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分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癲癇分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國洪寫的 兒科神經系統發作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和康傳亮主編的 實用藥物學基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我是癲癇症患者 - 博客來也說明:書名:我是癲癇症患者,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7274854,頁數:128,出版社:宇宙光,作者:曾幼玲,出版日期:2016/03/23,類別:心理勵志.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河南科學技術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東海大學 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 黃欽印所指導 江國樑的 創建人工智慧建議系統輔助癲癇診斷與精準醫療 (2019),提出癲癇分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癲癇、病因、癲癇症候群、發作分類、初發作時年紀、Protégé、本體、語義網規則語言(SWRL)、網絡本體語言描述性語法(OWL-DL)。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歐陽源所指導 黃柏融的 以腦電圖部分定向同調性分析估測癲癇漏電棘波位置 (2017),提出因為有 部分定向同調性、腦電訊號、顳葉癲癇、廣泛性癲癇、致癲癇區的重點而找出了 癲癇分類的解答。

最後網站发作和癫痫分类框架相关术语和概念修订則補充:【译者前言】 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分类和术语委员会于2010年在ILAE的官方杂志《Epilepsia》刊发了“发作和癫. 痫分类框架相关术语及概念的修订”报告。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癲癇分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兒科神經系統發作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為了解決癲癇分類的問題,作者陳國洪 這樣論述:

本書由鄭州大學附屬兒童/河南省(鄭州)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專業人員認真總結自身臨床工作經驗,參閱了近年大量國內外文獻和資料的基礎,並由國內知名專家審閱,歷時一年餘編纂此書。   兒科神經系統發作性疾病是小兒時期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隨著疾病譜的不斷變化,神經系統發作性疾病在兒科臨床的構成比逐漸增加。   本著實用可行的原則,本書在內容上突出臨床診斷與治療。儘量彙集各種兒科神經系統發作性疾病,但並非面面俱到。本書共分2篇13章。第1篇為總論;第2篇為各論,詳盡闡述了兒科神經系統發作性疾病的相關內容,包括癲癇、新生兒期生理性發作性症狀、兒童心理行為症狀、偏頭痛、眩暈、週期性麻痹、心腦血管發作性疾病、內分

泌與代謝疾病引起的驚厥、錐體外系發作性疾病、發作性共濟失調、發作性睡眠障礙等。   本書適用範圍廣泛,臨床實用性強,適合各級兒科及相關專業人員。 陳國洪,主任醫師,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河南省(鄭州)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現任全國小兒神經協作組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理事會理事、國家福棠兒童醫學發展研究中心神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抗癲癇協會副會長、河南省腦卒中學會兒童卒中分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抗癲癇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河南省醫師協會兒童醫院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河南省醫學會神經修復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醫學會兒童神經學組委員、河南省醫學科學普及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

第一屆委員、河南省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診斷專家組委員、河南省藥品、化妝品安全監測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醫療器械啇會臨床試驗專業委員會委員、鄭州市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副主委。具有30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兒童癲癇、早發性癲癇腦病、腦炎、頭痛、睡眠障礙、抽動障礙。擅長兒童驚厥、兒童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炎性疾病、遺傳變性疾病診斷和治療。在SCI期刊發表學術文章5篇、中華類期刊學術文章8篇,核心期刊及國家期刊學術文章20餘篇;參與編寫專業書籍3部、副主編1部;主持或參與市、廳級科研項目6項,榮獲廳、市級醫學科技成果獎二等獎4項。曾被評為鄭州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鄭

州市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第一章 概述 9 一、發作性疾病的病史採集 9 二、體格檢查 15 三、實驗室及神經影像學檢查 31 四、發作性疾病分類及診治 31 五、兒科發作性疾病診治流程 32 第二章 癲癇 35 第一節 癲癇的概念及癲癇分類的歷史演變 35 一、癲癇分類的目的 36 二、癲癇分類的歷史演變 37 第二節 癲癇病因及發病機制 43 一、癲癇的病因 43 二、癲癇的發病機制 44 第三節 癲癇臨床表現及常見發作類型 46 一、常見發作類型 46 二、常見癲癇綜合征 48 第四節 癲癇的輔助檢查 51 一、腦電圖(EEG) 51 二、神經影像學 51 三、其他

