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性貧血缺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小球性貧血缺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倪青寫的 實用現代中醫內科學 和胡維勤的 中醫五臟養生隨身查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罹患上班症候群,不可能是貧血吧! - ENSANITY也說明:除了鐵以外,維生素B6的缺乏也會導致貧血,稱小球性貧血。因維生素B6會參與血紅素的形成,且紅血球中的血紅素主要負責攜帶氧氣。若缺乏,氧氣就無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 和金塊文化所出版 。

弘光科技大學 生物科技研究所 喬長誠所指導 林易霆的 1.病例報告:鼻咽癌放射治療後十六年所產生的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慢性腎臟病及小球性貧血 2.以老鼠模式應用牛樟芝多醣體Antrodan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之機制 (2013),提出小球性貧血缺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牛樟芝、前列腺增生、放射治療、鼻咽癌、腦下垂體。

而第二篇論文元培科技大學 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研究所 王海龍所指導 張簡兆立的 北台灣地區青年族群小球性貧血之盛行率 (2009),提出因為有 小球性貧血、平均血球容積、小紅血球症的重點而找出了 小球性貧血缺乏的解答。

最後網站小心貧血就在你身邊!則補充:小球性貧血. 因缺乏維生素B6或鐵代謝異常、血紅素合成異常所造成,包含常見的缺鐵性貧血。 2. 巨球性貧血. 因缺乏葉酸、維生素B12或遺傳性的基因合成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球性貧血缺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實用現代中醫內科學

為了解決小球性貧血缺乏的問題,作者倪青 這樣論述:

本書以內科疾病中醫臨床實用為宗旨,基於臨床實踐和大量文獻研究,在充分採集臨床證據,吸收新臨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輯而成。   本書主要整理了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腎臟疾病、風濕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內科系統常見疾病的中西醫認識、中西醫診斷、中醫辨證論治、中醫病證結合治療、常用中成藥、常用中藥單方驗方以及非藥物療法等內容。可供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工作的醫務人員、研究人員、醫學生在應用中醫藥防治內科疾病時參考、借鑒。 倪青,醫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俱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

特殊津貼專家、“唐氏中醫藥發展獎”獲獎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已主持和參加完成知名課題56項。已獲國家獎2項,省級獎18項。曾獲北京科技新星、北京學習之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青年名中醫”等稱號。已發表學術論文460餘篇,其中SCI收錄21篇,主編學術著作32本。 王祥生,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山東省中醫優秀學科帶頭人,山東省優秀院長,首屆齊魯衛生與健康領軍人才,山東省名中醫,濟甯市十大名中醫。從醫30餘年,師從張大寧、張學文、孫光榮、李佃貴等國醫大師,擅長治療腎病、胃病、肺病、肝病等內科疑難病,中醫調理亞健康狀

態、腎虛、婦科病、不孕不育等經驗豐富,對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等腫瘤治療及術後、放化療後調理有獨特心得。 第 1 章 呼吸系統疾病 第一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二節 支氣管哮喘 第三節 上呼吸道感染 第四節 彌漫性間質性肺病 第五節 肺栓塞 第六節 胸膜炎 第七節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第八節 呼吸衰竭 第九節 肺結核 第十節 肺癌 第 2 章 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一節 高血壓病 第二節 冠心病 第三節 心律失常 第四節 心房顫動 第五節 先天性心臟病 第六節 病毒性心肌炎 第七節 心瓣膜病 第八節 心力衰竭 第九節 急性冠脈綜合征 第十節 急性心肌梗死 第 3 章 消化系

統疾病 第一節 胃食管反流病 第二節 胃炎 第三節 消化性潰瘍 第四節 習慣性便秘 第五節 潰瘍性結腸炎 第六節 多發性消化道息肉綜合征 第七節 腸易激綜合征 第八節 肝硬化 第九節 脂肪肝 第十節 胰腺炎 第十一節 膽囊炎 第十二節 膽結石 第 4 章 腎臟疾病 第一節 急性腎小球腎炎 第二節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第三節 慢性腎小球腎炎 第四節 腎病綜合征 第五節 IgA 腎病 第六節 間質性腎炎 第七節 尿路感染 第八節 急性腎衰竭 第九節 慢性腎衰竭 第十節 糖尿病腎病 第十一節 多囊腎 第十二節 尿酸性腎病 第 5 章 風濕性疾病 第一節 類風濕關節炎 第二節 系統性紅斑狼瘡 第三節

