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2乳癌存活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her2乳癌存活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廖國秀寫的 白袍之心:乳癌治療路上的陪伴 和張金堅的 超越乳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乳癌治療|調查:晚期HER2型乳癌患者冀資源及情緒支援增也說明:乳癌 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其中HER2型乳癌為第二常見的乳癌類別,約20至30%的乳癌患者確診為擴散快兼侵略性極高的「HER2型乳癌」。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博思智庫 和原水所出版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戎瑾如所指導 劉智如的 乳癌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的衝擊與調適之追蹤性研究 (2021),提出her2乳癌存活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乳癌病人、心理健康、害怕癌症復發、自我調適、乳癌後生活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醫學院 病理及寄生蟲學研究所 彭奕仁、李才宇所指導 孫浚軒的 癌相關纖維母細胞通過大腸癌細胞中的CXCR4/SDF-1信號增強對放射治療的抗性分析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癌相關纖維母細胞、放射治療、大腸癌的重點而找出了 her2乳癌存活率的解答。

最後網站HER2陽性乳癌頻復發,貝西:身心靈切開,治療就沒那麼痛苦則補充:HER2 陽性乳癌約佔全體乳癌2成5,因容易轉移,即便早期就手術切除,仍有近2~3成病患有復發、轉移機會,晚期僅約五成存活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her2乳癌存活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白袍之心:乳癌治療路上的陪伴

為了解決her2乳癌存活率的問題,作者廖國秀 這樣論述:

「不怕,我們一起面對!」 醫者,治療的是病, 但面對患者無限擴散的悲傷,也需要照顧他們的心。 溫暖的筆觸,傳達的是醫者心靈深處的祝禱。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選擇一般外科?」   我常開玩笑地回答:「興趣!」總是換來了驚訝的表情。   其實,「興趣」是認真思考後的回應,在於體認到「外科是最能迅速且有效解決病患疼痛」的方式,能夠懂得病患身上的苦,是我內心真切的堅持。   這本臨床紀實,用溫潤的醫診,善待每顆受傷慌亂的心,用人文的筆觸,傳達心靈深處的撫慰,陪伴病患走過每段風暴,協助打開身體的糾結,也幫忙修護人我關係。   「只要願意接受治療,就會有機會,我也會盡全力幫助你

直到痊癒。」我常對病患這麼說。   這條癌症治療的路上,提供一個得以信賴的陪伴,讓我們把更多的時間,就留給愛吧!   ▏別怕,我們一起面對   「別怕,我們一起面對!」來到我的診間,透過細心聆聽,融化候診室的冰風暴,找出病人的心理癥結,突破治療的盲點。   這份善體人意的心理養成,是從醫人員需要具備的一環,更是串起醫病共進的關鍵。   ◎為人師表的黃老師性格嚴謹,因為職業關係,習慣於發號施令。   一旦護理師扎針讓她覺得有點痛,就會嚴正說道:「不打了,以後也不來了!」   等到完成第四次的治療評估,黃老師的腫瘤果然縮小許多,也不再流血了,就在大家沉浸在治療順利的喜悅,下一次治療日,她就失聯

了……。   世上就是有這麼執著的人,專心致志在理想的前路,連性命頭顱皆可拋棄,說起來也讓人非常不捨。因此,對於這類落跑病人,我也常常在心中呼喚著:「要記得回來,我都在醫院等妳!」   ──〈失聯的裁縫老師,妳好嗎?〉   ◎ 「廖醫師,可不可以不要治療了呢?」她說出這樣一句話,讓我詫異。   「因為我們希望能有一個小孩……。」先生在旁邊答話,我突然就全明白了。   「好,你們趕快去生小孩!」我說完這句話,換他們詫異地看著我。   評估了敏倩的年紀和情況,她可以不用化療,先進行放射治療即可,結束放射治療就可以預備懷孕,等到生育完成後,再來啟動抗荷爾蒙的療程。   「廖醫師,這是洋洋,我的兒子

