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症狀腹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排卵期症狀腹痛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潘俊亨寫的 經痛背後有惡魔(全彩) 和陳曉萱的 養孕:180道真食藥膳,中西醫聯手教你吃對好食物,用食養為身體打底,身體養好了,孕自然就來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下腹部疼痛與經痛也說明:前列腺素在成熟的子宮內膜也就是黃體期的子宮內膜特別容易產生,這也是為什麼有排卵的週期比較會痛的原因。 症狀:疼痛通常發生在月經開始之前的幾個小時或月經開始以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金塊文化 和常常生活文創所出版 。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學系博士班 陳慧毅所指導 陳玫妃的 《濟陰綱目‧調經門》之經行腹痛相關婦科典籍期刊之研究 (2019),提出排卵期症狀腹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濟陰綱目‧調經門、婦科古籍傳承遞變、四季四物湯、經行腹痛、健保資料庫、統合分析、中西醫對照模型圖、月經週期療法。

最後網站女性排卵期腹痛別太緊張 - 健康樹則補充:據婦科專家介紹,在排卵過程中,由於卵泡膜和卵巢包膜的破裂,卵泡液對附近腹膜的刺激,一些較爲敏感的人(痛閾較低)就有可能出現腹痛的現象。這種疼痛一般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排卵期症狀腹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經痛背後有惡魔(全彩)

為了解決排卵期症狀腹痛的問題,作者潘俊亨 這樣論述:

別再說「經痛不是病」, 小心,它可能是惡性病變的前兆!   潘俊亨醫師有30多年的行醫經驗,接觸的病患超過萬人,執行的婦科手術超過千例,本書總結他多年的看診經驗,精選出病患最常遇到相關經痛的疾病,從成因、症狀到治療方式,以輕鬆的文字、活潑的漫畫,一一解說,一看就懂。   妳知道:子宮內膜異位的成因是什麼嗎?子宮肌瘤跟子宮肌腺瘤有什麼不一樣?巧克力囊腫跟不孕有什麼關係?卵巢囊腫到底需不需要開刀?排卵日、安全期要怎麼算?什麼是「事後避孕藥」,有效嗎?要怎麼緩解「經前緊張症候群」?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遺傳性妳知道嗎?卵巢囊腫在停經後會自然萎縮嗎?這些病症手術好,還是藥物治療好?傳統開腹手術、腹腔

鏡、陰式手術、達文西手術要怎麼選擇?……這麼多疑問,潘醫師在書中都會一一為妳做解答。   不想再被經痛折磨,就讓婦產科醫師跟妳聊聊妳的生理病痛。   亂經,不可輕忽的健康警訊   「亂經」指的是月經週期紊亂,也就是所謂的「月經失調」。正常的月經週期為21〜35天,來潮的天數約3〜7天,有一句話形象地說明月經失調的情況:「該來的時候不來,不該來的時候來;該少的時候多,該多的時候少。」不管是月經過頻(週期間隔太短)、月經過疏(週期間隔太長),或經血過多、經血過少,都可稱做「亂經」。   亂經的問題自有人類以來不間斷地困擾著女性,為什麼會亂經?它代表的意義就是排卵功能異常或是器官病變,輕則影

響生育能力,重則是健康失衡的警訊,所以輕忽不得。   除了少女初經的兩三年內及更年期前後的女性會發生亂經的現象外,其它成熟女性要了解自己有沒有「亂經」,就必須從記錄自己的月經週期開始,包括多久來一次、每次來多少天、經血量多還是少,都要加以記錄,若發現異常,應及早就醫,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亂經的主要型態有以下幾類:   1.月經過頻:月經週期天數太短,少於21天,或是1個月可能來兩次或三次,都是月經過頻的現象,發生的原因多是卵巢機能障礙。這類患者在每一次月經週期中卵巢不一定會排卵,即使排卵,由於卵巢的黃體形成不全,因此機能迅速消失,使得子宮在受精卵還未著床前,內膜就提早剝離,有這種情況

的女性很難受孕。   2.月經過疏:月經週期天數超過35天,甚至成為季經、年經,原因也多是卵巢機能障礙,排卵功能異常所引起的。這類患者大多容易頭痛、肩膀酸痛、手腳冰冷、排卵機會少或無排卵,受孕的機會當然就大大減少了。   3.經血過多或出現血塊:青春期少女因子宮發育不全,或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失調,容易有此情形。發生的原因除了卵巢機能異常外,像是罹患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子宮內膜長息肉、子宮肌腺瘤等,也多會有經血過多的情況。   4.經血過少:這表示卵巢機能及子宮發育不全,即使有月經,大多是無排卵性月經,所以大多無法懷孕。但如果平時月經量都很正常,卻突然間變少,則要警惕是否是先兆流

