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腹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排卵期腹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云波寫的 呵護女人的第六臟 暖養子宮:養美也養命。子宮的「溫度」是妳健康美的絕對關鍵! 和欒加芹的 不吃藥也會好!養生保健的易經內病外治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備孕期間排卵出現腹痛,別擔心,是好事 - 淘寶也說明:很多女人備孕的時候都會有排卵痛的情況,每當排卵日或是前後幾日,總會有左腹或右腹微微的抽痛,不是很痛但每次痛都不太舒服,有時候連帶背部的筋都很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邦聯文化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學系博士班 陳慧毅所指導 陳玫妃的 《濟陰綱目‧調經門》之經行腹痛相關婦科典籍期刊之研究 (2019),提出排卵期腹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濟陰綱目‧調經門、婦科古籍傳承遞變、四季四物湯、經行腹痛、健保資料庫、統合分析、中西醫對照模型圖、月經週期療法。

最後網站排卵真的會有「排卵痛」!舒緩排卵痛有這2招則補充:陳書怡說,大約1/5女性會在排卵期出現3~12小時的單側腹痛,又稱排卵痛或經期間腹痛。對於備孕女性而言,此疼痛為最直接且無害的排卵日提醒,常規治療上多以止痛藥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排卵期腹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呵護女人的第六臟 暖養子宮:養美也養命。子宮的「溫度」是妳健康美的絕對關鍵!

為了解決排卵期腹痛的問題,作者李云波 這樣論述:

  !心情焦躁憂鬱   !失眠黑眼圈   !皮膚暗沉粗糙   !臉上出現痘痘色斑   !小腹突然發胖   !生理週期不規律   !排卵期腹痛   !無法受孕   這些都是子宮發出的求救信號?!   子宫暖>>不發胖>>不顯老>>病不侵   月經不調、經痛、子宮肌瘤、內膜異位、子宮癌、更年期障礙、不孕症等等,這些煩擾女人數十年的不舒服或疾病,都是因為「子宮冰冷」。   女人一生的問題──「經、胎、帶、產」的根源都在子宮上,子宫力下降是所有問題的根本所在。煩擾女人一生的婦科病,都是因為子宮感冒了!   「百病起於寒」,女人體質屬陰性,更易因寒涼而生病。

子宮是女人最怕冷的地方,一旦寒濕入侵胞宮,子宮狀態不好,就會造成經期不順、經痛、炎症、難受孕、甚至不孕,反映在外表上,就是皮膚粗糙、色斑暗沉、提早衰老。   子宮疾病更是當今女性健康的最大殺手,子宮頸癌更是台灣婦科癌症的頭號殺手。健康的子宮能提高全身免疫力,本書詳細介紹實用的子宮常識、判斷子宮健康的方法、傷害子宮的錯誤行為,並說明如何從生理週期、體質、臟腑等方面呵護子宮,提供暖養子宮的實用方法,通過飲食宜忌、補養藥膳、經絡調理、穴道反射區按摩、簡易瑜珈運動、生活習慣的調整來提升修復「子宮力」。   YES   ○攝取暖身補氣食物改善虛寒體質   ○適度運動可暖和子宮提高代謝   ○經期後進

補養回氣血   ○按摩經絡穴位保養子宮卵巢   NO   ╳辛辣油膩食物不利子宮健康   ╳寒涼飲食提高子宮肌瘤增生機率   ╳吸菸降低子宮內膜的血液流動速率易致經痛   ╳情緒不穩定會造成內分泌失調   子宮是女人小腹中的第2顆心臟,是女人獨有的第六臟器,除了孕育後代,更有著維持內分泌平衡、促進女性造血系統的更新等重要作用。從少女到樂齡、從初經到停經、從美顏到身材、從體弱到好孕,只要五階段分齡保養、濡養子宮,就能延長青春美麗、延緩更年期到來、遠離惱人的各種不適與疾病。  

《濟陰綱目‧調經門》之經行腹痛相關婦科典籍期刊之研究

為了解決排卵期腹痛的問題,作者陳玫妃 這樣論述:

