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護病房鎮靜藥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加護病房鎮靜藥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郝洛西,曹亦瀟寫的 光與健康:以實證設計為根基,引領全球光與照明的研究與應用 和楊昕諭(小霓)的 兒童居家芳療:打造天然防護力!用20款精油對症調配按摩、擴香、洗沐用品,溫和照顧你家0~12歲的孩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安藥訊也說明:Dexmedetomidine(Precedex® )為高選擇性α2 腎上腺接受體作用劑,具鎮靜作用,是在上述. 情況中可以選擇的藥物之一。我國核准之適應症為:在加護病房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一葦文思 和蘋果屋所出版 。

國防醫學院 護理研究所 王桂芸所指導 鄭安芸的 心臟手術後病人呼吸器脫離之預測指標:以回溯性研究探討 (2019),提出加護病房鎮靜藥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心臟手術病人、呼吸器脫離、預測指標。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劉怡所指導 鄒理萍的 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對使用呼吸器病人鎮靜照護的知識程度、角色認知與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拔除之相關性探討 (2010),提出因為有 鎮靜照護知識程度、角色認知、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拔除的重點而找出了 加護病房鎮靜藥物的解答。

最後網站Dexmedetomidine for Mechanical Ventilated Patients.. - NEJS則補充:我看這次申請教職又是凶多吉少了..這真是件高深莫測的事情.. 在加護病房裡面,為了許多因素經常需要對病患使用鎮靜安眠藥物,常見的目的包括: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加護病房鎮靜藥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光與健康:以實證設計為根基,引領全球光與照明的研究與應用

為了解決加護病房鎮靜藥物的問題,作者郝洛西,曹亦瀟 這樣論述:

照明影響健康的時代鉅作 以實證醫學為根基 引領全球光之照明、色彩與健康的權威研究 從住宅、學校、辦公場所、醫療與安養院所乃至都市規畫 創建改變人類光與照明應用技術的全新里程碑   遠古以來,人類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到19世紀末電燈發明;從此以後,人類正式邁入夜生活時代,也開始經歷日夜顛倒、時差、3C藍光導致失眠等健康困擾。   本書奠基於醫學與研究實證,闡明光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既是建築與照明、醫療專業人士的教材,也是學術價值極高的科學研究用書,更提供許多光與照明實際應用設計的專業規畫方案,為建築與照明行業從業人員提供學習參考和創新思考的引導,是為21世紀照明與健康的嶄新里程

碑,提供富有前瞻性與永續性的發展視野。   本書作者郝洛西,現為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畫學院教授,亦是全球知名、專門從事與顏色、視覺與照明領域的數位、科學研究和設計工作的專家。她自2014年起便帶領本書共同作者曹亦瀟,一起進行關於全年齡的光與健康研究、設計與應用工作,本書即為兩位作者12年研究之集大成,為人類提出劃時代的珍貴成果——掌握光照,便能掌握健康。   ★ ★ ★   壹、醫學實證光與健康的關係   本書引用近700項國際研究文獻+繪製400張圖表,針對視覺發育、視力健康、生物節律、情緒認知、新陳代謝、免疫調節等方面,提供詳細的醫學理論並設計實驗研究進行分析,是為照明設計改善及促進

人體健康的堅實依據,而如何利用照明技術來積極改善健康,將是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   ■ 控制光照,就能改善健康——以褪黑激素為例   褪黑激素不僅影響睡眠週期,若分泌不足,除了會提高乳癌、攝護腺癌等的罹患風險,也跟發胖和近視有關。實驗顯示,350lx(注:lx為照度單位,表示被照物體表面單位面積之光通量)左右室內照明的光強度,已能使夜間褪黑激素分泌濃度顯著下降,由此可知,不當的室內照明會影響使用者的睡眠節律;反之,由老化、輪班和快速時區變化引起的節律紊亂及睡眠障礙,也能藉由室內節律光照來改善。   ■ 不同光譜的光療效用   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若接受積極的光照便可回復健康,最廣為人知的便屬

