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牙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馬偕牙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靜芸寫的 不老的挑戰:創造理想的老後 和李學禹的 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醫事機構代碼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路查詢也說明:醫事機構名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 皮膚科、神經科、精神科、復健科、整形外科、急診醫學科、牙科、齒顎矯正科、兒童牙科、口腔顎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寶瓶文化 和方舟文化所出版 。

長榮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秦兆瑋所指導 林宜蓁的 乳癌篩檢服務接觸對受檢婦女服務價值及行為意圖之影響—以實體環境為調節變項 (2021),提出馬偕牙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服務接觸、服務價值、實體環境、行為意圖、乳房攝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模具工程系 王心德所指導 陳榆涵的 無線手持式低流量牙周沖洗裝置之開發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牙周沖洗裝置的重點而找出了 馬偕牙科的解答。

最後網站黃承翔醫師- 一般外科 - 臺安醫院則補充:馬偕 紀念醫院住院醫師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專長. 肝膽腸胃外科乳房疾病及乳房外科腹腔鏡手術全身表淺部位之腫瘤一般外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馬偕牙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老的挑戰:創造理想的老後

為了解決馬偕牙科的問題,作者林靜芸 這樣論述:

用「減法」過生活, 創造超脫年歲的樂活自在。 【林靜芸醫師:「無齡的人,無論多老,都不叫做老。」】   ◆◆◆   相信自己、訓練自己,保有生活熱忱,   發揮能力、奉獻經驗,擁有社會尊嚴。   老不老,不是別人怎麼看,而是自己的選擇!   ◆◆◆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八十多歲,「不健康餘命」卻超過八年!   ❙減少病痛、減少煩憂、減少破壞……   ❙「減少遺憾」就是最好的養生。   邁入七十歲的林靜芸,人生字典沒有「退休」一詞。她身體硬朗,熱愛工作,心靈開闊,熱情生活。身為台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她堅持的信念是:   →「做自己擅長的事,隨時挑戰自己,不必是別人眼中的『我』。」

  年輕時幫六十歲的病人整形,被資深醫師質疑為何幫老人整容。但如今,還有九十五歲的患者上門求診。到底多老,叫做老?她的見解鏗鏘有力:   →「如果說人生像場球賽,年齡不過是球衣的背號!」   兒女出色又孝順,令人稱羨。不過,她與先生活得獨立,不依賴孩子。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的生存智慧:   →「最該照顧你的人,是你自己。只有自己不會離開自己,自己照顧自己是最有效率的照護。」   「養生,是為了活得長、老得慢、病得輕、死得快」。結合令人感同身受的小故事,融入醫學觀察與反思,林靜芸醫師更以自身為例,實踐養生,創造新生。   不管幾歲,不但都要保有健康,還有對愛的渴望、美的追求、成長的需要!

本書特色   ◎青春樂活的6大心法:   1.人生猶如馬拉松,任何年齡都能一圓夢想,任何年齡都可以挑戰自己。   2.專注、熱情地活在當下,經營自己的舞台,激發成就感,生活有動力。   3.健康是「減法」,「減少破壞」就是最好的養生。   4.微小的改變,只會有微小的不便,但日積月累就能帶來關鍵性的好處。   5.老來打扮是「為自己」。打扮後,不用別人誇,我們自己就整天心情好。   6.人生要不要快樂,是自己的決定! 極致推薦   ◆摘自本書推薦序〈極致醫師的生活哲學〉(林之晨◎兒子‧台灣大哥大總經理/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   她一輩子認真生活,努力讓每天都有收穫。為

了把工作做好、把人生活得精采,她努力不懈,要克服自己的缺點,證明人定勝天。   這就是林靜芸醫師。   這本書,可以說是她的學習筆記,很高興她能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讀完後,都能找到許多繼續進步的動力。   ◆張忠謀、張淑芬伉儷◎携手推薦   ◆活力推薦◎丁菱娟(影響力學院創辦人)、林經甫(時尚老人Dr. Lin)、施昇輝(暢銷作家/樂活大叔)、高愛倫(自由作家)、張清芳(歌壇天后)、彭菊仙(親子作家)、譚艾珍(資深藝人)、蘭萱(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林靜芸醫師   【台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整形醫療權威】   她是台灣第一位女

