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顏色鮮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月經顏色鮮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潘俊亨寫的 經痛背後有惡魔(全彩) 和石原結實的 克服未病:SOS!正視疾病向你發出的健康警示訊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8 種月經顏色要說的身體警訊!深褐色經血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嗎?也說明:從粉紅色、鮮紅色、深褐色到有血塊的深紅色,這些都像健康的晴雨表,經血到底出現哪些顏色時,是提醒我們需要就醫了呢?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金塊文化 和邦聯文化所出版 。

最後網站鮮紅色的月經是懷孕嗎 - 資訊咖則補充:第二、考慮是婦科疾病導致,很多女性出現婦科疾病之後會直接影響月經顏色,出現月經顏色鮮紅等各種問題,而且還有可能是寒涼刺激導致。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月經顏色鮮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經痛背後有惡魔(全彩)

為了解決月經顏色鮮紅的問題,作者潘俊亨 這樣論述:

別再說「經痛不是病」, 小心,它可能是惡性病變的前兆!   潘俊亨醫師有30多年的行醫經驗,接觸的病患超過萬人,執行的婦科手術超過千例,本書總結他多年的看診經驗,精選出病患最常遇到相關經痛的疾病,從成因、症狀到治療方式,以輕鬆的文字、活潑的漫畫,一一解說,一看就懂。   妳知道:子宮內膜異位的成因是什麼嗎?子宮肌瘤跟子宮肌腺瘤有什麼不一樣?巧克力囊腫跟不孕有什麼關係?卵巢囊腫到底需不需要開刀?排卵日、安全期要怎麼算?什麼是「事後避孕藥」,有效嗎?要怎麼緩解「經前緊張症候群」?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遺傳性妳知道嗎?卵巢囊腫在停經後會自然萎縮嗎?這些病症手術好,還是藥物治療好?傳統開腹手術、腹腔

鏡、陰式手術、達文西手術要怎麼選擇?……這麼多疑問,潘醫師在書中都會一一為妳做解答。   不想再被經痛折磨,就讓婦產科醫師跟妳聊聊妳的生理病痛。   亂經,不可輕忽的健康警訊   「亂經」指的是月經週期紊亂,也就是所謂的「月經失調」。正常的月經週期為21〜35天,來潮的天數約3〜7天,有一句話形象地說明月經失調的情況:「該來的時候不來,不該來的時候來;該少的時候多,該多的時候少。」不管是月經過頻(週期間隔太短)、月經過疏(週期間隔太長),或經血過多、經血過少,都可稱做「亂經」。   亂經的問題自有人類以來不間斷地困擾著女性,為什麼會亂經?它代表的意義就是排卵功能異常或是器官病變,輕則影

響生育能力,重則是健康失衡的警訊,所以輕忽不得。   除了少女初經的兩三年內及更年期前後的女性會發生亂經的現象外,其它成熟女性要了解自己有沒有「亂經」,就必須從記錄自己的月經週期開始,包括多久來一次、每次來多少天、經血量多還是少,都要加以記錄,若發現異常,應及早就醫,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亂經的主要型態有以下幾類:   1.月經過頻:月經週期天數太短,少於21天,或是1個月可能來兩次或三次,都是月經過頻的現象,發生的原因多是卵巢機能障礙。這類患者在每一次月經週期中卵巢不一定會排卵,即使排卵,由於卵巢的黃體形成不全,因此機能迅速消失,使得子宮在受精卵還未著床前,內膜就提早剝離,有這種情況

的女性很難受孕。   2.月經過疏:月經週期天數超過35天,甚至成為季經、年經,原因也多是卵巢機能障礙,排卵功能異常所引起的。這類患者大多容易頭痛、肩膀酸痛、手腳冰冷、排卵機會少或無排卵,受孕的機會當然就大大減少了。   3.經血過多或出現血塊:青春期少女因子宮發育不全,或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失調,容易有此情形。發生的原因除了卵巢機能異常外,像是罹患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子宮內膜長息肉、子宮肌腺瘤等,也多會有經血過多的情況。   4.經血過少:這表示卵巢機能及子宮發育不全,即使有月經,大多是無排卵性月經,所以大多無法懷孕。但如果平時月經量都很正常,卻突然間變少,則要警惕是否是先兆流

