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藥物戒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精神科藥物戒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irandaLevy寫的 學會好好睡:我的失眠抗戰日誌 和郭信麟的 情緒停看聽:精神科醫生教你強大情緒力,化解壓力帶來的身心傷害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為什麼精神科藥物不能自行停藥?也說明:大腦總指揮的工作,本來就很精密、複雜,靠的是各成員之間,密切的分工合作、缺一不可。這時候,當你忽然停止繼續服用那些精神科藥、或喝酒、或吸食毒品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行路 和財經傳訊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衛生福利研究所 李玉春、陳潤秋所指導 陳聿萱的 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之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以新北市為例 (2021),提出精神科藥物戒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酒精使用疾患、酒癮、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效果評估、成本效益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佛光大學 社會學暨社會工作學系 林明禛所指導 林鴻儒的 酒精使用者參加戒酒團體與家庭互動歷程 (2021),提出因為有 戒酒無名會、家庭關係、酒精使用疾患的重點而找出了 精神科藥物戒斷的解答。

最後網站藥理學-抗焦慮或抗憂鬱藥,基礎醫學教室 - 高點醫護網則補充:這類病人常同時罹患社交恐懼症、恐慌症或憂鬱症; 鑑別診斷上,醫療人員須考慮咖啡中毒、興奮劑濫用、酒精戒斷與精神作用藥物戒斷; 目前藥物治療以苯二氮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精神科藥物戒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學會好好睡:我的失眠抗戰日誌

為了解決精神科藥物戒斷的問題,作者MirandaLevy 這樣論述:

在婚姻觸礁後,徹夜失眠就此纏上米蘭達——整整十年, 情況嚴重到她丟了工作、失去房子、外表崩壞、家庭破裂,甚至被判定已經喪失理智。   她試遍多種醫療方式:找過多名醫生,也求助過治療師、針灸師、催眠師、靈氣師甚至私人教練, 遇過失眠病人求診過程中會遭遇的種種問題。 好不容易幸運痊癒的她,希望藉由切身經驗,給予同樣苦於失眠的人們中肯的建議……   《每日電訊報》讀者票選年度最佳書籍 《金融時報》夏季讀者選書     在聽到丈夫對她說婚姻走不下去後,米蘭達深受打擊,一夜未眠,然後又一夜,再一夜。在接下來的十年,每天的精華時間她都耗在床上,醒著。她不再知道自己喜歡或不

喜歡什麼,忘了自己的想法與個性,變得無法享受樂趣。她失去傾聽別人的能力,喪失了幽默感,成了句點女王,整個人變得非常乏味。點頭之交因為不知道怎麼待她,開始保持距離。她逐漸對所有人際互動退縮,最後甚至開始不斷打自己的臉——她活得跟死了一樣。     失眠的十年間米蘭達到處求助。她踏上周遊精神科之旅,與五顏六色的藥物陷入熱戀。後來她不只對藥物成癮,也變成求助成癮,不只向各種人求助,也開始向電腦求助。身處這條盡頭看不到光的失眠隧道,她從幾乎抱著醫生的大腿求開藥,變成在網路上搜尋起「最佳自殺法」、「無痛自殺」、「安詳自殺」,最終空虛、破碎、絕望到甚至不再有氣力想自殺。直到有一天她的身心起了奇怪的

變化……     睡眠與我們的心理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但現今失眠問題卻普遍得驚人。本書半是回憶,半是報導,作者大幅濃縮紀錄下自己重度失眠近十年的生活、她向各方求助的遭遇,以及由此反思的各種問題,包括個人心理變化、藥物影響與優缺點、醫療體系運作、健康產業資源等等。全書主要結構有三:一是短篇幅的「失眠日常」,像是工作、生活乃至人際關係,以及個人的作息、心理與健康之變化,境遇令人同情甚至動容,但率直口吻卻又令人發噱。二是隨著失眠症狀的發展,深入淺出地逐步述及睡眠科學各方面。三是根據當時作者所採的治療方法,進一步探討她遭遇的問題,比如:支持體系之不足、病症釐清之困難、藥物種類與優缺點、藥物成癮

