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飲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飲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丞傑寫的 鄭丞傑醫師的婦科診療室[修訂版]:婦科權威為您解答100個難以啟齒的兩性幸福密碼 和林惠君,黃筱珮,吳佩琪的 訂製你的無病生活:30問掌握預防、診斷、治療、照護對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專家問答集】子宮內膜癌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停經前後 ...也說明:惟術後須持續1-2年以上的黃體素治療。 近年針對晚期子宮內膜癌,可進行基因篩檢確認是否有對應的標靶藥物(例如Lenvatinib)可用,並搭配Anti PD-L1免疫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水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防醫學院 醫學科學研究所 李燕媚所指導 沈信學的 選擇性雌性素接受器調節劑對停經肥胖及代謝症候群之療效及機轉探討 (2019),提出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飲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停經、肥胖、脂肪發炎、胰島素抗性、白色脂肪棕色化。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 潘忠煜 教授所指導 許英慧的 微創與開腹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治療早期子宮頸患者的臨床分析探討 -以中部某醫學中心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早期子宮頸癌、根除性子宮切除手術、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的重點而找出了 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飲食的解答。

最後網站子宮內膜癌復發轉移疏忽追蹤惹禍 - 華人健康網則補充:子宮內膜癌 是婦科腫瘤中的隱形殺手,在台灣女性10大癌症中,除肝癌、肺癌外,僅次於子宮頸癌和卵巢癌。1名居住嘉義許姓婦人,1年前檢查出子宮內膜癌,手術摘除子宮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飲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鄭丞傑醫師的婦科診療室[修訂版]:婦科權威為您解答100個難以啟齒的兩性幸福密碼

為了解決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飲食的問題,作者鄭丞傑 這樣論述:

關於子宮、卵巢、女性荷爾蒙、月經、排卵等大小事, &女性想知道、應該知道的婦科保健問題都在本書裡! Ÿ變胖、頻尿、經血量異常可能都是子宮肌瘤作怪? ŸŸ經期前胸部腫脤狂冒痘,經前症候群好難受怎麼辦? Ÿ更年期容易有心血管疾病、陰道乾澀、頻尿等問題?                                   鄭丞傑醫師透過本書,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 解開100個從青春期少女到更年期女性的私密心事和保健迷思! ‧子宮肌瘤 ‧Ÿ子宮肌腺症 ‧Ÿ骨盤腔脫垂 ‧Ÿ子宮內膜癌 ‧Ÿ子宮頸癌 Ÿ‧卵巢早衰Ÿ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Ÿ巧克力囊腫 ‧Ÿ卵巢腫瘤及癌症

下腹痛、經期不順、難以啟齒的問題,可能都與這些病症有關! PART 1 姊妹們的私密心事 Ÿ搞懂婦科檢查,就醫不尷尬 Ÿ顧好生理期(經期),婦科可解憂 Ÿ呵護私密處,保養&保健一次到位 PART 2 想孕、慢老從保養卵巢開始 Ÿ卵巢早衰 Ÿ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瘤) Ÿ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Ÿ卵巢腫瘤及癌症 PART 3 呵護子宮,遠離病痛 Ÿ子宮肌瘤 Ÿ子宮肌腺症 Ÿ子宮內膜異位症 Ÿ子宮內膜癌 Ÿ子宮頸癌 Ÿ骨盆腔器官脫垂 PART 4兩性互重,老後依然性福 兩性關係 Ÿ女性的更年期 Ÿ男性更年期與性功能障礙  專文推薦 張博雅  前任監察院院長、曾任衛生署署長 吳淡如  知名作家

暨節目主持人 苦  苓  知名作家 胡  瓜  知名藝人暨綜藝節目主持人 強力推薦 陳建仁  前任副總統 葉金川  現任為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合聘教師 楊志良  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邱文達  美國AHMC聯合總執行長 林奏延  國衛院董事長 陳時中  前衛生福利部部長 柯文哲  台北市市長  

選擇性雌性素接受器調節劑對停經肥胖及代謝症候群之療效及機轉探討

為了解決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飲食的問題,作者沈信學 這樣論述:

停經婦女因雌性素缺乏,易導致肥胖以及胰島素抗性等代謝症候群,然而荷爾蒙替代療法 (HRT)雖可有效改善停經症狀,但卻易引發子宮內膜癌以及乳癌產生。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探討以卵巢切除動物模式(OVX)誘發雌性素缺乏而引起母鼠肥胖,探討raloxifene (RAL)及genistein (GEN)等雌性素製劑對於停經肥胖以及脂肪發炎之保護作用,及誘導白色脂肪棕色化之產熱機制。第一部分實驗:7週大母鼠進行雙側卵巢切除手術,術後皮下注射17-β estradiol (50 g/kg, 每週3次)或管灌餵食RAL (1mg/kg),給藥時間共計8週。在細胞實驗中將3T3-L1細胞誘導分化成為脂肪細胞

