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癲癇藥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新型抗癲癇藥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思萍,劉興華,陳文穎,康雅斐,趙國芳寫的 實用藥理學(3版) 和SuzanneO’Sullivan的 腦內風暴:頂尖神經科醫師剖析離奇症狀,一窺大腦異常放電對人體的影響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藥物的選擇 -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也說明:本文由台北榮總癲癇科陳倩醫師提供 決定開始治療後,最重要的便是如何選擇有效且副作用最少的藥物。以下幾點是2006年國際抗癲癇聯盟(ILAE) 以實證醫學角度針對新診斷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杏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中國醫藥學院 中國醫學研究所 謝慶良、林昭庚、李采娟所指導 張晉賢的 天麻活性成分香莢蘭醇對FeCl3誘發大白鼠癲癇發作效用之研究 (1998),提出新型抗癲癇藥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香莢蘭醇、脂質過氧化作用、氯化鐵。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臨床藥學研究所 蔡景仁、高雅慧所指導 蔡佳靜的 新型抗癲癇藥物Lamotrigine與Vigabatrin臨床使用之中長期評估 (1998),提出因為有 新型抗癲癇藥物、癲癇、臨床使用評估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型抗癲癇藥物的解答。

最後網站癲癇的藥物治療 - 臺灣醫學會則補充:癲癇和腦中風、帕金森氏病是神經科三大疾病,也是少數涵蓋從小兒、成人到老人的神經科疾病。在過去三十年由於基礎及臨床神經科學的進步,帶動了新的抗癲癇藥物的發明及新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型抗癲癇藥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用藥理學(3版)

為了解決新型抗癲癇藥物的問題,作者陳思萍,劉興華,陳文穎,康雅斐,趙國芳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著重基本藥理知識的分類與整理,以章節架構圖完整呈現相關藥物分類概念。     ‧藥物介紹以條列方式為主,佐以圖片及表格比較整理,代替冗長的理論敘述;將重要藥物及商品名標定為K.K.音標,具有實用的參考價值;以圖示方式表示孕婦用藥的安全分級。     ‧為達考用合一目的,內容特別配合最新國考試題以黑體標示,確實掌握考試方向;每章附有「課後復習」,可做即時性的自我測驗。     ‧書末附有詳細的藥理學名詞及藥物索引,協助快速搜尋相關之內容。     ‧隨書附「藥物發音&精選考題」之QR Code,內含常用之重要藥物發音及精選考題,協

助讀者加深印象,並幫助記憶。   新版修訂特色     1.調整章節架構順序:由藥理學緒論、藥物作用基本原理做探討,承接神經系統用藥、疼痛用藥、麻醉劑、自泌素及其拮抗劑,而後轉論呼吸、消化、泌尿、心臟血管及血液、新陳代謝及內分泌、抗感染、抗腫瘤及免疫製劑用藥主題,最後再以毒理學、診斷、藥物濫用做總結,使讀者能循序進入藥理學的精髓。     2.新增或更新:依近年新開發藥物,補充臨床新藥或相關內容。例如蕈毒鹼性受體致效劑cevimeline、新型抗癲癇藥物levetiracetam、抑制腸道發炎物質生成及作用藥物mesalamine、利尿劑indapamide及eplere

none、SGLT2抑制劑empagliflozin及dapagliflozin等。新增碳酸氫鈉、鎂鹽、鋁鹽制酸劑的特性比較、降血糖藥物對體重之影響等表格。  

天麻活性成分香莢蘭醇對FeCl3誘發大白鼠癲癇發作效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新型抗癲癇藥物的問題,作者張晉賢 這樣論述:

為了研究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成分vanillyl alcohol(VA)在天麻抗癲癇效用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將重量200-250克的雄性 Sprague-Dawley (SD)大白鼠36隻,分為六組,每組六隻如下:1)正常控制組:使用8μl的PBS水溶液於大腦皮質內注射;2)控制組: 使用8μl 100mM FeCl3的水溶液於大腦皮質內注射;3)VA2組: 使用VA 200mg/Kg於FeCl3注射前30分鐘腹腔注射;4) VA1組: 使用VA 100mg/Kg於FeCl3注射前30分鐘腹腔注射;5)對照組:使用phenytoin 10mg/Kg於FeCl3注