產,或者是異位妊娠導致陰道出血;若是因口服避孕藥而導致經血過少,建議先停藥。   妳問我答   Q:經期時出現血塊是什麼原因?   A:正常月經的經血排放應該是少量、緩慢的流出,但若出血量太大,月經排放速度太快,血塊組織來不及完全溶解,就會以血塊的形式排出,顏色通常是鮮紅色。還有其他原因會導致月經伴隨血塊,以下是常見因素:   1.肝功能異常,導致凝血機能異常。   2.身材肥胖,引起雌激素分泌異常。   3.內分泌病變,包含甲狀腺功能低下、高泌乳激素症等。   4.服用精神科藥物,例如憂鬱症用藥。   5.外傷或異物造成,例如裝有子宮內避孕器。   6.懷孕、子宮外孕或流產。

  7.子宮功能失調性出血,包含排卵性出血和無排卵性出血,以後者較常見。   8.刺激性飲食過量,比如冬天愛吃麻油雞、燒酒雞等含有老薑、米酒、中藥的補品,這些食物容易抑制凝血因子,促進血管擴張與加速心跳。   9.不當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包含蜂王乳、蜂王膠、月見草油、花粉等。   若月經來潮時經常伴隨血塊,應儘早就醫檢查。   經痛很難纏,要警覺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經痛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原發性經痛好發於未生育的年輕女性,而次發性經痛多因疾病引起,兩者的差異如以下說明。   1.原發性經痛:原發性經痛其實跟子宮的平滑肌收縮有很密切的關係,子宮黏膜內的肌肉層是屬於彼此交叉重疊的

平滑肌,中間有血管貫穿,當身體分泌前列腺素時就會讓平滑肌收縮,作用像是把止血帶拉緊,以達到壓迫止血的效果,目的是減少經血過多流失,但這同時會引發經痛。   原發性經痛大多因為月經來時,內膜組織分泌過多的前列腺素,導致子宮過度收縮,且造成周邊的神經對於痛覺過度敏感,因而感到不適,但總括來說,原發性經痛並非合併有病理性的疾病。   原發性經痛的典型症狀為:在月經來前或後幾個小時內開始感到疼痛,疼痛期大約維持在2〜3天,這種疼痛有可能會延伸到後背或大腿,同時,也有可能會感到噁心、腹脹、疲倦等。大多數的原發性經痛可藉由服用止痛藥來改善,而藥物在疼痛開始前服用,可達到較好的疼痛控制效果;服用止痛藥效

果不佳的患者,可使用荷爾蒙類避孕藥來改善症狀。   2.次發性經痛:次發性經痛指的是因為病理性因素而導致的經痛,最常見的疾病為子宮內膜異位症,而這類經痛除了在經期時身體會感到不適外,許多人在非經期仍會感到骨盆腔疼痛;此外,這種經痛持續的時間較長,對於止痛藥的反應較差,有一部分患者甚至會有性交疼痛的情況。   除了子宮內膜異位症外,其他引起次發性經痛常見的疾病還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結構異常、子宮肌腺瘤。要治療次發性經痛首先要找出病因,再針對病因做處理,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藉由手術移除病灶,或用藥物進行治療,而子宮肌腺瘤除可接受手術切除子宮外,也可置入含黃體素成份的子宮內避孕器,以減少

