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 初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諮商 初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ClaraE.Hill寫的 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第五版) 和蔡榮裕的 內心荒涼地帶起風了:關於「創傷與精神官能症」:精神分析對團體心理治療的想像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學富文化 和無境文化所出版 。

銘傳大學 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碩士班 鄭夙珍所指導 蔡淑芬的 以賽斯資料為基礎的癌症患者團體課程設計及生命觀影響探究 (2020),提出諮商 初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賽斯資料、癌症患者、團體課程、生命觀。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碩博士班 陳增穎、楊明仁所指導 施春華的 中西醫整合之短期結構式心理治療應用於精神科門診輕型精神疾患之前驅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心理針灸、中醫心理治療、低阻抗意念導入、精神疾病的重點而找出了 諮商 初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諮商 初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第五版)

為了解決諮商 初談的問題,作者ClaraE.Hill 這樣論述:

  本書是馬里蘭大學教授Clara E. Hill所著暢銷教科書《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之第五版,適用於大學部以及研究所初學者學習基本的助人技巧。Hill的三階段助人模式,說明了助人者如何引導個案探索他們的想法及感受,對不適應想法及行為的源起及結果獲得洞察,同時針對新的發現而產生行動,以開啟正向而長期的改變。此次第五版新增了發展並修正個案概念化的詳細指引,擴展了文化覺察的篇幅,同時也更新一些案例,以反映個案及助人者之間更多元的樣貌,此外,也增加了一些進行治療性挑戰的策略。   書中,作者更新了實務練習、實驗室活動、測驗考題,甚至課程綱要。此外,伴隨本書的網址(

pubs.apa.org/books/supp/hill5)還有些加值活動,提供學生及老師參考。 名人推薦   這本助人技巧的書是我多年來所採用過的教科書當中相當實用的一本,也是目前有關諮商技巧的學習架構中對學生來說容易學習的素材。透過Hill的助人技巧三階段模式,讓我在課堂上可以循序漸進、有組織有系統的介紹每項精微的諮商技巧,帶領學生一同探究助人技巧的奧妙。──林美珠,國立東華大學 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退休教授   助人過程可以很清楚地分為探索、洞察、行動三個階段。透過這三個階段,助人者以不同技巧與個案建立關係,協助個案進入內心世界,了解自己,接納自己;進而產生頓悟,豁然開朗;最後自然而

然形成一股改變自己的力量,有所行動,並解決問題。此外,本模式涵蓋諮商理論三大取向,分別為人文取向、心理動力取向、行為及認知行為取向。作者對整個模式所包括的技巧均有精微的分析及實例演練,最後的統整也合乎邏輯而容易理解,很適合諮商心理等領域助人工作的初學者。在所有我接觸過的初學者用書中,是最佳選擇之一。──田秀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諮商 初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你也曾經有過這種困擾嗎?當初又是如何解決?快在底下留言跟我們一起分享,也希望看完的大家可以給苗栗小吳(或是有這困擾的人)一點點力量(抱)

👉馬上訂閱綜口味吧 ►►https://pros.is/LERCL
👉IG私房照片帳號►►https://pros.is/FMZZT
👉疑難雜症寄到這►► [email protected]

▼無限綜口味的人氣星座影片▼
董仔-教你如何追到處女女
https://reurl.cc/nKvrD
木星-魔羯女根本就是必娶女人
https://reurl.cc/MeYzv
孫生-教你如何三招追到天秤男
https://reurl.cc/RNKWZ
林進-教你如何3招追到射手男
https://reurl.cc/k64Od
帥哥WISH-教你如何一招追到牡羊男?
https://reurl.cc/ojNm5
人氣女星荳荳-教你如何追到天蠍女
https://reurl.cc/7aZ0y
IVY CHAO-教你如何追到天秤女?
https://reurl.cc/mgWrW

▼無限綜口味的人氣影片▼
►►►►►►►►►►►►►►►►►
出櫃?離婚?人生好難讓小賴崩潰大哭
https://bit.ly/2IQ67H1
男性月經+衛生棉初體驗
https://bit.ly/2Te8KqP
意外破解刮刮樂選號密碼
https://bit.ly/2EIC8wD
日本晨間突擊紀董出浴
https://bit.ly/2tKmE4S