目錄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 2第二節 材料方法 3第三節 文獻回顧 4第四節 目錄結構大綱圖 12第二章  《濟陰綱目》、《婦人大全良方》、《校注婦人良方》與《女科證治準繩》古籍研究 18第一節 武之望及汪淇生平與學術思想研究 18第二節 陳自明及薛己及王肯堂生平與學術思想研究 23第三節 《 濟陰綱目‧調經門》原文引用出處溯源查證統計分析 26第四節 《 濟陰綱目‧調經門》傳承遞變之研究 28第五節 《婦人大全良方》與《校注婦人良方》原文《調經門》醫論比對分析 29第六節 《濟陰綱目.調經門》彙方-第一方四物湯探討因時制宜的運用 58第三章  經行

腹痛中醫古籍研究分析探討 75第一節 中醫婦科古籍經行腹痛方劑藥物分析探討 76第二節 中醫非婦科古籍經行腹痛方劑藥物分析探討 78第四章  健保資料庫門診痛經患者臨床用藥頻率分析 80第一節 探討1997-2011年主次診斷痛經、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肌瘤患者使用中醫複方藥材前20名藥品 81第二節 探討1997-2011年主次診斷痛經、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肌瘤患者使用中醫單方藥材前20名藥品 86第五章  經行腹痛現代文獻期刊分析探討 91第一節 原發性痛經證型穴位經絡方劑藥物分析探討 91第二節 續發性痛經證型穴位經絡方劑藥物分析探討 102一、 子宮內膜異位證型穴位經絡方劑

藥物分析探討 118二、 子宮肌瘤證型穴位經絡方劑藥物分析探討 125第三節 痛經針灸國外期刊穴位經絡分析探討 132一、 國外期刊痛經穴位經絡藥物統計分析 132二、 間接灸關元穴(CV4)、神闕穴(CV8)寒凝氣滯型原發性痛經-統合分析 136第四節 統計穴位經絡藥物方劑證型分析文獻探討 153第六章 中西醫結合探討 189第一節 《濟陰綱目‧調經門》中西醫內容探討 189第二節 中西醫經行腹痛臨床研究診治分析 202第七章 中醫臨床運用月經週期療法治療經行腹痛文獻探討 207第一節 中醫月經週期療法 209第二節 經行腹痛中西醫論點探討 219第三節 原發

性痛經月經週期療法文獻探討 227第四節 續發性痛經月經週期療法文獻探討 229第八章 討論 239第九章 結論 244參考文獻 252附錄 266附錄一 《濟陰綱目‧調經門》傳承遞變之研究 266附錄二 《濟陰綱目》、《婦人大全良方》、《校注婦人良方》及《女科證治準繩》經病疼痛原文比較 274附錄三 2014年中華針灸醫學會海報Post 278附錄四 2013年國立中醫藥研究所傳統暨替代醫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79附錄五 《婦人大全良方》對照《校注婦人良方》之字數增刪表 280附錄六  2019年香港第十五屆國際研究生中醫藥研討會海報Post 324附錄

七 《婦人大全良方》與《校注婦人良方》之不同方劑比較 325附錄八 《婦人大全良方》與《校注婦人良方》之同方劑不同組成 346附錄九  2014年台灣中醫醫學雜誌刊登稿-四季四物湯作為婦人血虛經病「因時制宜」的治療及預防養生的探討 359附錄十  2021年4th World Congress and Expo on Traditional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海報Post接受 379附錄十一 2014年東洋醫學會海報Post 380附錄十二 2015年中華醫學會針灸高峰會海報Post 381附錄十三 2019年台灣中醫醫學雜誌刊登稿-Indirect

Moxibustion at Guanyuan(CV4) and Shenque(CV8)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with Qi Stagnation due to Cold Congealing:A Meta-Analysis 382附錄十四 原發性痛經隔薑/藥灸神闕、關元穴療效分析之文獻(22篇)一覽表 403附錄十五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統計比較表 411附錄十六 2013年香港第九屆國際中醫研究生研討會海報Post 421附錄十七 2016年中國醫藥研究叢刊刊登稿-從中西醫婦科觀點比對《濟陰綱目‧調經門》 422附錄十八 20

