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來吃什麼排比較乾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月經來吃什麼排比較乾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丞傑寫的 鄭丞傑醫師的婦科診療室[修訂版]:婦科權威為您解答100個難以啟齒的兩性幸福密碼 和艾莉卡・恩格豪伯的 科學詭案調查局:離奇現象與噁爛實驗的科學研究報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闖紅燈」原來好處那麼多!排經血、止經痛浴血床戰讓她爽升天也說明:甚至有人認為月經來行房,女人比較敏感,容易達到性高潮;也有人說經期性愛比較安全,因為不用擔心懷孕。 但是注意,經期間仍然有排卵的可能,精子可以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水 和大石國際文化所出版 。

崑山科技大學 機械與能源工程研究所 周煥銘、林建德所指導 范煒玄的 建立循環經濟茶道文化之研究 (2018),提出月經來吃什麼排比較乾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茶道、循環經濟、禽茶共生、沼氣、茶渣、堆肥、焚燒發電。

最後網站如何讓經血排乾淨 - 開心過日子則補充:這個時候可以熱敷一下眼睛,眼睛一旦感到溫熱,骨盆與身體就會比較放鬆,就可以再試一次看看上述說的小訣竅。 DIY經期調養茶飲--排血生化湯. (港香蘭美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月經來吃什麼排比較乾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鄭丞傑醫師的婦科診療室[修訂版]:婦科權威為您解答100個難以啟齒的兩性幸福密碼

為了解決月經來吃什麼排比較乾淨的問題,作者鄭丞傑 這樣論述:

關於子宮、卵巢、女性荷爾蒙、月經、排卵等大小事, &女性想知道、應該知道的婦科保健問題都在本書裡! Ÿ變胖、頻尿、經血量異常可能都是子宮肌瘤作怪? ŸŸ經期前胸部腫脤狂冒痘,經前症候群好難受怎麼辦? Ÿ更年期容易有心血管疾病、陰道乾澀、頻尿等問題?                                   鄭丞傑醫師透過本書,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 解開100個從青春期少女到更年期女性的私密心事和保健迷思! ‧子宮肌瘤 ‧Ÿ子宮肌腺症 ‧Ÿ骨盤腔脫垂 ‧Ÿ子宮內膜癌 ‧Ÿ子宮頸癌 Ÿ‧卵巢早衰Ÿ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Ÿ巧克力囊腫 ‧Ÿ卵巢腫瘤及癌症

下腹痛、經期不順、難以啟齒的問題,可能都與這些病症有關! PART 1 姊妹們的私密心事 Ÿ搞懂婦科檢查,就醫不尷尬 Ÿ顧好生理期(經期),婦科可解憂 Ÿ呵護私密處,保養&保健一次到位 PART 2 想孕、慢老從保養卵巢開始 Ÿ卵巢早衰 Ÿ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瘤) Ÿ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Ÿ卵巢腫瘤及癌症 PART 3 呵護子宮,遠離病痛 Ÿ子宮肌瘤 Ÿ子宮肌腺症 Ÿ子宮內膜異位症 Ÿ子宮內膜癌 Ÿ子宮頸癌 Ÿ骨盆腔器官脫垂 PART 4兩性互重,老後依然性福 兩性關係 Ÿ女性的更年期 Ÿ男性更年期與性功能障礙  專文推薦 張博雅  前任監察院院長、曾任衛生署署長 吳淡如  知名作家

暨節目主持人 苦  苓  知名作家 胡  瓜  知名藝人暨綜藝節目主持人 強力推薦 陳建仁  前任副總統 葉金川  現任為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合聘教師 楊志良  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邱文達  美國AHMC聯合總執行長 林奏延  國衛院董事長 陳時中  前衛生福利部部長 柯文哲  台北市市長  

月經來吃什麼排比較乾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SBD烏烏醫師女力Podcast #月經 #月經迷思
成為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本集節目,由SBD贊助播出。
2020冬季限量款 #激耐系 #Endure 全新上市
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折扣碼:【CHIOUGRR】😎

