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癲癇藥物停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抗癲癇藥物停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anjayGupta寫的 大疫時代必修的生命教育 和賈大成的 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急救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癲癇懷孕不貿然停藥生下健康寶寶機率仍高也說明:美國神經學會2009年對癲癇懷孕婦女的臨床建議中也提到,能夠給與單一種抗癲癇藥物就不要多種藥物同時併用,且建議母親正常哺乳。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行路 和四塊玉文創所出版 。

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學系 徐偉群所指導 林宛嫺的 施用二級毒品除罪化之研究 (2021),提出抗癲癇藥物停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施用毒品行為、二級毒品、除罪化、減害治療、社區處遇。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藥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崇鈺所指導 秦禮萱的 使用網絡統合分析法評估第二、三代抗癲癇藥品於局部癲癇輔助治療之自殺風險 (2020),提出因為有 局部癲癇、輔助藥物、自殺風險、網絡統合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抗癲癇藥物停藥的解答。

最後網站「抗癲癇藥物停藥」懶人包資訊整理 (1) | 蘋果健康咬一口則補充:在完全沒發作兩年後可以慢慢的停藥,有些病人與醫生則認為五年沒發作較好。 ,A:任何藥物都有可能在人體上產生副作用,抗癲癇藥也不例外。 ... 藥過程越慢越好當癲癇的發作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抗癲癇藥物停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疫時代必修的生命教育

為了解決抗癲癇藥物停藥的問題,作者SanjayGupta 這樣論述:

歐巴馬最屬意的衛生署長人選 白宮學者、CNN首席醫療記者 OpenBook年度生活書《大腦韌性》作者 桑賈伊.古普塔(Sanjay Gupta) 震聾發聵之作!     研究顯示,在我們有生之年,至少會再遭遇一場傳染病大流行,   那麼,從個人、社會到國家,應該從這次新冠疫情中學到什麼?     桑賈伊.古普塔是資歷長達二十餘年的CNN首席醫療記者,長期以來親臨全球重大災難現場,包括海地地震、日本海嘯,伊拉克、科威特和阿富汗戰事等,重要醫療事件更是無役不與,比如SARS與伊波拉病毒疫情、中東呼吸症候群疫情、炭疽病毒攻擊事件,都可見他站上第一線,撰文或邀請專家一

同為美國民眾解惑。由於報導內容專業、持平又深入淺出,深受美國民眾信賴,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他的文章與節目也成了民眾了解相關事實的首選。     由於大流行病很可能每隔一段時間便捲土重來,古普塔以此次新冠疫情為鑑,為國家、社會乃至個人,整理出重要的因應之道。為此,他至今做了數千場訪談,對象包括華府決策要員、世界頂級公共衛生專家、流行病學相關領域知名學者、患者本人或家屬、私營單位主事者,以及與時間賽跑、迅速研發治療對策的科學家及其合作藥廠之高層等,從而得知許多獨家內幕。     此書前半部,檢討了疫情爆發後美國犯下的種種失誤,像是政治角力導致正確防疫政策推遲、質疑口罩與社交距離的效果

、輕忽無症狀感染、誤判新冠肺炎為老人病、太晚關閉公共場所等。此外古普塔還調查並回應了幾個重大疑慮,像是:全球疫情爆發源頭在哪?是否有人刻意釋出病毒?「疫苗猶豫」甚至「反疫苗運動」抱持什麼考量與論點?它們又錯在哪裡?作者以科研成果和他國經驗,建議了更為理想的作法。     由於長年直接與大眾溝通,古普塔的著作往往非常實用。本書後半部從這波疫情對人類社會造成的長期影響切入,關照民眾切身的難題,探討日後生活方式應如何調整:日常生活如何與病原共存、如何安排財務計畫、為何應預立危急時的醫療選擇、如何調適心態並培養心理韌性、怎麼為年老的父母安排居住環境、外出旅行要特別注意什麼,乃至長新冠患者日後要

怎麼維護健康……等等。 全書讓讀者在掌握真實資訊的同時,亦使自己的生命更具韌性、更具保障。(更詳盡介紹可參閱目錄引文)   各界好評     ►「古普塔借鑑他在前線抵抗新冠肺炎的精彩報導,寫了這本充滿實用智慧的書,幫助我們在大流行病盛行的這個時代變得更有韌性。藉著近期吸取的經驗,這本帶著希望和樂觀的書為讀者在駕馭未來時提供了一個紮實的基礎。」——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賈伯斯傳》與《破解基因碼的人》等暢銷書之作者     ►「既像謀殺案推理小說,又是實用的生存指南,桑賈伊.古普塔醫生此書實屬傑作。在這本精彩的書中,桑賈伊向讀者揭發在疫情新聞中不