產,或者是異位妊娠導致陰道出血;若是因口服避孕藥而導致經血過少,建議先停藥。   妳問我答   Q:經期時出現血塊是什麼原因?   A:正常月經的經血排放應該是少量、緩慢的流出,但若出血量太大,月經排放速度太快,血塊組織來不及完全溶解,就會以血塊的形式排出,顏色通常是鮮紅色。還有其他原因會導致月經伴隨血塊,以下是常見因素:   1.肝功能異常,導致凝血機能異常。   2.身材肥胖,引起雌激素分泌異常。   3.內分泌病變,包含甲狀腺功能低下、高泌乳激素症等。   4.服用精神科藥物,例如憂鬱症用藥。   5.外傷或異物造成,例如裝有子宮內避孕器。   6.懷孕、子宮外孕或流產。

  7.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包含排卵性出血和無排卵性出血,以後者較常見。   8.刺激性飲食過量,比如冬天愛吃麻油雞、燒酒雞等含有老薑、米酒、中藥的補品,這些食物容易抑制凝血因子,促進血管擴張與加速心跳。   9.不當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包含蜂王乳、蜂王膠、月見草油、花粉等。   若月經來潮時經常伴隨血塊,應儘早就醫檢查。   經痛很難纏,要警覺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經痛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原發性經痛好發於未生育的年輕女性,而次發性經痛多因疾病引起,兩者的差異如以下說明。   1.原發性經痛:原發性經痛其實跟子宮的平滑肌收縮有很密切的關係,子宮黏膜內的肌肉層是屬於彼此交叉重疊的

平滑肌,中間有血管貫穿,當身體分泌前列腺素時就會讓平滑肌收縮,作用像是把止血帶拉緊,以達到壓迫止血的效果,目的是減少經血過多流失,但這同時會引發經痛。   原發性經痛大多因為月經來時,內膜組織分泌過多的前列腺素,導致子宮過度收縮,且造成周邊的神經對於痛覺過度敏感,因而感到不適,但總括來說,原發性經痛並非合併有病理性的疾病。   原發性經痛的典型症狀為:在月經來前或後幾個小時內開始感到疼痛,疼痛期大約維持在2〜3天,這種疼痛有可能會延伸到後背或大腿,同時,也有可能會感到噁心、腹脹、疲倦等。大多數的原發性經痛可藉由服用止痛藥來改善,而藥物在疼痛開始前服用,可達到較好的疼痛控制效果;服用止痛藥效

果不佳的患者,可使用荷爾蒙類避孕藥來改善症狀。   2.次發性經痛:次發性經痛指的是因為病理性因素而導致的經痛,最常見的疾病為子宮內膜異位症,而這類經痛除了在經期時身體會感到不適外,許多人在非經期仍會感到骨盆腔疼痛;此外,這種經痛持續的時間較長,對於止痛藥的反應較差,有一部分患者甚至會有性交疼痛的情況。   除了子宮內膜異位症外,其他引起次發性經痛常見的疾病還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結構異常、子宮肌腺瘤。要治療次發性經痛首先要找出病因,再針對病因做處理,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藉由手術移除病灶,或用藥物進行治療,而子宮肌腺瘤除可接受手術切除子宮外,也可置入含黃體素成份的子宮內避孕器,以減少

經血量及經痛的症狀。   並不是每位女性都會有經痛的情形,經痛依個人不同體質及身心狀況而存在,有經痛的女性可嘗試以食療、醫療等方法來改善,若狀況未能緩解,就要警覺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不死的癌症――子宮內膜異位症   案例:佩佩,32歲,結婚5年,沒避孕卻始終不孕,過程中不斷求助醫師,除了多次誘導排卵,還做了3次人工受孕、1次試管嬰兒,也接受中醫治療,但仍不能如願,後來來我診所檢查,血液檢驗發現CA-125偏高(38u/ml),初診認為應該是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   佩佩說她年輕時就有經痛的問題,常痛到無法上班,當時就醫就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的情形,但那時因為害怕,沒接受手術治療,沒想到

卻演變成不孕。佩佩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屬於中度,由於手術的效果比服用藥物來得好,所以我幫她做了腹腔鏡手術,並配合藥物使用。佩佩術後的恢復情況非常良好,術後3個月順利懷孕,已產下1個健康的男寶寶。   對於有生育規劃的年輕女性來說,若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的情形,應盡早進行治療,且盡可能早婚早育,以免造成不孕;而需要提醒的是,懷孕的過程中子宮內膜異位不會復發,但孕程結束後有可能會再復發,必續追蹤觀察。   子宮內膜異位的成因   子宮內膜異位是指本來該長在子宮內膜層的內膜組織,異常地生長在子宮內膜層以外的地方,這些長錯地方的子宮內膜並不是腫瘤,也不是癌細胞,而是具有子宮內膜同樣功能的組織,只是長錯位

