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皮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免疫系統皮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Ian PeateMuralitharan Nair寫的 解剖生理學:基礎概念與應用 和董銀卯孟宏馬來記的 皮膚表觀生理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便秘、脹氣、眼睛癢恐是免疫力下降警訊! 營養師認證「3類 ...也說明:而當保護力下降,對於外來刺激就容易發生過敏反應,例如眼睛癢、鼻子癢、打噴嚏、咳嗽等;另外,皮膚是身體最外層的器官,保護力下降會使皮膚抵禦外面外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杏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大同大學 生物工程學系(所) 陳志成所指導 余姮的 蒸餾法及微波法萃取之金銀花純露的活性成分效益之研究 (2015),提出免疫系統皮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銀花純露、綠原酸、木犀草素、芳樟醇、蒸餾法、微波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 張雲龍、楊孟翰所指導 張育銘的 探勘類天皰瘡的發生率與一年中月份之關聯 (2014),提出因為有 類天皰瘡、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時間序列資料探勘、統計檢定、傅立葉變換、EEMD的重點而找出了 免疫系統皮膚的解答。

最後網站免疫健康小教室 - 寵特寶VETdicate則補充: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於外來抗原過度反應,因而產生過多抗體或是過敏發炎反應,這類疾病最常見的就是過敏性皮膚炎、食物過敏等。 過敏性皮膚炎(包含異位性皮膚炎):台灣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免疫系統皮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解剖生理學:基礎概念與應用

為了解決免疫系統皮膚的問題,作者Ian PeateMuralitharan Nair 這樣論述:

CHAPTER 1 緒論 個體的層級 生命的特徵 生命要素 原子 分子 元素 化合物 化學式/化學反應 酸和鹼 血液和pH值 體內恆定 有機物和無機物 測量單位   CHAPTER 2 細胞與體液流動 細胞膜 細胞膜的功能 細胞液體之腔室 水分缺失的影響 體液成分的變動 運輸系統 電解質 調節液體與電解質的激素   CHAPTER 3 細胞遺傳學 雙股螺旋 染色體 從DNA到蛋白質 基因的傳遞 孟德爾遺傳學 自發性突變   CHAPTER 4 組織 上皮組織 結締組織 膜 肌肉組織 神經組織 組織修復   CHAPTER 5 骨骼系統 中軸骨與附肢骨 骨骼系統功能 骨生成與骨化 骨折 硬骨結構

和血液供應 硬骨分類 關節   CHAPTER 6 肌肉系統 肌肉組織的種類 肌肉系統的功能 骨骼肌的組成 骨骼肌組織 肌纖維的微觀解剖學 肌纖維的種類 血液供應 骨骼肌的收縮與放鬆 肌肉收縮的能量來源 氧債與肌肉疲乏 骨骼肌系統的組成 骨骼肌運動 老化的影響   CHAPTER 7 循環系統 血液的成分 血液的性質 血漿 血液的功能 紅血球的形成 紅血球 白血球 血小板 止血 血型 血管 血壓 淋巴系統 淋巴器官 淋巴系統的功能   CHAPTER 8 心臟系統 心臟的大小及位置 心臟的結構 心臟的血流供應 流經心臟的血液 心臟的電傳導路徑 心動週期 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 心搏量的調節 心跳速

率的控制 自主神經活性 壓力感受器與心血管中樞 激素活性   CHAPTER 9 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的作用 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系統的結構 消化系統中的器官 消化道激素 營養、化學消化和代謝   CHAPTER 10 泌尿系統 泌尿系統 腎臟的外部結構 腎臟的內部結構 腎臟的功能 腎臟的血液供應 尿液形成 輸尿管 膀胱 尿道 排尿   CHAPTER 11 呼吸系統 呼吸系統的組成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血液供應 呼吸 肺部通氣 呼吸功 肺容積和肺容量 呼吸的控制 外呼吸 通氣和灌流 氣體的運輸 酸鹼平衡 內呼吸   CHAPTER 12 生殖系統 男性生殖系統 女性生殖系統   CHAPTER

