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重大傷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另外網站全民健保重大傷病範圍表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也說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李子奇所指導 陳瑞鴻的 探索紅斑性狼瘡的共病症-全人口病例對照與世代研究 (2020),提出sle重大傷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紅斑性狼瘡、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例對照研究、路徑分析、世代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衛生福利研究所 周月清所指導 陳玫茵的 我是照顧者也是被照顧者:中老年女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的能動性 (2018),提出因為有 紅斑性狼瘡、女性、家庭照顧者、能動性、性別、照顧的重點而找出了 sle重大傷病的解答。

最後網站紅斑性狼瘡可以申請重大傷病嗎的推薦與評價, 網紅們這樣回答則補充:紅斑性狼瘡可以申請重大傷病嗎在紅斑性狼瘡(SLE)... - 健保重大傷病與醫療險的相關結果. 屬於我國全民健保重大傷病第5類的疾病,病患可向健保署申請重大傷病證明以減輕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le重大傷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探索紅斑性狼瘡的共病症-全人口病例對照與世代研究

為了解決sle重大傷病的問題,作者陳瑞鴻 這樣論述:

目的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會影響多重器官之系統性自體免疫疾病,因臨床表徵不一,要能及早正確診斷SLE是一大挑戰。鑒於SLE延遲診斷之相關高經濟負擔、低生活品質及加重疾病嚴重程度,為了及早發現潛在可改變或可預防的風險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討與SLE有正、負相關性的共病症,並建構相關共病症和SLE之間的關係路徑。另依據與SLE有正、負相關的共病症之結果,我們分別選取與SLE正相關之甲狀腺機能亢進及負相關之糖尿病進行世代研究,以進一步闡明甲狀腺機能亢進與SLE和糖尿病與SLE之間的關係。材料與方法本研究使用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及全民健

保重大傷病檔進行病例對照與世代研究。於病例對照研究中,病例組研究對象為2010到2013年全民健保重大傷病檔中新診斷SLE病患(ICD-CM-9 710.0),並以該病患第一次被診斷為SLE之日期為研究基準日。另以性別、年齡、投保單位的城鄉別及健保投保薪資級距等特性進行1:1真實配對以選取對照組,SLE病例與對照組之間以卡方或T檢定來檢驗人口學差異。再以研究基準日往前追溯1年以前、2年以前、…、9年以前被診斷之疾病,使用多變項條件邏輯斯回歸及逐步篩選法來篩選顯著相關共病症。我們更進一步利用路徑分析建構診斷1年以前相關共病症和SLE之間的關係路徑模型。另我們使用全人口資料進行世代研究以探討第二型

糖尿病與SLE之間的關係,也進一步以世代研究探討甲狀腺機能亢進對SLE的影響。結果經由多變項條件邏輯斯回歸及逐步篩選法,在研究基準日1年以前,總計有23項過去共病症與SLE有相關,其中19項為正相關,4項為負相關。19項為正相關的共病症可被歸類為多個器官的自體免疫疾病,其中包含皮膚、血液、肝臟、牙齒、眼睛、甲狀腺、肺臟及心臟。4項為負相關的共病症則與糖尿病及懷孕相關症狀有關。於SLE診斷1年以前的最後修正模型中,蕁麻疹(ICD-9-CM 708)及糖尿病(ICD-9-CM 250)處於關係路徑模型路徑上層位置,蕁麻疹及糖尿病相對其他相關共病症對SLE的影響力更大,且分別為正相關及負相關之共病症

。蕁麻疹與SLE為正相關的共病症(勝算比= 1.35, 95%信賴區間= 1.17–1.56, P < 0.001) , 而糖尿病則為SLE負相關的共病症(勝算比= 0.55, 95%信賴區間= 0.43–0.69, P < 0.001)。在探討第二型糖尿病與SLE關係的全人口世代研究中,校正相關共變量後,第二型糖尿病與SLE的發生率呈現負相關(危險比= 0.77, 95% 信賴區間= 0.68–0.87, P < 0.001),而此結果也與我們的病例對照研究一致。而在探討甲狀腺機能亢進與SLE關係的世代研究中,Cox迴歸分析顯示甲狀腺機能亢進與SLE的發生率呈現正相關(粗危險比=1.88,

95%信賴區間= 1.04–3.38, P = 0.036) 。但此相關性於校正其他潛在干擾變項後減弱。結論我們的研究結果展示了與SLE有相關的共病症及其關係路徑,研究結果支持甲狀腺機能亢進為SLE正相關的共病症,我們應對罹患多器官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提高SLE罹病的警覺。然而糖尿病於此研究中為SLE負相關共病症。未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去闡明其中可能的機轉以利更進一步了解紅斑性狼瘡的病生理機轉。

我是照顧者也是被照顧者:中老年女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的能動性

為了解決sle重大傷病的問題,作者陳玫茵 這樣論述:

摘要一、 研究背景與目的國內外針對中老年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同時也是家庭照顧者的相關研究尚未充分,且我國對於家庭照顧者的支持並未考量到照顧者自身的健康狀況。本篇研究以探討45歲以上中老年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在面對自身疾病同時肩負家庭照顧者角色為主題,透過中老年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觀點,探討她們的照顧與被照顧的經驗以及能動性。二、 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立意取樣及滾雪球之方式,針對6位45歲以上患有全身性紅斑狼瘡女性同時身為家庭照顧者進行深度訪談,於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間蒐集資料,並以主題式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三、 研究發現中老年全身性紅斑狼瘡女性會在面對自我因全身

性紅斑狼瘡所產生的各種併發症與反覆起伏甚至住院的病情以外,且在家庭角色、照顧者身份之間取得平衡,並依照主題式分析法,歸納出(一)「為什麼是我?-發病的就醫經驗」呈現研究參與者初次發病後如何認識疾病、並且在紅斑性狼瘡尚未有普遍認識的時代辛苦的就醫轉折;(二)「疾病帶來的各種影響」呈現研究參與者在罹患紅斑性狼瘡後所造成的身心影響,以及因為紅斑性狼瘡而產生正向與負向的生命經驗;(三)「被照顧的經驗」呈現研究參與者在疾病的起伏中,身為被照顧的病人角色,以及被照顧經驗;(四)「誰是照顧者?被照顧與照顧的身分轉換」呈現研究參與者擔任家中慢性病患照顧者的經驗與心得;(五)「我是被照顧者,亦是照顧者」呈現研究

參與者在同時身為被照顧者與照顧者角色時的經驗以及照顧工作的性別議題。並由這些主題發展出這六位中老年全身性紅斑狼瘡女性擔任照顧與被照顧者的能動性:包含(六)「被照顧與照顧經驗的能動性」分別分析出「與疾病共處的經歷產生對於身體感知的能動性」、「面對家中照顧環境產生不同的協商方式」以及「照顧與被照顧經驗交織而產生生命感知的能動性」。四、 政策意涵本文透過中老年全身性紅斑狼瘡女性的觀點了解她們同時身為兼任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經驗以及她們所發展出的照顧與被照顧經驗的能動性。研究建議健康政策與照顧政策規劃應考量家庭照顧者自身的健康狀況,包括納入特殊健康狀況家庭照顧者的需求及建立配套措施以及增加重大傷病

患者的照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