經血量及經痛的症狀。   並不是每位女性都會有經痛的情形,經痛依個人不同體質及身心狀況而存在,有經痛的女性可嘗試以食療、醫療等方法來改善,若狀況未能緩解,就要警覺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不死的癌症――子宮內膜異位症   案例:佩佩,32歲,結婚5年,沒避孕卻始終不孕,過程中不斷求助醫師,除了多次誘導排卵,還做了3次人工受孕、1次試管嬰兒,也接受中醫治療,但仍不能如願,後來來我診所檢查,血液檢驗發現CA-125偏高(38u/ml),初診認為應該是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   佩佩說她年輕時就有經痛的問題,常痛到無法上班,當時就醫就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的情形,但那時因為害怕,沒接受手術治療,沒想到

卻演變成不孕。佩佩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屬於中度,由於手術的效果比服用藥物來得好,所以我幫她做了腹腔鏡手術,並配合藥物使用。佩佩術後的恢復情況非常良好,術後3個月順利懷孕,已產下1個健康的男寶寶。   對於有生育規劃的年輕女性來說,若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的情形,應盡早進行治療,且盡可能早婚早育,以免造成不孕;而需要提醒的是,懷孕的過程中子宮內膜異位不會復發,但孕程結束後有可能會再復發,必續追蹤觀察。   子宮內膜異位的成因   子宮內膜異位是指本來該長在子宮內膜層的內膜組織,異常地生長在子宮內膜層以外的地方,這些長錯地方的子宮內膜並不是腫瘤,也不是癌細胞,而是具有子宮內膜同樣功能的組織,只是長錯位

置了。   此症以子宮頸狹窄或子宮嚴重後傾者容易罹病,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子宮內的經血流出時因管道狹窄受阻,而經血經由輸卵管回流到骨盆腔,這些回流的經血中因為含有子宮內膜組織,若在骨盆腔中生長增殖,就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轉移的途徑最常見的是來自月經期間,經血經由輸卵管逆流至骨盆腔的器官,常發生於子宮壁、腹膜、卵巢、輸卵管、腸壁、膀胱壁等。而另外有些特殊的案例,子宮內膜組織可能經由淋巴或血液循環,轉移到較遠處的器官,例如直腸、小腸或肺臟、淋巴結,但並不常見,「案例二」的詹女士即是一例。另外,子宮手術也可能造成子宮內膜組織轉移到手術傷口,而造成手術傷口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病

患常伴有經痛與行房時疼痛的症狀,因為每次月經來潮,就是骨盆腔內的子宮內膜作怪的時候,這些流不出來的血,便會引起局部的發炎與沾黏,日子一久,整個骨盆腔的器官就有可能黏成一團,且表面形成如經血般的黑斑;行房時,一旦觸及深處,容易有腫脹疼痛的感覺。因此,經痛、性交痛與不孕症是構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三大表徵。   妳問我答   Q:有子宮內膜異位體質就一定會長肌瘤嗎?   A:有子宮內膜異位體質的人容易長肌瘤,但並不一定會長肌瘤。如果從初經開始就常會經痛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往往到30歲以後會發現子宮長肌瘤。   子宮後傾   正常女性的子宮在腹腔內稍向前傾且向前彎曲,如果支撐子宮的韌帶或子宮四

周組織鬆弛,或因沾黏而造成子宮後傾或向後彎曲,就稱為子宮後傾。   子宮後傾通常沒有症狀,因此不一定要做手術矯正;但如果後傾的情況嚴重,患者有時會出現腰痛、下腹痛及經痛,或是造成不孕及早期流產,因此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可考慮以手術將固定子宮的圓韌帶縮短固定,或者剝離子宮周圍的沾黏,恢復子宮正常的前傾狀態;在手術治療前,趴睡有助減輕子宮後傾引起的不適。   經痛是子宮內膜異位常見的症狀,一般認為,妊娠會使月經停止,所以醫學界認同妊娠可使子宮內膜異位消退。此症有遺傳性,大多數患者的女性親族中,如媽媽、姊妹、姑姑等,會發現同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情形。此外,大約有50%的患者會出現不孕,因不孕求醫而

