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活菌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益生菌活菌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英傑寫的 益生菌2.0大未來:人體微生物逆轉疾病的全球新趨勢 和宇多川久美子的 斷藥:不開藥的自癒處方箋,帶你脫離生病吃藥的惡性循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IFF公佈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高菌數多菌株益生菌製劑的益處也說明:該研究旨在瞭解活菌數對四種不同IFF益生菌菌株在人體腸道中短暫定植的影響,這些菌株以單一的市售製劑給藥。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營養素》雜誌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舟文化 和平凡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食品科學系 潘崇良所指導 魏銘毅的 探討自馬尾藻生產褐藻膠寡醣之最適生產條件與其生理活性 (2013),提出益生菌活菌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馬尾藻、褐藻膠裂解酶、褐藻膠寡醣、抗凝血活性、抗病毒活性、抑制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活性。

最後網站幫助消化益生菌| 健字號益生暢則補充:保健功效成分:總活菌數- 300 億CFU/包(3.0×10 10 CFU/包)。 配方添加嗜酸乳桿菌LA107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107)、龍根菌BL268 (Bifidobacterium longum BL268)、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益生菌活菌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益生菌2.0大未來:人體微生物逆轉疾病的全球新趨勢

為了解決益生菌活菌數的問題,作者蔡英傑 這樣論述:

全球醫學大熱門•暗黑世紀光明解方 台灣第一本全面解析益生菌的重量級專書 亞洲益生菌權威30年研究總集成 超越腸道研究範疇,「人體百兆共生菌」神助攻、強化身體韌性   ★讓你三觀大改、掌握最新微生物體醫療技術的動態趨勢   ★用科學數據教你養好「體內百兆微生物」的不生病計畫   ★以專業評比剖析「市售益生菌產品」最可信賴的保健指南                                                                                                                                    

                         人體微生物失調,是現代瘟疫蔓延最大加速器。如何自求多福,成為可生存的「適者」?必須具備相信科學數據的益生菌2.0新思維!本書作者費心整理數十年研究試驗之成果,集結全球各國先端益生菌研究發展現況,並與世界頂級專家交流,高規格評比市售益生菌產品之品質,詳細解說不同菌株對於各項疾病的預防與改善效果,希望能讓讀者見識到最先進的益生菌株及罕見功能,找到最適合個人的保健產品,並用正確的方法補充益生菌,學習觀察與優化自己體內的百兆共生菌。人體共生菌決定我們的健康和壽命,當共生菌失衡﹅失守時,人體的生理健康乃至心靈也會隨時崩潰。益生菌扮演後援軍的角色,介入時機

﹅菌株種類與數量,什麼體況與病情該如何調整劑量﹖益生菌2.0的思維,是一門人人都得學會的自我保護課程。   本書深入解析大自然界看不見的巨大力量,人體內天天上演的「共生菌」與「病原菌」激烈戰爭。全球醫療緊繃紅色警戒,現代人「體質」與「精神力」皆快速黑化,我們能做的是:相信科學數據、不隨便跟著感覺走;認識優質益生菌,增加免疫力後援,保護與壯大體內共生菌。   ▲重新發現你的百兆共生菌   .人體有百兆以上的共生菌。一口唾液裡每毫升約有上億隻微生物。我們平均一天向外界散發出大約四千萬隻細菌和七百萬隻真菌。   .人類基因數量與小小的果蠅相仿,只有兩萬多個基因,而人體共生菌的基因體總和,卻是人

類基因體的千倍以上!   .腸道中的嗜脂陰性菌,其實是幫我們回收消化不完全的脂肪,避免浪費資源,結果因為我們實在吃太多脂肪,嗜脂菌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慢性發炎,它們無端被歸類為壞菌,真是太冤枉了。   .自然產與剖腹產的寶寶會承接不同共生菌。自然產的嬰兒,腸道、皮膚、口腔,都有來自母親陰道的乳酸桿菌、普氏菌、斯尼斯菌等。剖腹產的嬰兒,則多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丙酸桿菌等來自母親皮膚的菌。   .母乳不但有菌,種類還多達近千種。母乳中還有大量的母乳寡糖,是最適合嬰兒腸道菌的絕佳益生元,也就是滋養腸道菌所需的營養來源。   .90%的疾病都和人體共生菌有關。腸道菌的影響不只侷限於腸道

