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義的本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三民主義的本質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金振寫的 從比喻故事領略孫文革命思想 和涂子麟的 三民主義要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中三民主義教材的回顧、 現況與未來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也說明:、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 2. 、三民主義的本質。 第三課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 1.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唐山 和三民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台灣文學系 黃裕元所指導 朱英韶的 禁淨出出:戰後查禁與淨化下流行歌曲的崎路 (2018),提出三民主義的本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流行音樂、民謠、中華民族、商業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莊錦農所指導 葉啓承的 從建構論探討兩蔣時代政治統治正當性的建構 (2016),提出因為有 蔣介石、蔣經國、法統、憲法、道統、儒家、三民主義、威權、侍從媒體、建構、認同、意識形態、統治正當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民主義的本質的解答。

最後網站略論形成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文化學動力源泉則補充:關於三民主義的本質,孫中山曾經作過簡要的概括:“民族主義,即世界人類各族平等,一種族. 絕不能為他種族所壓制……民權主義,即人人平等,同為一族,絕不能以少數人壓多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民主義的本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比喻故事領略孫文革命思想

為了解決三民主義的本質的問題,作者李金振 這樣論述:

  中華民國憲法前言揭示:   「依據 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為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制定本憲法……」   此外,憲法第一章第一條明示:   「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做為民國的國民,你不該錯過這本書。     本書引用之國父遺教,原文參閱自《國父全集》全十二冊,秦孝儀主編,民國78年,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革命是一種非常的破壞、徹底的破壞,所以提起革命兩字,有許多人聽了便覺得可怕。   殊不知,破壞之後,尚待建設;此建設是一種非常的建設、速成的建設、永固的建設,其目的旨在改造中國,造一個燦爛莊嚴的中華民國。   

本書引用 國父所舉的一百二十七則比喻故事,深入淺出地闡明其有方法、有步驟、有目標的革命思想,以及為達成目標而堅持到底的革命運動。   作者簡介 李金振   1949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法學博士   專長:土地經濟學、國父思想、管理科學、憲法   現任:國立清華大學總監   歷任:國立金門大學校長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校長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主任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主任秘書   國立成功大學新聞中心主任   自序:比喻與思想   第一章倡導國民革命 第一節 革命的意義與性質 一、革命的目的旨在推

動政治的改革 二、革命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中國 三、革命的時機一觸即發 四、革命不發動則已,一旦發動,必至成功而後已 五、革命是順天應人的事業,終必成功 六、乘時與勢,革命無不成功 七、創立中華民國,乃眾望所歸 八、鄰國都期盼中國革命成功 第二節 國民革命的意義與特質 一、奮鬥之途徑,必先要得民心 二、革命是人民的事,若多數人贊成,便可成功 三、國民既是民國之主人,當負民國成敗之責 四、國民革命的目標,是為了造成一個最新式的共和國 五、國民革命的目標,是為了創立一個屬於人民之共和國 六、國為民有,應人人負擔義務   第二章革命的心理建設 第一節 革命必先立志 一、立志才能成大事 二、立志向前奮鬥

三、速立志以實行革命 四、不能畏難怕事 五、立志把中國變成富強的國家 六、凡立志革命的民族,無不成功 七、革命之前先下決心,不成功便成仁 八、革命成功的秘訣,是持之以恆地奮鬥 第二節 發揚革命精神 一、精神之威力 二、精神能力居九,物質能力僅得其一 三、精神勝物質 四、革命精神是革命事業之根源 第三節 以物種不知而行的進化事實作為知難行易之佐證 一、物種進化,行之萬年,而莫知其道 二、人類進化,正加速進行中 三、行易知難,人類有之,物類亦然 第四節 以人類不知而行的經驗法則證明知難行易的道理 一、古人進步的方法,專靠不知而行 二、以土木工程為證 三、以水利工程為證 四、以建築工程為證

五、以電子工程為證 六、以電燈原理為證 七、以造船工程為證 八、以化學工程為證 九、以作文為證 十、以政治為證 十一、以建國為證 十二、以用錢為證 十三、以飲食為證 十四、以科學為證 第五節 中外名家對知難行易之見解 一、孔子已發現知行分工的道理 二、孟子為知行之難易作詮釋 三、杜威指出:歐美一向視知難行易為當然   第三章革命事業推動的步驟 第一節 革命是一種非常破壞、非常建設的事業 一、非常之破壞與非常之建設,兩者相輔而行,猶人之兩足,鳥之雙翼 二、若破壞猶披荊斬棘,則建設猶駕梁砌石 第二節 非常的破壞 一、改造國家就像改造公園,短暫的亂象是必經的過程 二、破壞不徹底,猶如建新屋於瓦礫

