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擴散速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子宮頸癌擴散速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石弘之寫的 傳染病的世界史:人類二十萬年興亡史上最大戰爭! 和近藤誠的 癌症別急著開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許達夫醫師自然診所醫療網-- 病家的箴言也說明:106年10月,我的母親診斷出腫瘤,11月時複檢確診為惡性腫瘤,膽管癌第3期,已擴散至附近淋巴與肝臟,屬神經內分泌癌。於同年12月8日住進台北榮X醫院病房,由腫瘤科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臉譜所出版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張俊郎所指導 廖彥翔的 缺血性腦中風病患執行血栓溶解劑治療之再住院評估研究 (2014),提出子宮頸癌擴散速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缺血性腦中風、粒子群最佳化演算法、基因邏輯斯迴歸演算法、交叉熵演算法、案例式推理、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支援向量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陳素華、陳培菱、蕭育生所指導 莊孟婷的 三維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合物奈米結構陣列製備與分析,及其在循環腫瘤細胞之應用 (2013),提出因為有 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合物、奈米柱、循環腫瘤細胞的重點而找出了 子宮頸癌擴散速度的解答。

最後網站子宮內膜癌※ 歡迎點選下圖區塊,閱覽說明 - 台灣婦癌醫學會則補充:第三期:癌症局部或區域擴散. IIIA期:癌症侵襲子宮漿膜層或附屬器官。 IIIB期:陰道或子宮頸旁組織侵襲。 IIIC期:轉移至骨盆腔或主動脈旁淋巴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子宮頸癌擴散速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傳染病的世界史:人類二十萬年興亡史上最大戰爭!

為了解決子宮頸癌擴散速度的問題,作者石弘之 這樣論述:

「誰」養出了改變歷史的超級病毒?! 「預言中國爆發疫情的傳染病史名作」 ———日本亞馬遜超熱賣,出版社緊急重版!   人類興亡的世界史正是傳染病橫行的歷史!   從痲瘋病、鼠疫、梅毒、天花、霍亂、   結核、流感、愛滋到新冠病毒……   一場永無止境、   人類與地表上最強天敵難以想像的慘烈戰役   歷史上每個時代都會爆發全球性傳染病大流行,奪走數千萬人的性命。相較於僅僅存活二十萬年的人類,傳染病的元凶才是早在地球生存逾四十億年的霸主!   牠們不僅包含數不清的老鼠、蟑螂、跳蚤、蝨子、頭蝨、寄生蟲,還有更多人類肉眼看不見卻數量驚人的細菌、病毒、原蟲、黴菌等微生物。   牠們當中有

長達十公尺的蛔蟲,也有一億分之一公尺的病毒;有的試圖與宿主一決生死,有的如政客般搖擺潛伏,享受宿主帶來的好處,卻也不懷好意、伺機發動攻勢;而如今統計數量超過一億種的病毒,或許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族群!   ◎蚊子不僅是殺人數量最多的野生動物,還是擊垮征服歐亞非狂人亞歷山大大帝的致命殺手?   ◎四千年前的莎草紙文書記載,圖坦卡門王的木乃伊內臟裡竟有寄生蟲卵?   ◎引起全球恐慌的西班牙流感,甚至終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人類大遷徙始於躲避動物性傳染病?   二十萬年前人類祖先在非洲誕生,據信因當時許多人死於疾病紛紛遷徙逃命。但遷徙並非結束,大量細菌、病毒成為隱形的旅伴,更是傳染病擴散的關鍵

。   痲瘋病隨著十字軍東征在歐洲各地落腳;哥倫布的船將梅毒零號患者從新大陸帶回舊世界;據信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文明的崩毀源自西班牙征服者帶來的各種傳染病;而世界知名、縱貫歐亞的「絲路」,在東西方交易的不只是商品,還有疾病!   人類與微生物間無止盡的鬥爭、妥協,甚至合作?!   人類大歷史之所以被視為一部傳染病史,來自於人類與微生物兩者間不斷的攻防與進化。微生物也會藉由操縱宿主讓自己活下去。   ✅病毒會讓老鼠受貓尿吸引遭捕食,轉而進入貓體內繁殖?   ✅蝙蝠竟是多達一百種病毒的「車手」?   ✅伊波拉病毒在突變後即學會「聲東擊西」入侵人體的巧妙招式?   ✅禽流感病毒是最容易突變新型的

