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神經壓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狗狗神經壓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承柱寫的 這次,我不想再忍耐:不必當100分媽媽、乖媳婦、好員工,也能活得自在的42個「不忍耐」練習 和慕顏歌的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蘋果屋 和中國友誼所出版 。

國立臺東大學 兒文所 游珮芸所指導 洪瓊君的 身體閱讀的探索與實踐 (2017),提出狗狗神經壓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身體閱讀、親子身體閱讀、樂齡身體閱讀、詩意的身體、身體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狗狗神經壓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這次,我不想再忍耐:不必當100分媽媽、乖媳婦、好員工,也能活得自在的42個「不忍耐」練習

為了解決狗狗神經壓迫的問題,作者李承柱 這樣論述:

韓國最敢寫犀利主婦「李承柱」展開「婦仇」之戰! 風靡全球的毒舌網紅「J比兔」圖像跨刀合作! 和妳一起勇敢、放聲、愛自己!     「妳是女人耶,怎麼一點都不可愛啊?」   「只要餵奶換尿布而已,有這麼累嗎?」   「搞什麼!妳竟然讓我的金孫吃那種東西?」……     你們,通通給我閉嘴!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同時任職於熱愛的廣告業,本書作者李承柱天天面臨育兒與職場中的崩潰日常,冷不防還有豬隊友和惡婆婆來扯後腿,甚至,連娘家爸媽也不甚滿意她的工作!但是,習慣逆來順受的她,總以為只要「忍過去」,就沒事。     直到那天,醫生告訴她:「妳看這裡,可能是惡性腫瘤……」     當她離開診間

、回到批價櫃檯,一時失神,零錢撒了一地。下意識立刻慌忙撿拾的她,就在這瞬間,突然驚覺自己實在既可笑又卑微,因為「既然都活不久了,竟然還在在意那幾十塊錢!」——原來,自從結婚以後,她早就習慣忽略自己的感受,除了忙著討好婆婆、忙著照顧孩子,更忙著在工作上爭取更好的表現,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不被貼上「當了媽媽,工作能力就會下降」的標籤!然而,就在這一刻,日復一日戰戰兢兢、繃緊神經的她,終於決定不再忍耐!她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她的故事,也從這天有了一個全新的開始……     這本書,是她對真我的釋放,對自己的珍惜,以及,對這個世界的溫柔反擊。   那麼,妳呢?     ★療癒值100%內容摘錄

──     ‧「媽媽的本分就是要在家顧小孩」,這根本是一條該死的媽媽守則。     ‧「家事基本上是女人要做的」的觀念,老實說讓我很不高興。……我真的很感謝老公一起幫忙做家務,真的,是真的。不過,如果他可以貼心地說:「我來做!」而不是說:「我來幫你!」就能讓我心無芥蒂。     ‧用我的說法來解釋「屬於媽媽的飯店度假」,並非只是單純的度假,而是「讓我有力氣回歸日常的療癒旅行」。為了能讓「我」持續運作、變得健康,需要找到屬於我的「休息方式」。我堅信,我要先感覺到幸福,才能帶給周遭的人幸福。     ‧淺移默化的觀念其實很可怕,要成為一個「偉大的老婆」並不容易,但要成為「偉大的老公」卻簡單得多。

如果今天是一個女人在網路上發文炫耀:「一直都是我負責洗碗耶!」就會被當成「可笑的女人」,但相反地,只要把主角換成男性,「好貼心的老公喔」各種稱讚就會如雪片般飛來。不覺得莫名其妙嗎?     ‧我想跟我的好友和未來的女兒說:「在妳進入育兒生活之前,要緊緊抓住妳的核心價值觀,即使在產後變調的世界裡,也能用妳自己的方式定義『媽媽』,因為這會大大影響妳往後的人生。」   本書特色            ‧42個女人才懂的「崩潰日常」,有痛快也有沉默的真實經歷!   ‧42篇在「家與職場」的反思和行動,看見女性樣貌的更多可能!   ‧42次對「社會期待」的鬆綁練習,妳也能做出改變、活出自己!   讀者好