找不出原因的病人,80%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所以,不孕可說是子宮內膜異位最使人困擾的併發症。   子宮內膜異位的發生率約為3%〜7%,多發於30〜45歲之間的育齡女性,因為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和正常的子宮內膜一樣,受卵巢激素的影響,所以子宮內膜異位很少發現在育齡以外的女性身上。以下是子宮內膜異位常見的成因:   1.經血倒流:每次月經來潮,大部分的經血經由子宮頸、陰道流出體外,少部分的經血卻經由輸卵管上行流入腹腔,經血內含有許多的子宮內膜細胞,一旦著床在骨盆腔內的器官,便會慢慢的分裂增殖。   2.胚胎期未分化的細胞存在骨盆腔的各器官內,在青春期發育後演化成子宮內膜細胞。   3.子宮內膜

細胞因不明原因侵入血管或淋巴管,隨著血液或淋巴液被帶至其他的器官。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平常並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不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且能正常生育。但不孕症的女性中,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率高達23%~40%,此症與排卵功能不良、骨盆腔發炎導致輸卵管阻塞,為女性不孕的三大主因。   妳問我答   Q: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後傾有相關嗎?要怎麼治療?   A: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後傾是兩個不相干的症狀,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在月經來會經痛,這是因為有些經血在月經期前一兩天倒流入腹腔造成經痛;子宮後傾則是會出現腰酸的情況,但不會經痛。治療方式可以腹腔鏡電燒,也可口服藥物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

的常見症狀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依嚴重度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症狀,常見症狀是痛經,通常在月經來潮之前便開始有腹部的不適。以下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常見症狀:   1.經痛:這是最常見的症狀,這種痛的程度通常是一般經期不適的2〜3倍以上,且會持續3天以上,有的會在經期來之前就開始痛,甚至出現一年比一年痛的情況。   2.腹瀉(腸胃不適、周期性下腹不適):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症狀之一。如果經期時常覺得肛門疼痛坐不住,尤其需要長時間採坐姿工作的女性,常誤以為是痔瘡發作,隨著時間加長,刺痛頻率與疼痛感加劇,通常沒辦法透過止痛藥緩解,且只有在經期時才會發生。   3.經期不規則:指經期過長(一般超

過7天)、經血過多、每次月經周期長短明顯不同。   4.不孕:根據統計,有30%〜5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會發生不孕,相對的,在所有人口中,只有15%的人有不孕的困擾,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不孕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年齡大於25歲的女性,不孕最主要的原因即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5.排便疼痛、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加:當子宮內膜異位長在腸道或直腸上,會出現月經期間腹瀉、排便疼痛或便血的情形。   6.性交疼痛:當子宮下端的子宮薦椎韌帶及後方子宮後壁與直腸之間有子宮內膜異位發生時,即會造成性交疼痛,原因可能是性交時陰道深部受到撞擊所致。   7.背部疼痛:子宮內膜異位若發生在子宮後壁與直

腸之間的位置,會與子宮同步在經期產生經血,但卻沒有排出的途徑,因此經期常會感到背痛。   如何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並不容易,因為病情的嚴重程度與臨床症狀並不成正比;往往遇到病患的病情很輕微,卻有劇烈的經痛與性交痛;有些病患病情很嚴重,卻無明顯症狀。   若女性在20歲以後才開始有經痛或原有的經痛表現方式改變,且每次經痛的時間愈來愈長、愈痛愈厲害,從月經來潮前痛到月經結束,甚至痛至肛門後方的臀部,或伴隨有性交痛及不孕,此時必須提高警覺,這些症狀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最好請經驗豐富的婦產科專科醫師進行陰道診與肛診,觸診時,往往可在子宮後下側摸到硬塊。   有些