病毒?令人聞之色變的西班牙流感元凶就來自它?   為了與宿主共生,微生物會在遇見宿主的近親生物變得更為凶殘,目的就是替宿主排除生存上可能的威脅或資源搶奪者;母體胎盤上的微生物則會形成保護胎兒的細胞膜;幽門桿菌雖和胃癌有關,卻可以抑制胃酸、防止胃食道逆流,還能有效遏止孩童過敏。   傳染病問題是環境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過去半世紀以來,新興傳染病成為致死率極高的新面孔,這正是全球環境急遽遭受環境的時期!而WHO在新冠疫情中的官僚顢頇,也是他們應對伊波拉病毒擴散失敗的原因。作者也在書中提出WHO對流感大流行的誤判及諸多質疑。   這是一部由人類和傳染病攜手寫成的世界史。   本書介紹

這些令人畏懼的致命瘟疫在地球環境史上的發展變遷,以及這亦敵亦友的微小鄰居,是如何成為改變人類歷史與文明的關鍵推手。在擁擠不堪的現代社會,我們的身體已成為把疾病傳染給別人的凶器,而看似消退的大流行,都將在人類猝不及防間捲土重來。   「新型冠狀病毒是相當棘手的傳染病,相信往後也會不斷突變,約莫每十年流行一次,繼續威脅人類與文明吧。   病毒的生存根源於地球生命的活動,只要地球還在,病毒就不會消失殆盡。甚至可以說,病毒在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地方,維持著生物進化與生態系的健全;如果沒有病毒,人類與其他生物都難以存續。若你讀過本書必然能理解:人類只能選擇與病毒共存。   今後的歷史將不斷重演人類與傳

染病之間的對抗與妥協,而這次臺灣抗疫成功事蹟,將成為最佳的範本。」——石弘之 名人推薦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范琪斐(資深駐美特派記者)   陳建仁(前副總統 、中央研究院院士)────疫世代必讀推薦   ★日本亞馬遜4.3顆星,各界媒體、上百則網友好評推薦────   「本書雖早在2018年就出版,卻彷彿預見了新冠肺炎的爆發,並直指這病毒來自中國的必然。綜觀歷史,人類與傳染病的戰役永無休止之日,而這本書帶你深入了解這場人類與傳染病共生的歷史。」────Excite News「今日の一冊」   「傳染病就像一場大地震,這場來自微生物的自然災害,對於當前人口

密集的高齡化社會影響甚鉅。是現代人不可不讀的重要著作。」────週刊朝日   「作者從40億年地球環境史的視角出發,首度揭露人類歷史上的宿敵────傳染病的真面目!」────J-CAST BOOK WATCH書評   「本書已然預言來自中國的新型病毒。」────亞馬遜讀者   「自古以來,人類與疾病就存在難分難解的關係,關鍵在於尋求彼此間共生之道。本書為介紹各類傳染病的名作,值得一讀。終章對於中國大型傳染病的預見讓人驚嘆。」────日本最大書評網站Bookmeter讀者  

缺血性腦中風病患執行血栓溶解劑治療之再住院評估研究

為了解決子宮頸癌擴散速度的問題,作者廖彥翔 這樣論述:

腦中風是威脅國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不僅會有中度至重度的功能缺失,如偏癱、大小便失禁等障礙,進而影響病患日常活動的能力,而這些後遺症往往也會造成家庭、照顧者及社會極大的負擔。血栓溶解劑為近年證明對缺血性中風治療有極佳效果的溶栓藥物,能有效地治療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患經急性治療後,雖然狀況回穩可以出院,但因行動、語言等功能尚未恢復,易造成再住院。故本研究以近年缺血性腦中風病患執行血栓溶解劑治療資料庫做為研究對象,篩選出影響腦中風病患再住院之影響因子,並運用粒子群最佳化演算法、交叉熵演算法及基因邏輯斯迴歸演算法相互結合倒傳遞類神經網路與支援向量機,建構六種預測再住院之模型,並結合案例式推理技術建構病

