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身體活動量表中文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另外網站體脂率、BMI、基礎代謝率該看哪一個?一次教你看完基本身體 ...也說明:而未滿18 歲、運動員、進行重量訓練者、懷孕或者哺乳中的婦女、身體虛弱或者久坐不動的老人不適合用BMI 值來衡量健康標準,例如:健身者的體重中有高比例的肌肉,他的BMI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 于潄所指導 周展豪的 社區長者飲食型態及營養狀況與衰弱情形之相關性研究 (2021),提出老年人身體活動量表中文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長者、飲食型態、營養狀況、衰弱情形。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成人教育研究所 余嬪所指導 陳美芳的 老年人選擇最優化補償策略與身體活動對成功老化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成功老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老年人身體活動量表中文版的解答。

最後網站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量表研究现状及进展則補充:对于照护活动而言,CGA通过建立有效. 的量表,更加精确而全面地对老年人躯体、心理和社会. 适应力进行评估,使得评估更加容易实施、可信。同. 时,标准的评估工具可以促进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年人身體活動量表中文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社區長者飲食型態及營養狀況與衰弱情形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老年人身體活動量表中文版的問題,作者周展豪 這樣論述:

背景:近年來全球皆面臨高齡化問題,而伴隨老化產生的健康議題中,衰弱症已成為現今全球公衛焦點之一。衰弱情形會增加長者健康負面事件之風險,衰弱症之預防非常重要且刻不容緩。預防衰弱症的主要措施為生活型態之改善,目前已瞭解營養狀況與衰弱症之關係,但飲食型態、營養狀況與衰弱情形之間的關係則仍缺乏瞭解。目的:本研究除探討我國社區長者的飲食型態、營養狀況與衰弱情形之關係外,更進一步探討營養狀況在飲食型態與衰弱情形之中介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設計,針對123名經方便取樣居住於台北、新北市之社區長者為對象;以問卷為工具,採面對面訪談法收集資料。結果:在飲食型態方面: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堅果種子

類的攝取量不足的。整體飲食品質的發現與先前研究相似,但碳水化合物攝取比率較低(48.17%)、脂肪攝取比率則較高(33.34%)。營養狀況方面,營養狀況良好者有86.18%、營養不良風險者有13.01%、營養不良比率則為0.81%。然就衰弱情形而言,社區長者屬於健壯者不及一半(48.78%),衰弱前期者有38.21%、至於衰弱期者則仍有13.01%。社區長者之年齡、教育程度、經濟狀況、身體活動度、慢性疼痛情形、飲食型態、營養狀況均會影響其衰弱情形。中介作用檢測結果則顯示營養狀況對於社區長者飲食型態之總熱量及蛋白質、脂肪攝取量、整體飲食品質與衰弱情形之間有完全的中介效果。結結論與建議:本研究果結

果可做為發展高齡長者營養計畫之基礎。建議營養計畫內容應包括總熱量、蛋白質、脂肪、蔬菜類、水果類、堅果及黃豆製品類食物的攝取,以及整體飲食品質的改善策略。有效的飲食與營養介入將會有助於降低長者衰弱與失能的發生。

老年人選擇最優化補償策略與身體活動對成功老化之影響

為了解決老年人身體活動量表中文版的問題,作者陳美芳 這樣論述:

        瞭解「好」的老化方式和影響因素,能夠促進個人與群體的發展。本研究整理過去數十年來有關成功老化議題,採用適應老化的社會心理學觀點,主張老年人若能運用選擇最優化補償 (簡稱SOC) 策略和身體活動的綜合效益,則能夠達到較好的老化結果。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老年人SOC策略與身體活動對成功老化的影響。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相關文獻後,自編五個因素的「成功老化量表」,編譯短式「SOC」量表,及使用已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老年人身體活動」中文版問卷,以北中南三區的60歲(含)以上的老年人為本研究對象,共回收426份有效問卷,使用SPSS 25..0及Amos 25.0統計分析軟體,以描述

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一、老年人SOC使用情形,「最優化」最高,「有資源的選擇」最低;SOC策略受到不同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學習參與的影響而有差異。二、老年人坐著時間比例高,平時較多從事走路、輕度、輕鬆家務活動,較少從事激烈活動,大多不曾從事肌力或肌耐力的活動;老年人身體活動量受到不同性別、年齡、居住地區、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有無宗教信仰、慢性疾病數、急性損傷數和學習參與程度的影響而有差異。三、老年人的成功老化情形,以健康自主得分最高,認知功能最低;老年人成功老化受到所有人

口統計變項的影響,其中不同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的影響最多。四、SOC四個行為策略和身體三個類別之間的相關,除「失落時的選擇」與「領薪工作/義工」外,其餘皆有正向關聯。五、SOC四個行為策略對整體成功老化的預測情形,其中「最優化」最具解釋力,而「有資源的選擇」不具預測力。六、身體活動分類對整體成功老化的預測情形,其中「休閒時間活動」最具解釋力,而「領薪工作/義工」不具預測力。七、整體成功老化能同時被SOC與身體活動預測,其中SOC較具解釋力,而所有行為策略和身體活動類別中,以「最優化」最具解釋力,其次為「休閒時間活動」、「家務勞動」、「補償」;對成功老化「心理適應」構面而言,「最優化」不具有

預測力,而「補償」取而代之為首要因素;「有資源的選擇」和「領薪工作或義工」對於成功老化沒有影響。研究結論與建議,身體活動在老化連續過程扮演重要角色,但是若能加上使用SOC策略,則更有助於成功老化的提升,不僅能夠運用在老年人本身,也可介入到社區和學習機構的課程中。「最優化」最能反映SOC策略對個體生命發展的可塑性,在進行補償性努力之前,老化的個體可能會嘗試使用可塑性為基礎的資源來保持目標。「休閒時間活動」是身體活動類別中最常被探討,確實可為老年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而「家務勞動」反映出良好的身體機能,自主生活能力,並能增進家人間的互動關係,成為調整與適應生活的替代活動。影響SOC、身體活動和成功

老化的背景因素很多,可能與資源多寡和流失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進而影響老化適應結果,值得未來研究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