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c正常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rbc正常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宏麗主編寫的 血液病防治專家談 和廖俊凱的 90%的人生病都掛錯科:權威健檢師教你看對醫生、做對檢查!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血液檢查 - 慈濟健康管理也說明:血液檢查 · 白血球(WBC) 白血球具有抵抗外來細菌的能力,白血球過高表示有感染或發炎現象,過低則可能有免疫力不足的情況。 · 紅血球(RBC) 紅血球含有有量血紅素,在身體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軍醫 和台灣廣廈所出版 。

國立宜蘭大學 生物資源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許惠貞所指導 胡琇婷的 熟地黃藥渣餵飼公羊可行性評估 (2013),提出rbc正常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熟地黃藥渣、5-羥甲基糖醛、細胞毒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所 詹永寬所指導 蘇明俊的 以血液抹片為基礎之貧血症紅血球細胞辨識系統 (2012),提出因為有 切割、紅血球、形態學、基因演算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rbc正常值的解答。

最後網站讀懂血液檢查數值: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太高或太低身體出 ...則補充:另外還則需進一步看紅血球平均體積(MCV),如果偏高,可能是體內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如果偏低,則屬於缺鐵性貧血或地中海貧血;如果MCV數值正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rbc正常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血液病防治專家談

為了解決rbc正常值的問題,作者朱宏麗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由專職負責首長保健的醫學專家集體編寫,以問答的形式介紹了血掖系統疾病的防治知識,幫助讀者認識血液系統疾病症狀、發病情況,更好地配合醫生治療和預后評估,重點介紹了老年常見血液系統疾病的防治和護理。本書將深奧的疾病知識用淺顯生動的語言描述,適合血液疾病患者及家屬閱讀。朱宏麗,女,遼寧人,現任解放軍總醫院老年血液科主任,主任醫師,全國第二屆女醫師協會理事。1986年獲學士學位。1991年獲醫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得血液學博士學位。近年來主要從事老年血液病的臨床治療和實驗室研究工作,在常見的老年血液病方面有獨到的治療見解,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再生障礙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以及各種

貧血的診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在多器官疾病並發的老年血液病患者的治療方面,總結摸索出了較為獨到的方法,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發表論文40余篇,參與和編寫專著5部。 第1章 概論1.為什麼要研究老年醫學2.老年期是如何划分的?我國目前的划分標准是什麼3.老年期最常發生的疾病有哪些4.老年期疾病有哪些特點5.為什麼老年期疾病診斷較其他年齡組難6.老年期免疫功能有哪些特點7.老年人血液系統的特點有哪些8.老年人外周血RBC的變化有哪些9.老年期外周血白細胞的變化有哪些10.老年人血小板改變有哪些11.老年人細胞因子的變化有哪些12.老年人造血功能的改變有哪些13.老年期免疫改變與其易發

疾病有哪些14.哪些血液病在老年人中常見或有多發傾向15.老年血液病的臨床特點是什麼16.老年血液病治療有哪些特點第2章 白細胞增多和白細胞減少症1.白細胞的功能及分類有哪些2.白細胞的正常值范圍是多少?哪些情況下可出現白細胞的生理性增高3.什麼是白細胞增高?白細胞增高的病理性原因是什麼4.什麼是類白血病反應5.如何診斷類白血病反應6.如何治療類白血病反應7.什麼是白細胞減少症8.白細胞減少症的原因有哪些9.中性粒細胞生成缺陷的原因是什麼10.可導致白細胞減少的常用藥物有哪些,11.引起中性粒細胞破壞或消耗過多的原因是什麼12.何謂中性陵粒細胞分布異常13.白細胞減少症的臨床表現是什麼14.白

細胞減少症如何診斷15.白細胞減少症如何治療16.白細胞減少症的預后怎麼樣17.如何預防白細胞減少症18.什麼是嗜酸性粒細胞?其正常值是多少19.什麼是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20.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的病因是什麼21.如何診斷和治療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22.什麼是特發性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征23.特發性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征的臨床表現有哪些24.特發性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征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特點25.特發性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征的治療及預后如何第3章 紅細胞疾病1.什麼是紅細胞?它的作用是什麼2.什麼是血紅蛋白,健康成年人血紅蛋白的含量是多少3.膽紅素是反映肝功能的指標,它與紅細胞是什麼關系4.什麼叫貧血5.

