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色素血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糖化血色素血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賴宇凡寫的 守衛你的情緒界線:溝通減壓法十招,讓人際關係不再左右為難、疾病不上身 和的 糖譜:別怕糖尿病 血糖控制自己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不只血糖「糖化血色素」數字密碼7成嚴防糖尿病關鍵!也說明:但最近的一次回診竟是由家人推著輪椅帶他來,經檢測後,糖化血色素飆破11% ... 像這樣的糖尿病患者因長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後續回診時發生中風等大血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如何 和天下生活所出版 。

靜宜大學 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黃志仁所指導 陳孟樵的 戰鬥部隊與勤務支援部隊體檢數值之差異分析 (2021),提出糖化血色素血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軍健康管理、國軍體格檢查、戰鬥部隊、勤務支援部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陳文鍾所指導 張覲麟的 院內心跳休止病患之長期血糖、血糖差值與其神經學預後之相關性 (2018),提出因為有 院內心跳休止、心肺復甦術、糖化血色素、血糖差值的重點而找出了 糖化血色素血糖的解答。

最後網站每天量血糖還不夠?檢測糖化血色素才準確 - 今周刊則補充:為了瞭解自己的血糖變化,有些糖尿病患者會使用血糖機,量測空腹血液中葡萄糖值的高低(即血糖值),作為病情控制的判斷參考,不過空腹血糖值僅能代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糖化血色素血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守衛你的情緒界線:溝通減壓法十招,讓人際關係不再左右為難、疾病不上身

為了解決糖化血色素血糖的問題,作者賴宇凡 這樣論述:

  •為什麼飲食正常完美,健康卻仍狀況百出?   •為什麼替他人著想,是一種越界?   •如何有效對抗家人的情緒勒索?   •怎麼樣對騷擾和霸凌說No?   •為什麼人會記仇、喜歡翻舊帳?當伴侶翻舊帳時,我該怎麼辦?   •如何能保有親密關係,又能堅守自己的界線不被侵犯呢?   超人氣營養治療師賴宇凡,面對無數讀者的健康與生命課題,   毅然回到心理諮商本行,從有效溝通出發,   帶你守衛自己的「情緒界線」,提供身心平衡的最佳良方!   ★附〈防賤狼絕招:如何完美搞定身邊不得不防的小人〉、溝通減壓法應用篇和「避免十大溝通地雷」影片   「情緒界線」的第一本書!   人的情緒和壓力會影響

身體,因為人的身心從來沒有分離過。   而你的情緒,就是你的界線。只有守住你的情緒界線,   才能拒絕情感綁架與勒索,遠離人際關係所帶來的身心疾病!   心理諮商是我的本行。   在研究所念完心理諮商後,我獲得美國國會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去中國做研究,在中國,我接觸了傳統的飲食,吃肉吃油卻瘦了下來。回到美國後,我在私人門診中不經意的發現,我最重症的憂鬱症病患都是吃全素的,這引領我發現了飲食與心理健康的關係。我最終跨入了營養的行列,受訓成為美國自然醫學NTA認證的營養治療師。   出了六本有關飲食與健康的書籍,這些年有許多人來找我諮商,多數人都是因為生理有症狀,但是我發現,如果心理壓力不解除,

生理健康很難回到平衡,而多數的心理壓力,是來自於關係裡的緊張和衝突。   在諮商門診中,我遇過腎上腺疲倦、瀕臨糖尿病邊緣的病患,原因出在同事一直踩她的線,讓她承受巨大壓力;遇過常常腹瀉的先生,壓力來自總愛挑起爭端的太太。從心理諮商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都出在大家沒有好好守衛自己的「情緒界線」,無法拒絕別人的情緒勒索,或是自己也侵犯和綁架了別人的情緒,而發現原因、有效的溝通,正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本書中的溝通減壓法,能教你學會輕鬆溝通,避免溝通地雷,根本的改善你與他人的互動,真正紓解你的情緒和壓力,讓身體得到真正的休息與平衡。   書末所附的〈防賤狼絕招:如何完美搞定身邊不得不防的小人〉

,則更進一步的解放你的深層焦慮和恐懼,解答多數人一直以來的關係疑問:「為什麼他會這樣對我?」 ——賴宇凡   防賤狼絕招:如何完美搞定身邊不得不防的小人   方法一:反情緒勒索和綁架   先接納、肯定自己的情緒和感覺,再把狼的情緒和感覺還給他。這樣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才可能理清楚,也才不會反反覆覆的在關係裡被當成要脅的工具。   方法二:反孤立   克服恐懼,走出家門去結交新朋友。好朋友不會越你的界,不會審判你,只會支援你。   方法三:反打壓   面對狼的打壓、貶低、嘲笑,你可以開玩笑、諷刺、或牛頭不對馬尾的下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結論,就是不可以去爭辯、解釋。   方法四:反鄉愿   鄉

愿的人聚集能把人逼回狼的霸凌循環中,所以必須肯定自己的界線,清楚平靜表達自己的情緒,請鄉愿的人退出你的界線。   方法五:反排序   讓大腦和小腦合作,給小腦空間去跟狼對抗,有策略的調整自己的排序,耐心等待關係中的排序翻轉。 本書特色   ★第一本最完整、最清楚地解釋情緒界線與實戰溝通技巧   ★附〈防賤狼絕招:如何完美搞定身邊不得不防的小人〉、教你如何實際運用溝通減壓法的應用篇和「避免十大溝通地雷」影片 作者簡介 賴宇凡   美國NTA認證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美國加州大學學校心理諮商碩士,美國傅爾布萊特學者(Fulbright Fellow),家庭主婦、母親。   出生於台灣

,原本為心理健康從業人員,曾任職美國加州大學心理諮商講師,中國華東師範大學特約心理諮商師及講師。曾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調養的過程裡,發現了血糖與身心健康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任職心理諮商師期間,也發現心理及情緒問題與食物有緊密的關連,因而轉換跑道投入自然醫學領域,成為美國僅有二千名的NTP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   已著有六本暢銷書:《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身體平衡,就有好情緒!》《吃出天生燒油好體質》及《瘦孕、順產,讓寶寶吃贏在起跑點》《【超圖解】慢卡路里讓你瘦》《28天超便利根治飲食法》。   於2015年、2016年榮登博客來年度百大華人暢銷作家第二名、第五名。   每本書一出版

即刻空降博客來、誠品、金石堂健康類排行榜。   YouTube單支影片更高達點閱四百萬人次以上的佳績。   賴宇凡的官方網站及YouTube頻道「Sara的健康自己來」,是她把取得健康的力量回饋給讀者的園地,在這裡能問問題、找到她與客座作家所撰寫的文章、觀賞她所製作的教學影片,並認識解決問題的產品。 〈自序〉情緒、壓力確實能左右你的身心健康 第一招:用感覺畫界線  「界線」是什麼?  「情緒」被你妖魔化了嗎? 用感覺和情緒畫界線,有益身心健康 該怎麼做才能「用感覺畫界線」? 【功課】情緒日記 第二招: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你在意的事,在你的界線內嗎? 越他人的界,就是侵犯和綁架

