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引流管衛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胸腔引流管衛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nneGriffinPerry,PatriciaA.Potter,WendyOstendorf寫的 臨床護理技術(7版) 和林明燦,楊博仁,李佩玲,林明澤,戴浩志,鄭金寶,賴聖如的 甩油減糖健康不復胖診治&飲食全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愛思唯爾 和原水所出版 。

輔英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班 李佩育、張靜鳳所指導 李奈融的 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對兒科護生臨床實習壓力之影響成效 (2020),提出胸腔引流管衛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護生、實習壓力、滿意度、教學方案、治療性遊戲。

而第二篇論文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醫務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雅文所指導 謝采彤的 多元智慧教學對長照機構照顧者拍痰認知、自我效能及行為改變成效 (2019),提出因為有 拍痰、長照機構照顧者、認知行為、自我效能、多元智慧的重點而找出了 胸腔引流管衛教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胸腔引流管衛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臨床護理技術(7版)

為了解決胸腔引流管衛教的問題,作者AnneGriffinPerry,PatriciaA.Potter,WendyOstendorf 這樣論述:

超過200項初階、中階和進階護理技術及處置程序。 含有臨床實證趨勢,讓學生了解處置程序和規章的最新科學證據   護理教育融合了越來越多病人照護科技,護理學生現今除了需面臨許多需求以外,還須了解科技知識。但是,養成基礎知識的必要性,及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個別病人照護所需的批判性思考技巧,仍遠比護理人員能給予的整體照護品質來的重要。這本第七版臨床護理技術(Clinical Nursing Skills & Techniques)延續我們教導學生護理照護之方法和原因的傳統。因為成功的成就是奠基於理解和領會,本書呈現給學生實證的照護趨勢和技術的原理。提醒學生需考量會影響病人的許多因素,包括年

齡和文化背景。每章結尾有著重於臨床照護的全新練習和NCLEX®形式的回顧,可促進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一如往常,臨床護理技術(Clinical Nursing Skills & Techniques)提供學生廣泛的資源,可讓他們在未來許多年仍受用無窮。

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對兒科護生臨床實習壓力之影響成效

為了解決胸腔引流管衛教的問題,作者李奈融 這樣論述:

背景:臨床實習是對於護理學生(簡稱護生)進入職場前與病患互動的演練平台,護生面對病童的照護常會不知如何與病童及家屬溝通,以及缺乏與病童互動,導致緊張焦慮。護生若能於兒科臨床實習前強化治療性遊戲的運用方式,提升與病童溝通及衛教能力,並藉由遊戲互動方式了解病童需求,不但可降低病童住院壓力,亦降低護生實習的壓力。目的:探討護生接受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後對於在兒科臨床實習壓力之減輕成效。方法:採類實驗設計法,本研究共有兩階段收案,對象分別為高年級護生與病童及其家屬。第一階段以南部某一間科技大學護理系(科)高年級護生為研究對象,採單組前後測設計,以立意取樣方式,研究期間自2019年12月02日起至202

0年07月17日止,共8梯次,收案53名護生。護生於兒科病房實習前接受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一週一次,一次三小時,連續三週,共九小時的課程,問卷內容有「參與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學習滿意度問卷」及「兒科臨床實習壓力問卷」。護生於完成兒科臨床實習後的兩週內再追蹤「參與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學習滿意度問卷」,以利了解護生接受教學方案後的臨床實習壓力以及學習滿意度之情況。第二階段是針對這53位護生的臨床實習單位中,採類隨機取樣共收案82名病童及其家屬,以利了解護生在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中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實際運用在臨床上的病童與家屬之成效,收案期間為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08月21日止,問卷內容為「家屬

對護生用治療性遊戲護理活動之滿意度問卷」,以利了解病童家屬對護生臨床運用治療性遊戲之表現的滿意度為何及臨床實習分數。本研究的問卷信效度(Cronbach’s α)介於0.957及0.984之間,屬於可接受的範圍。以SPSS For Windows 22.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推論性統計以獨立樣本t檢定、成對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重複測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矩相關係數及事後比較檢定等統計方式。結果:在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介入後,發現護生在兒科臨床實習壓力從41.9%顯著下降至21.6%;護生對於參與治療性遊戲教學方案的學習滿意度也從86.5%提升至97.3%-98.4%。在臨床實習過程中,

病童家屬對於護生實際運用治療性遊戲介入措施於病童的滿意度為97.3%;家屬對護生運用治療性遊戲護理活動滿意度與兒科臨床實習壓力(後測)呈現顯著負相關(r=-0.696,p

甩油減糖健康不復胖診治&飲食全書

為了解決胸腔引流管衛教的問題,作者林明燦,楊博仁,李佩玲,林明澤,戴浩志,鄭金寶,賴聖如 這樣論述:

一本專為中重度肥胖或嚴重糖尿病者量身訂做的健康處方   ☑中重度肥胖需透過手術才能長期有效控制體重   ☑ 嚴重第二型糖尿病可以透過手術有效控制血糖   ☑ 避免攝取高卡路里飲食 ☑ 每週做150分鐘中度運動   ☑ 設定目標,自我監測減重行為   特別分享:接受減重手術&營養指導成功瘦身20至50公斤並改善糖尿病個案   肥胖是新國民病!10大死因中,7項與肥胖有關!   ☑惡性腫瘤 ☑心臟疾病 ☑腦血管疾病 ☑糖尿病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慢性腎臟病   台灣是亞洲地區肥胖盛行率最高的國家,每年因嚴重肥胖影響健康而接受減重及代謝性手術者將近3

000例,尤其中重度肥胖者唯有透過手術才能有效解決!但50%的人會在術後10年內體重又再回升20~50%, 因此減重手術前的評估/術中&術後飲食與營養調整攸關日後確實能瘦身不復胖又能改善健康的關鍵!   手術可以治療第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一向被認為是無法治癒的內科疾病,只能藉由飲食、運動及藥物來控制血糖,減少相關併發症發生機率。但醫界近年來研究結果證實接受胃腸道手術後,可以不用吃藥打針就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但手術仍有相關風險及併發症,因此需要良好的術前評估及術後配合,才能確保糖尿病不再來。   誰優先需要閱讀這本書?   ☑ BMI值>40的病態性肥胖者及其關心影響健康的家人

  ☑ BMI值>35且有肥胖相關併發症者   ☑ BMI值>30且肥胖相關併發症控制不良者   ☑ 患有第二型糖尿病者且BMI值>32.5   ☑ 患有第二型糖尿病者,血糖控制不良,尤其有心血管疾病者,且BMI值>27.5   減重及代謝性(或糖尿病)手術後的飲食&營養照護重點提醒   ●術後第1~3天:清流質飲食   ●術後第4天~至第2週:全流質飲食   ●術後第3週:半流質及軟質飲食   ●術後1個月:低熱量均衡飲食   ●充分補充水分   ●多食用鐵質豐富食物&盡量補充蛋白質   ●注意補充維生素B12與葉酸   ●每天喝1杯牛奶或豆漿   衛生福利部2012的報告指出,

台灣是亞洲肥胖盛行率最高的國家,男性有1/2、女性有1/3、兒童也有1/4有過重或肥胖的問題,每年因嚴重肥胖接受減重手術者更超過1800例以上,所佔人口比率也是亞洲國家最高。   肥胖除了影響外觀外,還會引發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甚至造成腦壓升高,引發頭痛、噁心、嘔吐、耳鳴和視力受損等;而肥胖者罹患中風及白內障的機率也比一般人來得高,常合併有睡眠呼吸中止及低換氣症候群,輕則睡覺時打呼影響他人,重則會睡到一半無法呼吸,半夜突然驚醒甚至會有生命的危險,也會因為氧氣不足、睡眠品質不好等,造成白天嗜睡,影響到日常活動……,總之,肥胖所造成的健康風險多不勝數。   對於拚命減重卻怎樣都沒有成

效,或是一停止努力就恢復原狀的胖胖族(BMI>=40,或BMI>35合併慢性代謝性疾病者),經過醫學評估,可以透過外科方式來拯救永遠填不飽的胃!   本書內容涵括肥胖症相關疾病與減重手術的術前評估、手術說明以及術後的營養補充、個案分享,且提供術後示範食譜與營養建議。

多元智慧教學對長照機構照顧者拍痰認知、自我效能及行為改變成效

為了解決胸腔引流管衛教的問題,作者謝采彤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長照機構照顧者拍痰認知、自我效能及行為改變現況及多元智慧教學介入對照顧者拍痰認知、自我效能及行為改變成效。研究為準實驗研究設計,對象以新竹地區某長照機構照顧者共六十人,實驗組及對照組各三十人。研究工具有二:1.問卷信度Cronbach's alpha值介於0.90~0.92區間,效度之解說累積解釋變異量為75.19%,專家內容效度SCVI為0.88-0.96。2.多元智慧拍痰教案經三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內容設計適切性評核。實驗組進行四週多元智慧教育課程介入,對照組則無教育課程介入,資料以SPSS 22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現況為拍痰認知前測答對率87.25﹪,拍痰自我效

能平均值為3.07(還算有把握),拍痰行為平均值為2.85(意圖期)。在教學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經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拍痰認知、自我效能、行為改變均呈現顯著差異,顯示多元智慧拍痰教育課程對長照機構照顧者拍痰認知、自我效能、行為改變產生效益。 研究結論多元智慧拍痰課程介入對拍痰認知、自我效能把握程度及行為改變階段均顯著提升,建議長照機構執行在職教育訓練時,可運用多元智慧課程模式,以提升長照機構照顧者拍痰認知、自我效能與行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