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特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漢語特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岳嵐寫的 晚清時期西方人所編漢語教材研究 和梅廣的 上古漢語語法綱要(修訂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近古汉语标记语料库- 中国古典文献资源导航系统 - 奎章阁也說明:「中央研究院近代漢語語料庫」 (Academia Sinica Tagged Corpus of Early ... 功能和斷詞標類的憑準,與「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大致相同,但也有其特色:如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印書館 和三民所出版 。

長榮大學 翻譯學系碩士班 藍月素所指導 張凱強的 文化詞彙中譯英字幕翻譯策略探討– 以客家電影〈一八九五〉為例 (2017),提出漢語特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詞、慣用語、語境、溝通翻譯、語義翻譯、文化缺省。

而第二篇論文文藻外語大學 多國語複譯研究所 陳郁君所指導 邱瑒青的 An Approach to French Translation Strategy for Taiwan's Hakka Literature –A Case Study of "La ferme de la montagne Li" (2013),提出因為有 翻譯共性、客語詞彙、客家山歌、台灣文學、法譯客家文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漢語特色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古漢語詞彙特色管窺 - 金石堂則補充:書名:中古漢語詞彙特色管窺| 語言:中文繁體| ISBN:9789577397676 | 出版社:萬卷樓| 作者:周玟慧| 出版日期:2012/08/01 | 類別:語言/字辭典.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漢語特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晚清時期西方人所編漢語教材研究

為了解決漢語特色的問題,作者岳嵐 這樣論述:

晚清時期,以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商人、外交人員為主的西方人為了各自的目標來到中國,開始了漢語學習和漢語教材的編寫,掀起了西方人漢語學習的第二次高潮。全書除緒論外,共分四章。    本書首章講述了晚清100多年的歷史中,西方人的漢語學習隨著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變遷以及中西方關係的起伏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徵,具體可分為四個階段。隨著西方勢力入侵範圍的擴大和深入,西方人的漢語學習也呈現出初步發展的態勢。在勾勒晚清時期西方人漢語學習及教材編寫的歷史演進的基礎上,本書第二章至第四章立足於100多部漢語教材,分別從漢語語音、語法及字詞三個方面考察了西方人對漢語的認識,以及他們對相關語言要素的教學情況。

   西方人借鑒當時中西方語言學的成果,結合自身的母語背景和學習困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其中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可為當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教材編寫提供歷史借鑒。西方人漢語教學與學習的歷史,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外關係史不可忽視的一環。    希望本書能為相關領域同人提供參考。 岳嵐,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員,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學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海外漢學研究會會員。主要學術興趣為世界漢語教育史、對外漢語教學和海外漢學研究。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多年,發表學術論文30篇

,編著專用漢語教材1部,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專案《多卷本(中國文化域外傳播百年史)(1807-1949)》,獨立主持北京市科研專案等若干。 緒論 第一章 晚清時期西方人所編漢語教材的歷史分期 第一節 初步探索期(1800-1840年) 第二節 快速發展期(1841-1860年) 第三節 日漸成熟期(1861-1890年) 第四節 全面繁榮期(1891-1911年) 第二章 晚清時期西方人的語音教學與學習 第一節 對漢語語音的總體認識和學習 第二節 中文拼音系統 第三節 對聲調的認識以及教與學 第四節 對送氣音的認識以及教與學 第三章 晚清時期西方人的語法教學與學

習 第一節 印歐語言框架下的漢語語法分析 第二節 漢語中的形態標記 第三節 對漢語特性的探討 第四節 關注共有語法現象中的漢語特色 第五節 漢語語法的教與學 第四章 晚清時期西方人的字詞教學與學習 第一節 西方人對漢字的總體認識 第二節 漢字教學 第三節 漢字學習 第四節 晚清時期西方人的詞彙教與學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漢語特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客座教師:蕭煒仁掌中劇團 蕭煒仁團長
粉絲團:https://reurl.cc/6akv0V

【今日課綱】
《三仙白》
河裡蓮花紅,千年鐵樹開,
三仙齊下降,福祿壽仙來。

喜神到華堂,舉筆寫文章;
文章寫的好,代代狀元郎。

麻姑獻瓊漿,瑞氣滿廳堂;
慶祝千年壽。遐齡二八丈。

財神獻財寶,堂前花果好;
三仙來慶賀,麒麟萬丈高。

【吉祥話】
一帆風順 雙雙對對 三陽開泰 四季平安 五福臨門
六六大順 七星高照 八方來財 九九登高 十全十美

闔家平安全家福、福如東海福有祿、
祿常開懷樂洋洋、擁有錢銀財寶利、
利潤滾滾進家門、門庭利市生意旺、
旺盛發達興旺開、開基運來利見財、
財丁兩旺富貴大齊全。

這些台語你都會念嗎?
你知道是甚麼意思嗎?

