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icope長者功能評估量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另外網站長輩身體功能評估用LINE嘛ㄟ通六大功能 - 衛生福利部也說明:「長者量六力」顧名思義提供長輩針對延緩失能的六大功能指標進行評估,為方便長輩的使用方式,設計過程中,邀請不同地區特性之長者進行試用,同步也訪談醫療專業人員之建議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林惠如所指導 楊美紅的 三種衰弱篩檢工具於社區老人衰弱狀態轉換、心理測量屬性及可行性之比較 (2021),提出111年icope長者功能評估量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老人、衰弱、可行性、心理測量屬性、篩檢、工具、居住社區。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醫學院 公共衛生學研究所 高森永所指導 陳碧雲的 臺北市某社區老人多元預防衰弱介入方案成效評估 (2020),提出因為有 社區長者、多元預防衰弱介入、Kihon Checklist的重點而找出了 111年icope長者功能評估量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 第十四屆第2次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節目表則補充:第十四屆第2次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節目表. 時間:111年06月19日(08:00~16:30) ... 架構於長者功能評估量. 表(ICOPE)篩檢及評估. 1. 下之健康照護-以臺北. 市某診所為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11年icope長者功能評估量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三種衰弱篩檢工具於社區老人衰弱狀態轉換、心理測量屬性及可行性之比較

為了解決111年icope長者功能評估量表的問題,作者楊美紅 這樣論述:

伴隨人口老化速度激增,所有人都有發展衰弱的風險,然而衰弱的定義和概念化缺乏共識,以及越來越多的衰弱評估工具,如何選用衰弱篩檢工具及判定衰弱狀態是一項挑戰。本研究目的為(1)以系統性文獻回顧探討社區老人衰弱篩檢工具之心理測量屬性,(2)比較三種衰弱篩檢工具之心理測量屬性、社區老人衰弱狀態隨時間進展之轉換變化及衰弱篩檢之可行性,並找出最佳預測社區老人衰弱之函數,與社區老人衰弱狀態對於跌倒、住院、死亡發生預測情形。採用前瞻性世代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設計,分層便利取樣,共收集110位受試者,於基期、第六個月、第12個月不同時間點重複測量,以衰弱身體表型(FP)、骨

質疏鬆性骨折研究(SOF)及介護預防篩檢(KCL)工具及受試者基本屬性資料表進行資料收集。收集時間為110年3月至111年3月。資料以SPSS 20.0版進行分析,包含描述性統計及獨立樣本t檢定、卡方檢定、單因數變異數分析、重複測量變異數分析、生成接收者工作特徵曲線分析、逐步迴歸判別分析等推論性統計。經系統性文獻回顧納入58篇文獻評析,合計有25種衰弱篩檢工具,發現多數衰弱篩檢工具僅呈現一種信度或效度,心理測量屬性以效標關聯效度佔最多、內在一致性為其次。25種工具中,有13種工具有使用標準工具做比較進行ROC分析,依據AUC、心理測量屬性及受使用廣度選出本研究第二階段進行縱貫性研究之工具為KC

L、SOF及FP。縱貫性研究顯示,基期以衰弱身體表型(FP)測量衰弱狀態與婚姻狀況、獨居與否、居家環境、自覺健康情形、主要經濟來源、轉介來源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由基期、半年及一年三次篩檢結果發現,SOF篩檢結果與FP篩檢結果相較呈現較多的穩健,若需要早期發現衰弱傾向,則FP工具較勝任。KCL篩檢工具包含身體、心理及社會構面,與SOF及FP偏向身體構面不同,相較之下可能高估衰弱的存在。一年內衰弱狀態之間的轉換,變好及變差之改變約三成至四成,有六成至七成受試者於半年及一年時維持原有衰弱狀態。以SOF工具測量,於基期至半年,衰弱狀態轉換與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獨居與否達統計顯著差異;以KCL工具測量,於

基期至一年,衰弱狀態轉換與年齡與性別達統計顯著差異。逐步迴歸判別分析於基期、半年及一年之判別預測變項可由原始10項分別下降為4項、2項、2項,分別為(1) 體重減輕、下肢功能下降、降低精力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2)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牙口功能,(3) 身體功能及牙口功能。預測基期、半年及一年FP篩檢結果,發現KCL之牙口功能構面預測衰弱之準確度有達七成四。KCL工具之內在一致性信度高,而SOF及FP之內在一致性信度低。KCL、SOF、FP三種衰弱篩檢工具之專家效度皆佳。三種衰弱篩檢工具中以SOF完測率最高、FP次之,KCL完測率最低。測量所需時間以SOF最短,KCL次之,FP最長。本研究結果可

提升醫護工作者瞭解社區老人衰弱狀態轉換的變化與常使用的衰弱篩檢工具之心理測量屬性,以及如何配合臨床情境需求選用適合篩檢工具。未來可強化醫療照護服務相關系科學生或臨床工作者有關衰弱是可逆轉的認知,以及提供或轉介衰弱延緩介入措施。建議可進行更長期的本土衰弱狀態轉換之縱貫性研究,進一步探討牙口功能對衰弱預測力研究,以及影響衰弱之社會人口學因數間是否有交互作用。

臺北市某社區老人多元預防衰弱介入方案成效評估

為了解決111年icope長者功能評估量表的問題,作者陳碧雲 這樣論述:

背景與目的:長者隨著壽命的延長導致身體機能變差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因此需要實施肌力強化運動、生活功能重建訓練、社會參與、口腔保健、膳食營養及認知促進的多元預防衰弱介入方案,以促進、維持或恢復長者自我照顧功能,並得延長健康餘命,縮短臥床時間來提升長者生活品質。本研究目的為初步探討社區實施長者多元預防衰弱介入方案的成效及其影響因子。研究方法:本研究為回溯性研究,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社區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間,參與長照C據點辦理每期12週預防衰弱介入方案之65歲(含)以上長者,共343位。資料來源為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資源管理平台資料庫,資料包含長者之基本特質、評估狀態、參加次數

及介入前後評估Kihon Checklist (KCL)之整體總分及獨立生活、運動、營養、口腔、社交、失智、綜合性、憂鬱各面向分數,KCL總分介於0-25分,得分愈低表示健康狀況愈佳。研究結果:衰弱前期長者參與介入方案在憂鬱面向之變化(ß=-0.368, 95% CI=-0.699~-0.037)呈現統計學上顯著改善;衰弱長者參與介入方案在營養面向變化(ß=-0.436, 95%CI=-0.688~-0.183)、口腔面向變化(ß=-0.602, 95%CI=-1.194~-0.009)、憂鬱面向變化(ß=-1.249, 95%CI=-2.074~-0.423)及KCL整體總分變化(ß=-2.

205, 95%CI=-4.150~-0.259)呈現統計學上顯著改善。結論:結果顯示多元預防衰弱介入方案有助於改善衰弱長者的營養面向變化、口腔面向變化、憂鬱面向變化及KCL整體總分。本研究結果支持多元預防衰弱介入方案,可達到改善長者的衰弱,促進社區長者健康之成效。本研究結果具跨年度和地區性,可提供日後應用於長照C據點、社區關懷據點對衰弱長者成效評估之參考。關鍵字:社區長者、多元預防衰弱介入、Kihon Check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