輕微的病症無法由問診或觸診檢查出來,必須施行腹腔鏡,檢查時可看到深黑色的斑點,周圍伴有白色的結疤與骨盆腔內器官的沾黏,好發在卵巢、子宮、大腸、膀胱和輸卵管的表層。   子宮內膜異位為什麼會造成不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不孕的原因相當複雜,有些原因目前醫界並不是非常清楚,常見因素包括:輸卵管的通暢度、骨盆腔沾黏、子宮內膜組織對卵巢的侵蝕、子宮不良環境對胚胎著床的影響,及骨盆腔發炎反應對精子、卵子和胚胎的傷害,說明如下:   1.生殖器官沾黏:卵巢與輸卵管的沾黏,引起卵子排不出來;即使卵子順利排出,也無法進入輸卵管繖部;即使卵子順利進入輸卵管,卵子被傳送到子宮的能力也可能受到影響。   

2.內分泌異常:骨盆腔內的子宮內膜,可能誘發巨嗜細胞產生與前列腺素的分泌,阻礙卵子的受精與胚胎的發育。   3.不排卵症候群:卵泡雖然會長大成熟,但無法從卵巢排出,接著便黃體化而萎縮。   4.黃體期不全: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患假使未經治療而懷孕,流產率比治療後的患者高出許多。   5.泌乳激素過高:當泌乳激素異常升高,腦下垂體的性腺荷爾蒙分泌就會異常,造成月經失調,影響排卵功能。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方法   依據患者的年齡、疾病的嚴重程度和不孕與否,一般分為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兩種。   1.藥物治療:此法主要是讓子宮內膜組織萎縮,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無法懷孕,也不適合懷孕,藥物治療

須持續4〜6個月的時間。患者若是近期內計畫懷孕,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用Danazol或GnRHa等荷爾蒙藥物治療需持續6個月,可暫時抑制病灶生長而解除疼痛。比起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的方式費時較久,且難免有副作用,例如Danazol會引起男性化與肥胖;GnRHa則會引起更年期症狀,如臉頰陣發性潮紅、發熱等。   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目的在於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可迅速達到治病的目的。手術治療可分為腹腔鏡及傳統開腹方式,由於腹腔鏡傷口小、術後復原快,許多患者選擇使用腹腔鏡。腹腔鏡手術可在施行腹腔鏡診斷時,以電燒或雷射清除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灶;但對於腫瘤過大,沾黏太嚴重,或發生於泌尿道、胃腸道

等部位的患者,則不適合腹腔鏡手術,可採用傳統的開腹手術。   對於仍計畫要懷孕的患者,手術時要盡量保留卵巢和輸卵管的功能,並於手術時檢視輸卵管功能是否通暢,盡量減少術後沾黏發生;對於不想生育,且接近停經的女性,則可考慮切除子宮和卵巢,以達到徹底清除病灶的目的。症狀嚴重的患者,無法於手術時完整清除病灶的話,可考慮於術後再給予藥物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率極高,且藥物治療比手術治療的復發率更高。一般來說,1年的復發率為5%〜20%,5年的復發率為40%,因此,建議在治療後仍要做定期追蹤。   輕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經手術治療後,1年內受孕的機率有70%,嚴重程度的病患經治療後受孕機率也

有50%。計畫懷孕的女性在治療半年後積極懷孕而未能受孕者,可考慮人工生殖技術的協助;短時間內無懷孕計畫的患者,可考慮口服避孕藥以減低復發率。 本書特色   專業性──作者有30多年的行醫經驗,接觸的病患超過萬人,執行的婦科手術超過千例,深得病患信任,蟬聯多年雜誌調查全國婦產科好醫師。   實用性──本書為作者在門診與病患接觸的實際案例,整理出與經痛最相關的疾病,包括子宮內膜異位、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瘤、子宮肌瘤及卵巢囊腫,從病例、成因、症狀及治療方式,一一解說。   可讀性──本書以輕鬆的文字、活潑的漫畫,再加上由病患提問、潘醫師回答的「妳問我答」,不同於教科書的艱澀生硬,而是用圖片及