之上 三、滿清雖推翻而遺毒尚未肅清,猶如拆屋時,磚瓦木石還留在原地 四、滿清不能徹底廓清,讓官僚武人存在,猶如拆屋不忍割去一片舊瓦、一塊舊磚。 第三節 非常的建設 一、革命的目的,不在破壞之成功,而在永固之建設 二、現在造成之民國,無異初生之子,正須培育 三、不自政府造起,而自人民造起 四、要用人人的方寸之地做基礎 五、除去舊思想,換成新思想,這便是國家的基礎革新 六、由下而上,先從地方自治做起 七、廣州是建設中華民國的基地 第四節 破壞與建設的青黃不接 一、破壞之後,尚待建設,猶如建造大廈,基礎已定,尚待建築 二、中國現在的時勢,正是青黃不接 三、破壞之後,來不及建設,人民無法忍受青黃不

接的暫時痛苦 四、武昌革命成功後,不明究理者之於共和政體,猶黑奴之於林肯 五、革命黨之於國人,猶林肯之於黑奴 第五節 革命進度之預估 一、中國革命二十年後可望成為強國 二、中國革命,需三十年才能成功 三、革命必經三、四代才能完全 四、建設不是十三年便可完全成功 五、建設國家要花三十年的工夫 六、建設國家是永無止境的工作 七、共和之結果,須在十年以後 八、俟建設完全,始見革命大功告成   第四章立黨的初衷與轉型 第一節 成立革命組織 一、由革命組織發動起義 二、革命黨的任務,旨在掃除國家進步的阻力 三、先由黨造出國家 四、中華民國就是由革命黨而來 第二節 革命成功,還政於民 一、黨要主動為人

民爭取民權 二、黨爭須在政見上爭,不可在意見上爭 三、黨爭取之有道,謂之黨德 四、政黨輪替的雛形 五、以黨治國,並非全體黨員都去做官 六、政黨合作,應以國家為前提 第三節 黨員的義務與貢獻 一、黨員的義務,就是服從黨義 二、黨員的貢獻,就是犧牲自己的平等自由   第五章宣傳的重要與方法 第一節 宣傳的意義 一、宣傳帶動世界上的文明進步 二、宣傳是拿主義來感化人 三、宣傳的效果優於軍事 四、宣傳成功,革命才算真正的成功 第二節 宣傳的訓練 一、黨人必須自己先受訓練 二、召開會議旨在補充宣傳材料 三、借重青年會的完全組織 四、善用青年會等社會團體合力救國 第三節 宣傳的方法 一、順著群眾的性

來誘起他的自覺 二、拿群眾心理上極歡迎的話去演講 三、先移開人民心中的障礙 第四節 宣傳的內容 一、主義與政綱之別 二、政黨與國家之別 三、勿誤解誤講三民主義 第五節 如何宣傳三民主義 一、三民主義的本質,在海外的偉人已有先得我心的 二、三民主義就是民有、民治、民享主義 三、三民主義的口號就是自由、平等、博愛 四、三民主義主張人人發財 五、三民主義包括了發財主義 第六節 如何面對媒體的曲解 一、媒體習慣攻擊政府 二、某記者擅長文字遊戲 三、即使孔子復生,也難逃被非議 四、假冒本黨之名義   第六章起義的發動與發展 第一節 推翻滿清政府的理由 一、滿清政體之腐敗,已成不可救藥 二、滿清政府

像一間傾倒的房子 三、二十世紀開場,滿清死期已到 四、滿清政府即使實施西化,亦難逃覆亡之命運 五、滿清時代,中國富翁的國際地位還比不上日本妓女 第二節 十次革命的失敗與武昌起義的成功 一、革命者,志在撲滿而興漢 二、保皇黨言革命,名不正言不順 三、十次革命失敗的原因 四、武昌起義成功的關鍵 五、起義烈士之仁,即捨生救國之仁 六、軍人在革命運動中的角色定位 第三節 打倒軍閥的原因 一、軍閥是滿清的遺毒 二、軍閥發動革命,卻說不懂政治 三、軍閥說不懂政治,好比是常人說不懂吃飯 四、現時軍閥不能保民,反以害民 五、中華民國一天不改國號,軍閥一天總要聽人民的話 第四節 北伐的意義與決心 一、未乘