,而是遍及全身。青光眼、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等眼睛病變,都和腸道菌有關。   .飲食習慣和環境對於腸道菌的影響,大過於遺傳基因。以高纖飲食為主的哈扎族,腸道菌中分解纖維的普氏菌多達60%。家裡養狗的孩子腸道菌相較豐富,較少感染呼吸道疾病。   ▲超前布署!用益生菌養好人體百兆共生菌   .歐美有80%以上的醫生會推薦使用益生菌,對益生菌越了解的醫生,推薦意願越高。   .優質益生菌都有改善排便、幫助消化、增強腸道蠕動等核心功效,至於免疫過敏、代謝調節、神經心理等,則是特殊菌株才有的高階功效。   .益生菌對健康的好處說不完:有助預防流感、減輕症狀、提升流感疫苗效力。還能降低口腔病菌,

改善發炎,預防牙齦炎或牙周炎效果優於預防蛀牙。口服益生菌會提升整體黏膜免疫力,有助於在泌尿生殖道中對抗病菌感染。抗生素配合特定益生菌,治癒率極高。   .益生菌為精神疾病防治帶來新契機!憂鬱症、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自閉症、過動症、妥瑞症、蕾特氏症等,這些症狀共通的關鍵詞是:免疫、發炎、腸道菌,因此都有益生菌介入的機會。   .掌握益生菌產品選購使用的關鍵知識,買對產品,吃出健康。例如:坊間流行自己製作優酪乳,若使用「市售優酪乳」作為菌母時,發酵菌(嗜熱鏈球菌與保加利亞乳桿菌)會優先生長,但「功效菌株」難以生長。一般市售的「DIY專用菌粉」,也多半不含功能型益生菌。所以DIY優酪乳,喝不

到最重要的「功效益生菌」。如果使用低品質或由親友分讓來路不明的菌母,也可能發酵力太弱,萬一「雜菌」長出來就麻煩了,所以不推薦DIY優酪乳。 本書特色   1.亞洲益生菌權威蔡英傑博士,帶你看見益生菌2.0發展新趨勢   作者嘔心瀝血整理數百篇論文,讓你立即掌握數十年研究試驗之成果,以及全球各國先端益生菌研究發展現況。   2.超越腸道範圍,更詳實的抗病編組「人體百兆共生菌」導覽書   人體由大約六十兆人類細胞及一百兆微生物細胞組成,這些共生微生物介入身體的生理生化反應,決定了我們的健康。像是子宮頸共生菌九九%皆是乳酸桿菌,保衛傳宗接代的子宮;眼結膜的共生菌則與眼睛免疫系統共同對抗病菌入侵

。   3.益生菌產品12大龍頭企業、50支王牌菌株,專業評比暨選購最可信賴指南   新的益生菌保健思維,就是不再順著感覺走,而要相信科學數據怎麼講。作者以專家角度詳細解說益生菌的核心及高階功效,以及不同菌株對於各項疾病的預防與改善效果,幫助讀者找到最適合個人的保健產品。   4.16個益生菌產品選購使用,12項坊間&網路流傳的迷思與誤解,一次釐清!   很多人以為益生菌會被胃酸殺滅,吃了等於白吃。其實好的菌株通常都蠻耐酸的,而且在生產加工時,還會經過相當的「包埋」保護,耐酸性都不錯。   5.運動醫學陳俊忠╳代謝科宋晏仁╳小兒科周宜卿╳腸胃科張振榕╳營養學吳映蓉,各領域專家全方

