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 問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 問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俊瑜、巫宇舜寫的 石化業輪班工作者健康風險與健康促進之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27 和李淑芳等的 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大專甲組柔道選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也說明: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自覺健康控握」、「健康活動支持」、「健康行為自我. 效能」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等問卷為研究工具,採立意叢集立取樣,共取得.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和華都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李梅琛所指導 余秋菊的 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之成效 (2021),提出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 問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動裝置、教育方案、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自我效能、憂鬱、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研究所 張家銘所指導 許國隆的 競技心理技能與運動心理資本對棒球員運動表現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競技心理能量、心理資本、棒球運動員、運動表現的重點而找出了 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 問卷的解答。

最後網站不同居住型態學生健康促進行為之差異則補充:關鍵字: 健康促進行為;居住型態;health promotion lifestyle;living status ... 經由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894名新生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內容包括:自我實現、健康責任、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 問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石化業輪班工作者健康風險與健康促進之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27

為了解決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 問卷的問題,作者陳俊瑜、巫宇舜 這樣論述:

  21世紀的全球化之經濟,充滿競爭與複雜多元的時代,科技快速地進步與生產方法的改變,以及為滿足現代社會生活型態改變的需求下,必須充分地利用各種資源與人力,以確保連續不斷地生產與服務,因此輪班作業的勞工有日漸增加的趨勢。為了維持生產線的繼續運作,或提供從不打烊的二十四小時服務,事業體必須仰賴輪班工作,由至少兩組以上的工作人員來進行生產;因輪班工作日夜顛倒的人口愈來愈多,包括高科技產業、24小時服務業、物流業及醫護人員等,台灣每天有二成以上就業人口在夜間工作,輪班工作成為常態,勞工健康與工作的壓力,成為各國的重要議題。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瞭解不同背景變項輪班工作者之職場壓力、身體健康狀況與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的差異; 以及透過介入性健康促進方案(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 program)後,身體健康改善情況之探討。   以國內石化產業(petrochemical industry)之常態性輪班工作者為研究對象,運用壓力風險評估技術之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包括職場壓力風險因子[workplace stress risk factor]、睡眠品質、健康促進生活型態[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等問項) 評估、介入性健康促進方案執行、檢測資料處理與分析。 依據所提出之研究架構、研究目的、以及調查分析之結果,將其做一綜合性之歸納與整

理,以提出本研究之結論,以供相關單位以及後續學術研究者之參考: 一、 職場壓力及健康狀況   1. 整體職場壓力傾向低度工作壓力,其中以「控制」及「主管支持」構面,感受壓力的程度最大,而對「關係」與「角色」二個構面所呈現的壓力較「控制」及「主管支持」構面小。   2. 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各構面情況:總體平均數最高為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其次是人際支持,但由「健康責任(health responsibility)」構面: 在健康責任認知、態度狀況較不足,其次在日常運動情形方面則普遍皆缺乏運動。   3.

石化產業人員對工作環境危害在物理性危害、化學性危害(chemical hazard)與人體工學危害(ergonomic factors hazard)都有明顯的感受:在物理性危害(physical hazard) 90% 、其中以噪音最多;化學性危害方面有高達96.5%,其中以有機溶劑(organic solvent)最多;人體工學危害方面有高達61.5%;其中以工作檯、座椅設計不良最多。   4. 石化產業輪班工作者之睡眠品質狀況:有9%有失眠的情形; 有14%的人表示一覺醒來,但仍感到非常倦怠;69%表示睡眠品質偶爾會影響到工作;12%會利用安眠藥或其它物品(如酒精)協助入眠;69.5%

的研究對象每日平均睡眠時數達6-8小時,但也有達27%的人睡眠是少於6小時。   5. 石化產業輪班工作者之背景因素對職場壓力構面之t考驗(t-test)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只有「年齡」、「學歷」與「婚姻狀況」之背景因素達顯著水準。   6. 石化產業輪班工作者之背景因素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構面之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在「婚姻狀況」、「子女數」與「經濟狀況」之背景因素達顯著水準。 二、健康促進活動介入檢測分析 石化產業員工透過十週之健康促進活動介入, 在身體組成及心率變異之前後檢測分析結果如下:   1. 前測有約60%的研究對象其身體脂肪率、有70%之身

體質量指數與有50%之腰臀圍比皆是高於行政院衛生署公布之建議標準; 51~60歲的研究對象,在三項肥胖指標上超過行政院衛生署所建議之標準的比率最高。經過本研究之健康促進活動之介入,身體脂肪率顯著下降、身體骨骼肌肉的總重量增加。可見長期有計畫性的健康促進活動的介入,對石化產業輪班人員之身體組成,在健康因素上具有正向的意義。   2. 心率變異分析前後檢測顯示:在平均心跳、壓力指數、活力指數、低高頻功率等四項指標, 透過十週之健康促進活動介入後檢測均有顯著改善,只有在心臟功能方面未達改善。 三、健康促進課程成效分析   1. 石化產業輪班工作者在健康促進課程成效分析整體,在「輕鬆健康自我管理