!」一年之後,夫妻倆果然抱著一個可愛的寶寶過來,這次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我看著也感染到那份幸福。   「醫師,謝謝您!」親手接過她先生遞上的彌月蛋糕,和一個大大的鞠躬,讓我知道夫妻倆慎重的感謝。   ──〈治療前,可不可以讓我生個寶寶?〉   ▏關關難過,關關過   門診病房的啜泣、深夜護理站的求救聲、病房裡的患難夫妻、新婚丈夫的眼淚、懷孕太太病情延誤、經濟困難的婆婆……,病歷上的每一個名字,除了是渴求治療的患者,還是誰誰誰的家人,每一個人的背後各自牽動著許多人的幸福。      ◎「廖老師,我們決定繼續拚,反正我已經走過一次的生死關,我相信這次還是會挺過來的!」自從上次的   腦部手術之後,

張老師的記憶力變得有些混亂,對我的稱呼從本來的「廖醫師」變成「廖老師」,到最後出現了各種稱呼,但不變的是她對生命的堅持。   「啊,廖老師。」在樓梯口碰巧遇到張老師,她拿著購物袋,正一格一格地爬上樓。   儘管張老師行動緩慢,仍然一步一步堅定地朝病房走去,看著她為生命奮鬥的樣子,就覺得自己應該更加努力,才不會愧對於病人給的信任。   ──〈醫生,我願意為人生再拚一次!〉   ◎廖醫師,可不可以請您幫忙救我媽媽……。」女兒話還沒說完,眼淚已經落下。   「醫師,如果需要用什麼藥物,請盡量用!」兒子緊接說話,冷不防就跪了下來。   「你們先別這樣,趙媽媽的癌症治療,我都願意盡全力幫忙,可是也要她

自己願意幫忙自己啊!」我趕快上前攙扶,同時在心中輕輕嘆了一口氣,兒女們好像這時才理解到,自己母親的病情已經嚴重到這個地步。   關於趙媽媽的故事,其實一直縈繞在我的心中,可能是因為前來治療的長輩不少,但大多都有家人陪同前來,當然也有自己一個人,而且還不算少數,令我不免想起這樣孤單又倔強的身影。   ──〈趙媽媽,我們互相幫忙好嗎?〉   ▏術後的天空,幸福仍在   只要有治療就會對病情多一點點的幫助,對所有醫護人員來說,這是最大的心願,所以當遇到不想要治療的病患,我會多花些時間瞭解他們的不願治療的原因,並且適時地調整治療計劃。   ◎「嗨!廖醫師,好久不見!」再次看到她是在重建乳房之後了,

她不再是低著頭,也敢直視對方的眼睛。   「你知道嗎?大家都說我很漂亮,還有女同事會來觀摩觀摩!」她開心地跟我分享。   「那妳呢?妳覺得自己漂亮嗎?」   「嗯!現在的我很漂亮!」小芸毫不猶豫地回答。   當罹患乳癌已經成為既定事實,就試著去接納,勇敢面對,雖然我們不能掌握生命的長短,但可以在有限的生命裡,讓自己活得亮麗、有尊嚴,每天對著鏡子裡的自己說:「我依然是最美麗的!」   ──〈現在的我,很漂亮!〉      ◎「我是查甫人欸,怎麼可能得乳癌?」   「男人也有胸啊,也會得到乳癌。」   「男人也會來做這個檢查嗎?」當男性在等候檢查時,聽到周遭女性的竊竊私語,感受到投以身上的目光,使

得男性在抗病過程中感到難堪,變得更難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甚至諱疾忌醫。   ──〈查甫人,也需要看婦科?〉 本書特色   勇敢的病人 VS. 始終守護的醫師   乳癌暖心醫師的臨床紀實   ⊕乳癌暖心醫師的臨床紀實,囊括初診、檢查、確診、治療到術後追蹤。   ⊕暖心醫師的一路陪伴,讓患者在身體的病痛或是心靈上的創傷,都能得到慰藉。   ⊕收錄【白袍專欄】,帶你深入瞭解一名乳癌醫師的養成、進修與關懷等面向。   ⊕彙整【治療路上,停看聽】衛教專欄,揭露乳癌十大迷思、症狀、治癌新曙光等觀念。   ⊕透過乳癌醫師的眼睛與筆下的文字,看見患者面對疾病的掙扎、害怕,到接納的過程。   ⊕不只寫給女