►►►►►►►►►►►►►►►►►
丹妮婊姐│ http://goo.gl/Th6xuL
紀斯豪│ https://goo.gl/1Gjv40
小 賴 │ https://goo.gl/FhwqoZ

以賽斯資料為基礎的癌症患者團體課程設計及生命觀影響探究

為了解決諮商 初談的問題,作者蔡淑芬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以賽斯資料為基礎針對癌症患者設計團體課程,並分析其對癌症患者生命觀的影響。研究採質性研究,依半結構訪談大綱收集八位學員在課程前後的訪談資料及單元回饋單,以主題分析法分析文本。  賽斯資料是可以在生活中運用及操作的哲學,團體課程是涵蓋生命觀四個面向的十二堂課,對「生」、「病」、「死」、及「活出生命的價值」的關懷。團體課程對罹癌學員生命觀具有以下影響:對「生」的關懷-療癒之途從認識自己開始,強調自我覺察的重要性。學員學習認識自己、接納陰暗面、自我肯定、愛自己;信念改變,關係及生活品質變好。對「病」的關懷-理解身體是心理的一面鏡子,探索內在心靈阻塞的能量,找到疾病的目的與意義;疾

病促使個人翻轉生命,活出自己,過更好生活的禮物。對「死」的關懷-解構死亡恐懼,覺察面對,死亡恐懼降低。理解死亡是意識的轉換、個人的選擇,死亡並不可怕;靈魂永生,死亡值得祝福與期待;面對死亡,能夠活在當下,勇敢地做自己,珍惜生命,促進家人愛與情感的連結。對「活出生命的價值」-人生是來體驗的,找到想做、喜歡做的事,利己利人,走在價值完成的道路。根據研究結果對癌症患者、助人者、及研究者提出建議。

內心荒涼地帶起風了:關於「創傷與精神官能症」:精神分析對團體心理治療的想像

為了解決諮商 初談的問題,作者蔡榮裕 這樣論述:

  佛洛伊德早就關切群體心理學和「自我」(ego)的關係,加上義大利精神分析師斐羅(A. Ferro)等在「舞台理論」(field theory)添加比昂的論點,強調的是,同一個舞台上,個案內心世界出場的眾多角色,和治療師內在裡的眾多角色相互影響,構成了治療情境的豐富性。   在心身醫學科和一般精神科裡,除了現有的門診和住院之外,為了建構處理精神官能症的模式,我們開始有了精神分析對「團體治療」的想像;雖然生物學因素已經是目前精神醫學的強項,但距離能真正解決精神官能症問題,仍有一段長路。我們將以「創傷與精神官能症」為主軸,偏重強調其中的心理因子,「起風了」是方案的名稱,內容

除了「團體心理治療」模式,也將會有教學、訓練和研究的功能;我們想要建構長期門診式的深度心理團體治療,不只以人際關係處理為焦點,更是往內在心智探索,如同現有的個別心理治療。   內心荒涼地帶起風了   精神分析對團體心理治療的想像   起風了六因子   配對/依賴/打帶跑/無力感/無助感/無望感   起風了七夢思   feeling/thinking/dreaming/linking/digesting/   playing/living   起風了三態度   無可了解unknown/無可確定uncertainty/無可撫慰unconsoled   起風了六忍耐   力忍/忘忍/反忍/

觀忍/喜忍/慈忍   依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Winnicott)的說法,內在客體關係的心理世界裡,沒有「嬰兒」這件事,有的是「嬰兒與母親」。比昂(Bion)提出「自戀」和「社會戀」是同時存在,如同一輛馬車前面和後面的兩匹馬。因此我們想像著,是否沒有「個體」這件事,有的是「個體與群體」;或者沒有「孤獨」這件事,有的是「孤獨與合作」?   佛洛伊德也早就關切群體心理學和「自我」(ego)的關係,加上義大利精神分析師斐羅(A. Ferro)等在「舞台理論」(field theory)添加比昂的論點,強調的是,同一個舞台上,個案內心世界出場的眾多角色,和治療師內在裡的眾多角色相互影響,構成了治療情