邱個Chill Chill der節目求乾爹~~👍👍
邱個Email:[email protected]
邱個IG: @Chiougrr

#24 【姨媽我不想努力了】烏烏醫師女力Podcast 問答集
➤冰島的特別文化,嬰兒推車留在店外面小朋友睡覺。
➤宮寒的保健商品。
Q&A
➤月經來的時候可以喝咖啡嗎?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嗎?咖啡因消化之後會更不舒服嗎?
➤月經量每次都不一樣?經血變少是不是積在子宮裡面?
➤每次內膜厚度不同,經血量不同。
➤止痛藥 EVE 內含有咖啡因 與 前列腺素 會讓經血量變少是正常的。
➤沒有必要因為月經而改變飲食。
➤聽說懷孕之後體質會改變?之後月經比較不會那麼痛?每個人不一樣。
➤「歇斯底里」是從醫學術語Hysteria音譯而來,Hysteria源自希臘語hystéra,就是子宮的意思。
➤巧克力囊腫會隨著月經越來越嚴重。
➤月經量不是越多越好,月經量少只是製造變少,不是積在裡面排不出來。

➤忽然停經?你是不是在減肥?
➤賀爾蒙是油脂做的,過度低脂的飲食可能會影響賀爾蒙分泌。
➤生理週期後一週做運動,燃脂效果比生理期間還要高?是真的嗎?跟雌激素有什麼關係?
➤月經不是髒東西,但月經結束後會有神清氣爽較舒服的感覺,會像是『排毒』的錯覺。
➤重訓與經痛有關係嗎?月經來可以重訓嗎?月經運動會傷子宮嗎?月經運動量會變多變少?
➤肝臟其實是相對比較脆弱的器官,你都不擔心運動會不會傷肝臟,卻擔心運動傷子宮?
➤會推薦生產打無痛(減痛)分娩嗎?打減痛分娩會不會腰痛?
➤月經就像是流鼻血。
➤月經情緒起伏比較劇烈的人,可能會有比較高比例的產後憂鬱,愛注意喔~
➤月經可以喝酒嗎?坐月子可以喝酒嗎?

➤會不會因為月經排不乾淨造成巧克力囊腫?
➤經期時自慰,或是發生性行為ok嗎?會造成經血排不出來造成子宮內膜異位?
➤懷孕可以做捲腹訓練嗎?可以做平板支撐嗎?
➤新聞說女運動員說腹肌強壯,分娩卡住?唬爛的啦。
➤第三運期,前置胎盤,可以運動嗎?
➤羊膜帶纏繞?那是什麼?會造成寶寶斷指?
➤孕婦要加強哪些肌群訓練?核心最重要,該怎麼練?
➤孕婦應該要控制幾下幾組的訓練?
➤生產完多久之後可以恢復訓練?
➤生產完該不該去月子中心?
➤男生該不該做凱格爾運動?女生?
➤修護黃金期是什麼?產後半年?產後瘦身黃金期迷思破解
➤有輕微的子宮脫垂,可以重訓嗎?

#SBD怪獸Podcast #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邱個 #CHIOUGRR #SBDTaiwan #SBDAPPAREL
#烏烏醫師 #SBD女力Podcast

建立循環經濟茶道文化之研究

為了解決月經來吃什麼排比較乾淨的問題,作者范煒玄 這樣論述:

本研究解析傳統茶道文化之來源、變遷及特性,闡述傳統茶道文化之存在狀況,再從生態、綠能、節能、減廢、回收再利用等理念出發,彙整茶葉從生產至終端處置之循環經濟茶道作法,以建立循環經濟茶道相關技術或程序,進一推估「循環經濟茶道」之經濟效益以證實循環經濟茶道之必要性及可行性。本研究以2018年全球茶葉產量推估產值及茶渣產量,建立循環經濟茶道之內涵包括-生態有機茶園種植、禽茶共生以沼氣烘焙茶葉、茶葉銷售之廢棄物回收或使用生質性可分解材料及門市之環保節能、茶渣之回收廢茶包、萃取養分、堆肥、焚化發電等各項作法,並推估若2018年全球實施循環經濟茶道可產生之總效益如下:(1)803~965億度電(約台灣一年

用電量之1/3);(2)鋁材61~70萬噸;(3)金屬鐵罐35萬噸;(4)紙材406萬噸;(5)塑膠材433萬噸; (6)160~200萬噸肥料;(7) 2200噸營養素;(8)少開採980萬噸鋁礦;(9)其它。物質總和(不計電力)約占台灣一年直接物質投入量(3.2億噸)之1/15,對全世界之循環經濟有正面之意義,值得全面提倡以發揮其成效,以促進地球永續經營。