該怎麼做才能讓「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功課】用情緒日記判斷 第三招:只說我的,不動你的 越他人的界,你就輸定了 該怎麼做才能「只說我的,不動你的」呢? 【功課】“I” message 第四招:用別人聽得到、聽得懂的方法說 不說,越界的只會越踩越深 隱忍,常導致關係破裂 別期待他人猜中你的心意 該怎麼做才能「用別人聽得到、聽得懂的方法說」呢? 【功課】想講的話,寫下來! 第五招:把別人錯在哪講清楚   講清楚,才能避免再次犯錯 人看不到自己做錯的樣子 該怎麼做才能把「別人錯在哪講清楚」呢? 第六招:把別人該怎麼做才對講清楚 給出解決的辦法 該怎麼做才能「把別人該怎麼做才對講清楚」

呢? 第七招:抓別人做對的時候 轉被動為主動,從應該變想要 斬斷不甘不願的惡性循環 該怎麼做才能「抓別人做對的時候」呢? 【功課】對事記錄 第八招:別人做對時,大大的鼓勵 鼓勵,是行為改變最大的動力 獎勵,要說到做到 感謝,是最有效的鼓勵方式 該怎麼做才能「別人做對時,大大的鼓勵」呢? 【功課】對事記錄與練習、練習、再練習 第九招:讓大腦和小腦合作 傷人的話,是用小腦說的 該怎麼做才能「讓大腦和小腦合作」呢? 【功課】埋葬以前的你 第十招:給自己自由,放他人自由 想要做什麼樣的人,不需要他人核准 做自己就好,把審判的權利還給他人 【功課】「你今天做對了什麼?」日記 防賤狼絕招:如何完

美搞定身邊不得不防的小人 排序與狼 怎麼知道他是人還是狼 ? 不知道狼制約人的技倆,就虧大了! 如何破解狼的技倆? 排序真的比你大的怎麼辦? 狼,不是這麼可怕 應用篇 該怎麼跟伴侶溝通? 當父母、家人情緒勒索…… 這樣算是不孝嗎? 該怎麼拒絕性騷擾? 很想糾正對方的觀念或行為…… 當對方不願好好溝通…… 當對方越界了,該如何不破壞關係,也不容許對方侵門踏戶 雖然明知道逃避不好,冷處理也是一種溝通吧…… 我無法抗拒外在權威(主管、老師)…… 該怎麼面對不適任的下屬、找我麻煩的豬隊友? 如何與未成年的孩子溝通? 溝通過後,對方惱羞成怒/不予理會 我一不小心也會失控 職場是否真的沒友誼? 其他

〈後記〉溝通減壓法,為自己改運 自序   在出了六本有關飲食與健康的書後,終於有機會寫這本書了。這本書說明了保健中最常被忽略的,那就是心理壓力對身體健康巨大的影響,同時提供解決對策,即溝通減壓工具,而這其實才是我的老本行——心理諮商。   我原本任職美國加州電話公司的業務主管,在小女兒出生後,就辭職成為家庭主婦與全職媽媽。大女兒上學後,由於社區裡新移民的增加,學校問我願不願意做校區的翻譯義工。我想想,中國孩子在校表現都很優異,除了從國外帶來的成績單外,應該沒有什麼需要翻譯的,就勾選了願意。沒想到,從此以後我就常常被請到學校諮商室去做翻譯,但我翻譯的並不是文件,而是翻譯孩子所遇到的心理問題

。我以前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有諮商這種行業,坐在諮商室裡為諮商過程翻譯,我才知道有個工作竟是與情緒為伍的,我為之深深的著迷。就這樣過了幾年,諮商師跟我熟透了,由於我會說中文,很多時候中國家長都只對著我講話,諮商師就開始離開諮商室,留我單獨面對學生和家長。有一天,我不知自己說了什麼話,觸動了孩子,她衝出了諮商室和學校,等她被帶回來時,上了救護車。我嚇壞了,我跟諮商師說,往後他們不能再隨意離開諮商室放我一個人。諮商師表示他們都覺得我有很高的諮商天份,所以才敢放手。我跟他們說,有天份卻沒有專業訓練,還是不一樣。諮商師就跟我說,方圓五十哩內沒有會說中文的心理諮商師,他們建議我去拿諮商師證照,等我回來後,

校區裡有個位子會等著我。就這樣,我揹起書包進了研究所。   我本性是很喜歡跟人相處的,但因為很敏感,所以很容易受傷,也因此開始害怕人。我進研究所念心理諮商時,生活其實是處於一片混亂。由於我去上學,公婆便搬來與我們同住幫忙,敏感的我加上文化不同的他們,讓我們的關係不時陷入危機中。再加上沒有方法的我,不知要如何掌控孩子的行為,每天與他們相處都是一件苦差事。想溝通但不會溝通的我,跟相愛無比的先生,變得每天總有吵不完的架。習慣忍讓、不表達自己不滿的我,開始發現,我連在超市買東西,都會有人敢對我不禮貌。後來,我的血壓就開始高升不降。   在研究所中,我為心理學著迷。別人念書是為考試,我念書是為取得秘

笈寶典,解決自己關係裡的緊張和壓力。研究所念完時,我的生活已經開始轉向,我不再害怕跟人相處,只因為我了解了該如何有效溝通。我的壓力大大的減低了,高血壓不藥而癒。   念完研究所時,我獲得美國國會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去中國做研究,在中國,我接觸了傳統的飲食,吃肉吃油卻瘦了下來。回到美國後在自己的私人門診中,不經意的發現了我最重症的憂鬱症病患都是吃全素的,這個事件引領了我發現飲食與心理健康的關係。我最終跨入了營養的行列,受訓成為美國自然醫學NTA認證的營養治療師。在NTA受訓期間,我開了一個中英對照的部落格,介紹我台灣的家人與美國病患,有關我在自己家庭裡所掀起的飲食革命。就這樣,出版社找到了我,我開

始寫有關飲食與健康的書。一寫,就沒停過。   現在多數來找我的人,都是因為生理有症狀,但是我發現,如果心理壓力不解除,生理健康很難回到平衡。然後我也發現,就跟我以往的情況一樣,多數的心理壓力,是來自於關係裡的緊張和衝突。    我有一個病人,吃完美的均衡飲食(根治飲食)多年,她從不震盪自己的血糖,但是,她的糖化血色素(血糖指標)卻一直不停的往上攀升,眼看著她就快要到糖尿病邊緣了。她來找我,一開始我有點丈二金鋼摸不著頭緒,因為她的根治震幅血糖紀錄像模範生一般,她幾乎都已不碰任何糖份。血糖除了受飲食影響外,還大大的被荷爾蒙影響,因此我要求她做了一個唾液荷爾蒙檢測。檢測報告回來時,我驚呆了,一個