性,也寫給男性朋友以及家屬們,一起更加認識乳癌,成為健康路上互相扶持的夥伴。 療癒推薦   王智弘│三軍總醫院院長   何景良│三軍總醫院副院長   陳福民│中山醫院董事長   俞志誠│三總前院長、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曾令民│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   許居誠│康寧醫院婦女保健中心主任   黃淑芳│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副理事長   范大陵│佈道家長老   吳雅玲│新思維國際顧問有限公司首席講師   朱俐靜│台灣華語流行音樂歌手

her2乳癌存活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乳癌 專題 - 羅振基臨床腫瘤科醫生

背景:Annie現年52歲,早前發現右胸有硬塊,經檢查後確診患乳癌。Annie已做手術切除腫瘤,醫生表示有可能要做化療、電療或打標靶針。Annie十分擔心。

(一) 化療和電療的程序是怎樣呢?治療效果如何?0:31

(二) 打標靶針是怎樣的治療?一般要打多少針?多久打一次?2:59

(三) Annie聽説在化療期間,胃口會變差和脫髮。患者可怎樣積極面對這些問題?5:15

(四) 完成治療後,還需定期進行檢查和覆診嗎?7:08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查詢醫生資訊:
http://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乳癌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的衝擊與調適之追蹤性研究

為了解決her2乳癌存活率的問題,作者劉智如 這樣論述:

現今乳癌的診斷與治療有所進展,幫助病人存活期延長,也使癌症逐漸轉變成慢性疾病的一類,醫療照護的目標不僅著重存活率的追蹤,還須強調病人與癌症共存的適應及罹癌後的生活品質。癌症疾病具隱晦不明的特性,乳癌患者在各治療階段皆會面臨身心壓力,影響疾病適應與生活品質。 本研究採用質性與量性研究,探討乳癌病人從診斷罹患癌症,經過治療的歷程追蹤了解病人之生活與癌症適應經驗;並分別探討心理健康狀態、害怕癌症復發感受、自我調適對癌症生活品質之中介影響因素及預測因素。研究分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用質性研究,訪談乳癌病人(N=17位)之罹病與治療歷程的生活經驗。第二階段進行縱貫性重複測量,收集北部某醫

學中心門診及住院的乳癌病人,分別於確立診斷為乳癌到治療前(Time 1)、接受治療的第六個月(Time 2)、接受治療第十二個月(Time 3),以結構性問卷收集資料,包括人口學資料、華人健康量表(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12, CHQ-12)、癌症存活者顧慮量表(Assessment of Survivor Concern, ASC)、自我調適量表(Self-Regulation;SR)及乳癌生活品質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Breast Cancer, FACT-B)。 第一階段質性研究結

果,有三個範疇包含六個主題,範疇一掙扎乳癌的命定,包含覺察被傷害和不合理的處境、轉換疾病與生命角色二個主題;範疇二尋找力量渡過治療的苦煉,包含伴隨疾病的生存磨難、產生突破困境能量二個主題;範疇三與癌症銳變共存,包含癌症復發的擔憂、重新理解與聯結二個主題。第二階段縱貫性重複測量,在三個時間點病人數分別為98位、90位、及82位婦女。首先,以多元階層迴歸分析,呈現Time 1的自我調適變項可部分中介心理健康問題對乳癌後生活品質的負面影響,但自我調適變項無法中介降低害怕癌症復發對生活品質影響。再繼續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進行資料分

析,同時分析個人基本資料【病人年齡(M=54.4歲,SD=12.39)、教育程度(49%為專科及以上程度)、就業狀況(53.1%無工作)、婚姻狀況(61.2%已婚)、居住狀況(88.8%與親友同住)、宗教信仰(74.5%有信仰)、經濟狀況(82.7%不須協助)、乳癌家族史、乳癌診斷期別、治療方式】,同時分析三次追蹤時間變項及心理健康、害怕癌症復發、及自我調適變項,以探討乳癌病人癌後生活品質之預測因素。 量性研究結果發現三個時間點均有近五成的乳癌病人有潛在情緒精神障礙,多會出現身體不適、睡眠不好、憂鬱及家庭關係不良等問題。害怕癌症復發呈現有一點擔心癌症復發且隨三時間點有顯著逐漸下降的反應。