貧血按照病因和發病機制分成幾種6.老年人貧血有什麼特點7.老年人貧血的臨床特點是什麼8.老年人貧血的常見病因有哪些9.老年人貧血的發病機制有哪些10.貧血的治療原則是什麼11.貧血病人為什麼要輸血12.老年人長期貧血,身體已經適應了還需要治療嗎13.常用的治療貧血藥物有哪些?都起什麼作用14.脾切除術治療貧血有效嗎15.造血干細胞移植能夠治療哪些貧血?療效如何?老年人是否適用16.食物補鐵方面,肉類和蔬菜及谷類相比,哪種更優?為什麼17.再生障礙性貧血遺傳嗎?哪種貧血具有遺傳性18.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貧血嗎19.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支架置入術后,容易發生貧血嗎20.肺心病患者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會有什

麼變化21.如果70歲以上的老年人血紅蛋白低於80g/L,需要輸血治療嗎22.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水平為多少時會出現貧血23.缺鐵性貧血24.巨幼細胞性貧血25.慢性病貧血26.再生障礙性貧血27.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第4章 脾功能亢進1.什麼是脾功能亢進2.脾亢是什麼原因引起的3.脾亢時有什麼不舒服4.怎樣才能發現脾亢5.脾亢怎樣治療6.何時需要進行脾切除術7.脾亢是嚴重的疾病嗎?預后如何第5章 骨骼增殖性疾病一、概述1 .什麼是骨髓增殖性疾病2.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哪些疾病二、真性紅細胞增多症1.什麼是真性紅細胞增多症2.如果得了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會出現哪些不適感覺3

.為明確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的診斷應該做哪些檢查4.得了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5.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可以治愈嗎6.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可以用哪些方法治療三、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1 .什麼是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2.如果得了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會出現哪些不適感覺3.為明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診斷應該做哪些檢查4.得了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應該注意咽廬些問題5.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可以用哪些方法治療四、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1.什麼是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2.如果得了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會出現哪些不適感覺3.為明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診斷應該做哪

些檢查4.得了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5.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可以用哪些方法治療五、原發性骨髓纖維化1 .什麼是原發性骨髓纖維化2.如果得了原發性骨髓纖維化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會出現哪些不適感覺3.為明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的診斷應該做哪些檢查4.原發性骨髓纖維化可以用哪些方法治療第6章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什麼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2.有多少人會得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3.什麼樣的情況下容易得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4.得了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會有什麼表現5.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怎樣診斷6.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有哪幾種?為什麼這麼分7.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怎樣治療?有什麼新進展8.骨髓增

生異常綜合征的預后如何?有多少患者向白血病轉化,第7章 白血病1 .什麼是白血病2.白血病有特殊的臨床表現嗎3.什麼人群易患慢性白血病?有哪些臨床表現4.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早期臨床表現有哪些5.的早期表現有哪些6.白血病患者越來越多嗎7.什麼原因會引起白血病8.白血病會遺傳嗎9.白血病是怎麼診斷出來的10.為什麼診斷白血病除了血液檢查之外,還要做骨髓檢查11 .為什麼在白血病診斷時除了骨髓塗片還要做骨髓活檢1 2.白血病也有急、慢性之分嗎1 3.急性白血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1 4.急性白血病有特效藥嗎15 .白細胞過高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如何盡快讓白細胞下降,以便開始進一步的治療16.慢性粒細胞白血