13 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的構造 周邊神經系統的感覺神經元 中樞神經系統 周邊神經系統的運動神經元 神經傳遞物質 神經膠細胞 腦脊膜 腦脊髓液 腦 周邊神經系統 腦神經 脊髓   CHAPTER 14 特殊感覺 化學性感覺 平衡覺和聽覺 視覺   CHAPTER 15 內分泌系統 內分泌器官 激素 內分泌器官的生理學 甲狀腺 副甲狀腺 腎上腺 胰臟   CHAPTER 16 免疫系統 血球細胞的分化 免疫系統的器官 淋巴系統 淋巴組織 免疫力的型態 後天性免疫系統 免疫球蛋白(抗體) 初級免疫與次級免疫反應 免疫注射   CHAPTER 17皮膚系統 皮膚的構造 表皮 真皮 皮膚的附屬構造 皮

膚的功能   檢驗標準值   索引 翻譯校訂序   解剖學是一門研究人體結構的學問,而所有生物體的結構與生理功能都是緊密相關的,藉由這樣相互關聯的系統,人體才可以順利運作,所以解剖學與生理學是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解剖生理學可以說是一門研究細胞、組織、器官及個體的學問,對於醫護相關科系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但其包含範圍既廣且深,常讓剛入門的學生心生畏懼。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 for Nursing and Healthcare Students》是一本容易掌握解剖生理學精髓的教科書,其簡潔易讀的內容與豐富的臨床

相關案例,廣受國外護理系學生及其他醫護相關專業學生的喜愛。共有17章,依序為緒論、細胞與體液流動、細胞遺傳學、組織、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循環系統、心臟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特殊感覺、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皮膚系統。前4章建構讀者對各器官的解剖位置,以及人體細胞、組織的認識。接著介紹人體各系統的結構、分類、功能及機轉。各章皆涵蓋微觀與巨觀層面,一步步構築相關知識的基礎,幫助讀者從解剖學以及生理學的角度去理解欣賞人體的複雜性,並能應用於臨床層面。   非常榮幸能受邀參與中文版的翻譯並擔任校訂,參與此書編譯的老師皆是各校具備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秉持著對教育的熱忱、

審慎的態度仔細校閱各章節。除此之外,中文版特別加入以下內容:   ‧學習進階站:此專欄是為符合國內護理師國考需求,由各章編譯老師所補充的解剖生理學知識。   ‧著色頁:為增添讀者的學習樂趣,書末收錄著色頁,讀者可透過著色過程強化理解與記憶。   要譯好一本教科書絕非易事。感謝參與本書的老師,在繁忙的教學之餘投入此書編譯,雖經華杏編輯群校對潤筆,敝人盡力配合審閱,難免仍有疏漏及不妥之處,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指正,使本書更為完善。 成功大學醫學院生理科暨生理所 副教授 陳珮君 謹識

免疫系統皮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獲邀參加 Shiseido 全球第一支激活肌膚免疫力精華發佈會.

Shiseido研究所化妝品基礎研究中心皮膚科生物學研究小組的細井純一博士說:「身體有自己一套免疫系統,皮膚是最大的器官,也有一套專屬自己的免疫系統,如果你覺得用什麼產品都無法提升膚況、或是得改善,那個,可能是肌膚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

資生堂研究發現,除了乾燥、空氣污染、紫外線等環境因素,老化與情緒壓力也是主因。資生堂因此研發出全新紅妍肌活複合物™,以保加利亞玫瑰水、超涵水配方、酵母葡聚多醣體等三種成分精密調和。

蒸餾法及微波法萃取之金銀花純露的活性成分效益之研究

為了解決免疫系統皮膚的問題,作者余姮 這樣論述:

金銀花為中國古藥書記載之草藥,近代研究顯示其具抗病毒、抗血小板凝集作用、降血糖、增強免疫系統、皮膚的抗過敏等多種功效。金銀花中的綠原酸、芳樟醇和木犀草素被認為可能與其功效有關。金銀花純露在坊間多用於皮膚的美容保養。本研究主要以不同萃取法所萃取的金銀花純露,分析並比較其所含之綠原酸、芳樟醇和木犀草素成份。研究採用台灣屏東所產的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生產的金銀花,分別以微波法及蒸餾法,萃取出純露,透過高效液相層析(HPLC)及液相層析質譜(LC-MS)技術,鑑定和比較兩種不同來源純露之綠原酸、芳樟醇與木犀草素的成份。並借由文獻探討及實際分析兩種純露萃取法之間成份效益,提出有利於金銀花純露生產的可行性

。由HPLC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微波萃取法,則蒸餾萃取法之純露含較多親水性物質。由HPLC 與LC-MS鑑定結果顯示,兩種萃取法取得之純露皆含有綠原酸、木犀草素與芳樟醇。而粗略定量結果顯示,蒸餾萃取法之純露的綠原酸、芳樟醇與木犀草素的濃度分別為18.8μg/ml、3.2μg/ml和14.3μg/ml; 微波萃取法之金銀花純露的這些成份分別為1.7μg/ml、4.8μg/ml和 19.1μg/ml。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種萃取法之金銀花純露中雖然在總成份方面有差異,但綠原酸、木犀草素與芳樟醇這些有效活性成份並未因萃取法不同而流失。蒸餾萃取法純露萃取的時間較長,且需要水為介質。微波萃取法是直接穿透植物

,提取植物細胞內的揮發物,因此微波法萃取的速度會比傳統加熱法的速度來得快,而蒸餾法相較之下較為耗能。微波萃取法可節省熱能消耗,也可以節省萃取的時間,並能夠減輕環境的污染,是具有開發價值的萃取法。

皮膚表觀生理學

為了解決免疫系統皮膚的問題,作者董銀卯孟宏馬來記 這樣論述:

本書首先概述了皮膚表觀生理結構與生理功能,在此基礎上,根據皮膚結構分佈,由表及里介紹了皮膚微生態、皮膚表面脂質、表皮、真皮的組成、特性、生理功能以及與皮膚表觀癥狀(如乾燥、敏感、痤瘡等)的關係;最後對錶皮、真皮中都存在的皮膚兩大調節系統——皮膚免疫系統、皮膚神經內分泌系統進行了闡述。 本書探討了皮膚表觀癥狀與皮膚生理之間的關係,總結歸納了解決皮膚表觀癥狀的途徑和方法,為開發功效原料以及解決皮膚表觀癥狀的化妝品提供科學依據。本書內容緊密圍繞化妝品開發,可供化妝品行業的研發人員參考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妝品、護膚美容等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董銀卯,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現

任北京工商大學中國化妝品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輕工業化妝品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日化協會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化妝品科學與 技術。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中草藥化妝品理論與技術、中醫體質與皮膚養生化妝品、化妝品功效添加劑。經過長期的科研探索,形成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皮膚科學 為基礎,充分利用生物技術,構建實用的新型平台,開發天然植物資源中的活性成分,應用於功能化妝品的研究開髮指導思想。 已成功開發出多種化妝品功效添加 劑。首次提出了「皮膚養生學」的思想體系,研發出了適合人體需求的「漢方精粹化妝品」、「中醫體質與皮膚養生護膚品」、「祛痘化妝品」、「抗敏化妝品」 等。主編《化妝品配方設計7步》、《現代化妝品