外科醫師,有「整形教母」之稱,是全台公認的整形外科權威。   她與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醫師結褵多年。丈夫身體力行「妻子的美麗是先生的責任」。她則從醫學專業出發,在生活中由內而外,具體實踐一套「天天年輕」的養生主張,持續在「元氣網」、《自由時報》等媒體撰寫專欄,並出版長銷著作《不老的幸福》。   從自我成長、醫美專業等層面,她分享不管幾十歲,都要追美、追愛、追健康的獨特觀點,激勵熟年讀者創造「無齡生活」,享受理想的後青春,成為熟齡族優雅養生的師法對象。   現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台大醫院整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並擔任中華民國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   民國七十一

年,獲頒「十大傑出女青年」。曾任馬偕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醫師、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整形外科醫師、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推薦序】極致醫師的生活哲學  009 文◎林之晨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App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 1 挑戰自己 最該照顧你的人,是你自己  020 我七十歲,我正在挑戰自己  024 無齡的人,無論多老,都不叫做老  029 超級老人的活力祕訣──挑戰自己的極限  034 什麼時候「結束營業」?  038 經營自己的生命舞台  042 打扮,是為了自己  048 積極動起來,職場不顯老  052 危機或轉機,是自己的選擇  056 斷捨離,學億萬富豪「裝窮」 

060 2要愛,也被愛 看場電影吧,熟年不孤單  066 你今天「擁抱」了嗎?  070 戀愛有益健康  074 老伴,你還愛我嗎?  078 讓我們手牽手,一起變老  083 老了,一樣可以享受性生活  087 野獸伴侶變王子,一半靠養成  092 打破關係盲點,夫妻一起做家務  095 一起吃飯,幸福其實很簡單  099 「孝」、「順」,是表達對父母的愛  103 有了「雲端公媽」,不用擔心以後沒人拜  107 婆婆是最重要的客戶  111 創造美麗回憶,陪伴父母老去  115 3 安然健康 每個人都應該準備一份給醫院的「自傳」  120 生病的人,尤其不應該悲觀  125 保暖、保

濕、防嗆,提防肺炎危機  130 幾歲應該開始運動?  134 晚上運動,改善高血脂更有效  138 關於健康,你是搞建設,還是搞破壞?  142 你的病痛無法醫治嗎?試試運動吧  146 腦力、骨本和肌肉,健康存摺三關鍵  150 如何變得更健康?──醫師的建言  155 體檢不及格,怎麼辦?  160 長程久坐,穿「彈性襪」防靜脈血栓  164 骨質疏鬆,讓身型和臉型「走鐘」  167 老年醫學專家建議,年紀大了「要吃肉」  170 我的高膽固醇  174 腸道菌沒被餵飽,會吃我們的腸壁  178 每天一點小改變,放過被壓榨的身體  182 你知道怎麼正確地呼吸嗎?  186 給「五十後」

的減重六建議  190 女人如何可以不顯老?  195 4 繼續愛美 掉髮,如何修飾?  200 拉肚皮手術,身材改善,讓自己滿意!  205 隆乳,「自己高興就好」的觀念正盛行  209 眼袋手術也要「客製化」  214 你希望正面、還是側面年輕呢?  219 臉部要抗老,愈早開始保養,愈好  222 保養皮膚,避免過度清洗  227 抬眉、鼓臉、舔下巴,抗老動動臉  230 臉頰鬆弛,其實是脖子老化  233 為什麼年齡相同,有人臉部緊實,有人卻鬆弛?  237 我這把年紀,可以「微整」嗎?  242 微整前,先控制血壓與凝血功能  248 熟齡整臉,「表情協調」最重要  251 推

薦序 極致醫師的生活哲學 林之晨   前陣子陪太太看了韓劇《機智醫生生活》,愈看愈覺得劇中角色很熟悉。後來才意識到,原來從小帶我長大的外科醫師外公、本書作者──我的外科醫師媽媽,以及我的外科醫師爸爸、妹妹、大舅、內科醫師妹夫、牙科醫師小舅,都與劇中角色有很類似的人生哲學。   他們都已是各自領域的頂尖醫師,但仍勤奮不懈,每天持續精進自己的醫學知識與技術。醫學之外,他們不僅都有各自的興趣,而且連興趣的追求也非常極致。   我的外公自學德文、法文,學到可以用它們來寫日記。他天天練一個小時高爾夫球,練到「單差點」等級。   我的父親轉任管理職後,每晚捧著彼得.杜拉克等人的管理著作研習,全心

