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服務員心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居家服務員心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趙明明葉建鑫賴暖婷賴俞綺寫的 【圖解】生活自立支援照護指南 和瓷小恩的 我在歐洲打工旅行,你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居家服務照顧品質之探討: 以「案家為中心」觀點出發也說明:早年西方國家對於身心障礙. 者與失能老人,因其無法獨立生活,而曾. 有大量安置於機構的歷史趨勢;隨著觀念. 的改變,已將機構式照顧轉型為居家式或. 社區式照顧服務,現代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水 和稻田所出版 。

南華大學 應用社會學系社會工作與社會設計碩士班 莊凱翔所指導 林慧芳的 健康的實踐與超越-嘉義枯木逢春教室衰弱長者的大重量訓練 (2021),提出居家服務員心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枯木逢春訓練法、大重量訓練、槓鈴、健康促進、正向老化、在地老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胡力中所指導 游蔓婕的 鏡頭內外的代間互動: 以智慧型監視器作為照顧工具的協商與實作 (2021),提出因為有 長期照顧、智慧型監視器、代間互動、馴化理論、老人居住安排的重點而找出了 居家服務員心得的解答。

最後網站106年竹山照顧服務員心得報告 -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家庭福利 ...則補充:每天要協助病人身體清潔與舒適照護,排洩照護,膳食與給藥,翻身,拍背……等等。因應長照照顧服務十年計劃其服務內容以協助日常生活活動服務的照顧服務有居家服務,日間照顧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居家服務員心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生活自立支援照護指南

為了解決居家服務員心得的問題,作者趙明明葉建鑫賴暖婷賴俞綺 這樣論述:

【移除尿布.避免約束.擺脫臥床.坐站訓練.自行移位.適當餵食速度】 ※增進被照護者的生活品質 ※提升照護者專業照護能力 約束、尿布及不當餵食等照護方式, 不僅無助於被照護者的功能恢復, 甚至會導致失能狀況惡化。 透過照護者技巧性的引導與專業性的照護, 可提升被照護者的自主生活能力,重拾自信與尊嚴。 作者簡介趙明明【總策畫】趙明明現任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自2006年接手基金會會務,沿襲李天德創辦人的理念,除了持續深耕老人機構照顧服務,並將服務觸角深入社區,鼓勵社區長輩走出家門參與靜態與動態的文康活動,希望激發長輩對健康的認知,達到延緩老化及在地老化的目標。此外更積極配合政府的長照政

策,陸續開辦居家及社區長照服務,包括「居家服務(到宅服務)」、「日間照顧(老人安親班)」、「到宅沐浴服務」、「失智老人團體家屋」、「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及「社區整體照顧服務模式~ABC」等,提供專業且完整的優質服務給失能或失智長輩們,進而讓長輩們有安全、快樂與有尊嚴的生活。2012年接觸到日本竹內孝仁教授及八木秀明本部長所推動的「生活自立支援」概念,在臺中市政府的指導下,開始在永信松柏園老人養護中心推動「生活自立支援」照護模式,促成永信基金會獲得「傳善獎」的契機,也因此啟動了永信在全國推動生活自立支援的計畫。葉建鑫現任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發展部主任,大學就讀東海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畢業後就職於企管顧

問公司,有感於台灣快速老化,至苗栗長照機構擔任實習生以學習照顧及營運技巧,一年期間取得照顧服務員資格,並考取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2011年至基金會就職,3年來擔任計畫主持人,歷經執行生活自立支援的完整過程,遭遇挫折、瓶頸不少,但都在不斷地與各機構、輔導委員、國外長照專家的學習與切磋中,得到突破,終於看到台灣機構照護開始翻轉成「以人為本」的模式,看到失能長輩也能生出夢想,找到活得更好、生活更自立的動力。因而在與其他二位社工的合作下,共同編寫完成此書,希望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傳遞下去。賴暖婷賴暖婷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現任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2016年進入永信基金會服務,為「傳善獎生活自立支

援方案」社工,一開始對於什麼是「生活自立支援」懵懵懂懂,在辦理「不當照護體驗工作坊」當中「做中學」。社工背景的她,第一年透過自立支援基礎課程學習到照護概念及技巧,開始隨行15位專業輔導委員陪伴全國31家長照機構單位一同面對困境及成長,在方案社工角色當中汲取各輔導委員專業領域知識(包含護理、職能治療、物理治療、照顧服務員),累積方案管理及個案導入經驗,並在2017年及2018年擔任輔導委員一職,輔導南投及高雄兩家單位。賴俞綺賴俞綺弘光科技大學老人福利事業系畢,現任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於2017年1月的實習期間,首次接觸生活自立支援的照顧模式,對於「照顧」有了新的認識。結束實習後,轉為正職的方

