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開頭的英文名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mi開頭的英文名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獅子老師寫的 那些孩子教我的事 和安瑪莉.布隆鐸、卡提亞.畢菲特里耶等的 遮蔽的圖伯特:國際藏學家解讀西藏百題問答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文名字翻譯成英文妙招 - 每日頭條也說明:Last Name First Name M.I.. 5. 如果沒有英文別名,M.I. 處不要填。 6. 如非必要,英文別名最好不要用,只用中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立京文化 和前衛所出版 。

最後網站鋼琴教學- 如何找到樂曲的調性(個性) - Facebook則補充:非常簡單就是在樂曲 開頭 放在譜號與拍號中間的升降記號這個就是「調號」 ... 音是 Mi 所以答案就是 Mi 大調那通常我們稱呼大調會用 英文名字 來表示因此 Mi 大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i開頭的英文名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那些孩子教我的事

為了解決mi開頭的英文名字的問題,作者獅子老師 這樣論述:

三屆美國藝術教育「最佳啟蒙老師獎」 獅子老師 闊別文壇三年最新力作!   細膩的文字、柔情的溫度,   輕巧地化融了每個大人小孩的心,娓娓細訴:   在鋼琴課裡,有些事比音樂更重要!   「教學相長」不是空談,更非虛妄言詞;   成為老師之後,在教課的每一天都發現新的體悟和感動……   當孩子說:「謝謝老師。」   我更想對孩子說:「謝謝你,成為我的學生。」   ***************************   【這一次,獅子老師告訴我們】:   每個孩子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帶領我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如何克服忘譜恐懼,大步走上舞台演奏;   學會了,比賽只要盡力,就是最好

的經驗;   明白再淒涼的遭遇,也絕不放棄自己的人生;   懂得超越自己,比超越別人更難,卻更有意義;   理解只要「喜歡」,就是往前邁進的最大動力……   【這一次,獅子老師驚喜發現】:     每一次相遇,孩子都讓我們再次認識自己、發現另一種可能   正視自己的軟弱,再不害怕丟臉出糗,懂得不轉身輕易放棄的勇氣;   洞澈人生的際遇無常,只要不放棄,就能駕馭,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搶破頭卯足全力競爭之際,恍然明白,所謂「進步」的真正涵意;   驚駭察覺,只要願意,只要相信,夢想並非想像中一班遙不可及;   體悟競賽無所不在,成功不是標的,踉蹌狼狽,也是生命另種甜美……   【這一次,獅

子老師再次叮嚀】:   讓音樂成為孩子的朋友,讓孩子成為我們最純心的老師   古典音樂課嚴肅又遙遠?   其實近在呎尺,盈滿千百種不同情緒、幻化萬千模樣,   人生百味都能在其中找到對應的旋律節奏!   當我們懂得安靜聆聽孩子話語,願意溫和客觀理解孩子的行為,   和孩子的相處時光就不會出現有效期限,因為我們都是彼此最美好的良師益友。   因此,我要說,孩子,謝謝你們教會我人生新的每一個第一次   我是老師,也是人生路上最幸福的學生 本書特色   1、鋼琴課也能輕鬆又有趣   透過流暢寫意的文字,分享教學現場點滴,完全不見教條式闡述   2、找回成人遺忘已久的純真與熱情   向孩子學習

純粹美好的特質:盡情熱愛、執著堅持甚至面對恐懼……   3、換個立場、觀點,以全新視野理解對待孩子的言行舉止   學會對於孩子的行為與情緒,以理解代替批判,用等待代替壓制催促   4.認知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解讀孩子細膩的心思,學會將他們看作縮小版的大人,而不只是個孩子   5.學音樂不是為了得獎、贏得比賽、進入好學校   而是讓音樂成為一輩子的朋友,用來表達快樂、紓解哀傷……   6.如何透過音樂理解孩子、激勵孩子   透過不同的音樂角度,一窺孩子內心世界,可以多麼客觀又無比深刻   7、以音樂為基調,開展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成長、學習路上的起伏跌宕、悲喜哀愁,一一

化入音符之中與獅子老師唱和生命之歌 名人推薦   看獅子老師的書是一大享受,讓人覺得教育還是有希望。學生是老師的鏡子,有時我們從學生身上學到的東西,不亞於學生從我們身上學到的。── 洪蘭/教授   優秀的老師,是透過音樂跟孩子的情感交流,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這是一本懂孩子的心,不可或缺的好書。── 王宏哲/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獅子老師擅於運用觀察力,總能以精湛、流暢的文筆,以散文式的敘述,帶給我們清晰又美好的觀念。── 陳之華/教養書暢銷作家   音樂是父母、老師送給孩子一輩子的禮物。看得津津有味時,見好就收的文章,讓讀者有極大的想像空間,感受得到餘波的蕩漾──

黃韻宇/大提琴家 作者簡介 獅子老師   學習不在於開始得早,而在於紀律地持續學習   只要有心想學習,任何時間點都是黃金起跑點   這是榮獲三屆美國藝術教育「最佳啟蒙老師獎」殊榮的獅子老師的教育理念、學習觀點。   本名為王意青的她,來自台南府城,因著母親而開始學琴,一路隨著音符跳躍,不但取得美國北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鋼琴演奏學士、德州休士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鋼琴演奏碩士,更是美國音樂榮譽協會(Pi Kappa Lambda)會員。   曾任教於台南師院、新竹師院、美國Bethany College,指導過

的學生更是「州立音樂節特優和優等獎」、「州立音樂節榮譽音樂會獎」、「州立音樂夏令營獎學金」等獎項常客。   平日除了持續教授鋼琴之外,更喜歡寫作自娛,記載生活、書寫生命。2006年以無名小站「獅子老師的山居筆記」開啓部落格寫作,並於2009年獲得華文部落格評審團特別獎,之後獲邀為皇冠雜誌專欄寫作。   2008年出版生平第一本書《琴鍵上的教養課》迄今仍持續熱賣中;2009年獲得華文部落格評審團特別獎,近年經常受邀為學校及不同機構演講音樂教育議題、為音樂雜誌撰寫教學心得。   對她而言,生活裡最大的獎賞是看學生成長茁壯而飛翔;寫作則是生活裡給自己最大的獎賞! ◎推薦序 一本讓人起立鼓掌

的書/洪蘭 遇見美好的音樂觀念/陳之華 童話裡的陽光/黃韻宇 ◎自序 深夜作家 【篇章一】童年鋼琴曲 她,終能克服忘譜恐懼上台演奏; 她,學會比賽,只要盡力,就是最好的經驗; 他,明白再淒涼的遭遇也不放棄自己的人生; 他,懂得超越自己,比超越別人來得更難,卻更有意義; 她,未知憂愁的彈奏哀傷的巴哈G小調; 他,理解「喜歡」真的是最大的動力…… 而我體悟,有時候,老師要做的,不過是等待。 不知道會等多久,但等到了的時候, 就能看見孩子們用生命點燃的耀眼璀璨煙花! ◎芙烈達的小小獅子 我聽著十三歲的孩子說的話,想著芙烈達一幅幅自畫像。他是對的!不管身體如何殘破,芙烈達站得筆直也坐得筆挺!她沒

有不要她的人生;不管多困難多痛,都是她的人生。他說,讀了她的傳記,再看看自己,他有什麼好抱怨? ◎第一首蕭邦 古典音樂不是真的不難,只是看你願不願意試,蕭邦早在等你。我安靜地看你彈,安靜地享受你彈第一首蕭邦的喜悅。有時候,老師要做的,不過是等待。不知道會等多久,但等到了的時候,且壓住心中慶祝的煙花,靜靜地當你第一首蕭邦的第一個聽眾。 ◎小小的勝利 音樂會的目的除了訓練膽量,分享音樂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超越自己。超越自己,比超越別人來得更難,但也更有意義。小小的她,儘管害怕,依然排隊上台表演。緊繃的臉,在彈完敬禮時,我看到一絲微笑。這絕對是今天小小的勝利。 ◎樂團小情歌 合唱團第二部唱得