患再住院評估系統。研究結果顯示病患有高血壓及高血脂者對於再住院影響是較顯著的,而再住院預測模型方面,以粒子群最佳化演算法相互結合倒傳遞類神經網路與支援向量機及基因邏輯斯迴歸結合支援向量機表現較為優異,其平均準確率及平均ROC曲線下面積皆有84%與0.79以上;而再住院評估系統方面,三種演算法結合案例式推理其平均準確率及平均ROC曲線下面積皆有80%與0.76以上。故本研究結果,可做為腦中風病患預測再住院之參考依據,將有助於提升治療後的正確保健與照護品質,使醫療資源耗用降低。

癌症別急著開刀

為了解決子宮頸癌擴散速度的問題,作者近藤誠 這樣論述:

得了癌症怎麼辦?癌細胞很快擴散怎麼辦?   別慌張,別急著開刀,別急著化療,傾聽暢銷書《抗癌革命》作者近藤醫師的忠告,或許你能活得更久、更舒服! 癌症不等於急症 開刀不等於痊癒 全球臨床癌症研究數據指出 開刀很難一勞永逸 手術後的併發症、後遺症,比死於癌症更痛苦   日本醫療暢銷書《抗癌革命》的作者近藤醫師大膽告訴你,急著開刀你可能會死得更快!   近藤醫師於書中,揭露日本醫界極力隱瞞種種關於癌症的事實,破解一般大眾對癌症的錯誤認知,例如: 若不積極採取對策,腫瘤就會很快增大,因而一命嗚呼。 若不趁早治療,癌症就會馬上轉移。 癌症的死亡都極為痛苦。 癌細胞分裂得很快,病情會急速擴大。 動手術必

須徹底,才能斬草除根。   事實上癌細胞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用抗癌劑殲滅癌細胞的效果有限,能用抗癌劑治好的癌症也不到十種。   「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並沒有減少癌症死亡數的確實醫學證據。近藤醫師舉出詳細的科學數據,徹底粉碎你習以為常的錯誤認知,讓你重新認識癌細胞的真實面貌,並且告訴你在被宣告罹患癌症時,應該具備哪些必要知識,千萬別急著開刀。 作者簡介 近藤誠   一九七三年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同年進入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放射科工作。一九七九~八○年留學美國,八三年任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放射科講師迄今, 為一專業的癌症放射線治療人員,推動以患者為本位、醫療資訊公開化的醫療方式,並擔任「醫療事故調查

會」負責人。 譯者簡介 小張巖   一九四○年出生於台灣。日本國立長崎大學醫學部畢業。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專門:婦產科。 譯著尚有《西原博士的聰明育兒法》(相映文化出版) 推薦序 接受癌症與癌共存/許達夫 008 譯者序 012 前言 018 第一章 兩位天皇與「知情同意」 023 「擱置.觀察法」是正當的對策之一 025 昭和天皇的癌 沒有手術切除 029 「知情同意」的必要性 031 第二章 癌的成長速度 038 有關腫瘤成長速度的資料不多 039 腫瘤的成長速度,會隨著體積長大而漸趨遲緩 042 為什麼醫生要隱瞞資訊? 053 第三章 癌的性

質 054 癌症是如何令人痛苦且致人於死? 055 癌的轉移能力 059 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異同 063 為什麼癌會不斷增大 066 第四章 手術 074 手術死亡率 075 淋巴結清除造成的併發症、後遺症 085 各主要手術的問題 087 【全喉切除】【肺切除】 【根除性食道全切除】【胃切除】 【大腸切除】【肝臟部分切除】 【根除性膀胱切除】【全子宮切除】 【根除性前列腺切除】【根除性乳房切除】 檢討無症狀腫瘤手術的意義 094 檢討逸見政孝的胃癌病例 100 【淋巴結清除】【廣泛性切除手術、局限性切除手術】 【臟器重建術】【內視鏡手術】 第五章 化療藥物治療 110 化療藥物的「副作用」與