勝追擊,錯失北伐良機 二、唯有恢復革命軍的精神才能完成北伐 三、北伐的實質意義不是南北相爭,而是新舊相爭 四、北伐的目標旨在誅鋤假共和,實行真共和   自序 比喻與思想     一九八一年,筆者受聘為國立成功大學專任教師,開學之初,立即強烈地感受到「學而後知不足,教而後知困」的滋味。為了備課,乃將大學時代該讀而未讀完的學術著作重新溫習,這種亡羊補牢的功課,無異是先畢業再補修學分。   在細讀 國父當年創建中華民國的遺教時,有一件驚喜的發現,就是 國父每次在發表其救國建國的理念思想時,總是不厭其煩地引用一些比喻故事,這些比喻故事都是聽眾生活上常接觸到的經驗,很容易理解。透過這些比喻故事,深

入淺出地闡明其深奧的學說思想,非常有趣。準此,更引發筆者繼續探索閱讀的興趣。其間,每發現一個新的妙喻,猶如發現新大陸一般,尤其,對照其比喻和思想之巧妙,不禁令人拍案叫絕。俟整套 國父全集閱讀完畢,統計累積之比喻故事,竟多達五百餘則。   從 國父遺教中發現這麼多的比喻故事,驚喜之餘,乃著手將之編纂成冊,準備假以時日,再出版問世。有一天,在成大校園巧遇文學院吳振芝院長,她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其學問修養頗受敬重推崇。筆者就把這個計畫和構想向她報告,她便說用這樣的比喻故事來宣揚主義很有效果,若早日付梓,可先睹為快。   正準備洽辦出版事宜之際,一九九七年,筆者突然奉命返鄉籌備金門第一所大學。急忙

踏上回金門歸途,在有限的行李中,特別將這五百則比喻故事愛不釋手地隨身攜帶。俟抵達金門後,十七年來,如影隨形地跟著遷移。首先由臨時校區金門農工職校實習農場搬到新校區綜合大樓前棟二樓,再搬到後棟五樓,曾一度暫時搬到同為五樓的校務發展辦公室,如今又搬回二樓。之所以輾轉搬遷,就是希望隨時可以恢復進度。   回顧這十七年來,秉持著長輩的垂愛與交待,吩咐筆者,擔任校長自當做校長的事。因此,推動校務發展,不敢懈怠,深怕有負大家之付託。   時光飛逝,轉眼間一晃就是十七寒暑,其間雖順利地帶領全校師生將學校由專科金門分部升格為金門技術學院,再由技術學院轉型為金門大學;然而,卻把塵封多時的這五百則比喻故事,足

足地冷落了十七年。   二○一四年八月一日起,筆者卸下校長一職,在了無行政工作之牽掛下,可全神貫注於研究工作。二話不說,首先要做的功課,就是恢復致力於這五百則比喻故事的編纂,快馬加鞭,日以繼夜地埋首於書堆之中,終於陸續完成。乃迫不及待地接洽出版事宜,感謝唐山出版社的不棄,將本書納入其系列叢書,提供讀者多面向的比較研究。   本書從開始到完成逾三十年,其間曾中斷十七年,若有體系未能連貫,或有引喻失義之處,或有掛一漏萬之虞,全是因為筆者思慮不周,筆者不敢推託,尚望先進不吝指教。   李金振謹誌 節錄自〈第二章革命的心理建設/第四節 以人類不知而行的經驗法則證明知難行易的道理/一、古人進步的方

法,專靠不知而行〉 革命是求進步的事業,其達到進步的手段就是力行。 (一)古人進步的方法專靠實行 1. 古人知道宇宙以內的事情,應該去做,便實行去做。 2. 所謂見義勇為,到了成功,更再去做,所以更進步。 3. 譬如: (1)后稷知道人民饑餓,非有適用的農業方法,產生五穀不可,便親自去教民稼穑。 (2)禹見到人民受洪水的痛苦,非用相當的治水方法,洩去高地之水不可,便親自去疏通九河。 (3)燧人氏發明火,試問他不去鑽木,怎麼能取出火來呢? (4)神農氏發明醫藥,試問他不去嘗百草,怎麼能知道藥的性質呢? (二)後來不進步是由於坐而言 到了後來之所以不能夠進步,其原因: 1. 不是「好讀書不求甚解」

,便是「述而不作」、「坐而論道」。 2. 把古人言行的文字,死讀強記,另外來解釋一次,或把古人的解釋,再來解釋一次。 3. 你一解釋過去,我一解釋過來,好像炒陳飯一樣,怎麼能夠有進步呢?