好,只會把第一部襯托得更美。如現在台上的樂團完美的合作,沒有鼓手穩定的節奏,沒有低音吉他心跳般地跳動,沒有吉他和電吉他的和弦伴奏,沒有鍵盤手的旋律和琶音,主唱或許還是可以繼續,但將會失色不少。 ◎最難的曲子 曲子只要好好彈,就是大曲子;比賽,只要盡力,就是最好的經驗。貝多芬當年寫曲並沒有想到在兩百年後後,國中生彈奏時會覺得太簡單。當時他寫下這些音樂,只因為他是貝多芬,就已足夠。 ◎等待 看著阿嬤傳來的影片,想起三歲的她曾爬上鋼琴椅子,十分鐘後就坐不住想離開,到現在安然坐在鋼琴前,擺好手,彈起她第一首曲子。看著她咪咪笑臉,再次瞭解教師是等待的工作。不知會等多久,但等到的那一刻,絕對無比甜美。

◎做自己 我想到當初和你練習英文對話,我要你說話慢一點,現在想想,何必改正你,你就要去explore你的世界,你無法慢慢地,很鎮靜地分享你的喜悅,因為你就是你。 ◎時間的魔法 不能相信小女孩竟有如此大的轉變;上課的態度之專心,對錯誤的改正也沒有不耐煩,那魔法,不過是時間?!不,是鋼琴。是鋼琴讓小女孩有顆想學琴的心,是鋼琴讓她回到黑白鍵的擁抱。 ◎小步舞曲 巴哈小步舞曲g小調的旋律對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太難體會,沒關係,總有那麼一天,那曲中淡淡的憂傷,如潑墨般灑下冬天的微雨,如不小心碰撞到桌腳的淤青,會讓我們的心揪一下,總有一天,巴哈會等到這g小調的心動。 ◎從指縫中流逝 聽媽媽又要帶

他來學鋼琴,他想沒關係,就應付幾次,再告訴媽媽他沒有興趣,沒想到,晃眼五年過去!時間怎麼過得那麼快,都去哪裡了?跑到卡農、華爾滋、小奏鳴曲裡,又在和龍貓玩耍之後,重新回到大師手裡,在黑鍵上滑奏。 ◎小小鋼琴師 「喜歡」真的是最大的動力。我們先上台四手聯彈,再幾個月後,他自己照譜兩手彈。看著他兩手幾乎彈遍了所有琴鍵,我想著小小孩也可以有如此毅力,小小孩也可以是鋼琴師。 ◎離別曲 女孩輕巧地彈起小步舞曲。男孩在走廊上聽得出神。慢慢地,他穿上外套、鞋、綁鞋帶、打開大門。小步舞曲也由A段彈往B段又回到A段,終於,扣地一聲,很輕的,不甘願地,依依不捨地,大門被帶上。 ◎小豔遇 小男孩騎得飛快,放開

踏板,把腳跨在車上,任它滑行,「耶!」我聽到他歡呼著,不禁也感染到他的開心。臨別前,他對我大喊:「祝你愉快。」我笑了!在這十二月罕有的藍天白雲下,素昧平生的兩人,能有如此曼妙的相遇,怎麼能不愉快? ◎往下個目標前進 世界何其大,我們要追求的目標又看似遙不可及,不管上什麼學校,都會吸取不同學校給的養分而茁壯,所以重點不在考上某個大學,而在你!你才是改變你人生的重點。 【篇章二】再當一次學生 她,九歲半已能拉我最愛的大提琴曲; 她,小學三年級時就決定要當大提琴家; 他,揚弓練琴不看琴身也能拉得一手好琴; 他,拉弓示範新曲或把位,總說,只是這樣而已; 她,不厭其煩,只要學生有所需要,也能陪練50

0次; 她,知道學生做得到,學生也就相信了自己…… 拉傷小指頭的我,曾愁苦自問,還能繼續拉琴? 不久前還拉著小星星的我,現在可以彈奏巴哈了…… 我的新弓上美麗的鳶尾,彷彿一個印記,烙著一份承諾: 請等我,我將會努力匹配得上你的美麗。 ◎初試「提」聲 九歲半的燦燦才學了兩年半,就可以拉我最喜歡的大提琴曲子;現在更因著他一句「妳可以的」,我開始抱著大提琴,看著老師一遍又一遍地示範我握弓…… ◎女高音的哀愁 拉傷小指頭去做治療不難,難的是心裡的魔鬼。在不彈琴的人的生命裡,小指頭或許是微不足道,但對彈鋼琴的人卻是無比的重要。坐在那裡,看著電波一陣陣擊打神經,我總忍不住問,自己還可以彈琴嗎? ◎只

是這樣而已 大提琴老師要我練琴時看天花板!只是不看琴怎麼拉?她卻說,可以就是可以,而且拉得更好。當她示範新的把位或曲子時更說,只是這樣而已。我想著,怎麼可能只是這樣而已? ◎五百次的練習 有些技巧練習,學生如需要練習五百次才會,老師就需要親自帶練五百次;學習速度雖然較慢,卻是唯一之道。大提琴老師總讓我再看到如何為人師表,在學音樂的路上,如何一腳步一腳印慢慢走。 ◎信任魔法 老師知道學生做得到,學生並不知道,但有著老師莫名的相信,學生也就相信了自己。成就音樂的不過就是那份信任;知道被逼上梁山有其目的和意義,唯有上了梁山,才看得到對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未來不遠 老師和我一起拉奏巴哈的小步

舞曲,那尾音的共鳴,那巴洛克的斷句,那古老的旋律,在一拉一進弓弦的磨擦裡,形成了樂音;不久前我還在拉小星星,現在可以彈奏巴哈了,原來有了速度,未來真的一點都不遠。 ◎小魔女的新掃帚 一如小魔女的新掃帚,哈利波特的新魔杖,新的弓將會帶給我什麼樣的琴聲?我把弓拿在手裡,感覺它的重量,看著弓上美麗的鳶尾,彷彿一個印記,烙著一份承諾:請等我,我將會努力匹配得上你的美麗。 ◎無心之過 我驚慌地俯身看看琴的情況,有兩根弦斷了,飛了出來;琴頸從琴身垂直地斷成兩半。我無法思考,臉色蒼白,心撲通撲通地狂跳著,不知道該怎麼辦。 ◎Wei的卡農 有朋友曾經告訴我,她很為她的孩子慶幸,在小學三年級時就決定要當大

提琴家了。我想的卻是,三年級就決定了人生的路,那豈不是攔阻了孩子欣賞或嘗試別的路的機會? ◎第一個舞台 觀眾聽得入迷,有的還站起來隨音樂而舞;聽到耳熟能詳的旋律,他們也會一起唱了起來。音樂會結束,觀眾開心地直拍手,久久不散。他們好像被安慰了,音樂不就是因為這樣而存在的嗎? ◎勇氣 我驚覺我欠學生這首大提琴獨奏。我再怎麼害怕拉錯,怎麼害怕丟臉,不過就這樣,害怕與勇氣,一線之隔。於是我開始了我的大提琴獨奏,你們上台時的勇氣,現在全給了我,這首曲子獻給你們。 【篇章三】大人的音樂課 他,到中年還能拾起勇氣和手指,彈蕭邦的離別曲,不是很值得歡呼?! 他,想讓孩子學琴,結果自己彈出樂趣,手指下的音

