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安養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萬里安養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柴田久美子寫的 善終守護師 和胡淑雯,陳雪,童偉格,黃崇凱,駱以軍,顏忠賢,盧郁佳,楊凱麟,潘怡帆的 字母會G-M(套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正好文化 和衛城出版所出版 。

銘傳大學 商品設計學系創新設計與管理碩士班 衛萬里所指導 潘頁儒的 社區型長照機構之小規模多機能空間設施創新設計 (2020),提出萬里安養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在地老化、社區長照空間、小規模多機能。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商品設計學系創新設計與管理碩士班 衛萬里所指導 林莉雅的 以服務設計為基之社區式小規模多機能照顧空間活化 (2018),提出因為有 在地老化、服務設計、社區照顧、品質機能展開、小規模多機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萬里安養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萬里安養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善終守護師

為了解決萬里安養院的問題,作者柴田久美子 這樣論述:

  當家人突然被宣告來日無多時,你該怎麼辦?   或者,如果被宣告的就是你自己的話,你會如何安排?   很多人都說希望最後能在家壽終正寢;   然而,其實多數人是在醫院寂寞而逝。   幸福的死無關地點,而是指實現對死的「夢」。   漫長人生謝幕時,人會把生命的能量交棒下去,   那現場並非悲傷,而是充滿愛與喜悅的時光。   我不能獨佔這寶貴經驗,但願更多人知道臨終實情真相,   也希望大家因本書開始為自己幸福的歸路做準備,   從而進一步發現生死真諦。 ─ 柴田久美子   《善終守護師》是一本傳承「歸人心境」的書,是作者柴田久美子見證無數臨終現場的真實紀錄及心得感悟。   在以守護臨終者

為畢生職志之前,她曾任職於日本麥當勞公司,獲公司最高榮譽獎章,也曾創辦自己的餐廳;但她一度錯誤選擇自殺、兩度婚姻破碎、三度罹癌,一連串的人生急轉彎,終於引她走上善終守護這條路。   回顧她的生命歷程,父親的死是她投入善終守護的原點。   小學六年級的初春,她的父親因胃癌只剩三個月餘命。房裡的紙門透著微光,許多大人圍著臥病在床的父親。他跟每一個人道謝,最後握住么女柴田久美子的手,微笑著說:「謝謝妳,小久」。不久,他的手開始冷了、硬了,眼睛再也沒睜開。   那次的經驗讓柴田久美子經驗到死亡的動人,她相信父親以死亡來教她人生最重要的東西。而母親在她年幼重病時毫無保留的愛,則讓她懂得用雙手擁抱,

為人送終,後來她全心投入善終守護工作的第一位服務對象,就是她的母親……   二十多年來,兩百多位在她懷抱中過世的人,教了她:   什麼是善終?   善終對人生有何意義?   該如何為善終預做準備?   她把陪伴守護善終奉為充滿愛的專業,在日本創立「善終守護師」一職,開創「善終守護事業」,呼籲復興古老常民生活中的死亡文化,期盼在這個「孤獨死」案例不斷攀升的高齡社會,實現「讓人在溫暖懷抱裡以道謝相互告別」的理想。   期盼人人皆可得到一份理所當然的幸福:在懷抱中出生,也在懷抱中死去…… 名人推薦   本書許多真實故事讓更多人知道「善終守護師」的存在及價值。在台灣有許多懷著大愛作志工的朋

友,雖然他們並非醫療專業人員,但有心想要助人善終,我會介紹本書,請他們閱讀。────趙可式(台灣安寧緩和療護推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本書作者柴田久美子以她陪伴許多臨終者安然走完人生旅程的生命故事,提醒我捫,在追求「善終」之前,應該要學習如何「善生」與「善別」。────許禮安(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作者簡介 柴田久美子   一九五二年生於日本島根縣出雲市,曾任職於日本麥當勞、創業經營西餐廳,自一九九三年轉入臨終照護領域、擔任看護。   二○○二年於沒有醫院、僅六百人的離島成立專門從事善終守護的「平安之家」(なごみの里)。二○一○年將

