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眷村文化館明德新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左營眷村文化館明德新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繆正西寫的 尋覓臺灣老眷村 和上旗文化編輯部的 高雄:享受光與水交織的港都風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雄市】左營-眷村光影 - 春秋旅記也說明:2012.05.30 左營眷村文化館、鳳山縣舊城東門、復興新村、明德新村炎熱的午後,同高中好友的拍照行程,原預定目標為左營眷村文化館及配予海軍高階將領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釀出版 和上旗文化所出版 。

國立金門大學 建築學系 張旭福所指導 吳祐超的 軍眷村以藝文休閒園區活化再利用準則之評估因子架構建立 (2021),提出左營眷村文化館明德新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軍眷村、活化再利用、藝文活動、藝文休閒園區、評估指標。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班 林玟伶所指導 蘇俐尹的 眷村保存區訪客總體學習成果之研究— 以「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觀眾研究、眷村文化園區、參觀動機、展示詮釋、總體學習成果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左營眷村文化館明德新村的解答。

最後網站【問答】再見886台灣眷村文化園區。第1頁則補充:【問答】再見886台灣眷村文化園區第1頁。為讓歷史在地還原,2018年將原位於左營舊城內的高雄市眷村文化館,遷至明德新村,以全國列管眷村共有886處,重新命名為「再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左營眷村文化館明德新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尋覓臺灣老眷村

為了解決左營眷村文化館明德新村的問題,作者繆正西 這樣論述:

臺灣澎湖65個眷村 見證戰後70年歷史   在這裡,流逝的是光陰 流傳的卻是 最珍貴眷戀的記憶……     繆正西研究眷村歷史文化已有多年,本書尋覓臺灣、澎湖各地共65個國軍老舊眷村的遺址,從國軍在臺第一個眷村黃埔新村、空軍黑貓中隊的建國一村,到文創活化成功的馬祖新村、成為觀光勝地的彩虹眷村等,介紹起源、發展、興衰、人文與周邊環境,從北到南一一細數記載,進行歷史與故事的爬梳與介紹,並旁及部分的將官眷舍。見證國民政府軍民來臺近七十年歷史,引領讀者深入理解其時代背景及動人故事。   本書特色     ★走訪臺、澎各地國軍老眷村遺址,發掘當地的人文故事。   ★尋覓當年國軍及眷屬的生活點滴,保留

記憶供後人探詢。   齊聲推薦     朱明輝(前東南科大機電系主任)   吳統雄(前臺大、世新副教授)   李奇嶽(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系助理教授)   徐貴新(前東南科大觀光系主任)   張紹鐸(明新科大校務顧問)   張德永(前臺師大社教系系主任)   陳泓達(自由時報國際版主任)   單維彰(前中央大學師培中心主任)   陽鴻榮(明道中學退休教師)   馮聲福(前空軍航院外語組主任)   劉文得(前東南科大觀光系系主任)   鄭志雄(前臺中榮民總醫院腎臟科醫師兼病房主任)   霍鵬程(前中國科大助理教授)   謝建新(前東南科大能源系系主任)   鍾耀寧(教師宜蘭眷協顧問)   譚遠漢

(桃園空小校友會理事長)   (按姓氏筆畫排列)

軍眷村以藝文休閒園區活化再利用準則之評估因子架構建立

為了解決左營眷村文化館明德新村的問題,作者吳祐超 這樣論述:

「軍眷村」為臺灣發展近半世紀的特殊性住宅型態,其形成與目的為了解決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後,大批軍民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而來,所導致社會人口激增及安置居住的問題。一直到1996年頒布《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後,除了不再興建軍眷村之外,將臺灣軍眷村進行全面性拆除改建,使軍眷村的數量急遽減少消逝在臺灣社會。直至2007年將文化資產保存精神納入《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進行修法及2009年頒布《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選擇及審核辦法》後,開啟臺灣軍眷村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在政策方面,軍眷村的保存是以國軍眷村文化園區為主,《國軍眷村文化保存及發展條例草案》中指出眷村文化保存園區以典藏、展示國軍眷村文物