符成了音樂; 她,換乘摩托車捷運公車就是要上課!因為鋼琴是她的,她不會放棄; 她,不熟史克里亞賓卻彈得無比動人,因為沒有束縛、沒有框框,可以做自己; 他,夢想當鋼琴老師。夢想讓她搭捷運,橫跨半個台北去上鋼琴課; 她,完整的把那早上琴房教室的感動,在二十年後送到老師琴房…… 被動學習效果有比較差嗎? 多數時候我們是被動學習;被動地被要求去上學,寫功課,聯考等等。 我沒有主動學習的秘密,持續學習,會不會就是最好的武器。 即便功課再爛會過去,不及格的分數會過去,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人格,希望他有禮貌,比會不會彈貝多芬更重要! ◎再續琴緣 是什麼讓我們在歲月裡一點一滴磨掉對自己的肯定,感覺渺小、什麼都

不如人?而你到了中年,還可以拾起勇氣和手指,給自己一個驚喜的成就,彈奏蕭邦的離別曲,這不是很值得為自己歡呼的嗎?! ◎黑色的溫柔 不管電子譜或實體樂譜消失或繼續存在,它一定會用一種方式存在,因為音樂是人類的靈魂;而老師也會一直存在,即使學生變少,老師也會存在;老師更不是腫瘤,而是心跳! ◎種子 一顆種子,在山下的音樂教室發芽長大。音樂,無聲的語言,甚至沒有時空的限制,她完整的把那早上琴房教室的感動,在二十年後送到我的琴房。從窗戶望出去,我在琴聲中聽見永恆。 ◎不可能的任務 家裡開店,她得在家幫忙,孩子下課後,又得張羅晚餐;她說最喜歡下雨天,因為能早一點收拾關店,來上鋼琴課。一關店,她就馬

上跳上摩托車,騎到捷運站,再轉公車過來上課。不管多忙多累,她說,鋼琴是我的。我不會放棄。 ◎年度MVP 買了鋼琴,想讓孩子開始學琴,結果父親自己拿起來彈,彈出了樂趣,越彈得越好,手指下的音符成了音樂。而且他竟然背譜!《雨滴前奏曲》有五個降記號,中間B段還轉調到四個升記號,他是怎麼做到的?怎麼可能? ◎舞出小人生 男孩女孩張開手臂,向外伸展拉出漂亮圓弧……孩子眼中的芭蕾舞是漂亮的舞衣,後來才知道必須花很多時間和體力練習,只是這一切的辛苦,在換上舞衣,走到台上,音樂響起之際開始跳舞,夢想也跟著實現。 ◎最美麗的魔咒 她有個小小的夢想,想當鋼琴老師。夢想讓她搭捷運,橫跨半個台北去上鋼琴課。在

陪爸爸去醫院等待做治療的空檔,大廳的鋼琴演奏讓她忘卻憂慮,她想著自己是否也能好好彈,讓聽眾忘記人在醫院,如同音樂曾經安慰她一般。 ◎史克里亞賓和玉嬌龍 會不會她對蕭邦敘事曲太熟悉,反而畫了一個無法跨越的框框,演奏技巧完全沒問題,卻不知如何突破,陌生的史克里亞賓,對她沒有束縛、沒有負擔更沒有框框。她可以做她自己,因此彈得無比感人。 ◎比貝多芬更重要 功課會過去,不及格的分數會過去,我在乎的是孩子會不會和人打招呼。功課再怎麼爛,總有辦法繼續讀下去,我們不也是這樣過來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人格,希望他有禮貌,比會不會彈貝多芬更重要! ◎下一站,巴哈
 齊柏林飛船(Led Zepplin)樂團Ji

mmy Page喜歡用電吉他彈奏蕭邦e小調前奏曲,每次都讓觀眾為之瘋狂。本來悲傷的曲調,用電吉他彈奏,更加頹廢,更適合這前奏曲的氛圍,鋼琴或許是它前世的命運,電吉他或許才是它的真愛。 ◎掌握被動學習的能力 從小學開始到大學,我們其實大多是被動學習;被動地被要求去上學,寫功課,聯考等等,我們也這樣一路到大,被動學習效果有比較差嗎?我沒有主動學習的秘密,持續學習,會不會就是最好的武器。 ◎梵谷的媽媽 希望孩子可以在領域裡是最頂尖的,可是這樣不是讓別人來主導人生,而不是走自己想走的路?C的女兒熱愛畫畫;想學國畫,她就找老師,想學侍女圖,她就請國畫老師加課……女兒對畫畫的熱情,C從未阻止或忽視。

【篇章四】音樂中的深情遇見 他,在封琴五十年後,重拾琴緣,當場拉了一曲,大家都聽得如癡如醉; 他,激動地說,「你是什麼老師啊,音階也教不會!」說完把琴譜摔到地; 她,已經七十歲,是全系最有活力的人,教彈兩個小時,依然坐直身子; 她,被問去法國留學浪漫嗎?她說離浪漫非常遙遠,離夢想最近的地方; 他,嚷著要聽心中的節奏,專心去聽,去感受律動,因為音樂就在妳的心裡; 她,沒有通過,畢業演奏會的考試,並沒有彈得不好,但不是最好…… 音樂是每一個人的天賦,如呼吸一般自然, 它不是只存在於教室裡,而存在於心裡,在靈魂,我們要把它找出來。 彈鋼琴最終目的,在於它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豐富了你的人生, 在挫敗

的一天後,找出莫札特奏鳴曲,知道哪一首可以安慰你; 你感謝生命裡有鋼琴,更感謝你會彈莫札特。 ◎優雅的夜曲 老師教我的時候,已經七十歲了,我們的鋼琴課有時會上到兩個小時,往往我已經虛脫,老師仍坐直了身子,在我隔壁的鋼琴上示範。琴房裡一台史坦威,一台貝森朵夫。老師示範彈奏,不管哪一台,音色永遠比學生彈的這台好聽。 ◎七十歲的夢想 來拿琴的是位老先生,約七十歲,原來他是個企業家,在封琴五十年後,重新拾回這份琴緣。在眾目所望之下,老先生打開核桃色的琴盒,拿從義大利訂製的百萬小提琴,當場拉了一曲,大家都聽得如癡如醉…… ◎音階情仇 他非常激動地說,他暑假帶女兒回東歐去,要她彈個簡單的音階都不會,

太丟臉了。「你是什麼老師啊,音階也教不會!」說完他把鋼琴上的譜摔到地上去,留下錯愕的老師和學生。 ◎音樂領導力 音樂是每一個人的天賦,如呼吸一般自然,它不是只存在於教室裡,而存在於心裡,在靈魂,我們要把它找出來;它也不只存在於樂譜上,它無所不在,所以我們要把它再找回來到身邊。 ◎離浪漫最遙遠的地方 她在小學教音樂課,帶學校社團,也學大提琴,也繼續上法文,但為何從法國回來後,那麼長時間沒有彈鋼琴,幾乎是放棄似的?有人問她去法國留學浪不浪漫,她說離浪漫非常非常遙遠,但,那也是離夢想最近的地方…… ◎Focus 妳音樂不穩,因為妳沒有聽心中的節奏,不要用節拍器練習。妳聽,專心去聽,去感受律動,

它就在妳的心裡……彈琴時,不要急。急什麼?世上有很多事情急不來,像吃飯,像喝一瓶好的紅酒,像彈琴。妳的心一定要慢。 ◎菱形包的音樂會 香奈兒經典的2.55菱形包是香奈兒設計給自己用的,因為每次去聽音樂會,她都會收到很多仰慕者給她的情書,她沒有地方可以放,就設計了這款包包好去聽音樂會時候帶。 ◎拿波里六和弦的海岸線 檢定不等於音樂,學鋼琴也不等於檢定;彈鋼琴最終目的,在於它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豐富了你的人生;在挫敗的一天後,找出莫札特奏鳴曲,知道哪一首的第二樂章可以安慰你。你感謝生命裡有鋼琴,更感謝你會彈莫札特。 ◎夜間飛行 走上麥當勞簽書會場地時,我懷疑是否會有人來。夜裡光亮的麥當勞如在

