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安諾半衰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贊安諾半衰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彼得‧C‧布朗亨利‧L‧羅迪格三世馬克‧A‧麥克丹尼爾寫的 超牢記憶法:記憶管理專家教你過腦不忘的學習力 和王明德的 物理化學(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人醫心傳第155期封面故事】治失眠 - 慈濟醫院也說明:另一種常被濫用於睡眠的鎮靜劑是alprazolam(安柏寧),商品名包括有「贊安諾」、「景安寧」、「安柏寧」或「柔安」等等,這個藥物原本是很好的緩解焦慮的藥物,很能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最後網站安眠藥這樣吃,有效又不傷身! - 健康遠見則補充:・作用時間:服用後約0.5小時發揮作用,半衰期(註)約2.4小時。 ・副作用:夢遊、健忘。 ・注意事項:. (1)部分使用者會在服藥後無意識地做一些事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贊安諾半衰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超牢記憶法:記憶管理專家教你過腦不忘的學習力

為了解決贊安諾半衰期的問題,作者彼得‧C‧布朗亨利‧L‧羅迪格三世馬克‧A‧麥克丹尼爾 這樣論述:

突破學習盲點、固化長期記憶,重新打造大腦 學生、家長和教育者都應該知道的驚人學習方法   ★ 自主學習時代,頂尖人士都重視這樣的能力   ★ 將高效能記憶法內化為一生受用的習慣   ★ Amazon 學習方法、認知心理類暢銷書;4.8星級讀者評價   ★ 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楊俐容、保長國小校長 周德銘   專文推薦   建立讓你一生受用的記憶習慣   你將學得更好、記得更久,並立即採取行動   許多人相信,智能是與生俱來的,基因已經決定我們無法克服學習的挑戰。事實上,每次學習新的事物,你都在改造大腦──決定智能的因素可以由自己控制。   積極學習,擁抱成功   本書以認知心理學家

長達十年「學習及記憶管理」的實驗研究,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讓讀者了解並體驗高效率的學習原則,不管你希望做什麼,或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你想要有競爭力,掌握學習的能力將會讓你加入戰局並維持不敗。   實驗結果指出,學習被誤解了。我們以為只要「重複閱讀」和「集中練習」就能拿到高分並達成目標,但死記硬背只會存在短期記憶,無法真正記牢。透過研究得知,最成功的學習是那些自己掌控學習的人,費力學習且經歷挫折將改變大腦,產生新連結,建立心智模式並提升能力。以下是任何人都應該習慣且定期實踐的基本學習方法──   從記憶中提取新的學習內容(retrieval):   透過「自我測試」鍛鍊學習系統,取代重複閱讀,

成為主要的學習方法。   間隔進行練習(space out practice):   學習不只一次,每次練習間隔一段時間,經由「遺忘」重新強化記憶效果。   交錯學習(interleaved practice):   在不同的問題間切換,打破學習規律,挑戰自我能力。   其他有效且能立刻行動的學習方法,如:詳細闡述法、生成法、反思法、校正法及記憶術…等等。   學習沒有上限。   如果想要超越目前的學習能力,你需要更深入並嘗試不同的策略,運用《超牢記憶法》鍛鍊心智,搭建通往高階、終生學習的穩固橋梁。 專家學者‧高聲推薦(按推薦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文華(兒童文學家)   朱怡珊(

台北市古亭國小教務主任)   周德銘(新北市保長國小校長)   林玫伶(台北市士東國小校長)   凌性傑(作家)   陳安儀(親職教育作家)   陳靖旻(台北市光復國小教務主任)   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楊人和(嘉義縣朴子國小教務主任)   謝伯讓(杜克─新加坡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及作家)     關切教育改革的教師與家長,將能從閱讀《超牢記憶法》瞭解「人是如何學習與記憶的」,從而發展出更好、更有效的教學,幫助更多孩子發展出高效率的學習方法。──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期待本書的上市,能讓孩子們習得一套高效能的學習技巧,用最省時省力的方式,將繁雜的資料與資訊去蕪存菁,

內化為自己一輩子受用的智慧能力。──周德銘(新北市保長國小校長)     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往往違反直覺,這本書將讓你大開「腦」界。──謝伯讓(杜克─新加坡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     看完這本書,你也可以去當「超強記憶營」講師。──王文華(兒童文學作家)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想要增進你的記憶能力,你一定要掌握了解大腦的記憶與運作方式!──陳安儀(親職教育作家)   媒體雜誌‧佳評如潮     學習非常重要,而且是一輩子的事情。這些作者們令人信服地指出,人們經常使用完全錯誤的方法學習,且無法接受真正有效的方法。過去十年裡,我們對於將認知科學運用到實際學習方面,已經