罹患乳癌後生活品質隨著三個時間點略有增加,但三時間點並未達顯著差異;其中,社交家庭、功能及情緒的生活品質在Time 2有顯著下降的趨勢。病人心理健康狀態、害怕癌症復發與乳癌後生活品質有顯著的負相關,但自我調適與乳癌後生活品質有顯著正相關。癌後病人生活品質的預測因子為教育程度、診斷期別、治療方式,心理健康及其身體症狀、焦慮及擔心、睡眠狀況、憂鬱及家庭關係不良向度,自我調適及其達到滿意與幸福感構面,以及害怕癌症復發。不同治療時間點對癌後生活品質不具顯著預測力。 由以上質量性結果,反應癌症病人罹癌後之生活品質不具明確的時間階段軌跡,病人承受癌症隱晦不明的疾病特性,乳癌病人在各治療階段皆會面臨身

心壓力,影響疾病適應與生活品質。質量性研究結果可作為臨床照護乳癌病人之參考,提醒專業人員提供醫療照護時,應評估病人面對罹癌壓力所導致心理健康改變,及對疾病歷程之不同的適應經驗,病人在不同治療階段中,均會經驗新的心理壓力而需協助,因此以乳癌病人經驗發展關懷與照護,協助其建立因應疾病治療歷程的自我調適策略,使其調節癌後生活品質與功能。

超越乳癌

為了解決her2乳癌存活率的問題,作者張金堅 這樣論述:

乳癌是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早期發現就能降低生命的危機! 國內權威乳癌專科醫療專家,集30年乳房醫學臨床經驗與見解, 全彩圖解乳癌的診斷、治療、手術、乳房重建、預後生活及運動照護, 讓您速懂乳房組織病變最新治療趨勢,找到個人專屬的安心診療計畫。   乳房,具有哺乳的功能,又是女性魅力所在,象徵著「母愛」與「美感」,千古歌頌,綿延不絕。但美麗的乳房,仍有病痛的時候;在台灣從民國 92 年起,乳癌一直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民國 106 年已有13,965 位新增病例,而且逐年增加,足見乳癌防治已是國人關注焦點。但近年來乳癌相關分子生物學及轉譯醫學的進步,一切都以病人為優先考量,提供前瞻而且

主動式的照護(patient driven proactive care),及至今日,乳癌已是可治之症、整體五年活存率高達 85%。   本書由國內最權威七位乳癌專家(張金堅、郭文宏、黃其晟、葉顯堂、劉峻宇、鍾元強、戴浩志)就其專業,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從乳癌的預防、診療乃至追蹤等各方面,指導病患如何在眾多的乳癌治療方式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就醫提問單」協助病患向醫師表達自己在意的部分,由醫師提供相關醫學實證資料,經醫病雙方討論,依病人需求一起做出最適合需求的醫療決定。   《超越乳癌》除了有基礎的乳房解剖結構介紹、常見的乳房良性、惡性表現,更有全方位描述乳癌的診斷

、最熱門的精準醫療,提供讀者有關乳癌的資訊,帶領讀者「重新」認識乳癌防治的重要,同時也針對如年輕乳癌,肥胖與乳癌的關係等特別議題做專題的討論,也涵蓋讀者關心的術後追蹤及生活飲食必須注意的事項。   本書不只是一本給社會大眾隨手翻閱的衛教書,也可以當作醫護人員治療乳癌入門重要參考著作,相信這本書帶給讀者的不只是最新的知識,更是在面對乳癌威脅時最強而有力的參考指引,如同書名擁有它將能陪您一起《超越乳癌》。   國內第一本完整解析乳癌最新診治照護知識 ˙完整的乳癌個人化精準醫療與照護 ˙圖解乳癌手術種類、檢查及治療流程 ˙整形式乳癌切除手術&全乳房重建手術新概念 ˙最新標靶、免疫療法與PAR