 系統性硬化 第四節 乾燥綜合征 第五節 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 第六節 結節性多動脈炎 第七節 成人 Still 病 第八節 貝赫切特綜合征 第 6 章 血液系統疾病 第一節 缺鐵性貧血 第二節 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三節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第四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第五節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第六節 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 第七節 急性白血病 第八節 慢性白血病 第九節 惡性淋巴瘤 第十節 過敏性紫癜 第十一節 單純性紫癜 第十二節 血友病 第 7 章 內分泌系統疾病 第一節 泌乳素瘤 第二節 尿崩症 第三節 單純性甲狀腺腫 第四節 彌漫性甲狀腺腫伴甲狀腺功能亢進 第五節 亞急性

甲狀腺炎 第六節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第七節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第八節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 第九節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 第十節 庫欣綜合征 第十一節 嗜鉻細胞瘤 第十二節 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 第 8 章 代謝性疾病 第一節 低血糖 第二節 糖尿病 第三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四節 高滲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 第五節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第六節 肥胖症 第七節 血脂紊亂 第八節 高尿酸血症與痛風 第九節 代謝綜合征 第十節 胰島素抵抗綜合征 第 9 章 神經系統疾病 第一節 腦梗死 第二節 腦出血 第三節 癲癇 第四節 震顫麻痹 第五節 重症肌無力 第六節 偏頭痛 第七節 老

年癡呆 第八節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第九節 面神經炎 第十節 神經症 第 10 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一節 乙型病毒性肝炎 第二節 丙型病毒性肝炎 第三節 愛滋病 第四節 流行性感冒 第五節 傷寒 第六節 敗血症 第七節 瘧疾 第八節 細菌性痢疾 第九節 霍亂 第十節 食物中毒

小球性貧血缺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頭暈、疲倦,覺得身體虛弱,懷疑自己有貧血,就開始吃保健食品補鐵,但是真的是貧血嗎?貧血只補鐵真的有用嗎?貧血有那些要注意的飲食原則?營養師杯蓋告訴你!

#貧血 的成因:貧血分為先天及後天

【先天貧血】
先天貧血就像是鐮刀型貧血或是地中海貧血,這類型需醫學的治療

【後天貧血】
後天的貧血大多都是跟營養素缺乏有關,最常聽見的就是缺鐵性貧血,但不只是缺鐵才會造成貧血,缺乏維生素B6、B12、葉酸甚至是蛋白質缺乏都可能造成貧血,以下簡單介紹貧血與貧血飲食原則。

1. 缺鐵性貧血
血液由血漿與血球組成,血球又分為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其中紅血球含有血紅素所以血液呈現紅色, 肌肉中含有肌紅素,所以也呈現紅色,而肌紅素跟血紅素都含有鐵,鐵在人體是儲存最多的微量元素,而人體組織中鐵最多的是紅血球,其中所含的鐵佔了人體總量60%-65%,鐵可以穩定紅血球的功能還有結構,當鐵不足時,就可能造成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飲食原則

(1)選擇紅色肉類
藉由吃肉可補鐵。吃紅肉可以攝取動物的血紅素或是肌紅素,而裡頭的鐵會在腸道釋出鐵離子讓小腸吸收並儲存在體內,當需要製造新的紅血球時就可以利用。
※小迷思一:常聽見紅色食物可以補血,像是吃櫻桃或是葡萄等等的水果,但這類食物色澤大多都是植物色素如花青素、或是甜菜根素,這些色素是不含鐵的,所以並不能補血。
※小迷思二:有些人說吃深綠色蔬菜可以補鐵,蔬菜雖然也含有鐵但基本上量都不高,而蔬菜中的鐵又是非血基質鐵,是三價鐵,肉中的鐵是血基質鐵,是二價鐵,蔬菜中的鐵與肉中的鐵型式不同吸收率較差,所以素食者建議可以購買含鐵的補充品做補充。
(2)維生素C可以幫助三價鐵轉為二價鐵幫助吸收,所以飯後吃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可以幫助鐵的吸收。
(3)茶、咖啡含有單寧酸,會抑制鐵的吸收,所以建議餐期前後不要喝這類飲料
(4)空腹時用鐵劑效果較好,但要注意腸胃不適的副作用

2. 球性貧血
缺鐵或是缺乏維生素B6都可能造成小球性貧血,尤其缺乏維生素B6會造成血紅素生成異常而貧血。維生素B6良好來源大多都是動物性食品,魚、肉、蛋及內臟類食物,植物性食品以全穀類、堅果及豆類含量較高。