三民主義的本質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MrHistoryBro
[email protected]

【商業合作】歷史哥官方信箱 [email protected]

加入會員~抗黃標!穩定糧草供應!
★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加入小邦仔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join

購買文創小物。可愛貼圖!募集糧草!
【歷史哥同樂會】 https://shopee.tw/2olfqy9rc8
歷史哥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2252926


【節目分段】
0:00 直播倒數
4:50 打招呼、開場說明
8:05【鄭副主委說明】江啟臣第一任真的做的不好嗎?
16:55【鄭副主委說明】愛台灣?民進黨本質被戳破?
31:02【討論】台灣民眾開始覺醒了?
39:50【江主席說明】國民黨主席選舉開戰!
44:35【江主席看法】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
51:47【江主席說明】丁怡銘事件翻盤?如何對抗鴨霸的政府?
1:00:08【江主席回覆】第一次參選黨主席的企圖心?改革的目標!
1:07:35【江主席回覆】改革委員會組織的問題!
1:16:42【江主席說明】對於國民黨的想像!精神的中心!
1:27:10【江主席說明】國民黨還提三民主義嗎?
1:32:39 主席回覆超級留言
2:22:18 歷史哥短片推薦
2:24:50 加拿大-彭鵬「大師」CALLIN
2:41:19 新加坡-EddyDong小姐姐 CALLIN
2:54:58 桃園-阿中 CALLIN
3:10:32 歷史哥短片推薦part2
3:12:44 澄清唬新聞、偉仔、邦仔小彩蛋


●【CALLIN專用Discord群】https://discord.gg/J5Vnfdxnrb
☆【SoundOn】@Historybro
★【Clubhouse】@Historybro
☆主頻【高雄歷史哥】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gastill
★副頻【歷史哥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
☆短片頻到【歷史哥轉角】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_1vuIMKIhNtX7waI2wBsA
☆FB粉專【歷史哥澄清唬】 https://reurl.cc/72lYeD
★FB備份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
☆FB第三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s
★FB在地生活版【Care高雄】 https://reurl.cc/d0D1Zq
●TG官方頻道 https://reurl.cc/625jO5 (最新訊息推播)
○TG官方回報群 https://reurl.cc/mnDRVj (TG問題回報)
●TG粉絲討論群 https://reurl.cc/0o147o (粉絲聊天室)
△推特 Twitter官方 https://twitter.com/MrHisBro
▲IG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mrhisbro/
△Twitch圖奇 https://www.twitch.tv/mrhisbro


#CALLIN請加入Discord群 #本頻道特產小姊姊 #300萬罰款價值濃厚

禁淨出出:戰後查禁與淨化下流行歌曲的崎路

為了解決三民主義的本質的問題,作者朱英韶 這樣論述:

本文主要以「查禁」與「淨化」的概念來剖析戰後流行歌曲的流變,透過觀察政令、歌曲創作面與流行音樂市場,掌握戒嚴體制下社會文化活動的實況。過去研究經常將重點置於被查禁的「禁歌」,而忽略「淨化」作為廣泛的政策方向,實際能發生的影響,不只干擾流行歌的傳播,更逐漸內化到台灣人心中。戰後初期到1970年代以前,「淨化」概念依然曖昧,以去日本化、反共抗俄思維為中心的音樂管理政策下,先是徵選歌曲並與「正統音樂家」推動具有敵我意識的藝術、愛國歌曲,再以查禁手段來區分「禁歌」與「非禁歌」,篩選出與官方意識形態相符或對立的歌曲,但對於流行歌市場影響並不如想像嚴重。1970年代以後,隨著都市化、工業化的社會變遷,深

