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所設置標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心理諮商所設置標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unknow寫的 醫療衛生法規彙編 和林家興的 心理師執業之路(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心理師法施行細則修正日期:民國100 年06 月28 日法規類別也說明:得辦理諮商心理實作訓練之醫療機構,或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諮商心理 ... 開業執照機關派員履勘,核與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之設置標準規定相.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心理所出版 。

亞洲大學 心理學系 李志鴻所指導 吳航的 台灣心理師的創業之路:一個基於個案的探究 (2017),提出心理諮商所設置標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心理師、創業、心理諮商所、心理治療所、職涯轉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MPCG) 鄭同僚所指導 黃懷瑾的 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內容分析 (2015),提出因為有 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內容分析、工作時間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心理諮商所設置標準的解答。

最後網站服務項目- NCCU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 國立政治大學學務處則補充:05 院系諮商心理師 ... 本中心設有「院系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設計專屬各院、系所與班級的心理健康推廣活動,提供更適合您需求之服務。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心理諮商所設置標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療衛生法規彙編

為了解決心理諮商所設置標準的問題,作者unknow 這樣論述:

  醫療衛生法規,顧名思義,係以「醫療衛生」為規範對象之法規總稱。醫療衛生具公益性質,攸關人民生命、身體及健康等法益,為確保醫療品質及保障人民就醫權利,乃有立法規範、調控之必要。   本法規彙編依據法規屬性與關聯性而分為「一般法規」、「醫事基本法規」、「藥事基本法規」、「衛生及防疫法規」、「醫療保險法規」、「醫療救濟法規」、「醫事人員法規」及「相關組織法規」、「大法官解釋」等九大部分,有助於醫療衛生法學之研究,並切合實務運作上對醫療衛生法務之需要。   本書收錄至民國九十九年二月之異動法規,包括:  .民法(節錄)(99.2.3)。  .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99.2.3)。  .醫師法

施行細則(99.2.2)。  .心理師法施行細則(99.2.2)。  .呼吸治療師法施行細則(99.2.2)。  .刑法(節錄)(99.1.27)。  .食品衛生管理法(99.1.27)。  .全民健康保險法(99.1.27)。  .農民健康保險條例(99.1.27)。  .行政訴訟法(節錄)(99.1.13)。  .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98.12.30)。  .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98.12.30)。  .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98.12.16)。  .全民健康保險緊急傷病自墊醫療費用核退辦法(98.12.16)。  .全民健康保險紓困基金貸款辦法(98.12

.16)。 作者簡介 李建良   【現職】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合聘教授   【學歷】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   【著作】  憲法理論與實踐(一)  憲法理論與實踐(二)  憲法理論與實踐(三)  人權思想的承與變 蔡宗珍   【現職】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經歷】  律師高考及格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  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外交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經濟部法規委員會委員  研考會法規委員會委員  台北縣政府法規委員會委員  台灣法學會秘書長   【學歷】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肄業  

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士 陳聰富   【現職】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兼任副院長   【經歷】執業律師   【學歷】  美國紐約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學士

台灣心理師的創業之路:一個基於個案的探究

為了解決心理諮商所設置標準的問題,作者吳航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究台灣心理師創業-私人開業之整體歷程,以敘事研究為方法,透過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及「類別-內容分析取向」,對受訪者之創業夢想與市場現實的交織過程及經驗認知進行探索,最後整理出台灣心理師面對開業時須要注意的幾個重要課題。本研究共計訪談五位開業三年以上之心理諮商所與治療所負責人,經描繪與分析其開業故事後,提出對心理師創業之路的重要發現,以如下四個主題進行說明:1.從起心動念中看見職涯轉換路徑;2.從遭遇難題中發展成功因應對策;3.從開業評語中瞭解創業利弊得失;4.從所長建言中獲得產業活絡政策。另外,分別對於心理系學生、心理師、開業所長、心理系所及心理師公會提出四方面的建議,期待有助

於各方的前程規劃、創業成功、教學輔導及台灣心理健康產業發展的促進。

心理師執業之路(第二版)

為了解決心理諮商所設置標準的問題,作者林家興 這樣論述:

  本書卷一是作者分享成為一名留美執業心理師的心路歷程;卷二是闡述台灣心理師的教考訓用相關議題;卷三是探討台灣心理師的執業環境與專業發展;卷四則是彙整有關心理師的相關法規與資訊。   對於正在從事心理師工作的夥伴,或者有計畫想要進修心理相關研究所的讀者,本書可以提供更寬廣的視角,作為心理師生涯規劃與執業發展的參考。對於心理師這個專業感到好奇的讀者,本書可以幫助您更加了解他們。

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內容分析

為了解決心理諮商所設置標準的問題,作者黃懷瑾 這樣論述:

2015年教育部頒定了最新版的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明訂了專任輔導教師在三級輔導上的工作職掌,藉此完善國中小學校輔導措施。本研究希望能了解實務現場的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實際從事的工作內容,以及與理想上的法訂工作職掌間有哪些差異。因此研究者透過與三位研究對象進行訪談、撰寫逐字稿、連續一周的工作紀錄等等,分析出研究對象實務現場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時間比例後,再與法訂工作職掌進行比較。 研究發現,在工作內容上實務現場與法定職掌沒有太大差異,但最不一樣的是初級預防中的心理測驗施測與解釋工作,三位研究對象皆未提及;此外,在次級介入中的家庭訪問工作,只有一位研究對象提到。若從工作比例來看,可以看

到實務現場雖然認為專任輔導教師應以推動次級介入為主,同時須協助推動初級預防工作,以及三級處遇工作。但三位研究對象花費在初級預防的時間雖高,卻以撰寫個案紀錄為主,而非與家長、教師進行諮詢以及資源整合。此外,次級介入的總比例也明顯偏低。最後,在行政工作上的比例也發現有明顯的差異,校內主管是否願意協助拒絕非輔導工作是很重要的關鍵。研究者也在最後提出了幾點建議,包含訓練階段應增加資源合作與心理測驗實務課程,以及零授課的制度須受到行政同仁支持等等,進而讓這個工作未來發展地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