當一個優秀的醫院CEO;也因此,史無前例地擔任了台大、榮總、亞東三所醫學中心院長,且在任內都有卓越貢獻。   我的妹妹喜歡美食,常常在網路上發表評論,連餐廳都會主動邀她上門。   我的小舅透過蒐集清代、日治、光復初期的寶島文物、文獻,研究台灣歷史,也變成權威,還捐贈數千件珍藏給新成立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我的媽媽也是這樣生活的極致醫師。   老天很公平,生給她一個非常會念書的頭腦,而生活上就有點慢半拍,性格上也有點活在自己的世界。但為了把工作做好、把人生活得精采,她一輩子努力不懈,要克服自己的缺點,證明人定勝天。   她先天扁平足,也沒有很好的體育細胞,加上長期低頭開刀,脊椎受

到不少傷害。但為了要健康,幾十年來,她堅持運動,每天都在滑步機上走一個小時,身體、身材都完全沒有七十歲的樣子。   他們那年代的醫師,還是很喜歡打高爾夫球,且常常小賭怡情。她是第一位女外科醫師,所以球友都是身材更高大、體育細胞更好的男醫師。媽媽不認輸,就每個禮拜下場三次。雖然姿勢不標準到近乎古怪,但練出極度穩定的球質,常常讓一堆同場競技的男醫師輸得又氣又好笑。   她不太會開車,也不太會用科技產品,但坐過幾次我的特斯拉之後,就要求我幫她也弄一部。她必須要學新東西,不能被世界淘汰。車子給她後,經常因為使用不善,發生問題。我問她,要不要換回她習慣的Lexus。她說不要,她終究會克服這個困難。

  這就是林靜芸醫師。   她一輩子認真生活,努力讓每天都有收穫。這本書,可以說是她的學習筆記,很高興她能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讀完後,都能找到許多繼續進步的動力。 〈我七十歲,我正在挑戰自己〉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講一位女性挑戰年齡限制的故事。主角是美國的林賽女士,她從十五歲開始跑馬拉松,目標是進入奧運國家代表隊,但是多次被淘汰。跑到三十歲後,身旁的人認為她沒希望,她也接受了,也就淡忘了自己的潛力。 紐約馬拉松已有四十年的歷史,冠軍一直是男性。二○一七年,首次由三十六歲的弗拉納根女士奪冠。她在領獎時,鼓勵身旁的女性跑者,「下次換你們了。」 果然,二○一九年,三十四歲的黛絲女士在波

士頓馬拉松,打破自一九八五年以來的紀錄,成為第一位女性冠軍。這次輪到黛絲女士領獎時,不忘鼓勵身邊的女性跑者,「努力接棒。」 美國的奧運馬拉松國家代表隊沒有性別和年齡限制,只要求成績少於兩小時四十五分。林賽女士受到激勵,結合志同道合的馬拉松跑者,重新開始訓練。她坦言過程很痛苦,還需調整對年齡的認知,要說服自己相信自己的潛能,勇敢挑戰自己。 三十六歲時,林賽女士跑出超過自己以往的成績,獲選為美國奧運馬拉松國家隊的代表。 ● 我沒有跑馬拉松,但是,林賽女士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我們對年齡有固定的制式印象。例如我年輕時,看老醫師手抖無法對準目標、有老花無法拆線,便認定上了年紀的人無法做好外科醫師,

早早就規劃要在五十歲時退休,還選了席琳.迪翁的歌作為告別曲。 可是,隨著我的年紀一年年增長,習慣了多焦眼鏡,看遠和看近都沒有問題;身體健康,動作靈活,手部穩定。加上外科是我的最愛,至今,我仍持續工作。 可能是我七十歲了,最近常有病人打電話來詢問:「林醫師退休了嗎?」問的人太多,讓我上班常感覺心虛。 不過,看了林賽女士的故事,我的感想是:人生猶如馬拉松,任何年齡都能圓自己的夢想。如果能夠超越自己,就值得留在跑道上。 依據這篇文章,有的女性是生了四個小孩後,才開始進行馬拉松訓練,也能達到國家隊的標準。 年輕,不是馬拉松的必要條件。年齡,當然不是完成夢想的束縛。任何年齡都可以挑戰自己,而挑戰自己,有

很多方法。 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的首席執行長斯泰夫中風後,昏迷數天才清醒,卻留下失智的後遺症,走出自家會迷失方向,無法回家。更糟的是失語,說話顛三倒四、詞不達意,甚至胡言亂語。他勉強復職,終究被解僱。

馬偕牙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介紹
     #羅慧夫長假雙紀錄片介紹

  這集邀請到基金會 #王金英執行長 專訪,談長假雙紀錄片的製作源起,還有羅醫師26年前為何會成立顱顏基金會?目前基金會的運作狀況和服務項目,他們目前正在推廣的「助300位貧困顱顏患者安心上學」公益活動也請大家一起支持。