生物技術》、《皮膚養生學》、《本草藥妝品》等專著。 第一章皮膚表現生理結構與功能/001 第一節皮膚表觀生理結構/002 一、皮膚解剖結構/002 二、皮膚面積與體重/003 三、皮膚厚度/004 四、皮膚紋理/005 五、皮膚毛孔/007 第二節皮膚表觀生理功能/008 一、屏障功能/008 二、吸收功能/012 三、呼吸功能/016 四、排泄功能/017 五、體溫調節功能/023 六、感覺功能/028 第二章皮膚微生態/036 第一節皮膚微生物組成及影響因素/037 一、皮膚微生物組成/037 二、皮膚微生態影響因素/037 第二

節皮膚微生態的生理功能/041 一、參與皮膚組織代謝/041 二、營養作用/041 三、免疫作用/041 四、自淨作用/042 五、屏障作用/042 第三節皮膚微生態與皮膚問題/043 一、痤瘡/043 二、黃褐斑/045 三、特應性皮炎/046 四、尿布疹/047 第三章皮膚表面脂質/049 第一節皮膚表面脂質成分/049 一、甘油三酯/050 二、蠟酯/050 三、角鯊烯/051 四、膽固醇/051 第二節皮膚表面脂質作用/052 一、屏障作用/052 二、滋潤皮膚/052 三、抗感染作用/052 四、中和酸堿損害作用/052 五、維持人體皮

膚表面常駐菌的生態穩定性/052 六、作為皮膚病和衰老的生物標誌/052 第三節皮膚表面脂質影響因素/053 一、皮脂腺影響因素/053 二、汗腺影響因素/053 第四節皮膚表面脂質與皮膚問題/054 一、痤瘡/054 二、特應性皮炎/055 第五節皮膚表面脂質與化妝品研發/055 一、角鯊烯(過)氧化物/055 二、游離脂肪酸/056 第四章表皮/057 第一節表皮結構/057 一、表皮基本結構/058 二、表皮結構脂質/063 三、表皮結構蛋白/066 四、天然保濕因數/075 第二節表皮滲透功能/077 一、化學物質經皮滲透/077 二、化學物質

經皮滲透的基本法則/078 三、化學物質經皮吸收的影響因素/079 四、化妝品與表皮滲透功能/081 第三節表皮細胞代謝與脫落/083 一、表皮細胞代謝週期/083 二、表皮細胞脫落機制/084 三、果酸在化妝品中的應用/085 第四節表皮與乾燥/085 一、表皮細胞脂質代謝與乾燥/085 二、表皮細胞蛋白表達與乾燥/086 三、表皮細胞免疫反應與乾燥/087 四、保濕化妝品與表皮乾燥/087 第五節表皮與色素/087 一、黑素細胞基本結構/087 二、黑素代謝調節/088 三、皮膚色素代謝異常/101 四、美白化妝品與色素代謝/108 第六節表皮與衰老/11

0 一、皮膚衰老的表皮結構和生物化學變化/110 二、皮膚衰老對表皮生理功能的影響/111 三、抗衰老化妝品與表皮衰老/112 第七節表皮與敏感/113 一、敏感性皮膚/113 二、刺激性接觸性皮炎/119 三、過敏性接觸性皮炎/124 四、化妝品皮炎/129 五、敏感性皮膚與刺激、過敏的關係/132 六、抗敏化妝品與表皮敏感/133 第八節表皮與痤瘡/135 一、痤瘡概念/135 二、痤瘡作用機體/135 第五章真皮/137 第一節真皮基本結構/137 一、細胞成分/138 二、細胞間基質/139 第二節真皮成纖維細胞/142 一、真皮成纖維細胞生物

學特徵/142 二、真皮成纖維細胞的生理功能/144 第三節血管內皮細胞/146 一、血管內皮細胞生物學特徵/146 二、血管內皮細胞生理功能/147 第四節基底膜/150 一、基底膜結構/150 二、基底膜成分/150 三、基底膜功能/151 四、化妝品研發與基底膜/152 第五節真皮與皮膚問題/153 一、皺紋/153 二、彈性/157 第六節抗衰老化妝品與真皮/162 第六章皮膚免疫/165 第一節皮膚免疫系統/165 一、皮膚免疫學研究的發展歷程/165 二、皮膚免疫系統/168 第二節皮膚免疫功能/183 第三節免疫功能與皮膚問題/183