案社工,開啟踏入長照的第一步,和機構一起學習、解決問題、分享喜悅和辛苦,並將這段時間來的體驗與心得整理出來,希望能對所有的照護者有所俾益。預計於2019年1月擔任永信松柏園照顧服務員,希冀將這2年所學,實際運用於照顧現場中。 第一章    台灣長期照護的窘況與突破 以外籍監護工及機構照護為主力 不當照護的產生 1.約束 2.不當尿布 3.不當餵食 4.工作人員不經意的言語或行為 建立同理心,轉變照護文化   第二章 啟動以人為本的照護 四大基本照護原則 為何長輩不喝水、不運動、容易便秘及營養不良? 不當照護體驗營,啟動生活自立支援第一步 不當照護體驗之設計理念及流程 一、約束體驗 1.約束類

型 2.約束體驗流程 3.注意事項 二、尿布體驗 1.乾淨尿布體驗 2.人工排泄物尿布體驗 三、不當餵食體驗 1.布丁湯匙餵食體驗 2.鐵湯匙餵食體驗 3.快速餵食體驗   第三章 生活自立支援照護技巧 端正坐姿腳著地 1.端正坐姿對飲食及排便皆有幫助 站立條件與環境 1.先往前,再往上 2.從床鋪或馬桶上站起 3.伸展關節活動度 4.站立訓練 環境營造及輔具 1.桌椅挑選 2.餐具挑選 3.排便環境 4.沐浴環境 5.尿布與尿褲 6.拐杖及扶手 給水技巧 1.喝水的最佳時機 2.長輩不願喝水的原因 飲食及烹飪技巧 1.進食障礙 2.協助長輩自行用餐 3.口腔運動及吞嚥訓練 移位原則 1.床上

翻身 2.坐於床緣 3.移至輪椅 擺脫臥床 1.訓練抬臀 2.訓練動態平衡 3.增加膝關節角度 訓練走路 1. 運用學(助)步車 避免約束 1.鼓勵長輩不要害怕向照顧人員尋求幫助 2.以科技產品感知長輩離床動作 3.端坐姿勢避免跌倒 4.訓練核心肌群 擺脫尿布 1.排便最優先原則 2.夜間以睡眠品質為優先   第四章 生活自立支援成功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1 擺脫重度依賴,生活功能大幅改善 成功案例2 獨立性、自主性、參與活動意願皆提升 成功案例3 性情變得開朗活潑,協助院內工作 成功案例4 參與太鼓隊,公開進行表演 成功案例5 返家與兄長姊姊再相聚

健康的實踐與超越-嘉義枯木逢春教室衰弱長者的大重量訓練

為了解決居家服務員心得的問題,作者林慧芳 這樣論述:

  一張醫院開出的病危通知書,一場因帕金森氏症引發的跌倒意外,打亂了我的生活。我帶著父親到處奔波,嘗試各種醫療、復健、偏方甚至求神問卜,尋求恢復健康的方式,輾轉進到林永昌醫師所創辦的「枯木逢春大重量槓鈴訓練」嘉義教室。在這裡,氣氛輕鬆互動熱絡,學員們在此氛圍下個個帶勁,父親參加後不僅健康狀況好轉,心情愉悅也恢復以往的社交生活。這個經驗讓我開始對此訓練的模式與歷程產生好奇,也想了解究竟是什麼因素,讓原本衰弱的父親在經歷恢復健康的醫療機制後,卻能在這個地方「回春」?「枯木逢春」是如何實踐,又如何超越?是我此刻的終極關懷。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取向,採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藉由觀察及訪談「枯

木逢春嘉義教室」的學員、學員家屬,對於參加此訓練的動機、訓練歷程以及生理心理的感受加以了解,並透過訪談教練、觀察與學員間課程互動以及學員身、心、社會層面的變化,並試圖對照目前現行政策,提出具體建議供公私部門推動「預防及延緩衰弱」方案參考,以期能落實「在地老化」與「正向老化」的理想。  研究發現:參加的學員及家屬將自己定位為「需要復健的病人」,因目前醫療環境未能滿足需求,故選擇「枯木逢春訓練」方式來超越目前自身所處的困境,實踐自己對於健康的期待;社會大眾因為對於「重量訓練」的不了解或害怕因而帶著以關懷為名的歧視主義,消極性的關懷這些學員,擔心他們身體受到危害或發生危險卻忽略了在安全防護下,這些學

員透過鍛鍊可以超越目前健康狀態的積極性權利;而嘉義「枯木逢春」團隊透過在學員身上身體工作(body work)的協作關係,超越現今科學與醫療二元論的盲點,加強了人性的關懷,彼此之間不僅是學員與教練或消費者與業者的關係,而是互為主體緊密鑲嵌的朋友、夥伴、類家人,透過彼此的信任與合作才能在大重量的過程中達到最大的效果。學員們在教室中不僅是身體的訓練,學員間的互相鼓勵與教練的激勵,強化學員的信心達到正向老化的目的。  至於日後推廣進入社區落實在地老化的可能性,雖然學員及家屬表示樂觀其成,但必須先建立民眾「健康生活型態」的觀念,藉由指標性人物的推廣、在地有力人士的號召以提升社區長者參與的意願,並結合相

關政策的補助,推動民間跟政府的資源整合,達到延緩老化及健康促進的目的。

我在歐洲打工旅行,你呢?