3. 巨球性貧血
紅血球在骨髓製造,有絲分裂時需要維生素B12及葉酸的幫助,當二者不足,缺乏DNA複製的材料,細胞無法有絲分裂,就會造成巨球性貧血。
飲食的部分

巨球性貧血飲食原則
(1)葉酸,肝臟、酵母、豆類或是蔬菜及水果都含有葉酸
(2) B12來源大多是動物性食品,內臟類、蛋及牛奶,植物性食品含量不高。
(3) B12是所有維生素需要量最少的一種,一般存量大約可供3-5年人體所需,但因為飲食來源大多是動物性食品,而且吸收需靠胃協助,若是長期全素食者或是胃切除患者,可能要注意B12的補充。

4. 溶血性貧血
大多是遺傳性貧血所造成,像是鐮刀型貧血、蠶豆症,因紅血球細胞膜脆弱容易破裂,造成溶血,溶血後釋放出鐵質,使肝臟鐵存量增加,所以要注意不可以過量補充鐵,以免造成鐵沉積。

營養師小提醒:人體沒有排除過量鐵的機制,如果攝取太多可能沉積在肝臟,心臟甚至是關節,所以一般健康人是不用刻意大量補鐵,育齡期女性因經期問題才建議額外補充鐵,而像是大量失血或是肝病腎病也都有可能造成貧血,如果真的懷疑自己有貧血,最好到醫院做個檢查,對症下營養素才有效果喔!

【相關影片】
糖尿病、高血壓都跟它有關:維生素D健康補充法
https://youtu.be/zlyW4MoHic0

鐵是牛肝7.4倍,蛤蜊防貧血、護肝排毒
https://youtu.be/dRfTC9zctFU

早餐一杯高鈣高纖,芭樂牛奶補骨質、穩血壓
https://youtu.be/Z5zO2s2NqUY

【相關文章】
嚴重貧血症狀有哪些?小心缺鐵性貧血會心臟衰竭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405

貧血亂補鐵,小心貧血沒改善還致肝硬化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987

女性貧血小心失智風險增2倍!蛤蠣鐵質是牛肝7.4倍,6顆就能防貧血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269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1.病例報告:鼻咽癌放射治療後十六年所產生的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慢性腎臟病及小球性貧血 2.以老鼠模式應用牛樟芝多醣體Antrodan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之機制

為了解決小球性貧血缺乏的問題,作者林易霆 這樣論述:

1.摘要 下視丘腦下垂體系統十分具有放射敏感性,頭部放射治療常會造成不可逆的進行性腦下垂體功能低下,而產生體內各種賀爾蒙系統的失調,發生各種併發症以及增加死亡率,本篇報告一位三十八歲男性第三期鼻咽癌患者於接受放射治療後十六年的賀爾蒙變化以及併發症,我們發現患者主述陰莖完全無發勃起、疲勞、運動耐受性喪失,理學檢查發現陰莖及睪丸萎縮,陰毛稀少,血液檢驗數據發現生長激素、甲狀腺素系統、性激素系統、腎上腺皮質素系統功能皆低下,腦部核磁共振發現腦下垂體結構嚴重受損,睪丸組織切片也發細精管萎縮的早期特徵,患者併發貧血、腎功能低下、低血鈉,我們也進一步探討其致病機轉,適當的以賀爾蒙補充及3%氯化鈉水

溶液治療,可以有效治療貧血及低血鈉,改善患者生活品質。2.摘要組織學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主要起因於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的不平衡、慢性發炎、生長因子的不平衡等因素,導致前列腺腺體上皮及間質細胞過度增生。牛樟芝多醣體能有效調節免疫系統,緩解肝臟發炎、氣喘以及在細胞實驗中有抗發炎的功能。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慢性發炎是良性前列腺增生重要機轉,所以我們假設牛樟芝多醣體的抗發炎作用對良性前列腺增生有治療效果。本論文以睪固酮及雌激素共同誘導大鼠產生良性前列腺增生,並運用此動物模式來了解牛樟芝多醣體對於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響,結果在良性前列腺增生誘導組中,使用牛樟芝多醣體可以有效改善前列腺增生的組織學變化,也可有

效降低血漿中介白素1、前列腺組織中CD68(+)巨噬細胞及第二型環氧合酶的表現,顯現出抗前列腺發炎的作用,對於受誘導而增加雄性激素受體、芳香環酶、雌二醇,牛樟芝多醣體有使其恢復正常的效果。在接受前列腺增生誘導的組別中血漿中高密度脂蛋白會降低,而三酸甘油酯會升高,牛樟芝多醣體有使其恢復的功效,針對誘導前列腺增生所導致的上皮細胞間質轉型,牛樟芝會減少其發生。所以根據以上實驗結果,我們證實牛樟芝多醣體有減少前列腺發炎、減少前列腺增生及改善血脂肪代謝異常的功能。