從不吃糖的人,腎上腺卻是疲倦不已。   多數的人腎上腺疲倦是來自於血糖震盪,但是另外一個能讓腎上腺大大受傷的,就是壓力,因為腎上腺就是分泌壓力荷爾蒙的地方。仔細一問,這才知道認真負責的她在與人相處時,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工作上,由於她不懂得說NO,總是承擔了要把工作趕完的責任,在家中,她又一個人承擔了照顧囉嗦老人的工作。最大的問題是,她早已麻木到感受不到這些壓力,所以身體把她的壓力完全吸收入體內了。要能真正扭轉她的腎上腺疲倦,改善她的健康,她就必定要學會如何有效與人溝通,別人才不會一直踩她的線,讓她不斷的受壓力襲擊。   另一個病人美玲,因為骨骼與肌肉問題來看我,我分析她的症狀,覺得跟荷爾

蒙有很大的關連,所以我就幫她做了一次唾液荷爾蒙檢測。發現病患的腎上腺遠遠高過一般人,處於亢進狀態。我檢查過她的飲食,發現她的飲食很均衡,沒有太大的問題,很明顯地腎上腺會如此亢進,必定跟壓力有關。所以那天我拿著這個報告問她:「你在被什麼追?為什麼你的腎上腺是這個樣子?」她才說那段期間正在考慮與她習於家暴的前夫復合。病患的前夫並不是一個懂得尊重她界線的人,美玲不懂得保護自己,跟他靠近只會受傷。在這個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美玲雖然有心復合,但是她的身體卻很清楚她是危險的。果然,復合不久,前夫就又恢復他的本性了。   另外有一個病患來找我,主因是他很容易拉肚子,有時候他拉肚子時會忍耐不住大在褲子裡。

由於他的症狀都是集中在消化道,因此我給他做了一個糞便檢測,發現他的腸菌嚴重失衡。我分析的結果,發現跟他胃酸不足有很大的關連,因為他的屁和大便常常有腐屍的臭味。由於此病患食物組合和飲食順序都是正確的,所以我問他:「你拉肚子都是在壓力大的時候嗎?」很顯然的,他不是一個很了解自己情緒的人,他想了一下說:「好像都有一點關連。大概都是跟我太太吵架之後。會給我壓力的只有我太太。」人一緊張,胃酸就生產不足,胃酸是分解蛋白質的主力,它一不足,蛋白質消化不完全,在溫暖的腸道裡就開始腐敗,腐敗的食物讓他的糞便和屁有腐屍的味道,也造成了他的腸菌失衡,引發了腸壁發炎,導致腹瀉。要扭轉這個情況,他一定要開始了解自己的情

緒,讓情緒引導他,與太太適時的溝通,減低壓力,不然,他這個肚子是拉不完的。最後,腸發炎久了,細胞就可能病變。   你會問,這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壓力,它怎麼可能影響身體和心理呢?人的情緒和壓力會影響身體,是因為我們身心從沒有分離過。在人的腦垂體/下視丘有一種細胞叫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可以把在神經系統裡傳導的電化學轉成荷爾蒙,然後這個荷爾蒙就可以影響全身器官。可以說,這裡就是身心的轉換器。而我們的情緒,並不是我們想像出來的,其實它是神經系統製造出來,以電化學形態在神經系統裡疾奔。   這就是為什麼當人緊張時,心跳會加速,因為神經內分泌細胞能把緊張情緒轉成壓力荷爾蒙去影響心跳,這就是我們身心沒有分

離的明證。你的情緒、你的壓力,能深切且真實的影響你的健康。所以中國古人的成語形容情緒極為貼切,傷心能影響到肝腸,因此我們稱極度傷心為「肝腸寸斷」;生氣能影響肝臟,所以稱極為生氣為「大動肝火」;我們叫很緊張做「忐忑不安」,仔細看部首,它都跟心臟有關,你一緊張,心臟是真的會碰碰亂跳。當我們很激動時,成語形容為「血脈賁張」,因為人激動時血脈都會被影響。無庸置疑的是,你的感覺,能夠直接影響你的身體健康。   研究已證明,當我們長期處於壓力下,免疫系統便會調降。免疫系統一調降,就等於減少兵力,這時不管是有外敵或內部產生病變,我們都無法有效抵禦,人就會產生各種疾病。也就是因為身心沒有分離,所以你總是會看

到有研究說壓力會造成肥胖。而我就見過因為處於高壓的婚姻生活中,而反覆患癌的案例。   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壓力好大,卻很少仔細去想,這些壓力到底從哪裡來? 是報告趕著要交?是怕工作沒有做好?是不理解要怎麼做才對?如果我們仔細想,這些事情的背後都有一個我們可能會面對的情緒,不管那個情緒是失望、生氣、不耐還是傷心,那就是我們的壓力來源,我們很大的壓力來源,是人與人相處產生的衝突。我們,都極度害怕衝突,但這些衝突卻好像躲不掉,誰叫我們是社群動物呢?   既然是社群動物,就會在乎別人的感覺,因為別人的感覺大大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報告不交,老師失望不給好成績。工作沒做好,老闆生氣,等一下被炒魷魚。

孩子鬧著要買新手機,不買孩子就臭臉相待,買了就要把他寵壞。女朋友傷心,不知要怎麼做才對?是安慰?是不回應?回應了她會不會哭得更大聲?到底該怎麼辦?   但是,如果這個情緒是我們被人家踩了自己的界線惹出來的,我們就更手足無措了。情緒來了,該怎麼辦?講出來太可怕,還是跑去打坐、禪修。問題是,你不跟他講,下次惹你的人還是要再惹你。用罵的?關係裂痕可能愈來愈大?好好講?實在嚥不下這口氣。到底該怎麼辦?   多數的我們無法獨居,都有必要與其他人交集,彼此都需要對方。但是在人際關係之前,我們卻有那麼多的恐懼、不理解和不確定。在人際關係裡,我們總是感到被老虎追著跑。這就是為什麼學會有效溝通的招式,是現代