(以下為08/23新聞稿)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於8月23日(日)下午兩點假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辦羅慧夫醫師雙紀錄片放映會,會中放映記錄羅慧夫醫師1959~1999在台行醫四十年的《長假》紀錄片,及2013年羅慧夫醫師最後一次回台拍攝的《長假過後》紀錄片。羅醫師的學生、部屬、患者暨家屬、朋友,醫療、社會福利及教育等各行業共計200多人齊聚觀賞,大家一起感動回顧曾經與羅醫師共事相處的時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黃達夫院長、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等人也親臨現場觀片並上台致詞。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董事長黃烱興表示:在資訊爆炸,價值觀混亂的現代社會,羅慧夫醫師一生秉持「榮神益人」的使命,奉行「視病如親」,盡自己所能的幫助他人,對台灣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這樣的典範更難能可貴,值得推崇!

《長假》記錄羅慧夫醫師在台行醫四十年貢獻:

  羅慧夫醫師的兒子引述馬克吐溫:「你的職業應該成為你的假期」,來形容爸媽40年在台灣的服務就如同是他們人生中的長假,基金會為其拍攝的紀錄片也以此命名。本紀錄片藉由大量的舊照片、現場記錄、人物訪談等完整呈現一個外國醫師如何如克服困難,融入台灣社會,進而成功的改革醫療體制,例如杜絕紅包文化,建立專科醫師制度……等,同時也見證台灣醫療的發展軌跡。
  1959年羅慧夫(M. Samuel Noordhoff, M.D.)以醫療宣教士身分從美國舉家來到台灣,於馬偕醫院擔任院長,他以患者需求為出發點的理念催生出燙傷中心、加護病房、自殺防治中心等一時創舉,他為患者的付出連帶也促進台灣醫療發展。
  1976年羅慧夫醫師轉任長庚醫院,擔任兩年創院院長,卸下院長職務後於整形外科專心醫治患者、培訓年輕醫生,他在整形外科主任任內,創設台灣第一個整合顱顏外科、顱顏牙科、語言治療、心理輔導及社工的「唇顎裂暨顱顏醫療中心」,關懷患者的生理與心理,落實全人醫療。長庚醫院顱顏齒顎矯正科醫師,同時也是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董事長黃烱興表示:「長庚醫院顱顏中心的成立,是因為有羅慧夫醫師擔任領導人,沒有自己的本位主義,處處為病人的利益著想,才有辦法整合」。而現今台灣顱顏醫療水準深獲國際肯定,羅慧夫醫師功不可沒!
  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說:「台灣有整型外科的訓練制度,雖然非羅慧夫醫師一人造就,但他的貢獻最大。」羅慧夫醫師除了致力推動顱顏醫療發展,更選派學生出國學習顯微重建、泌尿生殖重建、乳房重建等當時台灣缺乏的整形外科專業,並陸續成立顯微中心及美容中心,使台灣的整形外科更加完備。
  1989年羅慧夫用他的積蓄成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醫療團隊負責治癒患者生理的裂痕,基金會負責治癒患者心理的傷痕。另外,在羅慧夫醫師「培訓海外醫療人才,給他魚吃,也教他釣魚」的理念下,1998年醫療團隊及基金會合作開展海外醫療合作計畫,透過義診、技術傳承及輔導成立顱顏中心等方式,幫助東南亞等醫療相對落後國家也能治療自己國家的顱顏患者,這項送愛到海外的工作仍持續到今天。

《長假過後》傳承羅慧夫醫師的精神:

  羅慧夫醫師1999年返回美國,即使退休他仍心繫台灣的醫療團隊及基金會,每年堅持飛回台灣探視學生和過往的工作夥伴。2013年的訪台行程,羅慧夫醫師發表演說、與老朋友相見,是他最後一次回台。
  羅慧夫醫師因健康因素不便再搭長途飛機來台,但他一手創辦的顱顏中心及基金會仍延續羅慧夫醫師對患者的關懷,在台灣及醫療相對落後國家繼續照顧先天顱顏缺陷患者。長庚醫院顱顏中心陳國鼎主任也是羅慧夫醫師的學生,他在紀錄片中受訪時說:「老師(羅慧夫)當初帶給我們這麼多,如今長庚有現在的成就,我們要把握時間繼續再推上層樓,不但是造福台灣的患者,更要為我們下一輩的年輕醫生鋪路。」
影像傳遞正面能量 樹立有意義人生價值觀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表示,辦理羅慧夫醫師紀錄片放映會是希望藉由影像的感染力,傳達羅慧夫醫師的精神,尤其現今台灣醫療亂象:例如醫院面臨「五大皆空」、醫師追逐高利潤的醫美行業、人力失衡、醫病糾紛頻傳等….問題,基金會希望透過羅慧夫醫師紀錄片喚起醫護人員從醫的初衷,同時也希望引導年輕學子樹立有意義的人生價值觀。

