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轉院制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醫院轉院制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寫的 醫病大和解: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之教育手冊(三版) 和飯野三紀子的 不辭職也沒關係:如何兼顧照護與工作的指南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分級醫療 - 醫聖診療系統也說明:四、 為了紓解醫院擁擠情形,健保署推動雙向轉診制度, ... 二、 經轉診至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門診部分負擔調降40 ... 診,即可依規定進行轉診,轉院治療。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舟文化 和書泉所出版 。

中華科技大學 健康科技研究所在職專班 黃秀如所指導 潘品伃的 遠距醫療對偏鄉原住民健康促進分析 (2021),提出醫院轉院制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遠距醫療、原住民、偏鄉、顯著性。

而第二篇論文明道大學 企業高階管理碩士班 卓大順所指導 許謹如的 提升醫療服務品質之策略研究-個案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服務品質落差、病患滿意度、重要性-績效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醫院轉院制度的解答。

最後網站轉診服務 - 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則補充:為了讓各層級的醫療院所,能提供民眾最適切的服務,全民健康保險推動轉診制度,希望民眾在生病時,能先前往基層診所就醫,由 ... a3病患轉院前,轉診中心至急診室交班.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醫院轉院制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病大和解: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之教育手冊(三版)

為了解決醫院轉院制度的問題,作者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 這樣論述:

  ◆重建醫病和諧‧100%同理溝通   在台灣,平均每天有一名醫師被告   醫療糾紛每三年增加一倍   西醫執業生涯中遇到醫糾的機率甚至高達44%!   究竟是病人多「奧客」?還是「傲醫」難溝通?   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醫糾暴力與官司   台灣醫療促進溝通、衝突管理專家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聯手編纂   國內第一本以全案例解析醫療糾紛、尋求根本解決之道的專書   蒐錄全球知名案件,客觀剖析事發、處理、結果之真實面目   為醫療環境找出一條安心、安全的路   本書匯集心理學大師、爭議調解專家、法學談判權威專業與受難家屬經驗法則   終結誤解和暴力!一起走出醫療糾紛的迷宮、重建醫病信賴關

係   ‧20種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12堂必修溝通關懷認知技巧   ‧45件醫療爭議案例調解訴訟分析   ◆讓「溝通」改變「對立」‧以「關懷」取代「官司」   除了醫治疾病,醫病之間的「關係」更需要被療癒   當醫療糾紛發生時,要做的是冷靜、同理、思考、溝通   從關懷思維出發的溝通,才能創造醫病和諧   ‧ 為什麼病人家屬會發飆?     ‧ 這件事是「誤解」還是「誤診」?   ‧ 怎麼表達遺憾(抱歉)、何時說及如何道歉才是合宜?   ‧ 家屬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如何做到有效的溝通?   ‧ 如何恢復醫病信賴,達成共識?   ‧ 病人是無助的「人球」還是「奧客」?  

 ‧ 真正「來鬧事的人」如何處理?   ‧ 委由律師處理訴訟比較好嗎?   以訴訟解決醫病衝突,絕非最理想的方式   和平解決醫療紛爭,醫病才能協力對抗病魔   ◆醫護有解 ! 病患有靠 !      本書以實案教學,提供各類醫糾調解模式   讓每一場爭議都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   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   ‧醫病關係邁向和諧 3 步驟分析     1. 傾聽.同理.關懷   2. 溝通.說明.對應   3. 共識.執行.追蹤   ‧爭議解決 4 大策略解說   1. 溝通防範   2. 私下和解   3. 法律訴

訟   4. 替代調解ADR   ‧醫療爭議調解模式 6 類型探討   1.【意外風險】腦動脈瘤手術失敗、車禍開顱成植物人、物理治療意外傷害   2.【醫療疏失】低估車禍傷害、給錯藥方、打錯點滴、乳癌誤診、麻醉失誤、誤關警告器…   3.【溝通不足】不准假硬要外出、覺得被耍的病人、醫檢觸碰私密部位   4.【情緒效應】天邊孝子症候群、愛妻大腸癌逝、喪子痛求賠償、醫師受創憂鬱…   5.【突發暴力】醉漢暴砸護理師、吸毒女動手毆打、失智老人攻擊…   6.【灰色爭議】女童心臟術後出血、孕婦死胎事件、性騷擾疑案、醫師控告醫師   …   ‧醫病關係6大警報與因應   1.    預防→提前準備,