夜空裡的星球,裡面有找到我的飛行員,我帶著裝有心愛小綿羊的箱子,爬上樓梯,小綿羊說不要怕,因為你的星球就要起飛了。 ◎Howdy!獻給我永遠的北德大 開畢業演奏會的考試,我沒有通過。我並沒有彈得不好,但不是最好……北德大那三年,我真正學到要致力於音樂,只有練習,沒有別的。一個德州的鄉下地方,卻給了你各個地方來的音樂大師、給了你起飛的基地。 ◎舊琴綿綿 我打開你,輕輕地從最低音彈到最高音。老闆細說在何處找到你,什麼價錢買回,怎麼保養……我聽而不聞,因為開始了莫札特,看你如何回應。慢慢的,甦醒般的,從這市囂小巷裡的小公寓裡,你唱起莫札特經典的Do sol mi sol。 推薦序 洪蘭〈一

本讓人起立鼓掌的書〉   看獅子老師的書是一大享受,這年頭做老師不容易,沮喪的時候多,欣慰的時候少,尤其在報上看到老師叫學生撿垃圾,結果被學生用鐵椅打破頭,縫了十幾針的新聞時,更覺得沮喪。幸好看了獅子老師的書,才覺得教育還是有希望,老師這個行業還可以繼續撐下去。   我在吳寶春剛剛拿到法國麵包冠軍時,請他來陽明大學演講,他當時非常的緊張,說不知道要對醫學院的學生講什麼。我說:「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每一個人都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你只要講你為什麼拿得到烘培冠軍就好了」。因為我知道他會成功是他準備了百分之二百才上陣的。果然,當他講完後,學生站起來standing ovation。獅子老師

這本《那些孩子教我的事》給我的感覺就像吳寶春在陽明大學的那場演講,你看完後,很想起來給她standing ovation。   這本書的名字我很喜歡:「那些孩子教我的事」,的確,學生是老師的鏡子,有時我們從學生身上學到的東西,不亞於學生從我們身上學到的。本書文章短小精煉,每一則都有一些發人深省的話。我常常看到一句話會不由自主笑起來,因為我雖然比她大了一個世代,但早期台灣的社會並沒有太大改變,她的句子常會喚起我小時候的回憶,例如她說:「排隊上台比小朋友一起排隊打預防針,還令人興奮」,在那保守的年代,生活非常的平淡,光是排隊去保健室打預防針就令我們興奮很久,因為在上課時間,居然可以出到教室外面來

,而不受體罰,多麼的難得,回家都會向媽媽報告。又如學生彈「情人的眼淚」彈的不好,變成「老師的眼淚」,令人莞爾,這是所有老師無奈的心聲。   書中講到一些獅子老師求學時的逸事,很值得現在學生借鏡。其實學習是辛苦的,學成之後才是快樂的。現在很多孩子不肯下苦工打基礎,一心只要「快樂的學習」,這是椽木求魚。看到連獅子老師這種有天分的鋼琴家都還會被老師罵哭,天下哪有不勞而獲的東西?不吃得苦中苦,焉能成為人上人?   獅子老師出道後再去學大提琴,跟著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台表演,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好例子。一個人能有機會去學他想學的,還能學得很好是個福氣。教學本來就相長,從這本書中,進一步看到終身學習的意義。

  在獅子老師的鋼琴教學上,我看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只是不懂為什麼在學校的教學上,我們反而退步了?怎麼可以用同一把尺去衡量所有的小朋友呢?愛因斯坦說得好,「用爬樹去衡量一條魚,這條魚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   感謝獅子老師把稿子寄給我看,讓我在下飛機,疲憊了一天後,有個愉快的閱讀夜晚,這是難得的享受。 作者序 深夜作家   幾個月前收到立京編輯的來信,想要出版我的書,我覺得可以考慮看看,便和她見面,兩人在一個春天的午後一起喝咖啡聊聊。四月的天氣,還不穩定,有時還是發狠來個十度的冷天氣。見面的那天,天氣很好,出太陽,我們在靠窗的位置坐下,兩杯熱茶的香味下,Ling問了第一個問題

,「獅子老師,你很久沒有出書了。」我聽了就笑了,「因為我以為那是我出版的最後一本書了。」我答。Ling很吃驚問我為何會這樣想,我聳聳肩說我也不知道。   我寫作不是為了出書,而是記錄生活,所以,我還是一直寫。Ling說她很喜歡我的東西,很溫暖,問我有沒有稿子可以給她看看。我便整理了一些文章,她看了後告訴我她想出版。「可是,老師,我也需要告訴你,有三分之一的稿子我覺得和這次的方向不合,所以我們不會用;有三分之一的稿子,需要你改寫;所以可能要請你再寫三分之一的新文章。不知道你有這個意願和時間嗎?」她問。   我告訴Ling我想想看。因為如她說的,我很久沒有出書,這並不在我現階段的計劃內,最近也

在準備幾場鋼琴演奏會,要是書寫的行程再加進來,我是否可以承受得了?其實我有很多想寫的議題,只是因為沒有時間的限制,便一直存在我的頭腦裡,有時候我記下一些重點,等哪天覺得可以了,又有閒情逸致,便寫下來。或許,這些文章足夠三分之一的量?又或許可以趁這個機會把存檔在頭腦的心得終於寫出來?   有時候,很多事情都是因為截止日期而完成的。我便問Ling打算何時出版,她說暑假約八月的時候,所以表示我五月得交稿。算一算日期,六個禮拜。我回家後,把需要改寫部分拿出來看,也把想寫的議題一一列出,做個統計,發現要是我從現在開始很紀律的書寫,我可能在五個禮拜內可以把書稿完成。我便告訴Ling我想試試看,Ling很

開心,她說她會為我加油。「你一定可以的,不要忘記,你是獅子!」她說。這句話,成了每個晚上我坐上書桌前,對自己的喊話。   就這樣,我開始了深夜作家的生活。在上完一天的課後,略作休息,為自己倒一杯冰涼的蜂蜜啤酒,放在電腦旁邊,然後打開電腦工作。我先改寫潤飾舊文章,花上一個多小時左右;要是還有精神,便看看列表上待寫的新文章,選一個構思最成熟的標題開始寫,一直寫到累了,儲存檔案,然後休息。   我很喜歡美國作曲Philip Glass當有人問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他這樣回答:「每天早上我起來,便開始工作。就是這樣子,沒有什麼祕訣。」他的工作室在海邊,就一個簡單的空間,窗戶面對著大海,晨起就開始作曲

。也喜歡村上春樹在《身為職業小說家》裡寫的,他每天規律的寫四、五千字,然後去慢跑。   我寫作的地方從來不是星巴克咖啡廳,我只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和時間。晚上是很適合的時間,所有的感官和情緒都漸漸沉澱下來,頭腦很清澈,文字在螢幕前跑出來的同時,和思維的速度結合在一起,如手指頭在眼睛讀著樂譜的同時,彈奏出音樂一般。它有自己的節奏和溫度,節奏是晚上十點心跳的moderato中庸速度,溫度是四月快要暖和的夜。當然,還有幾乎微醺的啤酒蜂蜜香。   白天,繼續工作,但不是寫作,而是醞釀。村上春樹慢跑,而我去騎腳踏車,一趟河堤,騎過三座大橋,來回至少十五公里。我喜歡騎車,可以理出頭緒,可以構思要寫的文章

