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 中醫 高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子宮肌瘤 中醫 高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天德寫的 董氏奇穴傳心錄【增修版】贈取穴速查手冊 和沈全榮的 面相答客問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知音 和白象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戴君倚所指導 陳玉螢的 進行子宮切除手術之子宮肌瘤婦女接受術後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對其自我效能及焦慮之成效探討 (2021),提出子宮肌瘤 中醫 高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子宮肌瘤、互動社群、資訊化護理指導、自我效能、焦慮。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學研究所 黃國哲所指導 陳建志的 醫療院所特質與醫師特質對醫師選擇顱內動脈瘤治療術式的影響 (2014),提出因為有 醫療院所特質、醫師特質、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除術、血管栓塞術的重點而找出了 子宮肌瘤 中醫 高雄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子宮肌瘤 中醫 高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董氏奇穴傳心錄【增修版】贈取穴速查手冊

為了解決子宮肌瘤 中醫 高雄的問題,作者曾天德 這樣論述:

  針灸術是中醫學裡最璀璨的明珠,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認證「針灸」對107種疾病是有效又安全的療法。而「董氏奇穴」是近半世紀流傳全球五大洲的針灸秘技;普傳於世的重要關鍵在於「效用雄奇而迅捷」、「針刺手法樸實易學」、「理論古今接軌無礙」。   本書作者習醫從業已逾三十年,乃董氏奇穴嫡傳楊維傑教授親傳弟子。這是一本以董氏奇穴獨有的視野來穿引古典中醫及現代醫學,融通貫串探索人體療癒奧秘的心得紀實。   本書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穴位篇」,擷取董氏奇穴精華穴位,將其定位、入經、重點區位、效能、及各類疾病特效穴組清楚界定,其中許多效驗穴組,是作者多年臨証或參酌各家經驗所得

。第二部分「心法篇」,包含「臟腑別通」、「三才針法」、「始源三法」及「橫通針法」及針灸傷科並陳的「太極動氣心法」,皆是有別於傳統的針法邏輯,亦可用於疑難的內科雜症。第三部分「治療篇」也是最實用的部分,作者將臨床常見病按其特點、病因病機、治則治法、證型等分類,更依其方藥、董氏奇穴、十四正經、食物宜忌建議、疾病養護等細述其要點。   《董氏奇穴傳心錄》的問世,重在心得傳承,讓有志於探索針灸、方藥、食療的中醫同好者,透過筆者的拋磚引玉,能少走崎嶇彎路,直達治療的核心,盼無數受苦的蒼生,早得拯救,重現生命的歡顏。  

進行子宮切除手術之子宮肌瘤婦女接受術後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對其自我效能及焦慮之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子宮肌瘤 中醫 高雄的問題,作者陳玉螢 這樣論述:

背景:子宮肌瘤是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受影響婦女比例超過70%,常見症狀有嚴重出血、骨盆疼痛和不孕,不僅干擾婦女日常生活、工作表現、情緒,亦增加社會和健康負擔,對生活品質產生負面影響。臨床常見處置多為子宮肌瘤切除術或子宮切除術,文獻指出護理人員術前提供完整的護理指導能有效提升婦女的自我效能進而降低焦慮情緒,但現況多以書面資料指導婦女,而這些婦女處於術前焦慮狀態,對內容常無法熟記,且收藏不易,另因個別婦女的手術方式不同,書面資料多無法針對婦女需求客製化,因此引發筆者對提供此類婦女術後自我照護之資訊化護理指導介入,以提升其自我效能及改善焦慮之動機。目的:探討進行子宮切除手術之子宮肌瘤

婦女透過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之介入性措施,對其術前及術後自我效能與焦慮之差異,並對介入措施進行滿意度調查。方法:本研究為雙組前後測之類實驗研究法,以方便取樣方式進行收案,收案期間為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運用子宮肌瘤婦女術後自我照護手冊、自我效能量表(GSE)、貝克焦慮量表(BAI)、護理指導滿意度調查表等工具來進行。共收案70人,對照組及介入組各為35人,對照組依傳統護理指導衛教,介入組則以資訊化取代,於術前一天提供「子宮肌瘤婦女術後自我照護手冊」,手冊末頁附有QR code讓婦女以行動裝置隨時閱讀及參考,並輔以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作為出院後諮詢管道。資料分

析以描述性統計和推論性統計之獨立樣本t檢定和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進行。結果:自我效能部分,對照組提升6.2分;介入組提升9.8分;焦慮部分,對照組下降5.55分;介入組下降19.43分;衛教介入措施滿意度,對照組平均得分4.61±0.59分;介入組平均得分4.73±0.45分,顯示運用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介入措施可提升婦女自我效能並降低焦慮,且提升護理指導滿意度。結論:運用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介入可提升子宮肌瘤婦女自我效能並降低焦慮,資訊化護理指導滿意度得分較高,顯示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介入措施具有潛能使護理指導成效提升,對病人更

具可近性及方便性。

面相答客問

為了解決子宮肌瘤 中醫 高雄的問題,作者沈全榮 這樣論述:

兩百則面相問答,拋磚引玉,掀開面相神祕面紗,公開臉部密碼!     ◎將深奧面相學藉由問答的方式呈現給讀者,除了解析相理外,更傳達作者的生活哲學。   ◎面相故事,臉譜人生,探索面相的玄妙與深奧,現代人的必勝面相兵法!   ◎沈氏相法,揭開面相學古老神祕面紗,「認識自己、見相識人」,無往而不利。     沈全榮老師,鑽研面相學三十餘年,著作等身,「沈氏相法」創始人,   歷任多所大學面相學班講師,教學深入淺出,擅長說理,   著重實務驗證,透過真實故事情節,分析解說各種不同相理,   並將面相學推廣運用於生活、工作、管理、交際、自我改變及提升自己能量等。   閱讀沈老師著作,便能瞭解自己與

別人,開啟自己命運之鎖!     本書蒐集沈老師過去發表過的「面相答客問」共計200篇以宴讀者,並為本系列的第一冊,不識貨請人看,不識人慘一半!面相解惑盡在答客問中!     面相學源遠流傳,主因它可以見相識人,具有快速、精準、方便與實用性。   本書將深奧面相學藉由問答的方式傳達給讀者,除了解析相理外,更告訴你生活的哲學觀,想在人生賽局中成為進階勝利者,必備現代兵法──「面相學」。   學生好評推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面相是中國流傳千年的智慧,沈老師精簡白話的解說,絕對值得讓您細細品嘗。」   「沈老師的理念,藉由面相瞭解自己,面對日常生活的各種壓力,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喜歡自己

、讀懂自己、改變自己。」   「本書以簡單、易懂的解說方式,讓看似深奧的相理一一解鎖。」     ★沈全榮老師臉書社團「愛上面相棧」,有更多豐富有趣的看相心得喔。

醫療院所特質與醫師特質對醫師選擇顱內動脈瘤治療術式的影響

為了解決子宮肌瘤 中醫 高雄的問題,作者陳建志 這樣論述:

背景:國內外已有較多研究在探討不同治療術式成效方面的比較,或醫院與醫師特質對治療結果的影響,但較少有針對醫療院所特質與醫師特質因素對醫師選擇治療術式不同影響力之相關研究。現今微創手術(Minimal invasive procedure)已大幅被應用在各種病症。它的低侵襲性、低感染率且高復原度,故可提供良好的醫療品質,增進病人滿意度,縮短術後住院天數而樽節醫療費用,可為醫病雙方帶來更高的效益。血管栓塞術從1980年代發展至今,藉由新的材料發明與技術的提升,國內外已有相當多的研究報告指出,使用血管栓塞術來治療顱內動脈瘤,在手術併發症、感染率、死亡率、住院天數及醫療費用等皆與傳統開顱夾除術的結果

相似,甚至是有時候更優於開顱夾除術。目的:探討醫療院所特質與醫師特質是否對醫師在顱內動脈瘤治療術式選擇方面有顯著性的影響力。方法:本研究屬於回溯性研究(A retrospective study),係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2010年的百萬人承保抽樣歸人檔(LHID2010),取2003年到2012年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檔(DD)中接受過顱內動脈瘤治療「主、次手術(處置)碼」(ICD_OP_CODE)為39.51、39.52的病患做為研究對象,串連醫事機構基本資料檔(HOSB)、醫事人員基本資料檔(PER)及專科醫師證書主檔(DOC),並使用邏輯斯?邅k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來探討醫療院所特質與醫師特質對醫師選擇顱內動脈瘤治療術式是否具有影響力。結果:在418名研究對象中接受開顱夾除術治療為357人(85.4%),血管栓塞術為61人(14.6%)。卡方檢定及費雪精確檢定結果顯示,在醫師特質中,醫師的性別、年齡及執業年資和醫師選擇治療術式並無顯著的差異;在醫療院所特質中,層級別(p = 0.018)、權屬別(p < 0.0001)及分局別(p = 0.0025)則對醫師選擇治療術式有顯著的關連性。進一步的邏輯斯?邅k分析結果則顯示,醫師特質的性別、年齡及執業年資對醫師術式選擇並無顯著的影響力。而在醫療院所特質方面,分局別中只有台北分局相對於高屏分局

在醫師術式選擇有顯著的影響力(OR = 5.67, 95%CI = 1.24-25.97, p = 0.026)。此外,醫院權屬別中只有公立醫院相對於財團法人醫院在醫師治療術式選擇方面有顯著的影響力(OR = 2.19, 95%CI = 1.00-4.77, p = 0.049)。討論:綜合研究結果與文獻討論可知,醫療院所特質與醫師特質確實對於醫療利用及醫師的診療行為有顯著的關連性,但就本研究結果來說,在醫師特質中的性別、年齡及執業年資對於醫師選擇顱內動脈瘤治療術式並無顯著的關連性。而在醫療院所特質中的層級別、權屬別及分局別,則對於醫師選擇顱內動脈瘤治療術式有顯著的關連性。再者,儘管許多文獻都

指出接受血管栓塞術治療的癒後結果優於開顱夾除術治療,但就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接受開顱夾除術治療的病人數高於血管栓塞術的5倍,當然治療的癒後結果好壞於本研究中是無法進行分析討論的,然而此問題值得深入再探討。此外,建議衛生主管機關應改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不應讓醫療資源集中在都會區與大醫院中,造成醫療可近性降低。另一方面,在醫師專業技術認證上也要多加培育,加速神經介入性血管栓塞術治療人員培訓,使病人能得到較佳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