評     ★醫師 黃宥嘉   「我太愛這本書了!想要理直氣壯地『不忍耐』是需要徹底思考與模擬練習的,女性朋友們,這本書就是時尚界裡的那件黑色小洋裝,是黛安娜王妃最愛的珍珠!」     ★作家、諮商心理師 艾彼   「作者不斷解構身為女人的框架的同時,也活得更加自由且精彩,妳一定也可以!」        ‧세잎처럼:看到這本書的「不忍耐的練習」時,我笑了出來,就好像在一場閨蜜的聚會裡,大家輪流把不爽的事情都發洩出來,從現在開始,學會為自己說「不」!     ‧appa5388:看這本書的時候,好像看到我自己的故事,越看越入迷。我是爸媽的女兒、先生的太太、公婆的媳婦、孩子的媽媽,還是別人的朋友、

上司、下屬……我一個人真的要扮演好多好多的角色。為了符合每個角色,我忍了又忍、忍了又忍,最後才發現根本沒必要這樣。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知道,我再也不用忍了。     ‧loo1224:懷孕以後,我的身體似乎變成了大家觀察的對象,有人灌輸自然產的好處、不斷有人問我肚子裡是女生還男生,生完之後就有人問我奶量怎樣?順利嗎?就連我自己也不自覺對其他人這樣做……。這本書讓我感到很療癒,有人幫我說出我心裡的想法。     ‧nancy654:女人只能表現得謙虛、友善?我想女性應該有表達更多面向的資格,這本書讓我們能輕快宣洩自己的怒意,點出社會上長久以來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其中也談到女性主義者的論點,許多事情需要

重新思考和定義,加上作者以身為母親和長女的身分來撰寫,這本書令人感到安慰。     ‧Giselle:我覺得作者非常了解這個世界,對於不合理的要求,就說「去你的」吧!。好女兒、好太太、好媳婦、好媽媽、好員工……我只想說,每個女人都一定要讀讀這本書!     

身體閱讀的探索與實踐

為了解決狗狗神經壓迫的問題,作者洪瓊君 這樣論述:

身體閱讀的探索與實踐作者:洪瓊君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摘 要本論文透過自我民族誌的書寫,反身觀看我這半生最豐富的創作——「身體閱讀」的教學實踐與概念形成,並且深入探究教學過程中,我有什麼樣的轉化與獲得? 「身體閱讀」的模式,對於參與者有什麼樣的幫助? 同時尋找理論,試圖讓我的教學實踐及教育理念的建構互相對話。最後將我的「身體閱讀」課程,整理出一個系統,希冀這套教學系統能對閱讀教育推廣者有所幫助。 論文共分九章,第一章以順序時間軸爬梳我這二十年的教與學的歷程,並說明研究動機、身體閱讀初步的定義、提出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研究問題包含:一、什麼是身體閱讀?二、身體閱讀有何可能性與限制?三

、身體閱讀可以發展成什麼模式?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與第四章說明與探討身體閱讀的內容、方法及效益。第五章至第八章分別論析不同族群、不同年齡層的對象與身體閱讀相遇之後身體感的轉化,並嘗試與「詩意的身體」等理論對話。第五章討論小學生可開發的身體;第六章討論大學生多餘的身體;第七章討論身體閱讀在親子共讀的應用,並探討親子關係在身體閱讀的歷程中的轉化;第八章探究持續六年以上的樂齡身體閱讀課的歷程,教學者我與樂齡長者彼此的影響與成長。第九章回應緒論中提出的三個研究問題,並為身體閱讀建構出實作模式與核心理念。本論文除了為「身體閱讀」整理出一套可供參考實踐的教學模組之外,在「身體閱讀」的歷程中,亦觀察到不

同族群、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在不同文化環境的教導薰習而來的身體,以及在經歷「身體閱讀」之後身體感的轉化。 身體要實踐的閱讀,亦即讓身體帶動思考,從五感開發的練習開始,透過身體的行動做為個體與環境的「中介」,藉以深化學習。本研究發現,身體閱讀除了過程活潑、激發興趣,也能增進理解、記憶、想像、感受力與合作力的培養。關鍵詞:身體閱讀、親子身體閱讀、樂齡身體閱讀、詩意的身體、身體感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

為了解決狗狗神經壓迫的問題,作者慕顏歌 這樣論述:

如果你習慣了吃虧,習慣了沉默,習慣了委屈自己,習慣了不拒絕所有人,便會忘記其實你可以有態度,可以有觀點,可以有能力,可以有自己從容的生活。   46段過往的人生故事,多維度層層剝開種種隱秘心理與生活真相。這樣的故事你也許沒有讀過,但你一定能感同身受。     慕顏歌  一個選擇擁抱世間溫暖的治癒師,一個行走在文字世界裡的靈動舞者,感情細膩、喜歡思考,長期致力於心理研究,著述和譯作頗多。 作品包括百萬暢銷書《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等。   第一章 善良不是毫無原則的妥協 別把生活過成一部“大型妥協劇” / 002 你不必勉強自己和所有人都合得來 / 012

