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症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懶人包總整理

子宮肌瘤症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秀琳寫的 子宮肌瘤與卵巢囊腫(二版二刷)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不孕夢魘?4成育齡女患子宮肌瘤也說明:子宮肌瘤 臨床症狀不明顯,但若是經血量多、經痛、壓迫到膀胱易頻尿就需要切除治療。 婦科常見病灶轉惡機率低. 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戴君倚所指導 陳玉螢的 進行子宮切除手術之子宮肌瘤婦女接受術後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對其自我效能及焦慮之成效探討 (2021),提出子宮肌瘤症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子宮肌瘤、互動社群、資訊化護理指導、自我效能、焦慮。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盧玉嬴所指導 劉曉雲的 婦女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前後症狀困擾與生活品質之縱貫性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子宮肌瘤切除術、症狀困擾、生活品質、縱貫性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子宮肌瘤症狀的解答。

最後網站子宫肌瘤,是留还是切?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則補充: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很多女性都有子宫肌瘤的困扰,据统计至少有20%~30%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子宮肌瘤症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子宮肌瘤與卵巢囊腫(二版二刷)

為了解決子宮肌瘤症狀的問題,作者陳秀琳 這樣論述:

子宮肌瘤症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子宮肌瘤是婦女腫瘤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子宮肌瘤是氣血津液運行不暢,導致痰濕與濁氣凝聚,日久由氣病到實質的積聚。

以中醫觀點來看發生原因如下:

經期、產後飲時起居不慎有密切關係,風邪、寒邪、溼邪與氣血搏結而成
先天體質不良:如氣虛體質、陽虛體質、濕熱體質、痰濕體質、血瘀體質
情緒因素:鬱怒使氣機不暢,臟腑氣血失調,瘀血內停


這一集談的主題如下:
1.中西醫對子宮肌瘤的看法
2.子宮肌瘤在哪些部位容易造成不孕或容易流產
3.哪些人需多注意是否有子宮肌瘤?
⑴.肥胖的人 ⑵.近更年期的婦女
⑶.有血崩的人
4.併發症
5.案例分享
6.為什麼有子宮肌瘤的人吃健康食品反而要更注意
7.子宮肌瘤是否需要動手術,如何評估?
8.藥膳 :
絲瓜止血化瘤湯
豬肚薏蓮湯
9.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全昌堂中醫醫院院長徐慧茵中醫師來談談子宮肌瘤的問題。

---------------------------------------------------------------------------
每週五 晚上18:30 /重播:週六晚 21:30 /週日早 10:30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https://goo.gl/H3jsDi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NTDhealth) http://www.ntdtv.com.tw/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網路直播:http://www.ntdtv.com.tw/live

進行子宮切除手術之子宮肌瘤婦女接受術後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對其自我效能及焦慮之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子宮肌瘤症狀的問題,作者陳玉螢 這樣論述:

背景:子宮肌瘤是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受影響婦女比例超過70%,常見症狀有嚴重出血、骨盆疼痛和不孕,不僅干擾婦女日常生活、工作表現、情緒,亦增加社會和健康負擔,對生活品質產生負面影響。臨床常見處置多為子宮肌瘤切除術或子宮切除術,文獻指出護理人員術前提供完整的護理指導能有效提升婦女的自我效能進而降低焦慮情緒,但現況多以書面資料指導婦女,而這些婦女處於術前焦慮狀態,對內容常無法熟記,且收藏不易,另因個別婦女的手術方式不同,書面資料多無法針對婦女需求客製化,因此引發筆者對提供此類婦女術後自我照護之資訊化護理指導介入,以提升其自我效能及改善焦慮之動機。目的:探討進行子宮切除手術之子宮肌瘤