,並給予RAL 探討藥物對於脂肪新生以及改善給與LPS誘發脂肪細胞發炎之抗炎機制; (2)卵巢切除鼠合併高脂肪飲食 (45% fat),並給予GEN (15mg or 30mg/kg/day) 4週,探討GEN誘導白色脂肪棕色化來達到降低體重、改善脂肪細胞發炎肝臟脂質新生及胰島素抗性效果。結果顯示RAL 可降低卵巢切除鼠體重增加、臟器脂肪量、腹膜後脂肪細胞粒徑以及血中葡萄糖,並且增加血漿中adiponectin的量。RAL可降低腹膜後脂肪組織HIF-1α及其下游VEGF-A蛋白質表現,促發炎激素TNF-α與MCP-1蛋白表現明顯被抑制; 發炎路徑NF-κB p65以及pJNK蛋白表現也明顯被抑

制,可能與誘導SFRP5之抗發炎機制有關。在調控脂肪新生中,RAL可抑制脂質新生調節因子PPAR-γ, C/EBP-α以及FABP4之蛋白表現,並誘導典型Wnt路徑之Wnt10b與β-catenin的蛋白生成。在細胞實驗中,3T3-L1細胞分化過程,RAL 20 M濃度可明顯抑制脂質堆積、降低PPAR-γ, C/EBP-α以及FABP4之蛋白表現,以及誘導β-catenin的蛋白生成。合併給予RAL 與IWR-1 endo (20 μM, β-catenin 抑制劑)明顯減低RAL抑制脂肪新生之效果,因此推論RAL 抑制脂肪新生之作用可能是透過β-catenin調節所致。在脂肪發炎部分,給予

LPS (10g/mL)刺激脂肪細胞發炎,並同時給予RAL 20 M後,RAL可明顯誘導SFRP5蛋白生成,降低NF-κB p65以及pIκB蛋白表現,並減少細胞培養液之TNF-α 釋放。以siRNA 基因沉默SFRP5 後,RAL 改善上述的發炎現象明顯被抑制,因此可知RAL之抗發炎機制乃是透過誘導SFRP5生成導致⸰第二部分實驗:卵巢切除大鼠合併高脂肪飲食(45%脂肪),再給予GEN 30 mg/kg,於4周後,明顯改善體重增加及胰島素抗性,並增加腹膜後白色脂肪之p-IRS1與p-AKT之蛋白表現。GEN可降低脂肪細胞肥大、抑制促發炎細胞激素 MCP-1, TNF-α與IL-6 釋放,

並且抑制NF-κB路徑之活化。GEN可增加血漿中鳶尾素irisin 之釋放,以及增加腹股溝脂肪UCP1, PRDM16, PGC-1α 與CIDEA之蛋白質表現; 亦可增加Ppargc1a, Ucp-1 與 Tbx-1 等mRNA表現,其機轉可能與細胞核內ERα增加有關。在血脂及肝臟脂肪堆積部分,GEN可降低血漿三酸甘油酯(TGs)與總膽固醇(cholesterol),並抑制肝臟脂質新生相關蛋白p-ACC, SREBP1c, FAS與CD36蛋白質表現。結論: RAL與GEN等雌性素相關製劑可降低停經肥胖,進而改善停經代謝症候群之發生。

訂製你的無病生活:30問掌握預防、診斷、治療、照護對策

為了解決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飲食的問題,作者林惠君,黃筱珮,吳佩琪 這樣論述:

30道與你有關的健康提問 藉由更精準的個人化醫療服務 邁向無病無痛的快樂生活     每個人的基因、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生活作息等不盡相同,造就獨一無二的個體,以往一體適用的治療方式,忽略個體化的差異,也就是「同病同治」,但未必有相同的治療結果。     所謂「精準醫療」,是指依據個體基因差異、個體的生活型態、外在環境等不同,給予精準的個人化治療,也就是從以往的「同病同治」,走向「同病異治」。現在的精準醫療範疇已經全面開展,邁入精準健康層次,以精準預防、精準診斷、精準治療及精準照護四大面向為主軸,提供更精準的個人化服務,照顧社會大眾的健康。     本書集結三十個關乎健康的提問,除了以淺顯

易懂的方式帶讀者了解各病症的起因與現行療法,也將細數目前精準醫療的發展,在這些疾病的預防診治上有何創新與突破。   名人推薦     這兩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面對後疫情時代,精準健康更顯重要。現在,發展精準健康的腳步不僅沒有變慢,反而迅速轉為疫苗研發及防疫策略規劃,側重在新興傳染病的防護與監控,共同為台灣精準健康產業開創新局。——張文昌,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     精準健康是跨領域的醫學專業範疇,需要各方面基礎、臨床跨域人才,以及專家共同參與。透過此書,集結三十個關乎民眾健康的提問,分享給社會大眾,也希望拋磚引玉,加速精準健康的發展與創新。——林建煌,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微創與開腹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治療早期子宮頸患者的臨床分析探討 -以中部某醫學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飲食的問題,作者許英慧 這樣論述:

早期子宮頸癌治療方式以根除性子宮切除手術(radical hysterectomy)為主,傳統開刀方式為開腹手術,然而隨著微創手術的發展,使用腹腔鏡甚至機器手臂輔助手術來進行根除性子宮切除術,是否可行,一直是婦癌科醫師所探討的方向。一般而言,與開腹手術相比,微創手術併發症發生率較低,住院天數及手術時間較短,失血量少,但有研究顯示微創手術腫瘤復發率高,存活期較短。然這兩種治療手術都有其優缺點,究竟哪一種方式更好,需要以臨床試驗來確定。因此,我們希望可以由本回溯性的研究,針對早期子宮頸癌之手術治療方式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