了解許多,而本書結合了日常事例和科學研究的清楚解釋。它很容易讀,也很容易學!──哈佛大學教授、《記憶七罪》作者 丹尼爾‧L‧沙克特(Daniel L. Schacter)     如果可以的話,我會給所有大學教授這本書:《超牢記憶法》。它以清晰易懂的文字闡述了我們對於學習這門科學的理解。每一位教育者以及家長、學生和專業人士,都應該將這本書列為必讀之作。──《9個月,孩子大不同》作者 安妮‧墨非‧波兒(Annie Murphy Paul),《卓越部落格》     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書。它描述了重要的研究發現,並就我們能夠如何提升自己的學習、傳授和訓練,做出驚人的推論。甚至,它向我們展示,對自身

能力的更為正面的態度──以及解決難題的意願──能夠讓我們達成自己的目標。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將實驗室的概念帶進真實的世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教授 羅伯特‧畢約克(Robert Bjork)     如果你想閱讀一本關於學習這門科學的生動有趣的書,這本書是必然之選。《超牢記憶法》運用了掌握複雜知識技巧的成功人物故事,大大增加了可讀性。作者們將形形色色的學習者:外科醫生、飛行員、園藝家、和學生的故事交織在一起,以闡述成功學習是如何發生的。這是一本內容豐富、引人共鳴的好書,讓你思索那些你和學生們藉以獲得新知識及技巧的過程。──愛丁堡大學教授 海瑟威‧克利斯帝(Hazel Christie),

《泰晤士高等教育》     許多教育者對於應用人類大腦及我們如何學習的最新發現很感興趣,《超牢記憶法》在這當中獨領風騷。任何對教學和學習有興趣的人都能從閱讀本書中受益,它不僅完整闡述嚴謹的研究結果,行文甚為平易近人,學生也很容易理解其內容。──詹姆斯‧M‧朗(James M. Lang),《高等教育紀事報》     《超牢記憶法》主要針對學生、父母和教師,為人生各階段、不同年齡層的學習者提供了實質的建議。本書對傳統智慧提出有理有據的挑戰,切實指引前行之路,勢必將會帶來具體而持久的好處。──格蘭‧C‧奧修勒(Glenn C. Altschuler),《今日心理學》     欲深入挖掘學習這門科學

,一定要掌握《超牢記憶法》。它是一本富於啟發性的讀物。──德瑞克‧貝爾(Drake Baer),《商業內幕》     本書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說明,我們為什麼會被錯誤的學習和教學方法所吸引;以及該做什麼來矯正我們的作法。《超牢記憶法》清楚解釋人們如何進行學習的科學基礎。作者們並非僅僅重述研究,他們借助學術界、專業領域及體育環境中真實人物的有趣故事,來向讀者展示,這些研究成果如何應用於真實的學習情境。本書提議的學習方法可以立刻運用、完全免費,而且成效顯著,幫助你大幅提升學習效果。──史戴芬妮‧卡司特蘭諾(Stephanie Castellano),《TD雜誌》 作者簡介 彼得‧C‧布朗 Pet

er C. Brown   文字工作者、小說家。 亨利‧L‧羅迪格三世 Henry L. Roediger III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及記憶研究實驗室主任,鑽研學習方法。 馬克‧A‧麥克丹尼爾 Mark A. McDaniel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及認知、學習與教育整合中心主任;前瞻記憶研究領域權威及腦科學家。 譯者簡介 陳麗玉   輔大英文學系學士和台大新聞碩士,擁有二十餘年的科技、財經、論壇、藝文、旅遊和語言等中英文媒體的相關編輯、翻譯和寫作經歷。譯作包括:《鋼鐵人馬斯克》、《創業計畫實戰指南》、《i狂人賈伯斯》、《30秒搞懂天文學》等二十餘本書。

推薦序    教育可以很科學    ◎楊俐容 推薦序    自主學習:將高效能學習技巧內化為一輩子受用的智慧 ◎周德銘 前言  學習被誤解了  提取記憶 混和練習 擁抱挑戰 避免知識錯覺 超越學習風格 提升你的能力 牢記不忘 注釋 推薦序 教育可以很科學 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楊俐容     二十世紀下半葉,拜科技進步之賜,網際網路已經是生活各個層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球化」也成為勢不可當的潮流。在這股趨勢的衝擊下,過去奉「大量複製」與「標準化」為圭臬以因應工業社會需求的傳統教育模式,無論在目標的設定、教學的內容或方法,甚至教師的角色、學校的組織運作等層面,全都面臨嚴峻的挑戰。全球各

地要求教育改革的呼聲四起,各式各樣的創新方案也跟著風起雲湧。       談到改革,主張「大破大立」的口號如:反對填鴨式教學、死背式學習、標準化測驗,主張自主學習、創新教學、翻轉教育……等,總是能發揮聚光燈的效應,吸引大眾的熱情關注。然而,令人憂心的是,如果只有熱情的理想而沒有冷靜的思考,只有人云亦云的跟隨,沒有關於學習的實證研究做為基礎,那麼教改最後就會如同一場又一場的煙火秀,熱鬧過後只留下些許美好回憶,無法積累成後人可以站立的肩膀。       教育是一門藝術,學習卻可以也應該非常科學。「創新」聽起來令人熱血澎湃,但相對辛苦、不討喜,甚至在全球一片教改聲中幾乎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知識積