受語言政策、黨國教育以及中華文化復興下精神動員氛圍影響的新世代,也逐漸成為社會中堅。在前一時代萌芽的華語流行歌,與曾經蓬勃發展的台語流行歌,加上因反對西洋樂而生的校園民歌,三者在市場上有所角力,並有其不同地位與受眾。而受官方所接納或利用的一方,其實已經是被「淨化」所篩選。整體來看,社會上形成一套「階層化」現象,不同類別、領域的歌曲,被化約到不同階層,各自享有不一樣的資源,甚至受眾也有所區隔,於是走出各自不同的歧路。台語歌曲便因為廣電媒體空間的壓縮,而遭到新世代的排擠與污名化。解嚴過後,因國際局勢的變化以及國內民主運動、本土化浪潮,廢除了歌曲審查與輔導制度,也不再規定要唱淨化歌曲,但由於黨國教育

的根深蒂固,許多淨化歌曲(特別是軍歌、愛國歌曲等),依然能在不同場合,召喚臺灣人心中的淨化共感與「中華民族」精神,這些現象在選舉、政治動員中特別鮮明,反映特定的社會價值觀。以「淨化」作為一個視角,一種研究方法,不僅能將查禁、禁歌這些制度面上的影響放到整個威權體制中探討,也能更加理解臺灣流行歌曲的政經環境,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能更同情式地理解本土流行歌曲的內容,也更能掌握歌曲與臺灣社會脈動的緊密互動關係。

三民主義要義

為了解決三民主義的本質的問題,作者涂子麟 這樣論述:

  本書主旨在闡明三民主義基本要義及其實行方法。本書立論完全以國父遺教、先總統蔣公言論、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國家現行法令、政策為依據;力求融會貫通,體系完整,條理分明,敘述簡賅,文字淺顯,欲瞭解三民主義內涵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涂子麟   學歷/   湖南大學法學士   經歷/   革命實踐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文化學院教授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編者弁言   第一章  緖 論 第一節  主義與三民主義   一 一、主義的意義   一 二、三民主義的意義   二 三、三民主義與其他政治理念的關係   四

四、三民主義的本質   五   第二節  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   八 一、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   八 二、規撫歐美的學說事蹟者   一〇 三、國父所獨見而創獲者   一二   第三節  三民主義的創立   一四 一、國父的求學經過與治學方法   一四 二、三民主義形成的時代背景   一六 三、三民主義的創立經過   一九   第四節  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   二二 一、國民革命的意義、性質、方針與目的   二二 二、國民革命的程序與歴史分期   二三 三、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的關係   二五   第二章  民族主義 第一節  民族主義概說   二九 一、民族的意義及構成要素   二九 二、民族

與國家   三一 三、中華民族的特質   三四 四、民族主義的意義   三五 五、民族主義的基本主張   三七 六、民族主義的特質   三九   第二節  中國民族的危機與復興   四三 一、中國民族的危機   四三 二、復興民族的方法   四七   第三節  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   五三 一、世界主義的涵義與類型   五三 二、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的比較   五四 三、馬列共產國際主義批判   五七   第四節  民族主義的實踐   五九 一、民族復興運動的歷程   五九 二、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六二 三、復興基地文化建設的成就   六四 四、現階段實踐民族主義的要務   六五   第三

章  民權主義 第一節  民權主義概說   六九 一、民權的意義、作用與來源   六九 二、近代的民權革命運動   七一 三、中國革命採用民權的理由   七四 四、民權主義的意義   七五 五、民權主義的特質   七六   第二節  革命民權與天賦人權   七九 一、人權與民權   七九 二、天賦人權與革命民權   八○ 三、革命民權與天賦人權的比較   八一   第三節  合理自由與真正平等   八三 一、自由的眞諦   八三 二、個人自由與國家自由   八五 三、自由的內容與限制   八六 四、平等的涵義   八七   第四節  權能區分   九一 一、權能區分的理由與意義   九一 二、

政權與治權   九三 三、權能區分的比喻與特質   九四   第五節  五權憲法   九七 一、憲法概念   九七 二、三權分立的缺點及補救   九八 三、五權憲法的創立與特質   一○○   第六節  均權制度   一○三 一、均權制度的意義   一○三 二、均權制度的實際運用   一○五   第七節  直接民權與全民政治   一○七 一、間接民權與直接民權   一○七 二、直接民權與全民政治   一○九   第八節  民權主義與極權主義   一一○ 一、極權主義的概念   一一○   二、民權主義與極權主義的比較   一一二 三、共產極權主義批判   一一三   第九節  民權主義的實踐 