病有特效藥嗎17.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會變成急性白血病嗎18.如何區別白血病的本病發熱及感染后發熱19.除了化療以外,還有哪些適合老年白血病患者的治療方法第8章 淋巴瘤1. 淋巴系統解剖結構2.什麼是淋巴瘤?它是惡性的還是良性的3.哪些因素可以引起淋巴瘤的發生4.淋巴瘤是常見的血液淋巴系統疾病嗎5.淋巴瘤都發生在什麼年齡?它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高嗎6.淋巴瘤都發生在什麼部位7.體表能夠摸到淋巴結正常嗎8.淋巴瘤都有什麼症狀9.淋巴結腫大可見於哪些疾病?淋巴瘤須與哪些疾病進行鑒別10.沒有淋巴結腫大,怎麼會診斷淋巴瘤11.如何做到早期發現淋巴瘤12.確診淋巴瘤需要依靠什麼檢查13.完整的淋巴瘤診斷都包括

哪些內容14.淋巴瘤病理分型都包括哪些15.不同病理亞型的淋巴瘤之間惡性程度有區別嗎16.中國人好發的淋巴瘤病理類型17.淋巴瘤分期需要做哪些檢查18.如何判斷淋巴瘤預后19.淋巴瘤如何治療,除了放、化療外,還有其他新的治療方法嗎20.如何選擇一種最適合自身病情的治療方案21.為什麼有的淋巴瘤患者選擇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22.淋巴瘤治療期間會發生哪些並發症?如何預防23.淋巴瘤患者為什麼免疫功能低下,可以用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嗎24淋巴瘤「治好了」,還需要定期觀察嗎第9章 漿細胞疾病1.什麼是漿細胞疾病2.漿細胞疾病分為哪些3.什麼是多發性骨髓瘤4.多發性骨髓瘤的病因有哪些5.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表現

有哪些6.骨髓瘤為什麼極容易誤診7.通過什麼檢查來診斷多發性骨髓瘤8.如何早期發現多發性骨髓瘤9.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10.多發性骨髓瘤怎麼治療11.骨髓瘤骨痛怎麼辦12.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如何進行日常保健13.骨髓瘤確診后生存期有多長14.什麼是意義未明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15.意義未明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常見嗎16.意義未明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有什麼臨床表現17.實驗室檢查會出現哪些異常18.MGUS惡性轉化的概率與風險因子19.意義未明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需要治療嗎20.意義未明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預后轉歸第10章 血栓止血部分1.正常人血液為什麼是流動的2.人體內有多少種凝血因子3

.什麼是紫癜4.什麼是老年性紫癜5.什麼是過敏性紫癜6.哪些過敏原可引起過敏性紫癜7.過敏性紫癜有哪些特點8.過敏性紫癜有幾種臨床類型9.過敏性紫癜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10.過敏性紫癜需要做骨穿嗎11.過敏性紫癜需要用激素嗎12.過敏性紫癜會有后遺症嗎13.什麼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4.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幽門螺桿菌 (HP)感染有關系嗎15.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一定需要治療嗎16.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需要激素治療嗎17.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切脾18.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需要輸注血小板嗎19.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能治愈嗎20.除了ITP外,還有

哪些疾病會出現血小板減少21.什麼是假性血小板減少症22.對於難治性ITP,目前有何新的治療方法23.血小板高於正常是病嗎24.老年人血小板高有哪些危害25.什麼是血友病26.血友病是如何遺傳的27.血友病有哪些表現28.血發病A和血友病B有何區別29.血友病病人出現外傷或手術會出血嗎30.血發病的實驗室指標會有哪些變化31.血友病分為幾度32.血友病患者如何預防出血33.血友病如何治療34.血友病患者可以接受手術嗎35.什麼是DIC36.哪些原因或疾病可引起DIC37.DIC有哪些表現38.DIC分期嗎39.如何治療DIC40.老年DIC與年輕患者有何不同第11章 血液病實驗室檢查1.血常規