一、痤瘡/183 二、特應性皮炎/184 三、皮膚衰老與免疫/185 第七章皮膚神經內分泌/187 第一節皮膚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187 一、皮膚HPA軸/188 二、皮膚HPA軸在皮膚中的表達和功能/188 三、皮膚HPA軸與皮膚問題/190 第二節皮膚內分泌與調節/190 一、皮膚細胞所產生的激素/191 二、皮膚細胞的激素受體/198 第三節皮膚神經遞質與調節/205 一、主要神經遞質和神經類激素/206 二、主要神經遞質和激素受體/216 第四節神經內分泌與皮膚問題/219 一、痤瘡/219 二、皮膚屏障異常/220 三、色素沉著/221 四

、皮膚衰老/222 參考文獻/224 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 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目前我国的化妆品分为普通用途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两大 类,其中特殊用途化妆品又分为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美白)、防晒共九类产品。 显然,化妆品解决的是皮肤的表 观问题。做好化妆品研究和开发工作,认识皮肤表观现象相关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至关重要。健康的皮肤是由皮肤内部的健康结构和功能所决定的,为了保持皮肤的美 观,延缓衰老的速度,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必须得到补充和保护。

为此,了解如何补充和保护皮肤,了解皮肤的基本解剖结构和成分是化妆品研发工作的基础。目前市 场上尽管有许多介绍化妆品科学和皮肤科学的书籍,但化妆品科学书籍侧重讲述化妆品的分类、功效机理、配方制作等,皮肤科学书籍侧重讲述皮肤生理、病理基 础。基于此,针对化妆品领域关注的皮肤表观问题,特编著《皮肤表观生理学》一书,为化妆品科技工作者提供适用的皮肤科学知识,促进化妆品行业发展。 皮 肤表观生理学主要研究与皮肤健康美丽相关的构成皮肤的各组织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皮肤各层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之间的互相联系和相互 作用,并阐明皮肤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从

而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在研究皮肤正常生命活动的 基础上,还要研究皮肤表观异常生命活动的规律。皮肤表观生理学首先要诠释皮肤微生态、皮脂膜、表皮、真皮的生理学基础,再探讨皮肤表观症状与皮肤病理生理 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解决皮肤表观症状的途径和方法,为开发功效原料以及解决皮肤表观症状的化妆品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主 要介绍了皮肤表观生理结构与生理功能,让读者对皮肤构成与功能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根据皮肤结构分布,由表及里对皮肤微生态、皮肤表面脂 质、表皮、真皮进行分章阐述。第六章、第七章主要对表皮、真皮中都存在的皮肤两大调节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皮肤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阐述。 在 第一章“皮肤表观生理结构与功能”中主要根据化妆品研究人员需求,对皮肤组织结构、生理功能进行描述,使读者对皮肤结构与功能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值得一提 的是,本章不但描述了皮肤解剖结构,还描述了皮肤面积、厚度、纹理、毛孔等,尤其是皮肤面积与体重的关系的描述,对化妆品安全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 后阐述了皮肤吸收、呼吸、排泄以及感觉功能在化妆品研发工作中的意义。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肤问题的出现与 皮肤微生态紊乱有关,如痤疮、黄褐斑、特应性皮炎、尿布疹、头皮屑等。但是微生物看不见、摸不到,微生态紊乱这个概念对化妆品研究人员来讲或许比较