乳癌篩檢服務接觸對受檢婦女服務價值及行為意圖之影響—以實體環境為調節變項

為了解決馬偕牙科的問題,作者林宜蓁 這樣論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所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數據,女性乳癌已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國民健康署自2004年推動癌症防治,全國各縣市醫院及乳癌巡迴車配合政策,極力推動乳癌篩檢,但成效不彰,這是醫療業需要省思的問題,除了受檢者本身的因素外,是否有其他影響因素。故本研究欲探討服務接觸、服務價值與行為意圖之關係、服務價值於服務接觸與行為意圖之中介關係以及實體環境在服務接觸與服務價值、服務接觸與行為意圖、服務價值與行為意圖間的調節關係。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乳房攝影室及該醫院合作之乳房攝影巡迴車之受檢者,並以配額抽樣,發放266份問卷,回收有效

問卷258份,有效回收率97.0%。本研究將以 SPSS 26.0 與 AMOS 23.0 作為分析工具,針對本研究各構面進行因素分析與信效度分析,並運用迴歸分析驗證本研究假設。研究結果顯示,在直接效果上,當檢查人員提供的服務接觸越好,受檢者感受的服務價值感受較佳;當醫療人員給予的服務接觸越好、受檢者感受到的服務價值越高,對受檢者的行為意圖會有正向影響。在中介效果發現,醫療人員正向之服務接觸會讓受檢者知覺正向的服務價值,並進一步提高受檢者的乳房攝影檢查行為意圖。在調節效果則驗證,實體環境將會增強服務接觸與服務價值的間的正向關係。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在理論上,探討服務接觸時,可以將受檢者的

情緒變化及忠誠度加入變項,藉此應可更充實研究的完整性;實務上;醫療產業重視其醫病間良好的服務互動關係及就醫的環境設施,可以增加病人對檢查的服務價值,未來研究亦可將此模式應用於其他類別的檢查,探討其影響效果。

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

為了解決馬偕牙科的問題,作者李學禹 這樣論述:

胖﹅累﹅病﹅醜﹅十大惡疾全和「睡不好」有關 你的睡眠品質,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跟著本書評量╳診斷╳治療╳預防╳鍛鍊 每天早晨醒來都能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心情美美迎接每一天     「你的睡眠品質及格嗎?」   「你的血氧濃度達標嗎?」   「你知道自己的呼吸道有堵塞嗎?」   「你知道自己會打鼾﹅半夜呼吸會突然中止嗎?」   「假日補眠起床後,依然感到全身疲憊嗎?」     睡眠間的「沉默缺氧」是全身疾病的源頭     ●發炎體質 ●半夜頻尿 ●頑抗型糖尿病 ●難控制的高血壓 ●慢性阻塞性肺病 ●失智 ●咽喉胃酸逆流   九成以上的人對打鼾缺氧﹅呼吸中止等睡眠障礙問題無病識感!   瞭

解自己的呼吸道情況,戰勝睡眠缺氧,治好睡眠障礙   身上許多慢性病也會跟著好轉﹅甚至消失,讓全身健康一起變好!     睡眠是人類生理機能得以正常運作的重要過程,它掌管著人體新陳代謝中所需要的休息、補充與再出發。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全台將近500萬人有睡眠困擾;換算下來,國人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有睡眠障礙,打鼾、睡眠呼吸中止、不易入睡等問題,會造成睡眠過程中呼吸經常中斷、身體間斷性缺氧,睡眠中人體應該進行的自我修復機制受到影響,會逐漸形成發炎體質,導致全身器官無法正常運作,進而百病叢生。     本書作者行醫三十年醫學實證心血集成,全齡關注,全身守護,為病患不斷追求精準診斷與臨床技術