科學詭案調查局:離奇現象與噁爛實驗的科學研究報告

為了解決月經來吃什麼排比較乾淨的問題,作者艾莉卡・恩格豪伯 這樣論述:

  從科學的角度理解世界各種怪奇驚悚的自然現象!   這是一本讓你大開眼「戒」的書,闡釋跟人體、地球、宇宙有關的各種噁心、驚悚、怪異、病態、荒謬的事實。   世界上總有那麼一些事情,有些噁心、有點血腥甚至病態、卻似乎沒那麼重要,所以始終沒有人探討。這當中有些涉及死亡,有些挑戰禁忌,有些讓人渾身不舒服,但共同的特點就是背後都存在著某種可以用科學解釋的道理。作者以好奇心為出發點,探討這些人人內心深處都有那麼一點想知道但又不敢提出、甚至不太敢去思考的主題。寵物會吃死去的主人?屍體會流血?什麼是動物界最變態的性行為?人類為什麼會有禁忌?大便有療效?本書由國家地理部落格「科學詭案調查局」作者執筆,融

合了嚴謹的科學態度與輕鬆幽默的筆法,剖析一般人最好奇但又最不敢看的各種現象。也許在讀過本書之後,你會發現許多原本恐懼的事物似乎沒那麼可怕,許多原本噁心的東西也不再那麼噁心了。 本書重點   國家地理史上最紅的科普專欄:科學詭案調查局(Gory Details)   「這可能是我寫過最噁心的一本書。儘管噁爛,卻仍是我寫過最妙的一本。」――作者艾莉卡・恩格豪伯   哪些生物可以爬進人類體內?寵物會不會啃食主人的屍體?女太空人在宇宙中如何處理月事?蒼蠅最愛人類的哪一種體液?美國人的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   ★領先全球,繁體中文版搶先上市!   ★輕鬆詼諧的筆調,細述最前衛的科學知識,令人在皺

眉的同時又忍不住嘴角上揚   ★跨領域的科學研究,舉凡生物學、解剖學、太空探索、社會科學等無所不包   ★頂尖科學記者之作,幽默的內容背後有完整的科學研究脈絡 名人推薦   「一場穿越血腥世界、恐怖又有趣的閱讀之旅。」——卡爾・齊默,《病毒星球》作者   「一系列讓人眼睛一亮的短篇報導。」──艾德・楊,《我擁群像》作者   「艾莉卡・恩格豪伯具有一種讓人不安的神奇天賦,能找出那些每個人都想知道但又不敢提出來的問題。接著她還為你解答──不僅是讓人滿意的科學答案,往往還很幽默。雖然你讀的時候可能會有點不安,但你會停不下來。」──克莉絲蒂.威爾科克斯,《毒特物種》作者   「一場穿越血腥世

界、恐怖又有趣的閱讀之旅。」——卡爾・齊默,《病毒星球》作者 作者簡介 艾莉卡・恩格豪伯   科學作家,長期為各大知名雜誌、報紙與網站撰寫與編輯科學文章,包括《國家地理》、《科學新聞》、《科學人》與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現居美國田納西州。 譯者簡介 姚若潔   台灣大學昆蟲學碩士,英國布來頓大學視覺傳達博士候選人。深受各式跨領域的研究與溝通所吸引,視翻譯為促進跨界溝通的有效途徑。近期譯作有《為什麼要睡覺?》、《重返阿波羅》、《火星時代》、《國家地理圖解太空》,中短篇譯作亦常見於《科學人》雜誌及《國家地理特刊》。翻譯《科學詭案調查局》期間開心享受各式驚悚的有趣知識,並祈禱這些知識不會

有派上用場的一天。   序 → 11 第一部  病態的好奇心 → 16 引言:沒那麼CSI 病態的好奇心與太平間 → 19 世界最小的犯罪現場 訓練警探用的袖珍模型 → 27 活死人 當微生物翻轉局面 → 35 如果你死了,你的狗會把你吃掉嗎? 是有可能(但你也不會知道) → 43 流血的屍體 死人可以指認凶手嗎? → 49 如果鞋子漂起來⋯⋯ 卑詩省氾濫的腳 → 55 第二部  真噁心 → 62 引言:蟲蟲自助餐 為什麼你應該要吃蟲子,但卻沒這麼做 → 65 蛆的農場 蠅的幼蟲如何蠕動著爬進我們的食物鏈 → 73 愈臭愈好 為什麼聞臭東西會有特別的快感

