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永弘(主編)寫的 兒科疫苗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陳嘉新所指導 黃馨頤的 是誰決定我們的疫苗:台灣預防接種專家諮詢體制與政策 (2021),提出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預防接種、專家諮詢、疫苗、邊界工作、會議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江伯倫所指導 蔡君蓉的 Henoch-Sch&;ouml;nlein紫斑症與感染病原體之相關性 (2013),提出因為有 紫斑、感染症、流行病學、病毒感染、腸病毒、流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兒科疫苗學

為了解決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的問題,作者楊永弘(主編) 這樣論述:

側重介紹兒科疫苗,以臨床醫生關注的內容為主,公共衛生和基礎醫學方面的內容為輔。從流行病學(尤其我國的情況)、病原學、臨床方面(診斷和預防)着手,在此基礎上介紹相應疫苗,包括發展史、研究進展、現有疫苗的使用情況和前景、不良反應等。 第1章 兒科與疫苗第2章 疫苗接種的簡要歷史 第1節 祖國醫學有關疫苗的理論與貢獻 第2節 牛痘菌與消滅天花 第3節 疫苗的發展史 第4節 近代新疫苗與聯合疫苗第3章 疫苗免疫預防兒童疾病的成就第4章 疫苗的免疫機制第5章 免疫與群體免疫第6章 疫苗的制備與使用第7章 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種 第1節 特殊人群(免疫缺損和

AIDS患者)的疫苗接種 第2節 特殊人群(慢性腎病患者)的疫苗接種 第3節 其他人群的疫苗接種第8章 未來疫苗的發展方向第9章 疫苗的不良反應 第1節 什麼是疫苗的不良反應 第2節 常見局部反應、全身反應和異常反應 第3節 有爭議的與疫苗有關的不良反應第10章 美國疫苗與擴大計划免疫的現狀第11章 歐洲計划免疫應用程序第12章 亞太地區計划免疫應用程序第13章 我國疫苗應用進展第14章 疫苗的經濟學分析與政策第15章 疫苗安全性第16章 疫苗倫理第17章 兒童結核與卡介苗第18章 白喉與白喉類毒素第19章 兒童破傷風與破傷風類毒素第20章 百日咳

與百日咳疫苗第21章 流感嗜血桿菌疾病與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第22章 肺炎鏈球菌疾病與肺炎鏈球菌疫苗第23章 腦膜炎球菌性疾病與疫苗第24章 炭疽與炭疽疫苗第25章 霍亂與霍亂疫苗第26章 葡萄球菌感染與葡萄球菌疫苗第27章 B族鏈球菌感染與B族鏈球菌疫苗第28章 A族鏈球菌感染與A族鏈球菌疫苗第29章 鼠疫與鼠疫疫苗第30章 傷寒與傷寒疫苗第31章 痢疾與痢疾疫苗第32章 大腸桿菌疾病與疫苗第33章 幽門螺桿菌疾病與疫苗第34章 麻疹與麻疹疫苗第35章 流行性腮腺炎與腮腺炎疫苗第36章 風疹與風疹疫苗 附:先天性風疹綜合征第37章 脊髓灰質炎與脊髓灰質炎疫

苗第38章 乙型肝炎與乙肝疫苗第39章 甲型肝炎與甲肝疫苗第40章 流行性感冒與流感疫苗第41章 流行性乙型腦炎與乙腦疫苗第42章 水痘與水痘疫苗第43章 輪狀病毒疾病與輪狀病毒疫苗第44章 狂犬病與狂犬病疫苗第45章 黃熱病與黃熱病疫苗第46章 單純皰疹病毒疾病與疫苗第47章 艾滋病與人免疫缺陷病毒疫苗第48章 宮頸癌的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第49章 萊姆病疫苗第50章 手足口病與疫苗第51章 巨細胞病毒感染與疫苗第52章 其他小兒呼吸道病毒感染與腺病毒疫苗、合胞病毒疫苗第53章 真菌感染與真菌疫苗第54章 腫瘤與腫瘤疫苗第55章 瘧疾與瘧疾疫苗第56章 其他

寄生蟲疫苗第57章 變態反應性疾病與疫苗附錄1 疫苗相關網址附錄2 國內市場上疫苗公司及產品附錄3 國家衛生和計划生育委員會《擴大國家免疫規划實施方案》

是誰決定我們的疫苗:台灣預防接種專家諮詢體制與政策

為了解決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的問題,作者黃馨頤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Abstract) ii目錄 iii圖目錄 vi表目錄 vii第壹章:緒論 1一、研究動機 1二、問題意識 2三、分析策略與研究方法 4四、文獻回顧 7(一)專家與政府 7(二)專業知識與專家的形成 11(三)科學專家諮詢體制的文化與課責 13(四)小結 19第貳章 預防接種諮詢會的設置 20一、預防接種專家諮詢團體的體制化過程 20(一)預防接種專家諮詢團體的起源 20(二)世界衛生組織預防接種諮詢專家團體的設置 20二、 其他國家之預防接種政策體制