51 第五節 癲癇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52 一、癲癇的診斷可分為五個步驟 52 二、有關癲癇診斷中的幾個概念 52 三、癲癇診治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53 四、癲癇診斷的重要環節 53 五、鑒別診斷 54 第六節 癲癇的治療及預後 58 一、治療 58 二、預後 69 第七節 癲癇的醫療護理和家庭護理 70 一、醫療護理 70 二、家庭護理 77 第三章 新生兒期生理性發作性症狀 103 第一節 週期性呼吸 103 第二節 非驚厥性呼吸暫停 103 第三節 顫抖 104 第四節 新生兒震顫綜合征 105 第四章 兒童心理行為障礙 107 第一節 癔症 107 第二節 屏氣發作 110 第三節

兒童恐怖症 112 第四節 過度換氣綜合征 116 第五節 兒童擦腿綜合征 117 第六章 偏頭痛 120 第七章 眩暈 133 第一節 總論 133 第二節 前庭周圍性病變 135 一、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BPPV) 136 二、前庭神經炎(VN) 140 三、梅尼埃病 142 四、突發性感音性耳聾伴眩暈 145 五、前庭陣發症 149 六、雙側前庭病 152 七、較少見的前庭周圍性病變 156 第三節 前庭中樞性病變 157 一、腦幹和小腦病變 157 二、前庭性偏頭痛 158 第三節 精神心理性頭暈 161 第四節 全身疾病相關性頭暈 164 一、直立性低血壓 164 二、藥源性

眩暈 165 三、視性眩暈 165 四、暈動症 166 五、病因不明的頭暈 166 第五節 病因診斷中值得商榷的問題 167 一、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167 二、頸性頭暈 167 三、良性復發性眩暈 167 第六節 防治原則 167 第八章 週期性麻痹 169 一、低鉀型週期性麻痹 169 二、高鉀型週期性麻痹 171 三、正常血鉀型週期性麻痹 172 第九章 心腦血管發作性疾病 174 第一節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174 第二節 阿-斯綜合征 177 第三節 高血壓腦病 182 第十章 小兒交替性偏癱 186 第十一章 暈厥 188 第十二章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引起的驚厥 193 第

一節 低鎂血症 193 第二節 低血糖症 195 第三節 低血鈣驚厥 200 一、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200 二、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 205 三、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 212 第十三章 錐體外系發作性疾病 216 第一節 陣發性運動障礙 216 一、PKD 216 二、PNKD 219 三、PED 220 四、pHD 222 第二節 抽動障礙 224 第三節 以肌陣攣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232 一、良性早嬰肌陣攣 233 二、點頭痙攣 234 三、戰慄發作 235 四、眼球陣攣一肌陣攣綜合征 236 五、過度驚嚇反應症 237 六、原發性肌陣攣 239 第四節 以肌張力不全為主要表現的

疾病 239 一、嬰兒良性陣發性斜頸 240 二、小兒良性陣發性強直性向上注視 241 三、藥物反應性肌張力不全 242 第十四章 發作性共濟失調 243 第一節 概述 243 第二節 發作性共濟失調Ⅰ型 244 第三節 發作性共濟失調Ⅱ型 247 第四節 其他類型離子通道病相關的發作性共濟失調 249 一、發作性共濟失調Ⅲ型 249 二、發作性共濟失調Ⅳ型 249 三、發作性共濟失調Ⅴ型 249 四、發作性共濟失調Ⅵ型 249 五、發作性共濟失調Ⅶ型 250 六、發作性共濟失調Ⅷ型 250 第五節 鑒別診斷 250 一、家族性發作性運動誘發性運動障礙(PKD) 250 二、家族性發作性非運

