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港船舶動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運輸科學系 丁士展、邵泰源所指導 周承霈的 東亞港口貨櫃量發展因素及競爭資源之研究 (2011),提出廈門港船舶動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港埠發展、港埠競爭資源、迴歸模式、灰關聯度、GM(1、1)、GM(1、N)。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航運管理研究所 戴輝煌所指導 王瓊茹的 我國貨櫃港口之競合策略探討 (2009),提出因為有 競合策略、港口跨國投資業者、吸引TNC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廈門港船舶動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廈門港船舶動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東亞港口貨櫃量發展因素及競爭資源之研究

為了解決廈門港船舶動態的問題,作者周承霈 這樣論述:

自1970年代貨櫃化運輸的興起,定期航運的發展趨勢已成為船舶大型化、航商聯盟化及航線軸幅路網的概念,由於近年來船舶航運業競爭激烈、亞洲經濟發展迅速、國際貿易愈加頻繁,探討哪些因素會影響港口的發展、競爭優勢及貨櫃量的成長便相當重要。本研究蒐集1994-2009年亞洲25個港口的船席數量、港埠設施等港埠內部因素資料,以及東亞各國與中國大陸沿海各省的總體經濟資料,以迴歸分析探討哪些因素將影響亞洲港埠的貨櫃量成長,同時以灰預測GM(1,1)及灰色馬可夫修正模式預測2010-2014年的貨櫃量,探討貨櫃量的消長變化與影響因素,並分析亞洲各港的未來發展及競爭關係,發現以腹地經濟因素所建立的港埠貨櫃量迴歸

模式解釋能力都很好,尤其中國大陸的經濟影響力最為強大;並且灰色馬可夫修正模式在貨櫃量的預測上以中、短期的預測最為準確。此外,本研究再將各港口的十二項指標投入灰色關聯度及灰色GM(1,N)模式,以探討各港口的港埠競爭資源在群體中的排名,以及這十二項指標對於其港埠的重要程度大小為何,發現競爭資源排名前段的大多為中國大陸前幾名的大港以及轉運大港,如深圳、上海、新加坡等,而指標中重要程度最大的則為港埠設施,此外越洋航線上的轉運優勢區位也具一定影響力。

我國貨櫃港口之競合策略探討

為了解決廈門港船舶動態的問題,作者王瓊茹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探討我國貨櫃港口之競合策略的發展,期能了解欲維持臺灣貨櫃港口競爭力未來應採行之策略。本文之競合策略分成:可透過港務局主動出擊方式;與透過航運業者之應用方式共二類,並利用問卷調查以獲悉各項策略之貢獻度與實施的急迫性,以研擬港口未來的經營方向。研究結論發現:透過航運業者之「吸引TNC策略」的推動,對於臺灣貨櫃港口的貢獻度以及實施上的急迫性,都是屬於高度的,此顯示我方應主動改善港口經營環境以吸引港口跨國投資業者(TNCs),並積極與兩岸所屬航商或鄰近港口合作,在競爭中尋求合作,以創造港口本身與鄰近港口雙贏為目的,方為提升或維持我國貨櫃港口競爭力之最佳方向。關鍵字:競合策略、港口跨國投資業者

、吸引TNC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