檢驗常用的抗凝劑是什麼?抽血劑量是多少2.血常規檢驗通常包括哪些項目及正常參考范圍是多少?3.紅細胞計數檢測的臨床意義是什麼4.血紅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是什麼5.血細胞比容檢測的臨床意義是什麼6.MCV、MCH、MCHC臨床意義是什麼7.RDW與MCV變化與貧血分類8.白細胞計數檢測的臨床意義是什麼9.中性細胞增多與減低的臨床意義是什麼10.淋巴細胞增多與減低的臨床意義是什麼11.單核細胞增多的臨床意義是什麼12.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臨床意義是什麼13.嗜鹼性粒細胞增多的臨床意義是什麼14.血小板計數的臨床意義是什麼15.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檢測的臨床意義是什16.血小板平均體積檢測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17.血小板比積檢測的臨床意義是什麼18.網織紅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是什麼19.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是什麼20.不同類型貧血診斷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包括哪些21.什麼情況下進行骨髓細胞學檢驗和骨髓活檢22.骨髓穿刺的禁忌證是什麼23.為什麼要進行骨髓活檢24.骨髓細胞化學染色常見的有哪些25.如何判讀大致正常骨髓象26.凝血系統常用的檢查項目有哪些27.內源性、外源性凝血過程各涉及哪些凝血因子28.血漿凝血酶原(PT)時間測定有什麼臨床意義及其報告方式和參考范圍是多少2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檢測有什麼臨床意義及參考范圍是多少30.血漿凝血酶時間(TT)檢測有什麼臨床意義及參考范圍

是多少31.血漿纖維蛋白原(FIB)檢測有什麼臨床意義?參考范圍是多少32.抗凝血酶Ⅲ(ATⅢ)檢查的臨床意義是什麼?參考范圍是多少33.纖溶酶原(PLC)、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 (t-PA)、纖溶酶原活化劑抑制物-(PAI-) 檢查的臨床意義是什麼34.a2-纖溶酶抑制物(a2-PI)檢測的臨床意義是什麼?參考范圍是多少35.血漿蛋白C和蛋白S檢測的臨床意義是什 麼?參考范圍是多少36.血清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檢查的臨床意義是什麼?參考范圍是多少?37.D-二聚體(D-D)檢測的臨床意義及參考范圍是多少38.血漿凝血因子活性檢測有什麼臨床意義及參考范圍是多少叫39.常用檢查血小板數量和質

量的試驗有哪些40.血小板聚集試驗異常有什麼臨床意義41.做血小板聚集試驗時應注意什麼42.循環血液中有哪些淋巴細胞及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麼43.T淋巴細胞檢查有什麼臨床意義44.什麼是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45.T淋巴細胞亞群檢查報告中包括哪些內容46.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異常有哪些臨床意義47.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在HIV感染中有哪些應用48.T淋巴細胞亞群在血液病中的診斷應用價值何在49.B淋巴細胞有哪些亞群及其特點是什麼50.什麼是自然殺傷細胞(NK)活性檢測51.自然殺傷細胞檢測異常有哪些臨床意義52.T淋巴細胞有哪些免疫標志53.B淋巴細胞有哪些免疫標志54.目前檢測白血病/淋巴瘤細胞免疫標

志常用的方法是什麼55.流式細胞術(FCM)白血病免疫分型有哪些臨床意義56.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常用的有哪些57.臨床常見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類型的免疫診斷與分型有哪些要點58.臨床常見急性髓系白血病(非特殊型)的免疫診斷與分型有哪些要點59.臨床少見白血病類型的免疫診斷與分型有 哪些要點60.人體免疫功能檢測包括哪些項目?惡性血液腫瘤患者為什麼需要做免疫功能檢測61.除了接受血常規、骨髓象、組織病理學等專科常規檢查外,血液腫瘤患者還需要做哪些實驗室檢查第12章 老年血液疾病的護理一、老年血液病患者的護理二、老年血液病患者的化療護理(一)老年血液病患者血管特點(二)化學療法對人體的影響及護理