婦女透過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之介入性措施,對其術前及術後自我效能與焦慮之差異,並對介入措施進行滿意度調查。方法:本研究為雙組前後測之類實驗研究法,以方便取樣方式進行收案,收案期間為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運用子宮肌瘤婦女術後自我照護手冊、自我效能量表(GSE)、貝克焦慮量表(BAI)、護理指導滿意度調查表等工具來進行。共收案70人,對照組及介入組各為35人,對照組依傳統護理指導衛教,介入組則以資訊化取代,於術前一天提供「子宮肌瘤婦女術後自我照護手冊」,手冊末頁附有QR code讓婦女以行動裝置隨時閱讀及參考,並輔以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作為出院後諮詢管道。資料分

析以描述性統計和推論性統計之獨立樣本t檢定和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進行。結果:自我效能部分,對照組提升6.2分;介入組提升9.8分;焦慮部分,對照組下降5.55分;介入組下降19.43分;衛教介入措施滿意度,對照組平均得分4.61±0.59分;介入組平均得分4.73±0.45分,顯示運用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介入措施可提升婦女自我效能並降低焦慮,且提升護理指導滿意度。結論:運用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介入可提升子宮肌瘤婦女自我效能並降低焦慮,資訊化護理指導滿意度得分較高,顯示資訊化護理指導合併一對一互動式社群諮詢平台介入措施具有潛能使護理指導成效提升,對病人更

具可近性及方便性。

婦女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前後症狀困擾與生活品質之縱貫性研究

為了解決子宮肌瘤症狀的問題,作者劉曉雲 這樣論述:

背景:子宮肌瘤婦女因月經不規則、不正常出血、腹痛等症狀困擾,影響其體力、活動、工作及家庭,選擇手術治療,但仍擔心術後症狀是否可獲得緩解及對生活可能造成的影響。 目的:探討婦女接受子宮肌瘤切除術前及術後的症狀困擾與生活品質的重要相關影響因子,並探討子宮肌瘤婦女的症狀困擾及生活品質長期性變化,以及時間因子對症狀困擾與生活品質的影響。 方法:採縱貫性研究設計,於北部地區某醫學中心,以立意取樣方式,收集60位預行子宮肌瘤切除術之婦女,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工具包含:基本人口學與疾病屬性問卷、症狀困擾量表、健康生活品質量表等,收集研究對象於術前、術後一週、一個月、及三個月等問卷資料。資

料以統計軟體SPSS 19.0 for windows進行資料建檔和統計分析。 結果:子宮肌瘤婦女於術前症狀困擾最嚴重,健康生活品質最差,術後隨著時間演進,症狀困擾程度顯著降低,生活品質顯著提升,達統計顯著差異。手術前症狀其症狀困擾嚴重程度前3名依序為「出血」、「知覺苦惱」、「疼痛」,術前生活品質最差的層面為:「關注」、「自我感受」、「活動」;手術後一週症狀其症狀困擾嚴重程度前3名依序為「睡眠狀況」、「知覺苦惱」、「疼痛」,術後生活品質最差的層面為:「性功能」、「活動」、「控制」;手術後一個月症狀其症狀困擾嚴重程度前3名依序為「睡眠狀況」、「出血」、「疼痛」,術後生活品質最差的層面為:「

性功能」、「關注」、「情緒」、「控制」;手術後三個月症狀其症狀困擾嚴重程度前3名依序為「出血」、「睡眠狀況」、「疼痛」,術後生活品質最差的層面為:「性功能」、「關注」、「情緒」。教育程度於大學以上、未停經者其症狀困擾比專科以下、已停經者較低;無職業、症狀困擾嚴重者其生活品質較差,症狀困擾程度嚴重為子宮肌瘤婦女之生活品質最重要之預測因子。 結論/臨床運用:臨床醫護人員應針對子宮肌瘤婦女於術前至術後不同之症狀困擾,提供個別性之照護措施,協助個案有效處理症狀困擾,對於情緒困擾之個案必要時可藉由心理諮商師協助婦女減輕壓力,進而減少對生活品質之衝擊。關鍵字:子宮肌瘤切除術、症狀困擾、生活品質、縱貫

性研究