曾聽過的事(極少人有能耐這麼做),同時提供我們保持安全、並以前所未見的方式追求生命所需的日常工具。」——安迪.斯拉維特(Andy Slavitt),白宮新冠肺炎應對團隊前資深顧問     ►「憑藉著特有的好奇心、同情心和謙卑,再結合大師級的說故事長才,古普塔醫生介紹了這場我們經歷過最嚴重的公共衛生災難決定性的歷史,不管是個人還是整個社會,如果想要變得更強大就必須讀這本書。」——溫麟衍醫生,前巴爾的摩衛生專員     ►「口罩、肥皂、水、與人保持六英尺距離,再加上這本傑作,能讓我們在勢必得面對的下一場疫情中得以生存——也對我們剛經歷的這場疫情更加了解。新冠肺炎目前尚無治癒方法,但

這本書能讓你免受那些把世界搞得天翻地覆的錯誤訊息和假消息所累。」——史考特.伯恩斯(Scott Z. Burns),電影《全境擴散》編劇     ►「桑賈伊.古普塔醫生的智慧,讓我得以在過去十八個月守護住家人。現在這本書將使我們更有把握,自己擁有面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時應具備的資源和心態。」——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五度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得主     ►「這本書簡直是驚悚小說,我們暫時還不知道結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古普塔這位值得信賴、誠實且明智的嚮導,來告訴我們為何我們會走到這個地步,並幫助我們預見未來,以因應下一場大流行發生。

」——拉里.布萊恩特(Larry Brilliant)醫生,公共衛生碩士及大流行應對諮詢公司(Pandefense Advisory)執行長     ►「如果有哪本關於新冠肺炎的書是「必讀的,毫無疑問就是這本。」——彼得.傑.霍特茲(Peter Jay Hotez),貝勒醫學院熱帶醫學院院長及教授     ►「這本書對當前與未來的健康危機,做了充滿智慧且資訊完整的評估。」——《科克斯書評》     ►「寫實,但是帶給人的感覺並非愁雲慘霧、黯淡無光,反倒是令人振奮的期許。」——《出版者週刊》  

施用二級毒品除罪化之研究

為了解決抗癲癇藥物停藥的問題,作者林宛嫺 這樣論述:

  毒品犯罪案一直以來列居於犯罪類型之首。其中,以施用毒品行為是否具備刑罰處置的正當性最具爭議。但即便最終確定施用毒品行為有除罪化之可行性,在政策施行上,若是立即將包含一級毒品在內的施用毒品行為除罪,過於冒險,故本研究以施用二級毒品行為作分析,其餘毒品級別不加以贅述。再者,施用毒品行為係屬自傷行為,因此將吸毒者納入刑事法中本就備受議論。並且,毒品戰爭下的嚴刑峻罰也證實,打擊需求方並無法解決吸毒者的問題,反而還會惡化。是以,醫療觀念與減害治療的除罪化思維逐漸發聲。施用毒品的行為是否有入罪化之必要?本文對施用毒品除罪化爭議進行研討後認為,即使承認其應罰性的存在,但是基於刑法最後手段性原則,在需罰

性的層次上是有疑義的。  目前毒品政策是以「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作為規範,採「有條件除刑不除罪」政策,將吸毒者視為「病犯」身分,並對初犯者以保安處分替代刑罰,然而此種透過司法強制力結合戒癮治療的模式仍無法有效解決毒品問題。因此,本研究參考各國(荷蘭、葡萄牙以及美國俄勒岡州)對施用毒品行為除罪化之政策,尤其是對藥癮者進行多元處遇措施以及社區處遇等經驗,作為未來我國施用二級毒品除罪化之借鏡與啟示。  綜合各國立法政策與我國現況,本研究認為應對施用二級毒品者以行政罰進行管制,並對藥癮者採取機構外處遇模式。以減害治療為方針,透過轉向措施進行多元的社區處遇計畫,如電子監控、個案治療師以及家庭支持等;或增進

社區處遇銜接機制之方案,如中途之家、康復熱線、職業訓練以及輔導就業等。並且,將社區處遇法制化,增進政府與民間團體對藥癮者提供金援的意願。使藥癮者在戒癮需求上獲得滿足,真正復歸社會。

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急救指南

為了解決抗癲癇藥物停藥的問題,作者賈大成 這樣論述:

8大急救場景x118個急救技巧, 讓你面對突發狀況,也能不慌不亂!     家庭、戶外、車上、校園、水中等各式場景,   配搭兒童、成人、老人等不同年齡層的急救方式,   讓你在遇到休克、溺水、中風、燒傷等意外事故前,   具備基本急救知識,讓你在最短時間冷靜的自救及救人!   本書特色     ✎ 關鍵時刻,讓你掌握黃金搶救期   運用8大急救場景及118個急救技巧,並一一說明,帶你建構急救第一步的知識,讓你在搶救的關鍵時刻,冷靜做出相對應的判斷!     ✎各式急救場景,配搭相對應急救方式   家庭、校園、電梯內、車上、戶外、水上等各式場景,配搭常出現的突發狀況,以及解決方式,讓你能臨