位剖析益生菌   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強調,我們吃的食物除了要滋養身體外,還要讓共生在腸道中的細菌喜歡才行,像是每天吃不同顏色的植物性食材,就可以補充植化素這種益生元。 名人推薦   王進崑/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教授   李宏昌/馬偕兒童醫院院長   吳俊穎/台灣微菌聯盟理事長   陳鴻震/科技部生科司司長   蘇遠志/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以上按姓氏首字筆畫排列)

益生菌活菌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發酵文化:古老發酵食如何餵養人體微生物?」介紹
       
訪問:推薦人: 番紅花
  
內容簡介:
發酵飲食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
而是餵養人體微生物最好的方法
跟著《科學人雜誌》記者來趟發酵飲食全球之旅
一探悠久的飲食文化、科學的健康風潮
選擇對微生物更友善的飲食生活
重新認識優格、泡菜、魚露、可可、康普茶等自然發酵食物
  
  每個人都應該吃發酵食物!六大理由告訴你
  理由1:人類和微生物是生命共同體,沒有微生物,我們就會徹底完蛋!
  理由2:人體微生物吃不飽,就會開始「吃」我們。
  理由3:微生物最愛吃的,就是兼具纖維和益菌生的發酵食物大餐。
  理由4:餵飽微生物的好處多多,可以抗發炎、抗過敏、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理由5:自然發酵食物富含最佳益菌生營養素,比市售益生菌保健品更有效益。
  理由6:自然發酵食物是飲食文化重要一環,更是人類醫食同源的智慧結晶。
  
  好好餵養微生物,牠們也會好好滋養你
  ▲沒有微生物,我們根本活不了
  沒有微生物,我們就不可能發展出正常運作的免疫系統,也無法從食物中攝取到許多額外養分,身體更會變成任何病原體都可以趁虛而入的地方。
  
  ▲微生物為健康助攻,我們卻開始殘害微生物
  我們不僅選錯了食物,也選錯了生活方式!小感冒或小傷口動不動就用抗生素,氣密窗、濾網吸塵器、抗菌清潔用品、室內抽水馬桶都會擾亂人體內的古老微生物。此外,食品業去除食物中的纖維,推出大量的單一碳水化合物食品,這兩個雙重打擊導致我們體內的微生物居民開始缺乏牠們偏好的食物。
  
  ▲微生物吃不飽,健康問題跟著來
  當人體微生物無法從我們的飲食中獲得充足食物,可能會狼吞虎嚥腸道內壁的黏液層,這種「腸漏症」已證實與全身慢性發炎、肥胖、過敏、糖尿病、憂鬱症等息息相關。

  ▲自然發酵食物是名符其實的「微生物料理大餐」
  人類經過數千年的試驗,流傳下來讓人不生病的自然發酵食物,裡面的細菌與真菌種類非常豐富,光是每公克的韓式泡菜裡就有8千8百萬個活菌。
  
作者介紹:凱薩琳.哈爾蒙.柯瑞吉(Katherine Harmon Courage)
  「美國最佳科學與自然著作」獎得主、《科學人雜誌》特約編輯及記者,作品曾刊登於《紐約時報》、《國家地理雜誌《Wired》、《Gourmet》、《華盛頓郵報》等。著有《章魚:海洋中最神祕的生物》(Octopus: The Most Mysterious Creature in the Sea)。目前居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詳細資訊請見作者官網:katherinecourage.com,或追蹤她的推特帳號@KHCourage。
  
  
推薦人粉絲頁: 番桌•番桌
  
出版社粉絲頁: 方舟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探討自馬尾藻生產褐藻膠寡醣之最適生產條件與其生理活性

為了解決益生菌活菌數的問題,作者魏銘毅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自馬尾藻生產褐藻膠寡醣之最適生產條件,與其對於抗氧化、抗凝血、抗病毒、益生性、以及抑制血管收縮素轉化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酵素活性等生理活性之影響。以不同濃度之 Na2CO3 於 65oC 下反應 4 hr 萃取馬尾藻所含褐藻膠,當 Na2CO3 濃度為 5.0% 時,其萃取產率為 25.29%,而以 5.0% Na2CO3 萃取 1-4 hr,產率可自20.78% 提升至 26.35%。於不同熱酸水解條件對於 0.5% 褐藻膠溶液還原糖含量與總糖含量變化之實驗,製程 G (121oC, 20 min) 可使 100 m