中醫五臟養生隨身查

為了解決小球性貧血缺乏的問題,作者胡維勤 這樣論述:

  居家必備的五臟養生速查手冊   換個角度護健康,輕鬆調出好身體   圖文對照,合理搭配   中醫養生有幾千年的輝煌歷史,通過前人不斷積累和總結的經驗,流傳下來豐富的養生知識,有這些知識作參考,我們就能從中吸取教訓,以此來提高生活品質。   身體器官與我們的精神、健康都是離不開的,心、肝、脾、肺、腎皆可生化和儲藏我們的精、氣、血、津液和神,主導人體精、氣、神的運轉。懂得如何調理五臟,才是健康長壽的保證。   本書內容包括:五臟養生的基礎知識;五臟養生的飲食原則;五臟養生特效調理食材、藥材;五臟疾病對症飲食;調養五臟的特效穴位療法。   ▌五臟養生知識   1.認識五臟與六腑  

 《黃帝內經》中將五臟六腑都稱為「官」,是說人體五臟六腑都各有職能。五臟具有製造並儲存氣血津液的功能,六腑具有進行消化吸收的功能。   臟與腑的關係   心與小腸:在結構上,心的經脈屬於心而絡小腸,小腸的經脈屬小腸而絡心,心與小腸二者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從而構成了表裡關係。就二者的生理功能來說,心屬火、主血,心火溫煦、心血滋養,則小腸功能正常;小腸化物、泌別清濁,吸收精微,可以化生心血。由於有小腸吸收水穀精微的功能,可概括在脾主運化的功能之中,因而心與小腸的關係,是屬心與脾的關係之一。   肺與大腸:肺與大腸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從而構成表裡關係。肺與大腸的表裡關係在生理功能上,主要體現在肺

氣肅降與大腸傳導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由於「肅降」與「傳導」能影響臟腑氣機,故肺氣肅降下行,布散津液,則能促進大腸的傳導;大腸傳導糟粕下行,亦有利於肺氣的肅降,可影響呼吸運動和排便功能。   脾與胃:脾與胃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從而構成表裡關係。在生理功能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脾胃運納協調: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腐熟。胃的「納」是為脾的「運」做準備,而脾的「運」是適應胃繼續「納」的需要。   脾胃升降相輔:脾氣主升,胃氣主降。脾氣上升,運化正常,水穀精微才能夠得以輸布全身,則胃才能維持受納、腐熟和通降的作用。   脾胃燥濕相濟:脾為臟、屬陰,喜燥而惡濕;胃為腑、屬陽,喜潤而惡燥。   肝與

膽:肝與膽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從而構成表裡關係。在生理功能上,主要體現在同主疏泄方面。肝膽同主疏泄。而肝之疏泄,分泌膽汁,調暢膽腑氣機,促進膽囊排泄膽汁;膽主疏泄,膽汁排泄通暢,有利於肝發揮疏泄作用。因此,肝膽相互依存,相互協同,則膽汁的分泌、貯存、排泄正常,有利於飲食物的消化吸收。   腎與膀胱:腎與膀胱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從而構成表裡關係。在生理功能上,主要體現在利小便方面。水液經過腎的氣化作用,濁者下降於膀胱,從而成為尿,由膀胱貯存和排泄;而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又依賴於腎的固攝與氣化作用。因此,腎與膀胱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它們相互協同,共同完成小便的生成、貯存和排泄等多種功能。   

五臟之間的關係   心與肺:心與肺的關係主要表現在心主血與肺主氣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係上。心主血,推動血液運行,以維持肺的呼吸功能;肺主氣,司呼吸,朝百脈,能促進、輔助心血運行。另外,心肺居於胸中,宗氣亦積於胸中,有貫心脈和司呼吸的功能。   心與脾:心主血,心血供養脾,以維持脾的運行;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保證心血充盈。此外,心主血,推動血液運行不息;脾統血,使血液在脈中運行。只有心脾協同,血液才能運行正常。   心與肝:心主血,肝藏血。心血充盈,心氣旺盛,則血行正常,而肝才有血可藏;肝藏血充足,並能調節血流,則有利於心推動血行。在精神情志方面,心主神志,肝主疏泄。心神正常,