置了。   此症以子宮頸狹窄或子宮嚴重後傾者容易罹病,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子宮內的經血流出時因管道狹窄受阻,而經血經由輸卵管回流到骨盆腔,這些回流的經血中因為含有子宮內膜組織,若在骨盆腔中生長增殖,就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轉移的途徑最常見的是來自月經期間,經血經由輸卵管逆流至骨盆腔的器官,常發生於子宮壁、腹膜、卵巢、輸卵管、腸壁、膀胱壁等。而另外有些特殊的案例,子宮內膜組織可能經由淋巴或血液循環,轉移到較遠處的器官,例如直腸、小腸或肺臟、淋巴結,但並不常見,「案例二」的詹女士即是一例。另外,子宮手術也可能造成子宮內膜組織轉移到手術傷口,而造成手術傷口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病

患常伴有經痛與行房時疼痛的症狀,因為每次月經來潮,就是骨盆腔內的子宮內膜作怪的時候,這些流不出來的血,便會引起局部的發炎與沾黏,日子一久,整個骨盆腔的器官就有可能黏成一團,且表面形成如經血般的黑斑;行房時,一旦觸及深處,容易有腫脹疼痛的感覺。因此,經痛、性交痛與不孕症是構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三大表徵。   妳問我答   Q:有子宮內膜異位體質就一定會長肌瘤嗎?   A:有子宮內膜異位體質的人容易長肌瘤,但並不一定會長肌瘤。如果從初經開始就常會經痛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往往到30歲以後會發現子宮長肌瘤。   子宮後傾   正常女性的子宮在腹腔內稍向前傾且向前彎曲,如果支撐子宮的韌帶或子宮四

周組織鬆弛,或因沾黏而造成子宮後傾或向後彎曲,就稱為子宮後傾。   子宮後傾通常沒有症狀,因此不一定要做手術矯正;但如果後傾的情況嚴重,患者有時會出現腰痛、下腹痛及經痛,或是造成不孕及早期流產,因此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可考慮以手術將固定子宮的圓韌帶縮短固定,或者剝離子宮周圍的沾黏,恢復子宮正常的前傾狀態;在手術治療前,趴睡有助減輕子宮後傾引起的不適。   經痛是子宮內膜異位常見的症狀,一般認為,妊娠會使月經停止,所以醫學界認同妊娠可使子宮內膜異位消退。此症有遺傳性,大多數患者的女性親族中,如媽媽、姊妹、姑姑等,會發現同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情形。此外,大約有50%的患者會出現不孕,因不孕求醫而

找不出原因的病人,80%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所以,不孕可說是子宮內膜異位最使人困擾的併發症。   子宮內膜異位的發生率約為3%〜7%,多發於30〜45歲之間的育齡女性,因為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和正常的子宮內膜一樣,受卵巢激素的影響,所以子宮內膜異位很少發現在育齡以外的女性身上。以下是子宮內膜異位常見的成因:   1.經血倒流:每次月經來潮,大部分的經血經由子宮頸、陰道流出體外,少部分的經血卻經由輸卵管上行流入腹腔,經血內含有許多的子宮內膜細胞,一旦著床在骨盆腔內的器官,便會慢慢的分裂增殖。   2.胚胎期未分化的細胞存在骨盆腔的各器官內,在青春期發育後演化成子宮內膜細胞。   3.子宮內膜

細胞因不明原因侵入血管或淋巴管,隨著血液或淋巴液被帶至其他的器官。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平常並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不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且能正常生育。但不孕症的女性中,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率高達23%~40%,此症與排卵功能不良、骨盆腔發炎導致輸卵管阻塞,為女性不孕的三大主因。   妳問我答   Q: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後傾有相關嗎?要怎麼治療?   A: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後傾是兩個不相干的症狀,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在月經來會經痛,這是因為有些經血在月經期前一兩天倒流入腹腔造成經痛;子宮後傾則是會出現腰酸的情況,但不會經痛。治療方式可以腹腔鏡電燒,也可口服藥物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