」、「芳香療法體驗」得分最高,顯示這二門課程員工對於在健康促進的認知上有所助益。   2. 課程成效滿意度排序得知:最滿意為「輕鬆健康自我管理」,其次為「芳香療法體驗」,排序第三個為「有氧運動指導」與「個別保健處方指導」。

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之成效

為了解決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 問卷的問題,作者余秋菊 這樣論述:

背景與目的: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腦血管疾病是造成臺灣地區民眾十大死因的第4名,腦中風發生的6個月內有超過25%的病患導致嚴重失能,慢性疾病皆是腦中風的致病危險因子,針對這些疾病的治療及控制是可降低腦中風的發生率,故需長時間監控及配合慢性疾病藥物治療,改變飲食習慣及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提供病患出院返家後疾病相關知識。護理人員扮演著教育者的角色,傳統護理指導大部份給予紙本單張及口頭教育,然而現今資訊科技的進步及行動網路3C產品的普及化,可提供即時、個別化,是目前臨床照護上最即時及有效率的方式。因此,本研究探討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病患提升自我照顧知識、自我效能及避免憂鬱之成效。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臺灣北部某醫學中心之神經內科病房及老年醫學病房進行收案,採兩組前、後測,隨機、單盲之實驗性研究設計,收案82位,包括實驗組40位(行動裝置教育方案)及控制組42位(常規護理),分別於住院48小時內進行前測及介入,出院前24小時進行後測之施測。研究問卷包含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量表(Stroke Self-Care Knowledge)、腦中風自我效能量表(Stroke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SSEQ)、貝克憂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健康指導內容滿意度之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

e, VAS ),以套裝統計軟體SPSS 20.0版進行統計分析,進行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描述性統計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最大值及最小值呈現研究對象之人口學資料及疾病特徵;推論性統計以獨立樣本t檢定、卡方比較兩組在人口學基本屬性、疾病特徵、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腦中風自我效能、憂鬱及介入措施滿意度之差異,運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檢定兩組之前、後測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腦中風自我效能及憂鬱改善成效,再以獨立樣本t檢定統計比較兩組介入措施滿意度之差異。研究結果: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老年、男性、已婚、退休、高中職、佛道

教為主,共病指數(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平均值為2.28,過去病史以高血壓為主、其次為糖尿病。行動裝置教育方案介入後兩組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於組別主效果( β = 6.88, SE = .78, p < .001)、時間主效果( β = -6.15, SE = .71, p < .001)、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 β = -6.93, SE = .89, p < .001)皆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腦中風自我效能(SSEQ)於組別主效果( β = 16.80, SE = 2.46, p < .001)、時間主效果( β = -33.66, SE = 2.78,

p < .001)、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 β = -6.46, SE = 4.02, p < .001)皆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憂鬱(BDI)改善成效於組別主效果( β = -7.29, SE = 1.50, p < .001)、時間主效果( β = 8.37, SE = 1.77, p < .001)、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 β= 5.28, SE = 2.09, p < .001)皆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以獨立樣本t檢定統計方式比較實驗組(行動裝置教育方案)與控制組(常規護理)的介入措施滿意度,呈統計學上顯著差異( p < .05),即表示此行動裝置教育方案介入措施的滿意度比常規護理有明顯成

效。結論:本研究結果證實透過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可以有效提升腦中風自我照顧知識、腦中風自我效能程度成改善憂鬱程度,行動裝置教育方案較傳統口頭健康指導有較高的介入滿意度。臨床與實務應用:在實證依據基礎下,使用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於腦中風患者之成效更較傳統口頭健康指導成效佳,且具有統計學上顯著差異。因應3C化數位時代來臨,手機及網路使用普及化,希望能藉由腦中風行動裝置教育方案方便性、健康指導內容生動性,且有具個別性的優點,能促進提升臨床護理人員在病患住院期間提供返家後健康指導內容,更能減少的時間人力成本。對於需要長期復健治療之腦中風患者更能提供持續性的照護內容,藉由操作行動裝置教育方案過程,

更可以促進患者與家人之間的親情互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

為了解決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 問卷的問題,作者李淑芳等 這樣論述:

第1章 運動、健康與功能性體適能之基礎理論   2007年最新的運動指導方針在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 ACSM)與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出版的運動醫學與科學期刊中明瞭地指出:為了健康,你必須要運動(Haskell et al., 2007; Nelson et al., 2007)。這句話不只是針對一般人而言,對老年人尤為重要。2006年我國老年人口高達10.00%(內政部戶政司,2007),且隨著醫藥發達,老年人的壽命將不斷延長;2006年國人的平均餘命,女性為81.4