P抑制劑的臨床應用 ˙列表分析乳癌治療用藥、副作用及處置 ˙復健專家指導乳癌手術後的復健運動 ˙癌症治療期及癒後各種症狀的飲食對策 ˙教導義乳、內衣、假髮正確穿戴的生活照護     專文推薦: 陳建仁  中央研究院院士 王英偉  國民健康署署長 曾令民  乳房醫學會理事長   肯定推薦(以姓氏筆劃排序) 李文華 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伯璋 健康保險署署長 侯明鋒 前高醫附設醫院院長 俞志誠 前三軍總醫院院長 柯文哲 台北市市長 陳秀熙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彭汪嘉康 中央研究院院士 黃俊升 台灣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暨主任 黃淑芳 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 潘怡伶 花漾女孩發起人    

癌相關纖維母細胞通過大腸癌細胞中的CXCR4/SDF-1信號增強對放射治療的抗性分析之探討

為了解決her2乳癌存活率的問題,作者孫浚軒 這樣論述:

大腸癌在今年2月由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提供的GLOBOCAN 2020資料中被列為癌症死亡第二大主因,而在台灣,大腸癌發生人數已經連續12年排名第一。大腸癌的死亡率不管在全球或是台灣一直都名列前茅,主要因為手術後的再次復發或術後轉移至其他器官,導致預後很差,造成病人死亡,死亡率上升。本研究著重在於大部分結腸直腸癌患者在經過放射治療後會出現復發或轉移的情況,經發現在大部分的患者中對於近一步的搶救性放療或化學療法具有抗性,然而其潛在機制仍未知。目前已知的是在癌症進展中有關的主要共同介質與癌相關纖維母細胞有加成作用。本研究目標主要是評估導致大腸癌進展的現象,驗證可能導致大腸癌抗放射的分子變化。

CXCR4 (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是一種趨化因子(SDF-1, CXCL12)受體,也是白血球和腫瘤細胞中造成細胞遷移的關鍵介質,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指出血液惡性腫瘤、乳癌、食道癌、頭頸癌、肺癌等CXCR4經纖維母細胞分泌,促進癌細胞生長並遷移。然而CXCR4在放射抗性大腸直腸癌細胞中的角色及其分子機制都尚未被釐清。 我們首先建立長期暴露於高劑量放射並具有放射治療抗性的結腸癌細胞模型,並進一步透過Proliferation assay、Clonogenic formation assay、RT-PCR、Western blot等實驗驗證與癌症促

進有關的特性表達。接下來證明跟腫瘤復發轉型相關的基因蛋白CXCR4是否再經過長期暴露於高劑量放射並具有放射治療抗性會有升高表現進行確認,從RT-PCR、Western blot、IHC等實驗結果可以看到長期放射治療後CXCR4的大量表達。接著探討利用與CAFs共同培養驗證Migration等實驗,目的是證實來自CAFs產生的SDF-1,會與癌細胞表現的CXCR4受體相互誘導,引發細胞遷移現象。結果發現CAFs中CXCR4的表現與在NFs中相比較均有顯著的上升,證實CXCR4對大腸直腸癌的侵襲轉移能力的確有影響。透過利用si-CXCR4及CXCR4/CXCL12拮抗劑Plerixafor (AM

D3100)觀察自分泌及旁分泌作用影響,發現CXCR4可以刺激癌細胞進行上皮-間葉轉型現象並促進侵襲轉移;同時強化癌症幹細胞的特性,進一步分析當癌細胞受到si-CXCR4作用後,本身自分泌作用會降低癌細胞的惡性度;當受到Plerixafor (AMD3100)作用後,旁分泌作用會更顯著降低癌細胞的惡性度。 這些結果表明,放射治療後的殘留癌細胞透過SDF-1/ CXCR4 signal pathway 表現出更高侵襲性的特質。結論是結腸癌細胞在經過放射治療後得以倖存,透過產生CXCR4以及與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的合作增強了其侵略性,導致後續復發或轉移的

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