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議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醫療議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秀玲寫的 醫護健保與長照法規(修訂二版) 和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裴凡強的 當我們童在醫起: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理念與實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哞年快樂!從感染者醫療、住宅補貼、藥愛議題繼續看見愛滋也說明: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一起完成許多事,從網路公共政策參與平台「愛滋條例第二十一條」修正提案推廣、企劃安排臺灣同志遊行「愛滋遊行陣線」一起上街聲援二十一條修正、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 和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所出版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陳妙言所指導 潘雯秀的 探討以共享模式介入改善八大非癌疾病末期照顧者對安寧緩和療護知識、態度、服務意向及服務啟動之成效 (2021),提出醫療議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八大非癌疾病末期、安寧緩和療護知識、安寧緩和療護態度、安寧緩和療護意向、安寧緩和療護服務啟動、居家護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鄭劍廷所指導 李孟哲的 脂肪幹細胞分泌之微囊泡改善環磷醯胺誘導之過動膀胱症 (2021),提出因為有 環磷醯胺、過動膀胱症、脂肪幹細胞、微囊泡、毒蕈鹼受體、嘌呤受體、出血性膀胱炎的重點而找出了 醫療議題的解答。

最後網站實施醫療暴力者應於健保系統註記 -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則補充:現今醫療環境面臨許多問題,導致許多人即使相關科系畢業也不敢進入職場就業,因此 ... 感謝提案人ROK-DDO 及所有關注此議題的網友,本部已接收到各位的連署,以下初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醫療議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護健保與長照法規(修訂二版)

為了解決醫療議題的問題,作者吳秀玲 這樣論述:

  本書以根植法治觀念為先,回顧法律ABC基本概念,針對醫事人員的專業法規、醫療與護理機構的法規範、健保體制與困境、長照法律問題、傳染病和愛滋防治、器官移植、安寧緩和醫療議題等,加以介紹分析。第2版新增禍害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防治、紓困振興特別條例、2022年醫療爭議新法、健保資料庫供學術研究憲法法庭判決等,增修幅度逾二分之一。   全書分十章:總論、醫療法與行政管制、醫師法與醫學倫理、護理人員法與專科護理師、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與醫療訴訟、全民健康保險法與健保財務平衡策略、長期照顧服務法與日本介護保險制度之借鏡、傳染病防治法與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

染防治、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最後探討病人自主權利法和安樂死合法化。本書側重於前開醫護健保長照管制法規、實務運作之論述,並檢討現行法規之缺失、法執行偏差,提出修法建議,以維民眾醫療權益。

醫療議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陳志漢作為導演的第一部紀錄片為《My Father, My Mother》,以一名婚姻顧問(媒婆)如何介入調解雙親長久婚姻問題為主題,於2013年完成短片版本,在半島電視台播放。迄今他仍舊持續拍攝這對老夫妻,意圖完成長片版本。而這對夫妻在結婚64年後離婚。陳志漢表示,他想要拍到最後,以影像紀錄爭吵幾十年的兩人,如果有一方真的辭世,留下來的人反應為何。

2017年完成的《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方為陳志漢的首部紀錄長片,題材為大體老師(將遺體捐獻給醫學院解剖教課用)徐玉娥。陳志漢主要是拍攝徐玉娥的丈夫林惠宗、教授解剖課的蔡老師,以及醫學系學生等。

同樣是進入醫療體制的《一念》,則是在2018年上映,陳志漢分為兩條敘事線,一個是緯緯與他的媽媽,一個是反無效醫療大將吳育政醫師和已癱瘓在病床7年之久的劉進育。

對陳志漢來說,如何深入地拍攝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是紀錄片真正重要的核心價值。譬如《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不止是紀錄到林先生對太太的不捨情深,同時側面見證到他與女兒的相處如何因為必須處理遺體,而有著修復的可能。