動誘發性運動障礙(PNKD) 251 三、以撒綜合征 251 四、脊髓小腦共濟失調6型(SCA6) 251 五、家族性偏癱性偏頭痛(FHM) 252 六、代謝性疾病 253 七、其他可伴發發作性共濟失調的疾病 255 第十五章 發作性睡眠障礙 256 第一節 概述 256 一、正常睡眠的特點 256 二、睡眠週期 256 三、實驗室檢查和睡眠分析的常用指標 257 四、睡眠障礙 259 五、異態睡眠( parasomnias) 266 第二節 各論 267 一、發作性睡病 267 二、遺尿症 270 三、意識模糊性覺醒 274 四、睡行症 275 五、睡驚症( sleep terrors) 2

78 六、夢魘障礙 279 七、睡眠麻痹 281 八、不寧腿綜合征 283 九、週期性肢體運動障礙 288 十、睡眠相關性腿痙攣 291 十一、快速眼球運動睡眠期行為紊亂 293 十二、睡眠相關性磨牙 296 十三、睡眠相關節律性運動障礙 298 十四、嬰兒良性睡眠肌陣攣 300 參考文獻 301

創建人工智慧建議系統輔助癲癇診斷與精準醫療

為了解決癲癇分類的問題,作者江國樑 這樣論述:

癲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具有多種癲癇發作型態、多樣性的臨床表現、以及迥異的病因,並導致迥然不同的預後。近年來由於個人化和精準醫學開始注重癲癇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也因此驅動了新的癲癇分類的發展。 2017年的新診斷分類強調以病因探索為主的診斷模式,此模組已開始為癲癇的治療和臨床試驗設計的發展提供相關資訊。然而過多的相關資訊,導致了2017年的癲癇診斷分類變得過於複雜,令人無法於完全記得和應用。如果有一套具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癲癇診斷輔助系統,可以幫助醫師快速應用新的診斷分類來探索癲癇患者病況藉以找出正確的病因,相信為數不少的患者也可因而獲得更

好的預後。 本研究擬應用Protégé軟體建構一個基於癲癇領域知識本體的癲癇診斷和藥物建議系統。本系統主要採用了世界抗癲癇組織(ILAE)在2017年頒布的新癲癇與發作分類和EpilepsyDiagnosis.org癲癇在線診斷手冊癲癇診斷網站的資訊為主建構相關知識本體。通過全面分析,本系統建立了關於癲癇發作型態,癲癇,癲癇綜合徵和病因學的完整分類的本體知識,並逐步構建了合併症,癲癇模仿症,癲癇描述詞,特徵性腦電圖描述詞、治療和預後的本體知識。 我們使用幾個癲癇症候群為示範,藉以理解本系統中的癲癇症候群建構過程。並以幾個頑性癲癇個案為範例,藉由使用語意網規則語言(SWRL)和Dro

ols推導規則引擎,我們成功地展示以本體論AI系統推導癲癇鑑別診斷的過程。進而可協助找出潛在的可能原因,並提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此系統真正實現了幫助臨床醫生診斷和治療癲癇的目標。 當前系統開發的經驗,可為其他疾病的AI醫療保健系統的發展提供一個很好的範例。

實用藥物學基礎

為了解決癲癇分類的問題,作者康傳亮主編 這樣論述:

康傳亮主編的《實用藥物學基礎》共分八個模塊,在第一模塊藥物學基礎知識中介紹了藥物效應動力學、藥物代謝動力學、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藥物的配伍變化等內容。第二模塊至第八模塊介紹了具體的藥物,包括傳出神經系統藥物應用、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應用、心血管系統藥物應用、消化系統藥物應用、免疫功能調節藥物應用、抗腫瘤藥物應用、抗微生物藥物應用。所介紹的重點藥物包含以下內容:藥物結構式、化學名、性狀、藥理作用及已經清楚的作用機制、臨床用途、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禁忌證等。 一般藥物以表格的形式介紹其結構式、作用特點、適應證、注意事項。 《實用藥物學基礎》主要供高職高專院校藥學以及相關專業教學使用,或作為其他專業