活動據點遷至日本本島,二○一二創立日本「善終守護師」(看取り士)一職,致力推廣「死亡文化」的復興與傳承,並親身實踐「尊重本人期望的善終,以擁抱為臨終者送行」的理念。   現為日本善終守護師會會長、平安之家代表理事,目前於日本岡山縣岡山市投入居家善終守護的支援行動,嘗試為人生終末期建立新的模式。   曾集結善終守護經驗在日本出版專著十種,並至日本各地舉辦社教演講,而以她的故事為主題的電影於二○一九年在日本上映。   本書為其首部中文版著作。 譯者簡介 洪金珠   曾走過台日新聞現場三十年的資深媒體人。   退隱後投入近代日本文學的「味覺」研究,並實踐猶如修行的手作料理,企圖把台日百

年前的文學美味,經過時間及空間的熟成再度呈現。   看盡人生百態的她,筆端及攝影作品都帶著探究「死亡」的穿透力。               著作:《問情色為何物?》、《山深情遙》、《夢之棲家》、《日本人為什麼會長壽》、《手釀》、《陳釀時光》   譯作:上野千鶴子《裙子底下的劇場》、上野千鶴子《父權主義與資本主義》   推薦序 「善終」是人間至福 趙可式 推薦序 善生善別而能善終—安寧療護與生死教育經驗談 許禮安 導讀 喚醒沉睡的愛,生命接力重生 梁正中 作者序 善終守護是為了生命力的交棒  前言 在被愛的氛圍中與世長辭 第1章 守護善終的瞬間       父親臨

終留給我的一句「謝謝」      與千代的「母女」情份  與瑪莎十二年心心相印  武雄教我懂得「共鳴」  和子枕著我的手腕而去 第2章 金錢買不到的臨終華美  何謂幸福的死?      善終現場充滿奇蹟  抱著對方送行卻被對方抱滿懷       全然交棒的臨終現場洋溢愛與喜悅       善終守護師的定位  善終守護師具體工作內容  幫助善終的四個重點  ♦特輯 如何面對癌末疼痛?  為了臨終者幸福的三個重點           第3章 只能在醫院等死的日本醫療制度       殘酷的現實       家屬的障礙  無謂的延命治療  生不如死的地獄場景  連醫護人員都感到矛盾的制度  公立老

人院應守護臨終尊嚴  老人有家卻回不去的悲哀             ♦特輯 專訪照護師佐藤 第4章 為幸福死預做準備  六十歲後必須為死預做準備  我的臨終備忘筆記  善終守護只是回歸原本生活習俗  死是二度誕生  消除死亡恐怖的內觀法  擁抱著母親送別  ♦特輯 死後七七四十九日  進入「1億人皆看護」的時代      引導幸福歸路的「天使團隊」       第5章 與醫界對話   與長尾和宏醫師談「平穩死」  岩田千佳醫師分享身心融合醫療  跋 生死相繫相連     導讀 喚醒沉睡的愛,生命接力重生   十二年前,家母積勞成疾,導致嚴重胃病、心臟病、深度憂鬱症、間歇性呼吸停止

、睡眠障礙等,多方求醫無效,瀕臨絕境。我於是放下所有工作,打算專心陪伴母親面對「臨終」。為分散她深度憂鬱的焦慮,我從早到晚不停地跟她講話,提振她的精神,每天似乎都是最後決戰。如此和母親朝夕相處半年多,沒想到母親的狀況竟慢慢好轉。   有一天,母親大夢初醒般、突然對我說,各種病苦其實是自己身心不良習慣累積的後果,如果這次她能過鬼門關,餘生一定要重新生活。   十多年來,母親以頑強的意志步步走出病苦,如今年近八旬,身心日益安詳,不斷展現精彩的生命力。   陪母親經歷這場生死大考後,我也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生命及死亡問題。以現今一般平均壽命來算,我也只能再活三十年左右,大約一萬天,死亡並非遙遠的

未來,我必須開始接受、正視、尊重死亡,探索「死亡」;進而思考:我為何而來?為什麼活著?人生究竟圓滿的「活法」是什麼?   承蒙不可思議的因緣,我有機會赴日本各地參訪,並向代表「匠人精神」的秋山利輝先生、「掃除道」開創先鋒鍵山秀三郎先生、自然療法大家東城百合子老師等多位「平常日用皆道」的高人,學習如何究竟地生活。   三年前就聽說日本有位矢志追隨「德蕾莎修女」的柴田久美子女士,發願助人善終,已有兩百多人在她懷抱中平靜辭世。作為處理死亡(與生命)相當有經驗的人,是如何理解死亡的?又如何面對著死亡而生活?帶著這樣的問題,二○一八年四月,我第一次見到了柴田老師。   本來想像柴田老師強壯無比,不