、減藥困難……等。     雖如作者所坦言,失眠本身就是個錯綜複雜的問題,失眠之人讀了這本書不會就此解決問題,但此書能陪伴你度過治療過程的各階段,讓你更明白對哪些環節與問題該特別留心、可能有什麼求解管道,更重要的是失眠者的困境躍然紙上,令人感覺自己並不孤單,也更能因作者最終痊癒而深獲鼓舞。(本書收錄之醫學素材已徵詢多位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較詳細內容介紹請參見目錄中的各部引文)   媒體好評     「擲地有聲。」-—《每日郵報》     「故事精采⋯⋯引人入勝。」-—克萊兒‧伯恩,愛爾蘭電視台記者及節目主持人     「個人回憶和專家撇步手冊的綜合體,內容

誠懇,助益良多」——維多利亞‧伍德霍爾,英國健康與美妝網站Get the Gloss記者   讀者的五星好評     「文筆優美而溫暖,內容引人入勝。米蘭達・里維是全國聞名的成功記者,但也曾在四十出頭時飽受失眠之苦,身心不濟讓她失去工作、失去家庭,甚至幾乎精神失常。她的故事相當精采,不但讓我們看到失眠會帶來哪些問題,也告訴我們(此處有雷!)她最後如何復原。在訴說自身經驗的過程中,她也巧妙帶入專家的建議,幫助和她一樣難以成眠的人。本書時而令人一掬同情之淚,時而讓人捧腹大笑,讀來欲罷不能。大推!」     「聽到丈夫對她說婚姻走不下去後,米蘭達・里維大受打擊,睡不著覺,就這樣

失眠了幾乎十年。對失眠的破壞性影響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係,這本書敘述得十分精采。……本書對心理健康照顧探討得夠深,而且筆調親切迷人,像聊天一樣地說出我們的大腦最不為人知的面向,以及我們對睡眠所知極少的事實。」     「文筆風趣、迷人又具有知識性。我由衷同情作者失眠十年的遭遇。她試過各種她找得到的療法,也吃過各種不同的藥,但沒一種能讓她一夜好眠。作者訪問多位醫生、精神科醫師和睡眠專家,書中也記錄了他們的成果。雖然這些成果並不能為你解決失眠問題,但它們的確能幫助你了解這個問題的複雜性。」     「本書由知名作家探討失眠問題和過度用藥的危險,結合作者個人經驗及其廣泛研究,讀來津津有

味。雖然有的地方對問題挖得頗深,但不影響閱讀它的樂趣和它所帶來的鼓舞——「樂趣」是拜作者誠摯而迷人的風格之賜,「鼓舞」是來自作者不吝透露她克服問題的細節。她提供的解決方案之多,對面臨同樣問題的人必有幫助。非常推薦!」  

精神科藥物戒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梁恆彰醫師四招處理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身心症狀」介紹
       
訪問作者:梁恆彰 醫師
    
內容簡介:
用智慧型手機或手錶的監測心率功能,測量睡覺前後、上班前後、
休息前後、壓力前後的心率,掌握身心壓力的平衡點!
        
  第一本關於身心壓力的新觀念、新技巧,以臨床醫療實證直指:
  心病從心藥治不好或更糟時,就更要從治癒身體病痛做起,
  因為,你我熟知的心理或情緒問題,絕大多是生理因素造成!
        
  行醫三十年之久的梁恆彰醫師醫治過無數病患:
  成天唉聲嘆氣的長者、足不出戶的青壯年、抗癌成功卻憂鬱者,親友認為只是無病呻吟;
  課業求好心切的好學生、愛運動陽光型男美女、事業有成創業者,竟轉瞬間身心崩潰了;
  不由自主頻頻洗手、或摳指甲、或抓頭髮、或割腕等身心失控者,自殘到令人心疼……。
        
  然而,當梁恆彰醫師聽聞與觀察他們的身心苦楚之後,
  以厚實的醫學觀點與豐富的醫治經驗發現,
  當他先調理好病患的身體疼痛與生理缺口之後,
  幾乎所有人整個外觀煥然一新,心理狀態也都大大改觀!
        
