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憂鬱量表bdi-ii中文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貝克憂鬱量表bdi-ii中文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世彗,藍瑋琛寫的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附光碟)(第八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貝克憂鬱量表計分 - Beijsy也說明:區分的標準如下:(1)符合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II, BDI-II)分數≧14. PDF 檔案. 許多研究利用中文版貝克憂鬱量表作為評估工具,例如:評估 ...

臺北醫學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鄭綺所指導 蔡青青的 接受心導管檢查中年婦女不同停經狀態之冠狀動脈危險因子探討及生活型態管理計畫之成效 (2014),提出貝克憂鬱量表bdi-ii中文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年婦女、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因素、心臟復健、生活型態管理。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林碧珠所指導 譚淑華的 大腸直腸癌手術後病人腸道功能障礙、自我照護需求與憂鬱之探討 (2014),提出因為有 大腸直腸癌手術病人、腸道功能障礙、自我照護需求、憂鬱的重點而找出了 貝克憂鬱量表bdi-ii中文版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人憂鬱症量表信效度則補充:兩個因素,分別是認知-情感向度及身體向度。結論:中文版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具有良好之信度與效度,適合運用於大規模篩檢,以便於能夠有效地尋找出可能之個案。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貝克憂鬱量表bdi-ii中文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附光碟)(第八版)

為了解決貝克憂鬱量表bdi-ii中文版的問題,作者張世彗,藍瑋琛 這樣論述:

  評量在特殊教育上扮演著關鍵性且重要的角色,本書旨在撰述特殊教育學生評量的相關課題。全書分為「基本理念」、「鑑定與實務」、「評量種類、領域及工具」和「整合評量」四大篇,分別闡述:(1)評量的基本概念;(2)正式評量應具備的基本認知;(3)鑑輔會的組織及任務、各類特殊教育學生的鑑定基準及實務;(4)非正式評量;(5)認知能力、智力、語言、知覺動作、情緒與行為、性向、人格、成就及適應行為等領域的評量概念與工具介紹;(6)評量結果的整合與應用。此外,本版另闢有「溫故知新專欄」,有助於特殊教育類科教師檢定之複習。

接受心導管檢查中年婦女不同停經狀態之冠狀動脈危險因子探討及生活型態管理計畫之成效

為了解決貝克憂鬱量表bdi-ii中文版的問題,作者蔡青青 這樣論述:

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是女性重要死因,針對中年女性CAD相關研究卻很少。本研究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旨在探討中年婦女CAD之預測因子,第二階段旨在探討生活型態管理計畫對改善CAD危險因素之成效。 第一階段採橫斷式研究設計。於2010年2月至2014年9月期間,在臺北地區兩家醫學中心心臟內科病房進行收案。選取247位因疑似CAD接受心導管檢查40-64歲中年婦女為對象,依自述停經狀態分為未停經(n=46)、已停經(n=156)及子宮切除(n=45)三組。依心導管結果分為CAD組(至少一條主要血管狹窄>50%)與non-CAD組。第二階段採

隨機對照試驗,針對第一階段CAD組選取35位個案,隨機分配至實驗(n=17)或控制組(n=18),實驗組接受12週生活型態管理計畫,控制組則維持原來的生活型態。以填寫問卷、查閱病歷、血液檢驗及測量方式收集資料。 第一階結果顯示,整體平均年齡56.8±5.9歲,憂鬱與焦慮間具中度正相關(ψ=0.36, p

大腸直腸癌手術後病人腸道功能障礙、自我照護需求與憂鬱之探討

為了解決貝克憂鬱量表bdi-ii中文版的問題,作者譚淑華 這樣論述:

大腸直腸癌佔台灣癌症發生率之第一位,外科手術是主要治療方式。當病人接受前位切除、低前位切除或肛門保留手術,約有90%出現手術後腸道功能障礙。研究顯示約有20-25%的癌症病人罹患憂鬱症,影響整體生活品質。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一)大腸直腸癌手術後病人腸道功能障礙、自我照護需求及憂鬱程度之變化。(二)人口學變項、疾病特性與腸道功能障礙、自我照護需求及憂鬱之差異。(三)腸道功能障礙、自我照護需求及憂鬱之相關性。 本研究為前瞻性追蹤調查研究,採方便取樣,以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第一次接受大腸直腸癌手術之病人,共收案38人。研究工具包括人口學資料、疾病特性資料、「低前位切除症候群量表(LAR

S score)」、「貝克憂鬱量表BDI-II中文版」及「自我照護需求量表」分別於病人出院前、出院後一週、出院後一個月及三個月收集資料。資料以SPSS 22.0版之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 correlation)及Cochran’s Q test。研究結果:(一)基本資料:男性23位(60.5%),女性15位(39.5%),平均年齡59.24±10.09歲,接受AR手術4位(10.5%),LAR手術11位(28.9%),ISR手術13位(34.2%

),ISR with diverting stoma手術9位(23.7%), APR手術1位(2.6%)。疾病治療計畫中,OP 7位(18.4%),CCRT-OP-C/T 22位(57.9%),OP-C/T 9位(23.7%)。(二)自我照顧需求程度(86.68±11.81、80.26±14.52、79.50±19.74、75.79±19.50),p=.01,隨時間增加,需求顯著減少;腸道功能障礙程度(p=.38)與憂鬱程度(p=.69),隨時間增加腸道功能障礙程度與憂鬱程度沒有顯著差異。(三)疾病特性:不同術式及不同治療計畫腸道功能障礙程度有顯著差異(p.05)。已婚者術後憂鬱程度高於單身者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