則有利於肝的疏泄;肝主疏泄正常,可調節情志活動,則有利於心主神志。   心與腎:心與腎的關係,主要表現為「心腎相交」的關係。心屬火,位於上焦;腎屬水,位於下焦。心火下降於腎,溫煦腎陽,使腎水不寒;腎水上濟於心,資助心陰,制約心火,使之不亢,從而使心腎的生理功能協調平衡。   肺與脾:宗氣的生成依賴肺司呼吸,吸入自然之清氣;脾主運化,吸收水穀之精氣。清氣與精氣是生成宗氣的主要物質,只有在肺脾協同作用下,才能保證宗氣正常生成。就肺脾的作用而言,需要肺的宣發和肅降作用,以通調水道,使水液正常地輸布與排泄。還需要脾的運化水液作用,使水液正常的生成與輸布。   肺與肝:肺與肝的關係,主要體現在氣機

調節方面的依存與協同關係。肺氣以肅降為順,肝氣以升發為調。肺與肝,一升一降,對全身氣機的調節起重要作用。   肺與腎:肺主通調水道,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臟,肺腎協同,保證人體水液的正常輸布和排泄。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維持呼吸深度,肺腎配合,共同完成呼吸功能。另一方面,肺在司呼吸中,肅降清氣,有利於腎之納氣,而腎氣充足,攝納有權,也有利於肺氣肅降。   肝與脾: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分泌膽汁,有助於脾的運行功能;脾氣健旺,運化功能正常,則有利於肝之疏泄。肝主藏血,貯藏血液並調節血流量;脾主統血,使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不逸出於脈外。肝脾協同,保證血液的正常運行。   肝與腎:肝與腎的關係

極為密切,有「肝腎同源」之說。肝藏血,腎藏精,精與血之間存在著相互資生和轉化的關係。腎精的充盛有賴於肝血的滋生,肝血的化生亦有賴於腎精的作用。此外,肝腎陰陽,相互滋生,相互制約,維持肝腎陰陽的充盛與平衡。肝主疏泄,腎主封藏。肝氣疏泄可使腎之封藏開合有度,腎之封藏則可制約肝之疏泄太過。二者相互制約,既相反又相成,使女子月經來潮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   脾與腎:腎藏精源於先天,主生長、發育與生殖,為先天之本;脾運化水穀精微,化生氣血津液,為後天之本。兩者相互滋生,為人體生命活動之根本。脾主運化,吸收水穀精微,充養腎精;而脾的運化功能又必須得到腎陽的溫煦才能健運。脾運化水液,關係到人體水

液的生成與輸布,又須有腎陽的溫煦;腎主水,主持全身水液代謝平衡,又須依賴脾氣的制約。   2.五臟養生要順應四季   春養肝:中醫認為,春屬木,其氣溫,通於肝,風邪當令,為四季之首。春天是人體的生理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春季養生,尤其要注重對於肝臟的保養。中醫認為,肝臟具有藏血之功。《素問 五臟生成》云:「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如果肝血不足,易出現兩目乾澀,造成視物昏花、肌肉拘攣等症狀。因此,養肝補血,是春季養生的重中之重。春季養肝藥膳,常用食材有豬肝、帶魚、桑葚、菠菜等;常用的藥材有紅棗、枸杞、女貞子等。   夏養心:夏屬火,其氣熱,通於心,暑邪當令。這一時

期的天氣往往比較炎熱,人們很容易耗氣傷津,脾胃功能在這個時候也趨於減弱,食欲普遍降低。夏季養生宜選用清暑利濕、益氣生津、清淡平和的食物;要儘量避免難以消化的食物,也不要過飽或者過饑;夏季炎熱,但不宜過多食用生冷及冰鎮的飲料和食物,以免損傷脾陽;同樣,夏季也不宜食用熱性食物,以免助熱生火。夏季心陽旺盛,容易耗傷心陰,故夏季應滋養心陰,可常食麥冬、金銀花、薄荷、綠豆、薏米、鯽魚等。   秋養肺:秋屬金,其氣燥,通於肺,燥邪當令,燥邪為病的主要病理特點是:燥易傷肺、燥勝則乾。秋季飲食養生要滋潤平補,以健脾清肺為主,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秋季氣候涼爽,五臟歸肺,不宜過量食用炸、燻、烤、煎煮