  ⊙打破身心科治療盲點,為心病找解藥!
  尋求解藥是人類本能,端看是否能對症下藥!面對壓力與情緒困擾時,人們會產生尋找解藥的慾望與行為,但是當遇到壓力嚴重的情形又無法自己解決時,許多人就會求助於心理諮詢或藥物的協助,然而這兩種方法都有著無法根治的盲點。
        
  盲點1:心理治療多糾結於過去與現在的情境找元兇
  盲點2:精神科治療常陷入藥物的副作用與戒斷症狀
        
  站在醫療現場第一線的作者梁恆彰醫師,有著他人少見的婦科與麻醉科兩項專科。他以婦產科醫師問診時,對許多前來求診的女性病友坦言心理壓力很大,甚至嚴重到有自殘行為或有自殺念頭;同時,他也是麻醉專科醫師,基於對神經與生理學的運用,在面對手術前焦慮不安或身體疼痛問題的患者,在臨床上有他獨到的心得與見解。
        
  梁恆彰醫師懂得傾聽患者身心痛楚的仁心仁術特質,始終想為病患解身體的痛,也解心理的苦。在行醫多年之後,感悟並觀察到:心理問題絕大多數根源於生理現象。
        
  →原來身體笑了,心花也跟著開!
        
作者簡介:梁恆彰醫師
  具有麻醉學與婦產科學的訓練與經歷,在30餘年的行醫中吸收各種醫理,從日常對症下藥的治療中逐步發展出無藥治療的醫術。獨到的針法對於疼痛與自律神經症狀的治療常有不藥而癒的效果,可以使患者減少藥物使用過度的種種問題,從而大大改善生命的品質。
        
  ˙ 學歷:台大醫學士
  ˙ 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 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 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
  ˙ 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
        
        
作者粉絲頁: 身新醫學診所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之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以新北市為例

為了解決精神科藥物戒斷的問題,作者陳聿萱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飲酒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衛問題,且其亦為死亡的第三大危險因子,酒精使用與70多種疾病有因果關係,可能會造成龐大的疾病負擔及經濟負擔。而酒精使用疾患不僅會對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影響,甚至會引起家庭及社會的問題,過去研究指出酒精使用疾患因個案就醫習慣及常被診斷為心理疾患而被忽略,病患多因無病識感且酒癮治療並未納入健保給付而降低病患的就醫意願而造成酒癮問題愈來愈惡化。衛生福利部心理與口腔衛生司於2006年開辦「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期望能提升酒癮個案主動接受治療的意願及治療的普遍性。然而,2019年全國參與本計畫個案僅2,113位,且台灣酒癮盛行率仍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

本研究欲透過個案相關檔案分析了解參與此計畫個案特性及計畫效果,並對「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進行成本效益評估,以評估此計畫是否有達到其實施目的與價值。由於僅各縣市衛生局有個案基本資料及相關評估紀錄等資料可以進行較精確的評估,因此,本研究使用「新北市飲酒減量醫療戒治服務計畫」之紙本資料自行建檔,針對酒癮治療補助方案進行效果評估及成本效益分析。研究方法:以單組前後測研究設計,針對新北市飲酒減量醫療戒治服務計畫個案的完治狀況、酒癮程度等指標進行效果評估;並以社會觀點,以成本效益分析評估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飲酒減量醫療戒治服務計畫之成本、所帶來的效益、淨效益及其益本比,成本包括實施計畫之直接成本及間接成本,