射前30分鐘腹腔注射;6)控制對照組:使用PBS於FeCl3注射前30分鐘腹腔注射。行為觀察、腦波、肌電圖記錄從FeCl3注射後的1小時開始至5小時為止,然後從心臟採取2cc的血液測量Luminol chemiluminescence (CL)及Lucigenin-CL counts,最後取下它們的腦分別測量兩側大腦皮質的Lipid peroxide levels .我們的結果顯示VA 200mg/Kg、100mg/Kg、phenytoin 10mg/Kg 能減少FeCl3 誘發的Wet dog shakes 次數,及兩側大腦半球的脂質過氧化物濃度。VA 200mg/Kg也能減少末稍血液Lum

inol-CL及Lucigenin-CL的數目。 我們的結果VA 200mg/Kg、100mg/Kg和phenytoin對FeCl3誘發的Wet dog shakes有抗癲癇發作和抑制大腦皮質過氧化的作用。另外VA 200mg/Kg對於FeCl3誘發的氧化自由基有清除的作用,因而我們認為VA的抗癲癇作用與它的氧化自由基清除作用有密切的關係,由於先前的研究已知氧化自由基在FeCl3所誘發癲癇發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又天麻的抗癲癇作用,至少部份來自於它的VA成份。 關鍵詞: 香莢蘭醇, FeCl3 ,Wet dog shakes ,脂質過氧化作用,Lumino

l chemiluminescence ,Lucigenin chemiluminescence

腦內風暴:頂尖神經科醫師剖析離奇症狀,一窺大腦異常放電對人體的影響

為了解決新型抗癲癇藥物的問題,作者SuzanneO’Sullivan 這樣論述:

  英國《衛報》年度最佳書籍   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圖書獎暨惠康圖書獎得主最新力作   最細微的線索,卻是破解病情的關鍵   且看神經科醫師如何抽絲剝繭,糾出致病腦區   《腦內風暴》故事中的主角全都罹患了不可思議的怪病。像是:瓦希德從小每到半夜就會有如中邪般,突然從床上坐起身,手與眼睛定定指向身體左上方;昏倒前會感受到飄然迷失感的艾咪,覺得自己就像夢遊仙境的愛麗絲;唐諾在接到裁員警告後,就看到七個小矮人朝自己跑來又旋即消失;藍尼原本只是感到焦慮,後來在失去意識後,心跳竟然停止了二十五秒;奧古絲特不論在任何場合,都會毫無來由地狂奔起來;愛蓮娜只要「想」移動身軀,全身就會變得像布娃娃一樣癱

軟……   大腦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結構之一,而神經學家必須從最微小的線索中找出病因,做出足以改變病患生命的診斷——這也是醫療診察工作的終極境界!在這本引人入勝的作品中,頂尖神經科醫師帶你一同追蹤病患的症狀:總覺得似曾相似,原來是海馬回受損;不時吐口水、爆怒、妄想與罵髒話,原來是顳葉出了問題;害怕移動與左手臂上短暫起雞皮疙瘩,原來是長了腦瘤;心跳停止、性格大變、精神失常,原來是大腦邊緣系統出了狀況……。   得獎醫師作家歐蘇利文的寫作風格宛如其前輩作家奧利佛.薩克斯,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述說醫療決策及腦科學知識,字裡行間亦充滿醫者的省思與病患們勇敢面對疾病的動人經驗。喜歡大腦科學與醫療故事的讀者,

絕不容錯過。 名人推薦   醫師、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創作類金籤獎得主 林正焜   台北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國立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 林永煬   台灣超越巔峰關懷癲癇聯盟理事長 曾幼玲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 謝伯讓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各界好評   溫柔、感人,且令人著迷……這本書談的是神經學,以及大腦的功能如何影響一切。但這本書也不僅止於此。你能在醫師與病人的對談間,察覺蘇珊.歐蘇利文所做的偵察工作,並看到她直指我們本質的核心。——《慈悲的語言》作者 克里斯蒂‧華特森   文字動人,充滿人文關懷。——《衛報》年度最佳書籍評語   

歐蘇利文與奧利佛.薩克斯一樣,同屬說故事好手。——《科克斯書評》     歐蘇利文不僅成功展現出大腦是最精密難解的謎題,也讓讀者理解神經科醫師在診斷與治療大腦疾患時所需的複雜問題解決能力。——《出版人期刊》   在面對冰冷的診斷數據與面對病患時的挑戰時,歐蘇利文也展現出同情、憐憫與理解。……喜歡《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的讀者,也會喜歡《腦內風暴》。——《西雅圖時報》   令人難以釋卷……書中所談案例精確捉住癲癇不分青紅皂白的本質,及其各式各樣的表現方式。歐蘇利文的文字兼具同理心與科學性,並以體貼的口吻道出每個病患的故事。——《書單》雜誌   正如同你會在神經學家奧利佛.薩克斯的作品中看到的