20年第12屆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海報Post接受 431 表目錄表 2 1《婦人大全良方》與《校注婦人良方》字數增刪量及比例 33表 2 2 陳自明與薛己用藥偏好及學術思想評論 41表 2 3《婦人大全良方》溯源書籍列表 48表 2 4《婦人大全良方》溯源書籍引用統計表 49表 2 5《校注婦人良方》溯源書籍列表 50表 2 6《校注婦人良方》溯源書籍統計表 51表 2 7《婦人大全良方》VS《校注婦人良方》之不同方劑簡表 55表 2 8《婦人大全良方》VS《校注婦人良方》之同方劑不同組成簡表 57表 2 9 四物湯加減方在《濟陰綱目.調經門》各節應用表格 67表 3

1中醫婦科痛經古籍及非婦科痛經古籍列表 75表 3 2 婦科古籍方劑統計比例 76表 3 3 婦科古籍藥物統計比例 77表 3 4 非婦科古籍方劑統計比例 78表 3 5 非婦科古籍藥物統計比例 79表 4 1 痛經健保資料庫複方用藥頻次表 81表 4 2 子宮內膜異位健保資料庫複方用藥頻次表 83表 4 3 子宮肌瘤健保資料庫複方用藥頻次表 84表 4 4 痛經健保資料庫單方用藥頻次統計表 86表 4 5 子宮內膜異位健保資料庫單方用藥頻次統計表 87表 4 6 子宮肌瘤健保資料庫單方用藥頻次統計表 89表 5 1 原發性痛經治療方式統計比例表(96篇) 91表 5

2 原發性痛經證型統計比例 92表 5 3 原發性痛經穴道統計比例 93表 5 4 原發性痛經經絡統計比例 94表 5 5 原發性痛經方劑統計比例 95表 5 6 原發性痛經藥物統計比例 96表 5 7 原發性痛經藥物療效統計比例 97表 5 8 原發性痛經藥物療效全部統計比例 100表 5 9 續發性痛經治療方式統計比例表(108篇) 102表 5 10 續發性痛經證型統計比例 103表 5 11 續發性痛經穴道統計比例 104表 5 12 續發性痛經經絡統計比例 105表 5 13 續發性痛經方劑統計比例 106表 5 14 續發性痛經藥物統計比例 107表 5

15 續發性痛經藥物療效統計比例 108表 5 16 續發性痛經藥物療效全部統計比例 114表 5 17 子宮內膜異位治療方式統計比例表(25篇) 118表 5 18 子宮內膜異位證型統計比例 119表 5 19 子宮內膜異位穴道統計比例 120表 5 20 子宮內膜異位經絡統計比例 121表 5 21 子宮內膜異位方劑統計比例 122表 5 22 子宮內膜異位藥物統計比例 123表 5 23 子宮內膜異位藥物療效統計比例 124表 5 24 子宮肌瘤治療方式統計比例表(83篇) 125表 5 25 子宮肌瘤證型統計比例 126表 5 26 子宮肌瘤穴道統計比例 127

表 5 27 子宮肌瘤經絡統計比例 128表 5 28 子宮肌瘤方劑統計比例 129表 5 29 子宮肌瘤藥物統計比例 130表 5 30 子宮肌瘤藥物療效統計比例 131表 5 31 國外期刊痛經針灸治療方式統計比例表 132表 5 32 國外痛經穴道統計比例 133表 5 33 國外痛經經絡統計比例 134表 5 34 國外痛經藥物統計比例 135表 5 35 四篇隔薑灸神闕穴(CV8)、關元穴(CV4)之綜合研究分析 142表 5 36 七篇隔藥灸神闕穴(CV8)之綜合研究分析 143表 6 1《濟陰綱目‧調經門》中西醫診治之對照 198表 7 1 月經週期療法中西

醫對照觀點 212表 7 2 月經週期中西醫治療觀點表 215表 7 3 月經週期與子宮內膜厚度表 218表 7 4 中醫經行腹痛病因與病理表 220表 7 5 中醫經行腹痛實證虛證表 222表 7 6 中醫經行腹痛古籍針灸論述表 222表 7 7 月經週期療法陰陽盛衰表之一 227表 7 8 月經週期療法陰陽盛衰表之二 227表 7 9 續發性痛經月經週期各階段療法表 230表 7 10 月經週期療法痛經證型治療 237附表14- 1 隔薑灸神闕穴、關元穴之綜合研究分析(12篇)-1 403附表14- 2 隔薑灸神闕穴、關元穴之綜合研究分析(12篇)-2 404附表1