以應萬變   醫療前清楚說明措施與風險,但醫方仍應積極預防和因應病方因認知落差和人本情緒,若無法接受最後發生之不幸醫療結果,可能會有怨懟、求償、控訴之行為。   2.    除雷→提高敏度,佈署支援   醫療過程中要覺察病方的想法和歧異點,隨時說明溝通,減少爭議。另對於危險人物就醫要有高度警覺,必要時以警力支援,如醉漢、失智、吸毒、精神異常者。   3.    降溫→傾聽宣洩,情緒引導   爭議初期未處理妥善,包括醫療疏失、溝通不足、態度不佳、認知落差等都會造成病患和家屬憤怒不滿,應善用傾聽、同理、關懷、溝通、道歉和情緒輔導等技巧。   4.    分析→同理對方,掌握關鍵   急著下定

論或想草草結案,未能真正分析了解病方的關切點和需求,會被認為欠缺誠意,想推託責任,造成敵意和對立產生,後續更難以達成共識。   5.    填補→誠懇認錯,合理賠償   因為醫療疏失或溝通關懷不足,未能給予病方應有的照護和權益,甚至造成病方的傷害,應誠懇認錯、道歉、溝通及研議補償方案;但也要避免病方予取予求。   6.    復原→感謝抱怨,修復和諧   態度和說話口氣,在忙碌工作中是最容易疏忽的細節,往往會造成醫病之間看不到的裂痕,   當病患提出抱怨時要立即警覺和改正,趁問題還小儘早彌補即將破裂的關係,當雙方關係不幸嚴重破裂時,修復彼此的關係。 名人推薦   【五大影響力人物 撰文

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和田仁孝/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研究所教授   王明鉅/台大醫學院麻醉科教授、前台大醫院副院長   林宏榮/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前醫策會執行長   陳明賢/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潘維大/東吳大學校長      【醫、法、財經三大體系、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醫界:   王志嘉醫師/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王桂芸教授/兆如安養護中心院長、台灣護理學會副理事長   方基存醫師/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臨床教師   吳志正醫師/法院醫糾調解委員、月旦醫事法報告主編   余萬能

理事長/中華民國藥事品質改革協會理事長   林工凱醫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祕書長   林萍章醫師/長庚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外科教授   柴惠敏理事/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   楊文理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本部策略長   劉家正醫師/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劉越萍醫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祕書長   法界:   李永芬律師/理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李兆環博士/得聲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台灣醫療衛生研究協會理事   林家祺主任/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台灣法學基金會副董事長   施茂林理事長/台灣法研會理事長   洪家殷教授/東吳大學法學院專任特聘教授   鄭冠

宇教授/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兼系主任   謝哲勝教授/台灣法學基金會董事長   藍瀛芳博士/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財經界:   魯慧中教授/輔仁大學社科院院長  

醫院轉院制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年 12 月 31 日下午司法院大法官即將針對「性侵犯強制治療」宣示解釋是否違憲,無論釋憲結果如何,我希望相關部會都已做好相應的準備。而因為本次釋憲的結果也和未來保安處分修法的方向有關,我也想在此就現行監護處分的執行,討論一下實務上會遇到的困難。

保安處放的制度需要通盤檢討
一般來說,精神病患者不論有無犯罪,理論上都要接受治療,但病患要接受治療到什麼程度,那治療病患究竟是誰的責任?聽到病人多數人都會覺得是醫生,但如果他有犯罪的狀況,主管機關應該是法務部、或者是法院。
過去曾發生過的案例,包括患者在強制就醫過程中攻擊警察、或在火車上和列車長爭執,結果警察被刺傷過世,對社會大眾來說這都會覺得很不公平、很不捨。除了牢獄的處分外,患者應該也要接受保安的處分,但現行保安處分的執行上也遇到一些困難。
像高雄凱旋醫院是台灣第一個有司法精神病床的醫院,收治很多病患,但曾發生醫事人員遭受恐嚇,甚至轉院的病患寫信威脅醫生、或是在院內發生衝突的,也有的評估報告建議病患不能繼續留在這裡,但最後無法變更執行處所,只能繼續留在那裡治療。