22三、台灣的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23(一)台灣預防接種政策的主責機關與法源 23(二)背景:美援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影響 27(三)台灣ACIP之設置:全球架構中台灣預防接種諮詢體制的時空座標 28第參章 預防接種專家之召集與預防接種的知識內涵 32一、專家之召集 32(一)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與各國專家之召集 32(二)台灣專家諮詢會預防接種小組(ACIP)的召集 33(三)傳染病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名單 33(四)台灣預防接

種專家之專業背景 35二、台灣預防接種政策的知識內涵 36(一)預防接種專業涵蓋的領域 37(二)ACIP政策建議所需的專業領域 37(三)經濟效益的評估 39(四)預防接種知識累積進展與變動快 40(五)預防接種知識的特色:疫苗與藥物的差異 41(六)接種後不良事件與因果關係 42三、 台灣預防接種專家的養成 46(一)醫師養成教育中的預防接種知識 47(二)個人獨有的專業養成經歷 48(三)如何培養未來的疫苗專家:建立專科、創造職涯 51四、小結 52第肆章 集體與個體:預防接種政策與H1N1新流感疫苗爭議

56一、2009 H1N1大流行與新型流感疫苗 56二、劉小弟事件 57(一)劉醫師、政論節目、媒體的質疑 58(二)衛生行政機關的回應 61三、預防接種政策與公共溝通 63四、集體的治理與個體的風險認知 65五、集體與個體利益對抗的世俗補救:預防接種政策與受害救濟制度 67六、台灣ACIP中缺席的互動型專家 69七、小結 70第伍章:台灣預防接種專家會議的在地發展與文化 72一、台灣ACIP的運作形式 72二、委員名單的公開與利益揭露 74(一)委員名單的公開 74(二)委員的利益衝突與揭露 75三、台灣

公費疫苗政策的引入歷程 78四、會議形式的探討與努力 83(一)面向大眾的會議:增加ACIP的透明度 84(二)ACIP會議的決策方式 86(三)增加科學實證與提昇決議品質的努力:引入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機制 87五、台灣ACIP的在地文化 89六、台灣ACIP與預防接種政策的課責 91第陸章 結論 94一、研究發現 94二、研究限制 97三、政策建議 98(一)評估台灣ACIP 98(二)台灣ACIP形式與制度的強化 98(三)引入工作計畫 99四、研究展望 100參考文獻 1

01

Henoch-Sch&;ouml;nlein紫斑症與感染病原體之相關性

為了解決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的問題,作者蔡君蓉 這樣論述:

背景:Henoch-Sch&;ouml;nlein purpura (HSP)又稱為過敏性紫斑症,是兒童最常見之全身性小血管炎,病因尚不明確,先前曾有論文發表因感染、藥物,以及注射疫苗而誘發HSP。HSP之發生有季節性,好發於秋冬與早春,暗示此病可能與某些感染或注射流感疫苗有關。Watanabe T.等人於2009年發表4位日本患者於接受H1N1新流感疫苗後發生HSP的案例報導。Weiss等於美國進行一回溯性研究,並於2010年發表結果於Journal of Rheumatology,研究顯示在某些月份因A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副流感病毒感染的住院率與HSP住院率有顯著相關。台灣目前仍無

探討感染症與HSP相關性之大型研究報告,因此我們擬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結合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傳染病統計資料,探討HSP與病原感染之相關性。方法:從199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11年間之健保資料庫中,依ICD-9-CM碼(287.0)搜尋經專科醫師診斷為HSP,且排除同時有其他風濕病診斷之門診及住院病患,並依美國風濕病學會(ACR)的HSP診斷標準,選擇小於20歲的患者,以SAS 9.1.3 for Windows分析患者之性別、發病年齡、住院期間與疾病預後等資料。台灣小於20歲人口的性別與年齡之流行病學分布,係來自於內政部戶政司的歷年全國人口統計資料。由於無法使用健保資料庫

來分析國內某些特定病原感染的流行病學資料,故我們申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傳染病監測統計資料,包括病毒性疾病檢測資料表與法定傳染病個案通報系統資料庫。實驗室監視通報系統自1999年3月開辦,係全國各級醫療院所檢送疑似病毒性疾病之檢體至該轄區合約實驗室的檢測結果,每筆資料皆包括性別、發病年齡、發病日期、臨床診斷、檢體來源、採檢日期與檢驗結果。法定傳染病則申請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自1999年開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自1999年開始)、流感併發重症(自2000年開始)與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自2007年10月開始),每筆資料皆包括性別、發病年齡、發病日期、通報疾病、確定病名、診斷日期、是