紅外線光療,除了治療或輔助治療急性與慢性軟組織損傷,還可促進新陳代謝和細胞增生;而偏頭痛採用窄波段綠光,亦具有干預療效。   貳、全面剖析光照對各年齡發展與特定對象之健康影響   了解光對健康的影響之後,了解如何以正確的方式來運用自然光與人工照明,不僅可避免對健康造成傷害,對於希望採用光療來改善疾病症狀的醫學界人士,更是極具參考價值的先驅研究。本書除了逐一分析不適當的自然採光或照明,對不同年齡族群與特定對象所造成的正面與負面健康影響,更提出不同發展階段應注重的照明要點,以及健康方面的改善與治療建議。   ■ 嬰幼兒   因為其眼球藍光透過率較成年人高出4倍,因此藍光可直達嬰幼兒的視網膜,對黃

斑部發育造成影響,必須盡量避免接觸富含藍光的電子設備。但藍光並非百害而無一利,波長390~470 nm的高強度藍光可用於減輕新生兒黃疸狀況,治療效果極佳。   ■ 青少年   光照與經常用眼過度的青少年視力健康及其學習績效有關。除了使用未經認證的健康照明燈具、桌面照度的設置不合理、與檯燈下光亮度對比過大、重點照明燈具布置錯誤、長時間使用平板或手機等,都是普遍導致眩光和視力惡化的問題。而課業壓力亦嚴重壓縮青少年的睡眠時間,也使他們具有晚睡晚起的現象,應關注日間自然採光效果,包括減少入睡後的光線干擾,在光汙染嚴重地區應用窗簾阻檔室外人工光源等方法來防範。   ■ 老齡人口   此階段眼睛功能明顯退

化,包括視敏度及色彩辨別能力、對比敏感度、明暗適應能力都下降,對眩光特別敏感、視野範圍縮小等問題,都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居家環境需提高照度水準、避免眩光、確保相鄰空間亮度的平穩過渡與照度均勻度、良好的光源顯色性、增加對比度,以及採用寬板設計的開關面板與延時開關等,都能避免老人最常發生的跌倒問題,改善整體的生活品質。   ■ 孕產婦   以產婦產程的光照陪伴為例,從產前、待產、分娩、產後各階段,產婦的身心都會面臨極大的變化。因此作者研究團隊提出光照分娩陪伴方案,在宮縮逐漸強烈的第一產期維持暗光,使褪黑激素含量增加,為分娩提供動力,並且在分娩室設計模擬花開時節花朵繽紛的光照意象,以幫助

產婦放鬆、鎮靜。此一方案在廈門的醫院分娩中心實施應用,並獲得了極佳的回響。   ■ 年長病患   隨著社會高齡化與失智症患者的增多,在治療上除了用藥控制,也可以利用高色溫、高強度的光源,在不同時段提供不同照度和方向的方式(早晨7:30採6,500K、8:00前從200lx逐漸達到至少1,000lx垂直照度並維持、傍晚18:00逐漸降低至200lx),來改善患病老年人的畫夜節律,並可能減少躁動行為,使照護上更加輕鬆。   參、不同場域的健康照明規畫   醫療界盡其所能尋求一切辦法幫助患者減輕病痛,提高生命品質,然而除了內外科的用藥與治療,在作者團隊歷時多年的研究下,也開啟了以光照輔助醫療,甚至

達到治療效果的可能性。本書針對各種不同環境的居住健康,包括:住家、教室、辦公室、工廠生產線、醫院手術室與病房、安養機構、地下空間,甚至極地科學考察站等,從波長、色溫、照度、光源位置進行周全的評估分析,包括從牆面、地板到天花板的光線反射、漫射、散射等條件,到照明控制時段與開關設計等細節都考慮在內,提供了建築設計與照明業者最詳盡週全的專業建議。   ■ 教室   小學課堂有較多動手操作,因此需要足夠的直射光照。中學生的學習以讀寫作業為主,教室光環境應強調視覺舒適和緩解用眼疲勞,課桌面在符合標準規定的300lx照度的情況下,應斟酌再提高。而美術教室、電腦教室等視覺作業要求更高的教室,照度值則需達到5