,你會發現歐蘇利文是這些令人驚奇的大腦和特殊前兆的可靠嚮導。——《衛報》   迷人且與眾不同……《腦內風暴》不只好看。它更充滿了有趣的科學,不只解釋清晰,更巧妙地融入更多軼事……這本引人入勝的書籍,乃是由一名將病患的福祉擺在首位的醫師所寫。——醫學期刊《柳葉刀》     歐蘇利文是位沉著且敏銳的嚮導,她帶領我們一窺現代神經學的診斷方法……此書既大且更具人文關懷的成就在於,它讓我們更加了解腦內風暴發生時會有的狀況或感受。——《愛爾蘭時報》   極為有趣的作品……充滿人文關懷。——《電訊報》   以真實的故事帶領一般讀者更加深入理解大腦的功能與機能失調。——《泰晤士報》

新型抗癲癇藥物Lamotrigine與Vigabatrin臨床使用之中長期評估

為了解決新型抗癲癇藥物的問題,作者蔡佳靜 這樣論述:

目的: 評估長期使用LTG與VGB之有效性與安全性。 方法: 由成大醫院資訊系統篩選1995年8月至1998年6月在癲癇門診曾處方LTG與VGB的所有病患。排除非癲癇病患及處方研究藥物未滿3個月,且原因不明者;符合條件者則進一步審閱病歷,登錄所有相關之資料,包括基本資料,藥物,發作日期及次數和不良事件。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評估係利用Kaplan-Meier的方法來估計繼續使用LTG或VGB的比例,及控制發作與不良事件比例。控制發作的定義是以各期(6與12個月將取最後3個月;24和36個月將取其最後前6個月)發作次數與參考期比較其減少50% 的發作次數

含無發作的人數比例為有效控制發作。此外也比較各期減少發作百分比。 結果: 共212人曾經處方LTG或VGB,其中處方過LTG為187人,處方過VGB為70人,當中45人曾經分別或併用過此二種藥物。中長期使用LTG與VG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評估結果如下: LTG 由Kaplan-Meier curve估計在40個月後有75 % 的病患繼續使用LTG。能接受發作控制而繼續使用LTG的比例,部份癲癇病患明顯多於全盤癲癇病患 (P=0.033)。持續用藥6個月時有55.9 % 的病人獲得有效控制,且有27.5 % 達到無發作。而持續用藥12個月時減少發作

頻次之百分比明顯高於持續用藥6個月 (P=0.023),但持續用藥12與24個月時則無差異。111位病患(59.4 %)曾發生至少一種的不良事件,頭暈(19.8 %)是最常見的不良事件,其次是皮膚相關的變化(15.5 %)及其它中樞神經系統相關的症狀。29位有皮膚變化的病患中,16位(55.2 %)有過敏反應。因不良事件而停藥的27位病患中,與皮膚相關的不良事件有7.5 %(14/187),是停藥的主因。 VGB 由Kaplan-Meier curve估計在20個月後有77 % 的病患繼續使用VGB。在持續用藥6個月時月有49 % 的病患能獲得有效控制,且有17.6

% 達無發作。比較使用6與12個月及12與18個月減少發作頻次百分比並無明顯的差異。有32位病患(45.7 %)曾發生至少一種的不良事件,頭暈 (12.9 %)是最常見的不良事件,其次依序是嗜睡,失衡,複視,震顫。 有5.7 %的病患有精神症狀,包括3位脾氣變壞,1位有急性精神病症。因不良事件而停藥的病患有11位(15.7 %),精神症狀(4.3 %)是主要的原因。 結論: 這個中長期的研究結果可顯示LTG與VGB這2種新型抗癲癇藥物在實際臨床使用之有效性。LTG有較廣的抗癲癇作用,對於部份癲癇和全盤癲癇都能有效控制,不過對部份癲

癇的效果比全盤癲癇更好;其最大療效在使用12個月後產生。而VGB則對部份癲癇有效,對於全盤癲癇由於人數過少無法評估;而VGB在使用6個月後應可達到最大療效。這2個藥在長期使用時並沒有產生藥效漸減的現象。因不良事件而停藥的原因有明顯的不同,精神症狀是停用VGB的主因;而皮膚相關不良事件則是停用LTG的主因。合理的使用新型抗癲癇藥物對癲癇病患,尤其是難治癲癇確是有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