,我喜歡從開頭想起,一直想到如何寫最後一句結尾。河堤和天空的顏色從來不會重複,但它們給我的寧靜從未改變。只要有想不出的好結尾,或糾結的措辭用字,我知道只要騎一趟河堤,在輪子轉動,空氣流轉之間,答案就會出現。   我開始喜歡上在深夜轉換成作家身分,在上完課,吃完簡單的晚餐,休息一下,開一瓶啤酒,坐到書桌前,手和腦中的故事已經蓄勢待發,我一個字一個字敲打,讓構思成形,享受那輕輕的鍵盤聲,滴滴答答。一個禮拜、兩個禮拜、三個禮拜過去了,我數一數字數,發現已經非常接近可以交稿的量了。     我告訴Ling,她很開心,「不是告訴過你,你是獅子啊!」我甚至提早了一個禮拜完成書稿。寫完後,發現晚上沒有開啤

酒的需要了,我按下傳送鍵送出文稿,原來寫作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村上春樹從我眼前跑過,對我眨眨眼。

遮蔽的圖伯特:國際藏學家解讀西藏百題問答

為了解決mi開頭的英文名字的問題,作者安瑪莉.布隆鐸、卡提亞.畢菲特里耶等 這樣論述:

  圖伯特(即中文習稱的西藏)──其民族、文化與宗教──長久以來不只讓人心神嚮往,也是爭議的焦點。自從一九五九年中國對雪域(註:雪域高原)進行「和平解放」,在拉薩導致人民起義以及達賴喇嘛流亡印度以來,圖伯特就一直處於爭論的核心。一九八九年,中國政府出版了一本名為《西藏百題問答》的小冊子,試圖針對達賴喇嘛與其支持者所發出的批評,一一作出反駁,並且提供一套中國版本的「西藏真相」。本書就是對那本小冊子的回應。   在本書中,國際藏學家針對中國的一百個問題,提供了清楚明確、不偏不倚的回答,並且公平處理中國對圖伯特的、對達賴喇嘛與他的支持者的看法。雖然這些學者駁斥了中國的許多說法,他們卻不對圖伯特運動作

出全面性的背書。相對的,他們是提供一個正確、有歷史根據的評估,考量到的層面不只是圖伯特的過去,還有麻煩不斷的現在。   本書的設計,更是針對普通的讀者,以期作一部簡明的參考書。去除了強烈主觀又沒有事實根據的看法與攻訐後,期待可撥開籠罩圖伯特爭議之烏雲,讓真相終於能夠水落石出。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群(排序比照英文版)Robert Barnett羅伯.巴聶特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兼任教授、圖伯特資訊網創辦人之一) Anne-Marie Blondeau安瑪莉.布隆鐸   (巴黎高等研究實用學院宗教科學部資深教學主任) Katia Buffetrille卡提亞.畢菲特里耶   (巴黎高等研究實用學

院宗教科學部研究員) Anne Chayet安娜.莎耶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前研究主任) Thierry Dodin提耶里.多登   (德國波昂大學藏學家、圖伯特資訊網創辦人之一) Andrew M. Fischer安竹.費雪   (荷蘭海牙社會科學研究院高級講師) Janet Gyatso珍內特.嘉措   (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2000-2008國際藏學協會主席) Amy Heller阿米.海勒   (巴黎東亞文明研究所特約顧問) Samten G. Karmay卡爾梅.桑丹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前研究主任、1995-2000國際藏學協會主席) Per Kvaerne倍爾.克維那

  (挪威奧斯陸大學退休教授) Fernand Meyer費南德.邁爾   (巴黎高等研究實用學院科學史與思想史部門研究主任) Jampa L. Panglung強巴洛桑邦隆   (德國巴伐利亞科學與人文學院中亞研究委員會前研究員) Tsering Shakya茨仁夏加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 Elliot Sperling艾略特.史伯嶺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中亞研究系副教授) Helga Uebach海爾格.尤巴克   (德國巴伐利亞科學與人文學院中亞研究委員會前研究員) 譯者簡介 謝惟敏   台灣花蓮人。台灣大學歷史學學士,多倫多大學歷史學碩士。  目前旅英從事翻

譯工作,另譯有《龍在雪域》(左岸)。 唐納德.洛佩茲前言英文版前言 銘謝                 縮寫與體例   地圖               第一部 歷史事實 1. 某些在國外的西藏流亡者一直聲稱:西藏和中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歷史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圖伯特帝國∕海爾格.尤巴克元朝∕艾略特.史伯嶺 2. 有些西藏人說,元朝皇帝忽必烈與西藏的教派領袖八思巴只是建立了「施主與喇嘛」的關係,並非隸屬關係。這種說法對嗎?艾略特.史伯嶺 3. 元朝是怎樣在西藏行使主權的?艾略特.史伯嶺 4. 有人說,西藏在元朝列入中國版圖,是當時蒙古人征服中國的結果,這與當時英國侵佔的殖民地印度和緬甸一樣

;正如印度不能把緬甸看作印度的一部分,中國也不能把西藏看作是它的一部分。你們對這個觀點的見解如何?艾略特.史伯嶺 5. 中國明、清兩個王朝在西藏是否繼續行使了國家主權?明朝∕艾略特.史伯嶺清朝∕安娜.莎耶 6. 請具體談談達賴喇嘛與班禪額爾德尼的產生經過。他們的就任與中央政府有什麼關係?安娜.莎耶 7. 有些什麼歷史文獻能證明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安娜.莎耶 8. 早在本世紀初期就出現了「西藏獨立」的問題,這是怎麼回事?茨仁夏加、安瑪莉.布隆鐸 9. 還有人說,中國只是對西藏擁有宗主權。這種說法對嗎?茨仁夏加 10. 英國與美國過去與西藏的政治有何牽連?茨仁夏加、安瑪莉.布隆鐸 11. 世界各國

政府是怎樣看待「西藏獨立」的?安瑪莉.布隆鐸 12. 一家美國報紙聲稱:說西藏自一九五○年才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七十年代後期,美國卡特政府時才正式承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要求。這符合歷史事實嗎?安瑪莉.布隆鐸 13.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在什麼情形下決定進軍西藏的?卡爾梅.桑丹 14. 中國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簽定的《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的內容是什麼?安瑪莉.布隆鐸 15. 達賴喇嘛當時對這個協議持什麼態度?安瑪莉.布隆鐸 16. 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國政府在西藏實行了哪些政策?艾略特.史伯嶺 17. 一九五九年西藏發生叛亂的原因是什麼?強巴龐隆 18. 中國政府是怎樣處置一九五九年參加叛亂人員

的?艾略特.史伯嶺 第二部 人權問題 19. 一九五九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的人權情況如何?羅伯.巴聶特 20. 現在西藏人民享受哪些權利?羅伯.巴聶特 21. 有人說,西藏有幾百所監獄,關押了幾千名政治犯。又有人說,西藏現有七十三座監獄,關押八萬犯人。事實究竟如何?羅伯.巴聶特 22. 有的外報報導:中國人屠殺了一百萬多萬西藏人。這是真的嗎?羅伯.巴聶特 23. 一九八七年西藏處決了兩個犯人。他們是政治犯嗎?羅伯.巴聶特 24. 美國國會要求釋放「思想犯」格什.洛桑旺珠。究竟是怎麼回事?羅伯.巴聶特 25. 有人說,中國在西藏不按法律程序審判,將犯人交群眾大會公審後立即處決。真相是這樣嗎?羅伯