00lx,甚至更高。而為了觀看多媒體投影設備,燈光和窗簾經常是關閉的,學生在黑暗中寫字會嚴重影響視力,因此多媒體投影區和座位區應設立獨立的照明。   ■ 安養中心   以安養中心或長者居室為例,提高照度並增加對比度;減少相鄰空間的亮度差以避免產生視疲勞;浴室、廁所燈則宜採用延時開關等,都能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風險。   ■ 地下空間   地下空間普遍多有封閉、潮濕、通風不良等問題,可以透過諸如將自然光引入地下空間、地下照明模擬自然環境意象、在出入口採用重點照明設計,以避免明暗快速變化時所會引發瞬間盲視或眩光等方法,對地下空間的先天條件不良加以改善。   ■ 手術室   手術與病患性命攸關,因此手術

室中需要最高標準的、最專業化的照明條件。國際照明委員會、北美照明工程協會建議,手術室環境照度均在1,000lx以上;而為了保證手術醫生對病灶組織、血液等色澤變化的辨識和判斷能力,光源顯色指數Ra應大於90,特殊顯色指數R9應大於0,而且這些標準還應盡可能提高。室內環境照明的光源色溫需與手術無影燈色溫相同或接近。手術操作時,為確保避免眩光和陰影以及視野內照度均勻,因此燈具需在手術枱四周以環狀設置。此外,熱能會引起外科醫生的不適,也會使暴露在外的病人組織脫水,盡可能控制800~1000nm範圍內的光譜能量分布。   肆、城市夜景照明的發展與隱憂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了2050年,全世界70%

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之中,也因此,城市的照明規畫與光害防治,亦將隨著人口愈來愈多而更顯重要。   ■ 城市健康照明的進展   近幾十年,城市照明建設發展有著飛躍式的進步。除了照明燈具的品質提升、燈具配光更加合理,使得路面照度更加均勻、大幅減少交通事故。而近50%的傳統光源被LED取代,照明節能也引領了城市的低碳轉型與永續發展。此外,作者也針對建築立面的LED媒體廣告,提出亮度、解晰度、刷新頻率、色彩、內容複雜度,之於觀者視覺與情緒舒適度的影響分析,對於現今為數愈來愈多的LED廣告媒體與城市空間的整合,有著極為關鍵且建設性的參考價值。   ■ 繁榮背後的隱憂與警示   城市中不適當照明將造成光污染

,若不加以重視,將對動、植物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尤其對於野生動物更甚。諸如昆蟲趨光而被燈具的高溫燒死、夜間建築照明使得鳥類迷失方向甚至撞上玻璃帷幕而亡、建築物和路燈照明也會使兩棲動物無法入睡……等等,都將造成致命且無法彌補的生態浩劫。因此作者亦針對上述提出了分析與警示,希望人類在追求以科技促進健康福祉之餘,也必須關注各界對於其他物種與生態環境的重視。 名人推薦   ★台灣永續建築與健康建築研究先驅   成功大學建築系前系主任   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 江哲銘 特聘教授/博士——專業推薦

加護病房鎮靜藥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你有想過當面臨人生試卷中最後一道題目時,該怎麼回答嗎?我們該如何畫下生命最圓滿的句點?而當生命走到末期,強行續命帶給患者的是一線生機,還是無限痛苦?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分享自身經驗告訴我們: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插鼻胃管:被綑綁的老年

陳秀丹醫師指出,現在的先進國家在患者生命末期時,「不插鼻胃管」已是共識。為什麼?因為插鼻胃管無法有效避免吸入性肺炎。她進一步說明,鼻胃管及胃造廔等措施,只能避免患者因飲食中的牛奶或水等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但患者自身的口水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我們的口水是24個小時都在分泌的。」

此外,陳秀丹醫師也提到,插鼻胃管反覆摩擦,也很容易造成食道及胃部受傷,產生上消化道出血。更有一些老人家插鼻胃管覺得不開心,就會想要自己去拔,而醫院的對應措施通常是將他們的雙手綁起來,「我們的老年變成一個被綑綁的老年,」她表示,這是對老人家很大的不尊敬。

生命末期:老天給我們的退場機制

陳秀丹醫師指出,北歐將生命末期訂定成18個月。以往他們也同樣插鼻胃管,但近幾年開始反思鼻胃管造成的傷害,因此現在都強調生命末期不插鼻胃管,甚至提出:死前兩周才臥床。