危不亂的應對現場狀況!     ✎常見突發狀況,應對大解密!   溺水、燒燙傷、骨折、扭傷、休克、摔倒、眼睛進異物、流鼻血等生活中常見的突發狀況,帶你科普自身知識,讓你能冷靜自救、救人。   真誠推薦     這本書的施救場景包括:家庭、戶外、校園;施救人群包括:成年人、兒童、老年人、已病人群。此外,本書還包括針對處理心肺復甦、昏迷、休克、溺水、觸電、燒傷、中毒、動物咬傷等問題的近120種急救技巧。賈大成用他專業的知識,風趣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將急救知識打碎揉細,講得通俗易懂,可以達到現學現用的地步。──張海澄(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掌握

了這本書中的急救要領,你可以在遇到各種突發情況時得心應手。我建議大家無論多忙也要抽出時間讀一讀,畢竟治病救人的方法,越早學到越有用。學習急救知識不僅可以維護自己的健康,還能夠為家人和身邊的親朋好友帶來福音。──張紅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媒體與信息管理處處長,中國家庭報社社長、總編輯)     賈大成老師的這本書不繞彎子,不兜圈子,沒有空話,沒有套話,也沒有長篇大論,而是用簡短、通俗、直白的語言,將急救技能乾貨告訴大家,實用性很強,易記、易學、易做。──孟憲勵(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總編輯)

使用網絡統合分析法評估第二、三代抗癲癇藥品於局部癲癇輔助治療之自殺風險

為了解決抗癲癇藥物停藥的問題,作者秦禮萱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抗癲癇藥物的使用長期被認為與自殺事件有關,但礙於多樣的風險因子與研究方法,即使將研究族群聚焦於癲癇甚至特定高自殺風險癲癇患者亦未有長期一致的結論。本研究嘗試限縮探討範圍,以台灣可取得之第二、三代抗癲癇藥品為限,評估局部癲癇患者使用不同輔助藥品之自殺相關不良事件的風險,並依結果推論選用不同輔助藥品是否會影響相關結果。研究方法:本研究藉由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和ClinicalTrials.gov等資料庫,搜尋2021年2月28日前發表之隨機對照試驗研究。英文發表之局部癲癇

患者試驗將被納入,摻有新生兒或嬰兒等族群、僅比較同成分之不同劑型或頻次、非平行設計之試驗皆被排除在外。接著以Risk of Bias 2.0版工具評讀文獻後再萃取數據進行網絡統合分析。本研究共有五項結局:「任何自殺相關不良事件」、「自殺意念或傾向」、「自殺行為」、「自殺相關不良事件導致停止、減少試驗用藥或退出試驗」以及「自殺相關嚴重不良事件」。效應量為勝算比並取95%為可信區間(credible interval, CrI)。研究結果:本研究共收納53篇有數據之文獻,受試者共13612人。分析結果顯示所有比較結果皆沒有顯著差異。與安慰劑相比,對於「任何自殺相關不良事件」,勝算比範圍從0.19

(95%CrI: 0.00-8.56; lamotrigine)至2.63 (0.00-∞; levetiracetam)、對於「自殺意念或傾向」從0.68 (0.14-3.07; topiramate)至1.61 (0.04-∞; vigabatrin)、對於「自殺行為」從0.16 (0.00-301.20; levetiracatam) 至2.50 (0.19-100.00; vigabatrin)、對於「自殺相關不良事件導致停止、減少試驗用藥或退出試驗」從0.20 (0.00-286.70; gabapentin) 至1.74 (0.24-25.00; vigabatrin)、對於「自殺

相關嚴重不良事件」從0.23 (0.01-2.72; gabapentin) 至1.75 (0.24-25.00; vigabatrin) 。即使是針對摻有精神疾患族群或抗藥性癲癇之族群,亦未於各組比較中偵測到顯著差異。不同自殺相關事件定義可能會導致不同藥品間的相對風險排序錯置,且「任何自殺相關事件」之分析結果會偏向「自殺意念或傾向」而非傾向「自殺行為」。結論與建議:癲癇患者之自殺風險高於常人,而病況控制不良與多重用藥皆為其自殺之風險因子。在必須使用輔助用藥的前提下,若能避開高自殺特性者則有助於維護患者用藥安全。但根據本研究結果,不論使用何種自殺相關事件定義,所探討之抗癲癇藥物在短期使用的情況

下並未有明顯差別。考量到自殺事件的罕見特性,以及未妥善控制病情之其他併發症風險,建議依照時下主流做法,以選用不同治療機轉、多重適應症且臨床療效反應佳者為優先考量,並搭配定期追蹤情緒以及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