.巴聶特 26. 有人說,中國在西藏搞「種族隔離」、「種族歧視」。真相是否如此?羅伯.巴聶特 27. 有人說,藏族人在西藏沒有行動自由,藏族幹部和十八歲以下的兒童不許出國。真是這樣的嗎?羅伯.巴聶特 28. 達賴喇嘛等人說,西藏兒童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西藏變成了文盲地區。真實情況是這樣嗎?羅伯.巴聶特 29. 據說藏族人中失業與童工現象嚴重。情況究竟怎樣?羅伯.巴聶特 30. 達賴喇嘛身邊的人還說,西藏的醫院只為漢人提供醫療服務。這是真的嗎?羅伯.巴聶特 31. 西藏的藏族人的現在平均壽命多少?可否與和平解放之前的情況進行比較?羅伯.巴聶特 32. 有人說,中國在西藏強迫絕育和殺嬰,實行種族

滅絕,真是如此嗎?羅伯.巴聶特 第三部 對達賴喇嘛的政策 33. 中國政府對達賴喇嘛採取什麼政策?倍爾.克維那 34.  達賴如果回國,能不能定居西藏?倍爾.克維那 35. 對於達賴喇嘛出訪其他國家,中國政府持何態度?倍爾.克維那 36. 中國政府和人民同達賴喇嘛的根本分歧是什麼?倍爾.克維那 37. 中國政府對達賴喇嘛一九八七年九月在美國提出的「五點建議」持何態度?倍爾.克維那 38. 中國政府對達賴喇嘛於一九八八年六月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就西藏問題提出的「新建議」如何評價?倍爾.克維那 39. 中國對達賴身邊的某些人提出的「大藏族自治區」的設想作何評價?安瑪莉.布隆鐸 40. 中國為什麼不能

同意在西藏實行「一國兩制」?安瑪莉.布隆鐸 41. 對跟隨達賴流亡國外並已加入外國國籍的藏人,中國政府允許他們回國嗎?如果允許,需要辦理什麼手續?安瑪莉.布隆鐸 42. 流亡在國外的達賴喇嘛與在國內的班禪大師關係如何?他們之間有無聯繫?安瑪莉.布隆鐸 第四部 人口問題 43.  一九五一年和平解放以來,西藏的藏族人口是否減少了?安竹.費雪 44. 達賴等人說,中國向西藏遷移了七百五十萬漢人,使藏族在西藏淪為少數民族。真實情況是這樣嗎?安竹.費雪 45. 中國藏族人口一共有多少?他們的分布情形怎樣?安竹.費雪 46. 中國共有多少個民族?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除藏族外,還有哪些民族?安竹.費雪 47

. 西藏自治區內有哪些少數民族?分布情況怎樣?安竹.費雪 第五部 宗教信仰 48. 中國政府對西藏的宗教信仰採取什麼政策?安瑪莉.布隆鐸 49. 有人說,中國共產黨在西藏毀滅了宗教。這是事實嗎?安瑪莉.布隆鐸 50. 還有人說,中國政府撥款維修西藏寺廟是為了招徠外國遊客。是這樣嗎?安瑪莉.布隆鐸 51. 藏族人能自由參加宗教活動嗎?安瑪莉.布隆鐸 52. 寺廟的管理機構及其領導人是怎樣產生的?他們與政府是什麼關係?安瑪莉.布隆鐸 53. 西藏有專門培養宗教人才的學校嗎?安瑪莉.布隆鐸 54. 請介紹一些喇嘛的情況。他們的生活非常緊張嗎?安瑪莉.布隆鐸 55. 西藏有哪些著名寺廟?這些寺廟的現況

如何?安瑪莉.布隆鐸 56.  藏傳佛教是如何興起的?它有哪些教派?安瑪莉.布隆鐸 57. 據報導,中國將要成立「藏傳佛教指導委員會」。此委員會的任務是什麼?安瑪莉.布隆鐸 第六部  自治權利 58. 中國政府對少數民族採取什麼政策?提耶里.多登 59. 西藏自治區是何時建立的?中國一共有幾個民族自治區?提耶里.多登 60. 西藏作為一個民族自治區,它有哪些自治權利?提耶里.多登 61. 西藏自治區制定了哪些自治法規?提耶里.多登 62.在西藏自治區的政府官員中,藏族人和漢族人各占多少?提耶里.多登 63. 西藏自治區歷屆的政府首腦是誰?他們都是藏族人嗎?提耶里.多登 64. 歷任西藏自治區人

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主任是誰?他們都是哪個民族的人?提耶里.多登 65. 西藏自治區下轄多少縣、市?這些縣、市的縣長、市長都是哪個民族的人?提耶里.多登 66.除了西藏自治區外,中國還有哪些藏族自治的地方?提耶里.多登 67. 為什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都不是藏族人?提耶里.多登 第七部  文化教育 68. 中國對於西藏的傳統文化採取什麼政策?阿米.海勒與安瑪莉.布隆鐸 69. 有的外國報刊說,中國不重視西藏的歷史文化。情況究竟怎樣?阿米.海勒 70. 中國政府是如何對待西藏傳統文學藝術的?阿米.海勒與安瑪莉.布隆鐸 71. 在保護西藏文化古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阿米.海勒 72. 中國對

藏學的研究情況怎樣?阿米.海勒與安瑪莉.布隆鐸 73. 藏學研究中心是幹什麼的?負責人是誰?阿米.海勒 74. 據說藏族醫藥學很有特色。中國在發展藏醫藥學方面作了哪些努力?費南德.邁爾 75. 藏文的使用情形怎樣?阿米.海勒與安瑪莉.布隆鐸 第八部 經濟發展  歷史性的比較 安竹.費雪  過去五十年來國家干預對於圖伯特地區的影響 安竹.費雪 76. 西藏經濟發展情況怎樣?  發展的限制與優勢 安竹.費雪 77. 中央對西藏經濟發展採取什麼政策?提供了哪些幫助? 78. 西藏經濟發展有哪些優勢? 83. 當前西藏經濟發展面臨哪些困難?  外國投資與貿易 安竹.費雪 79. 目前,外國在西藏有無合

資、獨資經營項目? 80. 西藏還打算在哪些方面與外國廠家合作? 81. 外國人如何去西藏投資? 82. 西藏的旅遊資源情況怎樣?外國人如何去西藏旅遊?卡提亞.畢菲特里耶 84. 據報導,中國在西藏布署核武器,傾倒核廢料,破壞環境。這是事實嗎?提耶里.多登 第九部 人民生活 85. 現在西藏人民的生活情況怎樣?與過去相比有何變化?卡提亞.畢菲特里耶 86. 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為什麼比其他漢族地方的低?安竹.費雪 87. 藏人與漢人是否同工同酬?卡提亞.畢菲特里耶 88. 藏族人有哪些風俗習慣?卡提亞.畢菲特里耶與珍內特.嘉措 89. 西藏有哪些節日?卡提亞.畢菲特里耶與珍內特.嘉措 第十部 關

於拉薩騷亂 90. 有人說,去年(一九八七年)與今年(一九八八年)在拉薩發生的是「和平示威」,卻受到鎮壓。真是如此嗎?羅伯.巴聶特 91. 騷亂的起因是什麼?與達賴集團有無關係?羅伯.巴聶特 92. 有人說,拉薩警察在制止騷亂中亂抓人、打人。還打死不少人,情況究竟怎樣?羅伯.巴聶特 93. 在騷亂中被逮捕的人目前已釋放了多少?還有多少人在押?待遇如何?準備怎樣處理?有沒有因參加騷亂而被處決的?羅伯.巴聶特 94. 幾次騷動中有無外國人在場?有無任何外國人被拘留、被警告、被驅逐?羅伯.巴聶特 95. 宗教領袖和拉薩市民對一九八七年九月以來發生的幾次騷亂持何態度?羅伯.巴聶特 96. 為什麼騷亂期