4- 3 隔藥灸神闕穴之綜合研究分析(10篇)-1 407附表14- 4 隔藥灸神闕穴之綜合研究分析(10篇)-2 408附表15- 1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治療方式比較分析 411附表15- 2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證型比較分析 411附表15- 3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穴道比較分析 412附表15- 4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經絡比較分析 412附表15- 5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方劑比較分析 413附表15- 6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藥物比較分析 413附表15- 7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貼敷藥物比較分析 414附表15- 8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藥物療效

比較分析 415 圖目錄圖 1 1目錄大綱直向結構圖 14圖 1 2目錄大綱與投稿成果進度結構圖 17圖 2 1調經門引用醫家頻次統計圖 26圖 2 2調經門原文實際引用醫籍頻次統計圖 27圖 2 3調經門原文醫籍出處頻次統計圖 27圖 2 4《婦人大全良方》與《校注婦人良方》字數增刪比例圖 34圖 2 5《婦人大全良方》引用書籍比例圖 49圖 2 6《校注婦人良方》引用書籍比例圖 52圖 2 7 調經通用諸方四物湯原文,攝自汪淇箋釋十四卷版《重訂濟陰綱目 》(清,經綸堂) 61圖 2 8 調經通用諸方四味藥原文敘述,攝自汪淇箋釋十四卷版《重訂濟陰綱目 》(清,經綸堂)

61圖 2 9 四物湯組成藥物 62圖 2 10 四季四物湯增損藥物圖示表 64圖 2 11 四物湯之四季四物湯原文,攝自汪淇箋釋十四卷版《重訂濟陰綱目 》(清,經綸堂) 64圖 3 1 婦科古籍方劑統計比例圖 76圖 3 2 婦科古籍藥物統計比例圖 77圖 3 3 非婦科古籍方劑統計比例圖 78圖 3 4 非婦科古籍藥物統計比例圖 79圖 4 1 痛經健保資料庫複方用藥統計圖 82圖 4 2 子宮內膜異位健保資料庫複方用藥統計圖 83圖 4 3 子宮肌瘤健保資料庫複方用藥統計圖 85圖 4 4 痛經健保資料庫單方用藥統計圖 87圖 4 5 子宮內膜異位健保資料庫單方用藥

統計圖 88圖 4 6 子宮肌瘤健保資料庫單方用藥統計圖 90圖 5 1 原發性痛經治療方式統計比例圖 92圖 5 2 原發性痛經證型統計比例圖 93圖 5 3 原發性痛經穴道統計比例圖 94圖 5 4 原發性痛經經絡統計比例圖 95圖 5 5 原發性痛經方劑統計比例圖 96圖 5 6 原發性痛經藥物統計比例圖 97圖 5 7 原發性痛經藥物療效統計比例圖 98圖 5 8 續發性痛經治療方式統計比例圖 103圖 5 9 續發性痛經證型統計比例圖 104圖 5 10 續發性痛經穴道統計比例圖 105圖 5 11 續發性痛經經絡統計比例圖 106圖 5 12 續發性痛經方

劑統計比例圖 107圖 5 13 續發性痛經藥物統計比例圖 108圖 5 14 續發性痛經藥物療效統計比例圖 109圖 5 15 子宮內膜異位治療方式統計比例圖 118圖 5 16 子宮內膜異位證型統計比例圖 119圖 5 17 子宮內膜異位穴道統計比例圖 120圖 5 18 子宮內膜異位經絡統計比例圖 121圖 5 19 子宮內膜異位方劑統計比例圖 122圖 5 20 子宮內膜異位藥物統計比例圖 123圖 5 21 子宮內膜異位藥物療效統計比例圖 124圖 5 22 子宮肌瘤治療方式統計比例圖 125圖 5 23 子宮肌瘤證型統計比例圖 126圖 5 24 子宮肌瘤穴

道統計比例圖 127圖 5 25 子宮肌瘤經絡統計比例圖 128圖 5 26 子宮肌瘤方劑統計比例圖 129圖 5 27 子宮肌瘤藥物統計比例圖 130圖 5 28 子宮肌瘤藥物療效統計比例圖 131圖 5 29 國外痛經治療方式統計比例圖 132圖 5 30 國外痛經穴道統計比例圖 133圖 5 31 國外痛經經絡統計比例圖 134圖 5 32 國外痛經藥物統計比例圖 135圖 5 33 文獻蒐集流程圖 147圖 5 34 統合分析結果-4篇隔薑灸關元穴(CV4)和神闕穴(CV8)期刊 148圖 5 35 異質性測定-4篇隔薑灸關元穴(CV4)和神闕穴(CV8)期刊