生活裡紓解壓力最好的方法。報告雖要交,但是如果能跟老師好好溝通,可能有些寬限;工作沒做好,如果能跟老闆好好溝通,不但可能不會被罵,還可以學到很多;孩子吵著要買東西,如果能好好溝通,不但不會寵壞他,還能教育他;女朋友傷心了,如果可以好好溝通,愛情的路比較不坎坷。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書裡我將詳述溝通減壓法十招。   你會說:「但是,有些人就是不講理,怎麼好好溝通?」你可能也常常問:「他為什麼會這樣對待我?」或者你會覺得:「他怎麼總是這麼賤呀?我對他好,他就得寸進尺。」或者,為什麼他對你總是會有雙重標準?為什麼他從不檢討自己,總是在檢討你?為什麼他會對你照顧保護有加,卻不尊重你?他會這樣,是

因為他是用小腦在與人相處的狼,而他覺得你的排序比他低。用大腦與人相處的人覺得人人平等,而他們溝通的目的是為了美好的關係。但用小腦與人相處的人覺得,人與人之間有排序的高低,溝通的目的是為了爭奪排序。這是為什麼,你一定要了解如何分辨誰是人、誰是狼,你更要知道狼慣用的技倆是什麼,這樣你才能夠一一的破解,才不會受到狼的控制與霸凌。如果你不懂得這些,那你的身體就會像前述美玲一樣,覺得在「被什麼追」而有反應、會生病,美玲就是在被賤狼追趕而不自知。所以,書中的〈防賤狼絕招〉你一定要熟讀。   打坐、禪修能放鬆肌肉、整理自己的情緒和思緒,卻無法改變他人如何跟你互動。但是,拿著這本書裡教你的十招,你能夠學會如

何有效溝通、了解避免溝通地雷的方法。懂得如何分辨誰是人誰是狼,了解狼的運作方式,你能根治那些在人際關係中一直讓你一頭霧水的問題,也因此你的情緒能夠得到真正的紓解,遠離霸凌。只有如此, 你才可能移除刺激你神經內分泌細胞最根源的壓力,取得真正的平靜,讓身體得到真正的休息與平衡。   在我的諮商室中,我特別喜歡一張海報,上面寫著:   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它會成為你的用字。   注意你的用字,因為它會成為你的行動。   注意你的行動,因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會成為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會成為你的命運。   我衷心期盼,你們能因為掌握有效溝通的方法,而知道如何

肯定自己的想法、如何用對字、如何採取有效的行動、如何建立良好的習慣,而能掌握自己的性格和命運,長保快樂和健康。 第一招:用感覺畫界線 「界線」是什麼?  我們常常聽到大家說,相處要有界線,但界線到底是什麼?是你的底線?那又是什麼?那是你決定的嗎? 這些問題,是我在學校擔任諮商師時一個小女生美晴問我的,她已經為了與同學的相處問題困擾很久了,那個困擾她的問題,只不過是同學常不說一聲就拿她的橡皮擦。我總是跟她說,人與人之間相處要有界線,有界線才有和平。有一天,聲音細小、溫柔體貼的她把兩手朝天一舉說:「我受夠了!你老是說要有界線,但到底什麼是界線?你告訴我!它到底是什麼?」痛苦的表情布滿了她的小臉

蛋兒。 我心疼的看著她,心想:對呀,我學了那麼久的心理學,怎麼沒學到這個咧?講界線講了半天,卻從沒有理論清楚的定義它。界線到底是什麼? 平時我諮商時桌上一定放一張大大的白紙,我靈機一動,在紙上畫了一個人,在那人的腳底畫了一個圈。 我說,那個圈就是你的界線。本來沒脾氣的小孩聽了,氣呼呼的瞪著我。 我說:「你馬上就會知道你的界線是什麼了。」 美晴無助的看著那張圖。 我問她:「你說說,當小莉不經你同意就拿你的橡皮擦去用,你的反應是什麼?」 她想都不想的就說:「我很生氣!」 我說:「BINGO!」 你的界線就是你的情緒,界線只要被跨越了,就是它發出警告,讓你知道你被越界了。她直直的盯著圖,喃喃自語的說

:「原來我的感覺就是我的界線呀?!」 她的眼神裡敵意盡褪,說:「原來你總是說情緒很重要,是這個意思,原來它是我們的警報器。」 我點點頭:「是的,我們的情緒和感覺是用來保護我們用的,好像你的身體感覺一樣,你會痛,是因為身體要警告你。」 她恍然大悟:「我一直以為我的情緒是自己想像出來的,因為我每次跟家人講我的感覺,他們都說你不要多想就好啦。我就一直以為我努力不想它就好了。但它卻一直回來,我有時很挫折,很想哭,覺得自己真的很難搞。」 我大笑著說:「你不但沒有難搞,而且還比其他人有更靈敏的警報器哦。」 她獲得理解,眼眶裡溢滿了淚水。 她擦了擦眼淚,又問:「老師,所以我們的情緒不是壞的,對嗎?我有情緒,

也不代表我不乖,是嗎?」 這下換我掉眼淚了,我忍不住伸手摟住她,哽咽的說:「嗯,情緒並不壞,我們有情緒,並不表示我們不乖。有情緒,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糖化血色素血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W&K洗髮護髮組合,專屬連結優惠兩件9折、三件85折
點我購買 ➤ https://www.winking.tw/onsale/1000M0F/15246
---
✨蒼藍鴿使用的保健品牌「藥師健生活」:
輸入折扣碼「bluepig」享全品項9折優惠!
點我購買 ➤ https://reurl.cc/N6Mb86
---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尚氣 #無雷心得 #電影推薦 #電影推薦 #接種疫苗 #Delta病毒 #輕症 #無症狀者 #疫苗接種率 #醫生斜槓 #斜槓人生 #斜槓分享 #斜槓經驗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糖化血色素 #空腹血糖 #WK #折扣活動

*支持蒼藍鴿產出Podcast:
https://pay.firstory.me/user/bluepigeon0810
*Podcast合作請來信:
[email protected]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蒼藍鴿 #Podcast #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戰鬥部隊與勤務支援部隊體檢數值之差異分析

為了解決糖化血色素血糖的問題,作者陳孟樵 這樣論述:

中華民國陸軍以捍衛國家領土及主權之完整為首要;平時任務以防守台灣本、外離島地區要點,從事基本戰力與應變作戰能力訓練為主,依不同情況共同守護重要防護目標的設施安全,以及協助各縣市政府重大災害的救援工作;戰時任務以聯合海、空軍,形成三軍聯合作戰擊滅敵軍。在這高風險工作環境下,各級官兵勤於訓練出強健的體魄,是為了能訓練出精健部隊,所以國防部相當重視官兵的健康問題。故國防部軍醫局運用各地區國軍醫院依照志願役官士兵不同的年齡安排合適的體格檢查項目,期望能達到早期發現疾病相關的危險因子並給予治療,以利各級部隊推動預防保健工作,以維部隊戰力。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陸軍戰鬥部隊及勤務支援部隊志願役官兵年度體