境的豐富性——就這樣,我們的想像起風了......。   起風了268想想   「起風了」團體心理治療的通則,首先是以「268想想」作為基礎的概念,我們提出了〈起風了六因子〉作為團體動力過程觀察的指標。六因子中有三項是比昂提出的「基本假設團體」(basic assumption goup)動力因子:依賴、配對和打帶跑。我們再加上因失落創傷,帶來的三項常見的個體深沈感受:無力感、無助感和無望感。   我們以一些通則作為各個團體的參考點,首先要讓成員了解,參與「起風了」團體心理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從團體經驗裡學習認識自己。這裡的「自己」不只是意識上期待的自己,更是著重在不想認識的那個自己。這是

一條長路,不是一般想像的,透過一些方便的說法,就要確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們要做的,不是精神醫學的診斷,而是傾向了解自己的深度心理學。   所謂「從經驗學習」,我們先暫時把這些經驗的視野設定在〈起風了七夢思〉:feeling, thinking, dreaming, linking, digesting, playing和living;佛洛伊德提出的「分析的金、暗示的銅」,依著精神分析的推展,至今依然著重「移情」在臨床過程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提出,把「分析的金」更具體化為「移情的金」。「移情的金」在內心戲裡,是透過這七項現在進行式的心理作用,推衍出「移情」的樣貌,也就是,我們利用這七項來分解「

移情」形成的心理機制。   簡略的說法是,我們想從成員說出的故事,以及在團體當刻和他人合作的困局,透過對移情和反移情的觀察,並以〈起風了六因子〉和〈起風了七夢思〉作為基礎,不只停留在表面故事和合作困局中,而是往深度心理學慢慢走——我們強調慢慢走,不急著強加什麼因子來加速過程。〈起風了六因子〉和〈起風了七夢思〉是讓我們從表象穿透雲霧,慢慢走向深度想法的工具;它們是讓心理過程慢下來,好好地被看、被想,一步一步走。雖然我們認為以〈起風了六因子〉和〈起風了七夢思〉,並不足以完整說清楚人的心智功能,但它們提供了方便觀察和思索的大方向。   這個過程需要再搭配〈起風了三態度〉:無可了解(unknown

)、無可確定(uncertainty)和無可撫慰(unconsoled),這是治療師對於未來想像的三種基本態度。我們主張,人心理潛在的未來是,無可了解、無可確定和無可撫慰,就治療的過程來說,是「此時此地」的態度,雖然已有「中立的態度」或「分析的態度」的說法,但我們試著以這三種態度再出發,來體會中立和分析的態度裡,更深細的某種「境界」。   既然語詞要表達的是某種「境界」,就表示它們不容易抵達,需要一般常說的,忍受或忍耐許多不如預期的挫折。什麼是忍耐呢?我們提出了〈起風了六忍耐〉: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和慈忍。   內心戲   關於治療的關係,一般認為,個別心理治療是兩人的關係,而團

體心理治療是眾人的關係,不過,依照F. Carrao的論點,就算是屬於兩個人的分析,也是治療師和個案的內在團體動力(internal group dynamic)的總和。這是有趣的說法,他進一步說,並沒有只是兩個人之間的分析,每個分析都涉及團體。依我們的意見,如果每個人都有自我、原我和超我,這三個「我」是構成了,想像中的三人為團體的說法。   A. Ferro等人運用「舞台理論」(field theory),搭配比昂的論點,強調舞台上出場的每個角色,會和治療師內在裡的眾多角色相互影響,這構成了治療情境的豐富性。例如,成員說著他和誰發生了什麼事,就是他讓那個人出場,扮演某個角色,這些不同故事裡

的不同角色,都有他們想要說的話。因此,我們要觀察、想像和猜測這些不同角色想說什麼,而不只是依著成員的眼光來看事情;我們可以在想像裡,和舞台上忙碌的角色們進行對話,也可與某些角色互動。   在團體裡情況也是如此,我們要觀察和想像,而不是只依成員的說法,就定位他們口中的某些角色;這些過程,可以讓角色們透過治療師的穿針引線來對話。然而,在團體進行的技術上,是否要說明這些作法讓成員知道?這是可以再考量的,因為不是所有的成員都可以理解。但是,當治療師這麼想像時,才有機會聽出不一樣的訊息。   我們假設,人生舞台的第一場戰爭,發生在嬰孩和父母之間,雖然一般強調母親的涵容功能,以及要完全地配合嬰孩的作息