148圖 5 36 統合分析結果-7篇隔物灸神闕穴(CV8)期刊 148圖 5 37 異質性測定-7篇隔物灸神闕穴(CV8)期刊 149圖 5 38 統合分析結果-全部11篇期刊 149圖 5 39 異質性測定-全部11篇期刊 149圖 6 1 第一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0圖 6 2 第十一、十二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2圖 6 3 第十五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4圖 6 4 第十六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5圖 6 5 第十四、十九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6圖 6 6 第十三、二十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7圖 6

7《濟陰綱目‧調經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8圖 6 8 經行腹痛診治分析圖 206圖 7 1 天癸生殖軸中西醫對照 210圖 7 2 中西醫月經週期太極陰陽圖 211圖 7 3 正常基礎體溫圖 217圖 7 4 排卵期延長的基礎體溫圖 217圖 7 5 無排卵性的基礎體溫圖 217

不吃藥也會好!養生保健的易經內病外治法

為了解決排卵期腹痛的問題,作者欒加芹 這樣論述:

不吃藥,也能養生、保健、治病?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是沒找到正確的方法家庭治病養生的首選! ◎「易經內病外治法」是什麼   所謂「易經內病外治法」,就是以《易經》的理論為基礎,由體外給藥,透過穴位、經絡的傳導,將藥物性味輸送到五臟六腑,藉此補虛瀉實,調節人體陰陽平衡。傳統中醫常用的扎針、艾灸、拔罐、刮痧、放血、敷藥、熏洗、耳壓等,都屬於外治療法的範疇。比起內服藥物的方法,更適合居家使用。 ◎「易經內病外治法」的特色   1.起效速度很快。以《易經》的「同氣相求」等理論為基礎,用與臟腑同氣相求的藥材來外敷最恰當的經絡穴位,使藥性不走彎路,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受傷的臟腑,棄濁揚清。   2.使用上非常安全

。大家都知道「是藥三分毒」這句話,內服藥物或多或少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尤其會對腸胃造成損害。而外治法是在體外用藥,透過經絡穴位發生作用,繞開了腸胃這條路,讓腸胃免受於不必要的損傷。   3.成本相當低廉。外敷所用之藥都是很容易買到的藥材,價格都很低廉;艾灸或拔罐的方法所花費用,更是如此,一根艾條不需要多少錢,買一套拔罐器也可以用很多年,不會造成太大的經濟負擔。   4.不需要專業手法。本書推薦使用的外治療法,不超出藥物外敷、艾灸、拔罐和扎針的範圍,其中特別推薦使用藥物外敷方法。因為扎針需要一定的技巧,不太適合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自行操作,艾灸、拔罐也讓一些人覺得害怕。藥物外敷法就不同,只要知道穴

位在哪裡,把藥直接貼上即可,不需要懂得什麼專業手法,而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最重要的是不會有什麼副作用。 ◎「易經內病外治法」的適用範圍   用白參片貼在極泉穴就能治療糖尿病?失眠有七種原因,應該如何對症下藥?便祕、腹瀉時,去找十二條正經就能立刻緩解?慢性咳嗽也能輕鬆痊癒?落枕時按壓什麼穴道就會立刻解除痛苦?皮膚搔癢就擦生薑?蓮子能治抑鬱症?本書包含各種常見疾病的有效外治方法,並且說明正確的養生保健觀念,讓你從此擺脫內服過多藥物帶來的身體負擔!   8種中老年常見疾病外治法: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中風、頸椎病、濕氣相關症狀、多痰、失眠   10種腸胃常見疾病外治法:急慢