的常見症狀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依嚴重度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症狀,常見症狀是痛經,通常在月經來潮之前便開始有腹部的不適。以下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常見症狀:   1.經痛:這是最常見的症狀,這種痛的程度通常是一般經期不適的2〜3倍以上,且會持續3天以上,有的會在經期來之前就開始痛,甚至出現一年比一年痛的情況。   2.腹瀉(腸胃不適、周期性下腹不適):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症狀之一。如果經期時常覺得肛門疼痛坐不住,尤其需要長時間採坐姿工作的女性,常誤以為是痔瘡發作,隨著時間加長,刺痛頻率與疼痛感加劇,通常沒辦法透過止痛藥緩解,且只有在經期時才會發生。   3.經期不規則:指經期過長(一般超

過7天)、經血過多、每次月經周期長短明顯不同。   4.不孕:根據統計,有30%〜5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會發生不孕,相對的,在所有人口中,只有15%的人有不孕的困擾,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不孕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年齡大於25歲的女性,不孕最主要的原因即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5.排便疼痛、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加:當子宮內膜異位長在腸道或直腸上,會出現月經期間腹瀉、排便疼痛或便血的情形。   6.性交疼痛:當子宮下端的子宮薦椎韌帶及後方子宮後壁與直腸之間有子宮內膜異位發生時,即會造成性交疼痛,原因可能是性交時陰道深部受到撞擊所致。   7.背部疼痛:子宮內膜異位若發生在子宮後壁與直

腸之間的位置,會與子宮同步在經期產生經血,但卻沒有排出的途徑,因此經期常會感到背痛。   如何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並不容易,因為病情的嚴重程度與臨床症狀並不成正比;往往遇到病患的病情很輕微,卻有劇烈的經痛與性交痛;有些病患病情很嚴重,卻無明顯症狀。   若女性在20歲以後才開始有經痛或原有的經痛表現方式改變,且每次經痛的時間愈來愈長、愈痛愈厲害,從月經來潮前痛到月經結束,甚至痛至肛門後方的臀部,或伴隨有性交痛及不孕,此時必須提高警覺,這些症狀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最好請經驗豐富的婦產科專科醫師進行陰道診與肛診,觸診時,往往可在子宮後下側摸到硬塊。   有些

輕微的病症無法由問診或觸診檢查出來,必須施行腹腔鏡,檢查時可看到深黑色的斑點,周圍伴有白色的結疤與骨盆腔內器官的沾黏,好發在卵巢、子宮、大腸、膀胱和輸卵管的表層。   子宮內膜異位為什麼會造成不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不孕的原因相當複雜,有些原因目前醫界並不是非常清楚,常見因素包括:輸卵管的通暢度、骨盆腔沾黏、子宮內膜組織對卵巢的侵蝕、子宮不良環境對胚胎著床的影響,及骨盆腔發炎反應對精子、卵子和胚胎的傷害,說明如下:   1.生殖器官沾黏:卵巢與輸卵管的沾黏,引起卵子排不出來;即使卵子順利排出,也無法進入輸卵管繖部;即使卵子順利進入輸卵管,卵子被傳送到子宮的能力也可能受到影響。   

2.內分泌異常:骨盆腔內的子宮內膜,可能誘發巨嗜細胞產生與前列腺素的分泌,阻礙卵子的受精與胚胎的發育。   3.不排卵症候群:卵泡雖然會長大成熟,但無法從卵巢排出,接著便黃體化而萎縮。   4.黃體期不全: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患假使未經治療而懷孕,流產率比治療後的患者高出許多。   5.泌乳激素過高:當泌乳激素異常升高,腦下垂體的性腺荷爾蒙分泌就會異常,造成月經失調,影響排卵功能。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方法   依據患者的年齡、疾病的嚴重程度和不孕與否,一般分為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兩種。   1.藥物治療:此法主要是讓子宮內膜組織萎縮,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無法懷孕,也不適合懷孕,藥物治療

須持續4〜6個月的時間。患者若是近期內計畫懷孕,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用Danazol或GnRHa等荷爾蒙藥物治療需持續6個月,可暫時抑制病灶生長而解除疼痛。比起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的方式費時較久,且難免有副作用,例如Danazol會引起男性化與肥胖;GnRHa則會引起更年期症狀,如臉頰陣發性潮紅、發熱等。   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目的在於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可迅速達到治病的目的。手術治療可分為腹腔鏡及傳統開腹方式,由於腹腔鏡傷口小、術後復原快,許多患者選擇使用腹腔鏡。腹腔鏡手術可在施行腹腔鏡診斷時,以電燒或雷射清除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灶;但對於腫瘤過大,沾黏太嚴重,或發生於泌尿道、胃腸道