案例來解說,讓讀者一看就懂。   專家推薦─婦產科名醫蘇聰賢醫師、張明揚醫師、謝卿宏醫師、鄭博仁醫師專文推薦。

月經顏色鮮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更多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6f_wRUZBEAP5vb3GqzScHbPJ-xTLNUB
追蹤我們⬇︎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eter_and_sus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eternsusan/
寄東西給我們⬇︎
台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2-5號2樓『 彼得爸與蘇珊媽 收 』
========================================================
最不想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蘇珊懷孕六週時
跟前兩胎一樣又出現了出血的狀況
我們也沒有因為有兩次經驗就比較不緊張
發現當下就馬上到診所掛號
擔心寶寶的狀況........
#蘇珊懷孕日記 #婦產科 #準媽媽 #彼得爸與蘇珊媽 #懷孕 #寶寶 #禾馨民權 #自然淘汰


看完醫生整天的情緒總算是放鬆不少
醫生說懷孕初期
有三分之一的準媽媽們都會有出血的狀況
蘇珊很有可能是著床性出血
他的血是比較深的顏色
只要不是鮮紅色應該都沒問題

我們隔一天準備去宜蘭拍片
所以又追問了醫生需不需要在家休息

醫生是說
活動都可以正常沒問題
不會因為你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影響寶寶去留
=========================================================
上一集⬇︎


熱門影片:
彼得爸與蘇珊媽水中生產 | 溫柔生產 | 全紀錄 :https://youtu.be/6SqVOTw5buk

cody有了一日褓母 | 今天爸媽放風去 Feat.古娃娃、喵喵:
https://youtu.be/m8ETJJMSPyc

孕婦畫肚皮迪士尼系列:
https://youtu.be/Hg5JGpzoodw

抓到了有個洞 | HRV交車:
https://youtu.be/h8FqxkBpHxc

Cody爸比媽咪先回家囉:
https://youtu.be/WoS_mr07qIE

susan水中生產經驗分享:
https://youtu.be/sQSXpYOifmY

彼得爸與蘇珊媽婚禮mv:
https://youtu.be/pz3mfpYxj0I

彼得爸與蘇珊媽求婚紀錄:
https://youtu.be/dEQhWmkiDiE
=========================================================
拍攝工具⬇︎
相機:canon 80D iphone 7 Gopro5
麥克風:RODE video mic pro
腳架:JOBY GorillaPod Focus & Ballhead
空拍機:dji spark
=========================================================
剪輯工具⬇︎
final cut pro
=========================================================
幫我們一起完成字幕吧⬇︎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c=UCwxjIrUCgWmOKN1oDqiL_lA&tab=2
========================================================= =
合作邀約⬇︎
[email protected]

克服未病:SOS!正視疾病向你發出的健康警示訊號

為了解決月經顏色鮮紅的問題,作者石原結實 這樣論述:

  總覺得不舒服,但又找不出原因……   這就是身體正在發出警訊的「未病」狀態。   「未病」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距今二千年前的後漢時期,   中國最古老的醫學書《黃帝內經》裡,   指的是「逐漸演變為疾病的狀態」。   只要控制住這段未病時期,自已進行療癒的話,   就不需依靠醫生、藥物,度過健康的每一天。   在真的演變成大病之前,   請不要刻意忽略,立即採取行動吧!   於飲食療法中導入中醫知識的石原醫生,   以中醫角度剖析人體諸多疑難雜症,   針對身體各部位的細微症狀提出原因所在,   並依症狀設計健康食譜、斷食法、運動方式,   讓讀者們在家也能自我診斷、自我療癒。  

 現在就用石原醫生獨創的「石原式飲食療法」,   實踐健康生活吧! 本書特色   ★從頭到腳一一說明症狀的原因所在   ★依各種病症解說自我改善方式   ★用容易取得的食材,能在家完成的輕鬆食譜   ★提供能改善體質的簡單斷食法   ★利用各種生活小訣竅改善健康狀態   作者簡介 石原 結實(いしはら ゆうみ)   1948年出生於日本長崎市。畢業於長崎大學醫學部,專攻血液內科。   修畢該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現任石原診所院長、斷食療養所「Hippocratic Sanatorium」所長,以及喬治亞共和國科學學院長壽醫學會名譽會員。曾在以治療疑難雜症聞名世界