陳秀丹醫師說,老天將我們生下來,也給我們很好的退場機制。

當一個人老到、病到不能吃的時候,沒有額外給予水分時,我們腦內的嗎啡生成量就會增加;當一個人心臟、肺臟不好時,二氧化碳沒辦法排除,持續累積就會造成二氧化碳性昏迷;當一個人肝功能下降,阿摩尼亞(氨)代謝出問題時,我們血液中的阿摩尼亞(氨)將增加,就會造成肝性腦病變。

她說,上述狀況其實都可以讓一個人「比較舒適地離開」,這就是老天爺給我們的一個很好的退場機制,只是我們都忘記了。

適時放手: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

「有生必有死」陳秀丹醫師表示,看待「老病死」的過程要保持平常心,而且所有事情都要事先規劃。死亡並不是一個禁忌,因為隨時都有可能面臨一個導致自己永久失能,或馬上死亡的重大事件;因此當我們還健康時,就應該思索該如何面對。

「能夠放下自己是智慧;能夠放下別人是慈悲。」陳秀丹醫師強調,醫師面對再怎麼急救都無法救回來的患者時,要學會放手;我們面對老病、甚至要死亡的父母親時也相同,「放了手,他就得到自由。」

陳秀丹醫師指出,全世界都很欽羨台灣的健保制度,但「健保給付無效醫療」這件事情勢必得好好改善。許多末期患者被無情地用現代化的醫療強行續命,苟延殘喘地活著。她認為,如果健保不給付這塊無效醫療,相信許多生命末期的人不會多受苦。

活著,是為了感受生命的美好

陳秀丹醫師透露,在自己從醫的26年中,看過許多人痛苦地死去,但也看過許多人走的時候非常安詳,氣氛也十分平順,「因為這個人他知道自己要走了。」她說,這樣的患者對於死亡的準備工作也做了好幾年,周邊的親友也可以接受他的離去。

「這樣的死亡是被期待的、是不慌張,且是很大的福報。」陳秀丹醫師表示,醫院會給予一些嗎啡、鎮靜劑,以及讓患者更舒適的藥物,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哩路,可以很安詳、很有尊嚴。

「死亡最深層的意義,就是要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陳秀丹醫師強調,我們活著就是要享受人生,如果一個人只有呼吸、心跳的活著,就是所謂的「生物式生命」,但生命的重點是需要感受到外界給予的愛及美好,這才是我們應該過的「傳記式生命」。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一本傳記。」我們該如何書寫,讓寫到最後一頁時,還是同樣的美好,靠得是智慧。因此,陳秀丹醫師提醒,一定要簽預立醫療指示,保障自己的善終。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相關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diVvzoP-2f8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要不要幫父親放鼻胃管?安寧醫師:父親自己答了這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978

#陳秀丹 #病主法 #預立醫療指示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心臟手術後病人呼吸器脫離之預測指標:以回溯性研究探討

為了解決加護病房鎮靜藥物的問題,作者鄭安芸 這樣論述:

目錄 頁目錄............I表目錄..........VII圖目錄..........VIII附錄目錄........IX中文摘要........X英文摘要........XIII 正文目錄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背景與重要性 1第二節 研究目的 5第二章 文獻查證 6 第一節 呼吸器脫離之相關概念 6 壹、使用呼吸器的目的 6 貳、使用呼吸器原因 7 參、呼吸器脫離過程 7 肆、影響呼吸器脫離因素 9 伍、呼吸器脫離之測量工具 30 第二節 心臟手術相關概念 33 壹、心臟手術之原因 33 貳、心臟手術之影

響因素 34 參、心臟手術造成之影響 35 第三節 心臟手術與呼吸器脫離之關係及其影響因素與脫離 指標之相關研 44 壹、心臟手術與呼吸器之關係 44 貳、心臟手術後呼吸器脫離之影響因素 45 參、心臟手術後呼吸器脫離造成的結果 47 肆、心臟術後呼吸器之影響因素脫離指標及其相關研究 51第三章 概念架構 63 第一節 研究假設 65 第二節 名詞界定 66 壹、心臟外科加護中心病人 66 貳、疾病嚴重度 67 參、共病症 67 肆、心臟手術狀況 67 伍、生理功能參數 67 陸、呼吸器脫離指標 69 柒、呼吸器脫離 6