等部位的患者,則不適合腹腔鏡手術,可採用傳統的開腹手術。   對於仍計畫要懷孕的患者,手術時要盡量保留卵巢和輸卵管的功能,並於手術時檢視輸卵管功能是否通暢,盡量減少術後沾黏發生;對於不想生育,且接近停經的女性,則可考慮切除子宮和卵巢,以達到徹底清除病灶的目的。症狀嚴重的患者,無法於手術時完整清除病灶的話,可考慮於術後再給予藥物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率極高,且藥物治療比手術治療的復發率更高。一般來說,1年的復發率為5%〜20%,5年的復發率為40%,因此,建議在治療後仍要做定期追蹤。   輕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經手術治療後,1年內受孕的機率有70%,嚴重程度的病患經治療後受孕機率也

有50%。計畫懷孕的女性在治療半年後積極懷孕而未能受孕者,可考慮人工生殖技術的協助;短時間內無懷孕計畫的患者,可考慮口服避孕藥以減低復發率。 本書特色   專業性──作者有30多年的行醫經驗,接觸的病患超過萬人,執行的婦科手術超過千例,深得病患信任,蟬聯多年雜誌調查全國婦產科好醫師。   實用性──本書為作者在門診與病患接觸的實際案例,整理出與經痛最相關的疾病,包括子宮內膜異位、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瘤、子宮肌瘤及卵巢囊腫,從病例、成因、症狀及治療方式,一一解說。   可讀性──本書以輕鬆的文字、活潑的漫畫,再加上由病患提問、潘醫師回答的「妳問我答」,不同於教科書的艱澀生硬,而是用圖片及

案例來解說,讓讀者一看就懂。   專家推薦─婦產科名醫蘇聰賢醫師、張明揚醫師、謝卿宏醫師、鄭博仁醫師專文推薦。

《濟陰綱目‧調經門》之經行腹痛相關婦科典籍期刊之研究

為了解決排卵期症狀腹痛的問題,作者陳玫妃 這樣論述:

目錄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 2第二節 材料方法 3第三節 文獻回顧 4第四節 目錄結構大綱圖 12第二章  《濟陰綱目》、《婦人大全良方》、《校注婦人良方》與《女科證治準繩》古籍研究 18第一節 武之望及汪淇生平與學術思想研究 18第二節 陳自明及薛己及王肯堂生平與學術思想研究 23第三節 《 濟陰綱目‧調經門》原文引用出處溯源查證統計分析 26第四節 《 濟陰綱目‧調經門》傳承遞變之研究 28第五節 《婦人大全良方》與《校注婦人良方》原文《調經門》醫論比對分析 29第六節 《濟陰綱目.調經門》彙方-第一方四物湯探討因時制宜的運用 58第三章  經行

腹痛中醫古籍研究分析探討 75第一節 中醫婦科古籍經行腹痛方劑藥物分析探討 76第二節 中醫非婦科古籍經行腹痛方劑藥物分析探討 78第四章  健保資料庫門診痛經患者臨床用藥頻率分析 80第一節 探討1997-2011年主次診斷痛經、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肌瘤患者使用中醫複方藥材前20名藥品 81第二節 探討1997-2011年主次診斷痛經、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肌瘤患者使用中醫單方藥材前20名藥品 86第五章  經行腹痛現代文獻期刊分析探討 91第一節 原發性痛經證型穴位經絡方劑藥物分析探討 91第二節 續發性痛經證型穴位經絡方劑藥物分析探討 102一、 子宮內膜異位證型穴位經絡方劑

藥物分析探討 118二、 子宮肌瘤證型穴位經絡方劑藥物分析探討 125第三節 痛經針灸國外期刊穴位經絡分析探討 132一、 國外期刊痛經穴位經絡藥物統計分析 132二、 間接灸關元穴(CV4)、神闕穴(CV8)寒凝氣滯型原發性痛經-統合分析 136第四節 統計穴位經絡藥物方劑證型分析文獻探討 153第六章 中西醫結合探討 189第一節 《濟陰綱目‧調經門》中西醫內容探討 189第二節 中西醫經行腹痛臨床研究診治分析 202第七章 中醫臨床運用月經週期療法治療經行腹痛文獻探討 207第一節 中醫月經週期療法 209第二節 經行腹痛中西醫論點探討 219第三節 原發

性痛經月經週期療法文獻探討 227第四節 續發性痛經月經週期療法文獻探討 229第八章 討論 239第九章 結論 244參考文獻 252附錄 266附錄一 《濟陰綱目‧調經門》傳承遞變之研究 266附錄二 《濟陰綱目》、《婦人大全良方》、《校注婦人良方》及《女科證治準繩》經病疼痛原文比較 274附錄三 2014年中華針灸醫學會海報Post 278附錄四 2013年國立中醫藥研究所傳統暨替代醫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79附錄五 《婦人大全良方》對照《校注婦人良方》之字數增刪表 280附錄六  2019年香港第十五屆國際研究生中醫藥研討會海報Post 324附錄