料她身型嬌小、氣質飄逸,握手時甚至錯覺她輕得快浮在空中。她永遠面帶溫暖、慈愛、親切的笑容,雙眼時常笑得瞇成細縫,讓人一靠近就不知不覺放鬆,很快被特殊的氣場融化。   柴田老師曾讓我體驗一下「臨終關懷」。我按指引坐在榻榻米地板上,然後躺下,把頭枕在柴田老師的腿上,靜默止語。柴田老師輕聲提示我,觀照自己的呼吸,她似乎也在調整自己的呼吸。幾分鐘後,我雜念消失,只聽到自己的呼吸和她的呼吸同頻,心跳也一起律動。   這時,柴田老師以豐富的現實經驗說明:「通常再『難死』的人,到了這樣『同命運、共呼吸』的狀態,身體會越來越軟,面容全然放鬆,表情柔和,此時就表示這個人即將撒手離去了。」   柴田老師出生

於日本素有「神話故鄉」之稱的島根縣出雲市。從小常隨媽媽去神社參拜、看媽媽佈施殘疾窮人;爸爸則教導她「言語有靈」,必須謹慎遣詞用字、言而有信。幼年她常因哮喘發作而透不過氣。小學四年級有一次嚴重發作,媽媽擔心得整夜一直抱著她,半夜累得打盹了,而她醒著在寂靜中感受媽媽懷抱的溫暖和呼吸的輕柔,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母愛,沉浸於幸福喜悅之中。剎時,她有一種特殊體驗,感覺「靈魂」離開身體,飄到天花板上,如一只眼睛靜靜注視母親這樣抱著自己。期間來巡房的醫生說當夜是危險期,但她毫不害怕,宛如進入另一個美好世界。從那時起,她不再恐懼死亡了。   後來她和一般人一樣長大、成家立業。因個性傾向,她力求事事完美,但家庭

和事業難以平衡,以致長期處於焦慮不安、左右為難又自責的惡性循環,最終對生命失去熱情,甚至一時衝動做了錯誤的選擇──自殺,所幸被救回一命,然而婚姻隨之告終,與三個孩子就此分離。她心緒一片灰暗,什麼也沒帶便離家出走了。   爾後,她與第二任丈夫重新創業,奈何生意一直不好,經營得很辛苦。有一年耶誕節,她決定將當天營業額全數捐給老人之家,沒想到店員比平常更有活力,營業額很高,客人和媒體好評如潮,一股久違的暖意湧上了她心頭。某日半夜就寢前,突然聽到一個莫名的聲音說:「愛,才是活著的意義!」(後來她才知道這是德蕾莎修女的話語)那聲音如此清楚,讓她驚坐而起,但環顧四周,不見人影,唯腳邊隱約有一縷光,閃閃發

亮。當下某些被遺忘的東西又瞬間恢復。「我的心被照亮了,一片晴空萬里,一切不安消逝無蹤。」隔天早上,她關了店,決定遵循「上天的隱喻」重新生活。   一九九三年,懷抱著讓老人幸福善終這個理想,她開始去養老院擔任看護,然而卻目睹了許多悲慘的現實:在延續生命的名義下,許多人最後被送進醫院裡、全身插滿管子,即使是私立的高級老人之家,也沒有平靜地死去的自由。她因而決心去沒有醫院的離島,在那裡幫助人們實現「人生最後1%的幸福」──善終。   最初無人光顧,第二年,她接到電話,媽媽要請她為自己的善終做守護。就這樣,媽媽成了她全心投入善終守護工作的第一位服務對象。兩星期時間裡,母女倆朝夕相處,這次換成了她日

夜懷抱著母親。最後媽媽走的時候,如嬰兒般潔淨,還帶著微笑,讓家人都深感幸福。   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下開創的善終守護事業,無人理解、乏人問津,是媽媽的無條件支持鼓舞了她,也是媽媽以親身教導了她善終守護的深意。雖然創業快速耗盡積蓄,接著發現罹癌,第二次婚姻又宣告破滅,一連串打擊接踵而至,但這次柴田老師沒絲毫退縮,因為心中的「愛」已然覺醒,「傳遞愛」成為她活著、並奮鬥不息的源源動力;媽媽幸福的善終更是她的護佑。   憑著這份真誠信念,柴田老師漸漸和島上老人建立了互信,親如家人,她創立的「平安之家」以二十四小時家庭式照顧,提供島上老人家善終陪伴服務,也終於實現她「讓人在溫暖懷抱裡以道謝互相告別」的

