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醫院 療養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聖母醫院 療養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信男寫的 在診療室遇見摩西:精神科醫師帶你探索隱藏在聖經裡的心靈祕密 和陳永興的 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啟示 和玉山社所出版 。

大葉大學 藥用植物與保健學系 陳兆群所指導 邱純嬌的 綠薄荷在園藝治療中對情緒之影響 (2016),提出聖母醫院 療養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藥用植物、綠薄荷、園藝治療。

而第二篇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系碩士班 張馨云所指導 謝秀媚的 精神病人照顧者生活滿意度之探討-以中區某精神專科教學醫院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精神專科教學醫院、精神病人照顧者、生活滿意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聖母醫院 療養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聖母醫院 療養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在診療室遇見摩西:精神科醫師帶你探索隱藏在聖經裡的心靈祕密

為了解決聖母醫院 療養院的問題,作者林信男 這樣論述:

✦第一本為聖經人物做心理分析的傑作 ✦台大精神科權威&神學院老師的深度人性剖析 大衛王犯下色欲之罪,是因為患有躁鬱症? 被父親送去獻祭而不反抗的以撒,可能是媽寶? 無辜受苦的約伯,要如何對抗憂鬱症的情緒? 耶穌死後,彼得如何免於落入創傷後壓力症? 耶穌如何把脾氣火爆的約翰,調教得溫文體貼? 知名的民族英雄,有可能是反社會人格? 本書結合精神醫學與心理學,博引基督、猶太、伊斯蘭教的典籍, 解析聖經人物的種種行為與心理活動,一覽他們深層豐富的內心世界。 聖經是歷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基督徒最熟悉的一本書。我們可能知道其中的許多故事,卻不一定能夠理解故事中人物的種種行為與思維,當人物出現令

人不解或前後不一的反應或舉動時,更是如此。本書作者以精神科醫師、教授、神學院老師、教會長老等多重身分,帶領我們從精神醫學的觀點,一同探索聖經人物的心靈秘境。 作者挑選三十六位重要聖經人物,從每個人物的成長背景開始談起,細述其生命經歷與心理特質,再剖析是否會因為生活中遭遇的各種壓力事件,而出現精神症狀或心靈上的改變。 例如品性高潔又虔誠的大衛王,為什麼會突然色迷心竅而強佔部下的妻子?作者以「雙相情緒障礙症」(所謂的躁鬱症)來理解他的行為;以撒在面對父親要殺自己獻祭時,為什麼沒有反抗或逃走?一般認為這是以撒對神的順服與信心,但作者提出了不一樣的解讀:「身為精神科醫師,我個人比較傾向認為以撒因其

依賴型人格特質而不敢對他父親說『不』。」 藉由作者的心理推理與抽絲剝繭,聖經人物突然讓人有了不同以往的理解與想像。本書不但是親近聖經的最佳輔助讀本,對任何一個想要理解「人的行為」的讀者來說,都是極佳的指引。 【本書特色】 ✦精神科權威&神學院老師,專家深度解析 ✦結合精神醫學與心理學,觀點更全面 ✦搭配歷史文化背景解說,補足相關知識 ✦深入淺出的人性剖析,一般人閱讀也OK ✦進一步了解聖經故事的最佳輔助讀物 【名人推薦】 花亦芬/臺大歷史系教授 陳永興/民報創辦人 陳建仁/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 陳昭華/東門學苑校長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師 盧俊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綠薄荷在園藝治療中對情緒之影響

為了解決聖母醫院 療養院的問題,作者邱純嬌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經預估我國將於107年邁入高齡社會,而人在老年期容易感受到身心各面向的變易,若調適不當易導致身心問題,故進入老年期前的適當心理調適及培養新嗜好等都是當前極為重要的議題。隨著全人醫療照護的進步,近年來國人接觸並接受除主流醫學之外的各項輔助療法,其中園藝治療活動因參與較易且因媒介物為自然植物較易取得的優勢,較為人們接觸並學習。許多研究指出園藝治療活動可增加參與者的生理、心理、認知、社交及休閒之效益,並提升身體活動力、責任感、專注力、自信心、社會互動及園藝相關知識等效果。在國內尚未有針對單獨植栽在園藝治療中效益的相關研究,故本研究希望透過同質性小團模式之園藝治療團體方案,探討在地化植物藥用

植物對園藝治療之情緒效益影響及作為適合園藝治療植物的確認。本研究依據 : 植物特性、植物之外觀感受、植物照顧,檢選了綠薄荷作為此次園藝治療活動的媒介物。研究對象主要招募50歲以上苗栗縣公館鄉鄉民共65名,施行二週,研究工具為「台灣人憂鬱量表」、「園藝治療活動評估表」問卷以前測、後測方式進行,所得資料進行分析並加以統整,量化研究。結果顯示,綜合各年齡的受試者在施做綠薄荷於園藝治療活動中對參選者的整體情緒於身心適應上有立即的成效,對照施做園藝治療前有顯著差異。透過此成果,建議台灣園藝治療活動時可將綠薄荷納入做為活動媒介物之一,有利於增加園藝治療效益。