責任都在醫事人員身上
這等於我們把入監服刑的壓力,包含醫療的責任,全部放在醫事人員這方身上,部分犯罪者,也因為無法負擔醫療費用,變成醫院自己想辦法負擔。
我在這會期也提出了《保安處分執行法》的修正草案,希望未來的條文能包含幾個重點 :
1) 提供執行彈性:檢察機關成立評估小組,經評估、鑑定後由檢察官按受處分人情形,指定其中一款或數款執行方式。比如這間醫院真的不適合患者了,是否有個評估的機制,能讓患者轉換。
2) 評估續執行否:由評估小組每年鑑定、評估繼續執行或變更受處分人監護處分執行方式之必要。
3) 復歸社區銜接:檢察機關應於監護處分執行結束前 2 個月,召集受處分人戶籍所在地網絡單位,召開社區處遇銜接會議。
4) 補足戒護人力:由法務部於監護處分執行機構派駐戒護人力;另由檢察機關監視受處分者之社區行動。這某種程度來說,已進入民防或社區鄰里之間的守望相助了,當然最重要的是把戒護的人力補足。
5) 執行所需費用:執行監護處分所需費用,由法務部編列預算支應。支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由法務部會同衛生福利部定之。以及包括健保還有住院所需的相關費用,希望可以透過立法,讓行政部門一起來補全這個部分。
希望未來類似狀況的新聞可以越來越少,減緩社會大眾的焦慮,補全我們的社會安全網!3Q!

2020-12-22,總質詢,行政院 蘇貞昌院長,法務部 蔡清祥部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遠距醫療對偏鄉原住民健康促進分析

為了解決醫院轉院制度的問題,作者潘品伃 這樣論述:

隨著老年人口與老化指數持續攀升、疾病慢性化、長期照護需求增加,遠距醫療(Telemedicine)在此時就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可以不出門面對面的與醫生或護士商量病情,也可透過通訊科技問診,就可以達到就醫的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遠距醫療對偏鄉原住民健康促進分析,利用問卷方式收集數據加以分析,得到各區對於遠端醫療的滿意度都很高(平均4以上),以宜蘭澳花泰雅族的原住民滿意度最高。受訪者對於使用遠距醫療方面的成效是正向的,對於他們身體的狀況是有幫助的覺得「非常有幫助」與「有幫助」者占84.7%,「宜蘭澳花」的受訪者對於就診與遠距醫療的差異性是極低的,認為差異性不大,分數有4. 84分,排名第一,

「參與遠距醫療時間」(F=21.033,P=0.000)、「覺得遠距測量方便嗎」(F=4.145,P=0.018)兩方面都具有顯著差異性,顯然感受越深的,就能了解遠端醫療的方便性。表示有八成以上的人都認同遠距醫療對受訪者的幫助性極大。

不辭職也沒關係:如何兼顧照護與工作的指南書

為了解決醫院轉院制度的問題,作者飯野三紀子 這樣論述:

  「獨居的父親突然倒下,變成半身不遂了,該怎麼辦才好?」     在決定進行照護前,必須先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人生規劃上。   只要具備「管理力」,即使不離職也可以完美地照護家人、親人。     我們即將面臨及已進入高齡化時代。雖然基於責任與親情,需要照顧生病的親人,但這只是一個短暫期間,除了特殊原因必須換工作、轉換跑道外,實在不應出現照護者必須「離開職場」的選項。因為,「照護」並不是你的職業。你會發現,即使不離職也可以完美地照護親人。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你需要的是──具備「管理」能力。     針對上述目標,本書將介紹「四加一」的管理方式,即包括四個照護環境管理(即家庭、親族;公司、職場;行政

、地區;醫療、照護)、思考職涯的方式,以及「心靈管理」,好預防「根據統計,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會因此陷入的『照護憂鬱症』」。     本書重點包括為什麼要辭職呢?開始「在職照護」、不是只有父母需要照護、「在職照護」管理、家庭管理、工作與政府補助管理、照護管理、心靈管理、疾病管理、感動的安寧療護與繼承問題、從癌症末期學習醫療與照護的合作、了解失智症、兼顧照護與工作對於人生的效果。     臺灣也已進入老年化社會,照顧問題與日本相近,企業必須因應的問題也變多了。期待有需要的照護者及企業相關部門都能閱讀本書;並在受理照護相關的諮詢與申請服務時,能以本書作為處理方式的參考。 作者簡介   飯野三紀子