間不讓外國人去西藏旅遊、採訪?為什麼限制外國記者去西藏?羅伯.巴聶特 97. 幾次騷亂後,西藏自治區有無領導人因此被革職或升遷?有無向西藏派去更多的軍隊和警察?羅伯.巴聶特 98. 騷亂後當局採取了什麼防範措施?是否還允許民眾遊行示威?羅伯.巴聶特 99. 現在西藏的形勢怎樣?羅伯.巴聶特 100. 有的外國報紙說,最近西藏當局派人進入寺廟,要把參加騷亂活動的喇嘛、尼姑趕出寺院。情況是否如此?羅伯.巴聶特 圖伯特與中國的比較年表解釋名詞參考書目本書作者群 中文版前言 圖伯特、Tibet與命名的力量   唐曰烏斯國、明曰烏斯藏  今曰圖伯特、又曰唐古忒 -《西藏誌》   上述文字是清初一個關於

地名沿革的有趣評語,徵引自一部十八世紀佚名作者的Tibet方志,也許會讓讀者感覺是瑣碎而玄秘的藏學知識,雖然令人感到好奇,卻似乎與今日理解Tibet議題沒有什麼相干。而它也確實相當奇怪:作者說在他的時代,這個地方稱為「唐古忒」(“Tangut”),又稱為「圖伯特」(Tibet)。這一點真的與現代讀者無關嗎?正好相反,作者藉由告訴我們「圖伯特」這個名字在清朝就是Tibet的名字之一,碰觸到一個二十一世紀初嘗試以中文寫作Tibet的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若要以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文化與民族整體來稱呼那一塊廣袤的土地,而不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數個行政區之堆砌時,究竟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的急迫性之所以

未引起重視,很大的程度正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指稱Tibet與Tibetans的名詞已經非常僵化。然而那樣的拘泥與束縛早該讓我們質疑建構在這些名詞之上的人為結構。即使我們不談意識形態或後現代的術語(以及囈語),然而在這個例子裡,語言就是力量。因為中國能夠安排、限定關於Tibet詞彙的意義與範疇,因此有了界定Tibet、定義Tibetans的本事。它允許中國在討論Tibet議題時,可以單方面決定其最基本的條件。這些議題將在本文之後的章節陸續提到。   現在我們看到有愈來愈多以中文寫作的文章、部落格的貼文──有些來自圖伯特的作家、許多來自台灣的網友、甚至還有想辦法突破中國網路防火牆的人──正在接續

上述這位十八世紀的不知名中文作者所未完成的,就是使用「圖伯特」,或者它的一個變化形式,「圖博」,來稱呼Tibet,是一件令人欣喜和期待的事。而就是為了本文即將闡明的理由,本書將使用「圖伯特」來指稱Tibet文明所在的世界和博巴(譯按:亦即中文習稱的「藏族」)所生活的地方,一個疆界遠比今日西藏自治區更加悠遠遼闊的國度。   大部份使用中文的人所習用的Tibet 正式名稱,是西藏。這個名詞的來源廣為人知,從官方修訂的歷代正史與其他常見的文獻所紀錄的用法,亦一目瞭然,容易理解。西方的圖伯特支持者有一種普遍的錯誤觀念,那就是西藏意謂著「西方的藏寶屋」,而會如此命名是因為中國視此區為一礦藏極為豐富、有待

開採開發的寶地,這當然是大錯特錯。西藏一詞的「藏」字,雖然可以意謂「儲存」,但在這裡只是因為它音譯了Gtsang,指的是組成此區的一部份,一般稱為圖伯特中部地區,也就是博伊(譯按:即中文習稱的「藏文」)裡的Dbus-Gtsang。在明代,Dbus-Gtsang被翻譯成「烏斯藏」。 清朝時,這個名詞則變成了「衛藏」(也是Dbus-Gtsang之音譯),最後再演變為「西藏」,以表示其方位在西邊,而其兩個音節的聲音,又與之後中華民國政府為圖伯特東南部的康區(Khams)創建之行省「西康」相類似。   這一切所造成的結果是,「西藏」至今指稱的,依舊只有圖伯特中部以及一小部份的康區,而這個名詞所傳達的,

就是上述的定義,也唯有那層意義而已。然而藏學研究的更廣闊世界,也是博巴所思維感知的世界,係將Tibet看成是三個主要地區所組成的地方:圖伯特中部(衛藏)、康與安多。目前有許多來自圖伯特、台灣、中國的作者與部落格作家,愈來愈體會到這一點,因此,也愈來愈多人使用圖伯特(或圖博)來指稱博巴所理解的Tibet。這當然具有顛覆的意義:博巴在中文的書寫裡,使用一個他們自己選擇的名字,是為了重新掌握他們被剝奪的,並且採取行動來定義他們自己。   今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一整套少數民族和各種與民族相關的語系,充滿了藉由定義以遂控制目的的政治操作。「少數民族」這個名稱本身,就已將所有如此被稱呼的民族貶降為同一層

次,不論他們是人口數百萬、曾是一個政治強權、不但有自己的政府、還有嫻熟自己語言的官僚系統、擁有一部充滿自覺的歷史;或者人口不過數萬、沒有國族史的族群。   我們如果聰明的話,就應該記取「西藏」的意義先天即由政治所定義的事實: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其定義的範圍甚至比現今更小得多,因為康區的絕大部份(甚至一部份的「衛」,Dbus),都被畫進國民政府的西康省地圖裡,雖然國民政府對此區鞭長莫及,只有在名義上統治而已。更不要說,今日位於青海、雲南、甘肅境內的圖伯特區域,都不包括在一九四九年以前所定義的「西藏」之內,一如它們今天也都不被涵括在其中。因此,傳統與歷史的Tibet,至今都沒有一個單一的、中國官方所

承認的中文名詞來指稱。當然,我們可以使用說明性的文字來描寫它,如「藏族居住地區」。然而,那是個描述,而不是個稱呼。這麼多作者漸漸偏好使用圖伯特一詞,顯然其來有自。   描述圖伯特地區的詞彙,以其特殊的拘泥和僵化,拖累了描述博巴作為一個民族的詞彙,使之蹇滯難通。如果Tibet只能等同於西藏,而西藏∕Tibet僅只能指西藏自治區,描述博巴整體的名稱也被附加人為的僵硬規矩。他們可以被描述為「藏族」,然而「西藏人」只能單指西藏自治區內的居民。中國官方甚至指定,博伊也必須依樣畫葫蘆,分別使用Bod-rigs(藏族) 與Bod-pa(西藏人)來顯示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這是一個相當晚近才創造出來的區分,而這一