性胃痛、胃腸脹氣、豆類食物中毒、嘔吐、腸胃敏感、容易飢餓、胃口不佳、便祕腹瀉、泛酸、腹中雷鳴   11種五官常見疾病外治法:口腔潰瘍、牙痛、流鼻血、鼻炎、鼻腔乾燥、鼻子生瘡、麥粒腫、淋巴結腫大、咳嗽、咽喉痛、扁桃腺發炎   14種女性常見疾病外治法:經期小腹脹痛、經前乳房脹痛、乳腺增生、經期腰痠、慢性盆腔炎、輸卵管堵塞、卵巢囊腫、子宮肌瘤、排卵期腹痛、改善月經週期、崩漏、陰部搔癢、帶下病、怕冷   14種生活常見症狀外治法:落枕、中暑、頭暈、傷風、心跳過速、五心熱、勞累過度、腰部扭傷、腳踝扭傷、因久坐導致的後背痠痛、發汗與止汗、皮膚發癢、濕疹、白癜風   6種心理常見疾病外治法:易怒、暴躁、思

慮過度、莫名煩惱、悲傷傷肺、抑鬱症   7種外感常見疾病外治法:外感、傷寒、風邪、燥邪、傷濕、傷火、感染寒風燥濕火後的飲食宜忌 作者簡介 欒加芹   筆名易醫,食醫、問醫閣主人。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師從針灸學著名前輩莊禮興教授。   在熟讀《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醫學典籍的基礎上,作者又對《易經》進行了深入研究,深悟醫易同源、醫易相通之妙理。在養生保健和臨床祛病的實踐過程中,能夠將中醫傳統經絡學說、方劑精華和天人合一、五運六氣等諸多因素緊密結合,細細追索疾病根源,再根據個人不同體質,培元固本,從源頭上化解病因,效果往往出奇制勝,持久而深入。   欒加芹博士說,一切疾病皆有因果。治

病要祛根,養生要養本。透過這本書,她將帶領大家一起追尋疾病根源,探索不生病的奧秘──其實,有時候只需做出一點點改變,就可以讓健康長駐,身心共享和諧。   讓每一個人都擁有不生病的智慧,通曉治療疾病的祛根之法,是作者最真誠的心願。   個人網站:www.wenyige.tongtu.com  部落格:www.wenyigeyihua.blog.sohu.com 序言 安全、有效、便宜的易經內病外治法 第一章 家庭治病養生的首選:易經內病外治法 1.掌握「同氣相求」的原理就不生病 2.易經內病外治法的優點 3.易經內病外治法的特色 4.易經內病外治法的重要穴位 5.易經內病外治法的八大重點 6.

使用外治法應該如何選擇穴位 第二章 中老年常見疾病外治法 1.脂肪肝的治療方法 2.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3.高血壓的治療方法 4.中風的緊急處理方法 5.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6.治療與濕氣相關的病症 7.多痰的治療方法 8.治療七種失眠症狀 第三章 腸胃常見疾病外治法 1.急慢性胃痛的治療方法 2.胃腸脹氣的治療方法 3.豆類食物中毒的緩解方法 4.嘔吐、腹瀉的居家處理法 5.腸胃敏感的紓解方法 6.容易飢餓的解決方法 7.胃口不好的解決方法 8.便祕、腹瀉的治療方法 9.泛酸的治療方法 10.腹中雷鳴的治療方法 第四章 五官常見疾病外治法 1.口腔潰瘍的治療方法 2.牙痛的治療方法 3.流鼻血的

治療方法 4.鼻炎的治療方法 5.鼻腔乾燥的解決方法 6.鼻子生瘡的治療方法 7.麥粒腫的治療方法 8.淋巴結腫大的治療方法 9.咳嗽的治療方法 10.咽喉痛的治療方法 11.扁桃腺發炎的治療方法 第五章 女性常見疾病外治法 1.經期小腹脹痛的緩解方法 2.經前乳房脹痛的緩解方法 3.乳腺增生的治療方法 4.經期腰痠的緩解方法 5.慢性盆腔炎的治療方法 6.輸卵管堵塞的調理方法 7.卵巢囊腫的治療方法 8.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 9.排卵期腹痛的緩解方法 10.改善月經週期的方法 11.崩漏的治療方法 12.陰部搔癢的治療方法 13.帶下病的治療方法 14.有效治療怕冷的症狀 第六章 生活常見症狀