輔修、選修教材。也可以作為函授、自學考試和成人教育相同層次不同辦學形式教學用書,還可供醫藥行業職工培訓和自學選用。 模塊一 藥物基礎知識 項目一 藥物效應動力學 一、藥物的基本作用 二、藥物作用的主要類型 三、藥物作用的選擇性 四、藥物作用的兩重性 五、藥物的構效關系和量效關系 六、藥物的作用靶點 七、藥物的作用機制 八、藥物與受體 項目二 藥物代謝動力學 一、藥物的轉運 二、藥物的體內過程 三、血藥濃度的動態變化 項目三 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 一、藥物方面的因素 二、機體方面的因素

三、合理用藥原則 項目四 藥物的配伍變化 一、藥物配伍變化的分類 二、藥物的物理配伍變化 三、藥物的化學配伍變化 四、臨床常用藥物的配伍禁忌模塊二 傳出神經系統藥物應用 項目一 傳出神經系統藥理概論 一、傳出神經系統分類 二、傳出神經系統突觸的化學傳遞 三、傳出神經系統受體分類、分布及效應 四、傳出神經系統藥物的作用方式 五、傳出神經系統藥物分類 項目二 膽鹼受體激動藥 項目三 膽鹼受體阻斷藥 一、茄科生物鹼類M膽鹼受體拮抗藥 二、合成類M膽鹼受體拮抗劑 項目四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 一、構效關系

及分類 二、α、β受體激動藥 項目五 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一、α受體阻斷藥 二、β受體阻斷藥模塊三 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應用 項目一 局麻藥 一、概述 二、常用局麻藥 項目二 鎮靜催眠藥 一、苯二氮 類藥物 二、巴比妥類藥物 項目三 抗癲癇藥物 一、癲癇分類 二、常用藥物 三、其他抗癲癇藥物 四、抗癲癇藥物應用的一般原則 項目四 抗精神失常藥物 一、抗精神病藥 二、抗抑郁藥物 項目五 鎮痛藥 一、阿片生物鹼類鎮痛藥 二、人工合成鎮痛藥 項目六 解熱鎮痛抗炎藥 一、解熱鎮痛

抗炎藥的作用機制 二、常見解熱鎮痛抗炎藥模塊四 心血管系統藥物應用 項目一 調血脂藥 一、影響膽固醇和三 甘油代謝的藥物 二、羥甲戊二 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 項目二 抗心絞痛藥 一、硝酸酯類 二、β受體阻滯劑 三、鈣通道阻滯劑 項目三 抗心律失常藥 一、概述 二、常用抗心律失常藥 項目四 抗高血壓藥 一、利尿藥 二、鈣通道阻滯藥 三、腎上腺素受體阻滯藥 四、腎素 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藥 五、其他類 項目五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藥 一、強心 二、非 類正性肌力藥 三、減輕心臟

負荷藥 四、腎素 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藥 項目六 利尿藥 一、髓袢升支利尿藥 二、碳酸酐酶抑制劑 三、保鉀利尿藥模塊五 消化系統藥物應用 項目一 抗消化性潰瘍藥 一、組胺H2受體拮抗劑 二、質子泵抑制劑 項目二 其他消化系統藥物 一、止吐藥 二、促動力藥模塊六 免疫功能調節藥 項目一 免疫抑制藥 項目二 免疫增強藥 項目三 組胺受體阻斷藥 項目四 腎上腺皮質激素藥 一、概述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常用藥物模塊七 抗微生物藥物應用 項目一 β-內 胺類抗生素 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類 二

、頭孢菌素類 三、非典型的β-內 胺類抗生素及β-內 胺酶抑制劑 項目二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一、常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二、其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項目三 氨基糖 類抗生素 一、氨基糖 類抗生素的共性 二、常用藥物特點與應用 項目四 四環素類抗生素 一、天然四環素類 二、半合成四環素類 項目五 氯霉素類抗生素 項目六 抗真菌藥物 項目七 抗病毒藥物 一、三環胺類 二、核 類 三、其他抗病毒藥 項目八 化學合成抗感染藥 一、 諾酮類藥物 二、磺胺類藥物及抗菌增效劑 項目九 抗結核病藥物