效益則包括此計畫會帶來之直接效益及間接效益;最後,以馬可夫鏈蒙地卡羅法模擬當參與計畫總人數為5,000人、10,000人、28,850人時的完成治療率之後驗分佈,以計算出不同模擬人數分別在計畫之一年效應、兩年效應及三年效應下,其成本效益結果。 研究結果:整體來看,參與新北市飲酒減量醫療戒治服務計畫之完成率為32.3%,完成治療平均時間為1.43年。在控制其他因素下,其他單位轉介、於A院所就醫者完成治療的機率顯著較高,而接受心理治療9次以上、接受17次以上個案管理服務,其完成治療的機率較低。在控制其他控制變項後,不論是以1年、2年、3年為切點,新北市飲酒減量醫療戒治服務計畫的介入皆會使個案酒癮程

度(AUDIT)顯著下降,但不同時間切點的AUDIT分數降幅度無太大差異。分析計畫三年成效,51歲以上、轉介來源為非精神科或成癮防治科門診或病房或其他單位的個案,在介入後AUDIT分數顯著下降,而接受個案管理者之酒癮程度則無顯著影響。由社會的觀點來看,評估新北市飲酒減量醫療戒治服務之一年、兩年與三年的淨效益分別為88,189,261元、51,737,874元、15,655,002元,益本比則分別為16.24、7.72、3.56。益本比隨著個案參與計劃時間愈長而降低,但不論計畫為一年、兩年或三年皆符合成本效益。針對計畫成本、完成治療率、折現率等不確定因素進行敏感度分析,皆未改變原來結果。進一步以

馬可夫鏈蒙地卡羅法模擬當參與計畫總人數為5,000人、10,000人、28,850人時,完成治療率之後驗分佈,可發現治療率與成本效益比雖略下降,但仍具成本效益。結論與建議:本研究發現新北市飲酒減量醫療戒治服務計畫不僅可有效改善酒癮個案的酒癮程度,且具有成本效益,值得繼續並擴大推動,而目前參與新北市飲酒減量醫療戒治計畫之個案占全國約25%,建議衛福部以新北市為標竿鼓勵其他縣市積極推動此計畫。但目前計畫完成治療率僅約三成且各院所收案人及完成治療人數有落差,建議應進一步探討其原因,並持續精進計畫之成效。

情緒停看聽:精神科醫生教你強大情緒力,化解壓力帶來的身心傷害

為了解決精神科藥物戒斷的問題,作者郭信麟 這樣論述:

《情緒的逆襲》全新封面版   3階段全面解析與情緒相關的心理及生理各種面向! 幫助人人可以輕鬆理解身心醫學與情緒保健的小百科   可以自救&可以救人! 一本可以讓你找回自己也可以幫助別人的情緒解方!     以一個台商經理為例,他赴大陸工作,發現工作情況和之前談的不太一樣,一直不太順心。不過因為他工作老練,也一直應付得不錯。他心情不好時就運動或是睡覺,感覺上還過得去。不過有一次公司發生公安事故,他雖順利的解決,但是之後出現幻聽現象,並嚴重的失眠,甚至血壓高的情況惡化,直到就醫後才改善。     而另外一位家庭主婦,持家多年,一切得心應手。但是在籌辦女兒婚禮

時,因為擔心不完美,壓力持續了一段時間,最後產生嚴重的失眠現象,非靠藥物無法入眠。     情緒出問題,往往不只是「心」病,通常會導致「身」病!為什麼?因為「情緒產生區」居於人類大腦的中間位置,有能力打壞我們的理智,也有能力搞壞我們的身體。我們可以假設人類的大腦分為三層,最上面的第一層是理智活動,專注、思考與壓抑自己的衝動(情緒)。第二層是「情緒產生區」,管理先天與後天的情緒經驗,讓人趨樂避苦,趨吉避凶。第三層是「生命本能區」管理並調節各種有機體存在的功能,如心跳跟血壓。第一層影響第二層,第二層影響第三層,但第一層不能直接影響第三層,反之亦然。     所以當一個人感受到壓力,