9第四章 研究方法 7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71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場所 7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3 壹、基本屬性 73 貳、心臟手術狀況 74 參、生理功能參數 74 第四節 資料蒐集程序 7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8 第六節 倫理考量 81第五章 研究結果 82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屬性之分佈 82 第二節 研究對象影響呼吸器脫離因素及呼吸器脫離指標之分佈 87 壹、心臟手術狀況之分佈 87 貳、生理功能參數之分佈 87 參、呼吸器脫離指標之分佈 89 第三節 研究對象基本屬性與呼吸器脫離之關係 94 第四節 研究對象影響呼吸器脫離因素及呼吸器

脫離指標與呼吸器脫離之關係 97 第五節 研究對象成功脫離呼吸器之預測指標 105第六章 討論 119 第一節 心臟手術病人人口學變項與呼吸器脫離之關係 119 第二節 心臟手術病人疾病特性與呼吸器脫離之關係 123 第三節 心臟手術病人手術狀況與呼吸器脫離之關係 130 第四節 心臟手術病人生理功能參數與呼吸器脫離之關係 133 壹、中樞神經系統 133 貳、呼吸系統 133 參、心臟血管系統 137 肆、代謝狀態 139 第五節 心臟手術病人呼吸器脫離指標與呼吸器脫離之相關性 147 第六節 心臟手術病人成功脫離呼吸器之預測指標 150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54 第

一節 結論 154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57 第三節 未來建議 158 壹、實務面 158 貳、教育面 159 參、研究面 159參考文獻 161英文文獻 161中文文獻 197

兒童居家芳療:打造天然防護力!用20款精油對症調配按摩、擴香、洗沐用品,溫和照顧你家0~12歲的孩子

為了解決加護病房鎮靜藥物的問題,作者楊昕諭(小霓) 這樣論述:

  ★爸媽必備!芳療師的香氛實踐全書,給寶貝溫和不傷身的全方位呵護!   ★用20款常備精油,從裡到外解決「孩子最常見、爸媽最困擾」的不適症狀!     腹痛脹氣、過敏搔癢、缺乏安全感、注意力渙散……   孩子的身體和情緒,總是大小問題不斷,不想讓孩子受苦,   又不希望小小的身體承受太多藥物傷害,該怎麼辦?     ◎二寶媽芳療師,帶你打造天然防護力,從植物精油找解方!   本來從事舞蹈工作的楊昕諭老師,自從經歷孩子一場緊急住院半個月的大病後,   為了挽救孩子低弱的抵抗力,開始鑽研用植物精油提升免疫力的「芳香療法」。     多年來,她不僅取得專業認證,更深入鑽研精油,試驗、實踐「兒童

芳療」,   以孩子的肌膚、發育狀態、症狀需求為考量,   挑選出20款具抗病、殺菌、舒緩功效的「低刺激性精油」,   依照「6個月以下/7個月~2歲/2歲以上」三階段「分齡調整配方」,   用植物的力量幫孩子舒緩症狀,減少日常藥物傷害,健康長大!      ◎30款對症配方╳20種清潔保養品DIY,在生活中守護孩子的身心!   全書以檸檬、薰衣草、薄荷等平價、溫和的精油打造「精油醫藥箱」,   讓孩子們睡不好、吃不下、有感冒症狀、沒有安全感時,都能即時處理、避免惡化!   另收錄20款精油DIY,教妳自己做洗髮精、防曬乳、護唇膏等清潔保養品,   帶孩子遠離市售品的化學毒害,時刻開啟全方位的

香氣防護罩!   本書特色     ★精選20款高CP值精油,第一本最符合家庭需求的「居家常備芳療書」   精油的種類百百種,價格也天差地別。本書為了讓爸爸媽媽們更好使用,特別挑選20種「價位低、效果好」的入門款精油,依照寶貝們的狀況選擇擴香、按摩等方式應用,讓爸媽們像在家裡隨時備好「萬用芳療醫藥箱」,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對症處理!     ★實證有效!從生理到心理,解決0~12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小毛病   芳療具有數千年歷史,在美、法、英等西方國家中,更被廣泛運用在臨床。本書集結楊昕諭老師平常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以及家長們最常向她諮詢的精油應用方式,溫和緩解嬰幼兒常見的感冒徵兆、皮膚搔癢等身體