累」,卻是生產、創新、解決問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有基礎知識和技能,未必就能創新;但沒有基礎知識和技能,就無法進行高層次的綜合分析,也無法具有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超牢記憶法─記憶管理專家教你過腦不忘的學習力》這本書就是以認知心理學實證研究資料為依據,闡明人類學習與記憶的原則,希望幫助教師從中延伸出實用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有效能的習得基礎知識與技能,為創新打好堅實的地基。       書中提到積極參與、先自行嘗試錯誤再由他人傳授方法、要有先備知識、從更大的脈絡中學習、將新舊素材互相連結而非機械化的學習,可以讓學習更牢固、更有效率等原則,都與新近的教育觀念相去不遠。但每隔幾天練習一次、交錯練習不

同類型的問題、多樣化的練習型式,比起密集、不斷重複的練習更有成效,卻完全打破了一般人對於學習歷程的迷思。這些以嚴謹的科學研究資料為依據的結論,對於教師如何安排教學與作業的內容,都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一個令我印象深刻也相當有感的,是「善用測驗可以大幅提升學習成效」的論點。在教改的風潮中,「考試」可說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負面語詞。「為考試而讀書」確實不利於長遠的學習,但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考試,而在於考試的形式,以及我們對待考試的態度。誠如本書作者所言,如果我們不把考試當成評價學生的量尺,而是提供學生練習從記憶中提取知識、讓技能可以鞏固,甚至瞭解自我學習精熟度的機會,也就是把考試當成學習工

具,那麼我們就為孩子開啟了另一個高效能的學習管道。       如同能力分組教學,確實對學生的學習有利,但如果我們以孩子分在哪一組來評價孩子,那麼孩子在自信與自尊上付出的代價將遠過於他們在學習上的獲得。因此,即使從科學的觀點來看,占比不大的經常性小考是不錯的學習方式,但唯有教師、家長,以及學生自身都能放下對分數的執念,看到能力的成長,這樣的研究成果才能真正貢獻於教育改革。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教育要培養的是多能工作者和終身學習者,而「學習如何學習」(Learn How to Learn)也成為人人必備的大能力。認知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智如何運作的科學,這本書嘗試為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與

教育上的運用架起一座橋梁。關切教育改革的教師與家長,將能從閱讀中瞭解「人是如何學習與記憶的」,從而發展出更好、更有效的教學,幫助更多孩子發展出高效率的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將高效能學習技巧內化為一輩子受用的智慧 新北市汐止區保長國小校長  周德銘     曾在教學現場上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實驗:學期結束前,將一份期中考的試卷,一字不改地針對同一群學生重新施測,結果有極高比例的學生成績呈現退步、甚至於班級平均分數也向下滑落。這樣的結果,令教學者倍感不解:從平時教學的因材施教,到考完試後費心地帶學生逐題檢討,照理說老師已經關照到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也為他們進行知識結構的整理,孩子應已充份理解測驗卷上

的學科知識,所以當再次面對同樣的題目時,理應能迎刃而解,重測的成績應優於之前才是,怎麼會在相隔不過數個月的時間,學生就把所學「還給老師」,甚至測得的分數竟比之前的成績更為低落呢?我想當時的疑惑,在這本書裡得到了解答:     一項技能或新知識的重複閱讀(rereading text)和集中練習(massed practice),很明顯是各領域學習者都比較喜歡的學習方法,卻也是效果最差的。所謂的集中練習,指的是專心、連續重複某件想要烙印在記憶中的事情,即傳統智慧的「練習、練習、練習」。為了考試死記硬背就是一例。重複閱讀和集中練習提高了熟悉程度,這種熟悉程度被視為精熟的象徵,但是對於真正的精熟或持

久性而言,這些方法多半是浪費時間。     當學生被分數所宰制、被表象的學業成就所制約,所追求的只是表面性漂亮的成績。所以每輒在大考前,「複習卷」便伴隨著孩子度過了考前生活:教師指定的複習卷、爸媽交付的參考書習題、安親班或補習班一本本的練習冊,造就學生面對千篇一律、雷同的試題時,幾乎可以不加思索、機械性地填入正確答案,但孩子對學習內容缺乏理解與內化、無法成為自主的學習者,終究無法將「所學」連結至「所知」,更不能讓學習產生意義。這樣的推論,也符應本書所強調「重覆本身並不能產生良好的長期記憶,只依靠一再地重覆練習,通常無法讓記憶深植於腦海中,同時也無助於持久學習」的主張。       這本書源於十

一位認知心理學家在為期十年的一項有關「運用認知心理學來強化教育實踐」之研究,由兩位華盛頓大學的心理系教授暨一位小說家合著,採取說故事的方式,說明學習和記憶是如何運作;也透過研究案例闡述高效率學習的理念,同時亦提供學習者「過腦不忘」的運用法則。全書強調有效能的學習者應秉除只會發揮短期記憶效果的「重複閱讀」(rereading text)和「集中練習」(massed practice),反之應充分運用各種形式的記憶「提取練習」(retrieval practice),像是課堂後的小考和自我測試,將幫助學習者專注於課堂內容的核心原理、並強化自身對新知和技能的學習,所獲得的學習效果也將遠勝於重複閱讀課