一、常用抗結核藥物 二、其他抗結核藥物 三、抗結核藥的應用原則 項目十 抗寄生蟲藥物 一、驅腸蟲藥 二、抗血吸蟲藥模塊八 抗腫瘤藥物應用 項目一 生物烷化劑 一、 氮芥類 二、亞乙基亞胺類 項目二 抗代謝藥物 項目三 抗腫瘤抗生素 項目四 抗腫瘤的植物有效成分 項目五 抗腫瘤金屬化合物

以腦電圖部分定向同調性分析估測癲癇漏電棘波位置

為了解決癲癇分類的問題,作者黃柏融 這樣論述:

指導教授推薦書口試委員會審定書誌謝 iii摘要 ivAbstract v目錄 vi圖目錄 x表目錄 xii第一章 緒論 11.1研究背景 21.2研究動機及目的 41.3 論文架構 5第二章 文獻回顧 62.1癲癇分類 72.2癲癇治療 92.3癲癇棘波判讀 112.4癲癇棘波漏電來源判斷 15第三章 研究方法 183.1研究架構 193.2資料收集 203.3棘波訊號分段 223.4獨立成份分析 233.4.1獨立成份分析用法 243.4.2模擬獨立成份分析 253.5癲癇棘波成份選取 273.5.1峰態 283.5.2空間相關性 303.6部分定向同調性分析 323.6.1短時間視窗方法

333.6.2部分定向同調性用法 353.6.3功率頻譜密度 383.6.4代用資料測試法 393.7估測癲癇棘波漏電源位置 413.7.1漏電源區大小估測 423.7.2漏電源區重心散布 43第四章 研究結果 444.1癲癇棘波成份選取 454.1.1峰態正確率 464.1.2癲癇棘波及其相關成份選取數量 494.2 部分定向同調性分析 514.2.1癲癇棘波漏電源區分布大小估測 524.2.2漏電源區重心散布範圍 544.3估測癲癇棘波漏電源位置 564.3.1第一種方法表示 574.3.2第二種方法表示 58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595.1癲癇棘波成份選取 605.2部分定向同調性分析

625.3估測癲癇棘波漏電源位置 645.4結論 65參考文獻 66圖目錄圖2-1癲癇分類圖 8圖2-2腦波及癲癇棘波示意圖 11圖2-3腦電圖上的癲癇棘波(向上為正電位) 12圖2-4雙極組合範式及單極組合範式 13圖2-5早發性良型枕葉癲癇的前額葉棘波是來自於枕葉區 15圖2-6頭皮腦電訊號及顱內皮質區腦電訊號電位訊息流動情形 17圖3-1分析系統流程圖 19圖3-2頭皮電極配置圖 20圖3-3分段後的癲癇棘波訊號(紅圈內為癲癇棘波) 22圖3-4做完前處理後的訊號型態 23圖3-5模擬出的頻率3赫茲及60赫茲弦波訊號 25圖3-6混合兩個模擬訊號 26圖3-7獨立成份分析分解出的成份 2

6圖3-8獨立成份分析解離出的21個訊號成份 27圖3-9獨立成份及其對應的峰態值 29圖3-10選取癲癇棘波成份的依據 31圖3-11選取癲癇棘波成份後的腦電訊號 32圖3-12短時間視窗分割示意圖 33圖3-13電極通道T1的癲癇棘波訊號和短時間視窗對照圖 34圖3-14癲癇棘波的功率頻譜密度 38圖3-15電極通道訊息流出結果繪製 41圖3-16估測漏電源區分布大小 42圖3-17漏電源重心範圍散布情形 43圖4-1兩樣本比較之峰態值ROC曲線 48圖5-1峰態及漏電源區分布大小分析篩選方法 61圖5-2重心位置示意圖 63表目錄表3-1癲癇患者資訊 21表4-1峰態之值對於癲癇棘波成份

正確率結果 46表4-2以峰態及空間相關性分析選取成份個數結果 49表4-3電極位置漏電源分布大小結果 52表4-4漏電源區重心的散布範圍大小結果 54表4-5第一種方法表示命中率結果 57表4-6第二種方法表示命中率結果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