「毒性」 112 強毒性的化療藥物 119 化學療法能治療好的癌症 126 化學療法無法醫治的癌症 129 化療藥物對癌細胞難發生效果的原因 139 【手術後搭配化學療法】【內服化療藥物】 【癌休眠療法】【時間治療法】 第六章 放射線治療 148 從鈷照射進化到電子線性加速器 150 適合放射線療法的初期癌症 157 【術後照射法】【化學放射線療法】 【定位放射線治療】【粒子線治療】 【小線源治療】 第七章 其他治療法 172 【內視鏡粘膜切除術】【無線電波燒灼療法】 【冷凍療法】【超音波療法】 【血管內治療】【荷爾蒙療法】 【分子標靶藥】【血管支架療法】 【疼痛減輕法】【在家醫療】【安寧病房

】 【免疫療法】【飲食療法】 第八章 罹癌須知 189 請拒絕「先住院,後說明」的安排 191 請確認手術切除的範圍 200 「第二意見」應該在別的醫院徵求 203 第九章 治療法的選擇 206 【腦轉移癌】【喉頭癌】【下咽頭癌】 【舌癌】【食道癌】【非小細胞肺癌】 【肺轉移癌】【胃癌】【肝癌】【肝轉移癌】 【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宮頸癌】 第十章 與癌症共生 229 「與癌症拚搏」是不近情理的想法 231 癌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233 醫學數據不能證實癌症篩檢有效 237 共生的概念無須刻意破壞 241 後記 244 作者著書一覽 248 附錄一 252 附錄二 254 推薦序 接受癌

症與癌共存 許達夫醫師 這是一本好書,作者很客觀的提出癌症治療面面觀。   癌症成因未明,因此大家都在瞎子摸象。三年前在我第一本書《感謝老天,我得了癌症》開宗明義就表明:沒有一種治療,一種藥物,或中醫或西醫,或自然療法可以治好癌症。癌細胞是身體的一部分,除非病人死亡,癌症是死不了的!因此罹癌之後,唯有接受癌症與癌共存!   「壞人的孩子不會變壞,除非給他一個壞的環境!」癌細胞就是自己的孩子,孩子都很可愛,為什麼長大會變壞?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因為環境惡化所致!罹癌之後,病人必須了解是自己的各種惡習,把身體的環境惡化,才使正常細胞轉變成癌細胞。病人必須懺悔自己,痛下決心,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努力做

好身心靈之修煉,讓身體免疫力提升,環境改變,癌細胞自會逆轉回來!癌症是環境所致,治癌首重身心環境的改變。   「醫師是不懂得健康的專家」,醫學院七年教育都是在教導醫學生,什麼是細菌、病毒與癌症,怎麼殺、毒、割細菌病毒與癌細胞,從來沒有人教導醫學生什麼是健康?什麼是免疫力?益生菌?正常細胞需要什麼營養?醫師看到癌細胞猶如看到死敵,窮盡所有治療對癌細胞趕盡殺絕!可惜目前正統西醫所採用的治癌三寶:手術、化療與放療,不僅殺死癌細胞也同時殺死正常細胞,導致病人承受嚴重之身體破壞,輕者食慾不振,感染不斷,重者死亡!這種對抗醫療,只能治標無法治本!因此我一再呼籲:「西醫治療,要適可而止!」   罹癌之後已經

七年,至少有三千位癌症病人前來求診,我將這近七年來的可貴臨床經驗寫成第二本書《感謝老天,我活下來了》。書中我明白表示癌症病人死亡原因在於:恐懼害怕、不知所措、道聽塗說、缺乏抗壓力、求外不求內、病急亂投醫、不斷治療、不斷惡化,最後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身心受創而亡。我也明白指出我活下來的原因:心念轉變、懺悔檢討、飲食改變、遠離污染、勤練氣功、大量喝AQ1400抗氧化水、服用有科學證據的中草藥及適當西醫治療。   六年前當我在醫院門診等待辦住院接受手術時,我看到很多癌症病人在我面前經過,各個頭髮掉光光,臉色翻黑,戴口罩,戴假髮,面無表情,一臉緊張,手腳痠麻,走起路來彎腰駝背,有的因為標靶治療導致臉

