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癲癇藥物副作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小兒癲癇藥物副作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文龍寫的 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 和林禹宏的 懷孕坐月子480個疑問解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零碎筆記-兒童癲癇@ 早產腦傷兒~翔佐 - 隨意窩也說明:兒童癲癇之分類癲癇之分類在目前醫學上常被應用之分類有兩種,一種為疾病之分類,一種為症狀性之分類, ... 任何藥物都有可能在人體上產生副作用,抗癲癇藥也不例外。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自然主義 和康鑑文化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 鄭靜蘭所指導 郭姿伶的 台灣低體重兒出生後使用類固醇與神經發育副作用之相關性研究 (2013),提出小兒癲癇藥物副作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早產、低體重兒、出生後使用類固醇、處方型態、腦性麻痺、神經發育、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台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 蘇豐文所指導 陳璿仲的 利用線上藥物資料庫與氨基酸變異預測藥物不良反應相關之非同義單核苷酸多態性 (2013),提出因為有 藥物不良反應、非同義單核苷酸多態性、線上資料庫、氨基酸變異的重點而找出了 小兒癲癇藥物副作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癲癇 - 中亞健康網則補充:自行調藥有些會有副作用發生,而致癲癇控制不理想,所以藥量的調整必須在神經專科醫師指導下依據血中藥物濃度及發作次數評估後行之。 應避免與牛奶、飯一起服用,相互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兒癲癇藥物副作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

為了解決小兒癲癇藥物副作用的問題,作者胡文龍 這樣論述: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長不高、乾巴巴,只好花大錢買轉骨或開脾胃配方、……;孩子過動、自閉而難教養,網路爬文後卻相信錯誤資訊,耽擱最佳治療黃金期……;心疼孩子奇癢無比抓到體無完膚,父母自責遺傳到自己的過敏體質……;生氣孩子尿床多年,原來是生病了……;甚至,還有少數孩子必須終身施打胰島素、面對死亡威脅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在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多了。     治好孩子的關鍵,父母的影響力遠遠超越醫師。這是寫給父母親的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實用書,種種案例與見證都是胡文龍醫師的小病

人與病魔奮戰的真實故事,相信能夠讓有健康意識的父母,以及有相同境遇的大小朋友,從作者提供的這些兒童常見疾病的病情分析、診斷方式、整體療法建議等掌握到核心健康知識,最棒的是書中還整理分享了醫學實證過的不用藥對症營養素,幫助為人父母在生活和飲食上懂得聰明地趨吉避凶……。     ▌撼動兒科醫生的父母提問,20年後終於可以回答了!   ▌正規醫療之外,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可以助一臂之力     「我應該給小孩特別吃什麼,才會對他的病情有幫助呢?」20年前那一晚病童母親揪心的提問,一時之間把兒科醫師胡文龍給難倒了,只能含糊其詞地回答:「正常吃就好……。」現在,胡文龍醫師終於可以自信滿滿地告

訴那位母親答案了。     2千5百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疾病不是天譴或超自然力量所導致,居住環境、生活習慣及飲食營養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但現代醫學卻慢慢忘了初衷……。所幸1993年的美籍傑佛瑞‧布蘭德(Jeffery Bland)博士觀察到當前現代醫學的偏剖,於是首創功能醫學的觀念,指出疾病源頭是現代人種種不當行為造成……。     這本書是醫者父母心對於病童深厚關愛之作,作者胡文龍醫師將兒科專業與營養功能醫學兩者優點結合,並將看診時苦口婆心分享日常生活等衛教注意事項化為文字,教會家長幫助孩子做自己健康的主人,他知道唯有化解父母種種情緒上的衝擊、給予心理上的支持

、教導生活上的典範轉移,才可以幫助孩子大病不復發、難病順利治癒、小病輕鬆化無……。     ▌長不高或養不胖、尿床、自閉或過動…,問題可大可小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兒癌…,永不再復發     氣餒孩子體重瘦小總養不胖、苦惱孩子為什麼長不高?……如果不慎吃到含性激素的轉骨成分,容易因性早熟跡象造成骨齡提早成熟,導致生長板提前關閉,將使得長高停滯。     注射生長激素並非孩子長高的唯一選擇,書中許多案例都從生活和飲食型態改善做起,長高變壯的成果斐然。例如當改善偏食毛病,多運動且留意飲食內容……;補充孩子缺乏的營養素也很重要,補足鎂離子讓晚上睡得好,有助於