七 《婦人大全良方》與《校注婦人良方》之不同方劑比較 325附錄八 《婦人大全良方》與《校注婦人良方》之同方劑不同組成 346附錄九  2014年台灣中醫醫學雜誌刊登稿-四季四物湯作為婦人血虛經病「因時制宜」的治療及預防養生的探討 359附錄十  2021年4th World Congress and Expo on Traditional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海報Post接受 379附錄十一 2014年東洋醫學會海報Post 380附錄十二 2015年中華醫學會針灸高峰會海報Post 381附錄十三 2019年台灣中醫醫學雜誌刊登稿-Indirect

Moxibustion at Guanyuan(CV4) and Shenque(CV8)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with Qi Stagnation due to Cold Congealing:A Meta-Analysis 382附錄十四 原發性痛經隔薑/藥灸神闕、關元穴療效分析之文獻(22篇)一覽表 403附錄十五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統計比較表 411附錄十六 2013年香港第九屆國際中醫研究生研討會海報Post 421附錄十七 2016年中國醫藥研究叢刊刊登稿-從中西醫婦科觀點比對《濟陰綱目‧調經門》 422附錄十八 20

20年第12屆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海報Post接受 431 表目錄表 2 1《婦人大全良方》與《校注婦人良方》字數增刪量及比例 33表 2 2 陳自明與薛己用藥偏好及學術思想評論 41表 2 3《婦人大全良方》溯源書籍列表 48表 2 4《婦人大全良方》溯源書籍引用統計表 49表 2 5《校注婦人良方》溯源書籍列表 50表 2 6《校注婦人良方》溯源書籍統計表 51表 2 7《婦人大全良方》VS《校注婦人良方》之不同方劑簡表 55表 2 8《婦人大全良方》VS《校注婦人良方》之同方劑不同組成簡表 57表 2 9 四物湯加減方在《濟陰綱目.調經門》各節應用表格 67表 3

1中醫婦科痛經古籍及非婦科痛經古籍列表 75表 3 2 婦科古籍方劑統計比例 76表 3 3 婦科古籍藥物統計比例 77表 3 4 非婦科古籍方劑統計比例 78表 3 5 非婦科古籍藥物統計比例 79表 4 1 痛經健保資料庫複方用藥頻次表 81表 4 2 子宮內膜異位健保資料庫複方用藥頻次表 83表 4 3 子宮肌瘤健保資料庫複方用藥頻次表 84表 4 4 痛經健保資料庫單方用藥頻次統計表 86表 4 5 子宮內膜異位健保資料庫單方用藥頻次統計表 87表 4 6 子宮肌瘤健保資料庫單方用藥頻次統計表 89表 5 1 原發性痛經治療方式統計比例表(96篇) 91表 5

2 原發性痛經證型統計比例 92表 5 3 原發性痛經穴道統計比例 93表 5 4 原發性痛經經絡統計比例 94表 5 5 原發性痛經方劑統計比例 95表 5 6 原發性痛經藥物統計比例 96表 5 7 原發性痛經藥物療效統計比例 97表 5 8 原發性痛經藥物療效全部統計比例 100表 5 9 續發性痛經治療方式統計比例表(108篇) 102表 5 10 續發性痛經證型統計比例 103表 5 11 續發性痛經穴道統計比例 104表 5 12 續發性痛經經絡統計比例 105表 5 13 續發性痛經方劑統計比例 106表 5 14 續發性痛經藥物統計比例 107表 5

15 續發性痛經藥物療效統計比例 108表 5 16 續發性痛經藥物療效全部統計比例 114表 5 17 子宮內膜異位治療方式統計比例表(25篇) 118表 5 18 子宮內膜異位證型統計比例 119表 5 19 子宮內膜異位穴道統計比例 120表 5 20 子宮內膜異位經絡統計比例 121表 5 21 子宮內膜異位方劑統計比例 122表 5 22 子宮內膜異位藥物統計比例 123表 5 23 子宮內膜異位藥物療效統計比例 124表 5 24 子宮肌瘤治療方式統計比例表(83篇) 125表 5 25 子宮肌瘤證型統計比例 126表 5 26 子宮肌瘤穴道統計比例 127