部長滿瘡疤。這麼可怕的癌症外觀,是癌症造成的嗎?癌症會讓病人頭髮掉光光?臉色翻黑手腳痠麻?戴口罩戴假髮?面無表情?彎腰駝背?這些都不是癌症造成的!都是病人自己造成的:緊張恐懼、吃不下睡不著,加上醫師的手術放化療所引起的!   很多癌症病人是死於併發症而不是癌症,如感染、敗血症、貧血、腸阻塞、營養不良等等,正統西醫治療如此可怕,導致不少病人逃避而尋求祕方,結果是花了大錢又損害身體!我常常提醒病人,癌症不是身體的疾病,而是身心靈的不平衡,要努力力行我的雞尾酒自然療法。要採用或購買所謂抗癌食品必須考慮五大問題:來源要清楚,要有科技報告,要與研發人見面,要有科學實證,要正派經營,不清不楚的另類療法是絕

對要禁止的!   活下來就是偉大!七年前我大膽的做了正確的選擇!而那些醫院的模範病人,一個個被折磨到不成人樣,最後一個個痛苦而亡!所幸不少病人在面臨身心受創之時,能及時回頭來求診,力行我的雞尾酒癌症自然療法,都能迅速提升免疫力,減少副作用,有些甚至癌症消失,恢復健康。有些癌症依在,但是卻不再惡化,顯見與癌共存是有道理的。即使最後難逃一死,但都能活得久,活得心安理得!   作者一開始就表明「擱置.觀察法」是正當的對策之一,也提示我們癌症是一種慢性病,切忌病急亂投醫!很遺憾在台灣實施健保之後,因為給付過低,很多醫師為了搶病人創業績,常常趁人之危,恐嚇病人,導致很多不必要、不適當之治療,最後受苦受難

的是病人。 正如這本書的書名:「癌症,別急著開刀!」 所有罹癌病人與醫師們都應該謹慎再謹慎! 《感謝老天,我活下來了》作者、許醫師自然診所負責人 許達夫醫師 寫於二○○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癌的成長速度在這一章,你將充分認識到︰◎種種數據顯示,腫瘤的成長速度其實沒有你想像中來得快。◎有些初期癌有停止成長,甚至自然消失的可能性存在。倘若被宣告罹患癌症,就算不馬上治療也不要緊,你仍有時間評估最適當的治療法。  一般大眾對癌症的看法是,如果把癌症擱置不治療,腫瘤會在轉眼間增大,患者就會因此喪命。或者,腫瘤(的直徑)在數日之間就會增加一倍,而且會以很快的速度繼續長大。相信有此類想法的人一定不在少數!

  所有的腫瘤都會不斷的增大,即使是早期癌也一樣,總有一天會變成末期癌。這是大家對癌症所抱持的印象。因此,一旦被宣告罹患癌症之後,患者大都會分秒必爭的想立刻接受治療。人們對於癌症治療會這般感到急躁、惶恐,多半是根源於此想法。  事實上,這些想法是不正確的。癌的成長速度,其實出乎意料的緩慢。雖然腫瘤的增大足以構成死亡的因素,但並不是全部的癌都會不停的長大;其中不但有保持原狀不長大的癌瘤,而且還有一部分會自然消失。  接下來在本章中,我將用具體的數據指出這些事實來。有關腫瘤成長速度的資料不多  腫瘤的增大是由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而成兩倍,接著再各自進行細胞分裂而成四倍;依此類推,即按幾何級數增加下去