身體自產生長激素每晚出現四、五次,當然容易長得高;又例如醫學證實,補充鋅可使瘦小兒童增加身高和體重等等……。     孩子皮膚乾粗紅癢的異位性皮膚炎,很容易會因為特定食物、吸入過敏原、溫濕度改變、感染,甚至心理壓力,造成急性發病……,父母看得難受又心疼,真不該如何是好?      異位性皮膚炎已確定是由於患者被環境或食物的過敏原激活導致。因此,治療目標在於減緩發癢不適、防止急性發作及減少藥物治療風險,尤其皮膚止癢、保濕、穿著親膚衣物等照護更重要。長期宜並行減少過敏原與加強必要營養素,補充益生菌、魚油、維生素D、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都有助於改善,達到逐漸減少用藥頻率,甚至不復

發。     孩子的過動、恍神、迷糊,父母常被氣到飽……,千萬不能置之不理。作者在十年前診斷一位過動兒,但他錯失最佳治療期,事後得知長大後偷錢、說謊、翹家……,甚至吸毒。     其實,過動症就是一種慢性疾病,積極治療與否對往後的人生影響很大。初始症狀越嚴重的孩子,早期介入並給予有效的治療,將使症狀持續到成年期的可能性降低。建議要採取共病治療,例如同時治療鼻過敏,並且要增加運動量、嚴格控管3C使用時間,還要排除體內毒素(雙酚A等塑化劑),補充鐵、鎂、維生素D及鋅等體內偏低的營養素。     ▌孩子健康與否不是天註定,逆轉疾病自己做主!   ▌不生病的生活實踐術,就藏在點

點滴滴細節中     疾病不是天註定,但健康也不會平白無故得來!這本寫給孩子的不生病生活實踐術,細數居住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營養等不生病實踐術,一一點出看似老生常談之外的健康醫學新知,新進許多醫學研究已經證實吃對住對用對,能對病患產生不亞於現代醫學的治療效果。這樣的最新醫治走向,是許多疾病在正規治療之外,強而有力的輔助治療工具!     【不生病健康術的健康基本功】   要多到恰到好處:睡得飽、曬太陽、常運動、多喝水、多蔬果、多吃優質蛋白……。     要能減少要避免:少糖少油、拒冰品及咖啡因、遠離三毒素(過敏原、環境荷爾蒙、長時間使用3C)……,甚至減少孩子的心理壓

力。   本書特色     (一)超實用家庭醫學手冊!看似小問題的長不高、吃不胖,甚至過動、兒癌等均詳細解說   (二)父母不再束手無策!不捨孩子受病痛折磨,兒科醫師分享陪伴之外的生活照護建議   (三)不用藥的營養新知醫學!大量醫學研究證實,吃對食物和營養補充品,健康助益很大

台灣低體重兒出生後使用類固醇與神經發育副作用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小兒癲癇藥物副作用的問題,作者郭姿伶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 研究發現類固醇的抗發炎作用,可以預防以及治療早產兒肺支氣管發育不全(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早產兒投予出生後類固醇(postnatal corticosteroids)的治療,在1990年左右最廣為使用,除增加BPD的治療成效,也降低了早產兒死亡率。不過,隨著早產兒的存活率上升,出生後類固醇對日後腦部發育的影響逐漸顯現,統計發現,曾經使用過出生後類固醇的早產兒,在腦性麻痺或神經發育異常的比例皆高於未使用者,因此,美國小兒科醫學會針對早產兒使用出生後類固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出建議:將類固醇用於出生7天以上且無法脫離機械性呼吸器的早產兒,使用

前需仔細評估類固醇帶來的效益及風險。2002年公告使用建議之後,各國研究顯示,出生後類固醇的處方盛行率有下降趨勢,但台灣對早產兒出生後類固醇的處方型態變化卻知之甚少。研究目的希望藉由台灣健保資料的分析,對於台灣低體重兒使用類固醇的處方型態以及與神經發育相關性做初步的探討,期望提供第一線臨床醫護人員使用出生後類固醇之實證參考。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1999年至2010年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由於台灣並未有出生週數相關的診斷碼,故研究對象選定以ICD-9診斷碼有765.XX代表出生小於37週之早產低體重兒,分析1999年至2010年間,台灣醫師處方出生後類固醇的處方型態變化,分析處方盛行率、肺支氣管

發育不良與處方盛行率之關係、類固醇投予途徑、成分、使用天數分析等。另外,追蹤1999年至2009年曾經使用過上述藥物的低體重兒,觀察24個月,分析類固醇的使用與腦性麻痺以及神經發育異常的關聯性。研究結果 自1999年至2010年共73,606位符合收錄及排除條件的研究對象,共5,325人在出生後處方過類固醇,整體台灣在低體重兒處方盛行率有下降趨勢,1999年處方率平均為9.2%,至2010年則降為5.5%。肺支氣管發育不良的患者,類固醇處方盛行率亦有下降變化,由1999年65.0%降至2010年48.5%。分析使用途徑及成分,全身性投予以dexamethasone為主要處方成分,不過hydr