否採檢及是否死亡。上述感染症皆僅分析小於20歲的確定病例。考量實驗室監視通報系統開辦初期資料尚不成熟,故病毒性疾病的分析期間選擇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法定傳染病的分析期間則為該感染症開始列入法定傳染病起至2009年12月,採用卜瓦松自我迴歸傅立葉(PARF)模型,以月為單位進行時間序列分析(time-series analysis),檢定上述病原感染與HSP發病時間之相關性。結果與討論:在1999年至2009年間,有8271位患者在20歲前被診斷為HSP;其中,有4317位(52.2%)住院治療,年發生率為每100,000名小於二十歲的人口中有10.8-14.7例。門診患者中,男女

比為1.01,最常發生於10月至隔年3月間,平均發病年齡為8.2歲。自2006年開始,住院率逐年降低。住院患者中,男女比為1.21。比較先前HSP的回溯性研究,本研究的特點為試驗期間長、所分析之患者年齡範圍乃依據ACR HSP診斷標準,設定為小於20歲、資料來源為我國健保資料庫,包括所有投保患者的門診及住院醫療申報紀錄,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傳染病監測統計資料,係以全國人口為母群體。本研究中HSP患者的流行病學資料與先前楊醫師的研究相較,本研究的門診患者無明顯性別差異、平均發病年齡較高、住院率較高、平均住院天數較短;兩研究重複了1999至2002年的4年期間,當中差異除了反映台灣近10多年來

HSP患者的流行病學變化外,亦可能是因全民健保的普及、收費可親、出生率逐年降低及對兒童健康照護的重視等因素,造成兒童住院率提高及/或住院的疾病嚴重度降低等現象。自1999年3月開始,腺病毒、腸病毒、流感、副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確定病例,皆為男性稍多(55%)。腺病毒、腸病毒、副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患者年齡層較低,95%發生在10歲前,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更是超過九成都在5歲前發生;流感病毒感染在10歲前發生的約佔六成。自1999年3月開始,流感與副流感之病例數逐年上升,可能與我國防疫政策及國內臨床醫師對類流感症候群的警覺性提高有關。腸病毒於2001、2005及2008年有較大規模的流行,與

我國腸病毒71型病毒株發生同一血清型內及不同血清型間的基因重組有關。法定傳染病資料庫中,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與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確定病例,八成在5歲以下;腸病毒併發重症,92.9%發生於5歲前;流感併發重症之平均年齡較大,約六成在10歲前發生,而有16%發生在15-20歲。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之確定病例數自1999年起逐年下降,可能與國內嬰幼兒b型嗜血桿菌疫苗的施打率提高有關。近年來國內嬰幼兒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施打率亦提高許多,但因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自2007年10月才列入我國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故統計至2009年底之確定案例數無明顯變化。流感併發重症在2009年夏秋有一特別高峰,係因

2009年4月H1N1新型流感疫情爆發。自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間,感染腺病毒及副流感病毒與HSP的發病時間呈正相關,達統計顯著 (p值分別為0.0205及0.0446);而法定傳染病個案通報系統資料庫中,自各感染症開始監測起至2009年12月間,腸病毒併發重症及流感併發重症與HSP的發病時間呈顯著正相關,p值分別為0.0001及0.0067。據我們所知,目前僅有一例由Meadow等發表的腺病毒感染引發過敏性紫斑症腎炎的個案報告;一例由Lee等發表感染A型流感病毒後出現全身性小血管炎且經皮膚切片確定為白血球破碎性血管炎的個案報告;Costa等報告一案例為克沙奇病毒B1後出現白血球破碎

性血管炎;Chia等發表一篇感染伊科病毒第七型後發生白血球破碎性血管炎的個案報告。已知H1N1新型流感的嚴重個案,其早期的免疫反應為活化Th1及Th17產生細胞激素,這些細胞激素會參與發炎與自體免疫反應而可能會誘發血管炎。另,推測在腸病毒血症時,病毒或病毒-抗體複合物會與血管內皮細胞上的CD55結合,使CD55減少,故抗腸病毒抗體與血管內皮細胞結合所誘發的補體系統會過度活化,因而產生白血球破碎性血管炎的臨床表徵。結論:我們的研究為第一篇探討特定病原感染與HSP發病時間相關性的大型臨床研究,顯示感染腺病毒、副流感病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及流感併發重症與HSP的發病時間呈顯著正相關。雖然非前瞻性試

驗,無法證實其直接相關性,但我們的試驗期間長、分析患者多,故研究結果可提供未來擬探討過敏性紫斑症病因之臨床試驗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