等食物。秋季藥膳清肺潤燥,常用的藥材、食材有天冬、桔梗、銀耳、菊花、梨、木瓜等。   冬養腎:冬屬水,其氣寒,通於腎,寒邪當令,易傷陽氣。中醫認為,「腎元蟄藏」,即腎為封藏之本。而腎主藏精,腎精秘藏,則使人精神健康,若腎精外泄,則容易被邪氣侵入而致疾病。古語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思是說,冬季沒有做好「精藏於內」,到春天會因腎虛而影響機體的免疫力,使人容易生病。這一時期,人體陽氣偏虛,陰寒偏盛,陰精內藏,脾胃功能較為強健,故冬季飲食養生宜溫補助陽,補腎益精。這時候,人體的生理功能趨於潛藏沉靜之態,在飲食養生方面應該突出兩個方面,一是需要注意通過膳食攝入高熱量食物,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二是

預防維生素缺乏症,因為冬季的新鮮水果、蔬菜比較少,應該適當進補。冬季藥膳養腎藏精,常用的藥材、食材有熟地黃、神曲、黑豆、香菜、白蘿蔔等。   4.五臟養生對應五色飲食   紅色養心:紅色食品是指外表呈紅色的果蔬和「紅肉」類。紅色果蔬包括紅辣椒、蕃茄、紅棗、山楂、草莓、蘋果等,紅色果蔬含有糖和多種維生素,尤其富含維生素C。「紅肉」指牛肉、豬肉、羊肉及其製品。現代醫學發現,紅色食物中富含蕃茄紅素、胡蘿蔔素、氨基酸及鐵、鋅、鈣等礦物質,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抗自由基、抑制癌細胞的作用。按照中醫五行學說,紅色為火、為陽,故紅色食物進入人體後可入心、入血,大多具有益氣補血和促進血液、淋巴液生成的作用。

  綠色護肝:現代醫學發現,綠色藥材和食物是人體的「清道夫」,其所含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幫助體內毒素排出,更好的保護肝臟,還可明目,對老年人眼乾、眼痛、視力減退等症狀,都有很好的食療功效,如桑葉、菠菜。中醫認為,綠色(含青色和藍色)入肝,多食綠色食物具有舒肝強肝的作用。另外,五行中青綠克黃,所以綠色食物還能調節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綠色食材有桑葉、枸杞葉、菠菜、苦瓜、綠豆、綠花椰、芹菜、青江菜等。   黃色健脾:黃色食物富含維生素C,可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維生素D可促進鈣、磷的吸收,可有效預防老年人骨質疏鬆症。黃色藥材如黃芪是民間常用的補氣食物,氣虛體質的老人適宜食用。黃色食物代表藥材和食材

有玉米、黃豆、檸檬、木瓜、柑橘、香蕉、蛋黃等。   白色潤肺:現代醫學發現,白色食物中的米、麵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或缺的能量之源。白色蔬果富含膳食纖維,能夠潤肺,提高免疫力;白肉富含優質蛋白;豆腐、牛奶富含鈣質;白果有滋養、固腎、補肺之功,適宜肺虛咳嗽和老人肺氣虛弱體質的哮喘;百合有補肺潤肺的功效,肺虛乾咳久咳,或痰中帶血的老年人,非常適宜食用。白色在五行中屬金,入肺,偏重於益氣行氣。大多數白色食物,如牛奶、大米和雞、魚類等,蛋白質成分都較豐富,既能消除疲勞,又可促進康復。   黑色固腎:現代醫學發現,黑色食品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及豐富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亞油酸等營養素,

可養血補腎,改善虛弱體質,同時還能提高機體的自癒能力。五行中黑色主水,入腎,因此,常食黑色食物能補腎。研究發現,黑米、黑芝麻、黑豆、黑木耳、海帶、烏雞、紫菜等黑色食物的營養保健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它們可明顯減少動脈硬化、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的發生,對流感、氣管炎、咳嗽、慢性肝炎、腎病、貧血、脫髮、早白頭等均有很好的療效。   5.五臟養生還需對應飲食中的「五味」   酸味入肝:酸味藥材大多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增強肝臟的功能,提高鈣、磷的吸收。此外,經常食用酸味食品還可促進血液循環,調節新陳代謝,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的發生,還能治療食積、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酸味食物還可用在烹調中,能提味

增鮮,並具有爽口、解膩、去腥、助消化及消毒的作用。代表藥材和食材有五味子、浮小麥、吳茱萸、馬齒莧、佛手、山楂、烏梅、荔枝、葡萄、橄欖、枇杷等。   苦味入心:苦味食品可燥濕、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利尿。營養學家認為,苦味食品含有的氨基酸,可促進胃酸分泌,增加食欲。此外,苦味在食品安全中含有的茶鹼和咖啡因,食用後能醒腦,消除大腦疲勞,恢復精力。苦味藥材和食材有清熱瀉火、除濕利尿的作用,與心對應,可增強心的功能,多用於治療濕熱症,但食用過量也會導致消化不良。代表藥材和食材有絞股藍、白芍、骨碎補、槐花、決明子、柴胡、苦瓜、綠茶、青果等。   甘味入脾:中醫認為,甜味入脾,有補養氣血、健脾、補虛扶正