L 反應液中之還原糖含量達到 0.31 ± 0.01 mg/mL,總糖含量則可達到 1.01 ± 0.03 mg/mL,後續以製程 G 做為 0.5% 褐藻膠溶液之最適熱酸水解條件。將 0.5% 褐藻膠溶液以製程 G 處理後,以轉殖株 Lactococcus lactis NZ3900-rpalIII-14 所產之Alginate lyase rpalIII 粗酵素液於 30oC 下水解 48 hr,再經超過濾 (Ultrafiltration, UF) 區分出分子量 < 3 kDa 之混合寡醣,接著以 GPC 進行分離,可獲得單一寡糖波峰,以 HPLC 分析,其洗堤時間為 28.02 min

,經以不同分子量麥芽寡醣所製之分子檢量線比對後,推斷其分子量為 361.07 Da,為聚合度 DP = 2 之寡糖,命名為 Alg-S2。TLC 可得 Alg-S2 之 Rf 值為 0.477,FT-IR 則顯示 Alg-S2 具有 O-H、吡喃糖、硫酸基、與羧基等官能基。計算 Alg-S2 之產率為 15.04 g/100 g 馬尾藻粉末,硫酸基含量為 0.11%,總酚未測得。< 3 kDa 褐藻膠混合寡醣與 Alg-S2 之 DPPH 自由基清除率分別可達 31.25% 與 25.03%,相當於37.09 及 29.71 μg/mL Trolox 之效果,還原力分別相當於 10.68 與

6.94 μg/mL 之 Trolox,亞鐵離子螯合率則分別可達 11.58% 及 21.95%。< 3 kDa 褐藻膠混合寡醣與 Alg-S2 於濃度 5 mg/mL 與 20 mg/mL 可延遲兔血漿 APTT 12-60 sec 並降低凝集程度,TT 則可延遲 12-60 sec 並降低凝集程度,Alg-S2 可降低 PT 之凝集程度但無法延遲凝血時間,< 3 kDa 褐藻膠混合寡醣對 PT 則無明顯影響。< 3 kDa 褐藻膠混合寡醣及 Alg-S2 於劑量 100 μg/mL 時,對受日本腦炎病毒北京 1 型感染的 BHK-21 cells 預防組別之細胞存活率自 69.27% 提高

至 94.76% 與 100.53%,Alg-S2 於共同處理組別自70.02% 提高至 95.70%,而於其餘組別則皆無顯著影響。添加 2 mg/mL 之 < 3 kDa 褐藻膠混合寡醣與 Alg-S2 對於乳酸菌 Lb. acidophilus、Lb. plantarum、Bifid. adolescentis、Bifid. bifidum、與吳郭魚益生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FRI MY-55 於 0.5% yeast extract broth 中之活菌量及 pH 值皆無影響。< 3 kDa 褐藻膠混合寡醣於測試劑量 1 mg/mL 與 2 mg/mL 時分別

可抑制 ACE 活性 4.50% 及 7.07%,Alg-S2 則未呈現抑制 ACE 活性之能力。

斷藥:不開藥的自癒處方箋,帶你脫離生病吃藥的惡性循環!