    日本「一般社團法人照護離職防止對策促進機構」理事。於Well Link株式會社成立「照護與心靈諮商室」,現為專任首席顧問。曾任職於一般企業的人事部,之後於人才仲介公司擔任職涯顧問。二○○○年與母親一起照護阿姨並進行安寧療護,後來因為母親罹患失智症,再加上同時照護陷入憂鬱症的友人,在龐大的負擔下放棄了上班族生活。之後,在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職涯後,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獨立接案。為了能處理照護者自我的心理問題,於是重新回到大學修習心理學。目前一方面針對長照需要等級四的母親進行居家照護,也同時為工作者的「心理健康」與「兼顧照護與工作」狀況提供支援。其擁有五人的照護與四人的安寧療護經驗,並主管「身心

照護實驗室」。   譯者簡介   張瑜庭     現為自由譯者。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曾到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交換留學。 前言   第一章 為什麼要辭職呢? 照護離職的悲劇 三個迷思 被說是「不孝子」 第一次體驗照護的阿孝 迷思一──不要把家務事帶進職場 迷思二──最好由家人照護 父母輩並不期望家人的照護 失智症照護由專家來做會比由家人來做更好? 迷思三──說出照護的事情很丟臉 不自覺想隱瞞的心理   第二章 開始「在職照護」 一開始任誰都會恐慌…54 為什麼照護會讓人身心俱疲? 一開始照護陷入的隧道效應…61 為什麼會這麼慌亂? 憑原先的專長難以搞定照護…69 「求助」的優點 為了消

除在職照護騷擾…75 了解照護休假制度   第三章 不是只有父母需要照護 漸增的執行功能障礙與半身癱瘓…86 丈夫腦出血倒下的阿圭 照護者的心理照護也很重要…92 組合長照保險與精神障礙手冊   第四章 「在職照護」管理 使照護成為可能的四個管理 將職涯規劃加入照護生活的雅美 不要忽略受照護者的期望 以遠距工作兼顧照護與安寧療護的美佐子 配合照護改變工作方式 有心結的親子的照護管理 「有隔閡」時的處理方式 心結很深的親子應將互動降到最低   第五章 家庭管理 不以自己為優先考量而弄壞身體的美奈 家庭管理一──與親戚、兄弟姊妹間的分歧 家庭管理二──同步父母的狀況來填補落差 家庭管理三──女性來

照護不是天經地義 家庭管理四──家族會議 家庭管理五──議長是誰? 家庭管理六──家族會議的注意事項 家庭管理七──注意長男的刻板家庭觀 家庭管理八──不要讓孫子輩擔任主要照護者 家庭管理九──必須關心未成年的孩子 家庭管理十──逆向抵押貸款 家庭管理十一──預先討論續命治療問題 與照護相關的法律   第六章 工作與政府補助管理 工作管理一──從在職照護思考職場環境如何改善 工作管理二──具備心理健康的觀點 工作管理三──提高工作的專注度與生產力 工作管理四──照護的利他行為會使人感到幸福 工作管理五──換工作與考證照…157 政府補助與鄰里的管理   第七章 照護管理 照護管理一──與醫師接

觸 照護管理二──詢問醫師的方式 照護管理三──困難的失智症診斷 照護管理四──初遇照顧管理專員 照護管理五──居家照護服務 可利用的服務   第八章 心靈管理 決定適合自己的照護模式 外在動機 社會動機 動力的變遷 以自己為第一優先 在職照護的心理健康 六大重點 重點一──了解憂鬱症狀 需要心靈管理的失智症照護 重點二──是否陷入「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 重點三──感覺「憂鬱」時請立刻行動 重點四──利用喘息服務 重點五──稱讚自己 重點六──獲得自己與家人的認同   第九章 疾病管理 需要照護的「腦血管疾病」與「癌症」 面對「腦血管疾病」時整理環境並給予適度刺激 面對「癌症」時精準掌握資訊