的瑞士貝納醫院,和俄國的斷食療法醫院,研究最先進的飲食療法。之後在飲食療法中導入中醫知識,提倡「石原式飲食療法」。目前在伊豆設立的療養機構「Hippocratic Sanatorium」主持「斷食道場」,實踐能增進身體健康的獨創飲食療法。亦有諸多各界名人來訪,大多已成為老客戶,十分受到信賴。   曾經上過電視節目「おもいっきりテレビ」(NIPPON TV),同時廣泛活躍於演講、寫作等各方領域。   前言……1 第1章 透過身體警訊發現疾病 不要錯過身體發出的警訊……8 異常變化臉臉頰泛紅9 臉色慘白鐵青、淡黃色10 臉色暗黃、發黑11 異常變化眼眼角膜有一圈白白的12

黑眼圈13 眼皮浮腫14 眼皮長黃色肉瘤15 眼睛疲勞、乾癢、視力減退16 異常變化耳耳朵長瘤17 耳垂有皺紋18 異常變化鼻鼻頭發紅19 流鼻血20 輕微流鼻水21 異常變化口從口臭看疾病22 唇色深紅、蒼白、泛紫24 嘴唇乾燥25 口內炎、口角炎26 口(鼻)四周長水疱27 唾液量太少或太多28 舌頭腫大29 舌頭表面平滑30 舌頭出現龜裂31 舌頭呈白色、鮮紅色、暗紅色32 舌頭歪斜、震顫33 舌苔異常34 牙齦呈紅〜紫、黑色36 牙齦出血37 異常變化胸從胸痛看疾病38 呼吸困難40 從痰的狀態看疾病41 異常變化腹從腹痛看疾病42 腹脹44 腹鳴45 異常變化手腳手腳顫抖發麻46 指

甲異狀47 關節疼痛48 手腳水腫49 異常變化便、尿從顏色及排出量看疾病50 自己就能辨識血液的健康程度……52 瘀血的凶手是「虛寒」……56 促進血液循環、淨化血液 「提升肌力」的驚人效果……58 改善體質的聰明食材挑選法……60 第2章 徹底治好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 「總覺得身體不舒服」是生病的前兆……66 身體不適的煩惱 肩膀僵硬68 頭痛70 腰痛72 胸口灼熱74 便祕76 腹瀉78 眼睛疲勞80 暈眩82 消除身體不適的健康食譜!……84 香烤麵包粉沙丁魚 白蘿蔔炒豬五花 花枝炒芹菜 蔥末章魚佐山葵醬油 梅肉拌土當歸 涼拌小黃瓜 萵苣蟹肉湯 心的煩惱 倦怠感88 自律神經失調症9

0 食慾不振92 憂鬱症94 失眠96 消除心的煩惱的健康食譜!……98 蔬菜炒雞肝炸梅香沙丁魚 韭菜炒蛋焗烤味噌香蔥 洋蔥湯黑糖檸檬大蒜醋 高齡者的煩惱 頻尿102 關節疼痛104 骨質疏鬆症106 手腳麻痺108 消除高齡者煩惱的健康食譜!……110 焗烤鮮蝦韓式辣炒根莖菜 豆漿湯豆腐金平蓮藕 醬油醃蜆仔韭菜納豆山藥蔥蛋 女性的煩惱 更年期障礙114 體寒116 燥熱118 貧血120 水腫122 肌膚問題124 月經不順、生理痛126 子宮肌瘤128 消除女性煩惱的健康食譜!……130 明太子義大利麵 蕃茄燉海鮮 納豆秋葵佐山藥泥 蒜炒菠菜 蕪菁海帶芽味噌湯 泡菜湯 薄荷茶 第3章 個