文的慣用方式;亦如:將一項作業「間隔開來練習」(space out practice),間隔期間或許會對學習的內容感到有點生疏,但運用一些認知努力回想,在稍微遺忘之後提取曾經所學的記憶,將強化神經路徑,使得神經通路倍增,之後知識能夠透過這些神經通路被提取出來,帶來重新激發固化、進一步強化記憶的效果。此外,交錯練習不同但相關的主題或技能;在別人教你答案之前,自己先嘗試解決問題;運用向自己提問的「反思練習」;用自己的話語指知識解釋給別人聽的「詳細闡述法」等,都是本書中透過實證研究後所驗證的有效學習方法,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台灣自九○年代啟動教改以來,改革的主軸逐漸聚焦在孩子的學習,近期倡導的

「學習共同體」、「學思達」、「翻轉教室」等,更是促使教師能進行有效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師單向講述、學生被動聽講的教學型態,將課堂轉化成「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樣貌,藉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熱忱、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效。   「學習的責任在個人,最成功的學生是那些能掌握自己學習的人」,樂見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年代裡,有這本教導學習者「超牢記憶─成功學習」的書籍被翻譯成中文,讓現場教師能透過本書闡述的原則,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得更好。更期待本書的上市,能讓孩子們在這個知識半衰期急遽縮短的資訊世界裡,有機會習得一套高效能的學習技巧,用最省時省力的方式,將繁雜的資料與資訊去蕪存菁,內化為自己一輩子受用的智慧能

力。 前言   人們通常用錯誤的方式學習。關於如何學習和記憶的實證研究顯示,多數被奉為圭臬的學習方式,都只是白費力氣。即便是以學習為主業的大學和醫學院學生,他們所仰賴的學習技巧也非常不理想。儘管如此,對於這個可以回溯至一百二十五年前、近幾年成果特別豐碩的研究領域,已經產生大量的深入了解,形成一門日益增長的學習科學:高效率、以證據為基礎的方法,取代根植於理論、傳統知識和直覺的、較無效率但普遍為人所接受的做法。但是有一個不利因素隱藏於其中: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並不是憑直覺獲得的。      我們(羅迪格和麥克丹尼爾)是認知科學家,致力於研究學習和記憶;布朗則是說故事的人。我們一起合作說明學習和記憶

如何運作,而且比較少在陳述研究,而是採取說故事的方式,敘述那些已經找到掌控複雜的知識和技巧的人們的故事。我們透過這些例子來闡明研究所顯示的高效率學習原則。本書有一部分源起於十一位認知心理學家之間的一項合作。二○○二年,密蘇里州聖路易的詹姆斯‧S‧麥克道奈爾基金會(James S. McDonnell Foundation),為了填補認知心理學中關於學習的基本知識,以及其在教育運用之間的空白,提供羅迪格、麥克丹尼爾和其他九名研究人員研究經費,進行「運用認知心理學來強化教育實踐」的研究,羅迪格是首席調查員。這個團隊合作長達十年,進行將認知科學運用在教育科學的研究,就許多層面來說,本書是該研究工作的

直接成果。本書的正文、注釋和謝辭,引用了這些研究人員和他們許多的研究工作。羅迪格和麥克丹尼爾的研究也獲得其他贊助者的支持,而且麥克丹尼爾還是華盛頓大學學習和記憶整合研究中心的共同主任。     大多數的書是逐次處理各個主題,先談論一個主題,接著換到下一個,以此類推。我們遵循這種做法,每一章都會討論新的主題,但是我們也將兩個主要的學習原則運用在本書當中:間隔性重複關鍵概念,並交錯呈現不同但相關的主題。如果學習者將一個主題的學習分散開來,每隔一段時間回頭複習,他們會記得比較清楚。同樣的,如果他們交錯學習不同主題,而不是學完一個再學下一個,那麼他們每個主題都會學得更好。因此,我們毫不掩飾的將關鍵概念

講述了不只一次,並在整本書的不同章節一再重複基本原則,如此一來,讀者的記憶能夠較為鮮明,並能更有效的運用。    這是關於人們為了學習得更好並記憶得更久,可以立即採取行動的一本書。學習的責任取決於個人,教師和教練也可以透過幫助學生了解這些原則,並設計讓這些原則成為學習的經驗,立竿見影的提高效率。這不是一本關於教育政策或是學校系統應該如何改革的書,不過,很明顯的,本書確實有政策的意涵。舉例來說,最前線的大學教授在課堂上運用這些方法,在縮小學科成就差距的潛力上進行了實驗,而研究結果令人驚嘆。      我們當然是為了學生和老師才撰寫這本書,也為了所有重視有效學習的讀者而寫:為了商業、工業和軍方的