為了解決益生菌活菌數的問題,作者宇多川久美子 這樣論述:

當醫院淪為血汗工廠,你我的健康由誰守護? 別再只是依賴醫師,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 慢性疾病、癌症、憂鬱症,以及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 透過 斷藥+伸展運動 = 提升代謝‧血管逆齡 活化身體機能,擺脫病痛與藥物!   【斷藥不是立即停藥】   立即停止用藥是有危險的。「斷藥」是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增強身體機能,提升免疫力,來達到減少藥物依賴的目的!   【癌症、慢性疾病都是生活習慣病】   高膽固醇、高血壓、代謝症候群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所造成的疾病!是你不願意改變生活習慣,才導致需要服用藥物的惡果!   【孩童用藥更注意】   孩童不太會說明身體狀況、表達情緒,甚至太活潑有個性而被認有「

發展障礙」,但孩童的身體尚未發育完全,用藥應該更要注意!   【精神病的藥物,吃再多病也不會好】   精神病、憂鬱症只靠藥物是治不好的,在服藥之前,其實你能為自己多做些什麼,例如睡前做伸展運動,心情放鬆好入眠! 本書特色   ˙不用藥的藥劑師 宇多川久美子 最新著作,日本銷售突破30萬冊!   ˙最真實的成功案例,多名患者的真誠告白,是你最好的參考依據!   ˙「斷藥」搭配輕鬆、簡單的伸展運動教學,改善你身體各種症狀! 藥命推薦   資深醫藥記者 王瑞玲:   「藥能救命,也能致命,掌握使用時機,才是保命之道。」   食療專家 王明勇:   「找到正確的方法養成習慣才能健康久久!」

作者簡介 宇多川久美子   1959年在日本千葉縣出生,畢業於明治藥科大學的醫學部。以藥劑師的身份投入醫療職場,對於濫用藥物的醫療狀況感到困惑,因而立志成為一名「不使用藥物的藥劑師」。將自身經驗、營養學、運動生理學等專業知識,活用在不同的領域,目前著重於推廣感謝、感動……,用五感享用食物,稱之為「感食」的活動;另有推廣開心步行的「Happy Walk」,不重視每天走路一萬步的「步數」,而用矯正步行方式來提升走路的「品質」。同時,藉由快樂的運動身體,來提升免疫力的「蔬菜運動」,以這些方式來達到不依賴藥物的健康法。   前言 第1章 減少藥物依賴,身體健康,生病自然

會好 請改變用藥的既有印象 生病只靠藥物是治不好的 有些慢性疾病改變生活習慣即可改善病情 不要太倚賴藥物 藥物服用越多,藥量越大 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下降 藥物通常都會伴隨著副作用 在年長的長輩身上更容易出現副作用的症狀 新藥投入和臨床試驗 關於處方箋的用藥 請詢問醫師開了怎樣的處方箋 藥物對於患者的意義 過著健康的生活,若再服用藥物可就浪費了 營養補給食品和藥物的相似處 營養補給食品的定義和分類 施打流感疫苗的原因為何? 流行性感冒有可能自然痊癒 生活中沒有藥物「也不要緊張」 第2章 生活習慣病•慢性疾病不需要依靠藥物治療 生活習慣病使用藥物治不好 生活習慣病患者是用藥的大戶 高膽固醇、高血

壓、代謝症候群等疾病應視情況服藥 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標準值 高血壓的治療可能會導致罹患失智症 只要使血管年齡變年輕,高血壓就一點都不恐怖了 測量高脂血症的膽固醇標值 長期服用降低膽固醇藥物,難免會有副作用 使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葡萄糖增加,這真的是難以想像 骨質疏鬆症乃是人類發明的疾病 止痛藥可能造成體溫和免疫力下降 拉肚子和便祕不需要服用藥物 標準值訂得曖昧不明 別被數字遊戲給騙了 我的成功案例 ◎改變心情,改善病情(高橋信子小姐.歲) ◎改變生活習慣,擺脫了六種藥物(深澤美幸小姐.62歲) ◎改變生活習慣,逐漸遠離高血壓的藥物(濱崎勇先生.55歲) ◎我脫離了服用20年的高血壓藥(廣瀨郁代小姐