,不過這只是某種期待;在這場戰役裡,就是團體的戰爭,涉及剛出生的嬰孩和父母三人間的團體動力,他們相互影響,例如,如果父母不和,或者為了夜間誰來餵奶而有爭議時,父母間的角力,自然會成為這場人生戰役的一部分,很難不影響嬰孩。尤其父母為了盡快回到生活和工作的日常,勢必會在這場人性戰爭中擔任重要角色,不論時間和內容上,該如何讓嬰孩早日適應或進入大人的節奏呢?畢竟,大人日常生活的穩定是很重要的,而且也有益於照顧嬰孩,但是快慢之間,會發生什麼心理戰爭呢?只要想一想流行的說法:「不要輸在起跑點」,就知道這場人性戰爭,是起源於多早的人生!這當中的團體動力,例如父母之間協調的困局,並不是以父母是否愛小孩為理由,

就可以完全避免。      這是必然發生的「人生」和「人性」的戰爭,任何一方贏,就是另一方挫敗和壓力的來源,對嬰孩來說,其中的影響涉及了失落和痛苦的過程。透過觀察成員們在團體裡和他人互動的困局,可以讓我們有機會推想,他們早年經歷這場人性戰爭時,可能存在的團體動力的經驗,這些構成了我們的視野。   內心戲的舞台,眾多角色都上演著自己,如同我們主張夢中的所有角色,不論生物或非生物,都有著夢者自己的影子,不管在故事裡是否具有明顯的角色,他們都想要說出自己心中的話;有時候微弱者,也想要大聲地說說話,這些都需要治療師去想像。   功效、侷限和副作用   關於個別心理治療和團體心理治療,我們主張,需

要同時注意功效、侷限和副作用這三項要素;藥物使用,早就有這些規範和習慣,必須同時注意會有什麼功效和侷限,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會產生什麼副作用。以語言和肢體作為開展心理治療的模式,自然也得在建議或詮釋時,同時關注功效、侷限和副作用,才不會因忽略了侷限和副作用,而過度建議和詮釋,甚至有言語侵犯或言語暴力的傾向。      佛洛伊德當年從注意阻抗的現象,拓展了精神分析的視野。我們在治療過程裡,也必須隨時對自己所做所說的留意,某些個案或許有能力上的侷限,我們是無法過度要求和期待的。而若忽略了副作用,可能會讓所說所做的,走向和預期相反的結果;起初也許功效顯著,但如果隨後而來的副作用也跟著強大,會如同外科手

術,雖然手術本身成功,但後續副作用出現,吞噬了先前的功效,帶來的結果是失敗。      因此,任何建議或詮釋都需要先思索功效、侷限和可能的副作用,作為臨床上實作的心理基礎,但是潛意識領域,深度心理學的探索是很困難的工作,難以如生物藥理學般完美下判斷,不過,只要將這些要素列進日常實作和同儕討論的內容,就有機會去了解或想像更多。   移情的金和建議的銅      「起風了」團體心理治療方案,在「移情的金、建議的銅」的模式下,嘗試以精神分析的理論與態度作為基礎,但是面對不同精神病理學現象的成員時,我們嘗試引進「建議的銅」的眾多可能性;我們依著經驗相信,任何建議或暗示若要有成效,還是得觀察和處理成員

的移情。因此,我們要思索,如何在這樣的作法下,讓和「建議」有關的各種模式得以更深入人心,而不會只停留在人際的表象?這是「起風了」的期待。在臨床實作上,仍得回到個別成員,依著他們的能耐,尤其是團體裡,每個成員的內心戲就如同一個戲團的展現,每個成員都有自己專屬的戲團。我們是採取慢下來的型式,才不致於成為過於暴衝的治療;如何藉由思考而慢下來,對於團體治療師和成員都是一項挑戰。   而對於「移情的金」的觀察和處理,我們是傾向在團體裡先不直接詮釋這些移情,但治療師得想像和猜測:「可能有哪些移情正潛在流動著?」以作為展現「建議的銅」之判斷,不致於讓「建議」變成某種潛在的傷害。有了這些思慮和判斷,才能讓團