別症狀治療法 保暖身體提高免疫力,打造不生病的強健身體……136 高血壓138 狹心症、心肌梗塞140 胃痛、腹痛、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142 糖尿病144 肝臟疾病146 膀胱炎148 痔瘡150 發燒152 濕疹、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花粉症154 消除個別症狀的健康食譜!……157 辣炒花枝 什錦菇炒蝦 奶油燉什錦菇牡蠣山藥湯 牛蒡炒芹菜 涼拌白蘿蔔小黃瓜韭菜味噌蜆仔湯 第4章 預防疾病、改善症狀的斷食法 不知不覺間形成「瘀血」的壞習慣……162 藉由斷食淨化血液,加強身體機能……166 支援斷食的「薑汁紅茶」和 「紅蘿蔔蘋果汁」……168 專為新手設計的 「早餐斷食法」菜單……

170 想加強斷食效果的 「半天斷食法」菜單……172 能確實改善體質的 「一日斷食法」菜單……174 第5章 預防疾病、改善症狀的生活小訣竅 提高免疫力的訣竅〜泡澡法……178 手浴 足浴 半身浴 提高免疫力的訣竅〜簡單入浴劑……180 無花果葉 乾燥艾草 玫瑰湯 橘子湯 酒粕湯 天然鹽湯 薑泥和乾燥蘿蔔葉 提高免疫力的訣竅〜熱敷布……181 生薑熱敷布 提高免疫力的訣竅〜保暖配件……182 提高免疫力的訣竅〜運動……184 肌力測驗 健走 深蹲運動 踮腳尖運動 紅鶴單腳運動 手指開闔運動 等長運動 用開朗的心情保暖身體……190 Column 讓熱性食物變身為寒性食物的方法64 男性也

有更年期障礙134 紅蘿蔔蘋果汁用榨汁機處理的好處176 序   大約四十年前,日本醫師人數為十三萬人,癌症的死亡人數是十三萬六千人。現在,醫生人數己增加至二十八萬人,癌症相關研究與治療法也有大幅進展,然而2008年的癌症死亡人數卻遽增為三十三萬多人。   除了癌症之外,心肌梗塞、痛風、糖尿病、高血壓、肝臟疾病、憂鬱症、過敏性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等也不斷地增加,儘管一年花費了三十三兆多日圓的醫療費,病例依然不見減少。   西醫在急救醫學方面,擁有堪稱為神技的高明醫術。比方說,利用心導管治療,救回冠狀動脈有血栓、瀕臨死亡的心肌梗塞患者。或是以骨骼、肌肉、內臟的縫合和修復技術,保住因車禍

變得面目全非的患者性命等。但是,在面對前面所列舉的慢性病治療時,似乎顯得束手無策。   相反地,中醫雖然不像西醫那樣有華麗炫目的技術,卻能透過舌、口、眼、鼻、手腳,或大小便等排泄物狀態,在尚未進展成真正疾病前便察覺身體出狀況,自古以來進行著所謂的「未病」治療。   本書將從中醫、西醫兩方面,介紹自行發現未病的方法。並從中醫的角度,說明自己也能做到的疾病預防法和治療法。   野生動物在身體狀況出問題時,會依本能吃路邊的野草,當疾病或傷勢更加惡化時,則會透過絕食或發熱等方式自癒。         我們人類和野生動物一樣,具備了「治癒疾病的本能=自然治癒能力」。不僅如此,還有在人類悠久歷史中累

積的「食物功效相關知識」或「生活的智慧」。正在閱讀本書的各位讀者,請務必在未病期間發現身體不適,並進一步採取適當措施,預防未病變成大病。感覺身體狀態不佳的人,也請養成能練就治癒能力的生活習慣,享受耀眼動人的健康生活。   醫學博士/石原診所院長  石原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