理想。   另一方面,孤島獨居的日子清貧簡單,不知不覺間也中止了過去混亂生活的惡性循環,讓她在嚴格自律的作息裡,更進一步堅定報恩的願力與行動,並與離散的子女重新且從心聯繫。   日本近年每年死亡人數都超過百萬,且正逢嬰兒潮世代凋零而呈增加趨勢。柴田久美子深感善終守護的工作責任越來越大,因而毅然離開本想終老的小島,把目光投向了全日本。八年來她奔走日本各地,相繼成立了日本善終守護會和另外六個善終研究機構,在日本各地培養了三百五十位善終守護師,目前正在岡山建立服務社區的善終守護系統和善終守護師培養基地,希望能在二○二五年前,為日本培養出一千位善終守護師。   二○一六年前,柴田老師第三度罹癌,

她認為這是老天提醒她要加快步伐。為此,她設立了更遠大的目標,要讓日本全民接受生死觀的教育。二○一八年八月,我和她再度見面時,她正計畫拍攝一部電影,以喚醒日本民眾及朝野上下對善終議題的重視。二○一九年三月十日在電影首映會上,我有感而發:「柴田老師用她天使般的愛,喚醒了我們心中本自圓滿的愛。我深受感動和啟發──超越自我慣性,讓愛重生,活出愛的每一天。柴田老師不但超越癌症,還把愛帶給自己和身邊每一個人,桃李滿天下,正是愛能激發生命活力的見證。」   過去幾十年,我經歷了中國大陸、港台、美國、日本等地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發現華文世界對於死亡的教育和關懷,除了少部分地區和少數人,一般來都相當忌諱、迴避

,遭逢家人病危臨終,第一個念頭總是快送進醫院,似乎這樣才可安心了事,但其實許多臨終者及其親屬,大都無奈地在醫院陷入恐慌悲痛的絕境。生死這堂課人人遲早都得上,有人用自己的生命上課,有人從親人身上學習,這些都是深刻的體驗。   我曾從書上找答案,但認識不深刻,通過和柴田老師多次的交流學習,我體會到人出生時就已註定死亡,但死亡並非喪事,也不是喜事,而是一件「死去活來、生命接力」的莊嚴大事。這一生一次的死亡正是「向死而生」的機會──從沉睡的愛中醒來,亡者「往生」,生者「重生」。「善終」並非無痛無病而死,有病有痛也可善終,關鍵在生死觀明確、正念分明,臨終可以很莊重也很尊嚴。   我們可以和柴田老師一

樣,由自己或親人的生死考驗中,轉化並提升這無從逃避的境遇。人生謝幕時,人們會把生命的能量交接下去,那種場面不是悲傷,而是充滿愛與喜悅的時光。   柴田老師相信「人人皆可得的一份理所當然的幸福,那就是在懷抱中出生,也在懷抱中死去。」受柴田老師大愛大願的感召,以及祝福我年近八旬的父母和天下父母都能善終的心願,還有對自己「重生」的感恩之情,我發起成立「善終守護傳習中心」,期盼一石擊起千層浪。   諸君手上這本書,是一本經驗過數百次臨終現場、與數百位「歸人」攜手合作才完成的書。這本書對願意探討人如何活得幸福快樂、死得平安自在的讀者朋友,一定有所幫助。中國大陸和港澳台地區都開始步入老齡社會,希望此書

能喚起華文世界更多人對「善終」的重視,甚至激發有識之士一起來探索實踐家庭和社會的「善終守護」。   梁正中(「善終守護傳習中心」發起人) 前言  在被愛的氛圍中與世長辭   所謂「善終守護師」(看取り士),意即為臨終者做「守護」的人。   我先在老人安養院和居家照護機構工作了十幾年,二○○二年正式投入為臨終者守護的志業,但到二○一二才開始用「善終守護」這個名稱。「善終守護師」因而首度在日本成為一種「職業」。   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獨居而「孤獨死」的人數增多,善終守護師這工作顯然有其必要。    善終守護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那就是對想在自宅或其它希望地點臨終的人,提供二十四