訓練人員,為了提供會員在職訓練的職業協會領導人,以及為了教練們。我們也為了有意磨練技巧以維持競爭力的中年或更年長的終生學習者而寫。   雖然關於學習及其神經方面的基礎仍有許多面向有待了解,但是大量的研究已經推導出基本原則和實用方法,讓你可以馬上運用,而且不用花費一毛錢,就能獲得驚人效果。 為了學習得更好並記憶得更久,這本書可以讓你立即採取行動。學習的責任取決於個人,但家長和老師也可以透過幫助孩子了解這些原則,並設計讓這些原則成為學習的經驗,立竿見影、提高效率。 一組八歲孩童在體育課練習把豆袋投進桶裡。其中半數孩童投擲的桶子距離三英尺遠,而另一半混和練習投擲兩英尺和四英尺遠的桶子。

經過十二週的練習之後,所有人都參加三英尺距離的擲桶測試。成績最棒的是那些練習了兩英尺和四英尺、但從未做過三英尺距離擲桶練習的孩子。 人們誤解了學習       做為老師和學生,我們一直以來的多數做法成效不彰,不過一些相對簡單的改變,卻能產生顯著的作用。人們通常認為,如果接觸某樣東西夠久,譬如一段課文或八年級生物課的一套名詞,就能牢牢記住,但其實並非如此。許多教師認為,如果能夠讓學習變得更輕鬆、更快速,學生就會學得更好。然而許多研究顛覆了這個觀點──學習較為困難時,學生反倒學得更好、記得更牢。教師、培訓人員和教練普遍相信,精通一門新技能最有效的方法是堅持不懈、專注並再三練習,直到記下來為止。這樣

的信念根深柢固,因為多數人在集中練習的學習階段,可以看到快速的效果。不過研究結果卻清楚顯示,這種集中練習的快速效果只是短暫的,很快就會消失。 集中練習的迷思 多數人相信,專心一意做某件事情時會學得更好:這種練習、練習、再練習的方式,應該會讓我們牢牢記住一項技能。教師、運動員、企業培訓人員和學生普遍都存有這樣的信念:一口氣專注重複練習一件事,直到牢牢記住為止。研究人員稱這種練習為「集中練習」,這種信念多半是因為這個簡單的事實: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能看到效果。然而,儘管我們的眼睛告訴我們的事實是這樣,這種信念卻是錯誤的。

贊安諾半衰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真的會有核戰爆發嗎?什麼時候會有核戰?推背圖的第四十一相,準確的預言了核戰的爆發與中國的政權移轉,這個慘痛的歷史悲劇,在將幾年後發生?還沒看過第四集—推背圖第40相中華民國的滅亡的粉絲,請先按訂約然後從下方的傳送門前往先看喔!

推背圖大預言第一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csULVM58yc&t=519s
第二集
https://youtu.be/pt57VnHCUVw
第三集:中華民國的興起與國共內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h_HAHwlnJ0
第四集:中華民國的滅亡
https://youtu.be/Ytp8so3qUyg
第六集:大預言!金陵塔碑文同樣預言武統與核戰!
https://youtu.be/OZ_BrEWAw1o

贊助本頻道!想支持老師繼續原創?可透過以下方式斗內,支持老師原創!



台灣贊助連結(綠界代收)
https://p.ecpay.com.tw/58E21
支付寶帳號 收款人:(殷曉琴)
[email protected]
微信:
iammopheus

以下是老師其他的影片建議:
蔡英文的連任路
https://youtu.be/cuP5rMWh0-0
1/30(已應驗)賴清德的政治路預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3kiSxGz9w&t=1s
柯文哲的總統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CsARLTqos
丁守中的訴訟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SwvFpd0on0&list=PLOvSSUnetKHGTDoA1BRVJ-iczW1yVIi3y&index=1
韓國瑜的2019市長路
https://youtu.be/vhfyvbjWJcM
王金平的競選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oaymV9528&t=1
朱立倫的競選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Jd7dEltPfU&t=1s
海豚將軍吳敦義的輔選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msDBJnNuY
郭台銘的總統夢:


每月運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KykWnRSeI&list=PLOvSSUnetKHHmMxk0RqcUeqEQbWt3YDip&index=3

靈異類:
鬼影追追追!紅衣小女孩到底是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qVcXAXqyfk
網路流傳五大鬼影,是真的還是假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IqMN7_tEA
辦公室有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EzsvM_Arik
靈異?三大靈異MV與靈異照片的真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FMGvBwZzk


以下是老師投資經營的賣場,若有需要肉品請前往購買
https://17.huangama.com.tw

老師靠自己努力與專業賺錢,不靠政黨或是贊助.