.74歲) ◎持續走路運動和體操運動,逐漸遠離藥物(山田香子小姐.52歲) ◎終於擺脫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增山美由紀小姐.40歲) ◎透過蔬菜運動,我脫離了腰痛的苦海(牧野由美子小姐.36歲) 用運動來達到「斷藥」目的① 踩大麥運動/向日葵運動 轉腰運動/白蘿蔔運動 第3章 癌症屬於生活習慣病 癌細胞每天都會孳生繁殖 罹患癌症卻死於感冒的怪事 抗癌症藥物會威脅到正常細胞的存活率 手術和放射線治療法也有副作用 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有癌症復發的可能 沒有適當休息的人注定成為癌症候選人 提昇免疫力非常重要 突然被宣判病情,使得病人的免疫力直線下降 對於病情和治療,請詳細諮詢醫生 我的成功案例 ◎

我透過與醫師討論來治療我的腦腫瘤(山下康弘先生.42歲) ◎前列腺癌可照著食物療法來治療(荒川太一先生.68歲) ◎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子宮頸癌末期可改善(村本法子小姐.58歲) 用運動來達到「斷藥」目的② 豆子樹甩手運動/蝴蝶運動/梅乾運動 第4章 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容易招致患者的情況惡化 憂鬱症靠藥物治不好 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會造成「憂鬱的症狀」 治療精神疾病藥物有超過一半是安慰劑效應 不要隨意服用抗精神病藥物 在服用藥物之前,還有很多選擇 我的成功案例 ◎透過促進體內血清素的分泌,我成功減少服藥了(齋藤若葉小姐.45歲) ◎藥量一直增加好可怕(吉川寬先生.35歲) ◎只靠藥

物無法治癒憂鬱症(神田惠小姐.37歲) ◎5年的憂鬱症,因為開始打鼓,病情煙消雲散了(中野肇先生.42歲) 用運動來達到「斷藥」目的③ 發芽伸展運動/竹筍搖擺運動/SUKI嘴部運動 第5章 為了小朋友的健康,一起戒掉藥物吧 兒童用藥是以大人用藥減量服用 疫苗和藥物一樣要注意 流行性日本腦炎不是什麼「惡靈病」 新的疫苗危險性更高 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是一種「賭注」 感冒是養成依賴藥物習慣的開始 罹患生活習慣病的小朋友們 讓精神疾病兒童長期服用藥物是最後的選擇 有才能被當成是有病 最後一章 所謂的斷藥是什麼,減少用藥是什麼? 結語   前言   沒想到有一天,我會著手寫這本書。一直以來

,我都認為藥劑師這份工作是我的天職,也相信做這份工作可以幫助許多人。   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藥物。和藥物相處的時間很長,時間大約是從國中的時候開始說起。在那個時候,我有嚴重的頭痛問題,並深感困擾,因此,便常常服用藥物。   由於小的時候,家裡的常備藥中就有成藥的盒子,從那時,我就喜歡把裡面裝的藍色或是綠色的包裝打開,服下膠囊裡的止痛藥。在藥局裡,這種常用藥銷售速度特別快,因此藥局常常一次就進貨兩到三盒,或是為數更多的藥品。   成為大學生後,我常常使用Bufferin和Eve等止痛藥。因為習慣服藥,需要的藥量與日俱增。有時候藥劑量多到學校的朋友看到,會擔心地問:「吃這麼多藥,沒有問

題嗎?」每一天都有吃藥。雖然,吃了這麼多藥,但是頭痛的症狀卻沒有改善。   開始在藥局擔任藥劑師的工作之後,眼前的架上陳列著滿山滿海的藥,喜歡的藥物、想要的藥物只請醫生開處方箋就能到手了。因此,我非常的開心。但是在那個時候,身體疼痛的狀況日趨嚴重,且因長期服用頭痛藥,導致一時得了胃潰瘍,如此一來,服用的藥物劑量也越來越多。當時,一天的用藥量是17顆。現在光是想起來都覺得恐怖,不過,那時認為這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但是在擔任藥劑師一段時間之後,心裡產生了這個問號。為什麼疾病老是治不好?特別是慢性疾病患者,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前來藥局拿藥。難道「吃藥也治不好嗎?」如果藥物有效,病情自然就會痊癒