小時的陪伴,支持他們平安踏上歸途。   為了讓臨終者幸福地渡過最後日子,不餘懊悔,我們會與本人商量從終末治療(已無復原可能性)到入殮前的所有準備工作,並與遺族們一起做最後守護送行。換句話說,就是讓臨終者依自己意願的方式踏上歸路。   具體內容包括與醫師聯絡協調、安排墓園、葬儀告別式……,安排、企劃在何處以什麼樣的方式迎向人生終點等等。   善終守護師在現場的工作有四項重點:   一、與臨終者肌膚撫觸;二、不斷演練「傾聽」、「複述」、「沈默」;三、不斷以「沒事,沒關係!」來安慰問候;四、與臨終者「同步呼吸」。大概可以說是讓人幸福歸去的「製作人」吧!    「善終守護師」必須設身處地為臨

終者著想,才能穩穩接住臨終者的意念、愛及能量,再把那生命的接力棒轉交給遺屬。   臨終守護現場往往會出現奇蹟,但那其實不是奇蹟,只是冥冥中似乎所有事都早有巧妙安排。    父親之死是我從事善終守護師的原點。那是小學六年級的初春,我最親愛的父親因胃癌只剩三個月餘命。房裡的紙門透著微光,許多大人圍著臥病在床的父親。他跟每一個人道謝,最後握住么女我的手,微笑著說:「謝謝妳,小久」。不久,他的手開始冷了、硬了,眼睛再也沒睜開。   那次讓我經驗到死亡的動人,父親以自己的死來教我人生最重要的東西。     我尊敬的德雷莎修女曾說:「即使人生有99%不幸,當臨終時能獲得1%的幸福,這樣的人生就算是

幸福的。」自從聽到這名言,我便立志要讓所有臨終者在被愛的氛圍中辭世,為了這個志願,我從二十年多前開始投入行動。    那時,我先去都會的高級養老院就職,但那些養老院過度依賴醫療體制,老人家無法按自己意願善終。我在那裡看到很多老人只能凝視著眼前的白牆死去,與他們告別時真是傷心。那時我就想,若要改變這種慘狀,唯有去無醫療資源的離島小村才能實踐我追求的幸福善終。    一九九八年,我來到人口只有六百且無醫院的島根縣離島知夫里,在那裡做了四年的「居家看護」。而後,二○○二年我在那裡成立了專門從事善終守護的「平安之家」(なごみの里),收容服務那些希望不靠醫療設施支援而善終的老人。   就像人出生時

、讓母親環抱在手臂裡一般,當我經驗過用雙手環抱著臨終者,才發現他們教給我無數寶貴的事。現在,我在岡山市設有據點,為那些被宣告來日無多的人提供到入殮前的善終服務;此外也組織善終守護志工(善終守護天使)團隊。    每個人都擁有靈魂的能量,不論那個人身負的障礙有多麼嚴重,亦或是失智者,也都是一樣的。漫長人生謝幕時,人們會把生命的能量交接下去,那種場面絕非悲傷,而是充滿愛與喜悅的時光。    有一天,我收到一張賀年片,上頭寫著:「我罹患癌症第五期,已處分掉兩間房子中的一間,決定不再接受醫院治療了。比較困擾的是,雖然覺悟到死亡將近,但人死後無法自力走進棺材,期盼妳能給我建議。」   我很快打電話

約那位女士見面,並約好若有狀況,會請名古屋的善終守護師立即前往支援。她感謝地緊握著我的手說:「柴田老師,多虧妳來我這裡,有妳我什麼都不用操心,可以放心地渡過最後的日子了!」    把一切交託我們、決定在自宅踏上歸途的她,表現出凜然、無眷戀的態度,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鼓勵。最後在我臂彎嚥下最後一口氣的臨終人,往往會用「身體」教導我許多充滿尊嚴的生命智慧,我想把這些寶貴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    這是一本傳承「歸人心境」的書,探討人如何死得幸福。這是一本經驗過無數臨終現場、與無數「歸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書。我期盼它能對希望掌握自己幸福善終的人有幫助。    日本團塊世代(戰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世代

)已進入亟需善終守護師的時節了,目前日本每年約有一百一十萬名往生者,由於團塊世代的「加入」,今後每年死亡人數將增至一百六十萬到一百八十萬人,顯然已迎向「多死社會」,我們善終守護師的工作責任可謂愈來愈重大。  

萬里安養院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天到屏東滿州里德社區演出,一位九十二歲會講排灣族語跟日語的阿嬤太熱情,居然親了小樂隊!接著去萬里桐、恆春古城走走,再去看車城福安宮,這是台灣最大土地公廟!附近有好吃綠豆蒜。