→ 79 傳遞精液 綠頭蒼蠅如何影響犯罪現場 → 85 嗅出疾病 善用疾病的氣味 → 91 排水溝裡的怪物 探討愈來愈嚴重的油脂塊問題 → 97 第三部 打破禁忌 → 100 引言:終極禁忌 當科學遇上我們最深的禁忌 → 103 拿到人頭不簡單 世界最禁忌的手術 → 109 殺人最多的哺乳類 獵殺成績最高的殺手名單揭曉 → 119 同類相食實用手冊 為什麼有些動物會把同類列入菜單 → 125 開創陰蒂 探索沒有列入解剖學書籍的身體構造 → 131 女性的一大步 為什麼月經在今日具有文化意義 → 141 戀屍癖 理解動物界最變態的性行為 → 147 第四部 恐怖爬行者 →

154 引言:走開! 為什麼某些物種會讓我們渾身不舒服? → 157 老鼠跑滾輪 為什麼牠們沒辦法停止 → 163 不容小覷的蟎 什麼東西必須用顯微鏡才看得到,有八隻腳,而且住在你臉上? → 169 破解蟑螂 如果你無法消滅牠,就製造牠 → 177 你惹毛我了 蟲子入侵時該怎麼辦 → 185 那不是睫毛 你以為蟑螂跑進耳朵就已經夠慘了嗎? → 191 腦袋裡的蟲 你以為蟲跑進眼睛裡就已經夠糟了嗎? → 195 世界上最慘的叮咬 兩名科學家自我犧牲 → 199 第五部  恐怖解剖學 → 202 引言:要分泌還是要排泄 研究那些不受歡迎的人體產物 → 205 挖金礦 談到耳朵,請遠

離棉花棒 → 209 便便的療效 交換糞便的願景與風險 → 215 在游泳池裡尿尿 很噁、很真——也有點毒 → 221 舔舐傷口 不,狗嘴並沒有比人嘴乾淨 → 225 尿,還是不尿? 提示:你身上沒有無菌的東西 → 231 流血的必要性 放血療法簡史 → 237 排毒的迷思 我們真的能透過汗水排出毒素嗎?→ 241 第六部  神祕的心智 → 246 引言:程式中的錯誤 為什麼我們的心智會愚弄我們 → 249 看不見的錯誤 妄想如何產生 → 255 巫毒娃娃的謎 為什麼拿針猛刺是這麼的爽 → 263 小丑走開! 事實是:小丑真的很恐怖 → 269 對人臉過目不忘 對抗犯罪的

獨特超能力 → 273 賽璐珞變態狂 電影中的哪些怪物最真實? → 281 聲音與憤怒 為什麼某些聲音真的很惱人 → 291 後記 → 299 誌謝 → 303 參考資料 → 307 索引 → 327 自序   在我七歲之前,我們家住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近郊的綿延山丘之間。我們小小的白色灰泥房子坐落在和緩的山頂上,一條長而蜿蜒的車道通往山下。每天下午,校車都在車道底端把我放下,而我母親和我們家那條巨大的黑色德國牧羊犬都會在那裡等我。   有一天,車道底端出現了新的東西:兩座山。(其實只是小丘,但別忘了當時我年紀還小。)它們是垃圾堆,有一輛卡車停在路邊,把車斗中那些沒人要的東西隨

意倒在了那裡。當我和母親走近時,垃圾堆變成了可以辨認的物體。有檔案櫃和裝滿紙張的紙箱。媽媽撿起一張深色的紙片,對著陽光看:那是一張牙齒的X光片。我們恍然大悟,一定是某間牙醫診所關門大吉,把東西全丟棄在我們車道的末端。   雖然垃圾堆中也散落著候診室的玩具,但它們對我來說都不如我挖到的一個珠寶盒那麼趣:裡面有一條銀項鍊,串著小巧的翠綠色鳥兒。但我接著就找到了最棒的東西:病患牙齒的石膏模型,上排下排都有。我很快就把那些最不完美的模型都挑了出來:有缺角的牙、歪斜如破籬笆的牙、缺牙的牙——愈醜愈好。   我父母對這堆被拋棄在自家門前的垃圾很不滿。後來,一位擁有建築設備的叔叔把它推平、用土蓋起來,造

