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 InBody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長庚科技大學 林口校區護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嘉玲所指導 蘇惠晨的 第二型糖尿病病患身體組成與血糖控制之相關因素探討-病歷回溯法 (2021),提出SMI InBody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第二型糖尿病、身體組成、血糖控制、回溯性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輔英科技大學 保健營養系碩士班 陳冠如所指導 劉靜利的 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肌少症影響因子之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肌少症、身體功能、慢性腎臟病、糖尿病、骨骼肌質量指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SMI InBody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MI InBody,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第二型糖尿病病患身體組成與血糖控制之相關因素探討-病歷回溯法

為了解決SMI InBody的問題,作者蘇惠晨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台灣糖尿病盛行率已經超過230萬人(9.82%),依年齡增加而罹病率也隨之增加;且為台灣2018年十大死因中佔第五名,2019因糖尿就醫人數達166.5萬人,費用約337.09億元,顯示T2DM的相關治療及照護相對醫療成本帶來沉重負擔。本研究目的為:(1)了解T2DM病患社會人口學、健康狀態、用藥情況、實驗室檢驗及身體組成與血糖控制分佈。(2)分析T2DM病患社會人口學、健康狀態、用藥情況、實驗室檢驗及身體組成與血糖控制相關性。(3)了解身體組成與血糖控制變化趨勢。研究方法:採病歷回溯法。收案場所為北部地區某糖尿病專科診所,收案對象為於2018年1月26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

就診之病患,且年齡大於20歲(含)以上,接受2次以上身體組成檢測及實驗室檢驗之T2DM病患,排除無法測量身體組成者及相關變項遺漏者。研究統計包含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係數。研究結果:1.本研究總計收案人數為744人,以女性(52.7%)居多,平均年齡64.1 (12.6)歲,平均病齡12.2(8.2)年,發病年齡為51.9(11.3)歲;女性血糖控制情形較男性差;年齡較輕、病齡較長與發病年齡較小者血糖控制情形顯著較差。2.血糖控制不佳者有較高的LDL、TG、Microalbuminuria及TG/HDL ratio及較低的HDL。3.在BMI正常的群體中發現,

WHR、PBF、VFA異常比率偏高。4.肌肉組織相關指標(FFM、SMI、ASM) 男性顯著高於女性;脂肪組織(PBF、BFM 、VFA)相關指標女性顯著高於男性;血糖控制不佳者有較高BMI、WHR、PBF、BFM、VFA。5.隨著年齡、病齡增加,肌肉與脂肪組織都呈現減少情形。結論:本研究建議正常體位的糖尿病患者,應定期評估身體組成中脂肪量及肌肉組織,因本研究發現在正常體位的個案,其身體脂肪量異常比例偏高,不利於血糖控制,在糖尿病照護上,除了應用常見的BMI、WHR作為肥胖判定指標外,若配合身體組成評估將可避免低估脂肪性肥胖的盛行率;其次,T2DM有年輕化的情形,應盡早對年輕族群進行篩檢及相關

介入措施;再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異常血脂比例偏高,容易增加合併症產生,應定期評估及處置;最後,臨床實務工作者必須警覺糖尿病患者在漫長血糖控制中,可能因為過度控制飲食,導致減少脂肪時同時也減少肌肉,特別罹病時間越久患者,越容易成為肌少症的高危險群。本研究發結果將提供臨床醫護人員照護T2DM病患參考依據。關鍵字:第二型糖尿病、身體組成、血糖控制、回溯性研究

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肌少症影響因子之探討

為了解決SMI InBody的問題,作者劉靜利 這樣論述:

糖尿病人數預計在2030年達到5.78億,約有50%透析患者是因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腎功能損害,台灣洗腎人口已達8.2萬人,在健保支出佔總支出8.7-9.2%,同時也是全球公衛問題。而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比非CKD患者有更高的肌少症風險,但有關肌少症在糖尿病合併腎病的研究資料很少,故本研究採橫斷面病例研究法,在2018/01/01~ 2019/12/31間,收集121名DM合併CKD患者的病歷資料,以2019年AWGS肌少症診斷標準,研究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盛行率以及相關影響因子。結果顯示糖尿病個案肌少症盛行率14.9%,低LBM(lean bo

dy mass)有87.6%,無肌少者與肌少者在年齡(68.8±8.2 vs 77.2±4.9歲)、體重(69.2±11.3 vs 57.9±9.4公斤)、BMI(body mass index)(28±4.2 vs 24.4±3.3)、使用拐杖比例(2.9 vs 22.2%)、血清Alb(4.4±0.3 vs 4.1±0.4mg/dl)、HDL(53.0±14.0 vs 61.1±16.5mg/dl)、胰島素注射比例(44.2 vs 11.1%)、右小腿圍(35.8±3.9 vs 33.0±3.1公分)、握力(24±7.3 vs 19.0±5.1公斤)以及醣類攝取(12.8±1.7 vs 1

3.7±1.9 g/100kcal),均有顯著差異。研究對象的年齡趨勢分析,發現在體重(p trend=.043)、e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p trend=.004)、SMI(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p trend=.001)、SARCF(strength, assistance in walking, rising from a chair, climbing stairs, falls)評分(p trend=.034)、握力(p trend=.008)均與年齡有趨勢上顯著

。SMI偏相關分析在調整年齡、性別、罹病年、合併症指數、BMI、腰圍後,結果顯示PAL(Percent appendicular Lean Mass)、HDL、SARCF評分、握力均與SMI顯著相關。多元回歸預測模式發現體重、腰圍、性別、年齡、身高、握力、SARCF評分是SMI的重要預測因子(R2=.937;adj R2=.929;F=117.002)。同時發現體重、腰圍、性別、身高、握力是PAL的重要預測因子(R2=.912;adj R2=.904;F=118.212)。結論:糖尿病患者應維持良好體重、腰圍,避免體重流失,持續訓練肌肉力量,可以減少肌少症或低LBM發生與預防其惡化,故建議高齡

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臨床照護上需定期追蹤病患體重變化,留意足夠整體熱量攝取,同時應強化CKD老人四肢與核心阻力運動衛教,幫助肌肉量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