並協助相關研究,及提供辦理文化展演、技藝傳習、推廣教育等相關活動為主要目的,其目的與藝文活動的意涵相呼應。因此本研究以藝文活動發展出的藝文休閒園區來作為軍眷村活化再利用的方向,並以國防部現今統計52處具有文化資產身份軍眷村作為研究範圍與限制,在這其中13處列管為眷村文化保存園區作為研究對象,來探討軍眷村活化再利用的評估因子架構。藉由文獻蒐集分析與實地田野調查,歸納出「歷史保存價值」、「生活場域營造」、「文化空間體驗」、「公眾參與精神」及「服務設施規劃」五個架構及相關評估因子,藉由專家及民眾問卷方式來調查兩者對於本研究活化再利用準則評估因子的重視程度,及分析比較兩者的差異性,最後整合一套可行性的

評估準則,以供日後軍眷村活化再利用的參考指標。

高雄:享受光與水交織的港都風采

為了解決左營眷村文化館明德新村的問題,作者上旗文化編輯部 這樣論述:

  港口、海濱是高雄的城市魅力所在,高雄開埠就是依商而立,洋樓、碼頭、商船,讓港都充滿異國風情,而碼頭工人所帶來的家神信仰;進而衍生的小吃美食,更豐富了港都特色。   隨著高雄捷運的全線通車與主辦2009年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啟整個城市邁向新時代國際大都的建設更新運動,水岸、光雕、自行車道成為塑造高雄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無論您搭乘舒適方便的捷運、坐上愛之船、騎著單車閒晃或是坐在露天的城市光廊喝咖啡,都是浪漫滿分的南國小旅行。   本書除了介紹高雄最in的購物商圈及地標購物中心外,更依高雄市的海港、河岸、都會、古城、眷村等5個區域鮮明的主題特色,精選區內各項遊憩資訊,方便遊客安排精采的旅行路線

。   如果還有時間,也可以將行程延伸到橋頭岡山、高屏溪沿岸、旗山美濃等地,體驗大高雄的鄉野情趣。

眷村保存區訪客總體學習成果之研究— 以「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為例

為了解決左營眷村文化館明德新村的問題,作者蘇俐尹 這樣論述:

  近年來,人們對於休閒的重視度提升,衍生出多種休憩、觀光活動類型。許多文化機構不再只是單純的展示、維護建物以及提供教育功能而已,更多的是被各市政府視為當地特色或地方觀光重要的「觀光景點」。不同形式與主題的藝文觀光,使觀眾在使用機構的資源、自身背景經歷與學習方式、方法等都會有不同的樣貌。因此研究者藉由總體學習成果模式,分析研究觀眾在藝文機構中自主學習成效。本研究以高雄左營區的再見捌捌陸臺灣眷村文化園區(以下簡稱再見捌捌陸眷村文化園區)為研究對象,回收有效樣本312份,探究觀眾參觀眷村文化園區的動機與對其展示手法的學習成果為何。  本研究以GLOs,評量來參觀園區的觀眾動機與學習成效。研究結果

顯示:一、參觀再見捌捌陸眷村文化園區的觀眾以偶發性觀眾為主,首要動機為與家人朋友共度休閒時光,暸解眷村知識次之。二、藉由因素分析總體學習成果模式,分成「知識、理解與技能」、「態度與價值觀」、「啟發與創造力」以及「行動與行為的改變」四個構面。三、觀眾對眷村主題的先備知識多寡,也會影響自身參觀園區之經驗。四、獨自一人參觀的觀眾比有同行者的觀眾在學習因素較強烈;停留時段較短的觀眾比停留時間長的觀眾,在參觀園區時與同行者討論眷村話題較多。五、觀眾參觀園區經驗滿意達九成,有八成的觀眾願意重遊。因此有92.3%的觀眾願意推薦他人前往再見捌捌陸眷村文化園區參觀。  由於主要觀眾參觀動機為休閒娛樂性質,藉此本

研究建議園區可延伸各式不同展示手法的展覽主題,提升各種興趣、來客率,進而累積觀眾對園區的忠誠度。透過GLOs分析,未來園區可提升「行動與行為的改變」和「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