進行管理   第十章 感動的安寧療護與繼承問題 安寧療護並不可怕 各自的地方 與當事人確認是否進行安寧療護 順從父親的意願不進行續命治療的真木 修法進度跟不上時代的日本 衰老的安寧療護 孤獨死 由照護機構與短期照護服務進行的安寧療護 繼承問題 多加子的狀況   第十一章 從癌症末期學習醫療與照護的合作 一旦診斷為癌症即申請長照保險服務 癌症的安寧療護過程 末期醫療的用語與基礎知識   第十二章 了解失智症 了解失智症的七大重點 重點一──失智症是什麼? 重點二──發病與過程 重點三──失智症的診斷 重點四──不生氣、不責怪、不說教 重點五──順著對方的智慧 重點六──配合個性 重點七──說話時

的禮儀和舉止   第十三章 兼顧照護與工作對於人生的效果 照護是人生的財產 企業應將照護視為確保人才的推力 互相展現弱點的組織才強大 「同工同酬」的時代即將來臨   結語 前言     今天「照護與心靈諮商室」裡來了一位上班族。諮商開始後,他低下頭含糊地說著:「照顧父母是身為子女的責任……」     他會來到這裡,是因為公司的主管擔心他即將決定離職回家照護生病的親人,就建議他先來「照護與心靈諮商室」接受諮商。     「獨居的父親突然倒下,變成半身不遂了,該怎麼辦才好?」     「母親住院的醫院打電話到我工作的地方,說她半夜吵鬧,造成他人的困擾,院方希望她可以出院回家……但是母親罹患的是失

智症,該怎麼辦才好?」     「我老公因為腦出血住院,醫生說會留下後遺症……」     只要遇到上述情況,每個人都不免要背負著沉重的壓力,無暇顧及工作,甚至會產生「家人陷入危急中」、「我必須趕快採取行動」的想法。而面對這些情況,任憑誰當下都會心生恐慌,不知該怎麼做才好。     對於上述這些情況,我通常會對來諮商的人說:「別擔心,你其實可以繼續工作並同時進行照護。前提是,第一步要先清楚掌握所有狀況。」而對於已經下定決心要離職回家照護親人的人,我則會再進一步進行以下提問:     問:「當你照護的父母往生後,你的工作和收入會變得如何?」   答:「……」      問:「結束照護回到社會後,你

有自信找到比現在更讓你滿意的工作嗎?」   答:「……」      問:「開始照護後,你能活用你原本的專長和人脈嗎?」   答:「……」      問:「對於你而言,『離職回家照護』是最佳選擇嗎?」   答:「……」     問:「你什麼時候可以結束照護?」   答:「……」     一般情況下,我的每一個提問通常都得不到任何回答。      沒錯,在決定進行照護之前,必須先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人生規劃上。     我們即將面臨及已進入高齡化的時代。在開始照顧父母、伴侶、家人之後,我們通常還有長達三十至五十年以上的人生。而且,在四十歲到六十歲,正是我們必須規劃自己樂齡人生的時候。     在這個

時期,雖然基於責任與親情,需要照顧生病的親人,但是你如果把「照護親人」只當作職涯規劃的一個短暫時間,那麼除了換工作、轉換跑道外,實在不應出現「離開職場」的選項。因為,「照護」並不是你的職業。     接著,請你借助以照護為職業的專家之手,同時肩挑著照護與工作的擔子朝著自己的人生邁進。你會發現,即使不離職也可以完美地照護親人。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你首先需要的是──具備管理能力。     針對上述目標,本書將介紹「四加一」的管理方式,即包括四個照護環境管理、思考職涯的方式,以及「心靈管理」,以預防根據統計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會因此陷入的「照護憂鬱症」。     不僅是面對沉重照護壓力的人,我

希望所有在職場工作的人都能了解「四加一」的管理和「心靈管理」。     此外,由於日本的育兒照護休假法修法,企業必須因應的問題也變多了。希望企業內部必須因應這些問題來調整的部門都能閱讀本書,並在受理照護相關的諮詢與申請服務時,都能以本書作為處理方式的參考。     我因為曾對五個家人、親戚、朋友進行照護與安寧療護,所以也順勢轉換跑道,形成我的專業。   在這些年的照護工作期間,我經歷過許多次的失敗,也有過真心和善意都被無情打碎的時刻。   我也曾事與願違,悲嘆自我的壓力已到極限,但沒想到,我的心靈因此而更加成長,還獲得了許多精神糧食。     現在,我一邊對長照需要等級四的母親進行居家照護,同

