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糖廠黑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與防災科技研究所 沈永年所指導 楊念臻的 蔗渣灰應用於自充填混凝土之工程性質探討 (2015),提出虎尾糖廠黑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蔗渣灰、自充填混凝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創意生活設計系 黃世輝所指導 周郁晴的 甘蔗與花鼓共舞-雲林縣褒忠鄉地方特色產業的夢想與困境 (2015),提出因為有 地方特色產業、行動者網絡、ANT理論、花鼓陣、文化產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虎尾糖廠黑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虎尾糖廠黑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蔗渣灰應用於自充填混凝土之工程性質探討

為了解決虎尾糖廠黑糖的問題,作者楊念臻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台糖公司製糖過程中所產製出的副產品蔗渣灰為研究材料,計畫以不同含量之蔗渣灰取代部分水泥應用於自充填混凝土試體製作,以達到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再生利用目的。本研究計畫以蔗渣灰0%、10%、20%、30%(重量比例)取代部分水泥用量,另外以蔗渣灰與爐石粉共同取代部分水泥0%、10%、20%、30%(重量比例)(最高共同取代量60%)。針對自充填混凝土進行新拌性質、硬固性質、耐久性質來觀察不同齡期下的表現,探討蔗渣灰取代部分水泥製成自充填混凝土的可行性。研究結果顯示,添加蔗渣灰及爐石粉可以增加黏滯性,自充填混凝土黏滯性試驗全部通過公共工程施工綱要R2規範,抗壓強度28天齡期皆可達到27.44M

Pa設計強度;且最佳的配比為蔗渣灰取代30%的水泥,超音波波速值56天齡期後超過4000m/s;最佳的配比為蔗渣灰取代30%的水泥,與抗壓強度結果相呼應。硫酸鹽侵蝕試驗隨著蔗渣灰與爐石粉共同取代量提高而有較佳抵抗侵蝕效果,表面電阻試驗隨齡期增長而電阻係數增加,超過20 kΩ-cm。

甘蔗與花鼓共舞-雲林縣褒忠鄉地方特色產業的夢想與困境

為了解決虎尾糖廠黑糖的問題,作者周郁晴 這樣論述:

台灣自1989年起即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累積25年之輔導成果,有成功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案例,但更多的是輔導結束後無疾而終的計畫。與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論文多著墨於產業結構分析、行銷經營策略或是創新商品設計與品牌化的討論,鮮少探討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地區內的組織網絡,從網絡成員進入和退出的原因中,可分析出影響地產計畫持續性的因素。故本研究目的為:(1) 分析褒忠鄉甘蔗與花鼓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脈絡。(2) 分析甘蔗與花鼓地方特色產業當中,行動者的關係網絡與互動方式。(3) 檢討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計劃推動的困境與問題,並提出建議。本論文以研究者自身參與雲林縣褒忠鄉地方特色產業發展4年之觀察與訪談,透過文獻回

顧、參與式觀察法、深度訪談與紮根理論,將2010年至2014年的發展歷程以時間序列為四階段的發展過程。在輔導團隊退場2年後,調查地產計畫的影響和執行成果的後續追蹤,以行動者網絡理論(ANT)分析主要組織關係變動。從中歸納出褒忠鄉地產特色發展未持續的原因,並提出影響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與否的關鍵因素。地產基金補助計畫的網絡由4個組織組成。但計畫結束後,地產基金補助計畫的褒忠鄉地產網絡已經瓦解。追蹤計畫案的執行結果為:(1) 花鼓文化因褒忠當地民眾認同為自身文化而持續發展中。(2) 甘蔗產業無原料來源支撐,失去補助資源就後續無力。研究發現,地產基金補助計畫為地方上帶來的正面影響,包含提升社區動員力、提

高花鼓文化的認同度。地方社區自發性的傳承花鼓文化,以開發文創商品、空間體驗區等方式延續褒忠鄉花鼓文化特色。從褒忠鄉地產發展歷程中,歸納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與否關鍵因素三點:(1)選擇發展的地方特色產業,能否確保區域優勢與持續開發。(2)地方特色產業的權力架構,協力網絡系統有無高度整合。(3)篩選優質民間企業加入,培養具有整合能力的地方組織。在後續研究建議上,可藉由更多輔導案例建構出有效的產業篩選模式,並針對不同產業類型,在補助計畫時程、補助金資助時間點上提出更符合各種類型的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