體的運作,慢慢走向深度心理學,而不會只在表面的建議上打轉。   要讓「建議的銅」帶來功效,但也要注意潛在的侷限和副作用,尤其是潛意識裡透過移情來展現的副作用。個案們內心創傷所帶來的失落和苦痛,以各種方式潛抑或分裂,難以被察覺,只因為那些是太痛苦的訊息;人的心智功能為了讓自己可以活下去,潛意識裡會採取「享樂原則」,以最方便、最省事的方式,避開最受苦的經驗,但往往後續卻是帶來現實的困擾和傷害。「建議的銅」需要做的判斷,只著重在「現實原則」的衡量和決定,如果忽略了「享樂原則」的暗中作祟,結果或許會不如預期,甚至走向相反的方向。   臨床上,我們可以觀察到這些建議,隨著時過境遷後的現實而呈現出困局

,因為當年的防衛並不是以符合現實原則的方式處理,以致於後續帶來的某些結果是難以避免。從另一個方向來說,當治療師給予現實原則下形成的建議時,如果未能對潛在的移情有所了解,會讓現實原則的建議難以被個案納進思考;如同在失落、恐懼與不安時,正在上演內心戲,硬要塞進看似善意的建議,是很容易變成某種強迫的暴力。   ………

中西醫整合之短期結構式心理治療應用於精神科門診輕型精神疾患之前驅研究

為了解決諮商 初談的問題,作者施春華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以中西醫整合的心理治療應用於精神科門診中的輕型精神疾患的治療,並以深度訪談瞭解其治療改變歷程,以作為其未來心理治療可行性之評估。  研究方法:研究者採質性研究取向,以立意取樣來選取4位符合ICD-10診斷準則,神經性憂鬱症或焦慮狀態診斷之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中西醫整合之短期結構式心理治療,並於心理治療結束後針對歷次諮商之經驗與感受進行深度訪談,並以歷次治療內容及訪談之逐字稿加以分析,以瞭解治療改變歷程,症狀改善之主觀感受。中西醫整合之短期結構式心理治療結構分為三個階段六次治療,(1)初始階段:辯證情志建立信任安全的醫病關係;(2)治療階段:低阻抗意念導入的操作;(3

)鞏固階段:以心理針灸方式化解過去的創傷圖示建立新的神經迴路。  研究結果:本研究結果發現,經過三階段六次治療後,研究參與者的身心症狀困擾嚴重緩解程度,平均下降達7分(總分十分),症狀有很明顯的改善,且也產生新的認知行為模式。中西醫整合之短期結構式心理治療介入前研究參與者都經過身心症狀糾纏著與茫然無助的求醫之路。求醫之路中也會因為社會文化對於精神疾病的詮釋,擔心被污名化,而延誤就醫。治療初始階段中治療關係的建立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而關鍵就是諮訪雙方都要能夠在當下形成「我們」。治療者在過程中藉由研究參與者的名字搭起治療關係的橋樑,除此之外,內在真實的連結,交叉體驗更是拉近諮訪關係,且也是治療改

變的開始。另,治療中「低阻抗意念導入」與「心理針灸」技術除了具有治療作用外,也算是一種重要儀式,研究參與者可以感覺到治療者似乎要將研究參與者的困擾拍打掉,並將美好的感覺鞏固在身體中。  研究結論:為提高精神疾病的防治回歸本土化的精神醫療是當前迫切且必要的課題。治療上該以全人整體的觀點來介入;以西方治療模式,加入原本有效的本土文化的治療因素應是值得被參考的。除此之外,世界醫學心理學需要中醫心理學的加入,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和基礎,在心理治療工作中大力推展,搭配各種技術,在共情的基礎下「損有餘而補不足」,針對不調和的心理衝突之處進行工作,中西醫整合之短期結構式心理治療是一種具有特色、有效且符合

現代人需求的現代心理治療,達到治療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