  一一六 一、建國程序中的政治建設   一一六 二、復興基地政治建設的成就   一一八   第四章  民生主義 第一節  民生主義概說   一二三 一、民生與民生問題   一二三 二、民生主義的意義   一二四 三、民生主義的特質   一二六 四、用民生主義代替社會主義   一二七 五、二十世紀為民生主義之擅場時代   一二九   第二節  平均地權   一三○ 一、平均地權的理由與意義   一三○ 二、平均地權的辦法   一三一 三、平均地權與土地國有   一三三 四、平均地權在臺灣的實施   一三四   第三節  耕者有其田   一三七 一、耕者有其田的理由和意義   一三七 二、耕者有

其田的實施   一三八   第四節  節制資本   一四一 一、節制資本的理由和意義   一四一 二、節制資本的辦法   一四二   第五節  發達國家資本   一四五 一、發達國家資本的理由與意義   一四五 二、發達國家資本的辦法   一四六   第六節  食衣住行問題   一四七 一、民生四大需要   一四七 二、吃飯問題   一四八 三、穿衣問題   一四九 四、住屋問題   一五○ 五、行路問題   一五一   第七節  育樂問題   一五三 一、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   一五三 二、育的問題   一五四 三、樂的問題   一五六   第八節  民生主義與資本主義   一五八 一、資

本主義的意義與流弊   一五八 二、民生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比較   一六○   第九節  民生主義與共產主義   一六四 一、「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的解釋   一六四 二、民生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比較   一六六 三、共產主義批判   一六八   第十節  民生主義的實踐   一七二 一、積極發展經濟   一七二 二、復興基地的民生經濟建設   一七四   第五章  五大建設 第一節  心理建設   一七九 一、心理建設的意義與主旨   一七九 二、孫文學說的內容要旨   一八○ 三、力行與革命建國   一八四   第二節  倫理建設   一八六 一、倫理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   一八六 二、倫理建

設的內容   一八七 三、倫理建設與社會道德   一八九   第三節  社會建設   一九○ 一、社會建設的意義   一九○ 二、民權初步的內容要旨   一九一   第四節  政治建設   一九三 一、政治建設的意義與目標   一九三 二、建國大綱的內容要旨   一九四 三、地方自治   一九七   第五節  經濟建設   二○○ 一、經濟建設的意義   二○○ 二、實業計畫的內容要旨   二○一 三、實業計畫的精義   二○六   第六章  結 論 第一節  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   二一一 一、民生哲學   二一一 二、宇宙觀   二一三 三、人生觀   二一五 四、歷史觀   二一八  

第二節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二二二 一、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理由   二二二 二、三民主義的實踐經驗   二二四 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貫徹   二二五   第三節  三民主義與世界前途   二二九 一、三民主義與世界潮流   二二九 二、三民主義大同世界理想的實現   二三四

從建構論探討兩蔣時代政治統治正當性的建構

為了解決三民主義的本質的問題,作者葉啓承 這樣論述:

成王敗寇,一向是中國歷史上的權力廝殺過後的潛規則!來自中國的蔣介石父子,亦是周旋於此遊戲規則,即使戰敗來台灣,仍包裝為正義的王師,塑造自己是孫中山的追隨者,承襲中國正統王朝的救世主、偉人,神格化自我的地位,以樹立威權。 中華民國係孫中山創建,與國民黨淵源深厚,立國以來即是以黨領政,黨國不分的情況屢見不鮮,於是,黨歌變國歌,黨旗成為國旗的重要元素,這樣的文化,孕育出「法統」的論述,從「制度面向」的憲法、「民族面向」的道統 ,如中華文化與生活方式、「思想面向」的儒家思想,到「信仰面向」的「三民主義」,皆由統治集團詮釋與操作,其結果就是威權統治、獨裁。 本論文,從國民黨的「侍從媒體」社

論與報導,解析兩蔣在台灣執政時期,是如何建構權力、認同與意識形態,無所不包的,以各種論述,維護其政治統治正當性,讓人民相信,統治者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種種以鞏固權力為出發點的作為,經過解構後,讓人們看清,統治者的真面目,原來不是為國家大義,而是為了自己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