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溫信學寫的 醫務社會工作(五版) 和溫信學的 醫務社會工作(第四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洪葉文化 和洪葉文化所出版 。

輔仁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張振成博士所指導 陳宜適的 支持團體對肝癌病友及家屬社會支持功能之探討 (2013),提出醫務社會工作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肝癌、個案研究、社會支持、團體動力。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曾華源所指導 柯智慧的 醫務社會工作者應具備之醫務社會工作核心能力初探∼以醫學中心為例 (2003),提出因為有 醫務社會工作者、專業核心能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醫務社會工作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務社會工作(五版)

為了解決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問題,作者溫信學 這樣論述:

  本書自2011年出版後,臺灣醫療環境、體制與社會工作專業均有多元發展:2013年7月衛生福利部成立,讓中央政府將福利與衛生兩個體制整合為一。2014年到2020年舉辦三次專科社會工作師分科甄審,對整體的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2017年長期照護2.0政策推展,醫院為長期照護光譜中重要一環,健康照顧與醫務社會工作的連結更形密切。2019年1月6日病人自主權利法正式施行,醫務社工師成為執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及協助民眾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AD)主力人員。2021年起醫學中心社工師人力將人床比調整為1:80,推動醫務社會工作專業的再提升。     第五版的修正以更實務、更具應

用性及趨勢性進行修訂以吻合專業發展需求。   本書特色     ◎對醫務社工的應用理論有最新、較多元與廣泛又精緻的論述,並說明其在醫務社工實務的運用情形,可令學習者對於理論的運用有更清楚的脈絡可尋。     ◎特別介紹醫務社工的專業技術,使學習者對於醫務社工的實務操作技術,如專業關係建立技巧、專業評估、會談技巧、訪視技巧及服務紀錄等,有更系統與實際的學習。     ◎作者將其近二十年的醫務社工臨床經驗,與數十年的教學工作資歷,試圖將理論與實務充分結合,配合臨床案例說明,最新的法規表單,讓讀者能瞭解第一線實務工作的真實樣貌與專業知能。

支持團體對肝癌病友及家屬社會支持功能之探討

為了解決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問題,作者陳宜適 這樣論述:

肝癌為國人好發癌症,然而疾病不確定性高且易復發,雖然醫學進步,癌症已逐漸慢性化,然而肝癌自1982年長期為國人十大死亡癌症之第一、二名,病人常感受死亡威脅,且家屬承受壓力不小於病人,故治療上不僅需要醫療,也需良好的支持團體,但是卻鮮少有此團體。本研究係採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法,含參與觀察法、及團體結束後之半結構深度訪談法等。研究參與者為14位一年內罹患肝癌、或肝癌復發者、及家屬,參與之肝癌病友及家屬支持團體。目的在探討肝癌病友及家屬支持團體的團體動力、及對病友及家屬的社會支持功能。研究結果發現:1、團體動力方面:帶領者專業度高並提供資源、成員開放分享、過來人的正向思考、團體凝聚力佳,都

有助於團體動力及社會支持。2、社會支持功能方面:團體具有正確醫療資訊支持、正確營養資訊支持、情緒支持、歸屬感及社會陪伴的支持、經驗性知識的支持、及因應技巧支持。 依研究發現提出研究建議:推廣肝癌支持團體及連續性醫療照顧、增強癌症防治中心的功能、醫務社會工作課程需培養帶領癌症團體的能力、整合國家癌症共同照護網絡的醫療照顧。

醫務社會工作(第四版)

為了解決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問題,作者溫信學 這樣論述:

  四版特色︰   本書自2011年出版後,臺灣醫療環境、體制與社工專業均有多元發展︰⑴衛生福利部的成立讓中央政府將福利與衛生兩個體制整合為一;⑵2014年及2016年舉辦兩次專科社會工作師分科甄審,對整體的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⑶隨著2017年長期照護2.0政策推展,醫院為長期照護光譜中重要一環,未來健康照顧與醫務社會工作的連結將更形密切。本書以更實務、更具應用性進行第四版修正,期盼能吻合專業發展需求,亦希望本科同學能賡續投入醫務社會工作行列。 本書特色   ◎對醫務社工的應用理論有最新、較多元與廣泛又精緻的論述,並說明其在醫務社工實務的運用情形,可令學

習者對於理論的運用有更清楚的脈絡可尋。   ◎特別介紹醫務社工的專業技術,使學習者對於醫務社工的實務操作技術,如專業關係建立技巧、專業評估、會談技巧、訪視技巧及服務紀錄等,有更系統與實際的學習。   ◎作者將其近二十年的醫務社工臨床經驗,與數十年的教學工作資歷,試圖將理論與實務充分結合,配合臨床案例說明,最新的法規表單,讓讀者能瞭解第一線實務工作的真實樣貌與專業知能。   

醫務社會工作者應具備之醫務社會工作核心能力初探∼以醫學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問題,作者柯智慧 這樣論述:

論文名稱:醫務社會工作者應具備之醫務社會工作核心能力初探∼以醫學中心為例 校所組別: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二學年度第二學期 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柯智慧 指導教授:曾華源教授 論文提要內容: 民國七十六年衛生署首度將社會工作納入醫院評鑑項目,醫務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雖然普遍存在於醫療組織,但是社工員在機構中之目的與功能,卻尚未完全被其他專業同事或一般民眾所認同,諸多學者提出醫務社會工作之設置是一種制度性之接受。經過文獻探整理後,發現醫務社會工作專

業能力訓練不足,乃影響社工員之專業表現之重要因素。因應社會及醫療環境之變遷,社會工作者必須透過不斷充實新的知識與技能,以讓自身之專業能力能夠與時俱進,經文獻整理,研究者將社會工作者應具備之能力區分為兩大類:一為社會工作專業能力;二為一般基本能力。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二:一、瞭解目前醫務社會工作應具備之專業核心能力有哪些?並瞭解醫務社會工作者對各能力項目重要性認知受那些因素影響。二、瞭解醫務社會工作者對自我專業能力具備程度之評價為何?並瞭解社會工作者對自我專業能力之評價受到那些因素影響。期待透過研究結果瞭解現今醫務社會工作者應具備哪些專業核心能力,藉此提供醫務社會工作專業

化發展過程中,可針對核心能力加強訓練及養成,以提昇醫務社會工作之工作表現及工作績效之呈現。 本研究由研究者自編問卷進行調查,運用SPSS for Window 10.0統計軟體進行次數分配、因素分析與Cronbach’s a 、t 檢定、積差相關等分析,再以多元逐步迴歸模式檢視影響社工員對專業能力重要性認知及具備程度自我評價之因素。經因素分析後,社會工作專業能力有三個因素:直接服務角色能力、間接服務角色能力、合併服務角色能力;一般基本能力有二個因素:互動/因應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對象設定為任職於研究母群體醫院中之社會工作者,母群體為行政院衛生署八

十九年至九十一年醫院評鑑暨教學醫院評鑑合格名單,共十七所醫學中心,以普查方式進行研究調查,以增加研究樣本的代表性,總計寄出問卷208份,至93年4月6日回覆159份,有效問卷為156份,回收率75%。 本研究得到以下幾項主要的結論與發現: 1.目前醫務社會工作應具備之專業核心能力項目如下:(依其重要性排序) 會談技巧運用能力、危機評估能力、處遇能力、支持能力、諮詢能力、轉介能力、個案管理能力、使能能力、協調能力、資源中介能力。 2.應具備之基本核心能力項目如下:(依其重要性排序) 持續學習能

力、績效管理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3. 影響社工員對間接服務角色能力重要性認知之因素為社工員的年資;而影響社工員對合併服務角色能力重要性認知之因素,為部門人數及證照人數。 4.社工員在專業能力能力部分,具備程度評價最高前十項能力依序如下: 支持能力、諮詢能力、蒐集資料能力、轉介能力、處遇能力、個案管理能力、資源中介能力、會談技巧運用能力、文化體認能力、危機評估能力。 5.社工員在基本能力部分,具備程度評價最高前三項能力: 團隊合作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人際關係能力。 6.社工員

年資是影響社工員在社會工作專業能力及一般基本能力評價之主要因素。 7.年資與各不同專業能力之相關性程度不同。在直接服務角色能力部分,以增權能力與年資之相關性最強,其次為會談運用能力,而支持能力與年資之相關性最低。在間接服務角色能力部分,以教學能力與年資之相關性最強,其次為病友團體運作能力。在合併服務角色能力部分,以行動能力與年資之相關性最強,其次為個案管理能力。在互動/因應能力部分,以獨立工作能力與年資之相關性最強,其次為公共關係能力。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以調適能力與年資之相關性最強,其次為口語表達能力。 8.醫務社會工作者對間接服務角色能力,不論在其重

要性之認知及能力具備程度評價上,相較於直接服務角色能力與合併服務角色能力都來得不重要及能力具備上偏低。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對社會工作人員之建議為:1.定期作個人專業能力評估;2.鼓勵社工員加入專業協會,以獲得專業基礎教育之資訊,並與同業者有較多之交流與支持機會;3.建議資深社工員投入教學及研究工作 。對醫療機構之建議:1.對年資較淺之社工員,應提供專業督導及加強在職訓練教育;2.醫院間可成立支持網絡,互相交流;3.實務工作單位與學術單位共同合作進行研究工作。對專業團體及教育單位之建議:1.建議專業協會規劃多元性之專業繼續教育課程,

提供給不同年資社工員作選擇。2.建議學校能聘用更多資深實務工作者加入醫務社會工作教育。 最後,建議後續研究,可配合質性之深度訪談或焦點團體運作方式,填補計量研究方式不足之處,以更完整呈現醫務社會工作者對專業核心能力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