何必跟自己過不去,我善良不代表我必須自虐 / 021 有些人誤會你,你沒必要費力去解釋 / 032 撕掉你身上的“好欺負”標籤 / 040 你不必總做“老好人”,當“乖寶寶” / 049   第二章 那些總是要我們體諒的人,請你走開 別理那些“內在的好人,外在的惡棍” / 070 千萬別為我犧牲,受不起道德綁架 / 079 對那些以愛的名義傷害你的人說“不” / 083 沒有必要體諒所有人,反正有些人也不會體諒你 / 091 當施害者變成受害者,他才會反省 / 099   第三章  別讓自己的慈悲變成了自己的卑微 慈悲常遇負心人,施恩多養“白眼狼” / 114 滿足別人的劣根性,必然被劣根性

打倒 / 124 你若得寸進尺,我便不再退讓 / 129 誰都沒有義務通過傷害自己來滿足他人 / 136 示弱的多少,正是“屠夫”下手的力道 / 147 “不好意思”不是美德,而是傻 / 154   第四章  善良本無錯,保護不了自己就不對了 讓那些壓迫你、傷害你的人一邊去 / 162 一個人是否成熟,看他被欺負時的樣子 / 168 在幫助別人前,先要學會保護自己 / 175 小心“登門檻效應”,別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 185 不懂我的苦,別勸我大度 / 194 後 記 / 205     有的時候,善良是絕望的掩飾 有的時候,善良會成為缺愛、自卑、懦弱、孤獨、偏執、經常被

孤立和欺負的代名詞,如果不是因為編輯過《黑羊效應》一書,我很難把善良的意思與這些心理學名詞直接關聯起來。直到出了《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一書後,我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多的暴力與欺淩,有無數在黑暗中的人,他們在職場上被上級欺壓、下級欺騙;在家裡被抱怨責駡,甚至毆打;在朋友圈裡害怕得罪人而不敢拒絕人,自己內心的痛苦和壓抑無處訴說,因為沒有人相信,甚至沒人願意聽,於是才有了各種因為自己無力反抗導致的抑鬱、失眠、孤僻甚至自殺等。各種來自社會關係導致的災難層出不窮,全都因為我們無底線的善良,讓社會給了我們無盡的絕望。各種自殺事件曝光後,很多網友紛紛講述自己經歷或者見證過的各種欺淩事件。施害者發洩完畢就忘記

了自己造下的一切罪孽,留下受害者在永遠沒有盡頭的屈辱裡尋找自救之道。   作為一個喝過半瓶農藥,割過幾次手腕的人,是深深知道一個被欺淩的人,處在怎樣的絕望裡的。然而,更難過的是不被很多人理解,那些人會輕飄飄地為人著想,會輕飄飄地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會輕飄飄地覺得這都多大點事啊,承受力太差了,甚至打著“我這不都為你好嗎,你怎麼就不記得我的好”的旗號安慰人。記打不記好,因為痛的,苦的不是你們。你們只記得你們受的苦,即使你的苦與真正地被你們欺淩的人相比毫不足道,你還是會在別人表達痛苦時暴跳如雷。可是,無論你的表達多麼誇張,敏感甚至是在說假話,都無法打動他們,因為只有他們感覺到的才是真實的。   本書不

想討論那些受害者被人以愛的名義理直氣壯地傷害後的無盡煎熬,只單純地說說,為什麼很多人在遭受了侮辱和欺淩後,默默地選擇了自殺。線性思維的人,不懂得事態的複雜性,所以以為導致一種結果的原因是單一的,處理問題的模式也可以理所當然地單一化。是什麼原因,讓那些受害者的自我救贖的勇氣,只用來自殺(如抑鬱、憂傷、孤僻和肉體自殘),而不是反抗呢?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反抗 人的大腦有一套模式反應機制,大腦的認知能力是極有局限性的,很多事情重複過一定次數之後,你就再也不會嘗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習得性無助。這種習得性無助其實就是“絕望”。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

