乳酸發酵工藝 第四節氨基酸生產工藝 一、谷氨酸發酵工藝 二、賴氨酸發酵工藝 三、精氨酸發酵工藝 第五節酶製劑生產工藝 一、微生物細胞生長與產酶的關係 二、微生物酶合成的調節與控制 三、微生物酶的生產條件 四、酶的提取技術 五、微生物蛋白酶生產工藝 六、澱粉酶的生產工藝 第六節抗生素生產工藝 一、抗生素的應用 二、抗生素生產的工藝過程 三、青黴素的生產工藝 第七節幹擾

素生產工藝 一、幹擾素概況 二、幹擾素的基本特性及作用特點 三、幹擾素的臨床應用 四、基因工程假單胞桿菌發酵生產幹擾素-α2b的工藝過程 第八節維生素C生產工藝 一、萊氏法生產工藝 二、二步發酵法生產工藝 第九節甾體激素的微生物轉化 一、生物轉化的發展 二、生物轉化反應的應用 三、生物轉化的工藝流程 四、甾體藥物的生物轉化 第十節單細胞蛋白生產工藝 一、SCP生產的一般工藝過程 二、SCP生產的微生物 三、生產SCP的基質 四、單細胞蛋白質的提取和純化 第十一節微生物多糖發酵生產 一、短梗黴多糖 二、黃原膠 三、結冷膠 第十二節生物質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燃料乙醇 二、生物制氫 三、生物柴油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 《生物工藝原理》自第一版出版以來已有十多年,第二版出版也有8年時間,期間經歷了十多次的重印。國內許多高等院校選擇本書作為相關專業本科生教材,有些院校將它作為碩士研究生入學複試參考書。2005年該教材獲得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2010年獲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優秀出版物獎(教材獎二等獎)。配套課件在2011年全國第十一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中獲高教工科組優秀獎,並在化學工業出版社教學資源網共用。 自第二版出版以來,學科發展迅速,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不斷湧現,兄弟院校在使用過程中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和建議,促使我們決定重新修訂本書。本次修訂保留

了第二版的結構體系和寫作風格,對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二章內容進行了較大的補充和修改,對其他章節僅作圖、表、文字、標點、語句、段落等方面的修改、調整和補充。在生物產品實例部分,補充了微生物的生物轉化、微生物多糖發酵生產以及生物質能源等方面的新內容,以使修訂後的版本內容更加充實,適應性更強。另一方面,為了避免篇幅過大,調整或刪除了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十章中的部分內容。

探討利用Lactobacillus plantarum發酵青花菜對蘿蔔硫素與抗氧化活性及成分的影響

為了解決滅菌條件的問題,作者李宗軒 這樣論述:

十字花科植物作為人們最主要的日常飲食之一,除了易於取得外,植物內部蘊含豐富生物活性物質能幫助人體抵抗許多疾病。在十字花科中,青花菜被許多研究指出具有降低罹癌風險的功效,主要歸因於青花菜內含大量的蘿蔔硫苷,蘿蔔硫苷本身並不具有生物活性,但當植物遭到破壞時,從植物細胞內部釋放出的黑芥子酶會與蘿蔔硫苷反應並產生具生物活性的蘿蔔硫素。近年來雖有許多探討環境、處理方式對蘿蔔硫素影響之研究,但透過微生物發酵對蘿蔔硫素產量影響的文獻卻寥寥無幾。因此本研究探討了利用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CRC15478發酵青花菜對蘿蔔硫素的影響,也針對發酵前後抗氧化活性及成份進行比較。

此外,本研究著重於不同條件的探討如滅菌方式、預處理步驟、發酵環境不同等,最終整理出Lactobacillus plantarum發酵青花菜提升蘿蔔硫素與抗氧化活性及成份之最適化條件。經研究顯示,比起傳統高溫高壓滅菌法,採用巴氏滅菌法對於青花菜汁更為合適。在經發酵後,微生物會分解青花菜細胞壁,釋放更多黑芥子酶,進而使蘿蔔硫素產量提升,總多酚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於發酵後明顯上升。最後本研究將調整青花菜汁pH值至6、添加1%葡萄糖及2%黃豆粉作為營養源並以70°C滅菌10分鐘後進行發酵作為最適化操作條件,蘿蔔硫素及總多酚含量在經發酵後分別提升4.01 mg/gDW及205.03 mg/L,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從原本的29.6%上升至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