表 5 27 子宮肌瘤經絡統計比例 128表 5 28 子宮肌瘤方劑統計比例 129表 5 29 子宮肌瘤藥物統計比例 130表 5 30 子宮肌瘤藥物療效統計比例 131表 5 31 國外期刊痛經針灸治療方式統計比例表 132表 5 32 國外痛經穴道統計比例 133表 5 33 國外痛經經絡統計比例 134表 5 34 國外痛經藥物統計比例 135表 5 35 四篇隔薑灸神闕穴(CV8)、關元穴(CV4)之綜合研究分析 142表 5 36 七篇隔藥灸神闕穴(CV8)之綜合研究分析 143表 6 1《濟陰綱目‧調經門》中西醫診治之對照 198表 7 1 月經週期療法中西

醫對照觀點 212表 7 2 月經週期中西醫治療觀點表 215表 7 3 月經週期與子宮內膜厚度表 218表 7 4 中醫經行腹痛病因與病理表 220表 7 5 中醫經行腹痛實證虛證表 222表 7 6 中醫經行腹痛古籍針灸論述表 222表 7 7 月經週期療法陰陽盛衰表之一 227表 7 8 月經週期療法陰陽盛衰表之二 227表 7 9 續發性痛經月經週期各階段療法表 230表 7 10 月經週期療法痛經證型治療 237附表14- 1 隔薑灸神闕穴、關元穴之綜合研究分析(12篇)-1 403附表14- 2 隔薑灸神闕穴、關元穴之綜合研究分析(12篇)-2 404附表1

4- 3 隔藥灸神闕穴之綜合研究分析(10篇)-1 407附表14- 4 隔藥灸神闕穴之綜合研究分析(10篇)-2 408附表15- 1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治療方式比較分析 411附表15- 2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證型比較分析 411附表15- 3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穴道比較分析 412附表15- 4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經絡比較分析 412附表15- 5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方劑比較分析 413附表15- 6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藥物比較分析 413附表15- 7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貼敷藥物比較分析 414附表15- 8 原發性痛經與續發性痛經藥物療效

比較分析 415 圖目錄圖 1 1目錄大綱直向結構圖 14圖 1 2目錄大綱與投稿成果進度結構圖 17圖 2 1調經門引用醫家頻次統計圖 26圖 2 2調經門原文實際引用醫籍頻次統計圖 27圖 2 3調經門原文醫籍出處頻次統計圖 27圖 2 4《婦人大全良方》與《校注婦人良方》字數增刪比例圖 34圖 2 5《婦人大全良方》引用書籍比例圖 49圖 2 6《校注婦人良方》引用書籍比例圖 52圖 2 7 調經通用諸方四物湯原文,攝自汪淇箋釋十四卷版《重訂濟陰綱目 》(清,經綸堂) 61圖 2 8 調經通用諸方四味藥原文敘述,攝自汪淇箋釋十四卷版《重訂濟陰綱目 》(清,經綸堂)

61圖 2 9 四物湯組成藥物 62圖 2 10 四季四物湯增損藥物圖示表 64圖 2 11 四物湯之四季四物湯原文,攝自汪淇箋釋十四卷版《重訂濟陰綱目 》(清,經綸堂) 64圖 3 1 婦科古籍方劑統計比例圖 76圖 3 2 婦科古籍藥物統計比例圖 77圖 3 3 非婦科古籍方劑統計比例圖 78圖 3 4 非婦科古籍藥物統計比例圖 79圖 4 1 痛經健保資料庫複方用藥統計圖 82圖 4 2 子宮內膜異位健保資料庫複方用藥統計圖 83圖 4 3 子宮肌瘤健保資料庫複方用藥統計圖 85圖 4 4 痛經健保資料庫單方用藥統計圖 87圖 4 5 子宮內膜異位健保資料庫單方用藥

統計圖 88圖 4 6 子宮肌瘤健保資料庫單方用藥統計圖 90圖 5 1 原發性痛經治療方式統計比例圖 92圖 5 2 原發性痛經證型統計比例圖 93圖 5 3 原發性痛經穴道統計比例圖 94圖 5 4 原發性痛經經絡統計比例圖 95圖 5 5 原發性痛經方劑統計比例圖 96圖 5 6 原發性痛經藥物統計比例圖 97圖 5 7 原發性痛經藥物療效統計比例圖 98圖 5 8 續發性痛經治療方式統計比例圖 103圖 5 9 續發性痛經證型統計比例圖 104圖 5 10 續發性痛經穴道統計比例圖 105圖 5 11 續發性痛經經絡統計比例圖 106圖 5 12 續發性痛經方