若需要老師的命理咨詢服務,請與以下方式聯繫:
老師個人信箱:[email protected]
老師的官方LINEID:@tfx7289u

物理化學(第2版)

為了解決贊安諾半衰期的問題,作者王明德 這樣論述:

《物理化學(第二版)》在第1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主要是對許多內容的闡述方法和技巧做了大範圍的修改。內容包括熱力學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多組分系統熱力學、化學平衡、相平衡、化學動力學基礎、表面現象、電解質溶液和電化學。在知識點的分佈和先後次序安排方面,力求突出前後內容的連貫性、系統性和嚴密性。在具體內容的敘述方法上力求通俗易懂。 《物理化學(第二版)》適合所有需要開設物理化學課程的工科各專業、理科近化學專業學生使用。也適合與化學基本理論知識相關的科研工作者,以及物理化學考研族參考。 緒論 0.1物理化學的研究內容 0.2課程特點與學習方法 0.3關於物理量的表示和運算 0

.4SI單位 第1章熱力學定律 1.1基本概念 1.1.1系統與環境 1.1.2熱力學平衡狀態 1.1.3狀態的描述 1.1.4狀態變化及其描述 1.1.5狀態函數及其性質 1.2熱力學定律 1.2.1熱和功 1.2.2內能與定律的數學式 1.2.3體積功的計算 1.2.4可逆過程體積功的計算 1.3等容熱、等壓熱和焓 1.3.1等容過程 1.3.2等壓過程 1.3.3等溫過程 1.4焦耳實驗 1.5熱容 1.5.1定義和分類 1.5.2Cp與CV的關係 1.5.3純物質的Cp,m與溫度的關係 1.6熱力學定律對理想氣體的應用 1.6.1等溫過程 1.6.2非等溫過程 1.6.3絕熱可逆過程

1.6.4多方過程 1.7熱化學 1.7.1反應進度 1.7.2標準摩爾反應熱效應 1.7.3熱化學方程式的寫法 1.7.4反應熱效應的測定 1.7.5Qp,m與QV,m的關係 1.8標準摩爾反應熱效應的計算 1.8.1標準摩爾生成焓法 1.8.2標準摩爾燃燒焓法 1.8.3其它方法 1.9反應熱效應與溫度及壓力的關係 1.9.1ΔrHm與壓力的關係 1.9.2ΔrHm與溫度的關係 1.9.3相變焓 1.10絕熱反應 1.10.1等壓絕熱反應 1.10.2等容絕熱反應 1.11溶解熱和稀釋熱 1.11.1積分溶解熱和積分稀釋熱 1.11.2微分稀釋熱和微分溶解熱 思考題 習題 第2章熱力學

第二定律 2.1自發過程和平衡狀態 2.1.1自發過程及其特點 2.1.2可逆過程與平衡狀態 2.2卡諾原理 2.2.1卡諾熱機 2.2.2卡諾原理 2.3熵概念 2.3.1任意可逆迴圈的熱溫商 2.3.2熵的引出 2.3.3任意不可逆迴圈的熱溫商 2.3.4熵判據 2.4熵的統計意義和規定熵 2.4.1熵的統計意義 2.4.2熱力學第三定律和純物質的規定熵 2.5熵變的計算 2.5.1簡單變化 2.5.2相變化 2.5.3化學反應 2.6亥姆霍茲函數和吉布斯函數 2.6.1亥姆霍茲函數 2.6.2吉布斯函數 2.7熱力學基本方程及其應用 2.7.1熱力學基本方程 2.7.2麥克斯威關係式 2

.7.3熱力學基本方程的應用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多組分系統熱力學 3.1基本概念和組成標記法 3.1.1基本概念 3.1.2組成標記法 3.2偏摩爾量 3.2.1概念的引出 3.2.2偏摩爾量的集合公式 3.2.3偏摩爾量之間的關係 3.3敞開相熱力學基本方程和化學勢概念 3.3.1敞開相熱力學基本方程 3.3.2相變化和化學反應的平衡條件 3.4純凝聚態物質和理想氣體的化學勢 3.4.1純凝聚態物質的化學勢 3.4.2純理想氣體的化學勢 3.4.3理想氣體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化學勢 3.5溶液的飽和蒸氣壓和理想溶液 3.5.1純液體的飽和蒸氣壓 3.5.2溶液的飽和蒸氣壓 3.5.3理想溶液

3.5.4理想溶液中各組分的化學勢 3.5.5理想溶液混合過程中態函數的變化 3.6理想稀溶液和亨利定律 3.6.1理想稀溶液和亨利定律 3.6.2亨利常數的物理意義 3.6.3理想稀溶液中各組分的化學勢 3.6.4使用不同濃度時溶質的化學勢運算式 3.7實際溶液中各組分的化學勢 3.7.1以理想溶液為參考 3.7.2以理想稀溶液為參考 3.8活度的蒸氣壓測定法 3.8.1以拉烏爾定律為參考 3.8.2以亨利定律為參考 3.8.3不同濃標對應的活度係數不同 3.9實際二組分溶液的理論分析 3.9.1吉布斯-杜亥姆公式 3.9.2杜亥姆-馬居爾公式 3.9.3A、B二組分系統的氣-液平衡組成

