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英文縮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腸胃炎英文縮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令璿,李英中,汪麗琴,洪慧真,陳雅玲,彭孃慧,溫千慧寫的 實用護理師英語(3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輔英科技大學 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碩士班 羅宏仁所指導 廖婉玉的 RND外排幫浦在多重抗藥性嗜水性產氣單胞桿菌菌株所扮演的角色 (2017),提出腸胃炎英文縮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嗜水性產氣單胞桿菌、多重抗藥性、基因表現、幫浦抑制劑PAβN。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獸醫學系研究所 郭鴻志所指導 簡志豪的 台灣中南部發病豬隻之沙門氏桿菌血清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沙門氏桿菌、血清型、藥物敏感性、抗藥性基因的重點而找出了 腸胃炎英文縮寫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腸胃炎英文縮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用護理師英語(3版)

為了解決腸胃炎英文縮寫的問題,作者王令璿,李英中,汪麗琴,洪慧真,陳雅玲,彭孃慧,溫千慧 這樣論述:

  全書共分七大篇,分別為初診篇、病史詢問及症狀評估篇、住院照護篇、內外科病人指導篇、婦產科病人指導篇、小兒科病人指導篇及公共衛生概論篇,各篇中包含數種不同照護主題,每種內容依據情境、對話、文章選讀及字彙等編排,期使閱讀對象學習實用性之醫護對話,並深化其對各科常用字彙之敏感度。

RND外排幫浦在多重抗藥性嗜水性產氣單胞桿菌菌株所扮演的角色

為了解決腸胃炎英文縮寫的問題,作者廖婉玉 這樣論述:

嗜水性產氣單胞桿菌為革蘭氏陰性細菌,氧化酶陽性,非孢子型態,普遍存在於各種水源系統,例如:飲用水、自然水源、土壤和這些棲息地中的自由生物體,及人類糞便中。這些病原菌是魚類感染主要致病因子,偶爾會在接觸受汙染之水源和食物後造成人體感染。臨床病徵包括腸胃炎、蜂窩性組織炎、軟組織感染、敗血症,在免疫不全的患者則會導致嚴重的臨床症狀。隨著廣泛使用抗生素,在臨床上分離出具多重抗藥性產氣單胞桿菌有增加的趨勢,導致在臨床治療面臨嚴峻的挑戰。Resistance-nodulation-division (RND)外排系統在多重抗藥產氣單胞桿菌菌株中尚未被仔細評估。在本研究中,透過最低抑菌濃度評估結合外排抑制

劑和抗生素的協同抑制作用,利用即時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來研究RND外排基因的表現量。我們的結果顯示合併外排幫浦抑制劑phenylalanine-arginine ß-naphthylamide(PAßN)的情況下,多重抗藥性產氣單胞桿菌對Piperacillin/Tazobactam, Erythromycin, Imipenem和Polymyxin B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濃度有明顯降低,顯示外排幫浦可能與嗜水性產氣單胞桿菌多重抗藥性有關。我們定量RND外排幫浦基因之表現,發現其在臨床分離具多重抗藥性產氣單胞桿菌之表現量顯著高於非多重抗藥性之對照組。另外,研究結果顯示多重抗藥性菌株的生物膜合成也顯著

高於非多重抗藥性菌株。綜合研究結果顯示RND外排幫浦系統與細菌產生抗藥性有關,而其詳細機制還需要以更多的研究來證明。

台灣中南部發病豬隻之沙門氏桿菌血清型研究

為了解決腸胃炎英文縮寫的問題,作者簡志豪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沙門氏桿菌 (Salmonella spp.) 為一種重要的人畜共通傳染性疾病,其可藉由食物汙染而感染人類,引起程度不一的腸胃炎,嚴重時甚至引發敗血症而導致死亡,由於人類的常見傳染源中,產食動物被視為主要感染來源之一,因此,本研究針對2011年至2017年間,由送檢至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院附設雲嘉南動物疾病診斷中心之臨床豬隻病例,根據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所訂定之準則進行沙門氏桿菌分離與培養,繼以脈衝式電泳法比對其血清型、利用最小抑制濃度試驗檢測細菌之藥物敏感性與使用聚合酶鏈鎖反應針對常見抗藥性基因進行試驗。於此七年間,共收集586株沙門氏桿菌,其中自保育豬階段 (29-84日齡) 分

離比率最高占61.8%;血清型分析結果以S. Choleraesuis、S. Typhimurium 與S. Derby最為常見,但亦可發現其他血清型分離率有逐漸增加趨勢 (例如S. Anatum)。在藥物敏感性試驗研究中,共進行 7 個種類、11種藥品的檢測,其敏感性比例結果分別為:colistin (74.2%)、ciprofloxacin (72.2%)、enrofloxacin (59.5%)、gentamicin (46.6%)、nalidixic acid (37.2%)、flumequine (34.0%)、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18.4%

)、doxycycline (17.1%)、oxytetracycline (14.4%)、amoxicillin (10.4%) 及florfenicol (7.2%);其中高達88.1%分離菌株同時對 3 個種類以上的檢測藥物具有抗藥性,更有9.4%菌株已對所有試驗抗菌劑皆不具感受性。於抗藥性基因檢測方面,可發現於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中,即使為同種類的抗藥性基因,其檢出率亦不盡相同;而質體媒介之mcr-1基因陽性率則侷限於某些特定的血清型菌株中。綜合以上結果發現,由發病豬隻所分離之沙門氏桿菌,普遍具有多重抗藥性,顯示臺灣豬隻畜牧場用藥及管理仍有改善空間。但若想同時清楚解釋沙門氏桿菌敏感性、抗藥

性基因與血清型之間的相互關係時,除需要更多樣化的樣本來源外,更須長時間的監測,以了解它們的變化與趨勢。關鍵字:沙門氏桿菌、血清型、藥物敏感性、抗藥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