(三)靜脈炎的判斷及評估(四)藥物外滲后的護理措施三、輸注血制品的護理(一)輸血治療前的准備(二)輸血時的觀察要點(三)輸血時的護理要點(四)輸血時的心理護理四、老年血液患者骨髓穿刺術的護理(一)術前配合(二)穿刺后護理要點五、保護性隔離的護理(一)保護性隔離對環境的要求(二)患者的護理要點六、老年血液疾病的症狀護理(一)老年貧血的護理(二)老年血液病出血期的護理(三)老年血液病患者的發熱護理(四)老年血液病的疼痛護理(五)老年血液病黃疸的護理七、常見老年血液疾病的護理(一)老年貧血的護理(二)急慢性白血病的護理(三)淋巴瘤的護理(四)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護理(五)血小板減少性疾病的護理(六)

多發性骨髓瘤的護理

熟地黃藥渣餵飼公羊可行性評估

為了解決rbc正常值的問題,作者胡琇婷 這樣論述:

中藥,是我國歷經千年的淬煉,所傳承的文化之寶藏。熟地黃於中藥分類屬苷質為玄參科植物,在古人所記載之中醫藥書中,熟地黃功效為補血益精,此功效也於現代科學研究中已被證實確立,並廣泛應用於中醫藥的治療,但熟地黃藥渣是否殘留指標成份,而具有抗發炎等作用很少被研究與探討。本研究則針對熟地黃藥渣之殘留功效進行分析,首先利用高效液相層析儀分析熟地黃的指標成分5-羥甲基糖醛含量,結果顯示市售熟地黃藥渣仍殘留5-羥甲基糖醛,且其經蒸煮後藥渣含量會增加,而經青貯後的熟地黃藥渣其5-羥甲基糖醛的含量則減少。再以小鼠巨噬細胞RAW264.7評估熟地黃藥渣及原料萃取物是否具有細胞毒性,結果顯示熟地黃藥渣及原料在200

mg/ml 濃度內仍不具細胞毒殺作用。以市售熟地黃原料及藥渣此處理小鼠巨噬細胞RAW264.7 再以脂多醣處理,分析細胞內一氧化氮產量,結果可發現處理後細胞內一氧化氮的產量減少,且具劑量依賴性,顯示無論原料或藥渣均具抗發炎效用。為了增加藥渣的再利用性,將熟地黃藥渣進行青貯,並將此青貯藥渣餵食羊隻,於特定時間間隔,檢驗其血液中相關生化檢驗值,結果顯示以青貯藥渣餵飼羊隻對羊隻不具生理毒性,且可增加免疫力。綜合以上結果,熟地黃藥渣仍殘留指標成分並可調節免疫,同時可應用於餵飼羊隻,有助降低飼餵成本,促進生長表現,提升免疫力。

90%的人生病都掛錯科:權威健檢師教你看對醫生、做對檢查!

為了解決rbc正常值的問題,作者廖俊凱 這樣論述:

《看對醫生、做對檢查》全新增修版 99%的癌症、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肝腎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做對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把握黃金治癒期!健檢報告出現紅字,該怎麼辦?血濁、血油、循環不好該看哪一科?動不動就腰痠背痛,是不是該去檢查腎臟?好痛!手舉不高、伸不直,到底是要看神經內科還是復健科?你還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知該如何是好的錯誤迷思中嗎? 本書完整收錄【17大檢查項目表】+【醫院科別症狀總覽】給你最完整、最清楚、最好用的就醫指南!教你認識症狀、看對科別、做對檢查、讀懂報告讓你一書在手,症狀馬上查+健檢不被坑+看懂報告的關鍵數字! 讓你100%徹底掌握就醫資訊,從此告別看錯醫生、找錯科