上集👉夜遊墾丁社頂公園&踩點台灣最南鵝鑾鼻 ► https://youtu.be/7ChxHbxbeyQ

✔︎訂閱木容的世界: http://bit.ly/subscriberonlyplanet
ღ 追蹤一下IG: https://www.instagram.com/ronlyplanet/
►收看環遊臺灣系列: http://bit.ly/TravelAroundTaiwan

【一段關於愛與正義的環島之旅】❤️💪
三位熱血青年組成「文康小樂隊」
一邊環遊臺灣一邊做公益
到各地老人聚集的地方巡演🚗🎵👴
邀各地朋友一起來玩
不管你想環島旅遊更認識臺灣
還是想看我們的表演支持公益
「愛臺灣」的朋友都來看片就對啦
請開啟頻道🔔接收新影片通知
也揪親朋好友一起來看
動動手幫忙分享出去
還有訂閱按讚留言起來喔~

【本次行程】
屏東:滿州里德社區演出>恆春萬里桐>恆春古城>車城福安宮

【精選影片】
疫情過後,最想去的旅遊地點? https://youtu.be/O7tqj5W-2-Q
環遊臺灣-文康車環島GO! https://youtu.be/rAu_RHAYdxI
菲律賓馬尼拉狂歡Santo Niño Festival! https://youtu.be/DO8KYfma7qo
帶家人西湖一日遊!杭州必看! https://youtu.be/sjZxkMzP4n4
帶家人出遊的十個秘訣-大陸篇 https://youtu.be/fHzSbd8jV9Y
搭船去嘉興-掉到大運河的男人成就達成! https://youtu.be/mZK6ZyVDekA
北京故宮尋找延禧宮 https://youtu.be/m3lyE7KtRL8
歡迎來到上海迪士尼 https://youtu.be/zW_TYkU-z2o
南京vlog-雪中看陵墓是什麼體驗? https://youtu.be/TqVWeRL_aGM

Camera: GoPro Hero 6

片頭片尾曲
Taiwan-The Heart Of Asia 配樂版-交通部觀光局授權

歡迎音樂人提供音樂做為背景音樂喔!
意者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特別感謝
交通部觀光局
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108年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
文康小樂隊
文康車環島—全臺安養院巡演計畫


Email: [email protected]

社區型長照機構之小規模多機能空間設施創新設計

為了解決萬里安養院的問題,作者潘頁儒 這樣論述:

內政部預計台灣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20.0%),長期照顧的需求日益緊迫。因此,行政院於2017年實施「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讓需要接受長期照顧的高齡者能就近受到照顧,並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老人照顧機構,落實「在地老化」。本研究藉由提升高齡者外出活動、使用社區服務的意願,延長居住於社區的時間,且針對社區型小規模多機能空間進行調查。首先藉用文獻蒐集與實地觀察現行機構,了解使用者對社區長照空間的需求與期望,同時以服務設計「以人為本」的精神探詢可能的機會點,並進行改善與優化;再者,透過長照相關議題專家與第一線直接照顧者發放問卷調查,凝聚專家共識並制定社區長照空間設計準則與參

考。爾後,輔以服務設計工具對空間與設施提出改善方法,並提出社區長照空間優化設計構想。而經由繪製電腦模型所提出的模擬設計方案,則委請專家以問卷調查方式評估其實質效益。下一階段可依照研究成果建立模組化家具設備,依據實際狀況排列組合,使空間使用效益最大化,並營造輔具友善空間使其更加貼近人心,打造高齡者與照護者共享的多元照護空間。

字母會G-M(套書)

為了解決萬里安養院的問題,作者胡淑雯,陳雪,童偉格,黃崇凱,駱以軍,顏忠賢,盧郁佳,楊凱麟,潘怡帆 這樣論述:

從系譜學到死亡 進入小說創造的永生迴圈   字母G到M試圖以當代小說處理生命的起源、繼承與終結,拔除特定人稱,捕捉命運中的偶然,有如卡夫卡思考書寫的可能與不可能,當代的閱讀再次以小說押注,將對文明與自身的理解與想像拋置於文學作品中,並以此逃逸於死神之手,為有限的存在創造永生的迴圈。   字母G系譜學   小說家首先是一個系譜學者,小說書寫等於重新思考小說的起源與誕生。   系譜學講述的不是繼承的故事,字母G是確認更多的差異,以成為小說重新誕生的條件。童偉格以探訪友人新生兒之舉,描寫系譜學所啟動的是記憶與關係的反覆確認。黃崇凱描寫在隔代教養少年,成長到父母意外懷孕生下自己的年歲,如何