格檢查報告中身體質量指數、腰圍、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空腹血糖體檢結果進行分析,了解單位性質不同與平時訓練方式不同的官兵於體檢報告中異常項目的標準差差異。在研究對象方面,本研究主要使用國軍健康管理資訊系統資料庫,自 108 年至 110 年間,為期三年之追蹤資料隨機抽樣某戰鬥部隊及勤務支援部隊單 位內至國軍醫院完成 110 年度體格檢查之志願役官兵,探討體檢異常項目差異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不管是戰鬥部隊任務複雜且多樣性,導致生活作息較不正常以及官兵較無自己時間,或是任務較單純的勤務支援部隊,針對官兵減重成效及肥胖人員管理,均尚有進步空間,平時可利用健康管理推廣中心減重服務,安排減重門診,並詢問運動

科學師資教官,建立平時運動基本菜單,排除勤務參加運動,有效控制飲食,達到目標體重。膽固醇戰鬥部隊逐年上升,須注意平時伙房開立菜單是否營養均衡,烹調過程中以少鹽少油,不多加其他調味料,讓官兵吃得健康,有效控制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三酸甘油脂兩類型部隊官兵均控制良好,持續觀察後續狀況。最後血糖部份需特別注意到戰鬥部隊 110 年異常比率反彈,是否忽略到官兵每日糖分攝取量,建議設定每日糖分攝取份量,持續觀察下次體檢數值是紑有持續上升,另異常人員可藉由回診至國軍醫院再做進一步檢查及診斷,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本研究希望透過此分析結果,可作為未來國軍官兵之健康管理,以提升部隊健康促進之參考。

糖譜:別怕糖尿病 血糖控制自己來

為了解決糖化血色素血糖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超過百萬糖尿病友的醫療福音,華文世界第一本血糖控制秘笈!糖尿病相隨30年,控糖達人依然健康樂觀的祕密!別怕糖尿病,血糖控制你可以自己來!   糖尿病是文明病,發生糖尿病的重要機轉,在於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在體內作用失常。沒有糖尿病的人,可以靠體內自動分泌 多一點胰島素將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可是糖尿病人的血糖,尤其是飯後血糖不容易控制,因為胰島素自主性的分泌愈差,血糖就愈高、起伏也愈大,長期血糖上升容易引起糖尿病特異性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及神經病變。   根據糖尿病衛教學會調查,全球糖尿病人口已達兩億四千六百萬,台灣的糖尿病人口數也早已超過百萬,但如果能夠提早發現與有效治療,就能維持長期良好

的生活品質。想要有效做好糖尿病生活管理,最重要的兩個數據就是血糖自我監測數值和糖化血色素,透過《糖譜》,可以有效紀錄日常生活中的血糖音符(血糖數據)、節奏(時間點與頻率)、歌詞(生活飲食紀錄),教會你血糖監測的基本功,有效提昇「控糖力」。   糖尿病會跟隨病友一輩子,但大多數時候人們無法自動感受身體血糖的變化,即使定時服藥和就醫,診療過程依然相當複雜。因此學習如何使用紀錄血糖的輔助工具:血糖機、血糖試紙,做好日常血糖自我監測,是最有效改善糖尿病症狀的方法。   由於血糖的數值更可能因為養分的攝取、體內胰島素分泌的效能,舉凡飲食、作息、活動、情緒、壓力、藥物,都會影響血糖起伏。即使每天吃同樣的食

物,血糖高低依然會有不同變化,每天不同時段的空腹血糖值、不同的情緒變化、年齡的高低、各種併發症狀也都可能影響血糖數據解讀的準確性,學會認識在不同的狀況下血糖值和血糖曲線反應的血糖監控狀況。   本書由多位糖尿病權威學者專家,整理超過50則在診間最常被詢問,糖尿病友最切身的問題,並分享病友長期進行自我監控所面臨的各種狀況與治療效果。透過簡單的問答對話,每個單元都附上醫生的叮嚀與要訣。讓你認識身體的血糖面貌,有效達到在日常生活中改善糖尿病症狀和維持長久健康的目標。 本書特色   糖尿病相隨30年,控糖達人依然健康樂觀的祕密!  診間最常被詢問的糖尿病疑問,本書一次為你解答!   ★林瑞祥、戴東原、

蔡世澤、游能俊等國內衛教權威親自解答,免排隊,輕鬆問,解答超過50則最常見的糖尿病問題!你也能輕鬆成為健康的糖尿病達人!   ★教你吃得美味又能兼顧血糖平衡的飲食方法!   ★本書告訴你最省錢、無痛、有效率的紀錄方法,如何正確使用血糖機的訣竅!   ★好寫易懂的紀錄方法,教你選對血糖紀錄表格,看懂血糖升降的原因!是幫助自己掌握與控制糖尿病發展的有力工具。   ★不偷懶,勤記錄,積極自我管理與醫護人員溝通,就能抓到血糖控制的訣竅。   ★資深病友有效見證:掌握健康生活四重奏──飲食、作息、運動、藥物等因素多管齊下,健康生活真easy!   ★本書榮獲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99年衛教教材創作獎第一

名!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提醒國人主動關懷血糖,讓高危險族群及早預防,一旦發現疾病,早期治療,定期追蹤,維持良好的控制,提高糖尿病友生活品質,以降低糖尿病所帶來的社會成本。 編者簡介 蔡世澤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1999 ~ 2005).專長內分泌學、糖尿病、內科學 游能俊   游能俊診所院長.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蘭陽糖尿病照護網協同主持人 監修者簡介 林瑞祥   台東聖母醫院糖尿病門診主治醫師.輔大醫學院名譽副院長.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顧問.糖尿病學會理事長(1989 ~ 1995).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

長(1996 ~ 1999) 戴東原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台大醫院顧問醫師.台北仁濟院總院院長.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糖尿病學會理事長(1995 ~ 2001) 序 戴東源 蔡世澤 導讀 游能俊 【糖尿病與血糖】 1.糖尿病與血糖檢查 血糖高=糖尿病? 我有糖尿病嗎? 血糖控制的裁判 控制指標 糖化血色素與血糖 糖化血色素與血糖變化的時差 影響血糖的因素 你吃對了嗎? 關鍵角色-含醣食物 相同飲食=相同血糖? 血糖曲線-升糖指數 一起動一動 血糖每天都不一樣 【認識血糖機】 自我監測的工具 糖尿病的血糖監視器-血糖機 9種選擇血糖機的考量 不痛的監測-尿糖 還有其他測量血糖的方法嗎? 血