點,由紅軍回憶長征時經過康區的一些地方所做的紀錄可以清楚地看出來,在這些作品裡,我們發現中國人是有意識到,至少在一九四九年以前,博伊的名詞Bod-pa(亦即中國官方指定翻譯中的「西藏人」)並不限定於達賴喇嘛政府轄下(也就是現今的西藏自治區)的居民而已。因此我們讀到了紅軍建立一個壽命很短、只在康區一些地方運作的「圖伯特人民的政府」,他們稱為「波巴人民政府」,「波巴」就是音譯博伊的Bod-pa。除了博伊以外,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現代語言之中,在談到博巴所屬的整體文化與歷史世界時,都使用Tibet一字的各種變化形式來表示。在那些語言裡,現代中文所產生的束縛限制、種種用來支持中國對Tibet與Tibeta

ns作政治定義的設限與規矩,都不適用。愈來愈多圖伯特、台灣與中國的作者與網路作家選擇使用「圖伯特」一詞,顯示了他們對這個問題的瞭解,不但深刻,而且是嚴肅懇切的。除了圖伯特以外,許多人在他們的作品中紀錄了Tibetans 作為一個民族的名稱(「博彌」、「博巴」,亦即博伊中的Bod-mi、Bod-pa),Tibetan作為一種語言(「博伊」、「博蓋」,Bod-yig、Bod-skad)等等,都是為了避免使用中文名詞「藏」,特別是它與「西藏」有關時,所影射的限制。   諷刺的是,中文裡唯一一個 “Bod” (譯按:博伊中的Tibet)被正式規定為可以名正言順地指稱Tibet的地方,是唐朝稱呼Tibe

t的名字吐蕃(音:Tufan),這個名詞的發音受到官方的指定,現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處,都已經被讀作Tubo、也依此音譯為羅馬化的漢語拼音字母。然而,這個唸法早在一百年前已被法國語言學家也是漢學家的伯希和(Paul Pelliot)徹底地剖析、清楚地顯示為謬誤了。我回想起許多年前參加一個研討會,會中一位中國同行不斷地提起 “the Tubo Kingdom”(吐蕃王朝)。一位藏學界的泰斗傾身對我低語:「難道沒有人要同情一下這個可憐的人,告訴他伯希和早在一九一五年即已說明了那個字不能念成bo?」當然,我們的中國同行有可能早就知道伯希和對此問題的評析;然而,政治無疑在這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對中國

學者而言,去想像Bod這個名字,唐代人早有所悉,並揉和於當時指稱圖伯特國家的中文名字裡,顯然是馬克思主義歷史目的論裡一個不容造次的成分:它似乎在表面上顯示,即使是在那麼古老的時代裡,博巴與漢族已經愈來愈接近,勢不可擋了。   有趣的是,如同伯希和所顯示的,希望把吐蕃唸成Tubo,想見到Bod這個名字出現於中文書寫之中,其濫觴並不來自於中國官修正史的傳統,而是來自西方十九世紀的東方學專家(Orientalists)的作品,從雷慕沙(Jean-Pierre Abel-Remusat, 1788年-1832年)到柔克義(William Woodville Rockhill, 1854年-1914年)

與其他人等等,此一傾向殊為明顯。我們可能會注意到,就算我們接受了蕃(fan)應該念成bo,我們還是得解釋第一個字,吐(Tu)的問題,而關於這個問題,他們的想像簡直到了天馬行空的地步。伯希和文中所提到的一些東方學者,幻想著古代的圖伯特使用 “Mtho-Bod” 或者 “Stod-Bod” 這樣的名字。這兩個名字皆翻譯成類似於「高博」(High Tibet)或「上博」(Upper Tibet)的說法。然而,這樣的名字,在古代的博伊文獻裡並沒有證據可以支持。更重要的是,它們也不曾出現於圖伯特帝國時期的雙語史料中,其中Tufan只是翻譯成Bod而已。未得到這些史料的佐證, “Stod-Bod”與 “M

tho-Bod”看起來只不過是十九世紀為了炮製一個並不存在的名字,而在字典裡、辭表裡搜求尋覓,所牽強附會的結果而已。   事實上,圖伯特高原對於唐代以前的此地居民而言,並非統一的畛域。我們所知的圖伯特帝國早期、或帝國尚未建立時期的每一件事,皆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四分五裂、沒有明顯齊一現象的地方──族群、語言、與宗教上皆如此──也一直沒有任何 “Bod” 作為一個大地理區域之意識的文獻證據,一直到圖伯特皇帝與他們的軍隊遠征吐谷渾(’A-zha)、蘇毗(Sum-pa)、象雄(Zhang-zhung)、瓊波(Khyung-po)及其他族群的地區,並且創造出Bod的意識為止。雖然如此,我們確實擁有Bod這

個名字在更早期就被使用的證據,然而其來源僅囿限於高原的中南部地區,而我們知道這件事,是因為成書年代大約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九百年之間的印度文學《吠陀經》裡曾談到 “Bhoja”(波札) ,然而它並不是一個在帝國之前遍及圖伯特高原的名詞。而確實,鑑於帝國建立之前與帝國建立初期,高原上的居民所處的分裂狀態,它又豈能不是如此?去假設那個時期住在圖伯特高原上的人都視自己統一在一個旗號之下,或者他們全都瞭解高原以外地方的地形,因此普遍地認為他們所住的地方是「上」、「高」圖伯特,這是完全經不起檢驗的看法。   事實是,如同伯希和在一九一五年時所解釋的,在唐朝的正史中,對吐蕃這個名字之起源有一個合理而

令人滿意的解釋。我們在《舊唐書》〈吐蕃傳〉的開頭找到一段文字描述它起源,據說它是來自一個鮮卑的族名「□髮」(Tufa),並由後來建立南涼國(397年-414年)的後人繼承此名:「以□髮為國號,語訛謂之吐蕃」。換言之,吐蕃之所以變成Tibet的名字,就是因為其正確的名字「□髮」在發音時以訛傳訛所導致的結果。而一開始用來指稱Tibet這個地方的,就是□髮(Tufa)的族名;直到後來它才音訛地變成吐蕃(Tufan)。「□髮」的古代發音實際上更加接近 “Tupat”,並早在公元八世紀,即由中亞的突厥人所紀錄,寫為突厥語的Tupet從這裡,它再輾轉西傳,進入阿拉伯語及波斯語,寫成Tubbat與其他類似的

拼法。稍後,在中世紀末期的歐洲,馬可波羅(1254年-1324年)的遊記將它拼寫為Tebet,另外類似的寫法也出現在中古時期不同歐洲旅行者的紀錄中。 “Tibet”與其他類似的稱呼就此陸續進入歐洲各國的語言之中。   一個部族的名字歷經長途的旅程,最後轉變成為一個地理的名字,也許看起來十分迂迴曲折,然而這並非鮮見的例子,畢竟,「亞美利加」( “America”)也有類似的經歷。更重要的,一個小地方的名字(□髮∕吐蕃,似乎一開始只局限於圖伯特高原的東北部邊緣一帶),漸漸轉變成為指涉一個大地區的名字,並非罕見, 另外類似的例子有「亞細亞」(“Asia”,亞洲)與 「阿非利加」(“Africa”,非

洲),這兩個名詞的指涉範圍,後來備受擴張,遠超過它們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地中海諸古典語言裡的原始意義。因此,這個帶點地方性質的、在唐代以前出現的名字,「□髮∕吐蕃」,後來在中文裡已經澈底改頭換面,指稱的是它原來的地點以西的廣大圖伯特地區。這個名字,與實際居住在此高原上的原住民所使用的各種名字(如蘇毗、象雄等),並無關連,就如同「亞美利加」與西半球上任何本土名字(如馬雅、阿茲特克等)皆不相關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當學者端智嘉與陳慶英把《舊唐書》與《新唐書》中的〈吐蕃傳〉翻譯成博伊時 ,他們肯定知道舊有的Stod-Bod(上博)概念,然而他們似乎拒斥了它,把Tufan翻譯成Thu-Bhod。我們可

以想像他們不能全然拒斥已經政治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教條的Tubo,然而他們可以很有技巧地處理它,或許將它翻譯成近似 “Tibet”的名詞,而不是直接了當地將fan/bo 與Bod等同劃一。   簡言之,《舊唐書》〈吐蕃傳〉開頭所提到的中文名字,可以被視為在圖伯特之外、也是現代中國以外的世界各地,所普遍所使用的名字──Tibet──的一個雛型。而Tibet,作為普世所接受的一個文化與歷史的畛域,並不是現代的「西藏」。令人欣悅的是,新一代以中文書寫或發表網路文章的作者們已經重新發現、並採納了「圖伯特」,作為這塊他們深深關懷的土地一個清晰明朗、無法混淆的稱呼。 艾略特.史伯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