了我們自己的迷你垃圾掩埋場。但因為東西還是在那裡,我得以留下一些最喜歡的寶物。我確信,我是密蘇里那一帶唯一一個不僅擁有自己的遊戲屋、而且小屋窗台還用歪七扭八的牙齒裝飾的女孩。偶爾我會重新排列那些牙齒,找出更恐怖的上下牙新組合。在有風的夏夜,我可以躺在我的小床上,開著窗戶,一看到那些在月光下發亮的牙齒就覺得安慰。   我想,如果我父母當初被我的這些收藏給嚇壞了──或者因為我後來對血腥的自然紀錄片和史蒂芬・金小說的深深著迷而大驚失色,那我可能會跟現在不太一樣。我或許不會寫關於恐怖東西的文章,而是會變成一個會計師,或是那種看到血會不太舒服的人。   但我的命運不是那樣。幾年後,我家搬到佛羅里達州

一片七英畝大的沼澤地。我父親是工程師,他在我們的活動房屋旁用煤渣磚建造了自己的電化學實驗室。在那些磚牆之內,他試著教我一些基本的科學原理。我不太懂,但看到他能把一美分的銅幣放入一槽液體中,第二天取出時變成閃亮的鎳幣,我驚訝不已。最重要的是,我學到:要搞清楚事情到底如何運作是絕對有可能的──而且用的是科學方法。   時間快轉30年。經過十年的研究生涯(活動包括在沼澤裡走來走去、研究含碳化合物),我成了華盛頓特區《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雜誌的作者與編輯。當一個寫部落格的機會出現時,我立刻就知道我想參與。我只掃了一眼自己辦公室的書架——裝滿了《血之祕史》(Blood Work)、《

小牧羊人的殺手》(The Killer of Little Shepherds)、《噁心心理學》(That’s Disgusting)等書,一個概念就浮現了。雖然過去不曾自認對駭人的死亡藝術有特別的興趣,但我發現自己的「病態好奇心」其實一直存在。因此,「科學詭案調查局」這個部落格就此誕生。   從那時起,我就在寫作中展開了多年的冒險,主題都是當有人問我在寫什麼時,必須先警告他們的那種。有一段時間,同事會把任何跟尿液和糞便相關的文章或科學論文都轉發給我。(據說,我那篇關於游泳池中的尿液會發生什麼變化的文章,每年夏天游泳池開張時都會衝上流量高峰。)後來我到國家地理網站擔任科學編輯,「科學詭案調查

局」也跟著我搬過去,且之後就一直在那裡。   這一路上,有些一開始讓我擔心會對一般大眾造成過度刺激的駭人故事,後來卻成了我最喜歡的故事。例如有一次,《科學新聞》的一個同事若無其事地問我:寵物有時會吃自己死掉的主人,是不是真的?基於共同的好奇心,我決定調查事情真相。但我當時覺得,對愛動物的人來說,這樣的故事給人恐怖的聯想,我沒把握會受歡迎。   結果,不只是有很多人抱存同樣的疑問,更有許多描述這類事件的法醫案例研究。其他記者也寫過一些相關報導,但我決定運用自己的研究技巧,更深入地鑽研鑑識期刊。雖然我也擔心各地的愛狗人士會群情激憤,但這篇文章卻成了那年國家地理網站最受歡迎的文章。看來,人就算會

嘲諷噁心的問題,也還是想知道答案。   除了滿足我自己另類的好奇心之外,「科學詭案調查局」更大的目標始終是要創造一個可以談論血腥、禁忌或不尋常議題的空間——然後透過科學的鏡片,近距離檢視這些問題。   為什麼我會想要把時間花在思考這類怎麼說都讓人不愉快的議題?可以這麼歸結:對於自己寫過的東西,我會比較不害怕。如果更仔細地觀察任何讓我不舒服的東西——死亡、疾病、恐怖的小丑,科學分析都能讓事情變得比較容易面對一點點。   也許是基於我自己最深的恐懼,死亡和謀殺成了我在科學報導上一再探訪的主題。我鑽研新的鑑識科學技術,還有老派調查方法,例如用來訓練警探與法醫的犯罪現場袖珍模型。也有些時候,我寫