糖機準不準? 每個指頭都不一樣 不一樣的數值 會不會差太多? 血糖機健診 如何正確測量血糖 正確採血 正確集血 試紙的有效期限 新鮮試-試紙要新鮮 頻道對了嗎? 試紙防潮大作戰 8種減少測血糖疼痛的方法 血糖機符號與代碼 血糖點線面 徒勞無功還是方法錯誤? 越多越清楚 血糖也要配對成雙 測血糖計劃因人而異 有計劃的測血糖 血糖監測輪換表 懷孕時的監測 【怎樣記錄血糖】 血糖記錄 好寫易懂 一目了然 記錄格式 判讀 血糖記錄判讀 監測記錄正確嗎? 【自在調伏糖尿病】 活用寶典 計算差距、調整飲食份量與內容 分配一整天的醣類食物 調整飲食與藥物來控制體重 點心如何影響血糖與體重 兩餐時間間隔對血

糖的影響 過猶不及 一覺醒來血糖就變高了 少了自測血糖.胰島素不靈光 根據血糖值微調胰島素劑量 不變不能應萬變 運用飲食記錄 叮嚀 血糖太低要立即處理 一時性的血糖過高不要焦急 平常心面對血糖起伏 控制困難的狀況 喘口氣 省錢好點子 做個調伏血糖的自在人 推薦序糖尿病友是「克糖」戰役的主角戴東原   發生糖尿病的重要機轉,在於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在體內作用的不靈光,而臨床上最重要的指標是血糖值(血液中葡萄糖濃度)的異常上升,其他還包括容易出現血壓升高和血脂異常。長期血糖上升容易引起糖尿病特異性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及神經病變,這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常識。此外,雖然不是特異性,但是糖尿病人比

一般人容易得腦血管、心臟血管、足部血管以及其他大血管的粥狀病變,這就是大家「談虎色變」的動脈硬化。不單單是血糖的上升,血糖起伏幅度過大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以兩次血糖值來說,一次60另一次200mg/dL(毫克 / 百毫升),或是一次110另一次150mg/dL,雖然平均血糖都是130mg/dL,但是長期累積下來,前者的危害比後者大很多。何況如果血糖降到60mg/dL,已進入低血糖危險圈,不處理會威脅到病人的安全。所以保持血糖的穩定,避免忽上忽下也是重要的課題。   沒有糖尿病的人,醣類食物,譬如從米、麥做出的食物吃多了,可以靠體內自動分泌多一點胰島素將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糖尿病人血糖,尤其是飯

後血糖不容易控制,其原因在於體內胰島素失去自主性分泌的機能。胰島素自主性的分泌愈差,血糖就愈高、起伏也愈大,因此就必須藉助飲食的調控及適度的運動,儘量不要讓血糖成為脫疆之馬,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但這不意味要強迫你削足適履,現今食材及運動均具有可供選擇的多樣性,病友們照樣可以過愉快的日子。   世界聞名的「英國前瞻性糖尿病試驗(UKPDS)」的長期觀察結果顯示,長期的嚴格控制,有助於大幅減少糖尿病人的合併症。在治療試驗完畢,即使原先控制嚴格組的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變得與原先對照組一樣,不盡理想,但在十年後追蹤發現,當年嚴格控制的餘蔭猶存,仍然出現較少的合併症。   俗話說「船過水無痕」,但是從糖尿

病漫長的歷程來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你對糖尿病控制涓滴的努力,必定會減少你因合併症帶來的煩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保護好重要器官的功能,人生的旅途才會走得坦順。   從此書的內容,我們可以瞭解到良好穩定的血糖控制絕對不是一蹴可即,而是需要辛勤的耕耘。根據我四十年的臨床經驗與觀察,只要付出努力、認真學習,糖尿病友可以精通糖尿病醫理、照護及調控,集優良醫師、護士及技術員三種角色於一身。我的許多糖尿病病人,他們對如何避免低血糖、如何來調降飯後高血糖、如何來調整藥物或飲食都瞭若指掌,所以渡過身體違和時的難關就舉重若輕了。換句話說,他們對自己糖尿病的掌控,具有爐火純青的功力,這樣的病友不但每

天活得輕鬆自在,同時亦甚少受到合併症的困擾。   如今,我們活在到處可以享受到美食,事事可用省時省力工具的物質文明社會,要避免健康陷入四高--體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的窘境,確實是不太容易。但是透過多留意、多檢查及多運動,可以讓我們大大減少得到慢性病的機會。好藥的陸續上市,好書的大量出版,固然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但是血糖控制的進步,最重要的還是取決於善用血糖機,在家勤於測定、勤於記錄、勤於分析,加上勤於體會,相信在半年之內就能夠掌握血糖控制的要領。熟悉本人看病的病友,都曉得我對血糖記錄的重視。   每隔8 ~ 12週,回到醫院做必要的檢查、病況諮詢以及糖化血色素(HbA1c)的測定,可以

幫助瞭解病友過去兩、三個月血糖控制的輪廓;定期腎臟、肝臟功能檢查可以做為飲食及藥物調整的參考;每隔一年接受眼底攝影,來觀察視網膜是否出血,可以做為血糖控制是否需要更嚴格的指引;而心臟功能的追蹤,則可以大幅減少心臟病突發的風險。   「千里之行始於跬步,九仞之山始於一簣」,回歸到平時的努力,最重要的還是實踐在家血糖監測。俗話說「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工夫」,用心閱讀有關糖尿病書籍,多參加糖尿病研討會,加強對糖尿病的認識,就會逐漸培養出能以血糖記錄和醫師討論治療方針的能力。   比起許多年前,當今治療糖尿病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糖尿病友理應居於糖尿病照護或「克糖」戰役的主角或中心的地位;而血糖控制

的成績,更是取決於病友的認知與實踐。做為糖尿病的專科醫師,我樂於從旁協助我們的病友獲得理想的控制。希望這一本書能夠達成本人協助病友的心意,謹此祝福病友們平安快樂。 作者序許自己一個「糖譜看線不求人」的未來蔡世澤 序曲   「糖譜」是血糖記錄的暱稱,也是我給sugar profiles起的譯名。   話說1960年時,台北市五省中聯考,出了一道有名的作文題「台北街頭」。報載諸如「街有街頭,人有人頭,街頭是石頭做的,人頭是肉做的」以及「我站在街頭,看到許多人頭」等有點無厘頭、卻又膾炙人口的「絕妙好辭」。多年後,許多與我同齡或年齒更尊的長輩們,想必記憶猶新。   既然「街有街頭」、「人有人頭」,那麼

稱呼由狀似音符、升降起落有緻的血糖值構成的血糖記錄為「糖譜」,並拿來與樂譜、食譜類比,也就不難理解了。更何況欲聞仙音妙曲,必須勤練樂譜,欲嚐精饌美食,必得研習食譜。糖尿病友想調伏血糖,活得輕安自在,當然就得靈活應用「糖譜」不可。 四重奏   其實不停浮動的血糖,原本就是人體重要的生理指標,即使是沒有糖尿病的人,血糖依然會隨餐飲小有起伏律動。相較之下,糖尿病友血糖上下出入,往往出人意表,甚至不易掌控。也就是說糖尿病友的「糖譜」較為變化多端,更有看頭。惟有參透血糖的起承轉合,並妥為應對處置,才能奏出平和的樂章。   打從1970年代,快速或簡易血糖測試儀器開發問世起,自我血糖監測(SMBG)就與飲