3.10分配平衡 3.11稀溶液的依數性 3.11.1蒸氣壓降低 3.11.2凝固點降低 3.11.3沸點升高 3.11.4等壓過程的組合 3.11.5滲透壓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化學平衡 4.1化學反應的可能性與化學平衡 4.2理想氣體的化學平衡 4.2.1化學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 4.2.2Kp與Kp、Kc、Kx、Kn的關係 4.2.3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4.3純凝聚態物質與理想氣體之間的化學平衡 4.3.1平衡常數 4.3.2分解壓 4.4溶液中的化學平衡 4.4.1標準平衡常數 4.4.2理想溶液中的化學平衡 4.4.3理想稀溶液中的化學平衡 4.4.4多相反應平衡 4.5平衡常數的計

算 4.5.1標準摩爾生成吉布斯函數法 4.5.2標準熵法 4.5.3線性組合法 4.5.4水溶液中離子的標準熱力學資料 4.6平衡常數與溫度的關係 4.6.1范特霍夫方程 4.6.2溫度對平衡常數的影響 4.7同時平衡 4.7.1同時平衡 4.7.2甲烷水蒸氣轉化制氫 4.7.3反應的耦合 4.8絕熱反應 4.9平衡常數與壓力的關係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相平衡 5.1相律 5.2克拉佩龍方程 5.2.1克拉佩龍方程 5.2.2克勞修斯-克拉佩龍方程 5.2.3外壓對液體飽和蒸氣壓的影響 5.3單組分系統相圖 5.4二組分部分互溶雙液系 5.4.1水-苯酚相圖 5.4.2杠杆規則 5.5二組

分完全互溶雙液系 5.5.1理想溶液的壓力-組成圖 5.5.2理想溶液的溫度-組成圖 5.5.3精餾原理 5.5.4A、B二組分非理想溶液的T-x圖 5.6二組分完全不互溶雙液系 5.7二組分簡單低共熔混合物系 5.7.1二組分簡單低共熔混合物系的T-x圖 5.7.2熱分析法繪製相圖 5.8二組分連續互溶固溶體系統 5.8.1固溶體的熔點介於T-A和T-B之間 5.8.2具有熔點或熔點的連續互溶固溶體 5.9二組分有限互溶固溶體系統 5.9.1共晶型有限互溶固溶體系統 5.9.2包晶型有限互溶固溶體系統 5.10形成化合物的二組分凝聚物系 5.10.1化合物與A、B二組分在固態完全不互溶 5.

10.2化合物與A、B二組分可形成有限互溶固溶體 5.11三組分系統相圖 5.11.1三角坐標系 5.11.2部分互溶系統相圖 5.11.3二固體鹽-水系統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化學動力學基礎 6.1化學反應速率 6.1.1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 6.1.2反應速率的實驗測定 6.2基元反應與品質作用定律 6.2.1基元反應 6.2.2品質作用定律 6.2.3複雜反應 6.3具有簡單級數的反應 6.3.1零級反應 6.3.2一級反應 6.3.3二級反應 6.4速率方程的建立 6.4.1微分法 6.4.2積分法 6.4.3半衰期法 6.4.4非線性擬合法 6.5幾種典型的複雜反應 6.5.1對峙反

應 6.5.2平行反應 6.5.3連串反應 6.6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6.6.1範特霍夫經驗規則 6.6.2阿累尼烏斯經驗公式 6.6.3活化能的獲得 6.6.4表觀活化能 6.7幾種反應速率的近似處理方法 6.7.1選擇反應速率的控制步驟 6.7.2平衡態近似 6.7.3穩定態近似 6.8微觀可逆性原理 6.9鏈反應 6.9.1鏈反應 6.9.2直鏈反應 6.9.3支鏈反應 思考題 習題 第7章表面現象 7.1介面張力 7.1.1介面張力 7.1.2影響介面張力的因素 7.2表面熱力學 7.2.1表面熱力學基本方程 7.2.2熱力學平衡條件 7.3潤濕現象 7.3.1潤濕 7.3.2鋪展

係數和黏附功 7.4彎曲液面下的附加壓 7.4.1附加壓與液面曲率半徑的關係 7.4.2毛細現象 7.4.3毛細現象的定量處理 7.5蒸氣壓和溶解度與曲率半徑的關係 7.5.1飽和蒸氣壓與曲率半徑的關係 7.5.2溶解度與溶質曲率半徑的關係 7.6新相生成與介安狀態 7.6.1蒸氣凝結時臨界成核半徑與過飽和度的關係 7.6.2蒸氣凝結時臨界成核半徑與過冷度的關係 7.6.3液體凝固時臨界成核半徑與過冷度的關係 7.6.4過熱現象 7.7溶液表面的吸附 7.7.1吉布斯吸附公式 7.7.2溶液表面的吸附現象 7.8表面活性劑 7.8.1結構特點及其分類 7.8.2膠束的形成 7.8.3溶液表面吸

