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立法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立法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惠馨寫的 法學概論(修訂十六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世新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賴來焜所指導 林世文的 新興菸品管理制度與立法之研究 (2021),提出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立法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子煙、加熱菸、新類型菸品。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余萬能所指導 廖婉瑜的 探討我國電子煙法規管制策略 (2021),提出因為有 電子煙、加熱菸、尼古丁、類菸品、菸害的重點而找出了 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立法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立法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法學概論(修訂十六版)

為了解決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立法院的問題,作者陳惠馨 這樣論述:

  本書分為二編,共十八章。第一編主要由第一章到第十章組成,討論法學的基本概念,例如如何學習法律、法律與生活的關係、民主與法治的關係、法律的意義、法律的訂定、法律的制裁、法律的適用與解釋等議題;第二編由第十一章到十八章組成,主要介紹臺灣國家考試牽涉之重要法律,例如憲法、民法、商事法、刑法與少年事件處理法、行政法、智慧財產權法規、勞動法規、家庭暴力防治法及教育法規等。希望讀者可以透過本書學習臺灣現行重要法律及其理念,並瞭解法律在社會中運作情形。   本書重視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以真實案例,說明法律規範在生活中的運作情形。讀者透過本書,能全面掌握我國法制最新狀態。本書並附錄近年

公務人員考試中「法學緒論」之相關考題及命題大綱,以期符合讀者的需要。  

新興菸品管理制度與立法之研究

為了解決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立法院的問題,作者林世文 這樣論述:

電子煙是全球新興健康危害議題,尤其在網購便利的時代,各國均非常難以管制。根據2016 年《兒科期刊》(Pediatrics)世代研究調查發現,青少年曾在2 年內吸過電子煙,其嘗試一般菸品的機會是沒吸過電子煙青少年的6 倍,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各國對電子煙應嚴加管理,以保護青少年免於電子煙與菸品的危害。當前電子煙以青少年為行銷對象,而青少年比成年人更易受影響 。電子煙也可能成為青少年新的入門毒品,故應預防青少年藉由電子煙接觸非法藥物進而預防青少年犯罪。民眾認為使用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品為自己之權利,若有對身體造成相關傷害,亦是由自行承擔,政府不應箝制人民之相關權利,惟根據調查菸害在臺灣每年造成約2 萬

7,000 人死於菸害,不到20 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菸害,其中癌症居首位占47.5%,其次為心血管疾病為28%、呼吸道疾病為24.5%。對個人、家庭與社會傷害至鉅。10 大死因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6 項直接與吸菸有關,另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事故傷害、自殺等4 個與吸菸間接有關。我國可歸因於菸害之經濟成本約1,858 億元,直接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約650 億元,間接生產力損失約1,209 億元,占全國GDP 之1.15%。故人民選擇吸食電子煙或是加熱菸後所造成的身體傷害,並非僅是自行承擔,而是會妨害到公共利益。因此,如何提

升「電子煙與加熱式菸品對人體危害風險」公眾意識、擊菸商不實廣告宣傳(特別是新興媒體)、禁菸區禁止使用電子煙與加熱式菸品等問題,都是亟待解決之課題;而衛福部國健署日前所提之《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已某種程度涵蓋此面向,惟該草案仍在立法院審議而未通過,如何結合公眾力量、國際趨勢之影響力,促使該草案早日修正立法通過,變有其重要性。

探討我國電子煙法規管制策略

為了解決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立法院的問題,作者廖婉瑜 這樣論述:

吸煙族群年輕化,防止電子煙對民眾健康的危害,已是菸害防制的重要課題。由於電子煙產品形式具備多樣性,內容物所添加化學物質不同,欲以菸害防制法對電子煙進行管制,惟電子煙不符合菸品法規名詞定義,無法依法進行納管,僅就外型似菸品形狀,可依菸害防制法處辦。而就現行法規除對內容物添加藥品或毒品成分,可依藥事法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進行管制,除此之外,尚無法規範該產品,儼然已形成管制的困境。而對電子煙產品究竟應以藥品或菸品管制,抑或採全面禁止管理政策,本文透過探討歐盟、美國、英國、大陸、等國家的電子煙管理策略,進一步分析我國電子煙管理問題,並建議將電子煙及加熱菸同時納管,以嚴格品質把關以減少違法販售之情事,禁

止電子煙系統以開放性油箱設計,建立加熱菸及電子煙交易管理平台及追蹤追溯管理系統,明定以菸品管制之尼古丁使用劑量及使用容器容量標準,配合修正菸害防制法同時修正菸酒管理法,新增類菸品製造業管理專章,希冀主管機關作為日後有效執行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