,他用狗做了一項經典實驗。塞利格曼找來了三條狗,第一條狗不進行任何訓練,只是將其捆住一陣,然後鬆綁;第二條狗則在被綁後,對其進行一定痛楚感的電擊,但與此同時,塞利格曼會訓練它推動杠杆,停止電擊;而第三條狗在被綁後也接受電擊和推杠杆訓練,和第二條狗不同的是,第三條狗邊上的杠杆只是個擺設,無法終止電擊。實驗結束後,前兩條狗都很快恢復到了平常狀態,而第三只狗卻陷入了嚴重的消沉抑鬱症中。 當它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去做,都無法改變當下的處境時,便會陷入極度的絕望之中,自此消沉、抑鬱、一蹶不振。   為了進一步確定自己的結論,塞利格曼又把這個實驗進行了改進。他把兩群狗放入吊床中,對它們進行短暫但是會帶來痛

楚感的電擊,第一群狗可以通過碰觸按鈕來停止電擊;而第二群狗要面對的是一個沒有任何作用的按鈕。做完了這一切後,塞利格曼把這兩群狗放到小房間裡,然後用柵欄擋住。當房間地板通電之後,第一群狗很快越過柵欄逃出電擊範圍,儘管第二群狗明明親眼看見了第一群狗的成功逃脫,依然躺在原地,被動地忍受電擊的痛苦。 動物如是,人也如此。當一個人進行同樣的努力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看不到希望時,也會選擇放棄,忍受那些看起來很容易就擺脫的苦難。他只知道以前的努力都徒勞無功,無論自己怎麼做都改變不了當下的處境,卻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多試一次或很多次。   我想,如果這個實驗再增加一個環節就更好了。   增加幾群狗,一群狗按兩次才

能停止電擊,一群狗按三次……以此實驗到狗狗再也不願意按下去,以此測驗大腦模式化的臨界點,那會相當有意義。 那麼,我們的大腦為什麼要自我設限?   我們常用的一個詞叫淺嘗輒止,為什麼會淺嘗輒止,那些關於成功的理念如堅持、永不言棄等為什麼不是大腦的主要模式而是變態模式,為什麼在我們極度想改變自己的方面尤其如此?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想改變的“壞”習慣,就是無法下定決心去改變?是我們真的沒有自控力,還是我們內心根本不相信那樣做就會改變?   答案當然是後者,你嘗試過,沒有用,內心早就認為毫無改變的可能——深深的絕望感讓你不想再重複那些已經被驗證過多次的沒有用的努力。   但我們為什麼會用絕望來限制自己?

為什麼我們要用絕望來限制自己行為的可能性?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其實,“絕望後就不再嘗試”,接受命運的擺佈,是一種很正常/常見的做法。因為生命短暫,所以人成了速度至上的動物,大腦被設定成了一些固定反應模式,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相似的問題,比如更容易記住圖像,比如一切都會規律化,模式匹配化。要進行模式匹配,又要考慮時間問題——不想在同一件無味無用的事情上浪費太多時間,那麼,嘗試就有了次數限制。一般情況下,試上幾次仍然毫無進展或新發現的努力,會被告知到了止損臨界點,再進行下去有50%的可能仍然是失敗,繼續努力也就失去了大半的意義,於是更多的情況是:我們都嘗試過了,也不是只嘗試了一次,而是一試再試試了好

多次,才帶著不甘和猶豫不決放棄了。   絕大多數情況下,淺嘗輒止都是我們的最優策略,所以一旦開始了某些自我設限,那這些設限就是終身特點,如影隨形。所以,一些你不得不承認的悲傷現實是: 很多創傷尤其是長期性的創傷是無法痊癒的。長期的折磨會使大腦神經元改變,長期的人際關係決定了我們的行為局限,所以佛洛德才一再強調童年創傷。原因很簡單,如果你小時候斷了一條腿,一輩子就只能當個殘疾人,任何時候都如此,和年紀無關。   那些不敢不善良的人,經歷了什麼? 如果我們留意過那些過度善良的人的生活的話,會在他們的成長史裡,發現他們有過大量的被傷害時無人幫助,甚至被落井下石的經歷。一個女孩被學校流氓欺負了,回到家