別,告別反覆發作的錯誤循環!   許多人到了醫院就像進入迷宮一般,常常有不知道該掛哪一科門診的困擾。現代醫學進步,分科別類也越來越精細,造成了至少90%以上的人都會掛錯科別,而延宕了及時就診的時機。為了避免病急亂投醫,或是把寶貴的治療時間,浪費在轉診上,所以本書特別針對17種個別症狀,整理出看診科別的建議表,方便大家迅速對照症狀、選對科別!   健檢可說是現代人最需要的『預防醫學』,它就像車子需要定期做保養一樣,藉此了解車子內部的零件是否太過老舊?或是出了什麼問題?做好維修才能把整輛車的性能,掌握在最好的狀態,確保行車安全。定期健康檢查也是一樣的意思,可以了解身體是不是有被病原侵入,並且讓遭到

破壞的器官,可以早期接受治療,不然等到有明顯病症才就醫,很可能早已延誤治療時機,小毛病拖久了自然變成大麻煩!誰都不願意生病,但當必須就醫時,如果無法立即找到正確的科別就診,不但延誤診斷時機,甚至會危及生命!身為患者的你,也有責任當個聰明的病人,具有正確的醫療觀念,並幫助醫師掌握確實的資訊,以正確判斷病情,做出最佳的診斷與醫療。   此外,很多人在看了檢查報告之後,開始猶豫著,是不是該趕快到大醫院去做檢查?還是說,檢查報告根本有問題,因為身體又沒有感覺到不舒服,怎麼可能沒有一排數字正常的?這是一般人在面對健檢數字異常時,通常會有的兩極化反應。其實,如果檢驗出的數值,比正常值還多一點點,有可能只是

檢驗的誤差所致,更何況人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變動,所以有時候面對初步檢驗結果異常,只要改變一下生活方式,或許就可以讓數值恢復到正常值。   本書作者廖俊凱為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兼任主治醫師,他將自己行醫多年的經驗,整理出17種現代人最常見的身體警訊,不但能讓讀者深入瞭解這些警訊背後真正的原因或疾病,並且在做檢查時該看哪些科別,以及如何看懂檢查的報告結果等,都有詳細的說明。   此外,還有許多病人平常該具備的健康小知識,與就診前應注意的事項,是一本可以速查症狀、看對科別、讀懂報告、改善健康的實用健康書,讓你從現在開始就做對檢查,看對醫生,疾病不上身。 本書特色   最近十年,國人十大死因以惡性腫

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肝病、腎臟病等為首,而這些疾病的共同特徵,就是在初期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一旦症狀真的出現,很多都已過了黃金治療期,所以,透過定期的健康檢查,隨時掌握好身體的種種變化。 ◆3大族群一定要具備的健檢觀念   一般來說,每個人需要做健康檢查的理由並不太相同,不過以下因素是值得大家考慮的。   (1) 30歲以下,有自覺症狀者  像是體重無緣無故減輕、食欲變得很差、體力大不如前、感到倦怠無力,但又沒有確實病因的人,就可考慮做檢查。   (2) 30歲以上,有下列情況應每年做定期健康檢查  每天都要抽菸、喝酒,本身是B、C型肝炎帶原者、必須長期在污染環境中工作、家族裡

有癌症病史、糖尿病或其它遺傳疾病史。   (3) 40歲以上的人,每年都需要做健康檢查 ◆17種常見症狀或現象完全收錄   書中包括17種現代人常見的疾病與症狀,如腰痠背痛、久咳不癒、長期疲倦、頭暈、胃痛等等症狀,深入剖析相關的健康知識,找出警訊背後真正的問題,並以圖解與表格方式幫助讀者快速瞭解自己的健康問題。   跑錯科別、看錯醫生的情形時有所聞,看錯科別,不但延誤治療時機,甚至有可能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本書詳細說明的指引,幫你找出病因、教你看對科別、找對醫生、做對檢查。 ◆2項接受健檢前一定要注意的事項   (1)檢查前一天  為了不影響檢查結果,最好在檢查前一天清淡飲食,絕對要避免暴飲

