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問卷qr code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中國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蘇明達所指導 陳智群的 以PLS-SEM多群組方法探討消費者採用不同行動支付類型因素之研究 (2021),提出line@問卷qr code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信任、策略群組、行動支付。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 廖俊杰所指導 嚴紹庭的 零接觸支付經濟 後疫情時代行動 支付使用意願與感知風險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行動支付、計畫行為理論、COVID-19疫情、科技接受模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line@問卷qr code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ine@問卷qr code,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PLS-SEM多群組方法探討消費者採用不同行動支付類型因素之研究

為了解決line@問卷qr code的問題,作者陳智群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台灣消費者在進行交易時,影響行動支付使用意圖的關鍵因素,本研究以2003年發展之UTAUT模型為理論基礎並加入信任構面,UTAUT模型對科技接受度解釋力比1989年學者提出的TAM模型解釋力由40%提高至70%。以績效預期、付出預期、社會影響、配合設施條件、信任構面建立研究架構及假設,並探討性別、年齡、經驗等調節變數是否具有調節效果,及NFC和QR Code兩組消費群體在前述研究目的探討關係上是否存在差異性。為達成研究目的,依據文獻量表翻譯並修改為適合本研究之問卷,並以網路發放並採取便利抽樣方式,利用google表單發放於Line及Facebook多個不同年齡層社群網絡及粉絲團發放

調查資料,以避免樣本過度集中影響問卷信度。本研究共回收369份有效問卷,屬於中型樣本非大樣本,因此使用Smart PLS 偏最小平方法進行路徑係數檢定與研究假設檢定之分析。在測量模型上,所有潛在構面都達到收斂效度及區別效度;在結構模型上,績效預期、配合設施條件、信任這三個構面均對消費者選擇使用行動支付的行為意圖產生正向影響;行為意圖對實際使用也有正向影響關係;性別在付出預期對於行為意圖的影響上有調節效果;經驗在配合設施條件對於實際使用亦有調節效果;NFC和QR Code兩組消費群體在本研究架構中的差異性並不顯著。各構面決定係數值介於2.4%至79.3%之間,表示本模型解釋程度為微弱至良好。最後

討論管理意涵以提供店家、支付業者及主管機關參考,並期未來能在學術界再進行更深的討論。

零接觸支付經濟 後疫情時代行動 支付使用意願與感知風險之研究

為了解決line@問卷qr code的問題,作者嚴紹庭 這樣論述:

本研究結合了計畫行為模式及科技接受模型,加入了感知風險調節變數,試圖了解影響行動支付的因子。本研究依此建構模型,納入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態度、主觀規範、感知行為控制及行動支付的行為意圖作為研究變數,並提出七項假說。運用問卷調查法蒐集樣本,並以結構方程模型 (SEM) 分析,進行假說驗證。研究結果,全體樣本(不論疫情前後)共有四條假說顯著分別為:「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態度」、「態度→行為意圖」、「感知行為控制→行為意圖」。另外,引用感知COVID-19風險為調節變數,透過比較分群樣本的差異分析,發現四條路徑上有顯著的差異,分別為:「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

→態度」、「主觀規範→行為意圖」、「感知控制→行為意圖」。以上結果能幫助業者及政策制定者在疫情期間規劃行動支付的服務並增加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