。因此,腫瘤的成長速度,通常是以其體積倍增所需時間來表示(倍增時間即doubling time)。  但是,以體積倍增時間來表示成長速度時,常讓人感到難以理解。比方說,如果體積倍增時間為一個月,那麼其直徑增大一倍所需時間是多少?請讀者們動動腦。【解答】直徑成為兩倍時,體積為二×二×二=八倍。換言之,細胞分裂反覆進行三次時,直徑會倍增,也就是體積倍增時間(一個月)的三倍,所以答案是三個月。  我以前也用體積倍增時間來表示。但是,在本書中,我改以直徑增大一倍,即「直徑倍增時間」來表示。因為腫瘤的直徑一公分長大為兩公分,或兩公分增大為四公分所需的時間相同,所以用此表示法則計算或理解都比較簡單。  可

惜,事實上有關腫瘤成長速度的資料並不多。因為在以前沒有像現在一樣有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攝影(MRI,亦稱磁振造影)等可精密測量的儀器,所以缺乏可靠的資料。相反地,今天雖有各式各樣的檢查儀器,但病人都在被診斷為癌症後馬上開始治療,因而可供參考的自然增大情況病例也很少。所幸,在胸部X光攝影之後,有一些被擱置或只用於觀察的資料留下來。根據這些資料統計的結果,肺轉移腫瘤的直徑倍增時間的平均值如下(G.G. Steel, Growth kinetics of tumours, Clarendon Press 1977)︰●頭頸部癌的肺轉移 六個月●大腸癌的肺轉移 九個月●腎癌的肺轉移 六個月●

乳癌的肺轉移 七個月●子宮癌的肺轉移 八個月  大腸癌或乳癌等「固體癌」的直徑倍增時間,在第一章的第一題提出過了,答案是六個月。  以上的數據全都是平均值,個別病例之間則或長或短尚有小差異。固體癌的組織型態可大概分類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或稱鱗狀細胞癌)、「未分化癌」。在該書中,選擇了一五九位腺癌患者,探討其腫瘤倍增時間,以分布圖刊載出來(不管腺癌初發內臟器官所在)。依其圖表,直徑倍增時間短於一個月者:○人。一~兩個月約十人,屬於少數。全體的八成,倍增時間是五個月或五個月以上,其中最多的約八個月;長於四年的人也有數位。

三維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合物奈米結構陣列製備與分析,及其在循環腫瘤細胞之應用

為了解決子宮頸癌擴散速度的問題,作者莊孟婷 這樣論述:

癌症是現代人類的主要死因之一,癌症致死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癌症以很快的速度擴散到其他正常的器官,導致其他併發症,而其中一種經由血管轉移的癌細胞稱作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本研究使用改質的奈米結構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合物基板抓取兩種循環腫瘤細胞,可被專一性抗體辨識的MCF7(乳癌細胞)及不被抗體辨識的HeLa(子宮頸癌細胞)。主要探討抓取時間及奈米柱直徑對細胞附著密度的影響。第一組實驗討論改變抓取細胞的時間,細胞附著於基板密度的變化。由實驗結果發現,兩種細胞隨著抓取時間的增加細胞密度有所上升,在60分鐘時逐漸達到細胞密度飽和。兩種細胞密度的比較,

因抗體效應細胞密度有所不同,MCF7比HeLa的抓取的細胞密度較多。第二組實驗討論改變奈米柱直徑,細胞附著於基板密度的變化。由實驗結果發現,兩種細胞隨著奈米柱直徑的減小細胞密度會逐漸增加。從材料的性質來觀察,奈米柱直徑較小的基板有著較小的楊氏模數;從材料的結構觀察,當奈米柱直徑越小,兩奈米柱之間有著最大的距離和最小的表面積。從細胞數量的變化來觀察,在直徑300nm到400nm之間的細胞密度變化極大,推測和奈米柱的3D結構有最大的關聯。當奈米柱直徑越小時,表面積也越小代表黏著抗體的密度也越高,並且當奈米柱之間的空隙越大,細胞伸展時的絲狀偽足(filopodia)可以伸展的空間相對於較大的奈米柱直

徑較多,因此可以判斷3D結構在抓取特定癌細胞有相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