ocortisone的使用近年有增加現象。途徑方面,吸入性類固醇近年使用增加。追蹤研究對象24個月的門診紀錄,觀察發現,使用過出生後類固醇,比未使用組在腦性麻痺發生風險比值為6.28倍[95%CI:5.73-6.90, P〈0.0001],校正危險因子後風險為1.65倍[95% CI:1.48-1.84, P〈0.0001]。存活曲線分析也達統計差異(log rank P〈0.0001)。敏感性分析針對嚴格條件定義腦性麻痺、BPD患者、極低體重之BPD患者、追蹤72個月至學齡前的腦性麻痺存活曲線分析,排除出院後24個月內死亡者,合併出院後24個月內死亡或是腦性麻痺風險皆是相同結果。另外,本研究

head-to-head比較吸入性類固醇與全身性類固醇,以及dexamethasone與hydrocortisone使用在腦性麻痺的診斷風險比值。結果顯示,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者發生腦性麻痺的風險低於全身性類固醇。然而,與dexamethasone相較之下,使用hydrocortisone者日後被診斷腦性麻痺的風險則未達統計學差異HR 0.86 [95% CI: 1.63-1.18, P=0.3398]。結論 台灣低體重兒使用出生後類固醇的處方盛行率有下降趨勢,顯示類固醇的使用趨向保守,符合國際治療趨勢。在類固醇的使用與神經發育也觀察到相關聯性,處方出生後類固醇的研究對象,在24個月內被診斷腦性

麻痺、神經發育異常之比例皆高於未使用組。

懷孕坐月子480個疑問解惑

為了解決小兒癲癇藥物副作用的問題,作者林禹宏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好孕&養胎這樣做就對了   孕產Q&A一本完全搞定   45題懷孕前準備須知   188題解答孕期所有疑惑   70題解讀產檢內容和指標   76題這樣吃胎兒頭好壯壯   50題透視產程神祕面紗   53題聰明坐月子‧產後護理全解答   精選食譜吃對營養‧母嬰健康   破除懷孕錯誤迷思‧傳遞好孕正確觀念   ●準備懷孕前,哪些事不可不知?   增加行房次數,可提高受孕機率?懷孕前可注射「流感疫苗」嗎?多攝取哪些營養素能幫助受孕?   ●懷孕後最在意哪些健康問題?   不知道已懷孕曾吃西藥,會影響寶寶嗎?「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嗎?懷孕影響口腔健康?「

爬樓梯」是適合孕婦的運動嗎?   ●健康優生、安胎健兒,懷孕了怎麼吃?   哪些營養素是胎兒發育的關鍵?過敏孕媽咪應該怎麼吃?懷孕時吃生冷食物,寶寶氣管會不好?孕媽咪吃木瓜,會導致寶寶黃疸嗎?準媽咪外食時該注意什麼?   ●產檢時,該做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罹患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怎麼辦?為何要做胎兒超音波檢查?胎兒「臍帶繞頸」、「胎位不正」怎麼辦?   ●分娩有哪些注意事項?   催生對孕婦和胎兒有危險嗎?何種情況下需要入院待產?施打無痛分娩針,會傷害到脊髓和神經嗎?頭胎剖腹產,第二胎也需要剖腹嗎?   ●如何坐好月子,恢復健康?   自然產、剖腹產,月子怎麼做?何時可開始服用生

化湯、麻油雞?為何產後惡露一直不止?   ●孕期三階段怎樣吃才對?   針對孕期不同階段需求設計食譜,孕媽咪吃對營養,改善孕期不適,幫助胎兒健康成長。  

利用線上藥物資料庫與氨基酸變異預測藥物不良反應相關之非同義單核苷酸多態性

為了解決小兒癲癇藥物副作用的問題,作者陳璿仲 這樣論述:

藥物不良反應是個造成上百萬死亡的嚴重問題,根據研究指出,藥物不良反應是在藥物相關產業上市後藥物造成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美國,它是每年造成十萬人死亡的第四大死因;根據研究(1, 2, 3)指出,非同義單核苷酸多態性有最高的可能性影響一個人是否會對某特定藥物有不良反應。在此篇論文當中,我們設計了一個結合了SIDER, DART以及dbSNP三個資料庫以及運用到SIFT去預測是否有氨基酸變異的流程。我們運用此流程去預測藥物是否有氨基酸變異,並且找出與某特定藥物不良反應最有可能相關的非同義單核苷酸多態性,找出那些與某特定藥物不良反應最有可能相關的非同義單核苷酸多態性候選人是我們的目的,生物學家可

以利用此篇論文的方法縮小研究範圍,針對此篇論文設計流程找出的非同義單核苷酸多態性研究。在本篇論文出產之前,尚沒有一個完整針對非同義單核苷酸多態性與藥物不良反應的計算方法或者流程提出,我們希望這設計出的流程可以幫助生物學家更有效率的對藥物不良反應與非同義單核苷酸多態性的關聯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