另外,陳志漢在拍《一念》時,赫然發現,遠遠有比死亡更可怕讓人驚駭無從之事,以緯緯為例,如若他的母親就這樣再活十幾二十年,少年要怎麼面對接下來的漫長歲月?長期置身生死現場,陳志漢希望自己能夠把死亡拍得更清楚,讓更多觀眾可以直視、思考死亡,無須恐懼不安。目前,陳志漢在拍攝的安寧病房紀錄片,正朝著呈現死亡不是終點而是生命歷程的路線邁進。

小檔案
陳志漢,1979年出生,影像工作者,專事紀錄片導演及攝影職務。2008年和吳汰紝、李孟津共同創立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於隔年推出創業代表作,由吳汰紝導演、陳志漢攝影的《尋情歷險記》,入選多項國內外影展。

2013年,陳志漢發表紀錄短片《My Father, My Mother》,於阿拉伯半島電視台播出,成為台灣首位和該台合作之導演。同年復以《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榮獲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之最具國際潛力獎,該片為陳志漢執導的首部紀錄長片,完成於2017年。2018年,陳志漢第二部紀錄長片《一念》上映,深入到醫院現場,對無效醫療議題進行紀錄,重啟人們對台灣健保、醫療體制的關注與思索。

像群影像文化有限公司製作

探討以共享模式介入改善八大非癌疾病末期照顧者對安寧緩和療護知識、態度、服務意向及服務啟動之成效

為了解決醫療議題的問題,作者潘雯秀 這樣論述:

背景與目的 我國於2009年9月1日起開始關注衰老失智長者及各器官衰竭病人,並將八大非癌疾病末期病人納入健保補助,以落實安寧緩和療護普及性與在地安老之目標。台灣於2018年3月已邁入高齡社會,人口快速老化伴隨而來的健康照護需求與費用,已成我國財政支出的重大負擔。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當無法避免死亡時,即使試圖對末期病人使用過多延長壽命的醫療行為,不僅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更使得病人與家屬飽受痛苦與折磨。國內民眾對安寧緩和療護仍有錯誤觀念,導致非癌末期病人居家安寧照護率偏低。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八大非癌疾病末期照顧者對安寧緩和療護的知識、態度及服務意向,藉由研究介入後對其知識、態度、服務意向及服務

啟動之成效。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雙組前後測隨機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宜蘭某區域教學醫院居家護理機構之八大非癌疾病末期照顧者。收案方式採收案對象身分證字號末碼單數為實驗組、雙數為控制組隨機方式進行,分為兩組-共享模式介入組(實驗組)及居家護理常規照護組(控制組)。實驗組施以每週一次共享模式介入措施,共六週,每週20-60分鐘;對照組施以居家衛教手冊於第三週進行。成效測量問卷內容包含:八大非癌疾病末期照顧者基本資料、安寧緩和療護知識量表、安寧緩和療護態度量表及安寧緩和療護服務啟動意向量表。以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成對樣本t檢定、皮爾森績差相關分析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統計方法分析資料。研究結

果 本研究之有效樣本共有60人,女性31人,男性29人,平均年齡為56.3歲,流失1人(死亡),流失率1.67%。結果顯示:(一)實驗組與對照組組間的安寧緩和療護知識前後測平均數有顯著差異(t=-4.973, p=0.00)、安寧緩和意向前後測平均數有顯著差異 (t=-2.424, p=0.02)。(二)實驗組組內安寧緩和療護知識前後測有顯著差異(p=0.000)、安寧緩和療護態度前後測有顯著差異(p=0.008)、安寧緩和療護意向前後測有顯著差異(p=0.009);對照組組內安寧緩和療護知識前後測有顯著差異(p=0.002)。(三)實驗組受試者之有無簽署DNR或ACP在安寧知識、態度、

意向及安寧服務啟動上有顯著差異,表示有簽署DNR或ACP者在安寧知識、態度、意向之得分及接受安寧服務啟動則越高,此為本研究結果之重要因子;對照組受試者之教育程度在安寧知識及意向上有顯著差異「大學」大於「國小」,表示教育程度越高者在安寧知識及意向之得分也越高。(四)經共享模式研究介入後,簽署DNR或ACP同意書共24人(72.7%),啟動安寧服務共16人(48.5%);經居家護理常規照護後,簽署DNR或ACP同意書共3人(11.1%),啟動安寧服務為0人(0%)。結論與應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由共享模式介入後確實可以提升八大非癌疾病末期照顧者對安寧緩和療護知識及服務啟動意向的提升,對於兩組