,那麼就不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就去醫院或是藥局拿藥了。   當然,這裡所指並不包括急性病患和受傷患者、先天性的疾病等等,對這些疾病而言,藥物可說是救命必需品。不過,對慢性病患來說,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終身持續服藥   新舊藥交替繼續服用   藥量持續攀升   這是一條大多數慢性病患都會走上的路。   在把藥物遞給病患的過程中,我心裡不禁想著「服用這麼多的藥物,難道不會常常想睡嗎?」「這種藥的副作用這麼強烈,吃了真的沒問題嗎?」。但是,藥劑師的工作就是遵照醫生所開立的處方箋,為患者調劑藥物,再把藥物交到病患手中。病患們總是跟我說:「每次都很謝謝您」的感謝話語,然而,熟知藥物副作用的我

,在不斷地把藥物交給病患的過程中,心裡感到很難過。我沒有想到這些認真服藥的病患,竟然擺脫不了藥物,也沒有逐漸好轉的跡象。心中開始浮現一個想法「難不成會生病是因為吃藥嗎?」,從那時候起,這個想法越來越強烈。   在這段時間裡,我看到日後影響我很深的一句話。在厚生勞動省的首頁裡寫著這句話「第一要經常運動;第二要均衡飲食、確實戒菸;最後才用藥物。」看到這句話時,我突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受,「原來使用藥物是最後的選擇!」,解開了放在心裡深藏的疑惑。   現在來說,不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此,從那時候開始,將藥物交給生活習慣病的病患時,我會對他們說:「請多運動並多注意飲食均衡。」為了要宣傳這件事,我

決定辭去藥劑師這份工作。   一方面向大眾宣導「用藥是最後的選擇」,另一方面我也坦承當時自己仍然持續在服用藥物。那時整形外科的醫師判斷」我的頸椎骨移位,因此疼痛永遠不會消失。除了終身服藥來抑制疼痛之外,沒有其他可行的方法。」雖然醫師這樣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搞不好我是個例外。現在回想起來,還真的有點可笑。   為了讓大眾充分了解停止服藥的重要性,我發憤圖強,努力不懈地讀書。並前往美國學習營養學,以成為步行教練為目標,擴大身體訓練的範圍。如此一來,我的生活也出現了很大的轉變。不只是走路方式和姿勢,我還減少了最喜歡吃的主食,義大利麵和麵包的攝取量,並將白米換成糙米。慢慢地,我感受到自己身體的變化

。   某一天,有個機緣我必須穿著最不自在的和服出席,一直以來,有駝背問題的我,只要穿著和服,就會感覺身體受到壓迫不適,很不舒服。但是,那一天卻不會這樣。我絲毫沒有感覺到腰痛、或是不舒服。那時心裡想著「這件和服的師傅怎麼這麼厲害」。後來,聽到周遭的人讚美我的話:「和服穿得很習慣唷」「站姿挺立很漂亮」,才突然發現「啊!原來我不一樣了。」如果駝背的話,不管和服的師傅多麼努力,穿起來身形也不漂亮。多虧了這段時間鍛鍊肌肉塑身,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身體變成適合穿和服的身形。   這才發現,我的藥量竟然已減為「0顆」。醫生說我頸椎骨移位,所以吃藥要吃一輩子,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竟然不吃藥,身體也

沒問題了。雖然,我的頸椎骨還是呈現移位的狀態。不過,多虧鍛鍊肌肉塑身,這些疼痛居然都消失了。 除此之外,每年飽受花粉症之苦的我,這次竟然沒有發病。花粉症過敏原自體免疫系統的問題,屬於生活習慣病的一種。換句話說,只要健康地過生活,症狀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關於本書,我主要是想把事實傳達給更多人「藥物不是必備品」、「用藥是最後的選擇」,所以才動手著作本書。當初如果有這樣的書,我自己可能更早就能戒掉藥物了。演講中常常有人會詢問這樣的問題,「我得了○○病,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停止服用藥物呢?」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希望能夠傾聽每個人的狀況,評估他們過去服藥的紀錄、以及身體檢查數據,並為他們做諮詢。不過