外治法 1.落枕的治療方法 2.中暑的治療方法 3.頭暈的兩種外治法 4.傷風的治療方法 5.心跳過速的緩解方法 6.五心熱的緩解方法 7.勞累過度的調補方法 8.腰部扭傷的治療方法 9.腳踝扭傷的治療方法 10.治療因久坐導致的後背痠痛 11.發汗與止汗的方法 12.皮膚發癢的緩解方法 13.濕疹的治療方法 14.白癜風的治療方法 第七章 心理常見疾病外治法 1.治療因生氣引發的症狀 2.暴躁脾氣的和緩方法 3.治療因思慮過度引起的不適 4.經常莫名煩惱的解決方法 5.悲傷傷肺後的補救方法 6.緩解抑鬱症狀的方法 第八章 外感常見疾病外治法 1.治療外感的祕訣 2.絕佳的傷寒療法 3.治療風

邪引起的疾病 4.治療燥邪引起的疾病 5.治療傷濕引起的疾病 6.治療傷火引起的疾病 7.感染寒、風、燥、濕、火後的飲食宜忌 第九章 有病治病,無病防身 1.人參是補益身體的首選藥材 2.艾灸足三裡,治病養生兩相宜 3.艾灸關元,既保健且抗衰老 4.五臟六腑八大外敷養生法 後記 序言安全、有效、便宜的易經內病外治法   許多人大概不知道,像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等芸芸眾生奉為救命養生的圭臬之書,它們的醫理實際上都是根據被稱為「有字天書」的《易經》而來的。   《易經》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可以按照「同氣相求」的原則,歸納為八種基本類型,同一類的事物都具有某些特定的共性、氣場

;不同類的事物既獨立存在,又相生相剋(只要一種物質增強了另一種物質的力量,就是相生;一種物質削弱了另一種物質的力量,就是相剋),彼消此長,不管如何變化,都受到天地這個大氣場的控制和影響。   古人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意思是說,只有通曉《易經》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者。因此,治病時,我一直努力把「同氣相求」的易理與各種治療方法結合在一起,以求達到最完美的效果。   在深入鑽研《易經》、《黃帝內經》等經典的過程中,綜合古代各大醫家的醫案,再加上莊禮興等當代中醫名家的教誨,以及自己多年以來的臨床實踐,我發現,只要遵循《易經》「同氣相求」這個原則,用同屬性的食物、藥材

去補益、調理同屬性的臟腑,不論是治病養生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熟悉藥物的生長環境及其生長特性,那麼按照《易經》同氣相求的原理,就能夠很容易地推導出藥物的真正藥效,而且使用起來更為廣泛和準確。舉例來說,古往今來,從來沒有桑葚子能治療咳嗽的記載,可是,我從桑葚子的生長特性,推導出它能治療風寒導致的咳嗽,並且只用這一味藥物就成功治癒了很多人的頑咳。對於其他的藥物,我向來也是先研究它的生長特性,然後再推導出它的功效,靈活運用。至於這藥物傳統上的藥效,我通常只是當作參考而已。這樣的做法,讓我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研究藥物,就能夠把它的應用領域拓展得無限寬廣。   中國古代有一位擅長外治療法而名滿

天下的大醫家,他的名字叫做吳師機。傳說他為人治病時,盛況空前,「凡遠近來,日或一二百人,或三四百人,皆各以時聚……自來醫未有如此捷簡者,月治數千人」。   艾灸、拔罐、扎針、推拿等體外刺激的方法,都屬於外治療法的範疇。   比起其他內治療法,外治療法具有更安全、見效快(一般不到十分鐘就有效果)、成本低的優點,這是我向各位介紹、推廣的根本原因。   在這本書裡,我沒有對《易經》理論做過多的闡釋,而是在略講易經內病外治療法的精髓──選擇與經絡和臟腑「同氣相求」的藥物和恰當的穴位──之後,直接介紹各種家庭治病養生方法。因為《易經》的理論比較複雜,我們只需要牢記對身體有用的「同氣相求」養生原則和外治方

法就夠了。   當然,如果大家想要進一步了解《易經》與養生祛病的關係,建議可以去看《黃帝內經》和吳師機大師的《外治醫說》等醫學經典,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來我的網站共同探討。   我研究易經內病外治法十幾年,其中的奧妙真是一言難盡。希望藉由這本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經驗,讓大家的身體越來越好。最後,我還希望從中受益的你,能把這些方法介紹給更多為病所苦的人,得健康之道,送健康之術,享健康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