狀況,以及起床氣、缺乏安全感等情緒問題,讓孩子在香氣中健康成長!     ★安心使用!依照年齡調配比例、避開強效精油,溫和不傷身的香氣療癒法   兒童芳療和大人芳療不一樣,孩子們的肌膚細緻、身體機能還在成長發育,如果使用的精油過於刺激或過量,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本書以性質溫和的薰衣草、薄荷、檸檬等精油組合配方,依照小朋友的年齡調整用量,提供讓兒童也能安全使用精油的方式。     ★簡單好執行!自己做天然無毒的清潔、洗沐用品,給孩子最純粹的全面保護   書中收錄薰衣草好眠沐浴鹽、香茅防蚊噴霧、茶樹消毒乾洗手液等20款在家中方便製作的精油清潔、保養、洗沐等日常用品DIY,利用精油的天然香氣,讓孩子

不管是在戶外遊玩時的防蚊、防曬,還是回家後的盥洗、玩具消毒,都能夠避免不知不覺間受到的化學藥劑毒害。   專業推薦     郁方/知名藝人   張文淮/中醫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對使用呼吸器病人鎮靜照護的知識程度、角色認知與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拔除之相關性探討

為了解決加護病房鎮靜藥物的問題,作者鄒理萍 這樣論述:

背景: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拔除(Unplanned endotracheal tube extubation, UEE)是加護病房最常見的意外事件,也是重症單位醫療品質重要的指標(方、方、方,1999;陳、曾、黃、鄭,2006)。Chevron等人(1998)研究發現躁動不安病患,未使用鎮靜劑引起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拔除率為5%~15.9%。而目前持續性鎮靜照護已是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病人之常規治療,通常在醫師開立醫囑後,由護理人員根據經驗判斷鎮靜的成效再隨時按需要來調整劑量,因此護理人員對用藥時機、藥物作用、副作用之辨識與處理、評估藥物成效及調整劑量之知識能力,對鎮靜治療的療效有關鍵性的影響。目前關

於護理人員鎮靜知識之調查,大都是採自我主觀報告,缺乏對護理人員鎮靜知識程度及其對鎮靜照護角色認知之客觀評估。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對使用呼吸器病人鎮靜照護的知識程度、角色認知與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拔除之相關性探討。方法:採橫斷式、相關性的問卷調查設計,研究對象為南部二所醫學中心166名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包含前驅試驗(確定問卷信、效度)及正式調查。採結構式量表,包括基本屬性、鎮靜照護知識(藥物作用、評估工具、照護指引)、角色認知與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拔除等進行資料收集,共計發出209份問卷,回收192份問卷,扣除未填寫完整的問卷,共計有效問卷166份,以SPSS14.0中文套裝軟體進行資料

分析。結果:(1)加護病房護理人員鎮靜藥物作用知識標準化得分為63.10,屬於中下程度;鎮靜評估工具知識標準化得分為48.40,屬於低等程度;鎮靜照護指引知識標準化得分81.00,屬於良好程度;(2)鎮靜照護角色認知標準化得分為65.70,屬於中下程度認同;(3)不同工作單位、不同進階層級、不同鎮靜照護經驗頻率、是否參加鎮靜照護相關研習或在職教育在鎮靜照護知識程度有顯著性差異(χ2 =38.97,p < .01;χ2 =10.20,p < .01;χ2 =9.08,p < .05;Z =-2.23,p < .05);年齡與藥物作用、評估工具知識呈現正相關(r = .32

7,p < .01;r = .317,p < .01);加護年資與藥物作用知識呈現正相關(r = .161,p < .01);(4)不同工作單位在鎮靜照護角色認知有顯著性差異(χ2 =27.59,p < .01);年齡與鎮靜照護角色認知呈現正相關(r = .182,p < .01);(5)不同工作單位在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拔除有顯著性差異(χ2 =23.81,p < .01);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拔除與年齡、藥物作用、照護指引知識呈現負相關(r =-.191,p < .05;r =-.248,p < .01;r =-.181,p < .05)(6)

影響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拔除的顯著預測因子為工作單位、照護指引知識,解釋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拔除的總變異量為11.7%。研究結果將可協助臨床護理人員清楚並了解自己在鎮靜照護上的角色認知,並可做為加護病房鎮靜照護教育與知識評核的基礎,提升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及對重症病患的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