的作用。在飲食中,甜味可有去苦、去腥、矯味的作用。甘味藥材和食材具有補益和中、緩急的作用,可以補充氣血、緩解肌肉緊張和疲勞,也能中和毒性、解毒,多用於滋補強壯、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痙攣、抽搐、疼痛,適用於虛症、痛症。代表藥材和食材有丹參、沙參、黃精、百合、蓮藕、茄子、蘿蔔、絲瓜等。   辛味入肺:辛入肺,可發散、行氣、活血,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辛味藥材和食材有宣發、發散、行血氣、通血脈的作用,可促進腸胃蠕動,促進血液循環,適用於表症、氣血阻滯或風寒濕邪等但過量會使肺氣過盛,患痔瘡、便秘的老年人要少吃。代表藥材和食材有紅花、川芎、紫蘇、藿香、肉桂、蔥、大蒜、洋蔥、辣椒、花椒、韭菜等。

  鹹味入腎:鹹味入腎,能軟堅潤下,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壓平衡的作用,在嘔吐、腹瀉及大汗後,補充適量淡鹽水,可防止體內電解質失衡。鹹味藥材和食材具有通便補腎、補益陰血、軟化體內酸性腫塊等多種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結便秘等症狀。當發生嘔吐、腹瀉不止時,適當補充些淡鹽水可有效防止發生虛脫。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心臟病、腎臟病、高血壓病的老年人不能多吃鹹味食物。鹹味食物代表藥材和食材有蛤蚧、鹿茸、龜甲、海帶、海藻、海參、蛤蜊等。   ▌心臟自我調養隨身查   心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一個器官,主要功能是把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位。在現代醫學中,心臟是人體整個血液循環系統的動力所在,其作用是推動血液流動,

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液,從而維持機體的正常運作。   1.心臟調養飲食原則速查   合理膳食,保護心臟:不夠均衡的飲食及生活方式會損害血管和心臟。所以飲食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對心臟及血管有保護作用。   少食辛辣刺激食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利於心臟的健康。因此,要養心,就要在日常飲食中儘量少食用辣椒、芥末、花椒等辛辣調味料,及白酒、濃茶、濃咖啡等刺激性飲料。   補充維生素E,助力心臟健康:維生素E可改善心臟健康。適量攝取維生素E可減少膽固醇,疏通血管,預防心臟問題。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也有利於增強維生素E保護動脈和心臟的功能。

  飲食清淡: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有強心的作用。   苦味食物泄心火:苦味食物有苦瓜、苦菜、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物所含的生物鹼因有清心除煩、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是心臟病患者的養生佳品。   紅色食物能養心:紅色食物包括胡蘿蔔、紅辣椒、蕃茄、西瓜、山楂、紅棗、草莓、紅薯、紅蘋果等。中醫五行學說中,紅色為火、為陽,故紅色食物進入人體後可入心、入血,大多具有益氣補血和促進血液、淋巴液生成的作用。   2.特效食材、藥材速查   ■苦瓜 大補元氣、補脾益肺   性味:性寒,味苦   歸

經:歸心、肝、脾經   產季:夏、秋兩季   每日適用量:100~250克   苦瓜中的苦瓜苷和苦味素能增進食欲,健脾開胃;所含的生物鹼類物質奎寧,能利尿活血、消炎退熱、清心明目。苦瓜中維生素C 的含量很高,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苦瓜宜與茄子、洋蔥、雞蛋等食物搭配食用,能降壓護心、增強免疫、清心寧神;但不宜與胡蘿蔔、黃瓜、南瓜等同食,否則會降低營養價值。   應用指南   ◎苦瓜綠豆湯   綠豆 苦瓜 冰糖   材料:水發綠豆200克,苦瓜100克,冰糖40克   做法:將苦瓜洗淨切塊;鍋中注水燒開,倒入綠豆攪勻,煮沸後用小火煮約40分鐘,倒入苦瓜、冰糖,攪拌,小火