劑統計比例圖 107圖 5 13 續發性痛經藥物統計比例圖 108圖 5 14 續發性痛經藥物療效統計比例圖 109圖 5 15 子宮內膜異位治療方式統計比例圖 118圖 5 16 子宮內膜異位證型統計比例圖 119圖 5 17 子宮內膜異位穴道統計比例圖 120圖 5 18 子宮內膜異位經絡統計比例圖 121圖 5 19 子宮內膜異位方劑統計比例圖 122圖 5 20 子宮內膜異位藥物統計比例圖 123圖 5 21 子宮內膜異位藥物療效統計比例圖 124圖 5 22 子宮肌瘤治療方式統計比例圖 125圖 5 23 子宮肌瘤證型統計比例圖 126圖 5 24 子宮肌瘤穴

道統計比例圖 127圖 5 25 子宮肌瘤經絡統計比例圖 128圖 5 26 子宮肌瘤方劑統計比例圖 129圖 5 27 子宮肌瘤藥物統計比例圖 130圖 5 28 子宮肌瘤藥物療效統計比例圖 131圖 5 29 國外痛經治療方式統計比例圖 132圖 5 30 國外痛經穴道統計比例圖 133圖 5 31 國外痛經經絡統計比例圖 134圖 5 32 國外痛經藥物統計比例圖 135圖 5 33 文獻蒐集流程圖 147圖 5 34 統合分析結果-4篇隔薑灸關元穴(CV4)和神闕穴(CV8)期刊 148圖 5 35 異質性測定-4篇隔薑灸關元穴(CV4)和神闕穴(CV8)期刊

148圖 5 36 統合分析結果-7篇隔物灸神闕穴(CV8)期刊 148圖 5 37 異質性測定-7篇隔物灸神闕穴(CV8)期刊 149圖 5 38 統合分析結果-全部11篇期刊 149圖 5 39 異質性測定-全部11篇期刊 149圖 6 1 第一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0圖 6 2 第十一、十二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2圖 6 3 第十五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4圖 6 4 第十六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5圖 6 5 第十四、十九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6圖 6 6 第十三、二十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7圖 6

7《濟陰綱目‧調經門》中西醫病因及病機對照模型圖 198圖 6 8 經行腹痛診治分析圖 206圖 7 1 天癸生殖軸中西醫對照 210圖 7 2 中西醫月經週期太極陰陽圖 211圖 7 3 正常基礎體溫圖 217圖 7 4 排卵期延長的基礎體溫圖 217圖 7 5 無排卵性的基礎體溫圖 217

養孕:180道真食藥膳,中西醫聯手教你吃對好食物,用食養為身體打底,身體養好了,孕自然就來了

為了解決排卵期症狀腹痛的問題,作者陳曉萱 這樣論述:

  ★ 整合中西調養觀念,教你掌握備孕、懷孕、生產三大黃金契機,養出好孕身心!   ★ 每個女人都該擁有的食養書!食療自己就能在家輕鬆做!   現代人由於生活壓力大、外在環境汙染等問題,不知不覺傷害身體健康而不自知,以致經常產生各類發炎體質、免疫問題、經痛、痰溼等惱人的問題。本書特地結合中西方醫學觀點與醫食同源的概念,並且重點整理出婦女常見的不適或病症,尤其對於有計畫生育下一代的適齡男女,提醒大家要從平日的食養做起,從養孕、懷孕到產後各階段,都該培養正確的食養觀念,才能有效改變體質、調養身體。   全書以明晰的醫學解說,輔以合適的食物攝取建議,藉由調整飲食習慣、淨化身體,養出健康好孕體

質,除了協助適齡男女順利走過完整孕程,也藉由生理及飲食方面的建議,將身體從內到外作一次完整的檢視與調養。 本書特色   ◎融合中西醫觀點:針對現代人常見難孕症狀、婦科問題和產前產後的身體調養,提供詳盡的分析和飲食建議。   ◎180道精選真食藥膳:藥膳原來這麼簡單,只要選對食物,在家自己就能輕鬆做藥膳。   ◎23個好孕食材 ╳ 24個好孕藥材圖解小百科:教你如何巧用食療改善體質,在家自己做食療。   ◎結合中西醫專業,對症建議最安心:針對婦女常見對症狀如經痛、多囊性卵巢、不孕症等孕前症狀,懷孕期間各種不適如孕吐、腹痛、水腫等到產後各種疑難雜症提出調建等。並因應不孕的特殊身體狀況,從孕前

到產後坐月子,一路全程陪伴。 好孕推薦   (依筆畫順序)   林文玲 早安健康發行人   林書煒 POP Radio電台台長   翁紹評 愛群醫療機構執行長   賴榮年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教授暨中國附醫中醫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