間的安寧緩和態度前後測平均數未達顯著性(t=-0.533, p=0.596),可能與國人習俗文化與觀念有關,尤其是家人對個案的情感難以釋懷需要時間來調合,也間接影響了態度。本研究決策是否選擇安寧緩和療護多為家屬,意識清醒之個案僅3人(5%),安寧緩和療護的介入時機仍顯太晚,政府於2020年12月29日立法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建議醫療政策可合併與安寧緩和療護一同推動,方可事半功倍。醫療團隊應具備安寧療護相關知識、態度、照護技能與溝通能力,方能提供末期病人及家屬優質的照護品質。

當我們童在醫起: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理念與實踐

為了解決醫療議題的問題,作者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裴凡強 這樣論述: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是目前國內唯一以兒童友善醫療為服務核心的公益組織,透過不同資源的投入和整合,提供病童與其家庭身心支持與陪伴。   在瑞信成立二十年時,我們期許完整記錄下這段日子的點點滴滴,因為這也是臺灣兒童友善醫療領域,好不容易走來的二十年。   未來的日子, 就算路途漫長艱辛,只要方向是正確的,就值得我們努力走下去。  

脂肪幹細胞分泌之微囊泡改善環磷醯胺誘導之過動膀胱症

為了解決醫療議題的問題,作者李孟哲 這樣論述:

膀胱是人體中重要器官之一,主要功能包含暫存尿液及排除含代謝廢物的尿液。隨著年齡增加,高齡人口表現膀胱過動症的比例也隨之遞增,考慮到生活品質降低和社會醫療成本增加,過動膀胱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醫療議題。膀胱過動症為一種泌尿系統疾病,常見症狀如頻尿、尿急、儲尿功能下降,致病原因有很多,如糖尿病、下尿道阻塞、細菌感染以及尿路上皮受損,病 理 上 可 觀 察 到 逼 尿 肌 過度敏感 、 慢 性 發 炎 等 現 象 。 環 磷 醯 胺(Cyclophosphamide, CYP) 作為一種化療藥物,常在組織移植過程作為免疫抑制劑使用,在體內經過代謝後產生丙烯醛 (Acrolein),經過腎臟濾出後順著

尿液經過膀胱,將對膀胱造成損傷形成出血性膀胱炎,因此使用環磷醯胺作為誘導過動膀胱症的藥物。目前對於過動膀胱症的治療藥物多半伴隨不適的副作用,往往降低病患服藥意願,脂肪幹細胞為脂肪組織中具有自我修復與增殖的細胞群,許多研究注重脂肪幹細胞應用於活體中的作用以及培養脂肪幹細胞時分泌之微囊泡或胞外體應用於實驗研究中。因為自體細胞移植產生較少的免疫排斥、較高的組織相容性等。先前研究已各別使用脂肪幹細胞與脂肪幹細胞分泌之微囊泡治療膀胱缺血大鼠模式,能有效改善大鼠頻尿、缺血、發炎等。本研究欲探討脂肪幹細胞分泌之微囊泡應用於 CYP 誘導出血性膀胱炎中是否具抑制膀胱過度活化以及抗發炎效果。實驗結果顯示脂肪幹細

胞分泌之微囊泡可下調減少第三型毒蕈鹼受體減少膀胱逼尿肌過度活化、減緩頻尿、過敏化的現象和以及下調減少 P2X7 受體表現量以及下游 Caspase 1、IL-1β等發炎路徑中相關分子的表現量,病理上觀察脂肪幹細胞所分泌之微囊泡可以降低免疫細胞浸潤現象、維持尿路上皮完整程度與抑制膀胱纖維化等結果。總結,脂肪幹細胞分泌之微囊泡可以改善CYP 引起之過動膀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