附的蘭格繆爾吸附等溫式 7.8.4表面活性劑的應用 思考題 習題 第8章電解質溶液 8.1法拉第定律 8.1.1幾個基本概念 8.1.2法拉第定律 8.2離子的遷移數 8.2.1遷移數 8.2.2離子的電遷移率 8.2.3遷移數的測定 8.3電導率和離子獨立運動定律 8.3.1電導率 8.3.2摩爾電導率 8.3.3離子獨立運動定律 8.4電導率測定的應用 8.4.1測定解離度和解離平衡常數 8.4.2確定難溶鹽的溶解度 8.4.3電導滴定 8.5強電解質溶液理論 8.5.1溶劑的介電效應和水合作用 8.5.2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係數 8.5.3強電解質溶液的離子互吸理論 8.5.4德拜-休克

爾-昂薩格電導理論 思考題 習題 第9章電化學基礎 9.1原電池和電極電勢 9.1.1幾種電勢 9.1.2原電池的寫法 9.1.3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 9.2可逆電池熱力學 9.3可逆電動勢的測定 9.3.1可逆電池 9.3.2韋斯頓標準電池 9.3.3可逆電池電動勢的測定 9.4電極電勢和電動勢與組成的關係 9.4.1標準氫電極和標準電極電勢 9.4.2電極電勢與氧化還原性 9.4.3能斯特公式 9.4.4標準電動勢的測定 9.5原電池的設計 9.5.1電極的分類 9.5.2把氧化還原反應設計成原電池 9.5.3把非氧化還原反應設計成原電池 9.5.4設計濃差電池 9.6電動勢測定的應用 9

.6.1活度係數的測定 9.6.2測定難溶鹽的溶度積常數 9.6.3測定溶液的pH值 9.6.4電勢滴定 9.6.5電勢-pH圖 9.7分解電壓 9.7.1電極反應速率 9.7.2分解電壓 9.8電極的極化 9.8.1濃差極化 9.8.2活化極化 9.8.3超電勢的測定 9.9電解反應 9.9.1電極反應 9.9.2金屬的電沉積 9.9.3鋁及鋁合金的表面氧化 9.10金屬腐蝕與防護 9.10.1金屬腐蝕 9.10.2影響腐蝕速率的主要因素 9.10.3金屬防腐蝕 思考題 習題 附錄 附錄Ⅰ25℃下部分物質的標準熱力學資料(p=105Pa) 附錄Ⅱ25℃下部分物質的標準摩爾燃燒焓(p=105

Pa) 附錄Ⅲ25℃下水溶液中部分物質的標準熱力學資料 附錄Ⅳ部分物質的等壓摩爾熱容(單位:J•K-1•mol-1) 附錄Ⅴ部分物質的凝固點降低常數和沸點升高常數 附錄Ⅵ25℃下的標準電極電勢(p=101-325kPa,b=1mol•kg-1) 附錄Ⅶ原子量表 附錄Ⅷ希臘字母讀音表 參考文獻 索引 本書第1版自2008年出版發行以來,總體使用效果較好,得到了許多使用者的贊許。與此同時,也收集到讀者的諸多意見和建議。在此,首先對廣大熱心讀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眾所周知,物理化學理論性較強、基本概念和知識點較多、前後知識內容聯繫較緊密。要學好物理化學,首先要把基本概念搞清楚。基

本概念如同比賽或遊戲的規則。不遵守比賽規則賽事就無法進行,不懂遊戲規則遊戲就沒有樂趣。只有在反復咀嚼並完全領會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才會對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支持,才會把前後不同內容緊密地聯繫起來,才會大幅提高綜合分析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這次再版時在每章的結尾增加了許多思考題,以期提醒和敦促讀者進行反復思考和討論,並把許多相關的概念聯繫在一起進行比較,最終把所有的基本概念都搞清楚。 這次再版是結合該書在教學實踐中的使用情況和使用效果,在大致保持第1版知識內容架構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的。在系統討論熱化學的同時,不再把蓋斯定律放在一個比較顯赫的位置;對於等壓過程的組合專門做

了必要的討論分析;去掉了化學親和勢的內容;增加了平衡常數與壓力的關係;在化學反應速率部分,對基元反應概念做了適當擴充並引入了基元過程概念;在反應速率方程的建立方面,增加了非線性擬合這種全新的方法;增加了微觀可逆性原理;在把非氧化還原反應設計成原電池(包括濃差電池)時,給出了一種新的簡單易操作的方法,很值得參考。 文字是一種語言交流工具,但這種語言交流無聲色、無表情,其交流效果與面對面的口語交流相比較遜色多了。用文字對基本概念的準確闡釋是講清楚科學原理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是承前啟後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與此同時,書面語言的組織結構和敘述方法會直接影響書本的可讀性。結合在反復教學實

踐中用該書的體會以及發現的問題,這次再版時對全書內容的講述方法和語言敘述又進行了仔細地反復斟酌和修改,以期進一步提高可讀性和使用效果。 這次再版的同時,還附有一套編者精心製作的、從第一版出書就開始使用並不斷修改完善的、與該書配套的完整多媒體課件,可供讀者參考和使用。而且多媒體課件未加密,在遵守相關著作權法的前提條件下,讀者在使用過程中可根據需要進行適當調整或修改。如果可以借此改善物理化學教學效果,那便是對編者的莫大獎賞。 此書雖經作者反復修訂和校對,但由於水準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