有時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由於每個人的病情和體質都不同,對藥物的反應當然也都不相同。本來服用這些體內不需要的藥物,直接停掉不吃藥也不會產生什麼問題,不過對於某些依靠藥物控制病情的病患來說,立即停止服藥就會有危險性。很可惜的是現今沒有所謂的「依照病情的停止服藥方法」。由於病情和體質也是每個人都不一樣。因此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照相同的方法「達到斷藥」的目標,而且實行上的確會遇到很多困難。   所以,閱讀了本書之後「……就全部戒掉吧!」,這樣立即停止用藥是有危險性的。接下來我會義無反顧地重申,停止服藥一定要配合生活型態的調整。從第二章到第四章,會揭露預防生活習慣病,效果彰顯的運動,請一起搭配運用。

  花了10年到20年養成「服用藥物」的習慣,要馬上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怎麼說閱讀本書,是不會有「降血壓」的功效。(若有的話,不就和服用藥物的功效是一樣的了。)然而,閱讀本書可以幫助您理解血壓的作用、血壓檢查用什麼標準做判斷,而這個標準適合自己嗎?還是不適合呢?本書主要是想要傳達這些訊息。而且這件事將會改變您未來的生活,也會帶領您通往斷藥的必經之路。   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就有可能停止服藥。本書豐富詳載著一定要停止服藥的理由,請把它當作斷藥期間的朋友,帶在身邊。   宇多川久美子 拉肚子和便秘不需要服用藥物 首先,我們需要先理解,「身體出現症狀,並不是一件壞事」。所以說,拉肚子的

時候,切記不要先服用藥物,藥物會強迫身體停止反應。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先思考,為什麼身體會引發拉肚子的症狀,當然是為了將腸子內部的病毒和細菌全數排出體外。雖然,拉肚子需要一直跑洗手間。而且這個症狀讓人不太舒服,不過,多喝一些水,將肚子裡不好的東西都排掉,才是對人體最好的處理方式。 特別是小孩子,嘔吐拉肚子的時候,有些媽媽會很緊張地帶孩子去醫院,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孩子在家裡,好好的休息,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處置。會這麼說是因為,在拉肚子且不時嘔吐,不舒服的狀態下還要出門,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大的壓力。說真的,胃腸的障礙與壓力息息相關,所以讓患者放輕鬆休息,才能早日痊癒。 ◆藥物使腸子不蠕動了 大便滯

留在腸道裡面的狀況,對身體健康會產生不好的影響。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腸道是製造抗體的工廠。如果大便長時間留在腸道裡的話,就會妨礙腸子提升免疫力的工作。近年來常常聽到「活菌」這個詞,積極食用發酵食品和香菇的話,就能有效增加腸道內部的益生菌,當然,解決便祕問題也不再是徒勞空想而已。 但是若想馬上解決便祕問題,就服用藥物,這樣一來,腸子會慢慢停止蠕動(請參考第21頁)。將來要自然排便,就會越來越困難了。做刺激腸道的運動(請參考第93頁向日葵運動、第95頁轉腰運動),確實按摩腹部,也是促進腸道運動的好方法。另外,飲食中多攝取一些含有膳食纖維的食材,這些都將成為腸道內部益生菌的養分。攝取足夠的食物纖維

會使大便量增加,腸壁受到刺激便能促進腸子的蠕動,效果非常明顯。除此之外,還能夠抑制血糖急劇上升的現象。 不只是生理方面的需要,我們也要照顧自己心理層面的需求。我認識的朋友裡就有這樣的狀況,「看到本屋先生去廁所,我也想上廁所。」也就是說當我們依照自己習慣的方式,就能夠幫助自己找到解決的辦法。 向日葵運動 鍛鍊號稱天然塑身衣的腹橫肌,就能有效預防腰痛的問題。只要有意識地使肚子往內縮,達到刺激內臟的功效即可。祕訣是練習時,不能移動膝蓋或骨盆,只能移動上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