而使情緒生病時,時間一久,往往會由「心」病,連帶引起「身」病,道理不難了解,你心臟長期因為被老闆罵而亂跳,血壓也常常被情緒「調整」,你還指望有健康的身體?     長期慢性壓力的情況下,身體長期透支各種緩衝系統,血壓較高,血糖與血脂也會比較高。首當其衝被影響的就是心血管系統,得一直負擔比較重的工作量。萬一再加上依靠大量抽菸與咖啡來提神,更是將心血管系統逼到極點。最近研究顯示,情緒憂鬱與焦慮的個案,也會有比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處於壓力的情況下,身體中的類固醇持續維持在高濃度的狀況下,除了提升血糖濃度來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外,也會壓低免疫系統的表現。長此以往,免疫系統的失調大概也是可以預

期的,當然就更別提直接跟壓力相關的腸躁與膀胱過動症了。     反過來說,如果你因為某些因素,而有某些疾病(如身體長期發炎),那麼也會對情緒有不良的影響,進而影響理智的判斷。     如果你認為只有客觀的情況及生理現象會造成情緒問題,那你錯了。最常引發情緒疾病的「人際關係」,其源自於人類老祖宗的生活環境。原始人類沒有科技可以依靠,因此必須依靠人群。久而久之,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很容易引發我們的情緒,這使我們的理智不會忽略人際關係。沒有這項能力的人,太容易因被趕出人群,而無法生存。     不過社會日漸複雜,一個人有多種角色,這些角色有時是衝突的。老祖宗用來增強生存機會的情

緒反應,反而在現代社會相互激盪,最後影響人的身心健康。     如前所述,情緒的病變起因有很多,可以是因為身體不健康引起,可以是因為嚴竣的客觀事實造成的壓力而引起。本書由生理及心理的角度,說明如何利用各種方法,讓情緒這位老朋友穩定的待在協助人們生存的中間位置。     如許多情緒病患的起因是因為人類老祖宗為了生存留下的習慣:「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同時想完成所有的規則。」而如果想清楚,我們不是原始人,不必那麼在乎別人,其實就可以免除很多的身心疾病。另外,如情緒是透過影響人們的心跳及血壓來運作,那麼一個經常利用運動把「心跳快速提升」的人,不就可以對抗更大的壓力?     最後

,一般人認為心病要心藥醫,這當然有部分的正確性,但情緒是由腦中包含邊緣系統在內的複雜系統操控(如杏仁體、海馬迴等等),因此,可以影響上述組織運作的化學物質就可以改變情緒。有時心病真的有藥可以醫。   本書特色     你的情緒保健大全     本書說明情緒運作的生物基礎及與之相處之道,讓這個演化來幫助人類生存的「工具」,不會反而害了你。     情緒有正向情緒及負向情緒兩種。後者常會糾纏人類,造成人的身心疾病。不過它一無是處?想像兩個遠古的人類,遠遠的看到一隻獅子走來,一人感到害怕(負向情緒)而逃走或是警戒;一人則無所謂,可以想見前者存活的機會大,而後者多半成了獅

子的晚餐。     懂得害怕、憂慮的人,容易存活,這使負向情緒深埋在人類的基因之中,也使人類動不動就被憂鬱症、燥鬱症等各種疾病所苦。     因為腦產生情緒的部門連繫主管理智和生命本能的單位,使情緒出問題時,不只影響個人的決策(心),也影響許多器官的正常運作(身)。     本書作者為精神科醫師,以其執業經驗,說明常見引發情緒疾患之來源(家庭、職場、失眠、酒精)及解決之道。也說明如何提升自己的情緒力,以對抗外在壓力,而能維持身心的健康。     大量的案例,讓你了解自己,幫助別人     情緒可以產生的殺傷力比你想像中的大,不過剛開始時,又很難發現。作者