暴食,並且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平常有吃維他命保養的人,也在檢查前暫停服用。檢查前二天起,要按建議攝取低渣飲食,清腸藥物的服用,可以參考清腸準備注意事項,清腸前,要先留妥糞便檢體,檢查當天帶到體檢中心。前一日的午夜〈晚上12時起〉就要開始禁食,千萬不要吃早餐以及喝水。   (2)檢查當天  .若有服用慢性藥物者,檢查當天要把藥物帶著,高血壓藥要在檢查前2小時配20c.c.開水服用。  .如果有戴隱形眼鏡者,記得攜帶一般的眼鏡,方便眼科檢查。   .不要配戴戒指、項鍊,且當天不要化妝、塗口紅或是指甲油。   .檢查當天,最好不要開車到醫院,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檢查結果準確判讀,不再對數字

不知所措   醫生判斷病人的病情,除了依靠專業知識和經驗外,更要依靠科學儀器的檢測,才能對病情有更深入的瞭解,進而對症下藥、對症治療。   所謂數字會說話,本書同時告訴讀者,哪些病該做哪些檢查,而這些檢查的數據該如何判讀,又透露出哪些訊息,在面對攸關自身健康的檢查報告時不會再一知半解。 作者簡介 廖俊凱 醫師   【現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  兼任主治醫師   台北韓風整形外科診所    專任主治醫師  台灣自然醫學學會        副理事長  中華優質生活推廣協會    副理事長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

博士班研究   教育部部定講師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  台北醫學大學山地社會醫療服務隊醫療顧問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第六屆)  台北縣醫師公會第24屆會員代表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老年科主治醫師  萬華醫院家庭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  家庭醫學、老年醫學、旅遊醫學  社區醫學、婦女保健、健康檢查  預防保健、戒菸、體重控制、高血壓  高血脂、糖尿病、疫苗注射

以血液抹片為基礎之貧血症紅血球細胞辨識系統

為了解決rbc正常值的問題,作者蘇明俊 這樣論述:

貧血症是由於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血紅蛋白,造成外周紅血球血容量低於正常值,臨床檢驗上常使用血球分析儀分析出血紅蛋白濃度(Hb)、紅血球計數(RBC)、平均血球容積(MCV)等指標來評估是否患有貧血症。然而,這種大型的血球分析儀很昂貴,非一般的診所能擁有,因此本研究以較易取得的2D平面血液抹片影像為基礎,發展出一套新的指標給醫生作為評估貧血症的依據。在血液抹片影像中,紅血球的直徑正常大小介於6um-9um,而小於6um的即為小血球型性貧血症,大於9um則為大血球性貧血症。本研究根據貧血症血液抹片影像中的會出現的單顆紅血球形狀,將血液中的單顆紅血球分成五種類型:棘突狀紅血球、碎裂狀紅血球、球狀紅血

球、橢圓狀紅血球、尖尾狀紅血球。本篇方法可以被分成四個步驟:第一步驟為使用頂帽及底帽轉換並且結合Otsu閥值算法來切割出初始的紅血球區域。第二步驟為將利用類圓形偵測法及適應性k-means演算法,提取出可能為單顆正常紅血球的血球區域。第三步驟則將面積小於 倍紅血球面積平均值之區域剔除掉,將面積大於 倍紅血球面積平均值之區域視為多顆紅血球重疊之區域,則利用形態學的侵蝕運算,將其分割成單顆紅血球。第四步驟則依據前步驟切割結果將血液抹片依血球形狀分類。另外,本研究同時也提出一個基因演算法,來為前述各步驟中所用到的所有參數,決定其最適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