為了解決居家服務員心得的問題,作者瓷小恩 這樣論述:

2年 X 6個國家 X 18個寄宿家庭 在異國文化下打工,絕對沒有「咖啡+美食+豔遇」的浪漫, 肢體勞動加上文化適應,有委屈,有驚奇,也有汗水和淚水; 然而歷練歸來,膽識有了,勇氣大了,眼界開了,胸襟也大了!   瓷小恩,一個平凡的台灣女孩,出社會工作了幾年,有些積蓄,也累積了不少壓力和挫折,她的內心一直懷抱著一個夢想:「想去歐洲走走看看!」為了實現夢想,瓷小恩選擇了自食其力的方式:打工旅行。   她走過英國、義大利、荷蘭、德國……   待過農場、旅館、互助社區、養蜂場、護膚用品店……   做過家庭助理、老人照護、貨物行銷、宴會籌備、社區服務……   她在一個又一個生活習慣截

然不同的寄宿家庭中流轉,流浪過一座又一座不同風貌的城鎮。她一個瘦弱女生,曾經捲起袖子餵豬、趕羊、清理雞屎,也曾操著不熟練的英文努力推銷化妝保養品;她得要適應各個寄宿家庭不同的生活作息,還要學習不同工作的細節和規定。曾經備受主人肯定,也曾經飽受歧視和欺凌,然而,瓷小恩總是勇敢正面以對,當感到徬徨無依時,她便翻開聖經,禱告……   旅行的種種都會成為磨練個性的養分,而出走,是為了歸來之後繼續面對生活的奮鬥。這是瓷小恩的打工旅行紀實,充滿了許多激勵人心的故事,與給嚮往打工旅行者最誠懇的忠告和建議。 本書特色   ★    2年 X 6個國家 X 18個寄宿家庭的歐洲打工旅行紀實   ★    

付出勞力換取食宿,超勵志的貧窮之旅!   ★    精彩附錄,給有志打工旅行者最中肯的行前建議! 名人推薦   ★    真理大學經濟系 助理教授 許素菲 感動推薦

鏡頭內外的代間互動: 以智慧型監視器作為照顧工具的協商與實作

為了解決居家服務員心得的問題,作者游蔓婕 這樣論述:

1996 年,世界上第一款網路監控攝影機在美國橫空出世,並隨著網際網路 與相關技術的普及滲透進家戶中,協同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陸續加入即時對 話、人形偵測等功能;同一時間,「在家老化」概念受到學界與各國政府的關 注,今日提及在家老化之時亦總不離「物聯網」與「智慧照護」的相關論述。 在各式物聯網的衍生產品中,智慧型監視器串連了不同年長者照顧需求的家 庭,在婦女勞動參與率快速竄升之際,監視器成為平衡家庭與工作衝突的重要 利器,卻仍鮮少受到學界的關注。本文除探索智慧型監視器進入家戶的原由與 過程,更希望將監視器作為探照燈,觀察過往隱身於家門內無法探查的代間互 動模式。透過立意抽樣與滾雪球抽樣,本文徵

得 13 位利用監視器照顧不同身體狀況 長者的使用者,採用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搜集監視器的使用經驗與照顧心得, 本研究發現:一、監視器的裝設與單人家戶、老年夫婦家庭數量的增長具關聯 性。二、監視器將能有效扭轉傳統照顧工作的性別分工,創造不分性別、不分 出生次序皆能參與照顧工作的可能性。三、監視器的裝設恐對居服員與家庭外 籍看護工的隱私權構成威脅。四、監視器的裝設動機與使用目的因年長者身體 狀況的不同而有差異。五、監視器所促成之「單方面探視」將成為(後)疫情 時代的新常態。六、鏡頭內外的互動類型豐富而多樣,使用者因扮演著不同家 庭角色、以不同角度看待尊親屬照顧策略而發展出相異的使用情境。七、監視

器在馴化的不同階段獲得「安全」以外多樣而殊異的價值意涵。最後,本文以為若能結合具完善偵測功能的監視器以及急難救助資源,再透過家庭照顧者定時查看,將能於老年獨居比例漸升的時代,惠及更多年長者及其原需犧牲工作與家庭生活的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