時開設「照護與心靈諮商室」繼續從事照護顧問的工作,為即將或已從事照護者進行心靈與職涯的諮商,以期達到照護離職的比率為零。     請你以本書為契機,為高齡化時代全面來臨預做準備吧!     本書舉例的人名為假名,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會修改實際情況。   飯野三紀子 第一章 為什麼要辭職呢? 因為照護而被迫離職的悲劇 即使現今日本社會勞動人力不足,但根據統計,包括換工作、轉換跑道的人在內,每年約有十萬以上的人為了照護而離職【日本總務省(編案:即類似臺灣的內政部)二○一二年「就業結構基本調查」】。日本政府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於是訂定「零照護離職」的目標,並著手修改法律。 然而,大部分的人(無照

護經驗者)認為,「這個目標應該是正確的,但是不可能達到『零』照護離職吧?因為每個人都有父母要照顧啊!」彷彿這個問題絕對不會影響到自己似的。 現今這個時代,如果不明白「防止照護離職」背後的涵義,那無論是年輕世代還是年長的管理階層,誰都無法安穩的工作下去。 就從實際的案例來看看這個照護離職的問題吧! 阿孝是個系統工程師(當時他年約四十歲,住在東京),他的母親因為腦溢血而住院。從進行手術、聽醫師說明病情、幫已因生病而半身不遂的母親辦理轉院到復健病房、辦理第二次轉院,以及接二連三的緊急狀況,讓阿孝不得不常常需向公司請假。 即將要到向公司報告新專案的日子了。阿孝雖然把大部分的工作都交給下屬做,以免耽誤進

度,但是工作進行的並不順利,最終阿孝被主管叫去訓斥了一番。 阿孝:「我的母親住院了……」 主管:「現在是公司的忙季,你不能請其他兄弟姊妹或親戚幫忙照顧嗎?」 阿孝:「家中只有我和母親兩個人。」 主管:「你就不能想想其他辦法嗎?」 語畢,主管發出「嘖」的一聲,面色凝重【這舉動幾乎已算是「在職照護騷擾」(編案:日文為『ケアハラスメント』,指的是妨害在職照護者使用照護休假的權利,或使在職照護者產生不愉快的騷擾行為。」可參考yourbengo.jp/roudou/704/)】。 由於母親出院後需要有人照護,為了到母親居住的大阪規劃照護事宜,阿孝找主管商量他的休假安排規劃,可是主管卻說:「要請假是沒關係

啦!不過如果你一直這樣,公司會很困擾。而且,你如果請假請太多的話,也會影響之後你的工作和績效考核哦!」(這些話應該也算是「在職照護騷擾」) 阿孝聽了啞口無言。但即使如此,為了照護母親他還是請了假去處理照護事宜。結果,新專案的進度嚴重落後,阿孝也聽到下屬抱怨和擔心的聲音。

提升醫療服務品質之策略研究-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醫院轉院制度的問題,作者許謹如 這樣論述:

隨著消費者意識高漲,服務品質的重視已蔓延至整個醫療服務產業。醫療院所應以協助病患方便就醫為出發,服務醫療病患為導向,提供良好的服務品質,提高滿意度,進而提昇忠誠度。但在評鑑醫療院所機關服務上,無論現在或者過往,大多著重在書面審查以及派評審委員短時間至現場觀摩作業,卻忽略了醫療病患真實滿意度感受。由於政府政策的壓力與醫療產業的高度競爭,使得如何改善醫療服務品質、提高醫療病患滿意度、滿足病患的需求、建立與病患的互動,進而提昇病患忠誠度,讓醫院能永續的經營下去,變成目前重要的研究議題。因此,本研究基於服務品質為導向,建構一個醫療院所服務品質與醫療病患滿意度落差的改善策略。本研究採用重要性績效分析(

IPA)的方法,以某醫院案例為基礎,調查討論醫療服務質量的優劣情形,並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數據。經由調查數據結果置於IPA所區分出來的四個象限中,瞭解北部某醫院為案例,在服務品質的各種重要性與表現程度的情形,同時可瞭解服務品質落差。本研究希望透過此分析結果,提供本醫療院所在服務品質能夠提供創新作法,藉以提升醫療病患就醫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