突破,名列世界前2%頂尖科學家,首創「混合手術」在一次手術中同時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及其他共病,如肥胖縮胃等,改變當代睡眠手術模式,媒體報導評為「台灣之光」!「整體治療」則是強調以人為本,量身訂做個人治療方案,指導民眾作好生理時鐘的調整、經鼻呼吸、口咽肌肉訓練、睡姿療法與體重控制等這些自我健康管理。對於鼾聲診斷系統精準度的研發亦不遺餘力,學理與技術並進。並提供最新治療技術資訊給讀者,最重要的是從「呼吸道阻塞」這種人體最大病根著手治療,不只能消除擾人的鼾聲,更能同時改善全身九成疾病,各種睡眠障礙﹅慢性病都能跟著好轉。     本書最新醫療資訊完整詳實,速查即懂,內容包含:自我睡眠狀況評量、常被一般

人忽略的鼾症病理解說﹅居家睡眠﹅醫院睡眠檢查﹅免開刀保守治療﹅智慧型止鼾輔具﹅先進微創手術﹅呼吸障礙預防與復健法,皆可依個人症狀與治療情況做最佳配套選擇,發揮最高醫療效力。   本書特色     1.最新﹅最專業止鼾科普知識,臨床證據醫學,內容值得信賴   睡眠醫學界權威專家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案例﹅表格﹅插畫,向普羅大眾解說最新止鼾健康觀念。身為業界首屈一指的權威,作者對於健康知識的考究無庸置疑,內容值得信賴,除了專家建言更有個人詮釋視角,為同類作品中最有觀點﹅出類拔萃之作。遠離打鼾,順暢呼吸﹅消除疲勞就看這一本!     2. 喚醒國人對打鼾的病識感,作者一生懸命,提高台灣睡眠呼吸治療之世界

成就   作者戮力擴展睡眠醫學在台灣之發展,以治療睡眠呼吸障礙病患為終生志業,可說是此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意見領袖。     3. 提倡睡眠檢測,以最新科技解決民眾睡眠障礙   論文發表﹅新書出版﹅媒體專訪,忙碌的外科手術﹅教學之外,作者透過各種管道,推廣居家睡眠檢測與智慧睡眠科技,助廣大民眾一夜好眠。   醫界專家撰文推薦     王瑞慧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     李飛鵬 / 台北醫學大學 副校長   陳昱瑞 / 長庚醫療決策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陳時中 / 衛福部部長    程文俊 / 長庚醫療決策委員會主委、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社會賢達盛情推薦     王慰祖 / 「醫藥新聞

週刊」社長   杜書伍 / 聯強集團總裁   洪素卿 / 知名醫藥記者、「今健康」總經理   高文音 / 年代新聞台「聚焦2.0」主持人   陳瑞憲 / 知名建築設計師   楊紀華 / 鼎泰豐董事長   游錫堃 / 立法院院長   楊育正 / 前馬偕醫院院長   鄭凱云 / 「TVBS健康2.0」主持人   賴清德 / 中華民國副總統     (以上按姓名首字筆畫排列)

無線手持式低流量牙周沖洗裝置之開發研究

為了解決馬偕牙科的問題,作者陳榆涵 這樣論述:

經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成年人罹患牙周病的盛行率達到80.48%,且更有47%患者有嚴重的牙周病問題,因中重度牙周病所造成的牙周囊袋,使用牙刷也難以完整清潔,且若一直不清除牙周囊袋內的細菌,會使牙周病更加惡化,進而導致牙齒鬆動、咀嚼無力等問題發生,嚴重者則導致牙齒脫落等不可逆之狀況發生,故本研究開發一可攜式低流量牙周囊袋清潔消毒裝置,配合藥劑慢速清洗牙周囊袋,可望達到殺菌清潔之成果。在外型設計上,以市面上之高速沖牙機和手動按壓式洗牙機為參考,陸續設計出三種版本之原型機,並透過ANSYS模擬分析沖牙機中關鍵零部件的應力和應變等狀況,搭配DFMA及DMAIC法加以優化設計;藉由光固化成形機及FDM

3D列印機製作部分零件,在搭配組合市售之微型幫浦、充電版、充電電池和矽膠軟管等零件作連接,實際製作出原型機,最後並與牙醫診所合作測試,透過實際操作與使用測試問題反饋,再加以改良設計出最終可試量產之第三版原型機,出水量可控制於20~25ml此區間,符合所設定之出水量要求,重量也從第一版的空機淨重256g改良至第三版的空機淨重91g,總長度則從300mm改良至190mm,達到可攜帶之功能,患者在家即可使用此裝置,達到清潔牙周囊袋之用途,對於協助治療牙周病有更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