續煮至食材熟透,攪拌片刻,盛出即成。   3.心臟疾病對症調養速查   ■冠心病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心前區壓迫窒息感、悶脹感、疼痛劇烈、胸痛徹背、氣短、喘息不能臥、昏厥等為主要症狀。   對症藥材:西洋參、天麻、玉竹、丹參、山楂、紅花、延胡索、牛膝、香附、當歸   對症食材:黑木耳、芹菜、洋蔥、胡蘿蔔、豬心、豬肝、海帶   對症食療   ◎玉竹當歸燉豬心   材料:豬心180克,當歸12克,玉竹10克,薑片少許,鹽、雞粉、料酒各適量   做法:將豬心洗淨切片,汆水撈出;鍋中注水燒開,放入玉竹、當歸、薑片、豬心、料酒,拌勻,小火燉30分鐘,放入鹽、雞粉,拌勻即可。

  ■心肌炎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的或彌漫性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變。症見疲乏、發熱、胸悶、心悸、氣短、頭暈等。   對症藥材:苦參、敗醬草、馬齒莧、魚腥草、丹參、金銀花、仙靈脾、黃柏、知母   對症食材:苦瓜、石榴、雞蛋、冬瓜、玉米、西瓜、白菜、黃瓜、火龍果     對症食療   ◎防風苦參飲   材料:防風、苦參各5克,蜂蜜適量   做法:防風、苦參用清水洗淨,備用;將防風、苦參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煎煮,去渣取汁;調入適量蜂蜜攪勻即可。   4.心臟調養特效穴位速查   ■按摩內關穴   取穴方法:位於前臂掌側,腕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尖或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特別酸、脹、微痛的感覺,先左後右,各掐按1~3分鐘。   功效:寧心安神、和胃理氣,主治心痛、心悸等症。   ■按摩勞宮穴   取穴方法:掌區,橫平第3掌指關節近端,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取穴。   按摩方法:手平伸,掌心向上,以另手大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有刺痛感,先左後右,各掐按1~3分鐘。   功效:清心瀉熱、開竅醒神,主治中風昏迷、心痛。 本書特色   專業──本書作者為胡維勤知名醫學科學家,師從知名內科專家樂文照先生和名老中醫祝諶予教授,擅長老年病及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病和臨床雜症的治療與保健。行醫五十餘年,經驗豐富,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醫學

科學家」,同時也是多個電視臺健康節目特邀嘉賓,著有多部養生類暢銷書。   詳細──本書詳列五臟(心、肝、脾、肺、腎)養生的基礎知識;五臟養生的飲食原則;認識生活中的致病因素;五臟養生特效調理食材、藥材;五臟疾病對症飲食;調養五臟的特效穴位療法。講解全面,速查即知。   實用──本書採圖文對照,對於對應五臟養生的特效食材、藥材的性味、歸經、產季、每日適用量,及食療方均有詳細介紹;而關於五臟的各類疾病,也有對症食材及對症藥材的圖文介紹,清楚辨識,方能正確使用。

北台灣地區青年族群小球性貧血之盛行率

為了解決小球性貧血缺乏的問題,作者張簡兆立 這樣論述:

紅血球製造不足和紅血球流失是貧血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球約有24.8%人口罹患貧血,在台灣研究約有12.6%罹患貧血。當紅血球的平均紅血球容積(MCV)低於82fl時稱之為小球性貧血(Microcyte Anemia),而其中Microcyte Anemia是最常見的貧血原因。本研究的目的是因為在本國貧血現況調查中,缺乏青年人族群的貧血盛行率報導。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青年人族群中Microcyte anemia盛行率及相關性危險因子評估,以瞭解已經邁入開發中國家的我國在經濟蓬勃發展及現行醫療體系的進步下,Microcyte anemia盛行率是否也隨之改善。因此;回歸蒐集台灣北部地區共40305

件(男性:21282人,52.8%,女性:19023人,47.2%;年齡範圍,17.7-20.6歲,平均年齡為19.15±1.45歲)血液分析報告[(包括紅血球數(RBC count)、白血球數(WBC count)、血色素(Hb)、血球容積比(Hct)、MCV、平均紅血紅血紅素(MCH)、平均紅血球血紅素濃度(MCHC)],探討Microcyte Anemia的盛行率及相關性危險因素。結果發現本國青年人貧血盛行率為12.6%,其中屬於Microcytosis anemia盛行率為7.2%。因MCH低下所造成Hypochromia之盛行率為7.1%,且Hb濃度在貧血因素中(尤其是女性)仍是佔有

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年份別之結果分析中顯示2008年貧血盛行率較高。在危險因素分析中,Microcyte Anemia比起正常血球的人更容易形成Hct低下之Erythropenia(ORs, 13.13;95%CI, 12.09 -14.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