#台語學習 #布袋戲 #扮仙
================
#宅在家學台語 更多影片
消失中的台語!五大重點輕鬆學?
https://youtu.be/MoaTK2zng54
《楓橋夜泊》唐詩俚語台語教學
https://youtu.be/euv0vjMvB6g
《登鸛雀樓》 跟「日」有關的俚語?
https://youtu.be/vVUGRjmIVDM
保證在地!?土地公有關的俚語? feat.呂江銘老師
https://youtu.be/6lqnrZNsDAM
拜請眾神!神明有關的俚語? feat.呂江銘老師
https://youtu.be/8Ww_XCk64fo
台語小歌王~母語教育學習受挫!? feat.柳宏霖、阿尼媽媽
https://youtu.be/-C9wzlMuRe0
台語唸唐詩~小歌王實力教學! feat.柳宏霖
https://youtu.be/DIV0VltzjHI
彰化特色?死一半!瘋一半! feat.蕭煒仁掌中劇團
https://youtu.be/M4fKYANOiAE
================
|活動主持|演講座談|節目邀約|
|燈光音響|活動規劃|影音製作|
|多幾直播|轉播車5Glive|
📮歡迎私訊洽詢喔📥
安導愛講古FB👉 https://reurl.cc/4ylLNX
安導愛講古IG👉 https://reurl.cc/WEb08x
強尼創意行銷FB👉 https://reurl.cc/1gpyLV
這梗怎麼賣👉 https://reurl.cc/7yW5vQ

文化詞彙中譯英字幕翻譯策略探討– 以客家電影〈一八九五〉為例

為了解決漢語特色的問題,作者張凱強 這樣論述:

國片〈一八九五〉是台灣少數以全客語發音的電影,也是客家族群敘事、客家女性再現、客家意象等諸多客家研究領域中經常被探討的題材。此電影中有許多中文文化特有的用語,在英譯文內經常能找到譯文被弱化或是缺譯的情形,因此筆者認為此題材適合作為字幕翻譯中譯英的研究。本研究針對「文化詞彙」和「文化缺省現象」的翻譯兩大面向來探討;在分析文本時以英國翻譯學家紐馬克所提出的「溝通翻譯」和「語義翻譯」理論作為指導原則。透過語境分析及評述原譯者翻譯策略的方式找出可改善之處,並且適時地提出筆者試譯以使譯文能盡可能地保留中文的文化性。從第三章的研究結果中可看出:為忠實呈現原文的色彩,「貶稱」適合採以語義翻譯的策略來使譯文

達到符合語境意義的效果;「慣用語」不可單就字面意義翻譯,要注意是否有引申的意義;「四字語」不能拘泥原文,翻譯字數要適量和精簡。第四章則是在探討「文化缺省」造成的缺譯和譯文與語境不符的問題。在陳述各個例子後,筆者也提出個別改進的建議,如: 二十四節氣為中文文化背景的固有詞,但是原譯文中多數例子有缺譯的情況,筆者認為應該以語義翻譯增加譯註來協助觀眾理解節氣與劇情的呼應效果;電影中有關歷史背景的字幕在原譯文也是缺譯的,筆者建議在字幕翻譯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允許下精準且精確地譯出原文,盡可能完整地交代劇情;另外,在翻譯時要格外注意演員的表情、語氣、服裝等語境元素,譯者務必確認譯文要和語境搭配得當。筆者發現

,目前國內已經可以找到相當豐富的電影字幕英譯中的研究,相較之下,中譯英的研究則為數不多。透過此研究的完成,未來研究者便能在進行中譯英的研究時多一份參考的資料。另一方面,本研究中提及的文化缺省翻譯現象因為中文和英文的文體結構、思維方式、文化背景的不同成了屢見不鮮的情況,中國大陸已有不少學者著手探討,然而國內尚查無相關研究,希望本研究能當作是一個前導性的開端,吸引更多研究者朝此方向邁進。

上古漢語語法綱要(修訂二版)

為了解決漢語特色的問題,作者梅廣 這樣論述:

  本書總結作者多年思考和研究漢語語法心得,是作者對上古漢語語法體系最完整的陳述。行文力求明白易讀,理論與事實並重,既有學理依據,又充分反映古代漢語特色,對古漢語的學習和研究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對初學者而言,通過本書的研讀,亦能提升其語言自覺,加深其對語言結構的認識。

An Approach to French Translation Strategy for Taiwan's Hakka Literature –A Case Study of "La ferme de la montagne Li"

為了解決漢語特色的問題,作者邱瑒青 這樣論述:

台灣文學運用台灣方言創作,並展現本土文化締造其獨創特色。近年來因大力推動台灣文學外譯計畫,使得台灣文學在世界文壇嶄露頭角。台灣文學的法譯作品也在法國舞台大放異彩,其中《笠山農場》(La ferme de la montagne Li)為唯一之法譯客家文學,獨樹一格。《笠山農場》以中文融合客語方言創作,不時交織客家山歌於其中,成功映現客家風情。本論文欲探討《笠山農場》的客語詞彙和客家山歌譯成法語後譯者的翻譯策略,並結合Mona Baker 所提出的簡化(simplification)、顯化(explicitation)、典型化(normalization)三項翻譯共性為理論架構,從詞義觀點論析

客語詞彙、以語意角度研究客家山歌之法譯策略與方法。期望藉由本文探討台灣客語方言與客家文化的翻譯移植,以及論析譯者的翻譯策略與操作取向,推動方興未艾的客家文學法文翻譯,與日後學術研究的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