的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對苦主來說會改變人生的主題,例如寄生蟲妄想──這樣的人因為相信自己正被看不見的蟲所侵蝕,人生從此天翻地覆。   話雖如此,我寫的事也不是每一件都這麼恐怖。我一直希望「科學詭案調查局」除了內容豐富,也要有趣。有時候,它就只是個探究噁心問題的好地方,例如被昆蟲叮咬可能慘到什麼程度,或耳屎背後令人驚訝的複雜科學。   撰寫這些文章時,我尋找既有排斥力又有吸引力的主題:那些我一開始不敢看、但接著又忍不住想從指縫間偷看的東西。這就是作家愛說的「戲劇張力」——而當引人入勝的科學和戲劇張力同時出現時,我自己就上鉤了。   本書集結了這些年來我在「科學詭案調查局」報導過的最吸引人的

故事,並加以補充與更新。你也會發現一些新的故事,是我為了本書讀者特別挖出來的。你若想淺嚐,可以選擇任何一個你感興趣的篇章,它本身就是完整的故事。你也可以過過癮,一口氣讀完一整部。   本書中,我選擇了有戲劇張力的主題,也就是那些讓我想進一步了解的故事。每一部都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從死亡(〈病態的好奇心〉)到我們最深沉黑暗的想法(〈神祕的心智〉)。在所有這些領域,科學家正在開拓我們對一切噁心、恐怖與禁忌事物的知識領域,揭開我們心智、身體和世界令人驚異的真相。   對我而言,探索這些主題在在提醒著我:我們不必喪失孩童般的好奇心。我不知道我那些齒模後來怎麼了,或許是在某次搬家時被丟棄了。但我還保存

著那條翠綠色鳥兒的項鍊。它就像個小小的紀念,告訴我寶藏有時就藏在出人意料的地方,一些多數人從沒想過要查看的地方。我樂於從世界的醜陋當中發掘出美,從混亂之中找出秩序。   而這一切的開始,都在於願意提出某個可能會讓人吃驚的問題。有時候,這些問題可能會讓人不舒服——但答案卻總是引人入勝。希望你看完本書後,對於提出奇怪的問題會變得更大膽一點。我也希望這些答案能激發你更多的好奇心。 第一部病態的好奇心引言沒那麼CSI病態的好奇心與太平間 我第一次目睹屍體剖檢,和想像中不大一樣。在成長過程中,我一直以為驗屍看起來會像醫學影集《神勇法醫官》(Quincy, M.E.)裡頭那樣,就是冷酷地把屍體剖開(

不過憑良心講,1980年代早期的電視對屍體的呈現都只能短短一瞥而已)。 自從傑克・克盧格曼(Jack Klugman)飾演這位破解罪案的法醫昆西以來,電視上描繪的屍體剖檢便大同小異:位於地下室的太平間,通常光線陰暗,只在擔架床上方吊著明亮的燈。整面牆都是存放屍體的冷凍抽屜,還有一個吊秤,讓病理學家可以把又溼又滑的心臟或肝臟放上去秤重。通常也有一個觀看區,家屬可以透過窗子觀看,而助理會把罩在他們親愛家人身上的薄布從臉上揭開。 昆西是個很難相處、非常聰明、性格執抝的男人,獨居在一條船上。這個角色協助塑造了古怪法醫的刻板印象。的確,從那時起,大部分犯罪影集中的病理學家和法醫多少都有些怪怪的:他們會和

屍體說話,對死亡的態度冷靜到讓人不安(但這點應該透露了更多關於大眾而不是關於法醫的事:那些對死亡波瀾不驚的人,就是會讓我們覺得毛毛的)。 不過,擁有某種程度的病態好奇心是很正常的。我們都害怕未知——而如同他們說的,死亡就是最大的未知。它同時也是最確定的一件事。有好幾大類的藝術和文學都在探討這個主題,一次又一次地從死裡逃生的故事裡尋求刺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恐怖電影,意外發生時會忍不住引頸觀看,雖然我們開車離開時還是會批評那些湊熱鬧的圍觀者。 雖然有人認為現代大眾文化裡的犯罪謀殺是一種病態的娛樂,但人對死亡和暴力的興趣卻一點也不新鮮。書中最古老的故事就是這些。不僅《聖經》裡全是,世界各地最受喜

愛的故事、傳說、神話和童話中也是。 謀殺的故事並不新鮮,新鮮的是我們說故事的方法。今日,從真實犯罪podcast到「調查發現頻道」(ID Channel),我們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在家裡串流播放死亡(有時還有非常清楚的細節)。這種類型的節目會如此成功,恰恰見證了病態好奇心的原始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