重新理解父母抉擇與他們的人生。顏忠賢則以孿生姊妹對刺青的態度外顯她們的巨大差異,但仍可靠想像擁有共同的本質。胡淑雯描寫政治犯家庭在夾縫中延續的三代史,從奮鬥求生轉為日常的家庭肥皂劇。駱以軍以一場國中老同學的對話,拼湊出三十年來同代人的交集,與其後成長的變異。陳雪述說兩位繼承者的故事,一位有著沉重家族史的寫手,幫另位背負家族記憶債務與資產的女子代寫傳記,完成後才理解原來那段時光使自己不致自殺。   字母H偶然   文學因來自域外的力量而存在,在一切典範之外與各種偶然相遇。   偶然經常以暴力留下印記。字母H拆解諸多偶然埋下的未爆彈,一個人的誕生、形成與消亡都處在這隱然威脅之中。胡淑雯的女性

主角追憶一個因HIV而過世的朋友,他偶然所遭逢的暴力,使他一生重複以暴行對待自己。陳雪描寫女子被強暴的創痛在漫長時間體認後,終於認知這段經歷只是命運中的偶然。童偉格以父親死訊帶出疏離家庭的兩個偶然事件,母親不告而別及父子三人於安養院團聚,描述家不成家但終究必須是家。顏忠賢描寫與幼時家教日文老師的重逢,得知她未如過去想像中如公主般優雅美好的命運,反而是一生都在反抗命運的偶然。黃崇凱描寫男子的妻子突然變成一棵空氣鳳梨,原來是他老年在意識治療中複習生命史,這份意識卻背叛記憶兀自改寫。駱以軍則以企圖穿越隧道卻隨時可能遭火車撞死的男子,描繪人就是偶然脫離死神之手的美麗存在。   字母I無人稱   文

學是無人稱的,因為它總是在分子的層級發生,在「人」與角色誕生之前便已風起雲湧。   不是你、我、他,亦非你們、我們、他們。字母I渴求對角色、人物的背叛、替代與監禁,藉由無人稱的狀態抵達真正的人。盧郁佳描繪一個失能家庭出身的女孩,拋棄自己的姓名,偷換制服、穿上新的名字,在底層社會依舊茫然生存。陳雪寫一名遭囚禁的女子,日久竟習慣受囚的日子與囚禁者的對待,開始在意識中編造另一個故事版本。童偉格筆下沒有名字的移工為被照護者讀信,並為所讀的信編造故事,在不斷的下一個「我」來臨之前,只剩下故事。駱以軍追尋一份消失的珍貴手稿,因見過手稿的人也一一消失,連帶手稿曾經存在也無人可證。顏忠賢藉由亂轉電視一邊亂聊

,展現日常生活各種被激起的無規則思緒。胡淑雯描述主角在大學摯友的葬禮上,發現兩家同為政治受難家庭,但多年後卻記不起摯友的名字。黃崇凱則以臺灣本島東移寓言臺灣人不知所屬的心結與遭架空存在的命運。   字母J賭局   贏家不是不輸的人,而是懂得如何肯定與繁衍偶然,換言之,懂得玩(且真的玩)的人。   文學是賭局製造機。字母J開出一場場文學賭局,講究的不是輸贏,而是玩家的意志。黃崇凱從投資夾娃娃機現象的蓬勃,及夾娃娃機本身以小搏大的遊戲規則,描繪臺灣中層階級的賭徒性格。陳雪描寫沉迷聊天室約陌生人的女子,追求每次每次相約皆翻出不同可能的刺激感。胡淑雯描寫遭遇公車上性騷擾者犯行,被騷擾者賭上自身,

以跟蹤等反侵略施以懲罰。顏忠賢描寫一個人決定是否投身迷戀的舞蹈,就像對賭吞下藥物將來的痊癒或後遺症。童偉格透過見證小叔叔自殺之事,描寫人生如賽局理論的囚徒,生死成敗都是人生最佳策略。駱以軍以一名作家少時做出猥褻舉動在多年後面臨的窘況,描繪付出窺見黑暗不可見之處的代價。   字母K卡夫卡   每個字句、情節與故事都被撕扯,並因此成為陌異,文學於是降臨在此不可能的空缺之中。   卡夫卡使人類思考書寫的宿命性,書寫是不可能的,但這同時成為必須書寫的原因,字母K的作品展現這些魔術時刻。駱以軍描述人居住過的住所是記憶的迷宮,以一棟四樓八戶的公寓為舞臺,當中妻子不見了的K,發現妻子已成迷宮的一部分。