1歲,男性為74.86歲(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2007);且目前65歲以上人口中,以85歲以上人口的成長比例最快。在這延長的老年歲月中,老年人對健康及生活品質的意識不斷提高,要求的不僅止於身體無疾病,更希望一直保有身強體健、行動自如、獨立生活以及幸福感。因此,老年人對於醫療保健的需求以及各種疾病的防治固然是重要,但對健康促進的規劃更是重要,故近來養生之道盛行。養生即包含預防保健、修養心性及增進身心功能的概念,而其首重飲食、生活型態(包含:生活作息、日常活動度及運動量等)及心性的調整。   然而,傳統的健康檢查對老年人所提供的僅止於預防保健,顯然不足。若想更進一步以促進健康、成功老化(succe

ssful aging)為目標,須謹記「為了健康,老年人更要運動」。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與美國心臟學會2007年對65歲以上者的最新體適能指導原則,老年人運動的頻率盡量採取規律運動,每天運動或一週至少做3 ~ 5次運動,而運動的種類與方式則應以能強化日常活動中所需之功能性動作表現(functional performance)為主(Nelson et al., 2007)。藉由功能性體適能運動可讓老年人避免、延緩及減少日益衰退的身體功能狀態(physical function status),且使老年人「有能力」、「能夠」去從事或適應動態的生活,幫助每位老年人皆能擁有活躍幸福的老年生活(Bri

ll, 2004)。 第一節 規律運動的價值 一. 規律運動的定義   長久以來,運動即被認為具有自我醫療的效果,可以達到強心肺、壯肌骨、養生和強化面對逆境的毅力。所以適量與規律的運動是一個人保持年輕的最重要生活習慣之一,也是一種能提升健康狀態、增進身體活動能力與豐富生活品質的方式。事實上,有些國家已經把鼓勵民眾運動列入國家施政目標,例如美國的衛生部門一項健康促進計畫──健康人民 2010年計畫(Healthy People 2010),就把增加運動人口列為目標,鼓勵民眾每週至少規律運動3次,每次至少20分鐘,藉以保持良好健康與高品質生活(盧俊宏、卓國雄、陳龍弘,2005)。加拿大政府也推動「

上班族動起來」的全民計畫,因為根據加拿大健身與生活型態研究院(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2000)的研究顯示,幾近三分之二的加拿大人的健康與生活品質,由於工作時間太長、大量使用汽車、缺乏運動而深受威脅。有太多的上班族,整天工作、吃飯都窩在辦公桌前,於是一個個變成了「桌前大胖子(desk potato)」。為了要改善因缺乏運動對健康與生活品質的傷害,加拿大政府發起消除「桌前大胖子」運動,鼓勵上班族利用午休時間,把午餐帶到公園吃,或出來走路、散步、運動,並希望企業界能改善公司週遭人行道的環境,提供員工更安全的活動空間與更好

的運動環境。   何謂規律運動呢?規律運動可從運動型式、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與漸進式負荷五大部分來考量。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與美國心臟學會2007年對65歲以上者的最新體適能指導原則,老年人運動的頻率盡量採取規律運動,所謂規律運動是指一週內最好天天運動,或者至少一週要做3 ~ 5天的運動。對於健康的65歲以上老年人或50歲以上患有慢性疾病或部分身體機能缺損的年長者,每次運動盡量做到30分鐘以上的中、高強度運動(Haskell et al., 2007),而老年人運動的型式則應以能強化日常活動中所需之功能性動作表現(functional performance)為主。

競技心理技能與運動心理資本對棒球員運動表現之影響

為了解決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 問卷的問題,作者許國隆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分析不同背景之大專棒球運動員在競技心理能量與心理資本之差異,並進行驗證背景變項、競技心理能量六個構面、運動心理資本四個構面對運動表現之影響。以參加110年度全國大專棒球運動聯賽甲組一級和甲組二級比賽之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隨機從甲組一級和甲組二級隊伍中各抽取八隊,合計共十六隊,每隊發放30分問卷,共發放480分。經回收有效問卷477份,有效回收率為99.4%。資料經統計分析結果:大專棒球員背景變項的棒球年資與守備位置變項在競技心理能量上皆未達顯著性差異。組別變項達顯著性差異,結果發現甲一組棒球員競技心理能量高於甲二組棒球員。(二) 大專棒球員背景變項的棒球年資、守備位置變項在運動心理

資本上皆未達顯著性差異。組別變項達顯著性差異,結果發現甲一組棒球員運動心理資本高於甲二組棒球員。(三) 大專棒球員背景變項、競技心理能量六個構面對運動表現之影響模式。結果顯示背景變項的組別、棒球年資、運動參與程度、BMI皆不會運動表現,競技心理能量六個構面中活力、不疲勞、專注、動機、冷靜等五個構面皆會正向影響運動表現,其解釋量為32%。(四) 背景變項、運動心理資本四個構面對運動表現之影響模式。結果顯示背景變項的組別、棒球年資、運動參與程度、BMI皆不會運動表現,運動心理資本四個構面中自我效能與韌性構面會正向影響運動表現,其解釋量為45%。(五) 背景變項、競技心理能量六個構面、運動心理資本四

個構面對運動表現之影響模式。結果顯示背景變項的組別、棒球年資、運動參與程度、BMI皆不會運動表現,競技心理能量六個構面皆不會影響運動表現,運動心理資本四個構面中僅自我效能與韌性構面會正向影響運動表現,其解釋量為46%。關鍵詞:競技心理能量、心理資本、棒球運動員、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