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為了解決聖母醫院 療養院的問題,作者陳永興 這樣論述:

120位默默耕耘的醫事人員們, 120個推動台灣現代醫療的動人故事   在數次外來殖民的苦痛中,台灣歷史見證了西方傳教人員、日治時期的醫學教育,曾帶給我們的光明與希望。在台灣百年醫療的長河裡,醫界先進們用生命交織出醫療衛生制度上的進步與成長,使我們享有完善的醫治服務:   邱賢添,第一個沒到日本深造就考取博士學位的台灣醫師。   李慶雲,台灣自行研發疫苗的第一人,連妻兒都拿來做人體試驗。   畢思理,促使台灣嬰兒施打B肝疫苗,讓肝癌不再是高居第一的國病。   謝維銓,首創醫院感染管制的先驅,在台灣發起院內感染管控的第一人。   陳肇隆,促成「腦死」和「器官移植」立法,使台灣器官移植醫學

大放異彩。   作者延續對台灣醫療史的惓惓赤忱,爬梳健保制訂之前,這片土地上的醫事典範們,在醫學研究、醫護行政與人道醫療裡,值得你我感念並牢記的重大事蹟。全書分為:近代醫學教育建立與醫療人員重要性的「醫學教育與研究」、西方傳教士以普愛世人襟懷的「傳道醫療與人道醫療」、醫師為同胞爭取安身立命的「醫師從政與社會運動」、數十年耕耘醫療專業並多元分科的「醫護行政與公共衛生」、專業醫事人員重返執業與推廣醫療的「基層醫療與社會公益」,以及在醫療工作之餘發展藝文美學的「醫學人文與藝術」六個篇章,描述128位醫事典範們是如何憑藉一己之力,貫徹醫者的使命與救人到救國的信念,讓身處列強之下的美麗島嶼,在國際組織

上熠熠生輝。 本書特色   台灣社會的進步和國民的健康背後,120位醫事人員們不為人知的貢獻與犧牲。   台灣醫療史近兩百年於臨床醫療、醫學研究、藥學、護理等各方面的發展歷程。 真情推薦   盧俊義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劉景寬 高雄醫學大學第六、七任校長,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   邱泰源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教授,立法委員   ──專文推薦 口碑好評   我們可以這樣說,本書中收錄的醫事人員們走在前面第一線,才讓我們這一代可以安心地在後面跟著他們美好的腳跡追尋。──盧俊義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本書更擴充了醫牙藥護、公衛行政等領域,也不再限於「繼絕學」,

而呈現更豐富多元之台灣醫界典範人物;其中許多是我們有接觸過的前輩,閱讀起來時常有歷歷在目的親切感。──劉景寬 高雄醫學大學第六、七任校長,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   這本續集,很宏觀的分門別類,每一篇文章都是字字珠璣,值得大家一讀再讀。──邱泰源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教授,立法委員

精神病人照顧者生活滿意度之探討-以中區某精神專科教學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聖母醫院 療養院的問題,作者謝秀媚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門診及住院之精神病人照顧者生活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研究對象為中部某精神專科醫院門診及住院治療之精神病人照顧者,採問卷調查法收案220人。問卷內容包含:人口變項10題及生活滿意度量表22題;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支持系統及生活機能環境等四構面來測量生活滿意度。研究結果以描述性統計進行分析,並以t 檢定、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比較、皮爾森相關分析及線性迴歸等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整體滿意度平均為3.69分,介於普通與滿意之間。四大構面滿意度平均值依序為生活機能環境(3.76)、生理健康(3.74)、社會支持系統(3.67)、心理健康(3.52)。各項生活滿意度中前三名為「我現

在的年紀,可以自己處理日常生活的事情」(4.38)、「我可以方便得到生活所需的資訊(如醫療、休閒等)」(3.95)、「我所住的環境是安全、交通便利的」(3.94)。根據生活品質與滿意度之相關分析得知,在生活品質各個構面中,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支持系統、生活機能環境與整體滿意度間其相關係數分別.825、.845、.830、.860,各品質構面與整體滿意度皆達顯著「極高」正相關。經過多元逐步迴歸方程式的計算後,本研究所探討之生活品質整體滿意度之預測,整體模式解釋力為82.0%,其中以生活機能環境74.0%預測力為最強,心理健康具5.9%預測力,生理健康具1.8%預測力,社會支持系統具0.3%預

測力。顯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支持系統及生活機能環境會顯著正向影響生活品質整體滿意度。研究呈現精神病人接受門診及住院治療後照顧者對生活滿意度表現有所不同,針對差異性,期能發展出更適切之介入措施,並提供醫院及醫療相關單位管理階層參考,做為改善醫療服務品質之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