生疏。 什么是皮肤微生态?皮肤微生态的作用是什么?皮肤微生态如何影响常见皮肤表观问题?为什么会造成皮肤微生态紊乱?等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化妆品研究人员。第 二章“皮肤微生态”对皮肤微生物组成及影响因素、皮肤微生态生理功能以及皮肤微生态对常见皮肤表观问题的影响做了阐述,以期能够指导化妆品研究人员,从原 料研发起步,构建科学的、兼顾微生态状态的、解决皮肤问题的配方方案。 皮肤表面脂质,通常称为皮脂膜,同样是肉眼看不到的,除非皮脂腺分 泌特别旺盛者,可见皮肤表面一层油光。其实,皮肤表面脂质像一层无形的屏障影响皮肤的健康,但并未引起化妆品研究人员过度关注。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皮肤表面脂质对皮肤健

康有深远影响。第三章“皮肤表面脂质”对皮肤表面脂质成分、作用、代谢过程、影响因素以及与皮肤问题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给读 者以提示,从影响皮肤表面脂质角度来进行功能化妆品开发。 第四章“表皮”描述了表皮的砖墙结构中的“砖”和“灰浆”,例如:“砖”中的角 蛋白的分类、发生、发展和转归,“灰浆”中的结构脂质的特性等,并分节阐述了表皮对化妆品常见皮肤问题——干燥、色素、衰老、敏感、痤疮的影响。值得一提 的是,本章将“表皮渗透功能”单独分节,对研究人员就化妆品活性原料的生物利用度、功效性产品(如保湿、美白、抗衰老、抗敏、祛痘等产品)开发具有很好的 指导作用。 第五章“真皮”围绕真皮主要的细胞成

分以及细胞间质展开,并对与真皮最相关的两个皮肤问题——皱纹、弹性进行分节阐述,详细阐述皱纹、弹性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以及测定方法等。 现 代功效性化妆品活性原料,很多具有抗炎、抗氧化功能,深刻认识皮肤的致炎性和抗炎性机理,有利于提高化妆品研发效率。但一般讲述皮肤免疫系统的书籍,多涉 及医学领域内容,化妆品研究人员会感到“云山雾绕”,难以理解。第六章“皮肤免疫”从皮肤免疫概念入手,着重介绍与化妆品研究相关皮肤免疫学知识,深入浅 出,以期能够让化妆品研究人员对皮肤免疫有侧重的认识。皮肤中细胞及细胞间存在的“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等调节关系,是皮肤功能维护的基础,也构成了 庞大的“皮肤神经内分泌

系统”。“皮肤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导致皮肤功能紊乱,表现出皮肤表观问题,如:粗糙、细纹、色素沉着以及皮肤敏感、炎症产生 等。该内容放在第七章中阐述。 《皮肤表观生理学》各章各有侧重,以期将纷繁的皮肤生理基础内容与化妆品研究重点相结合,让化妆品研究人员高效、快速地获取想要的皮肤生理基础知识,指导化妆品的开发。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化妆品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及时间的限制,书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8月

探勘類天皰瘡的發生率與一年中月份之關聯

為了解決免疫系統皮膚的問題,作者張育銘 這樣論述:

類天皰瘡(bullous pemphigoid)是一種急性或慢性的自體免疫系統皮膚疾病,此疾病多發病於60歲以上的高齡者,其特點是會發生紅斑、水泡或糜爛。可能因為糜爛和使用免疫抑制劑之治療引發細菌感染、敗血症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併發症而危害生命。此一重要疾病的病理特徵,值得我們深入探究檢討。 本論文採用了以全國人口為基礎的醫療資料庫: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Research Database),從資料庫中選取年滿18歲以上的類天皰瘡病患之疾病資料,共計5,912位病患構成分析資料集,並按照月份切割統計就診數據,然後對這些數據資料我們進

行了時間序列資料探勘(time series data mining),先使用Ljung–Box test、Kolmogorov-Smirnov test、卡方檢定等統計方法驗證數據資料的可靠性,然後透過計算標準分數(z-score)、改良型傅立葉變換分析、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等演算法,嘗試探勘類天皰瘡的季節性好發模式。希望根據分析結果,驗證各種類時間序列資料探勘演算法的有效性。並將探勘所得之類天皰瘡的季節性好發模式,對該疾病的預防、發現、治療提供有價值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