食、運動及藥物等傳統處置對策,共同組成了「克糖」四重奏,而血糖的跌宕起伏,更成了貫串病友生命樂章的主題與變奏。   儘管目前國內市場,充斥著各種廠牌的血糖機與試紙,但是根據2004年糖尿病衛教學會的調查,只有30%的病友曾經執行SMBG。即使是使用胰島素者,也不過半數左右自測血糖,而所有病患中,能夠每天或隔天作一次血糖檢查的,更只有5%而已。   過去兩年,在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所主辦的血糖管理成長營裡,我們請教與會者,何以致此?絕大多數人認為,試紙價格偏高(而非怕痛),令人裹足不前。不過也有部份人表示,醫事人員不予理會或重視SMBG記錄,讓他們不想再唱獨角戲。相形之下,國外曾有調查顯示,約四分之

一強的病人,會攜帶SMBG記錄回診,而且九成病人認為,醫事人員都能予以適當的回應或建議。   如此看來,國內醫界同道和病友都有加強對SMBG認知之必要性與迫切性。這也正是我們基金會投入財力與人力,認真編印這本「糖譜」的初衷。 三部曲   2500年前,孔老夫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而後孟夫子又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離婁上)。所以病友準備一台可靠的多功能血糖機,是從事SMBG的頭一個步驟。但是徒然擁有血糖機而不知如何運用情資,還是無法改善血糖控制。   因此,如何選擇、使用儀器,規劃系統性而非即興式的監測流程,條理分明地展示檢驗成果,辨識血糖動態模式,尋

找問題癥結,乃至如何就飲食、運動、藥物各方面積極因應,便成了本書的具體內涵。   常言道:You are what you eat, you are what you drink.(人如其食、人如其飲),唯有透過SMBG,病友才能收集即時的個人化資訊,真正領悟攝食對血糖的影響,從而引領並落實生活習慣的改變。也唯有與病友一起分享、解讀SMBG記錄,醫事人員才能探索血糖起落的奧秘,評估處置對策的得失,驗收控制的績效。所以採血檢驗、分析研判及因應作為便成了執行SMBG的「三部曲」,更是完成或圓滿「糖譜」的必要工程。 達人之夢   近年來,許多有識之士,都認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病人積極參與管理。不

僅大家推崇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而且期許糖尿病友,可以借助SMBG等居家監測工具,逐日修正或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   臨床上,醫師常以糖化血色素(A1C)來判定血糖控制良窳,或據以推估近期平均血糖水準。但是,畢竟只有SMBG,才能方便、迅速又準確的標示瞬間高低血糖。因此,A1C與SMBG不可偏廢,更應相輔相成。   誠如國內執行SMBG最久的石晉華先生,在本書中所作的見證與分享,落實SMBG是改變病友心態、承擔自我照護責任的起點和關鍵。   一機在手,練就糖譜看線不求人功夫,瞭解並掌握血糖變化的來龍去脈,作為調整飲食、運動份量和藥物劑量的參考,不僅可以規避高低血糖的危險,而且足以改善控制,提

升生活品質。果能如此,血糖達人名副其實,「調伏血糖、輕安自在」圓夢有望。有為者,亦若是。是為序。 導讀記錄血糖,掌控自己的糖譜旋律游能俊   從事糖尿病診療已將近二十年,越來越覺得自己以及一起工作的衛教師們像是群教師,能成功教導病友自己處理日常生活和糖尿病相關的事務,就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其中教學的重點便是血糖機的運用。有了血糖紀錄,醫療人員與病友之間的討論便有共同的交集,所有飲食、運動、藥物、情緒、作息的影響都會忠實地反映在血糖檢查結果上。撰寫《糖譜》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用血糖機的人,能透過這個工具的適當運用,認識自己的血糖面貌,透過與醫療人員的溝通與合作,一起努力達到改善或維持健康的目標

。   《糖譜》的架構是建立在醫病雙方的對話上,從簡短的對話中提出問題與解說,每一章節會附上叮嚀與要訣,告訴讀者注意事項與運用重點。全書從認識血糖與糖尿病談起,進而說明影響血糖的因素,強調血糖數值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血糖監測目的不在評判每個數值的多少或高低,而是讓數字化為路標,來引導日常生活與調和血糖平衡。   書中最常出現的兩個醫學名詞是「血糖」與「糖化血色素」,血糖單位採用mg/dL(毫克 / 百毫升),糖化血色素和糖化血紅素兩個名詞是相同的,指的是糖化血色素值,以%(百分比)為單位。   血糖機是能檢測血糖的儀器,有些儀器需要插電,通常是醫療單位在使用。至於書中所講的血糖機,是攜帶

型的血糖機,是一種電子儀器。由於血糖試紙上有化學試劑,會受到操作與環境溫濕度的影響,雖然能快速讀取血糖值,但使用者也常有數值正確與否的疑問,在「測血糖工具、血糖機準不準、如何正確測量血糖」等章節中有詳細的剖析。血糖機的品牌很多,操作原則大同小異,在書中只會提示一般原則、步驟、如何採血與認識常見的錯誤,本書不刻意展示某種廠牌的血糖機,更不會介紹特定品牌血糖機。不同品牌的機型與試紙的特點不盡相同,各個機種的操作細節請參閱廠商提供的說明書或手冊,讀者若閱讀本書後,仍有血糖機實作的問題,應詢問醫療人員或廠商代表。   傳統上,血糖數值判斷與運用的部份,一向屬於醫療人員的專業領域,但現實的情況是,使用者

與醫療人員未必能善用血糖記錄溝通討論。透過本書的解說,希望能幫助使用者精進自己分析與調控血糖變化的能力,暢通與醫療團隊互動的管道。各地方(各醫療團隊)提供或使用的血糖記錄單張、小冊,規格不一,研判的重點也不盡相同,本書的案例評註旨在拋磚引玉,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運用自如。   「糖譜」就像是血糖的樂譜,有音符(血糖數值)、節奏(時間點與頻率)與歌詞(生活飲食記錄),有正確的血糖數值記錄才不會走音,有足夠的監測才有許多音符可供譜曲,若再搭配上生活飲食記錄,就能詠唱心聲。在「記錄、判讀與活用寶典」中,我們用了許多例子來說明這番用意。不過,我們並不建議讀者針對個案對號入座,努力去尋找自己適用的情節,