引用大量的案例,說明不同身分的人,高階主管、上班族、學生乃至家庭主婦,如何在不知不覺中讓一時的心情不好、感到壓力,變為「憂鬱症」或是「焦慮症」。研讀這些案例,你可以對自己或是身邊的人是否正陷入情緒的陷阱,有更高的警覺。     以心智的生物基礎出發,對情緒有全面的認識     情緒是建構在生理結構之上。因此,要理解情緒問題,不應忽視它的生物基礎。 以酒精為例,它有二個作用。一個是啟動大腦中多巴胺路徑相關的GABA神經元,減低對多巴胺釋放的抑制。另一個則是減低在這個路徑上,負責抑制多巴胺釋放的Glutamate相關神經元活動。這一樣也會達成增加多巴胺釋放的效果。多巴胺跟愉悅、

興奮的情緒相關,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使用酒精後,人會感到開心的原因之一。      中長期使用酒精,往往會有失眠、憂鬱、焦慮、衝動控制下降、記憶問題,乃至失智症狀的出現。需特別注意的是,這些狀況大部分都無法完全復原。因為酒精的使用會消耗對神經細胞數一數二重要的維生素群。特別是對維生素的大量損耗,會造成神經細胞外面的髓磷脂(myelin)異常,最後甚至可能引發去髓鞘化,進而引發Wernicke-Korsakov腦疾,至此就無法回復。     本書適度的說明心智行為的生物基礎,讓讀者更能了解自己的「身」「心」如何運作。      心病有時就是不能用心藥醫     很多

時候所謂的心理疾病是因為生理情況而起。如在青少年階段,因為腦的發育問題,百分之二十的青少年有青少年憂鬱症的問題,這和教養無關。絕大多數發生的青少年,隨著時間過去會自然轉好,但是有些會持續一生。要避免此問題,就是要服藥。同樣,有許多心理疾患是起因於生理出問題,此時更一定要用藥。

酒精使用者參加戒酒團體與家庭互動歷程

為了解決精神科藥物戒斷的問題,作者林鴻儒 這樣論述:

  隨著台灣社會的發展,民眾對日常生活的壓力逐漸增大,少部分人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會選擇喝酒來暫時忘記自己的煩惱。不過有些人卻無法節制,越喝越多,到最後導致酒精使用疾患的發生,甚至影響健康且傷害到家庭及延伸出社會一些問題的發生。然而影響酒精使用疾患的行為因素具有多種的面向,其中影響飲酒的行為包括工作壓力、家庭因素壓力、社會文化等等因素。  本研究是探討酒精使用者在戒酒無名會的戒酒過程中,瞭解同住家庭關係的互動歷程是否改善,然而要獲得酒精使用者的家庭互動歷程的認識,需要透過酒精使用者的觀點才能取得,以質性研究才能掌握到酒精使用者本身的家庭互動歷程。故決定運用質性研究為取向,探討酒精使用者的觀點

來瞭解家庭關係的互動歷程。  研究發現:(一)參與AA前的家庭互動歷程,(1) 家人的勸戒階段:好言相勸,酒精使用者卻不敢面對(2)家人協助戒酒階段:為了嘗試戒掉酒精使用疾患,用盡方式來協助(3)家人放棄階段:沉淪的酒精使用者,帶給家人徹底失望。(二)參與AA戒酒無名會時與家人互動(1)告訴家人參與AA的階段:曾經絕望過的家人,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2)進入AA團體時家人的互動樣貌(3)參與過程時AA同儕的建議:傾聽同儕的分享讓家人看見改變(4)AA同儕建議後:萌生虧欠家人的想法,逐漸改變自己。(三)參與AA後期的家庭互動歷程,(1)隨著情緒穩定,逐漸減少家人的衝突(2)改善中的脾氣與不良習性,

與家人互動朝正向發展(3)反省自己酗酒時對家的傷害,嘗試彌補家人(4)疏遠喝酒的線索,斷絕對酒的慾望(5)曾經疏離的家庭關係,逐漸開始回溫。研究建議:(1)協助酒精使用者改變家庭關係的工作是社工專業的技能(2)協助聯結資源是社工幫助酒精使用者重要的來源(3)協助AA團體帶領技巧是社工幫助酒精使用者擔任領導者提升成就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