裡被暴打了一頓,原因是家人覺得她丟了人;另一個孩子做家務時受了傷,家人讓他跪在地上,認為他很可能故意偷懶;一個人剛得了重病,發現伴侶出軌準備離婚……這和那些無法停止被電擊的狗一樣,在過去某段經歷裡,完全沒有擺脫傷害的可能。而比狗狗更可憐的是,他們要面對的加害者往往在年齡、體格、道德制高點等很多方面,都具有壓倒性優勢。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摧殘和威脅,使得他們陷入了一種既無法求助,也無法自行救贖的境地裡。   其實,心理崩潰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我期望與實際行為的嚴重衝突。當一個人徹底放棄自己,自我期望徹底消失,妥協、自殘和自殺就不過是駕輕就熟的一個解脫過程,為的是從此靈魂不用在無愛的、暴力和強權的“無間道

”裡無盡地煎熬。   一個人如果絕望透頂,那麼,讓他努力去改變環境,就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即使改變或逃脫的機會近在咫尺,也會視若無睹,因為對他們來說,被欺淩固然很痛苦,但與反抗或逃脫可能導致更劇烈的痛苦相比,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們寧願忍受當下的痛苦,忍受相對不那麼暴烈的痛苦。因此,指望處於絕望狀態的人突然“開悟”,主動嘗試些什麼,無異于天方夜譚。 “出身論”很有用,“童年創傷論”很有用,那些渴望不勞而獲的人,那些付出感強烈的人,無疑都是絕望的懶惰者。   他們需要外界的説明 你的絕望感和無助感,泛化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和價值,很容易就感覺生無可戀。 你被欺淩時,除了肉

體和精神上被雙重虐待外,還有施害人對你人格的羞辱、貶低和否定。無論是有意識的羞辱、貶低和否定,還是為了正當化自己的暴行而進行的無意識選擇,都會導致受害人在遇到困境時,更容易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自己應該妥協、屈服,甚至因此認為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相信加害者灌輸的一切,相信自己遭到的一切折磨,都是自己咎由自取的……在這種歸因模式中,受害者完全失去自我肯定的能力。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尤其如此,因為女孩已經從性別上遭到了徹底的否定。在這種狀態下,受害者唯一能夠清晰感受到的,就是自己是一切的罪魁禍首。有個女孩經歷了全家人近十年的羞辱後,成年多年,還是一副無論家裡出什麼事,都是自己錯的心態,而她家的一個

姐妹,因為自小甚得父親寵愛,享受到的是刻意的放縱,則無論家裡出什麼事,都是別人的錯,差別立見。 一個對自己和環境都處於徹底失控狀態的人,都有嚴重的心理疾病,他們膽小、怯懦、自閉,不願意勞動,不願意面對這個世界,卻不得不面對世界強加的諸多不公和欺淩,沒有能力從自己完全不願意再面對的苦難中解脫出來。與自閉、抑鬱和自殘相比,繼續在別人的要求裡活下去才需要更多的勇氣和毅力——去面對一個充滿痛苦而且自己又無法把握命運的世界。   這些受害者能否走出自己的心理陰影呢?理論上有的(之所以說是理論上的,是因為一般情況下,受害人都不具備這些條件),讓他們與施害者隔離,不再讓那些施害人接近他們,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

境中,幫助他們學習新的處理方法,他們是有可能恢復一些生命熱情的。但是,他們需要遠離加害者,需要幫助,僅是不讓他們再受傷是不夠的。   塞利格曼的第二個實驗是將蜷縮在地上忍受電擊的狗抱起來,帶著它穿過柵欄,進入到沒有電擊的環境中。反復兩次後,再對狗進行電擊時,它就會躍過柵欄,儘快抵達沒有電擊的環境裡。所以,一個無助的絕望的受害人,也可以在安全的環境裡學習改變環境的方法,成功克服環境制約的經驗會增強他們內心的控制感,增強他們的生命熱情和生活技能。所以上面所講的女孩,在離家多年後,在遠離施害者以後,慢慢地學會了肯定自己,也終於知道自己經歷了一番怎樣的不堪。 但是,一般情況下,受害人都沒有遠離施害人的

條件。   沒有誰會立刻創造出一個安全的環境來,倘若你不幸成為那無辜的黑羊,最好方式是“人窮就得多讀書和掙錢”,然而這個建議對一個長期處於懦弱中的絕望懶人來說並沒有什麼用,那些施害者會瘋狂阻止他的自救,除非他願意以最激烈的方式抗爭。   這就是《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一書出版的意義:一直孤獨而無助的你,或正在經歷孤獨無助的你,希望你懂得,這個世界就算不能立刻給你勇敢、堅強和快樂,但至少你還有可能擁有。多看一本書,就能多擁有一分合理拒絕、適度反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