顏忠賢探討命的荒謬與不可算,主角的姊姊向仙姑拜師算命,對命的貪婪卻只是讓人變成墮入惡夢的怪物。陳雪筆下的作家以寫作治療自己童年的一場惡夢,她變形成鴨子後,要如何再度為人。黃崇凱則以平凡公務員在路上撿到一尾魚開始,描述同志冥婚奇遇。童偉格以獨自看哨的看守員接連精神失常的經過,說明荒謬的不是迷宮,而是對迷宮的忠誠。胡淑雯的連體嬰寓言是人追求獨立必須忍痛砍斷自己的過程。   字母L逃逸線   逃逸絲毫不是避世,而是為了尋獲嶄新的武器。   存在本身即是最大的沉溺,必須逃逸與移動才得以啟動時間,字母L以各種逃逸線畫出人間最奇特的時間地圖。黃崇凱描述一個離婚男子因無聊借閱其他人的人生,參看偽娘者擁

有的「正常」家庭生活,理解到人的逃逸往往藏得極深。胡淑雯則敘述一個想要變更性別者,必須不被過去追上的逃亡人生。顏忠賢以一個受尿床困擾多年的女性,諷刺童年恐懼之事的結束,卻是人生停滯的開始。陳雪透過一位寫作者同時渴求以形而上的寫作,與形而下的藥物,從疾病中逃離、解脫。駱以軍以同輩作家的葬禮揭開同代人的倖存紀錄。童偉格濃縮村落史詩,隱喻一切歷史皆缺乏起源。   字母M死亡   文學則在與虛構與非現實的親緣性上,已是某種「預知死亡記事」。   死亡是終極性的事件,字母M描述必定存在的死亡如何發動一切生存的欲望。胡淑雯描述異卵同胎哥哥在落水死亡後,被死亡重傷的主角因一隻受傷的鳥的生命力,得到生的

欲望。陳雪則以母親的上吊身亡,描述死者將占據我們對愛的記憶,甚至不斷附身於活體之人供我們追尋。顏忠賢描繪我們都活在被死亡瞪視的處境,死人變妖怪的不死術,卻使不死比死亡更加恐怖。駱以軍闡述任何書寫都是一本生死簿,文字審判生死也審判真假。童偉格描寫建造擬像包圍家鄉死訊之人,最終面臨可能自己就是迷宮中的怪物彌諾陶洛斯。黃崇凱諷諭文學史是一部與死亡鬥爭的歷史,作家以創作留名抵抗死亡,最後卻是獨留空白的訃聞、遺作等著被變造、換取。 本書特色   ◎ 《字母會》將分四季出版,裝幀分別由四位設計師操刀。第二季G到M,設計者何佳興。

以服務設計為基之社區式小規模多機能照顧空間活化

為了解決萬里安養院的問題,作者林莉雅 這樣論述:

在地老化是普遍老人接受度較高的養老方式,如何使在地老化的環境可以更加友善,是各國致力努力的目標;而台灣為實踐「在地老化」的理想,也從設置照顧機構轉變為增設社區式小規模多機能照顧中心,希望在社區中的小規模空間即能提供老人多元的照顧服務,如此一來,就算不入住機構,老人仍可於熟悉的環境中享受完善的照顧資源。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暸解老人對於小規模多機能照顧中心的喜好和需求,再將顧客需求及其工程特性進行品質機能展開,且根據研究結果輔以服務設計工具,提出小規模多機能照顧中心空間的規劃方案。以實例驗證設定規劃一百坪空間的小規模多機能照顧中心為實例驗證個案,空間內包含健檢運動區、閱讀區、交誼區、餐食服務區與

教學區6大主要空間,期藉由移動式的片門與可組合、分開使用的設備,改變空間的大小以及配置,便可提供不同空間大小需求的活動,讓小規模多機能照顧中心可以滿足老人多元活動的需求。最後,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進行設計評價與驗證,結論為在小規模多機能照顧中心空間規劃上,應考量安全性、輔具的使用情況、老人的心理層面等,才能創造真正多元友善的在地老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