相反地,大家應該設法去學習如何分析血糖變化的因果關係與考量因素,如此才能靈活運用屬於自己的「糖譜」。   很難形容「糖譜」是哪種曲風的樂章,但對每個使用者而言,這是屬於自己的創作,在過程中會有各式各樣的變化,有艱辛也會有喜樂,有時抓得住旋律,有時荒腔走版,也有連醫療人員也無法順利掌控的狀況。所幸,多數的讀者或病友,在付出努力、用對方法後,就能掌控自己的血糖變化動向。因此,讀者在運用血糖監測時,對血糖起伏應保持平常心,但要維持行動力,多與醫療人員切磋討論,並善用周遭醫療資源,這就是最後章節中對讀者的殷殷叮嚀。 認識血糖機血糖機:自我監測的工具自我監測,就是要透過自行操作,收集客觀的數據,瞭解自

己的處境,決定方向路徑,把自己安全地送達目的地。不同的監測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就像沒有先進的衛星導航時,可以查閱地圖、詢問路人甚至觀看星象,想辦法找出一條出路。以往面對疾病時,許多人得經歷面臨「未知」的恐懼;幸運的是,對糖尿病友而言,「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並不只是一句口號而已。善用血糖監測工具,除了可以明瞭身體的葡萄糖代謝狀況,更是學習自我管理與改變自己命運的重要步驟。 糖尿病的血糖監視器—血糖機病人:我女兒說要買一台血糖機給我,她說這儀器可以幫我控制血糖,真的嗎?醫師:血糖機的確可以幫助妳管理糖尿病,並且還要靠妳自己將藥物、飲食與運動的調節整合好。什麼是血糖機? 1‧攜帶式血糖機是可以快速偵

測並顯示血糖數值的儀器。1960年代發明的第一部攜帶式血糖機,得在醫療院所使用,當時需外接電源,體積也大(約25公分長),幾年後,家用的攜帶式血糖機問世。演進至今,攜帶式血糖機不但體積小(不到 0公分)、速度快(5.45秒)、所需血液量少(0.3. 0μl微升),還有記憶、上傳資料及分析數據的功能。 2‧血糖機檢查的是微血管全血。在空腹時微血管的葡萄糖含量一般比靜脈血漿血低 0. 5%左右,目前市售的攜帶式血糖機,絕大多數會將結果自動校正為血漿葡萄糖的結果,也就是和檢驗室抽血結果相當的數值。3‧透過血糖機的運用,可以方便測得不同時間點的血糖。通常除非住院,否則不可能一天測好幾次靜脈血漿葡萄糖;

況且一般檢驗室從收到血液標本到通報檢驗結果,約需30~40分鐘,醫師收到報告,往往是在抽血一個小時後,而這個時候血糖又已經和前一個小時不一樣了。因此,不論是住院或門診,血糖機已經成為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研判病情調整治療對策時,不可或缺的「最佳幫手」。貼心提醒:擁有攜帶式血糖機而不加以妥善利用,對改善血糖控制沒有加分作用。9種選擇血糖機的考量病人:我打算要買一台攜帶式血糖機,能幫我介紹嗎?醫師:很好啊,我先瞭解一下妳的狀況與需要。攜帶式血糖機不是大同小異嗎?各種攜帶式血糖機的主要按鍵與操作流程的確相差不多,但就像手機一樣,使用不同手機,仍要花一些時間熟悉機器功能與操作要領。所以可以考量下列不同需求

,來選擇攜帶式血糖機。 1‧很怕痛嗎?如果是,可選擇提供有「替代手指部位採血檢測」功能的機種。 2‧視力好嗎?如果不好,要選擇視窗大、字體大、吸血量多一點、沾血式或有語音功能的機種。3‧手指靈活嗎?如果不是,要選擇按鍵大、容易吸血、吸血量多一點、沾血式的機種。 4‧記性好嗎?如果不是,可選擇不用調編碼、有記憶、有提醒功能的機種。 5‧想看紀錄嗎?如果是,可選擇記憶容量大、提供電腦軟體分析功能的機種。 6‧希望常與醫療人員溝通嗎?如果是,可選擇有遠距或網路傳輸數據功能的機種。 7‧經常使用手指工作嗎?如果是,可選擇提供有「替代手指部位採血檢測」功能的機種。 8‧常外出嗎?如果是,可選擇一次裝多片

式或單片包裝試紙的機種。9‧想更簡化步驟嗎?如果是,可選擇不用調換編碼、一次安裝多片試紙的機種。貼心提醒:在一般狀況下,攜帶式血糖機種間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如果沒有功能或規格上的特殊要求,並不需要為了選購一台攜帶式血糖機而大傷腦筋。

院內心跳休止病患之長期血糖、血糖差值與其神經學預後之相關性

為了解決糖化血色素血糖的問題,作者張覲麟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現在的急救流程中,對於院內呼吸心跳休止(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HCA)經復甦後急救的病患,並沒有明確制訂關於目標血糖(Target glucose)的控制。在歐洲急救協會以及美國心臟科協會指引中,雖然有提到關於病患血糖之控制,但仍然著墨不多。此外,經急救恢復自主循環之病人,能出院比例很低,更遑論能恢復良好的神經學預後,恢復獨立或半獨立生活。因此,如何增加心跳休止病患後續之神經學預後,一直是很重要的議題。而糖化血色素(Glycosalated haemoglobin, HbA1c)是我們臨床上經常使用來檢測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的指數。在多方的研究中

,目前已知病患血糖和其神經學預後有相關性。然而糖化血色素,是否可以應用在心跳休止經急救後復甦病患之血糖調控,以及其神經學預後否有相關,卻沒有相關的文獻探討。因此,本研究擬探討院內心跳休止病患之糖化血色素值、急救後復甦初期的測量血糖值以及其後續神經學預後之關係。研究方法與結果我們回溯了2006年至2015年間,單一醫學中心之院內心跳休止之病患共141位,並收集其3個月內之糖化血色素,以及急救後復甦24小時內,最高以及最低血糖值來加以分析。在141位病患中,其糖化血色素之平均值為7.2%,換算出來的預估血糖平均值(Estimate average glucose, eAG)為160.2mg/dL。

如心跳休止之病患之預估血糖值小於196mg/dL(糖化血色素之換算值為 8.5%)時,病患會有比較佳之神經學預後(OR: 5.12; 95% CI: 1.11-23.70; p-value=0.04);當最小之血糖差值差距(Minimum glycaemic gap)小於70mg/dL時,也會有同樣較佳之神經學預後(OR:5.41; 95% CI: 1.41-20.78; p-value = 0.01)。本研究結果顯示,院內心跳休止經急救後復甦之糖尿病患,其長期血糖調控和神經學預後有關;且病患之糖化血色素也許可以做為該族群後續血糖調控之指標。然而該結果仍然需要後續前瞻性研究來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